十年萍梗愧相违,我尚飘零子未归。江国鸿声惊别棹,河桥草色照行衣。
十年萍梗愧相违,我尚飘零子未归。江国鸿声惊别棹,河桥草色照行衣。
他乡共叹生涯薄,往事空怜故旧知。日暮临岐倍惆怅,伯劳东去燕西飞。
他乡共叹生涯薄,往事空怜故旧知。日暮临岐倍惆怅,伯劳东去燕西飞。

féngyángxúngǎnjiù--wánggōng

shíniánpínggěngkuìxiāngwéishàngpiāolíngziwèiguījiāngguó鸿hóngshēngjīngbiézhàoqiáocǎozhàoxíng

xiānggòngtànshēngbáowǎngshìkōngliánjiùzhīlínbèichóuchàngláodōngyàn西fēi

王恭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10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人间一叶梧桐飘,蓐收行秋回斗杓。
人间一叶梧桐飘,蓐收行秋回斗杓。
神宫召集役灵鹊,直渡天河云作桥。
神宫召集役灵鹊,直渡天河云作桥。
桥东美人天帝子,机杼年年劳玉指。
桥东美人天帝子,机杼年年劳玉指。
织成云雾紫绡衣,辛苦无欢容不理。
织成云雾紫绡衣,辛苦无欢容不理。
帝怜独居无与娱,河西嫁得牵牛夫。
帝怜独居无与娱,河西嫁得牵牛夫。
自从嫁后废织纴,绿鬓云鬟朝暮梳。
自从嫁后废织纴,绿鬓云鬟朝暮梳。
贪欢不归天帝怒,谪归却踏来时路。
贪欢不归天帝怒,谪归却踏来时路。
但令一岁一相逢,七月七日河边渡。
但令一岁一相逢,七月七日河边渡。
别多会少知奈何,却忆从前恩爱多。
别多会少知奈何,却忆从前恩爱多。
匆匆离恨说不尽,烛龙已驾随羲和。
匆匆离恨说不尽,烛龙已驾随羲和。
河边灵官晓催发,令严不管轻离别。
河边灵官晓催发,令严不管轻离别。
空将泪作雨滂沱,泪痕有尽愁无歇。
空将泪作雨滂沱,泪痕有尽愁无歇。
寄言织女若休叹,天地无情会相见。
寄言织女若休叹,天地无情会相见。
犹胜嫦娥不嫁人,夜夜孤眠广寒殿。
犹胜嫦娥不嫁人,夜夜孤眠广寒殿。

  这首诗是根据牛郎织女的故事而写成的乐府歌行。南朝梁殷芸《小说》(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七月令》引)云:“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这则神话将牛郎织女的被罚阻隔天河,诿之于织女的嫁后贪欢,懒惰废织,带有封建社会歧视妇女的思想遗毒。这首诗虽取材于此,但作者却是讴歌他们的深挚爱情,同情他们被迫分离;结尾又以“夜夜孤眠”不嫁人的嫦娥与之作比,似在暗示天地间较牛郎织女更为不幸的大有人在,足以启发人们深思。

  全诗可分四段。开头四句为第一段,点明时令和鹊桥。“人间一叶梧桐飘,蓐收行秋回斗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西方之神“蓐收”开始行司秋令,北斗七星的斗柄已指向西方了。金风飒飒,银汉迢迢,星移斗转,这是多么迷人的夜空。这时“神官召集役灵鹊,直回天河云作桥”。神宫召集喜鹊,役使它们直回天河,云集为桥,以回织女与牛郎相会。这四句诗通过具有时令特征的景物和神话中的鹊桥显示七夕已到,为牛郎织女相会布置了环境,渲染了气氛。

  “桥东”以下十二句为第二段,追溯牛郎织女唯七夕一相逢的原因。写了织女婚前、婚后和被谪归河东的全过程,内容与《小说》大致相同。但文辞流美,叙述宛转,富有情韵,远非《小说》可比。特别是增加了“绿鬓云鬟朝暮梳”一句,与充满着旷怨之情的“辛苦无欢容不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她“河西嫁得牵牛夫”,伉俪相得,极为如意的心情。她由“容不理”变为“朝暮梳”,是热爱男耕女织新生活的表现。诗人加上这一句,丰富了织女的形象,突出了她珍惜爱情、追求幸福的性格,使一个“得此良人”,心里甜丝丝、美滋滋的新嫁娘的身影跃然纸上,而那“贪欢”“废织纴”之说,已成了苍白无力的欲加之罪。

