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漠窅无眹,苍苍但幽玄。仲尼既摽本,兹道常豁然。
冲漠窅无眹,苍苍但幽玄。仲尼既摽本,兹道常豁然。
末流矜小智,百伪汨其天。达人贵精一,思将体乎乾。
末流矜小智,百伪汨其天。达人贵精一,思将体乎乾。
斋居澹而默,万汇纷我前。浑沦灵台奥,缅尔太极先。
斋居澹而默,万汇纷我前。浑沦灵台奥,缅尔太极先。
众妙倏有契,洞然冰鉴悬。始从勿妄语,终以谐圣贤。
众妙倏有契,洞然冰鉴悬。始从勿妄语,终以谐圣贤。
谁欤洓水翁,千载感微言。
谁欤洓水翁,千载感微言。

chéngzhāiwèicéngzhào--wánggōng

chōngyǎozhèncāngcāngdànyōuxuánzhòngbiāoběndàochánghuōrán

liújīnxiǎozhìbǎiwěitiānrénguìjīngjiānggān

zhāidànérwànhuìfēnqiánhúnlúnlíngtáiàomiǎněrtàixiān

zhòngmiàoshūyǒudòngránbīngjiànxuánshǐcóngwàngzhōngxiéshèngxián

shuíshuǐwēngqiānzàigǎnwēiyán

王恭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10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永与清溪别,蒙将玉馔俱。
永与清溪¹别,蒙将玉馔(zhuàn)²俱。
译文:我将永远与清溪那个地方告别了,感谢你们把我与那些精美的食品一起配制成美味佳肴。
注释:麂(jǐ):鹿类兽,雄者,有短角,脚短力劲,善跳跃,居于深山僻地。¹清溪:唐道路名。一说指山名。²玉馔:供统治者食用的精美的食品。
无才逐仙隐,不敢恨庖厨。
无才¹逐仙隐²,不敢恨庖(páo)³
译文:因为自己太愚钝不能追随仙人隐士得道,被人杀了送进厨房,不敢有丝毫怨恨。
注释:¹才:指才干。²逐仙隐:追随仙人隐士。仙隐乘鹿,故有此说。³庖厨:厨师。
乱世轻全物,微声及祸枢。
乱世轻全逐¹,微声²³祸枢
译文:荒乱年辰,杀戒滥开,稍一出声,就会招致杀身之祸。我将被那些贪婪的食客们狼吞虎咽地吃掉,顷刻之间被吃得干干净净。
注释:¹轻全逐:开杀戒。全逐,保护生命体完整。²微声:小小的名声。黄麂在发情或取食高兴时会发出”叽叽”的叫声,声音不大,但却招致杀身之祸。³及:遭。⁴祸枢:祸机,伏而待发的祸患。枢:捕兽机关。猎人设置在麂经常行走的路上,并加以伪装。
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
衣冠¹兼盗贼,饕(tāo)(tiè)²用斯须。
译文: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吃我的正是这些衣冠楚楚的食客,个个都包藏着一颗盗贼之心。
注释:¹衣冠:统治者。²饕餮:上古传说中的贪得无厌的食人怪兽。

  这首诗是杜甫旅居夔州的第二年所写八首咏逐诗之一。虽只有五言八句,但其意义和写作技巧却都臻于上乘。诗的前四句代麂写意,自悔不能见机远离伤害。后四句感叹世人因为贪食美味而残害生灵。全篇代麂立言,前半婉而多讽,后半愤怒斥责。该诗借逐言情,写麂自悔不能全身远离祸害,代麂抒情,感叹世人为了口腹之欲而残害生灵。

  诗的首句说自己被迫和自由天地“永”“别”,又被抬举与“玉馔”并列充人口腹。次两句“无才”三字是关键。文意是既没有本事高飞远引与仙人为侣,那就无法逃脱被吃的命运。 “不敢恨”,正说明痛苦之深。“不敢恨”,是虽死无怨,写得更深更惨。后半,头两句总结出一条道理,即: “乱世”生命不值钱,有名即是祸根。残酷现实的根源在哪里,“衣冠兼盗贼”五字作了回答,这是对残暴的统治者的高度概括。全诗与其说是写麂,毋宁说是写人。所指可以是某个人,而更重要的则是揭示了类似的无数人的共同命运。那是几千年封建时代无法消除的社会悲剧、历史悲剧。此诗虽小,可以喻大。

  这是一首禽言诗,该诗以讽刺怒骂成文,显示杜甫嫉恶如仇的性格。全诗以将死之麂的口气写成,杜甫借麂之口,毫不留情地遣责了权贵者贪婪残忍的本性。诗人以麂比善良人士,以“衣冠兼盗贼”痛骂奸佞小人。讽刺贪婪成性的人本身就是“盗贼”,有着“鱼肉人民”的本性。此诗构思巧妙,寓意婉转,虽为咏逐诗,却不给人咏逐之感。

参考资料:
1、 陶道恕主编.杜甫诗歌赏析集[M].成都:巴蜀书社,1993.10:492.
2、 (唐)杜甫.杜甫诗集 插图本 增订版[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07:233.

