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东海际,望望水云深。晓月都门别,秋风别使心。
扶桑东海际,望望水云深。晓月都门别,秋风别使心。
鱼龙惊汉节,獠蜑贡南琛。且复勤王去,归朝早赐金。
鱼龙惊汉节,獠蜑贡南琛。且复勤王去,归朝早赐金。

sòngrénfèng使shǐběn--wánggōng

sāngdōnghǎiwàngwàngshuǐyúnshēnxiǎoyuèdōuménbiéqiūfēngbié使shǐxīn

lóngjīnghànjiéliáodàngòngnánchēnqiěqínwángguīcháozǎojīn

王恭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10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行似水流。
干戈扰扰遍中州¹,挽粟(sù)²行似水流。
译文:中州大地无处不被战争侵扰,运送军粮的牛车好似流水一般。
注释:扰扰:纷乱貌。¹中州:狭义指古豫州,其地在九州中间,相当于今河南一带,广义指黄河流域或金朝所辖地区。²挽粟车:送军粮的牛车。
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
何日¹承平如画里,短蓑(suō)长笛一川秋。
译文:什么时候才能像画里这般天下太平,秋天的原野上牧童吹笛放牧。
注释:¹何日:哪一天;什么时候。
末世多轻薄,骄代好浮华。
末世多轻薄,骄代好浮华。
志意既放逸,赀财亦丰奢。
志意既放逸,赀财亦丰奢。
被服极纤丽,肴膳尽柔嘉。
被服极纤丽,肴膳尽柔嘉。
僮仆馀梁肉,婢妾蹈绫罗。
僮仆馀梁肉,婢妾蹈绫罗。
文轩树羽盖,乘马鸣玉珂。
文轩¹树羽盖,乘马鸣玉珂²
注释:¹文轩:有彩饰的车。²珂:马勒上的装饰。
横簪刻玳瑁,长鞭错象牙。
横簪刻玳瑁,长鞭错象牙。
足下金鑮履,手中双莫邪。
足下金鑮履¹,手中双莫邪²
注释:¹金鑮履:贴金箔的鞋子。²莫邪:春秋时吴国的宝剑。
宾从焕络绎,侍御何芬葩。
宾从焕络绎,侍御何芬葩¹
注释:¹芬葩:盛多的样子。
朝与金张期,暮宿许史家。
朝与金张期,暮宿许史家。
甲笫面长街,朱门赫嵯峨。
甲笫面长街,朱门赫嵯峨。
苍梧竹叶青,宜城九酝醝。
苍梧竹叶青,宜城九酝醝。
浮醪随觞转,素蚁自跳波。
浮醪随觞转,素蚁¹自跳波。
注释:¹素蚁:酒上的浮沫。
美女兴齐赵,妍唱出西巴。
美女兴齐赵,妍唱出西巴。
一顾倾城国,千金不足多。
一顾倾城国,千金不足多。
北里献奇舞,大陵奏名歌。
北里献奇舞,大陵奏名歌。
新声逾激楚,妙妓绝阳阿。
新声逾激楚,妙妓绝阳阿。
玄鹤降浮云,鱏鱼跃中河。
玄鹤降浮云,鱏鱼跃中河。
墨翟且停车,展季犹咨嗟。
墨翟且停车,展季犹咨嗟。
淳于前行酒,雍门坐相和。
淳于前行酒,雍门坐相和。
孟公结重关,宾客不得蹉。
孟公结重关,宾客不得蹉。
三雅来何迟?耳热眼中花。
三雅来何迟?耳热眼中花。
盘案互交错,坐席咸喧哗。
盘案互交错,坐席咸喧哗。
簪珥或堕落,冠冕皆倾斜。
簪珥¹或堕落,冠冕皆倾斜。
注释:¹珥:女子耳上饰物。
酣饮终日夜,明灯继朝霞。
酣饮终日夜,明灯继朝霞。
绝缨尚不尤,安能复顾他?
绝缨尚不尤,安能复顾他?
留连弥信宿,此欢难可过。
留连弥信宿¹,此欢难可过。
注释:¹信宿:再宿。
人生若浮寄,年时忽蹉跎。
人生若浮寄,年时忽蹉跎。
促促朝露期,荣乐遽几何?
促促朝露期,荣乐遽几何?
念此肠中悲,涕下自滂沱。
念此肠中悲,涕下自滂沱。
但畏执法吏,礼防且切蹉。
但畏执法吏,礼防且切蹉。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之一。封建贵族穷奢极欲,以一种病态的狂热度过醉生梦死的岁月,当时“奢侈之费,甚于天灾”(《晋书·傅玄传》)。张华的这首《轻薄篇》,以铺叙的笔法酣畅淋漓地描写了骄代王公、末世贵族的淫逸生活。虽然,作品仍不免有“劝百讽一”之嫌,作者也流露出津津咀嚼之意,但对于后人认识那一时代的生活仍是有一定价值的。