  “别多”以下八句为第三段,写牛郎织女七夕乍会又离的悲痛。一年三百六十日,他们只有一个晚上能够相会,真是“别多会少”,但这是天帝的命令,无可奈何。如果是个忘情者,倒也罢了,却偏偏想起了从前夫唱妇随的无限恩爱,怎能不痛苦万分。他们匆匆相会,离愁别恨还未说完,可是“烛龙已驾随羲和”。神话传说中的烛龙(在北方无日处,目发巨光,睁眼为昼,闭眼为夜),已随御日车之神羲和拉着太阳从东方升起,一年一度的七夕就这样消逝了。守在河边监视他们的天官严厉执行天帝的命令,不管她们“相见时难别亦难”,天刚亮便无情地催促织女踏上“鹊桥归路”。她心痛似绞,喷涌的泪水,化作了滂沱大雨。但这是无济于事的,因为“泪痕有尽愁无歇”,有尽的泪水又怎能冲洗掉无穷的离愁?这八句诗通过“恩爱多”与“别多会少”、“说不尽”与“烛龙已驾”、难割舍与灵官催发、泪有尽与“愁无歇”的矛盾,把织女内心的痛苦刻划得入木三分,真切感人。

  最后四句为第四段,是对织女的劝慰之辞。大意是说,织女你不要悲叹,天地固然无情,但你与牛郎一年一度总会相见一次,比起“夜夜孤眠广寒殿”的嫦娥来不知要好多少倍。天地之大,不仅只有嫦娥永久孤眠独宿,“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元稹《织夫词》);“所嗟不及牛女星,一年一度得相见”(施肩吾《古别离》)。人间羡慕织女的怨女真不知凡几,望夫石之多,亦是见证。诗人将嫦娥作为孤凄女子的化身,通过她与织女的对比,深化了主题。

  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不仅写了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场面,还追叙了织女婚前婚后的有关情节,展示了她心情变化的三个过程:嫁前“辛苦无欢容不理”;嫁后“绿鬓云鬟朝暮梳”;谪归“泪痕有尽愁无歇”。由怨而欢而悲,机声、玉指、愁容、欢态、叹息、眼泪都写到了。诗篇多层次、多侧面地表现她,使一个富有立体感的血肉丰满的少女形象活跃在读者面前。这是这首诗超过同题材的一般诗词的地方,无怪乎《侯鲭录》云:“此歌东坡称之”。

  这首诗四句一组,一组一意,通俗流畅,平淡自然,是诗人“满口而发,肆口而成,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贺方回乐府序》)的创作主张的体现。

--zhānglěi

rénjiāntóngpiāoshōuxíngqiūhuídòubiāo

shéngōngzhàolíngquèzhítiānyúnzuòqiáo

qiáodōngměiréntiānzizhùniánniánláozhǐ

zhīchéngyúnxiāoxīnhuānróng

lián西jiàqiānniú

cóngjiàhòufèizhīrèn绿bìnyúnhuáncháoshū

tānhuānguītiānzhéguīquèláishí

dànlìngsuìxiāngféngyuèbiān

biéduōhuìshǎozhīnàiquècóngqiánēnàiduō

cōngcōnghènshuōjǐnzhúlóngjiàsuí

biānlíngguānxiǎocuīlìngyánguǎnqīngbié

kōngjiānglèizuòpāngtuólèihényǒujǐnchóuxiē

yánzhīruòxiūtàntiānqínghuìxiāngjiàn

yóushèngchángéjiàrénmián广guǎnghán殿diàn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尘劳¹(jiǒng)²事非常,紧把³绳头做一场。
译文:摆脱尘念劳心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必须拉紧绳子、俯下身子在事业上卖力气。
注释:¹尘劳:佛教徒谓世俗事务的烦恼。²迥脱:远离,指超脱。³紧把:紧紧握住。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译文:如果不经历冬天那刺骨严寒,梅花怎会有扑鼻的芳香。

  该诗用梅花顶风冒雪开放、发出芳香,比喻经过艰苦摸索、禅机顿悟的境地,从而表达了诗人劝诫世人为人做事应有梅花这般品性的思想。

  这是两句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独放的性格,勉励人克服困难、立志成就事业的格言诗。关于梅花,宋范成大《梅谱·前序》说:“梅,天下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尤物”,这里指特别珍异的花卉,也就是说,梅是一种品质高出群芳的植物。可见,作者用梅花来象征一种精神,这象征本身已包含某种哲理;倘再就其经受的“彻骨寒”与最终获得的“扑鼻香”,予以因果上的提示,则作为喻体的“梅花”,更寄寓着另一层深刻的道理。