--

yǒngqīngbiéméngjiāngzhuàncáizhúxiānyǐngǎnhènpáochú

luànshìqīngquánwēishēnghuòshūguānjiāndàozéitāotièyòng

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署之东园,久茀(fú)¹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jí)²(gài)³,为蔬圃(pǔ)十数辟(qí),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chū)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¹⁰,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yì)¹¹¹²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¹³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¹⁴。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yú)¹⁵,以杏故,特¹⁶不得蔬,是亦宜薪(薪)。”修曰:“噫!今杏方春¹⁷且华¹⁸,将待其实,若¹⁹独不能损数辟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译文:官署的东面有一个园子,一直以来有很多的野草,都没有去治理它。我到了那里,开始开辟已经荒芜的土地。用粪便浇灌贫瘠的土地,用水浇灌干枯的地方,然后种上十几辟农作物,另外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正是春天,植物开始有萌芽的迹象。这时守园人给我提出意见,说:“这园子里生长着樗树,根茎粗壮,枝叶繁茂。根茎粗壮就妨碍了地下的流通,要消耗很多大地的精气,使得你新栽的农作物都得不到营养的滋润。枝叶繁茂就使得地上的阴影面积更大,让新栽的农作物得不到充足的阳光照射,而无法正常生长。又因为樗树的形状并不直,反而弯曲,看起来十分臃肿的样子,这样的木材中间纹路稀疏,导致重量很轻,而且很不坚固。(这样的树木)不值得栽种,应该把它砍掉。”我听了他的意见,把樗树砍掉了。第二天,他又对我说:“园子南面的那棵杏树,它的根茎所占的面积半径都有六七尺大,而它所在的地方却是这里最好的土地,让杏树长在那里而不能种植农作物,是很可惜的,应该把它也砍掉。”我说:“哈哈!如今正是杏树生长最好的时期,而且长得繁华。它也即将结果,你就不能为了这片杏林而放弃几辟菜地吗?”所以没有将它砍掉。
注释:署:官署。此指西京河南府衙门,时欧阳修任西京留守推官,居洛阳。¹茀:杂草丛生。²粪瘠:把肥料施给贫痛的土地。³溉枯:把水灌溉给干枯的作物。⁴本:株。⁵浮:现。⁶萌者:草木萌发的芽。⁷园之守:主管菜园的人。⁸樗:臭椿,落叶乔木。⁹梗:阴塞。¹⁰地脉:水在土壤里浸润移动,像人体内的血管。¹¹阴翳:遮蔽。¹²蒙:受。¹³疏轻:木质疏松而轻飘。¹⁴薪之:砍来当柴。¹⁵壤腴:肥沃。¹⁶特:独。¹⁷方春:正发枝。¹⁸华:花。¹⁹若:你。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¹之说曰:樗、栎(lì)²以不材终其天年³,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jiǎn)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
译文:后来我突然想到,并发出这样的感叹:“唉!我记得庄子曾经这样说过,樗树和栎树因为其木材没有用而能自然老死,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而如今樗树是真的没有用,于是在一天之内被全部砍掉并抛弃;杏树的躯干是很坚固的,纹路也很紧密,色泽美丽,还可以拿来做装饰,它反而存活下来。难道有用和没用是各自要用天生条件的影响而来判断吗?”
注释:¹庄周:庄子。²栎:落叶乔木,即橡树,通常称柞树。樗栎,比喻无用之才。³天年:尽自然生长的时间。⁴桂:玉桂,名贵药材。⁵漆:漆树,树脂是漆器的主要原料。
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 “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客既去,修善其言而记之。
他日¹,客有过²修者,仆夫曳薪³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 “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¹⁰其根¹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¹²之而已。”客既去,修善其言而记之。
译文:有一天,有位客人来我家,仆人拖着柴从客堂下经过,我顺便指着把心中的疑感对客人讲了。客人说:“这有什么奇怪呢?自身无用又处在无用的地方(即与世无争),这才是庄子所崇尚和看重的,如果自身无用又侵害有用之才,又怎么能避免被砍伐呢?那杏树能开花结果,凭看这有益于生的条件来保护住自己的命根,真是幸运呢!至于桂树、漆树不能逃避被砍伐的原因,是因为得利处正在于它的死,所以它们势必不能生存。它与杏树实在不同。现在臭椿臃肿不成材,又因根壮叶大妨害了其他作物,它被砍伐的确很合理。这与有才能的反而死掉、没才能的反而生存的说法又有不同总之,事物的幸与不幸,看它所处的环境,时势了。”客人离开后,我认为他的话很对,就把它记了下来。
注释:¹他日:有一天。²过:探访。³曳薪:拖着柴。曳,牵引。⁴怪:奇怪,惊异。⁵贵:看重。⁶贼:侵害。⁷乌能免哉:怎么能避免被砍伐掉呢?⁸生:生财。⁹具:条件,才能。¹⁰庇:庇护、保护。¹¹根:生命、命根。¹²处:时势环境。

