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通震泽,张帆挂秋风。霭霭天际云,迢迢江上峰。
一水通震泽,张帆挂秋风。霭霭天际云,迢迢江上峰。
朝饮枫桥酒,夕闻寒山钟。三年读礼馀,挟策还辟廱。
朝饮枫桥酒,夕闻寒山钟。三年读礼馀,挟策还辟廱。
愿言枉尺素,时寄南飞鸿。
愿言枉尺素,时寄南飞鸿。

sònggòngshìzhījīng--kuí

shuǐtōngzhènzhāngfānguàqiūfēngǎiǎitiānyúntiáotiáojiāngshàngfēng

cháoyǐnfēngqiáojiǔwénhánshānzhōngsānniánxiéháiyōng

yuànyánwǎngchǐshínánfēi鸿hóng

胡奎

胡奎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 15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衰发萧萧老郡丞, 洪州又看上元灯。
衰发萧萧老郡(jùn)¹, 洪州²又看上元³灯。
译文:我已经白发萧萧了却还是一个郡丞,又一次在隆兴府观看上元节的花灯。
注释:¹郡丞:即郡县长官的帮手、杂务之类。丞,各官府长官的佐僚为丞。²洪州:隋朝置郡,南宋升为隆兴府,治所即今南昌市。³上元:节日名,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
羞将枉直分寻尺, 宁走东西就斗升。
羞将枉(wǎng)¹分寻尺², 宁走东西³就斗升
译文:我也不屑和那些无耻之徒争什么长短高低,还不如东奔西走,挣二斗米糊口吃饭。
注释:¹枉直:曲与直,比喻是非、好坏。²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³东西:东边与西边。⁴斗升:斗与升,喻少量、微薄。
吏进饱谙箝纸尾, 客来苦劝摸床棱。
吏进饱谙(ān)¹(qián)纸尾², 客来苦劝摸床棱(léng)³
译文:小吏操办公文时对上司低声下气,有人来苦声劝说,却模棱两可,含糊其事。
注释:¹饱谙:最熟悉。²箝纸尾:恭恭敬敬地请上司在纸尾署名签字。³摸床棱:谓模棱两可,含糊其事,这实际是作者的牢骚话。
归装渐理君知否? 笑指庐山古涧藤。
归装渐理君知否? 笑指庐山古涧(jiàn)¹
译文:我正准备归里赋闲的行装,不信你看,我游走用的藤杖都准备好了。
注释:¹古涧藤:指藤杖。

  把自己这些年的生活、情怀写给朋友们看,提笔便有许多辛酸。诗人把这许多辛酸,融铸在“衰发萧萧老郡丞”这个起句里,先给朋友们展示一幅自画像:白发稀疏,老态颓唐,这已是一层辛酸;官位又不过是辅佐州长官的郡丞,而且是“老郡丞”——多年来一直作一些细碎事务,更加上一层辛酸。计自三十四岁初入官场,在宦海中沉沦二十多年,始终未曾独当一面,以展其抗敌救国的壮志雄心。岁月流逝,人生倏忽,自然界的酷暑严冬与政治生涯中的风刀霜剑,交相煎迫,他安得不老。虚捐少壮之年,空销凌云之志,又安得不颓。这个起句,挟半生忧患俱来,把斯人憔悴的形象描绘得逼真,读之便令人泫然。第二句“洪州又看上元灯”是反接,以上元灯火的彻夜通明,反衬此翁的颓唐潦倒,更有酒酣耳热,悲从中来的感慨。于是引出颔联直抒胸臆,诗情步步展开:“羞将枉直分寻尺,宁走东西就斗升。”这十四个字是近年宦海生涯的概括。谗言可畏,三人成虎,世间枉直,一时谁能评断清楚。即以放翁而论,他一生受了多少冤枉,哪一件又曾得到公正的裁判。早在四川,他就有“讥弹更到无香处,常恨人言太深刻”(《海棠》)的感慨;去岁奉诏东归,孝宗有意任为朝官,又被曾觌等人从中梗阻,这些政治上的枉和直,是和非,语言是不能分辨其寻尺高低的。何况,他本来就不屑向他们分辩,甚至以这种分辩为“羞”。显然,他对政治上的翻云覆雨、钩心斗角是十分厌恶的,对那些吠影吠声的群小是不屑一顾的。他宁愿作外郡佐僚,东奔西跑,就升斗之俸以糊口,这样到能避开许多风波。这是陆游郑重的选择,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诗句中“羞”字、“宁”字,下的很重,感慨遥深。

