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阳孙子参军裔,簪绂承家世已长。千里河流通地脉,一天奎壁焕星潢。
龙阳孙子参军裔,簪绂承家世已长。千里河流通地脉,一天奎壁焕星潢。
衣冠况复明三礼,文采唯应备九章。华馆朋来秋寂历,枫江云断夜凄凉。
衣冠况复明三礼,文采唯应备九章。华馆朋来秋寂历,枫江云断夜凄凉。
贾生年少人皆惜,李贺才多世共伤。新垄渐随蒿里没,旧书犹带泮林香。
贾生年少人皆惜,李贺才多世共伤。新垄渐随蒿里没,旧书犹带泮林香。
云迷花屿空飞梦,月暗满江更断肠。惆怅筹峰峰下路,一回行到一沾裳。
云迷花屿空飞梦,月暗满江更断肠。惆怅筹峰峰下路,一回行到一沾裳。

wǎnliú--wánggōng

lóngyángsūnzicānjūnzānchéngjiāshìzhǎngqiānliútōngmàitiānkuíhuànxīnghuáng

guānkuàngmíngsānwéncǎiwéiyīngbèijiǔzhānghuáguǎnpéngláiqiūfēngjiāngyúnduànliáng

jiǎshēngniánshǎorénjiēcáiduōshìgòngshāngxīnlǒngjiànsuíhāoméijiùshūyóudàipànlínxiāng

yúnhuā屿kōngfēimèngyuèànmǎnjiānggèngduànchángchóuchàngchóufēngfēngxiàhuíxíngdàozhānshang

王恭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10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译文:江边上空的夕阳笼罩江边沙滩。潮水退了,渔船倾斜着靠在岸边。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译文:一对白色水鸟停在江水旁。闻得有人来,就警觉地飞入芦苇丛中。

  这首诗在“静”与“动”的描写安排上十分巧妙,色彩运用也恰到好处:黄色的沙滩,斑驳的渔船,深褐色的堤岸,碧绿的江水,青青的芦荡,白色的芦花,洁白的水鸟,在血红的残阳映照下,更显得色彩浓郁,陆离绚丽,耀人眼目。

  “照”、“搁”、“立”、“入”等动词看似平淡无奇,实际运用的十分准确恰当,使整首诗画面生动起来。充分体现诗人炼字的功夫。

jiāngcūnwǎntiào

dài sòngdài 

jiāngtóuluòzhàopíngshā cháotuì退chuánànxié 
báiniǎoshuānglínshuǐ jiànrénjīnghuā 

槐陌蝉声柳市风,驿楼高倚夕阳东。
槐陌¹蝉声柳市风,驿(yì)²高倚夕阳东。
译文:田间小路旁的槐树上,鸣蝉吱吱的叫着,柳条轻轻得摇摆引起了阵阵清风,驿站高楼的东面倚靠着西沉的夕阳。
注释:¹陌:田间东西方向的小路。²驿楼:驿站的楼房。
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译文:来来往往千里长的道路依然默默的在那里,但当年的故人聚了又夕,漫漫十年时光让旧友都不在身边。
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译文:(世人)只看到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哪知道天道曲折,像弓箭一样弯曲(连时光走的都并不顺利,何况是人呢?)
平生志业匡尧舜,又拟沧浪学钓翁。
平生志业匡尧舜,又拟沧浪学钓翁。
译文:今生的志向就是能够辅助像尧帝和舜帝(那样贤明圣德的君主),又想要效仿沧浪水边的渔夫,(过着独善自我的逍遥生活。)

guāndàozhōng

wéizhuāng tángdài 

huáichánshēngliǔshìfēng 驿lóugāoyángdōng 
wǎngláiqiānchángzài sànshíniánréntóng 
dànjiànshíguāngliújiàn zhītiāndàogōng 
píngshēngzhìkuāngyáoshùn yòucānglàngxuédiàowēng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译文:桃花的花瓣深浅不一,就像女子的妆容一样,浓妆淡抹总相宜。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译文:春风吹过一片片粉白的花瓣,吹落在树下人白色的衣裙上。

