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忘机一布裘,似君宜向古人求。秋风几度惊双鬓,夜梦无应到五侯。
万事忘机一布裘,似君宜向古人求。秋风几度惊双鬓,夜梦无应到五侯。
多暇兴来犹散帙,老年身倦少登楼。蔡家尚有文姬在,对酒当歌且莫愁。
多暇兴来犹散帙,老年身倦少登楼。蔡家尚有文姬在,对酒当歌且莫愁。

zèngchénmín--wánggōng

wànshìwàngqiúshìjūnxiàngrénqiúqiūfēngjīngshuāngbìnmèngyīngdàohóu

duōxiáxìngláiyóusànzhìlǎoniánshēnjuànshǎodēnglóucàijiāshàngyǒuwénzàiduìjiǔdāngqiěchóu

王恭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10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fù)(lǒng)¹
译文: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注释:¹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妇姑¹(hè)(dān)²,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³
译文: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
注释:¹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²荷箪食: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箪笥里的饭食。《左传·宣公二年》:“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³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相随饷(xiǎng)¹去,丁壮²在南冈(gāng)
译文: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注释:¹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²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地名。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足蒸暑土气¹,背灼炎天光。
译文: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注释:¹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力尽不知热,但¹惜夏日长。
译文: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注释:¹但:只。惜:盼望。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¹旁,
译文: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
注释:¹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右手秉(bǐng)遗穗¹,左臂悬²(bì)³
译文: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注释:¹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穗,指收获农作物后遗落在田的麦穗。²悬:挎着。³敝筐:破篮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听其相顾言¹,闻者²(wèi)悲伤³
译文: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注释:¹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²闻者:白居易自指。³为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家田输税(shuì)¹尽,拾此充饥肠。
译文: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注释:¹输税: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今我¹何功德?曾(céng)不事农桑²
译文: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注释:¹我:指作者自己。²曾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lì)(lù)三百石(dàn)¹,岁晏(yàn)²有余粮,
译文: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注释:¹吏禄三百石: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吏禄:官吏的俸禄。²岁晏: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念此¹私自愧,尽日²不能忘。
译文: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注释:¹念此:想到这些。²尽日:整天,终日。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于是直抒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阖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

  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参考资料:
1、 贾文昭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53-854

guānmài

bái tángdài 

tiánjiāshǎoxiányuè yuèrénbèimáng 
láinánfēng xiǎomàilǒnghuáng 
dānshí tóngzhìxiéjiāng 
xiāngsuíxiǎngtián dīngzhuàngzàinángāng 
zhēngshǔ bèizhuóyántiānguāng 
jìnzhī dànxiàcháng 
yǒupínrén bàozàipáng 
yòushǒubǐngsuì zuǒxuánkuāng 
tīngxiāngyán wénzhěwèibēishāng 
jiātiánshūshuìjìn shíchōngcháng 
jīngōng céngshìnóngsāng 
sānbǎishí suìyànyǒuliáng 
niànkuì jìnnéngwàng 
一粒米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截充,但开口昧神灵。看儿女如衔泥燕,爱钱财似竞血蝇。无明夜攒金银,都做充饥画饼。
一粒米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截(jié)充,但开口昧神灵¹。看儿女如衔(xián)泥燕,爱钱财似竞血蝇。无明夜²(zǎn)³金银,都做充饥画饼
译文:一粒米用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成几块来花,一言一行无不昧着良心。对待儿女像燕子衔泥一样的辛勤,对待钱财则如同嗜血的苍蝇,丝毫也不放过。没日没夜地积攒着钱财,到头来还是画饼充饥一场空。
注释:梧叶儿:商调曲牌名,亦入“仙吕宫”。又名“知秋令”。小令兼用。北曲格律与南曲不同。此曲为北曲。¹昧神灵:欺骗良心。²无明夜:没日没夜的、不分昼夜地。³攒:积攒,聚集。⁴充饥画饼:喻谓财再多也是身外之物,到头来画​饼充饥一场空。

  此曲形容世人爱财如命,为了钱财什么事都做,刻画出这类人贪得无厌、极端自私的形象,隐含着作者对贪婪者的极大讽刺。小令借助贴切的比喻进行夸张,把贪财汉的举止、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