  但是,高飞远引,甘居下僚,这不能使自己的心安适下来。远郡佐僚生涯,带给他的是更大的苦恼:“吏进饱谙钳纸尾,客来苦劝摸床棱。”“钳纸尾”用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故事,说明自己现任分管茶盐的佐僚,对主官只能唯唯诺诺,天天在公文上随着主官的意志画押签名,丝毫不能做主;甚至,连属吏也不把他放在眼里。他尝尽了俯仰随人的滋味。“饱谙”二字,浓缩了无限屈辱辛酸。下句“摸床棱”用《新唐书·苏味道传》中事,全句说,好心的朋友来了,总是苦苦劝我遇事模棱两可,假装糊涂不要固执己见。当然,这不失为一种处世自全之道;但,这不是壮夫所为,也不是陆游所愿。

  看来,进而分枉直,论是非,诗人不屑;退而走东西,就斗升,更是屈辱难忍,真是“乾坤大如许,无处著此翁”(《醉歌》),他是走投无路了。愈转愈深的诗情,逼得他说出了一句隐忍已久又不得不说的话——“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归隐山林,这是更大的退却,是在他心中酝酿了多年的无可奈何的退却。但是,他真正打算退隐么。要正确理解这句话,还得联系他一生出处行藏来看。他毕生心存社稷,志在天下,到老不忘恢复:“蹈海言犹在,移山志未衰”(《杂感》之三),怎么会真的想到退隐山林。就在早一年,他也写过“向来误有功名念,欲挽天河洗此心”(《夜坐偶书》)的话。显然,这不是认真的后悔,而是愤激的反语,应该从反面读。那么,“笑指庐山”这层归隐山林的意思,自然也只能从反面来理解了。从无可奈何的一再退却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颠倒是非、不辨枉直的朝政的愤慨。所谓《自咏示客》者,也就是出示这样一种愤世嫉俗之情。

  这首七律写的是一种特殊的人生痛苦,一种壮志难酬的苦恼悲哀,感情十分深沉。诗的抒情契机,全在一个“羞”字,一个“笑”字。这两个字是全诗线索,兴起许多波澜,构成许多转折,包含许多苦恼。在“羞”字里可以看到诗人的尊严,在“笑”字里可以看出诗人的眼泪。从句法上看,颔联属对工整,颈联用事贴切,增加了诗的容量。在章法上,诗意层层退却,诗情却层层推进,愈转愈深,尽曲折回旋之能事,而全诗以衰颓气象起,以苦笑终,更加强了这首诗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陆游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95-97
似水清尊照鬓华。尊前人易老天涯。酒肠芒角森如戟,吟笔冰霜惨不花。
似水清尊照鬓(bìn)¹。尊前人易老天涯。酒肠芒角森如戟(jǐ)²,吟笔冰天惨不花³
译文:水一样的清酒,照出我鬓角的白发;我这酒杯前的人,容易变老在形同边鄙的京华。酒入愁肠,酒入愁肠,这心里的锋芒像森然多得戟一般扎在了心头,想吟新词,无奈文笔凝滞,诗思冷涩。
注释:庚子岁除:庚子年的最后一天。庚子,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这一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到西安,国事日衰。¹似水清尊照鬓华:清尊,清酒。鬓华,华鬓,花白的鬓发。²酒肠芒角森如戟:化用苏轼《郭祥正家醉画竹……》中“空肠得酒芒角出”句和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中“快剑长戟森相向”句。芒角:指人的锋芒或锐气。³吟笔冰天惨不花:《开元天宝遗事》载,李白梦见笔端生花,由是诗才横溢。这里反用此典,是说因愁、冷写不出新词。
抛枕坐,卷书嗟。莫嫌啼煞后栖鸦。烛花红换人间世,山色青回梦里家。
抛枕坐,卷书嗟(jiē)¹。莫嫌啼煞(shà)后栖鸦。烛花红换人间世,山色青回梦里家。
译文:抛开枕头坐,卷书叹声发,不要嫌迟栖的乌鸦,拼命愁啼太吵杂。蜡烛红光中我曾离开人世间,梦见山色青青回到家。
注释:¹嗟:感叹,叹息。