  作者是佛门禅宗的一代高僧,他借此诗偈,表达对坚志修行得成果的决心,说出了人对待一切困难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这也是这两句诗极为有名,屡屡被人引用,从禅宗诗偈成为世俗名言的主要原因。

shàngtángkāishìsòng

huángnièchánshī tángdài 

chénláojiǒngtuōshìfēicháng jǐnshéngtóuzuòcháng 
jīngfānhánchè zěnméihuāxiāng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荣荣¹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译文:茂盛幽兰在窗下,依依垂柳在堂前。
注释:¹荣荣:繁盛的样子。这两句写当初分别之景,有起兴的作用。兰取其贞洁,柳取其惜别。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
初与君¹别时,不谓行当久²
译文:当初与你告别时,未讲此行很久远。
注释:¹君:指出门的游子。²不谓行当久:没说此行要很久。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
出门万里客,中道¹逢嘉(jiā)²
译文:出门万里客他乡,半道交朋结新欢。
注释:¹中道:中途。²嘉友:好友。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未言心相醉¹,不在接杯酒。
译文:一见倾心似迷醉,未曾饮酒尽言谈。
注释:¹心相醉:内心已为之倾倒,即一见倾心。这两句是说,尚未饮酒交谈,便一见倾心。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¹²
译文:幽兰枯萎垂柳衰,背信之人违誓言。
注释:¹言:指临别誓约。²负:违背,背弃。
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
多谢¹(zhū)少年,相知不忠厚²
译文:告诫世间青少年,相知未必心不变。
注释:¹多谢:多多告诫。²相知不忠厚:当面相知的朋友未必就是忠厚之人。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
意气¹倾人命²,离隔³复何有?
译文:你为情谊愿献身,他将你弃无情感。
注释:¹意气:情谊,恩义。²倾人命:送性命。³离隔:分离,离弃。
辞家夙严驾,当往至无终。
辞家夙(sù)¹严驾²,当往至无终³
译文:辞家早起备车马,准备远行去无终。
注释:¹夙:早晨。²严驾:整治车马,准备出行。³志无终:向往到无终去。志:一作“至”,亦通。无终:古县名,在今河北省蓟县。
问君今何行?非商复非戎。
问君今何行¹?非商²复非戎³
译文:请问前行欲何为?不经商也不当兵。
注释:¹今何行:现在到那里去做什么。²商:经商,做买卖。³戎:从军。
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
闻有田子泰¹,节义²为士雄³
译文:听说有位田子泰,节义崇高称豪英。
注释:¹田子泰:即田畴,字子泰,东汉无终人。田畴以重节义而闻名。²节义:气节信义。³士雄:人中豪杰。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
斯人¹久已死,乡里习其风²
译文:虽然此人久已死,乡里承袭其遗风。
注释:¹斯人:此人,指田畴。²习其风:谓继承了他重节义的遗风。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
¹有高世名²,既没³传无穷。
译文:在世之时名誉高,死后美名传无穷。
注释:¹生:生前,在世时。²高世名:在世上声誉很高。³既没:已死之后。
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不学狂驰子¹,直²在百年中³
译文:不学奔走逐名利,荣耀只在一生中。
注释:¹狂驰子:指为争名逐利而疯狂奔走的人。²直:只,仅。³百年中:泛指人活一世的时间。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仲春¹(gòu)²时雨,始雷发东隅(yú)³
译文:二月喜逢春时雨,春雪阵阵发东边。
注释:¹仲春:阴历二月。²遘:遇,逢。³东隅:东方。古人以东方为春。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众蛰(zhé)¹各潜骇²,草木纵横舒³
译文:冬眠动物皆惊醒,草木润泽得舒展。
注释:¹众蛰:各种冬眠的动物。蛰,动物冬眠。²潜骇:在潜藏处被惊醒。³从横舒:形容草木开始向高处和远处自由舒展地生长。从:同“纵”。以上四句描写季节变化。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piān)¹新来燕,双双入我庐²
译文:轻快飞翔春燕归,双双入我屋里边。
注释:¹翩翩:轻快飞翔的样子。²庐:住室。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先巢¹²尚在,相将³还旧居
译文:故巢依旧还存在,相伴相随把家还。
注释:¹先巢:故巢,旧窝。²故:仍旧。³相将:相随,相偕。⁴旧居:指故巢。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译文:你我自从分别来,门庭日渐荒草蔓。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我心固匪石¹,君²情定何如?