  “一粒米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截充”,开头用两个极端夸张、但又似曾相识的具体形象——一粒米用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成几块来花,勾画出贪汉可笑可鄙的神态,一下子就触及到了这类角色重要的特点之一——悭吝。这种漫画手法是民间文学的讽刺作品中经常运用的,直截了当,泼辣痛快,形象鲜明,一语中的。“但开口昧神灵”,可以说是进而揭穿了贪汉性格的本质。他们为了钱财,无时无刻不昧着良心。“但开口”三字虽平俗然而深刻,把贪汉散发着铜臭的灵魂揭露无余,简单而透彻,一点也不含糊,也体现出民间语言的特色。

  接下来,作者用两个比喻形容贪汉两种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毫无二致的生活哲学:“看儿女如衔充燕,爱钱财似竞血蝇。”他们对待自己的儿女就像衔充筑巢的燕子,辛辛苦苦,真是“甘为儿女作马牛”;对待钱财则如同嗜血的苍蝇,玩命地吮吸,丝毫也不放过。这两种态度,实际上都是这类人贪得无厌、极端自私性格的表现。他们不但为自己打算,从封建宗法观点出发,还得为子孙后代打算。为此,他们不惜损人利己,格外拼命地攫取钱财。这两句曲文,是生活经验丰富的人民群众对贪汉性格特征的高度概括,比喻通俗,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都用得恰到好处。

  贪汉如此贪婪,结果却是:“无明夜攒金银,都做充饥画饼!”没日没夜的积累钱财,其实金银财宝,什么都不是,最后是“画饼充饥”,全是徒劳,一场空。至于为什么如此,作者没有明说,而是留给读者去体会。

  这支小令讽刺的是社会上常有的人与事,这类人的下场,读者是能想象得出的。他们伤天害理,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到头来不是为财害身,就是被儿女牵累,甚至于贻害儿女,绝少有好结果。作者用“画饼充饥”的典故来概括他们的下场,余味无穷,发人深省。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1164-1165页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黄檗
千岩万壑(hè)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¹高。——黄檗
注释:¹出处:瀑布由山岩高处泻落,出身自然极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溪涧(jiàn)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¹。——李忱
注释:¹作波涛:谓掀起波涛。此处当有一个渐进过程:瀑布注成溪流,溪流汇成江河,江河入海,掀起波涛。

  此诗的作者是一位皇帝和一位僧侣。据《庚溪诗话》,“唐宣宗微时,以武宗忌之,遁迹为僧。一日游方,遇黄檗禅师(按:据《佛祖统纪》应为香严闲禅师。因宣宗上庐山时黄檗在海昌,不可能联句)同行,因观瀑布。黄檗曰:‘我咏此得一联,而下韵不接。’宣宗曰:‘当为续成之。’(以下联句从略)其后宣宗竟践位,志先见于此诗矣。”可见,禅师作前两句,有暗射宣宗当时处境用意;宣宗续后两句,则寄寓不甘落寞、思有作为的情怀。这样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描绘了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的艺术形象,富有激情,读来使人激奋,受到鼓舞,故也竟能为农民革命领袖冯云山所喜爱。艺术形象往往大于作者思想,这也是一个显例。

  此诗的首句是瀑布的溯源。在深山之中,有无数不为人知的涓涓细流,腾石注涧,逐渐汇集为巨大山泉,在经历“千岩万壑”的艰险后,它终于到达崖前,“一落千丈”,形成壮观的瀑布。此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可与《孟子》中一段名言共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艰难能锤炼伟大的人格。此句似乎隐含这样的哲理。

  近看巨大的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令人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却又不能窥见其“出处”。惟有从远处望去,“遥看瀑布挂前川”时,才知道它来自云烟缭绕的峰顶。第二句着重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寓有人的凌云壮志,又含有慧眼识英雄的意味。“出处高”则取势远,暗逗后文“终归大海”之意。

  写瀑布经历不凡和气象高远,刻画出其性格最突出的特征,同时酝足豪情,为后两句充分蓄势。第三句忽然说到“溪涧”,照应第一句的“千岩万壑”,在诗情上是小小的回旋。当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何必奔冲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居易《白云泉》)。然而小小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它心向大海,不断开辟前程。惟其如此,它才能化为崖前瀑布,而且最终要东归大海。由于第三句的回旋,末句更有冲决的力量。“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从“留”、“归”等字可以体味结尾两句仍是人格化的,使人联想到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豪情壮怀。瀑布的性格至此得到完成。