  这首词上片借用苏轼的诗句“空肠得酒芒角出”的意思,下片借用杜甫的“夜来归鸟尽,啼煞后栖鸦”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似水清尊照鬓华”词的首句就是词人端着一杯似清水的酒,望着酒杯中映照出自己的面容,两鬓已生华发,时光易逝,容颜易老。此时外面到处是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动荡不安,词人被困于友人家中,独自一人自斟自饮,然而自己却已生华发,心中无限惆怅。“天涯”二字让人不住的联想到遥远,从这两个字也可以看出词人在思恋远方的家人。

  “酒肠芒角森如戟”这句体现此时的词人虽然有美酒相伴,词人仍然是惆怅满腹,忧愁无法纾解,吟笔不能生花,如今自己文笔凝滞,诗思冷涩。词人此时忧思满腹,无心创作,所以才会抒发出“吟笔冰霜惨不花”这样的感慨。词人借酒浇愁,却是愁上加愁,既是为国家沦丧的忧愁悲愤,也是为自己在除夕夜与家人远隔的离愁。

  “抛枕坐,卷书嗟”这两句描写了词人来到榻旁,抛开枕头坐在榻上,词人想要排遣心中的忧愁于是拿起一卷书开始嗟读。然而天色渐晚,乌鸦也都开始归巢了,最后归巢的乌鸦不停地啼叫着。又一次引发了词人的离愁。“莫嫌啼煞后栖鸦”这句描写了词人躺在榻上听着这归巢的乌鸦的啼叫声却不嫌弃它们吵闹。词人听着最后归巢的乌鸦的叫声实则是想到了自己,自己被困于友人家中,有家归不得,此时他反是羡慕乌鸦的自由自在,外界的变化对于乌鸦们来说没什么影响,它们照样是跟以前一样的生活,天黑归巢,但是此刻词人自己却不能像乌鸦一样生活,被外面战乱的世界所影响,有家归不得。

  “烛花红换人间世”描写了天色已晚屋子里已经点上了蜡烛,在那微弱的烛火中,词人仿佛看到了外面侵略祖国的敌人已经被击退,回到了那曾经太平的清朝,词人心心念念着国家能够回到太平盛世,就算此刻自己被困不能回家团聚还是牵挂着国家的忧难。“山色青回梦里家”山色微青,梦中词人似乎已经回到了家中,与家人一起过着喜气洋洋的除夕夜。这句表达了词人不能归家的失望之情,同时也深深的流露出了词人渴望回家团聚的心情。 从这首词不难看出是词人抒发了对世事的感伤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的情感是一种悲美。词中的情感主色调是悲的,从创作背景来说这首词创作于八国联军侵华的那个除夕夜,词人困于友人家中,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中与亲人团聚。词中的“鬓华”“天涯”“后栖鸦”“烛花”“梦里家”都是常见的带有悲伤基调的意向。从这些意向词来说,词人的艺术创作是成功的,读者能够从词中体会出整首词的悲伤基调。从词人的心理情感来说这首词既是对国家的沦陷的悲愁,又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愁。=

zhètiāngēngzisuìchú--zhūmóu

shìshuǐqīngzūnzhàobìnhuázūnqiánrénlǎotiānjiǔchángmángjiǎosēnyínbīngshuāngcǎnhuā

pāozhěnzuòjuǎnshūjiēxiánshāhòuzhúhuāhónghuànrénjiānshìshānqīnghuímèngjiā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故人¹通贵²绝相过³,门外真堪(kān)置雀罗
译文:老朋友和达官贵人们不再和我往来,我门庭冷落,真的可安放捕鸟的网罗。
注释:¹故人:老朋友。²通贵:达官贵人。³绝相过:断绝来往。⁴“门外”句:谓门庭冷落,可安放捕鸟的罗网。这里用此典,说明人情冷暖。罗:捕鸟的罗网。
我已幽慵僮更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我已幽慵(yōng)¹(tóng)²更懒,雨来春草一番多³
译文:我已懒散无聊,什么都不做,家中的仆人更是懒过我。你看,一阵春雨刚过,门外的青草又长了许多。
注释:¹幽慵:闲散疏懒。²僮:仆人。³一番多:一倍多,这里指很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咏闲居是重要主题之一,也称为闲适诗。对诗人们来说,所谓闲,不仅仅是没事做或不做事,而是相对出仕忙于公务而言,所以闲居诗往往成了隐居诗的代名词。司马光退居后,不能忘怀于朝廷政治,所以这首《闲居》写闲而实不闲,至少是身闲心不闲,因而格调与传统的闲居诗不同。