  诗的开头四句总提时代特征,这是一个病入膏肓的“末世”,这是一个挥金如土的“骄代”,这是一个患有结核病的社会,越是荒淫越是色红如花,越是负罪越是志意沉溺。这四句诗还点明了以下要展开描写的两个特征:一是“浮华”,二是“放逸”。

  从“被服极纤丽”到“手中双莫邪”共十六句;写饮食服饰之奢华:绫罗丽服,珍馐嘉肴,文轩羽盖,宝车骏马,还有玳瑁簪、象牙鞭、金鑮履、莫邪剑,连僮仆也食不厌精,连婢妾也衣必锦绣,一片珠光宝气,一派纸醉金迷。以上突出“赀财”之“丰奢”。接下来六句,从“宾从焕络绎”到“朱门赫嵯峨”,写气势之不凡:宾客络绎,鱼贯而入;侍御盈门,喧呼而出,何等规模,何等排场。主人结交的都是头面人物:“金张”指金日磾和张安世,都是汉宣帝时的大官;“许史”指许伯与史高,都是汉宣帝时的外戚,诗中用以代指世家大族,皇亲国戚。再看房屋建筑:朱门沉沉,庭院深深,高楼巍峨,飞阁流丹,第宅座落在中心地带、贵族区内,面对着繁华大街、来往行人,更显出主人之地位。

  以上写“财”、“气”。接下来十六句,从“苍梧竹叶青”到“展季犹咨嗟”写“酒”、“色”。“九酝”指久经酝酿,即陈年老窖。“宜城醝”、“竹叶青”都是古代美酒:醇醪在金钟中旋转,带着蛊惑感官的色泽与芳香,浮沫如蚁,溢出杯盘。觥筹交错,可以想见其鲸吞牛饮之态矣。以上写“对酒”“行觞”还只是略略点染,下文述“当歌”“征色”则不惜浓墨重采。献歌献舞的都是天下绝色,人间尤物;“齐赵”指齐都临淄,赵都邯郸,都是以女乐出名的地方。“西巴”指巴郡,其地之民亦以善舞著称,《后汉书·西南夷传》即有“夷歌巴舞”之说。“北里”之舞出荒淫好色之商纣,《史记·殷本纪》云:“纣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大陵”也是女色歌舞、云雨恍惚之代名词,《史记·赵世家》云:“王游大陵,梦见楚女鼓琴而歌。”歌儿舞女,倾城倾国,歌声比古代名曲“激楚”还动听,舞姿比名倡阳阿还轻妙。五陵年少,膏梁子弟,眼花缭乱,一掷千金。这一部份写征歌逐舞的场景,作者洒开笔墨,汪洋姿肆地着意描绘,画面飞动,行文节奏疾速,一幕幕豪华场景旋转而过,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铺排用典又起到了加重笔触、在高潮处延宕往覆、令人回味再三的作用。但写到此,作者意犹未足,最后四句又以夸张的手法,从侧面来烘托歌舞“移人性情”的力量:墨子是主张“非乐”的;展季即柳下惠,是坐怀不乱、不为色动的真君子,但在如此“刺激”的歌舞面前,这两位老夫子也忍不住要停车欣赏,感叹咨嗟了。即此可见其“感人”之深。不仅是君子和苦行主义者受到诱惑,连没有情感的游鱼玄鹤也闻声而动了,或敛翅下降,或鼓鳍出水,可见,新声巧调不仅能“感”人,还能“动”物。

  写罢“浮华”之状,再写“放逸”之态。《宋书·五行志》载:“晋惠帝元康中,贵游子弟相与为散发裸身之饮,对弄婢妾。逆之者伤好,非之者负讥。”从“淳于前行酒”到“此欢难可过”十六句就是戏剧化、集中化地再现了这一种“放逸”的时代风气。“淳于”即淳于髡,滑稽而善饮;“雍门”指雍门周,善鼓琴而助人饮。有这样的清客与宴,三分酒量者也会十分豪饮。而主人又是十二分热情,好比西汉之陈遵(字孟公),每设宴必将客人之车辖投入井中,客人欲行不得,便只好拼得醉颜作长夜之饮。如此气氛,如此主客,举座便由微醺而沉醉,终于猖狂失态。其始也,酒色上睑,耳热眼花;继而举杯命酒、讨酒、催酒(“三雅”指伯雅、仲雅、季雅,皆酒爵名);其间,喧哗争吵,杯盘狼籍,提耳强灌,出乖露丑,不一而足;最终,男女混杂,放荡不羁,官帽歪戴,首饰堕落,猥亵淫乱之事自不待言。“绝缨”用楚庄王宴群臣事:楚庄王与群臣狎客滥饮,适殿上烛灭,有人乘机拉扯王后衣裳,欲行无礼。王后在黑暗中将那人冠缨扯断,以便追查问罪。谁知楚王唯恐扫兴,反而下令让所有的人都将冠缨拉掉再点灯,以此遮掩那荒唐酒客,染指而不膻。既然“烝上”“犯主”尚不见怪(尤,责怪也),其它荒唐行为就更是“合理”“合法”的了。作者举此一端,其余荒淫之事就尽在不言中了。