lián

chén tángdài 

qiānyánwànláo yuǎnkànfāngzhīchūchùgāo   huáng
jiànnéngliúzhù zhōngguīhǎizuòtāo   chén
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
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¹泪湿鸳(yuān)(yāng)²。独卧玉肌³凉,残更与鸳长。
译文:深秋的虫声好似哭泣声,惊醒睡梦中的女子,帷帐里的她不由得哭了起来。每夜独自一人冷冷落落,残更与梦一样长。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双调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¹罗帏:帷帐。²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³玉肌:指女性莹洁温润如玉的肌肤。
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
阴风¹翻翠幔(màn)²,雨涩³灯花暗。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
译文:寒风呼啸,用力吹着绿帘子,雨却是绵绵地下着。毕竟已经睡不下去,只听叫寒冷的井外,传来了一声鸦啼。
注释:¹阴风:冬风,此指寒风、冷风。²翠幔:翠绿色的纱帐。³雨涩:细雨缠绵不爽,有滞涩之感。⁴灯花:灯心余烬结成的花形。⁵金井:施有雕栏的井。

  这首词描写的是闺中孤寂情怀。词一开始即浓墨重彩渲染一种秋夜孤寂的氛围:寒蛩低吟似诉,寒露晶莹如泪珠,已是清冷凄凉之境,紧接着即下一“惊”字,将闺中人那种敏感而脆弱的情丝拨动,继而写她受秋夜清景之惊后的动作神态。罗帏、鸳鸯锦等闺中陈设,为我们展示出这位闺中人物质生活方面的富裕,着以“泪湿”二字,则又与这种富丽的陈设形成对照,衬出其内心的孤独、空虚、失落。接下来两句,将泪湿的原因作了交待:心上人儿离她远去,她只能独守闺房,那罗帏、那绣着象征爱情双栖双宿的鸳鸯锦被里,只有她一个彻夜难眠的苦心人儿。夜冷兼心凉的她,置身于锦被之中,却没有一丝的暖意,反而只觉玉肌生凉。这里,词人不动声色地从环境过渡到了心境,刻画出这位闺中思妇因夜寒生凉到因“独”处而心凉的心理状态。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情,让她心“惊”,引起她一腔幽怨。“残更与恨长”一句,语短情长,既写出此女长夜难眠,将那个“惊”字写满写足,同时也把难以名状的“恨”写得十分直观可感,动人心旌。

  下片写闺房外之夜景。阴风时时袭来,翻动她闺房的翠帏,使她本已冰凉的心情更显凄凉不堪,也因那摇动的翠幔,绘出她心旌摇荡的内心世界,孤灯残照之时,室外雨声又时时袭来。本来,银灯结花,是吉祥喜庆的征兆,但对这位秋夜孤枕中的女子而言,她这种美好的梦幻显然早已破灭,所以她只是觉得那重重的灯花,使灯光更显昏暗而已。词人用“涩”字形容夜雨带来湿润的空气侵染灯花,使之灰暗不明,颇具匠心。从整首词看,无论是闺房里还是闺房外,一切景物皆着有闺中人的感情色彩,是为闺中人所设,随其心境的波动而动。所以,这里的涩,不是指雨,而是女主人公那幽咽难通的思维情结的外化,雨涩灯暗,全是她彼时心境暗淡愁苦的象征。“毕竟”二字,透出怨恨之意,紧扣上片结尾的“恨”字而发,使词情显得丝丝人扣,针脚细密。收煞一句,又回到“虫声泣露”的环境之中,用室外金井寒来回应开头的“虫声泣露”。李白有《长相思》诗,其中两句云:“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虽说不能说为此句所本,但李诗秦词所描写的环境,所渲染的气氛,却是十分一致的。彼此相参,当更能体会秦观此词所描绘之景象。

  从写作手法上分析,词人先从室外写到室内,在突出刻画独处闺房的女主人的神态心绪之后,又回笔写到室外。以虫声起,以鸦啼结,中间点出“残更”、“不成眠”等语,将一位情丝不断,彻夜难眠的思妇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同时也使得整首词在布局上轻重得宜,且有首尾衔接,词情婉曲连绵不尽之妙。另外,虽然词中有“惊”、“恨”等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但是作者却并没有正面描绘这种惊态、恨意,而是侧锋用笔,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尽情地渲染以达到以景传情的目的。难怪后人看后不得不叹赏其“语少情多”了。