  诗前两句说自己的老朋友及昔日的同僚们纷纷倒戈,支持新法,与自己断绝来往,家里安静得门可罗雀。第二句用汉翟公典故,讽刺人情冷暖,世风不古,表示自己胸中的不平。下半由此发挥。众叛亲离,他自然郁郁寡欢,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精打采。连仆人也改变了以往惯有的勤俭,乘机偷懒,一场春雨过了,庭前杂草丛生,也没人去管。“僮更懒”三字,道出无限辛酸,大有“运衰奴欺主”的味道。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句句写闲,门庭冷落,无人过访,就少了许多应酬,可以空闲;自己慵懒,无所事事,也是闲。但诗人笔下展示的生活场景不是优游闲散的,而是内外交困的;诗人的心情也不是恬淡安适的,而是抑郁不平的。此诗是浅显中有深致,平淡中有沉郁。这就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参考资料:
1、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44
2、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2
3、 黄瑞云.两宋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62

xián

guāng sòngdài 

réntōngguìjuéxiāngguò ménwàizhēnkānzhìquèluó 
yōuyōngtónggènglǎn láichūncǎofānduō 
赵良者,燕人也。漂泊江湖,疾恶如仇。一日,途经谢庄,闻有哭声,遂疾步入茅舍,见一少女蓬头垢面,哀甚。义士询之,乃知为某村二恶少所凌辱也,痛不欲生。义士怒不可遏,径自诣某村,索二恶少,责之曰:“汝等何故凌辱无辜少女?”一恶少虎视眈眈曰:“何预尔事?”义士瞋目斥之:“汝非人也,但禽兽耳!”未及恶少出剑,义士之白刃已入其胸,立仆。一恶少伏地求恕,义士斩其耳以示众,儆其不得为非作歹也。
赵良者,燕人¹也。漂(piāo)(bó)江湖,疾恶²如仇。一日,途经谢庄,闻有哭声,遂³步入茅舍,见一少女蓬头垢(gòu)面,哀甚。义士询之,乃知为某村二恶少所凌辱也,痛不欲生。义士怒不可遏(è)¹⁰,径¹¹自诣¹²某村,索¹³二恶少,责¹⁴之曰:“汝等何故凌辱无辜少女?”一恶少虎视眈(dān)¹⁵曰:“何预尔事?”义士瞋(zhēn)¹⁶斥之:“汝非人也,但¹⁷禽兽耳!”未及恶少出剑,义士之白刃已入其胸,立仆¹⁸。一恶少伏地求恕,义士斩其耳以示众¹⁹,儆(jǐng)²⁰其不得²¹为非作歹²²也。
译文:赵良这个人,祖籍燕赵(今河北一带)。漂泊江湖之中,疾恶如仇。一天路过谢庄,听到有哭的声音,就快步进入茅草屋里,见到一个少女面目脏乱,表情非常悲伤,赵良问她怎么了,这才得知是被某村两个恶少欺凌,污辱,痛苦得不想活了。赵良愤怒的不可忍耐,径直到了那个村庄,找到了两个恶少,责问他们:“你们为什么欺凌无辜的小女孩?”一个恶少虎视耽耽的说:“关你什么事?”赵良用眼瞪他并说道:”你不是人啊,只是个禽兽!”还没等恶少拔出剑来,赵良的剑已经插进了他的心脏,恶少立刻就倒地了。另一个恶少跪地求饶,赵良割下他的耳朵以示众人,警告他们不能再做坏事了!
注释:¹燕人:河北一带的人。²恶:痛恨。³遂:便,就。⁴疾:快,急速。⁵垢:脏。⁶询:问。⁷为:是。⁸为……所……:表被动。⁹凌辱:欺侮与污辱。¹⁰遏:控制。¹¹径:径直。¹²诣:前往、去到。¹³索:寻找。¹⁴责:责怪。¹⁵眈眈:瞪着眼。¹⁶瞋目:瞪大眼睛。¹⁷但:只是。¹⁸仆:跌倒。¹⁹以示众:来展示给众人。²⁰儆:警告。²¹得:能够。²²歹:坏,恶。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¹云暮(mù)²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译文:年终时候遍地飒飒北风,潇湘洞庭在白皑皑的飞雪中。
