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君膝上弦,泠泠拂商羽。古调凄凉那可闻,世情反覆宁堪数。
请君膝上弦,泠泠拂商羽。古调凄凉那可闻,世情反覆宁堪数。
击剑狂歌浪自惊,平生肝胆向谁倾。梁王宫阙随草蔓,绿池野树空蝉鸣。
击剑狂歌浪自惊,平生肝胆向谁倾。梁王宫阙随草蔓,绿池野树空蝉鸣。
五陵豪贵能相弃,知己悠悠竟谁是。客舍乡书醉懒题,苍苔落叶门还闭。
五陵豪贵能相弃,知己悠悠竟谁是。客舍乡书醉懒题,苍苔落叶门还闭。
以兹感激无所求,閒卧茅斋四壁秋。西风笛里山阳泪,半夜灯前季子裘。
以兹感激无所求,閒卧茅斋四壁秋。西风笛里山阳泪,半夜灯前季子裘。
爱君长才世希有,乡县黉宫坐未久。踏槐折桂应早期,白日青云两无负。
爱君长才世希有,乡县黉宫坐未久。踏槐折桂应早期,白日青云两无负。
雁峰积翠高连延,乔木苍苍几百年。君家正在雁峰下,此树正对湖山前。
雁峰积翠高连延,乔木苍苍几百年。君家正在雁峰下,此树正对湖山前。
知君爱客情偏重,春酒槽头百馀瓮。积雨閒宵醉共眠,空林达曙惊残梦。
知君爱客情偏重,春酒槽头百馀瓮。积雨閒宵醉共眠,空林达曙惊残梦。
梦时曾向故园归,归见乡邻故旧稀。伤心一二同袍友,问我飘零只布衣。
梦时曾向故园归,归见乡邻故旧稀。伤心一二同袍友,问我飘零只布衣。
贫居敛迹甘自守,岂料天涯与君厚。几日相思不见君,令人独坐空搔首。
贫居敛迹甘自守,岂料天涯与君厚。几日相思不见君,令人独坐空搔首。

zàoshìduó--wánggōng

qǐngjūnshàngxiánlínglíngshāngdiàoliángwénshìqíngfǎnníngkānshù

jiànkuánglàngjīngpíngshēnggāndǎnxiàngshuíqīngliángwánggōngquēsuícǎomàn绿chíshùkōngchánmíng

língháoguìnéngxiāngzhīyōuyōujìngshuíshìshěxiāngshūzuìlǎncāngtáiluòménhái

gǎnsuǒqiúxiánmáozhāiqiū西fēngshānyánglèibàndēngqiánziqiú

àijūnzhǎngcáishìyǒuxiāngxiànhónggōngzuòwèijiǔhuáizhéguìyīngzǎobáiqīngyúnliǎng

yànfēngcuìgāoliányánqiáocāngcāngbǎiniánjūnjiāzhèngzàiyànfēngxiàshùzhèngduìshānqián

zhījūnàiqíngpiānzhòngchūnjiǔcáotóubǎiwèngxiánxiāozuìgòngmiánkōnglínshǔjīngcánmèng