  欧阳修深受庄子的影响,他的许多文章都有融《庄子》于其中的痕迹,但他却能不圈于庄子思想的束缚,这篇寓言性的哲理文章,便是通过园丁要求伐树一事,对庄子“才者死,不才者生”的看法提出了疑问,驳正了庄子以“无用”来保全自身的虚无逃世、消极出世的人生态度,反映了作者初入仕途,准备积极参与社会,有所作为的思想。认为凡物的各种遭遇,幸与不幸的命运,均因环境、时势来决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强调事物的生存与消亡都应以对社会有益无害为准绳。无用之才如若长于无用之处,尚可尽享天年,但若妨害了有用之才,就应砍伐,否则就不是无用而是有害了。有用之才的生死亦是如此,杏树得生,是因为它有花可赏,有果可食,于人有益。而桂漆所以不能逃避斤斧,躲开厄运,只因它们“有利之者在死”。文章用问答形式,层层递进,条疏理通,反映作者对“才与不才”“幸与不幸”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认识过程和思辨过程,也使文章有了鲜明的形象性和生动的域染力。

  这篇文章展示了作者乐观上进,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也表现了他卓越的见识和深厚的学养,以及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参考资料:
1、 张学忠.唐宋八大家文观止.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36-138
柳映玉楼春日晚,雨细风轻烟草软。画堂鹦鹉语雕笼,金粉小屏犹半掩。
柳映玉楼春日晚,雨细风轻烟草软。画堂鹦鹉语雕(diāo)¹,金粉小屏²犹半掩。
注释:¹雕笼:雕有花纹的鸟宠。²金粉小屏:用金粉涂饰的小屏风。
香灭绣帷人寂寂,倚槛无言愁思远。恨郎何处纵疏狂?长使含啼眉不展。
香灭绣帷(wéi)人寂寂,倚槛(jiàn)无言愁思远。恨郎何处纵疏狂¹?长使含啼眉不展。
注释:¹纵疏狂:纵情地游乐。

  这首词写春闺幽怨。

  上片头三句写外景:柳映玉楼,雨细风轻,烟笼芳草,全是一幅碧色春图。接着写内景:鹦鹅语笼,小屏半掩。这些客观景象,烘托了一种沉寂的境界,虽有鹦鹉细语,但人会感到更静。

  下片写在寂静的空帷中,女主人公默默无语,满怀愁绪倚栏思远。结尾二句,由思念转入怨恨,由怨恨变为悲伤。

lóuchūn··liǔyìnglóuchūnwǎn--xiòng

liǔyìnglóuchūnwǎnfēngqīngyāncǎoruǎnhuàtángyīngdiāolóngjīnfěnxiǎopíngyóubànyǎn

xiāngmièxiùwéirénkǎnyánchóuyuǎnhènlángchùzòngshūkuángzhǎng使shǐhánméizhǎn

袅丝翘足傍澄澜,消尽年光伫思间。
(niǎo)丝翘足傍澄澜¹,消尽年光²(zhù)³间。
译文:轻柔洁白的羽毛,高高翘起的腿,一只鹭鸳静静地站在澄澈的水边,你看他日复一日就这样驻足凝神,仪态悠然。
注释:¹澄澜:清波;指澄清波澜。²年光:年华,岁月。³伫思:沉思;凝思。
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
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
译文:如果你看到水里的鱼儿能不动一点羡慕的心思,那么,你对其他的事物的姿态会更加悠闲。
谢却兰桡信杖藜,千峰盘磴入花畦。
谢却兰桡¹信杖藜(lí),千峰盘磴(dèng)²入花畦(qí)³
注释:¹兰桡:兰为兰舟、木兰舟;桡为船桨。合用仍指船。²磴:石梯,石阶。³花畦:犹言花地,指梅树林。
晴云度影迷三径,暗水流香冷一溪。
晴云度影迷三径¹,暗水流香冷一溪。
注释:¹三径:本指庭院,家园。
僧寺多藏深树里,人家半在夕阳西。
僧寺多藏深树里,人家半在夕阳西¹
注释:¹人家句:谓村落人家有一半在西面山下。
登临更上朝元阁,满壁苔痕没旧题。
登临更上朝元阁¹,满壁苔痕没²旧题³
注释:¹朝元阁:玄墓山上一座楼阁。²没:掩没,覆盖。³旧题:以前的人题写的诗文。
此题诗共二首,今选其之一。玄墓为山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七十里。亦名万峰山。又名袁墓山,传秦汉时有袁姓高士隐居并逝葬于此。又名邓尉山,传汉代高士邓尉曾在此隐居。山上多梅,蔚然成林。为苏州市远郊太湖畔重要旅游景点,风光胜地。元公乘船而来,乘兴登山,于疏影横斜的默林中留连观赏,甚得其乐。景自然是美胜绝伦,诗也写得从容优雅。读此诗,亦如临此境,很是受用。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