译文:我心坚定不改变,君意未知将何如?
注释:¹我心固匪石:是说我的心并非石头,是不可转动的。比喻信念坚定,不可动摇。固:牢固,坚定不移。匪:非。²君:指燕。
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
(tiáo)¹百尺楼,分明²望四荒³
译文:登上高高百尺楼,清晰可见远四方。
注释:¹迢迢:本义指遥远的样子,这里形容高高的样子。²分明:清楚。³四荒:四方荒远之地。
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
暮作归云宅¹,朝为飞鸟堂²
译文:夜间云聚栖其内,白日鸟集作厅堂。
注释:¹归云宅:是说白云晚上把它当作住宅。形容楼之高。²飞鸟堂:飞鸟聚集的厅堂。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¹
译文:远处山河尽在目,平原一片渺茫茫。
注释:¹茫茫:辽阔,深远。
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
古时功名士¹,慷慨争此场²
译文:古时热恋功名者,慷慨争逐在此场。
注释:¹功名土:追逐功名利禄之人。²此场:指山河、平原。
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
一旦百岁后¹,相与²还北邙(máng)³
译文:一旦丧身离人世,结局一样葬北邙。
注释:¹百岁后:去世以后。²相与:共同,同样。³北邙:山名,在洛阳城北,东汉、魏,西晋君臣多葬此山。这里泛指墓地。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¹
译文:墓边松柏被人伐,坟墓高低甚凄凉。
注释:¹互低昂:形容坟堆高低不齐。昂:高。
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
(tuí)¹无遗主²,游魂在何方!
译文:无主墓基已毁坏,谁知魂魄在何方?
注释:¹颓基:倒塌毁坏了的墓基。²遗主:指坟墓的主人,即死者的后代。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¹
译文:生前名利实可贵,如此凄凉堪悲伤!
注释:¹“荣华”两句:是说对于那些生前追求功名的人来说,荣华的确是珍贵的,但死后一无所得,且如此凄凉,也实在可怜可悲。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
东方有一士,被服¹常不完²
译文:东方有位隐居士,身上衣服常破烂。
注释:¹被服:所穿的衣服。被,同“披”。²不完:不完整,即破烂。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zhuó)¹一冠²
译文:一月才吃九顿饭,十年总戴一顶冠。
注释:¹著:戴。²冠:帽子。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¹
译文:辛勤劳苦无人比,和悦面容乐贫寒。
注释:¹好容颜:愉悦的面容,这里有乐贫之意。
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
我欲观其人¹,晨去越河关²
译文:我欲前行访问他,清晨出户越河关。
注释:¹观其人:访问他。²越河关:渡河越关。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¹
译文:青松生长路两边,缭绕白云在檐间。
注释:¹“青松”两句:写东方隐士的居处,在青松白云之间,形容高洁。
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
知我故来意¹,取琴为我弹。
译文:知我特地前来意,取琴为我来轻弹。
注释:¹故来意:特地来的意思。
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
上弦¹惊别鹤²,下弦操孤鸾(luán)³
译文:先弹凄怨别鹤操,又奏高洁曲孤鸾。
注释:¹上弦、下弦:指前曲、后曲。²别鹤:即《别鹤操》,古琴曲名,声悲凄。³孤鸾:即《双凤离鸾》,汉琴曲名。
愿留就君住,从今至岁寒。
愿留就君住¹,从今至岁寒²
译文:我愿长留伴君住,从今直到岁暮寒。
注释:¹就君住:到你那里一起住。²至岁寒:直到寒冷的冬天,这里是喻坚持晚节。《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
苍苍¹谷中树²,冬夏常如兹³
译文:葱郁苍青山谷树,冬天夏日常如此。
注释:¹苍苍:深青色,犹言“青青”。²树:指松柏。³常如兹:总是这样,谓郁郁葱葱,不凋零。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¹
译文:年年经历霜和雪,更变四时岂不知?
注释:¹时:季节的变化。暗寓时世。以上四句起兴,以松柏的坚贞自喻。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
厌闻世上语¹,结友到临淄(zī)²
译文:已厌听闻世上语,交结新友去临淄。
注释:¹世上语:泛指世俗流言。²临淄:地名,战国时齐国国都,在今山东省。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jì)¹多谈士²,指彼³决吾疑
译文:齐国稷下多谈士,指望他们解我疑。