mèngshícéngxiàngyuánguīguījiànxiānglínjiùshāngxīnèrtóngpáoyǒuwènpiāolíngzhǐ

pínliǎngānshǒuliàotiānjūnhòuxiāngjiànjūnlìngrénzuòkōngsāoshǒu

王恭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10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误日;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mò)¹,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huì)(cuì),足以误日;栏槛(kǎn)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迥(jiǒng)²,足以挹(yì)³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译文:半野园,是离世的相国陈说岩先生的别墅。陈相国已经离世,到现在十几年了,半野园已经荒废成为别的用途。但是园中鲜花草木的荟没聚集,就足够用来消磨时光;栏杆门栏的曲折迂回,就足够用来抵御夏天闷热的雨水而生成清凉的微风;极高的亭台楼阁,就足以使人产生隐逸者的闲情逸致,就像相国在的时候一样。
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围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意情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
(gēng)(xū)之春,余友杭君大宗¹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围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yuè)西²,顾不能意情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
译文:庚戌年的春天,我的朋友杭大宗来到京师,暂时住在半野园里。我数次到杭君家拜访,因为这个了解了半野园的大概情况。而当时,杭君的同乡中有一个陈君,也暂时住在这里。不久之后,陈君就要到粤西去任官职,但是不能忘怀这个园子,就命令擅长画画的人为这个园子做图,并且通过杭君邀请我写文章来为这幅画做一篇记。
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累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纡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己。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牖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脧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
夫天下之山水,攒(cuán)(cù)¹累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xiāo),客游者往往萦(yíng)(yū)²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己。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wèng)(yǒu)(shéng)(shū)³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脧(juān)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biāo)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
译文:天下山水,大多紧密聚集在东南边,但是京师的车马喧嚣,做客游玩的人常常萦绕着郁闷的情感,不能无视对故土的思念。陈君的家在杭州,西湖之美景天下第一。放弃它们而来到京城,他应该是不屑于这个园子的;但是徘徊留连它到了不忍心离开,那么陈君对于为官之道,他一定有不同于一般官吏的为自己着想的想法。虽然是这样,为官的人应当清贫,居住在破陋的巷子里,破瓮做窗,绳作门轴也应当满足了;偶尔到了富贵的家园中,看见了亭台楼阁、栏杆门栏、鲜花草木的美丽,心中高兴并且十分羡慕。有一天得志的时候,想要放纵一下自己的欲望,就到了剥削百姓民生而不闻不问(的地步),这和攻击劫掠民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虽然这样,陈君如果羡慕(想)成就相国的事业却不羡慕相国建造园林,也是可以的啦。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jiǎ)¹才调²世无伦³,哭泣情怀吊屈文
译文:贾生的才情在当时无人能相提并论,他以极其哀伤悲痛的心情写下吊屈原的千古文章。
注释:七绝:七言绝句的简称。绝句是旧体诗的一种格式。整首诗两联四句。¹贾生:指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时称贾生,西汉政论家、文学家。²才调:指才气、才能。³无伦:无与伦比,即无人能相提并论。⁴哭泣情怀:指贾谊《治安策》(又称《陈政事疏》)中所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情怀:犹言心境,心情。⁵吊屈文:贾谊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渡湘江时有感于屈原忠而见疏,作《吊屈原赋》,“因以自喻”。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梁王堕(duò)¹寻常事,何用²哀伤付一生。
译文:梁王坠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哪里用得着为此自悲自责抑郁而终。
注释:¹梁王堕马:梁王指汉文帝的小儿子梁怀王刘胜(一作刘揖)。堕马事发生于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夏六月。作者非常赞赏贾谊的才华,认为他因梁怀王刘胜堕马死去哀伤而死不值得,并深为惋惜。²何用:何必,不用。

  这首诗与《七律·咏贾谊》是姊妹篇。首句写贾谊杰出的才华“世无伦”,次句猛转写贾谊遭贬,三四句写对贾谊的死不以为然,表达对贾谊因自责和哀伤而死表示了无限的痛惜之情。诗题直用人名,不曰“咏”,不曰“叹”,不曰“悼”,纯以中性形态出之,此为“藏锋”之法。情在诗中,不假诗题以张扬。

  “贾生才调世无伦”开门见山,高度赞扬了贾谊杰出的才华,并下了一个“世无伦”的定位。在这里作者化用了李商隐《贾生》中的“贾生才调更无伦”成句,只改动一字,易“更”为“世”,就使境界拓宽了许多,“更”为比较说法,“世”为历史品评,议论入诗,一言九鼎,更加实在地肯定了贾谊无与伦比的才华。

  “哭泣情怀吊屈文”猛转为贾谊遭贬,概写贾谊被贬至长沙任长沙王太傅时,曾以十分悲痛的心情写过《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抒发了愤世伤时之情和怀才不遇之感。一句诗,追怀两个历史人物。贾谊被贬,与屈原被逐,势不同而运同。贾谊吊屈原,这叫同命相怜。故《汉书·贾谊传》亦说:“追伤之,因以自谕”。毛泽东注意到这一点,将二人并写并论,是体认到历史的不公正性和正人君子的命运多舛。