táohuā

yuánzhěn tángdài 

táohuāqiǎnshēnchù yúnshēnqiǎnzhuāng 
chūnfēngzhùchángduàn chuīluòbáicháng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菩提本无常¹,明镜²亦非台³
译文: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
注释:¹常:这里指菩提常,意译为“觉常”或“道常”。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此常下证得菩提,觉悟成道,故称此常为菩提常。²明镜:据《资持记》下二之三:“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通常用以比喻佛与众生感应的中介。³台:指安置明镜的地方,可以借代为客观存在。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佛性¹常清净²,何处有尘埃³
译文: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注释:¹佛性:是梵汉并译名词,意译为“觉性”、“如来性”,有时被称为“涅”,或叫“真如”,也是“如来藏”的异名。原指佛陀本性,发展为成佛的可能性,是佛教徒所追求的修行目标和理想境界。²清净:佛教术语,远恶行,离惑垢,称为清净。³尘埃:佛教术语,指人间的一切世俗事务。按出家人的观点,世务不净,故称尘务。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身是菩提常,心为明镜台。
译文: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译文: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菩提本无常,明镜亦非台。
译文: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译文:心里本来就空无一物,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¹
译文: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
注释:¹玄:佛教术语,这里是指玄妙的佛教理想。《信心铭》:“不识玄者,徒劳念佛。”对于佛教徒来说,通晓玄机,是至关重要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¹只在目前!
译文: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注释:¹西方:佛教术语,指净土所在的极乐世界。

  第一首偈,见于敦煌写本《坛经》。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神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这首偈,同神秀的那一首,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则的区别。神秀的那首“无相偈”,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称之为“渐修派”。而惠能的这一首,是对神秀偈的彻底否定,也即主观唯心主义对客观唯心主义的彻底否定,直接把握住“见性成佛”的关键,被称为“顿悟派”。

  在《坛经》第二十节,惠能指出:“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使修于善行。”这是惠能“顿悟说”的基础。在他看来,“愚人”与“智人”,“善人”与“恶人”,他们和“佛”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迷”到“悟”,仅在一念之间。这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不仅对我国佛教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后来的中国哲学理论也有重大的影响。

  第二首偈,也是惠能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也即“自性”的清净,这是佛教徒坚信能到达理想境界人人所共有的主观条件。该偈亦见于敦煌写本《坛经》,但据郭朋《坛经校释》考证,这一首当属衍文。特别是前两句,虽调换了“身”、“心”二字的位置,实际也是重复神秀的话,不应视为惠能的思想。

  第三首偈,见于《六祖法宝·坛经》,流传甚广,为《全唐诗外编》所补录。据郭朋《坛经校释》考证,这一首是由《菩提偈》第一首演化而成,关键在第三句,由惠昕本带头,契嵩本、宗宝本因之,把“佛性常清净”改成“本来无一物”。这是一种误解,早在宋代即有人提出非议。郭朋认为:“《坛经》的首窜者,不仅不了解‘佛性’论,而且也不了解‘性空’说。”其实,大乘佛教的所谓“空”、“无”,是就“妄心”、“妄境”而言;若就“真心”、“真境”而论,则决非“绝无”。在《坛经》第十五节,惠能有言:“有灯即有光,无灯即无光。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在《坛经》第二十四节,惠能又说:“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这些都足以证明惠能的思想体系,同“一切万法,自性本空”的理论完全不同。不过在这句话之前,惠能先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他把一切归结于“心”,也即“自性”。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但无论如何,把“佛性常清净”和“本来无一物”等同起来,是不适当的。

  第四首偈,见于《大正藏·坛经》,着重讲修行方法。《坛经》第三十五节,惠能引佛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接着说:“心但无不净,西方去此不远;心起不净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坛经》第三十六节说:“若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正心,暗行不见道。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坛经》第五十二节说:“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坛经》第五十三节又说:“若能心中自有真,有真即是成佛因;自不求真外觅佛,去觅总是大痴人。”反复申明向人的自我求真,自我求佛,这是惠能教导其弟子立地成佛的唯一途径。在他看来,求佛的人只图自悟,不假外示,心注一境,化难为易,自能达到目的。论根据。

huìnéng tángdài 

běnshù míngjìngfēitái 
xìngchángqīngjìng chùyǒuchénāi 

shēnshìshù xīnwéimíngjìngtái 
míngjìngběnqīngjìng chùrǎnchénāi 

běnshù míngjìngfēitái 
běnlái chùchénāi 

zhǐxiàngxīn láoxiàngwàiqiúxuán 
tīngshuōxiūxíng 西fāngzhǐzàiqián 

寒山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远送潇湘客。
寒山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piān)舟远送潇湘¹客。
译文:碧山侵染着寒意,遥闻江上,是什么人在吹奏玉笛呢?伴着一叶扁舟送行客远赴潇湘。
注释:¹潇湘:水名,在今湖南境内。
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来朝便是关山隔。
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¹,来朝²便是关山隔。
译文:两岸芦花,在月光下犹如遍洒的白霜,感伤离别,要知道今夜告别,明朝便是关山阻绝啊!
注释:¹行色:行旅出发前后的情状。²来朝:明早。

guīyáo··hánshān--féngyán

hánshān

jiāngshàngrénchuī

biǎnzhōuyuǎnsòngxiāoxiāng

huāqiānshuāngyuèbái

shāngxíng

láicháo便biànshìguānsh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