注释:¹稷下:古地名,战国齐都临淄城稷门(西边南首门)附近地区。齐宣王招集文学、学术之士在此讲学。²谈士:善于言谈论辩之人,指稷下之士。谓这些人善空谈而不耐霜雪的考验。³指彼:指望他们。⁴决我疑:解决我的疑问。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装束¹既有日²,已与家人辞。
译文:备好行装已数日,且同家属告别离。
注释:¹装束:整备行装。²既有日:已经有好几日。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¹
译文:欲行又止心犹豫,还坐重新再三思。
注释:¹“行行”两句,写临行时又徘徊不前,犹豫再三,表示内心复杂矛盾的状态。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不怨道里¹长,但畏人我欺²
译文:不怕此行道路远,担心谈士会相欺。
注释:¹道里:道路里程,即路程。²人我欺:即人欺我。人,指“谈士”。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
万一不合意¹,永为世笑嗤(chī)²
译文:万一相互不合意,永远为人所笑嗤。
注释:¹不合意:见解不同。²嗤:讥笑。逯本作“之”,今从焦本改。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¹怀难具道,为君²作此诗。
译文:心内之情难尽诉,为君写下这歌诗。
注释:¹伊:此。难具道:难以详细他讲出来。²君:泛指读者。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¹
译文:日暮长天无纤云,春风微送气温和。
注释:¹扇微和:春风吹拂,天气微暖。扇:用作动词,吹动。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佳人¹美清夜²,达曙(shǔ)³(hān)且歌。
译文:佳人喜爱清澄夜,到晓酒酣欢唱歌。
注释:¹佳人:美人。²美清夜:爱清夜。³达曙:到天明。⁴酣:酒足气振的样子。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歌竟¹长叹息,持此²感人多³
译文:歌罢凄然长叹息,此情此景感伤多。
注释:¹歌竟:歌唱完了。²持此:仗着这支歌曲。此:指下文四句歌辞。³感人多:十分动人。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皎皎¹云间月,灼灼²叶中华³
译文:皎洁明月在云间,绿叶之中鲜艳花。
注释:¹皎皎:光明的样子。²灼灼:花盛的样子。³华:同花。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岂无一时好¹,不久当如何。
译文:虽有一时风景好,好景不长当奈何!
注释:¹一时好:一时之美好。指“云间月”圆而又缺,“叶中花”开而复凋。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少时壮且厉¹,抚剑独行游。
译文:少时健壮性刚烈,持剑只身去远游。
注释:¹厉:性情刚烈。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谁言行游近?张掖(yè)¹至幽州。
译文:谁讲此行游不远?我从张掖到幽州。
注释:¹张掖:地名。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¹流。
译文:饥食野菜学夷叔,口渴便喝易水流。
注释:¹易水:水名。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¹
译文:不见心中知音者,但见古时荒墓丘。
注释:¹丘:坟墓。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路边两高坟,伯牙¹与庄周²
译文:路边两座高坟墓,乃葬伯牙与庄周。
注释:¹伯牙:古代音乐家。²庄周:庄子。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译文:贤士知音难再得,远游还想何所求?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种桑长江边,三年¹望当采。
译文:种植桑树在江边,指望三年叶可采。
注释:¹“三年”句是说盼望三年之内可以采桑养蚕。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枝条始¹欲茂,忽值²山河改。
译文:枝叶长出将茂盛,忽然遇到山河改。
注释:¹始:才。²值:逢。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¹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²
译文:树枝树叶被摧折,树干树根浮大海。
注释:¹柯:枝干。²沧海:指东海。这两句是说桑树的枝干被摧折了,根叶漂浮到大海中去了。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¹
译文:春蚕无叶不得食,无茧寒衣哪里来?
注释:¹欲谁待:即欲何待,还依靠什么?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¹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译文:不把根植在高原,如今后悔亦无奈!
注释:¹本:桑树枝干。这两句是说桑树不种在高原上,而种在江边,根基不巩固,所以摧折,有什么可后悔的?