注释:¹岁暮:年末,指诗题所言的岁晏。²云、矣:都是语气助词,无意义。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渔父天寒网罟(gǔ)冻,莫徭(yáo)¹射雁鸣²桑弓³
译文:天寒冻结了渔父的鱼网,莫白人射雁拉响桑弓。
注释:¹莫徭:湖南的一个少数民族。《隋书·地理志下》记载,莫徭善于射猎,因其先祖有功,常免征役。刘禹锡有《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诗。²鸣:弓开有声。³桑弓:桑木作的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去年米贵阙(quē)军食¹,今年米贱大伤农。
译文:去年米贵军粮缺乏,今年米贱却严重地伤农。
注释:¹阙军食:据《唐书·代宗纪》记载,大历二年(767)十月,朝廷令百官、京城士庶出钱助军,减京官职田三分之一,以补给军粮。这句是说米贵是由于朝廷赋税的繁重引起的。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高马¹达官²³酒肉,此辈(zhù)(zhóu)茅茨(cí)空。
译文:骑着大马的达官贵人吃厌酒肉,百姓穷得织机、茅屋都扫空。
注释:¹高马:指高头大马。²达官:指显达之官。³厌:同“餍”,饱食。⁴此辈:即上渔民、莫徭的猎人们。⁵杼柚:织布机。⁶茅茨:草房。这两句是说骑着高头大马的达官显贵们饱食酒肉,而贫穷人民的一切却被剥削的干干净净。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rǔ)¹休枉杀南飞鸿²
译文:楚人喜欢鱼虾不愿吃鸟肉,你们不要白白杀害南飞的孤鸿。
注释:¹汝:指莫徭。²鸿:大雁,这里代指飞禽。这两句是说楚人不喜食禽兽之肉,即使莫徭射猎到飞禽也换不到多少钱,只是白白射杀了南飞的大雁,也不利于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况闻处处鬻(yù)¹男女²,割慈忍爱³租庸(yōng)
译文:何况听说处处卖儿卖女,来偿还租庸。
注释:¹鬻:出卖。²男女:即儿女。³割慈忍爱:指出卖儿女。⁴还:交纳。租庸:唐时赋税制度有租、庸、调三种,租是交纳粮食,调是交纳绢绫麻,庸是服役。这里代指一切赋税。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往日用钱捉私铸(zhù)¹,今许铅锡和青铜。
译文:过去用钱严禁私人熔铸,今天竟允许铅锡中掺和青铜。
注释:¹私铸:即私家铸钱。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刻泥¹为之最易得,好恶²不合³长相蒙。
译文:刻泥的钱模最容易取得,但不应让好钱坏钱长时欺蒙!
注释:¹刻泥:用胶泥刻制铁模。这句是说你们何不干脆用泥巴作钱来欺骗人民,这样岂不是更容易得到好处吗?²好恶:好钱和恶钱,即官钱和私钱。³不合:不应当。是说应当及时禁绝私铸恶钱,不使好钱和恶钱长相欺骗,同时通用。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万国¹城头吹画角,此曲²哀怨何时终?
译文:各地城头都在吹起号角,这样哀怨的曲调几时才能告终?
注释:¹万国:普天之下。²此曲:指画角之声,也指他自己所作的这首《岁晏行》。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时局仍一片混乱。藩镇割据,军阀混战,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百姓灾难深重。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春,杜甫已五十七岁,携家人从夔州(今四川奉节)出三峡,这年冬天(题中“岁晏”即岁暮)来到岳州(今湖南岳阳),作此诗以记途中见闻。