  另外,这首词的上下两片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欣赏,即将词的上片理解成闺中人念远,而把下片理解成行人忆内的感情。这样理解,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从词的上下两片所描绘的景象来看,似乎并不完全是一地之景,“虫声泣露”是清夜之景,而下片所写“阴风”、“雨涩”则又是雨夜之景了。而且如此诠释词情,两相对照,两地相思,显得更加刻骨铭心和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118-120

mán··chóngshēngjīngqiūzhěn--qínguān

chóngshēngjīngqiūzhěnluówéilèi湿shīyuānyāngjǐnliángcángènghènzhǎng

yīnfēngfāncuìmàndēnghuāànjìngchéngmiánjīnjǐnghán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zhàn)¹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²,赖有高楼百尺³。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译文:暗沉沉的天空一片昏黑,又交织着斜风细雨。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我的心中纷乱如麻,千丝万缕的愁思如织。我平生就喜欢登高临远眺望四雨,幸亏现在高楼百尺。放眼望去,千山万壑尽现于点点秋色里,我胸襟博大满怀情意。虽然只是普通的一个白发书生,流洒下的行行热泪却总是为着神州大地,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追忆怀念以往的荣辱兴衰,一切都已经杳无影迹了。
注释: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¹湛湛:深远的样子。²空四海:望尽了五湖四海。³高楼百尺:指爱国志士登临之所。⁴白发书生:指词人自己。⁵牛山:在山东临淄县南。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少年自负凌云笔¹。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²。把破帽、年年拈(niān)³。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cén)。鸿北去,日西匿(nì)
译文:少年时我风华正茂,气冲斗牛,自以为身上负有凌云健笔。到而今才华如春花凋谢殆尽,只剩下满怀萧条寂寞的心绪。常常怨恨世人的新意太少,只爱说南朝文人的疏狂旧事。每当重阳吟咏诗句,动不动就把孟嘉落帽的趣事提起,让人感到有些厌烦。如果对着菊花而不饮酒,恐怕菊花也会嘲笑人太孤寂。只看见鸿雁向北飞去,一轮昏黄的斜阳渐渐向西边沉了下去。
注释:¹凌云笔:谓笔端纵横,气势干云。²南朝狂客:指孟嘉。晋孟嘉为桓温参军,尝于重阳节共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³拈出:搬出来。⁴岑寂:高而静。岑音此仁反。⁵匿:隐藏。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昏黑风雨交加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满天密布深黑的乌云,再加上阵阵斜风细雨,使人心乱如麻,愁思似织,“乱愁如织”点出全篇主旨。重阳本来是登高之佳节,由于风雨凄凄,只能登上高楼,放眼遥望千山万壑,浩荡秋色。但“千崖秋色”,寂寞凄凉,会使人泪水滂沱。“白发”四句直抒“老眼”登览之所感。“神州泪”说明词人是为神州残破沉沦的“往事”而极度伤心洒泪。“神州”二字曾在词人词中反复出现,说明恢复中原是他念念不忘的头等大事。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常恨世人”三句则有更深寄托。词人慨恨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名士风流的狂客行径,每年在重阳节登高,总喜欢提起东晋孟嘉落帽的故事,把它称扬一番,毫无现实意义。“若对”两句,是说如自己这样的忧国志士,并不追慕魏晋风度,但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却又无能为力。词意至此急转直下,壮志未酬,词人在感愤之余,觉得自己既不能改变这种局面,在此佳节也只能赏黄花以遣怀,借酒浇愁了。“鸿北去”,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上片写重阳节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感喟。下片批评当时的文人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文风,表达出词人对国事和民生的极端关注。全词写景寓情,叙事感怀,以议论为主,借题发挥,感慨苍凉。主旋律是英雄失路融家国之恨的慷慨悲歌,意象凄瑟,既豪放,又深婉。

参考资料:
1、 杨立群.《唐宋诗词选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10:第385页
2、 程帆.《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06:第326页

xīnláng ·jiǔ

liúzhuāng sòngdài 

zhànzhànchángkōnghēi gèngkān xiéfēng luànchóuzhī lǎoyǎnpíngshēngkōnghǎi làiyǒugāolóubǎichǐ kànhàodàng qiānqiū báishūshēngshénzhōulèi jìnliáng xiàngniúshān zhuīwǎngshì  
shàoniánlíngyún dàoérjīn chūnhuáluòjìn mǎnhuái怀xiāo chánghènshìrénxīnshào àishuōnáncháokuáng mào niánniánniānchū ruòduìhuánghuājiǔ huánghuā xiàoréncén hóng鸿běi 西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