  拟古,就是摹拟古诗之意。但事实上这组诗并无摹拟之迹,完全是诗人自抒怀抱。从内容来看,这组诗大多为忧国伤时、寄托感慨之作,其中多有托古讽今、隐晦曲折之辞。

  第一首诗采取拟人的手法,借对远行游子负约未归的怨恨,感慨世人结交不重信义,违背誓约,轻易初心。

  第二首诗托言远访高士田子泰的故乡,对高尚节义之士深表敬仰,对世间不顾节义而趋炎附势、争名逐利之人表示了厌恶。

  第三首诗以春燕返巢托兴,表现诗人不因贫穷而改变隐居的素志,同时也寓有对晋室为刘宋所取代而产生的愤慨。

  第四首诗写由登楼远眺而引起的感慨沉思。江山满目,茫茫无限,历史沧桑,古今之变,尤显人生一世,何其短暂!曾经在这片土地上追逐功名利禄的古人,早已身死魂灭,只剩下荒坟一片,实在可怜可伤。从而抒发了诗人不慕荣华富贵、坚持隐居守节的志向与情怀。

  第五首诗托言东方隐士,实则是诗人自咏,借以表示自己平生固穷守节的意志。

  第六首诗以谷中青松自喻,表现坚贞不渝的意志。尽管诗中流露出犹豫彷徨的矛盾复杂心理,但仍决意不为流言所惑,不受世俗之欺,所以写诗以明志。

  第七首诗以比兴手法,感叹欢娱夜短、韶华易逝的悲哀,表现了诗人自伤迟暮的情绪。

  第八首诗表现诗人少年时期的理想,壮年时期的情怀,抒发了知音难觅的愤激之情。

  第九首诗以桑树喻晋,晋恭帝为刘裕所立,犹如“种桑长江边”。恭帝之初立已操控在刘裕掌中,根基不牢自取灭亡。“今日复何悔”,诗人痛惜之情可见。

  总体而言,陶渊明的《拟古九首》写的都是在朝代、人世改变时的各种现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思量和反省。全诗感情低回缠绵,语言曲折宛转。这几首诗题为“拟古”,从中可看到《古诗十九首》、汉乐府、汉魏晋五言诗的痕迹,像第一首的简洁叙事方式、第二首的一问一答、第三首的以气象作兴比及物候作比,以及轻浅的词语、叠词等等。之所以用拟古作题,主要是时当晋宋易代,很多的感触及激荡的情绪,可以通过较隐晦的方式表达出来。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187-200
2、 陈庆元等 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74-185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xiǎo)¹行云浮日光。
译文:巫峡的暮春三月似乎要比其他地方长一些,上空的白云随风疾行,映着日光,很是明亮。
注释:¹皛皛:洁白明亮貌。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¹
译文:突然传来雷声,马上就下起大雨,天地之间,高山群峰都笼罩在苍茫雨中,大雨骤聚骤散,清新的空浮中马上充满了各种花香。
注释:¹百和香:形容山野间花气的浓郁。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xián)泥湿不妨¹
译文:娇弱的黄莺遇到雷雨,惊恐翻回,栖止不定;而燕子就不同了,它冒雨劳作,迎风飞翔。
注释:¹湿不妨:湿而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¹只少对潇湘。
译文:打开我窗前的卷帘,眼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峡中的风景图画是壮丽的,山高水险,雷雨千峰,但还缺少潇湘洞庭的广阔浩茫。
注释:¹虚无:空旷平远。仇兆鳌《杜诗详注》:“空旷貌。”

  旧时注释家都称赞此诗“写景之妙”,清代的黄生说这首诗“可作暮春山居图看”。

  第一句,“暮春三月巫峡长”。自重庆奉节到湖北宜昌之间的长江两岸,层峦叠嶂,无处不峡,其中最险者称“三峡”。晋代左思的《蜀都赋》中就写道:“经三峡之峥嵘。”但历代关于三峡的名称的说法不一,如明月峡、黄牛峡也曾被列入三峡中,在杜诗中也有“三峡传何处”的发问句。通常习惯上把瞿唐峡、巫峡和西陵峡称为三峡。在三峡中,巫峡数长,所谓“巴东三峡巫峡长”。暮春,春将过去。在唐代以前,南北朝人写诗,不时表达惜春的感情,如“无令春色晚”,“处处春心动,常惜光阴移”,“不愁花不飞,倒畏花飞尽”,等等。杜甫写“暮春三月巫峡长”,把暮春和“巫峡长”联系起来,似乎峡中的暮春三月也较其他地方的暮春三月为长,这就一反惜春的老调,有了新意。

  第二句,“皎皎行云浮日光”。清代著名杜诗注家仇兆鳌解释道:“云浮日光而过,其色皎皎然,雷雨将作矣。”仇氏的意思是说诗人写这第二句是为了引出写雷雨的第三句。清代另一位注家杨伦也作同样的理解。按照一般的诗法观念,说七言律的第二句引出第三句,或者说第三句承应第二句,大致无错。但对于大诗人的作品,却也不能一概地用诗法模式去套,从而作出刻板的解释。杜甫的这首《即事》诗是拗体七律,对拗体诗,前人常从它的平仄、黏连等形式不合常规律诗的格律这点上作解释。杜甫的拗体诗不仅在平仄形式上表现为“拗”,就是在诗意的起承转合上也会表现出“拗”。这首《即事》诗的第二句未必就是起到引出第三句的作用,而且,“皎皎”是形容皎明之貌,陶渊明诗句“皎皎川上平”,即为例证。杜甫写皎白的行云轻疾而过,并不是写阴云密布,所以仇氏“雷雨将作矣”的见解未必正确。