  “梁王堕马寻常事”作者平静讲述梁王堕马而死不是稀奇的事情。汉文帝把贾谊召回长安,很看重他的才学及品德,任命他为梁怀王刘胜的太傅。后来梁王堕马而死,这是一次意外事故,贾谊有责,仅为护理不周。文帝不责,贾谊自责,或性格中“认真”的成分太重,或律己的“压力”太大,一遇变故,万念成灰。这是贾谊深受儒家“忠恕仁义”思想影响,实践其舍生取忠取义的愚忠信条。本来梁王坠马而死不是什么特别不得了的事情,竟然令贾谊哀伤致死。

  “何用哀伤付一生”笔锋一转,又回到贾谊身上,惜贾谊宏才不用,惜贾谊因“寻常事”而死,归结为惜人才。“付一生”与“寻常事”对照鲜明而强烈,从而表现了诗人对才华绝世的贾谊因“梁王堕马”而哀伤早逝的深深惋惜之情。“才调世无伦”的贾生竟然因此哀伤而死,实在令人难以接受。结尾一句有诗意未尽之效,留给了读者许多想象的余地。同时也是作者发动“反右”的一种“自我坦白”。

  全篇以议论为主,也夹杂着作者似赞似怜,亦颂亦讽,既赏爱又痛惜的复杂而含蓄的情感,作者的这种相反相成的情感是对贾谊才华与命运之反差的悲叹。贾谊的《治安策》对历史与现实作了深入透辟的分析,提出了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重农抑商,抗击匈奴等重要的举措,而文章的开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叹息者六……”既透露了贾谊忧国忧民,感时伤事的情怀,却也显示了其性格的柔弱、脆弱,这既成就了贾谊,也伤害了贾谊,是其性格的悲剧,也是其命运悲剧的原因之一。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贾谊“世无伦”的才华十分赞赏,对其怀才不遇、仕途受挫、未获重用、早亡,非常惋惜;同时对贾谊那种自伤、脆弱、愚忠、迂腐的性格作了委婉的批评。语言明白流畅,化用前人诗句,洒脱自如,韵味深长。