  从“人生若浮寄”到“礼防且切磋”,这结尾八句是从“理论”上探讨“浮华”“放逸”这一时代贵族病的成因,揭示了贵族子弟的颓废心理。生命有限,这不能激发起他们抓住时机、建功立业的志向,却成了他们醉生梦死、及时享乐的理由。在露水短促的存在中,他们看不到那曾有过的光彩夺目的片刻,他们唯一的启悟却是人生苦短,他们唯一的感慨是享受得还不够,因而要拼命加大享乐的强度。当然,这种享乐,并不能带来长久的欢乐,每当他们想到人生又少了一天,这时内心就更加空虚。空虚袭上心头,又再次以享乐来掩盖,如此恶性循环,终至不可救药。看来,腐败的不仅在于贵族的生活方式,更在于不可疗救的病态心理。假如没有任何限制,他们有可能从废人变为只知享乐的生物意义上的人,只是对“执法吏”还有所畏惧,他们才偶尔“切磋”起“礼防”问题。这结尾是一种劝戒,是一种警告,也是一种讽刺。

qīngbáopiān--zhānghuá

shìduōqīngbáojiāodàihǎohuá

zhìfàngcáifēngshē

bèixiānyáoshànjǐnróujiā

tóngliángròuqièdǎolíngluó

wénxuānshùgàichéngmíng

héngzāndàimàozhǎngbiāncuòxiàng

xiàjīnshǒuzhōngshuāngxié

bīncónghuànluòshìfēn

cháojīnzhāng宿shǐjiā

jiǎmiànzhǎngjiēzhūméncuóé

cāngzhúqīngchéngjiǔyùncuō

láosuíshāngzhuǎntiào

měixìngzhàoyánchàngchū西

qīngchéngguóqiānjīnduō

běixiànlíngzòumíng

xīnshēngchǔmiàojuéyángā

xuánjiàngyúnxúnyuèzhōng

qiětíngchēzhǎnyóujiē

chúnqiánxíngjiǔyōngménzuòxiāng

mènggōngjiézhòngguānbīncuō

sānláichíěryǎnzhōnghuā

pánànjiāocuòzuòxiánxuānhuā

zāněrhuòduòluòguānmiǎnjiēqīngxié

hānyǐnzhōngmíngdēngcháoxiá

juéyīngshàngyóuānnéng

liúliánxìn宿huānnánguò

rénshēngruòniánshícuōtuó

cháoróng

niànchángzhōngbēixiàpāngtuó

dànwèizhífángqiěqiècuō

山鸟无凡音,山云无俗状。
山鸟无凡音,山云无俗状。
引得白头僧,时时倚藜杖。
引得白头僧,时时倚藜杖。

  这是一首古朴苍劲的五言绝句诗。

  首二句描写山间的鸟儿与山中的白云。山鸟款语,清幽绝响;白云苍狗,变幻无际。引得白发皓首、鹤发童颜的老僧,时常依杖伫立,沉迷于山间的清虚奇胜之中。首二句的一个“无凡”一个“无俗”,着力烘托山寺的超凡脱俗,也从侧面表现了诗人远离尘俗、清虚无为的心境。