  第二联的上句“雷声忽送千峰雨”是兀起之笔,也反映了彼时彼地忽晴忽雨的实际风光。而且,正是这一句,写出了壮丽场面。凡写暮春风光,即使能够避免哀愁,却也不易写得壮丽。雷雨千峰,却正是一种壮丽的场面。

  第二联的下句“花气浑如百和香”是由雨写花。如按老套,就会有雨打花落,或者湿花垂枝之类。杜甫摒却这些,却采用前人写雨后花更艳的意境,李世民《咏雨》诗就写“花沾色更鲜”,虞世南也有“山花湿更燃”的诗句。这里杜甫稍作变化,写雨后花气更浓。关于“百和香”,宋代著名杜诗研究者赵次公引古诗“博山炉中百和香,郁金苏合及都梁”,说明“百和香”是各种香物的混称。沈约《和刘雍州绘博山香炉》也云:“百和清夜吐,兰烟四面充。”或谓在实际吟唱时,杜甫此诗中“百和香”的“和”字当读仄声。可备一说,可惜未见训诂文献根据。

  第三联写莺燕:“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前人咏春诗中常要出现莺燕,却又最易流入老套。杜甫由雷雨而捕捉住黄莺的一种特殊情状,“黄莺过水”即“过水黄莺”,被雨水打湿了翅膀。仇兆鳌解释道:“莺畏雨,故翻回”。浦起龙《读杜心解》说:“翻回去,雨中栖止不定也”。不少杜诗中写黄莺都很可爱,这首诗中却写它的狼狈形状。娇弱的黄莺遇到雷雨,惊恐翻回,栖止不定,这才真符合它的“性格”。

  燕子就不同,诗人写它冒雨劳作,“燕子衔泥”即“衔泥燕子”,浦起龙说“湿,不指泥”,也很有见地,这里写燕子身湿。如果仅仅理解为燕子衔湿泥筑巢,那就流于一般了。细雨蒙蒙,燕子衔泥是常见的,但隆隆雷雨中不一定有燕子飞翔。诗人这里未必是实写,而是赋予想象。既然他写过水黄莺的狼狈,必然要写衔泥燕子的豪壮。诗人必然会凭借石燕的传说,《湘州记》:“零陵山有石燕,遇风雨即飞。”零陵燕作为一个壮勇的形象,南北朝时人就有描写:“讵得零陵燕,随风时共舞。”(张正见《赋新题梅林轻雨应教诗》)杜甫巧妙地把勤劳的衔泥燕和豪壮的迎风燕结合起来描写,却也正切合这春雷千峰雨的环境,也就使这首《即事》诗的壮丽意境再次升华起来。

  尾联上一句“飞阁卷帘图画里”是总结即景风光,此时诗人客居夔州西阁,“飞阁卷帘”当是实写。但结句宕开得很远,一下子说到湖南,“虚无只少对潇湘”。这看来似为突兀,其实也不奇怪。早在阴铿《渡青草湖》诗中就写道:“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源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青草湖即洞庭湖,这是描写“潇湘”之诗,却联系到上游,出现“江连巫峡长”的句子。而杜甫此诗分明写峡中光景,却纵笔飞思,一直写到下游。杜甫曾说他自己“颇学阴何苦用心”,阴是阴铿,何是何逊。杜甫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或许也是受到了阴铿《渡青草湖》诗的启发。峡中的风景图画是壮丽的,山高水险,雷雨千峰,但还缺少一点什么,缺少浩茫广阔。潇湘洞庭,正是浩阔所在。杜甫《长江》诗中就写道:“色借潇湘阔”。有的注家释为:“潇湘之阔,其色皆借资于此,以潇湘乃江水下流也。”为有长江之水,更呈洞庭之阔;长江虽然壮丽,洞庭却为浩旷。诗人本极状峡中暮春景色,忽然荡开作结,写它的不足——“虚无只少对潇湘”,这才真叫大家笔法。杜甫的《去蜀》诗中说:“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东下潇湘,是他早有的打算。他写《即事》诗时正滞留峡中,这“虚无只少对潇湘”句正是他东下意念的自然流露。正如他在《暮春》诗中写“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一样,所以这种宕开作结更显得情景交融。