参考资料:
1、 季世昌,徐四海编著.,独领风骚: 毛泽东诗词赏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0:第78页
2、 田秉锷编著.毛泽东诗词鉴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09:第206页
3、 肖毅,胡敏编著.毛泽东诗词详析及墨迹欣赏: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5:第501页
4、 王鹏著.毛泽东诗词赏析: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12:第201页
雍正初,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卖于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曰:“其父堕河,何预尔事?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尔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死而买棺葬。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之孙无穷累,尔大罪矣!尔就死,活该!”盖董某之父尝坠河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脱险也。董某初不知其事,闻之大惭,自打颊曰:“我乃非人也!”急引牛而归。老牛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雍正初,李家洼佃(diàn)¹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卖于屠肆²。牛逸³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chuí),皆不起。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曰:“其父堕(duò)河,何预尔事?使随波漂流,充鱼鳖(biē)食,岂不大善?尔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死而买棺葬。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之孙无穷累,尔大罪矣!尔就死,活该!”盖董某之父尝坠河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脱险也。董某初不知其事,闻之大惭,自打颊曰:“我乃非人也!”急引牛而归。老牛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译文:雍正初年,李家洼有一姓董的佃户。他的父亲死了,留下一头牛,这牛又老又瘸,董某想把牛卖给宰牛的屠户,牛逃到董某父亲的墓前,僵硬地趴在地上,不管是用力拉,拽,还是用鞭子抽打,它都不想来,村里的人听说这件事,陆续来到墓前观看,忽然邻居姓刘的老头儿气愤地来到墓前,用手杖击打着牛说“他的父亲堕入河中,关你什么事儿啊?让他的父亲随波漂流,成为鱼鳖的食物,岂不是大好事吗?而你却无故多事,把他的父亲从水里救出来,多活了十多年,致使他供奉赡养,死后还要为父亲买棺安葬,而且留下一座坟墓,年年都要祭扫,成为董氏子孙的无穷的累赘,你的罪过太大了,你马上死掉,也是活该。”原来董某的父亲曾不慎坠入河中,牛随即和他一起跃入河里,他牵住牛腿得以脱险。董某开始不知此事,听到后大感惭愧。边打自己的脸边说:我真不是人啊!急忙牵着牛回家,老牛几个月后病死,董某哭着把牛埋葬了。
注释:¹佃户:地主租地的农户。²屠肆:屠宰场;肉市。屠:屠夫。肆:铺店。³逸:逃跑。⁴鞭捶:鞭打。⁵络绎: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天边老人¹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²哭。
译文:流落天边的老人回不了家,黄昏时分向东来到大江边失声痛哭。
注释:¹天边老人:诗人自谓。²大江:嘉陵江。声泪俱下曰哭。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lǒng)¹河源²不种田,胡骑³(qiāng)江入巴蜀。
译文:陇右和河源的地再也不能种了,吐蕃的骑兵已侵人了巴蜀。
注释:¹陇右:陇右道,唐代十道之一。辖地为今甘肃陇山以西、乌鲁木齐以东。²河源:在青海省境内。³胡骑:指广德元年十二月,吐蕃陷松、维、保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qiū)¹后鸿鹄(hú)
译文:洪水滔天啊大风拔起了树木,前面飞着秃鹜后面飞着鸿鹄。
注释:¹秃鹜:一种大型猛禽,又名“座山雕”,状如鹤而大,青苍色,张开翅膀有五六尺。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九度¹附书向洛阳²,十年³骨肉无消息。
译文:多少次捎信给故乡洛阳,十年间骨肉亲朋音讯杳无。
注释:¹九度:多次。九,极言其多。²洛阳,故里所在。³十年:自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至今已十年。⁴骨肉:这里指兄弟。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这两句是抒情式描写,漂泊天涯、饱受艰辛的诗人,面对浩荡的大江,想起过去的种种,那种突然涌上心头的辛酸、悲苦一下子爆发了出来,声泪俱下。天边老人,杜甫自谓。大江,指嘉陵江。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这两句说的是引发诗人临江哭泣的原因,一是有家不能归,一是国家正在遭受外族的入侵,山河破碎。陇右,指陇右道,属于唐代十道之一。包括今天甘肃陇山以西,新疆乌鲁木齐以东及青海东北部的地区。河源,在今天青海省境。763年七月,吐蕃攻占河西、陇右这些地方,十二月陷落松、维、保三州,以及云山、新筑二城。这就是这两句所咏的史事。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这两句写临江所见到的景物,波浪滔天,狂风撼动巨树,鸿鹊飞在了秃鹜的后面。这两句是即景寓情。上句写到了世乱的景象,下旬就感慨自己不能够奋翅急飞,因为前面有“秃鹜”。秃鹜,水鸟,一种比较凶猛的动物。后鸿鹄,指后飞的鸿鹄,“飞”字从上文而省,句法与“东飞驾鹅后鹜鸽”(《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同。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最后这两句也是说哭泣的原因,多次给在洛阳的家人写信,却没有收到回信,没有亲人的消息,分外的担忧。骨肉,这里指兄弟。九度,指九次。这里极力说其多,不一定是确数。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199-200页
2、 杜甫.杜甫诗集: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5年:第174-175页

tiānbiānxíng--

tiānbiānlǎorénguīwèidōnglínjiāng

lǒngyòuyuánzhǒngtiánqiāngbīngshǔ

hóngtāotāotiānfēngqiánfēiqiūhòu鸿hóng

jiǔshūxiàngluòyángshíniánròuxiāo

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序曰:凡¹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²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译文:序说:《新乐府》共有九千两百五十二字,分为五十篇。文章没有固定的句子,句子没有固定的字,主要在于文章内容,不在于语言形式。第一句标记文章的题目,最后一张显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差不多是《诗经》三百篇的意义。它的用词真切而且朴素,想要理解的人就容易懂;它的话语直接而且切中要害,想要听闻的人就能深深警醒;它的事典可靠而且真实,引用的人传播起来就能让人信服;它的文体通顺而且畅快,可用来在歌词和曲调里传唱。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是为了写文章而写的。
注释:¹凡:表示数量的全部;总共。²章显:显扬;表露。

xīnyuè

bái tángdài 

    yuē fánjiǔqiānèrbǎishíèryán duànwéishípiān piāndìng dìng  wén shǒubiāo zhāngxiǎnzhì shīsānbǎizhī zhìérjìng jiànzhīzhě yánzhíérqiè wénzhīzhěshēnjiè shìérshí shǐ使cǎizhīzhěchuánxìn shùnér yuèzhāng zǒngéryánzhī wéijūn wéichén wéimín wéi wéishìérzuò wèiwénérzuò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