  而一句“时时倚藜杖”,将一个老僧陶然山水的怡然自得的心境表现得活灵活现。寥寥二十字,点染出一幅老僧醉山图,令人回味无穷。

shèng--shìwénzhèng

shānniǎofányīnshānyúnzhuàngyǐnbáitóusēngshíshízhàng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三月咸(xián)¹²,千花昼如锦。
译文:三月里的长安城,春光明媚,春花似锦。
注释:¹咸阳:借指长安。²“城”一作“时”。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¹饮。
译文:谁能如我春来独愁,到此美景只知一味狂饮?
注释:¹径须:直须。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穷通¹与修短,造化²(sù)所禀(bǐng)
译文:富贫能长寿,本来就造化不同,各有天分。
注释:¹穷通:困厄与显达。²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一樽(zūn)齐死生¹,万事固难审。
译文:酒杯之中自然死生无差别,何况世上万事根本没有是非定论。
注释:¹齐死生:生与死没有差别。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醉后失天地,兀然¹就孤枕²
译文:醉后失去了天和地,一头扎向了孤枕。
注释:¹兀然:昏然无知的样子。²孤枕:独枕。借指独宿、独眠。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译文:沉醉之中不知还有自己,这种快乐何处能寻?
诗开头写诗人因忧愁不能乐游,所以说“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诗人希望从酒中得到宽慰。接着诗人从人生观的角度加以解释,在精神上寻求慰藉,并得出“此乐最为甚”的结论。诗中说的基本是旷达乐观的话,但“谁能春独愁”一语,便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失意悲观情绪。旷达乐观的话,都只是强自宽慰。不止不行,不塞不流。强自宽慰的结果往往是如塞川流,其流弥激。当一个人在痛苦至极的时候发出一声狂笑,人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其内心的极度痛苦;而李白在失意愁寂难以排遣的时候,发出醉言“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时,读者同样可以从这个“乐”字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以旷达写牢骚,以欢乐写愁苦,是此诗艺术表现的主要特色,也是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
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47-348

yuèxiàzhuó ·sān

bái tángdài 

sānyuèxiányángchéng qiānhuāzhòujǐn 
shuínéngchūnchóu duìjìngyǐn 
qióngtōngxiūduān zàohuàsuǒbǐng 
zūnshēng wànshìnánshěn 
zuìhòushītiān ránjiùzhěn 
zhīyǒushēn zuìwéishèn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黄沙¹(qì)²里客行迷,四望云天³直下低
译文:异乡客子在黄沙碛里把路迷,四下张望只觉得云天向下低。
注释:¹黄沙:指沙漠地区。²碛:沙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库米什附近。³云天:高空。⁴直下低:往下低落。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为言¹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译文:只说是地到此尽天也到此尽,我已走到安西却还要再向西。
注释:¹言:说。

  这首诗显示的是作者在大漠上行旅时所望见的景色和所产生的感觉。首句“黄沙碛里客行迷”,是写置身于荒漠中,不仅前路迷茫,不知何往,如韦应物《调啸词》所写的“东望西望路迷”;而且感到心情迷惘,无所归依,如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词所写的“此时心转迷”。句中的这个“迷”字,与作者的另一首《宿铁关西馆》诗“乡遥梦亦迷”句中的“迷”字一起来看,可能还含有回首万里、归路亦迷的意思在内。

  第二句“四望云天直下低”,回应第一句,描写在广阔无限的沙漠中,四面远望,天地相接,云天低迷,而这一印象正引出和加重了行客的迷失心情。这个“低”,虽属视官的错觉,却是望中的实感。陆游《游修觉寺》诗中的“天向平芜尽处低”句,写的也是这样一个错觉和实感;而岑参所写的,是在西北高原上、浩翰沙漠中的特别鲜明、强烈的感受。

  第三句“为言地尽天还尽”,又直承这第二句。正因远望中云天四垂,低与地连,所以进而觉得地到了尽头,天也到了尽头。诗人到达安西后,在《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诗中还写有“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两句。“寻河”是虚写,用汉使通西域典故(见《汉书·张骞传》;“过碛”是实写,记自身的历程。“地尽”、“天低”则重述了这一过碛时由直觉产生的印象。

  末句“行到安西更向西”,宕开诗笔,另拓诗境,表现天地本自无边无涯,地外仍有地,天外仍有天,过了大漠还在向西方延伸,以见天地之末“尽”。这一收尾也许另有一层意思,如李益的《征人歌》所说:“塞外征行无尽日”,虽然已经抵达安西,征行还不会结束。

  诗写诗人在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上日夜西行时,眼前看到的景色、直觉中构成的印象、内心处触发的感受。岑参的边塞诗,常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这首绝句中所写的“云天直下低”、“地尽天还尽”,也带有夸张色彩。但这种夸张,不是对真实的歪曲,而是对真实的强化,更形象、更逼真可感地表现了诗人在那样一个独特环境中所看到的独特景色、所产生的独特感受。

  有些边塞诗,往往经过高度概括,甚或出于凭空想象,所写的景物情事常常共性多,个性少,纵有典型意义,不免陈陈相因。岑参所写,则大都是实地见闻、亲身感受,以不同于一般边塞诗的面目出现,奇葩独放,异境别开,使人眼目为之一新。从这首绝句,也可尝鼎一脔,窥豹一斑。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30-331

guò--céncān

huángshāxíngwàngyúntiānzhíxià

wèiyánjǐntiānháijǐnxíngdàoān西gèngxiàng西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