  此诗诗体属七言拗律,第二联本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格式,却作了平起格式,这样就构成首联、颔联和颈联都作平起式。首句末三字作“平仄平”,由于此诗首句取平起式,也就呈现所谓“孤平”现象,也属拗句。大凡细检唐代著名诗人近体诗,这类拗体大致自成一格,尤其首句末三字作“孤平”,不时可见,或许自有其规律在,当也不害吟唱。

参考资料:
1、 邓绍基.杜诗别解.北京:中华书局,1987:249-251

shì

 tángdài 

chūnsānyuèxiácháng xiǎoxiǎoxíngyúnguāng 
léishēngsòngqiānfēng huāhúnbǎixiāng 
huángyīngguòshuǐfānhuí yànxiánshī湿fáng 
fēijuǎnliánhuà zhǐshǎoduìxiāoxiāng 
旧挹金波爽,皆传玉露秋。
旧挹(yì)¹金波²爽,皆传玉露³秋。
译文:十六的夜晚月光皎洁明亮,似金波可舀,让人爽目怡悦,月光照耀下秋露似玉般浓郁可人。
注释:¹挹:取。²金波,月光。³玉露:白露之美词。
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
关山随地阔,河汉¹近人流。
译文:关山在皎洁的月光的照耀下也仿佛开阔了许多,站在山上仿佛银河就流在脚畔,星辰与我共饮。
注释:¹河汉:银河。近人者以地势之高。
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
谷口樵(qiáo)归唱,孤城笛起愁。
译文:远处,樵夫随着歌伴月而归,思乡的战士吹响的萧索笛声缓缓从城楼上飘逸出来。
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
巴童¹²不寝,半夜有行舟。
译文:孩童们却不懂这些淡淡的乡愁,嬉戏打闹,乐不思蜀,半夜还在河上行船游玩。
注释:¹巴童:川东乡音年。²浑,全。

  杜甫写月诗的诗题中有两首较为特殊,即《十六夜玩月》,与八月十五日只相差一天或两天,也可能出于观察一下两天月色的差别,或出于避旧求新的思维习惯,所以一首叫“玩月”,一首叫“对月”。何为玩月呢?从诗的思路仅其内容看,诗人大致从以下角度来思考吧:首先是月和人是双向寻趣的,不单是人在玩月;既是“玩”从描写上来看便具有灵动性和欢乐感,摆脱过于拘谨;再是人的范围扩大,不单是诗人玩月。我们且看诗为何来寻趣吧!

  这是一首五律,字数不多,但所含面较为宽广,大致有以下几个层次。一、二两句为衬托或称前言,月所具有的招人喜爱和可亲之处要给予显示或作简要描述。时令已值秋天,月色尤为皎洁明亮,让人爽目怡悦。十六的夜晚月光如金波可舀,多么浓郁,秋露在月光沐浴下更呈玉色之光彩,多么着人心感滋润。十六日的圆月、银光不逊于十五,为“玩月”作了很好的衬垫。三、四两句写人与月寻趣的宽阔空间和较好的条件。请看,关山因有今夜如此明亮玉色的月光照耀,使天地显得更加宽广辽阔,创设了充分自由飞翔的空间,也扩展了人们的视野。这时你将会发现,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人流显得如此贴近,天上的银河、星星、月亮与人间已如邻近之同居共饮,啊!人与月原来是这样亲近相依。这为今夜人月对玩寻乐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其中也隐含了月对人之情意。

  下四旬为第三层次,写出了今夜玩月的乐趣。诗人的设计也有特色,先写地域之广,有山谷野坡,有边域,有村落,也有河上,可称遍及四方。再写玩月者的类别,有打樵人,有边防卫士,有乡村儿童,也有水上旅途者,包罗广大人群的代表,说明“月”在广大人群心中的情意之深。第三,写如何玩月,打樵者唱着山歌,踏着月光,高兴而归,这是用歌声来玩月。边城城楼上响起横笛曲声,显得多么哀幽,大概是高乡遥远的战士,仰视明月不免有思乡之愁萌生,笛声也就吹出了“乡思曲”,这也算月对人的一种同情与共承哀愁。儿童们在明月之夜,大有跳跃寻乐之乐,他们嬉戏而蹦跳,乐趣横生,玩得如此天真。明月也就高兴地提供儿童们活动的天地,这也是月寻趣之乐。已是半夜还有行舟,有的是夜行之途,也有是月下寻乐,这也含有了行舟玩月之趣。从以上玩月的描述中也可看到诗人杜甫虽心怀思乡之愁,但也有乘乡愁之时作玩月之乐,既可寄托念家之思,也可畅抒对之月爱。

参考资料:
1、 陆坚.千里共婵娟 中华中秋月亮诗词品读: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0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