  全诗前四层各四句,末用二句作结,共五层。“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一作云)中。”首句承题,点明时令节候。“潇湘洞庭”,点出诗人行经之地。一年将尽,北风呼啸,潇湘二水、洞庭湖上,雪花纷纷扬扬。诗歌开篇就勾勒出一幅天寒地冻、惨淡惨冷的背景。写岁晏景事,为全诗写时事创造气氛。“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罟,即网。莫徭,《隋书·地理志》下载:长沙郡杂有夷蜑,名曰莫徭,自言其先祖有功,尝免征役,故以为名。刘禹锡有《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诗,足见这种少数民族长于射猎。桑弓,桑木做的弓。开弓射雁有声,故曰“鸣”。三四句直写眼前情景,渔父网冻捕不成鱼,莫摇出于无奈而射雁,既表现百姓生活之艰难,也流露出诗人的悯农之情。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太伤农。”据《旧唐书·代宗纪》记载,公元767年(大历二年)夏历十月,减京官职田三分之一充军粮。又十一月,率百官京城士庶,出钱以助军。这首诗作于公元768年冬,因此说“去年”。安史之乱平定后,随之而来的是与吐蕃作战,加之地方军阀叛乱,生产破坏,军粮不足,米价上涨,人民不堪其苦。这年眼见丰收,米价又太贱,“谷贱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厌,同餍,吃饱喝足。此辈,指农家夫妇。杼柚,织布机上的两个部件。茅茨,即茅草屋。高车驷马的达官贵人吃厌了酒肉,男耕女织的农民终年辛勤却一无所有,这就深刻地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道出了人间的不平。前四句伤穷民之渔猎者,此四句又伤穷民之耕织者,再以民生为念,令人感泣。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楚人,今湖南等地春秋战国时属楚,这里指湖南一带的人。《风俗通》说:“吴楚之人,嗜鱼盐,不重禽兽之肉。”所以,莫徭射雁并不能换来收入以改变穷困处境,等于白害了鸿雁生命,所以说“枉杀”。诗用“汝休”二字,有劝诫之意,语气沉郁,表现了诗人对飞鸿的同情,同时使人联想起民间“哀鸿遍野”的惨境。“割慈忍爱”是指出卖儿女。还,指缴纳。租庸,指唐王朝所实行的“租庸调”赋役制度:丁岁纳粟稻谓之租,不役者日纳绢三尺谓之庸,纳绢绫绵麻谓之调。这里所说“租庸”实际上包括了一切苛捐杂税。说鱼说鸟,直承渔父、莫徭而来;说租说庸,直承农夫、杼柚而来。前面已描写了百姓生活之苦,又“处处”迫于赋敛之困,以至卖儿鬻女。“况闻”有进层之意。这就进一步揭露了官府横征暴敛,写出剥夺者对百姓的残酷压榨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唐初曾禁止私铸钱,规定“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旧唐书·食货志》)。天宝以后,地主商人盗铸严重,在青铜里掺和铅锡,牟取暴利。官府听之任之,所以说“今许”。“刻泥”句,旧注为“以泥为铸模”,意思是:用泥土做成钱岂不更简单,更不费成本!愤激中有讽刺,入木三分。诗人认为官府允许私铸铜钱,百姓吃亏,不该总这样长期蒙混下去。诗通过今昔对比,有力地抨击了当时朝廷政策。如此仗义执言,反映了诗人对人民疾苦深切的关注和同情。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万国,泛指各地。画角,古管乐器,形如竹筒,本细末大,外加彩绘,故称画角。发声哀厉高亢,军中多用以报告时辰。吹画角,指战乱不止。天下万国都在兵荒马乱中,处处城头吹起凄凉的画角。天下愈乱,百姓愈遭殃。诗的最后说:这画角的声声哀怨,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诗首从岁暮所见写起;诗末以岁暮所闻收束,表达忧乱之意,点破题旨,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杜甫擅长七古,多以时事入诗,且善于将时事注入纪行咏怀的作品中。其间,又常用简炼的语言表现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如“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等,都高度地概括了封建社会两种阶级的对立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战乱中的基本面貌,杜甫以诗入史,亦诗亦史,其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其叙事艺术的高度成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堪称首屈一指。

suìyànxíng

 tángdài 

suìyúnduōběifēng xiāoxiāngdòngtíngbáixuězhōng 
tiānhánwǎngdòng yáoshèyànmíngsānggōng 
niánguìquējūnshí jīnniánjiànshāngnóng 
gāoguānyànjiǔròu bèizhùzhóumáokōng 
chǔrénzhòngzhòngniǎo xiūwǎngshānánfēihóng鸿 
kuàngwénchùchùnán rěnàihuányōng 
wǎngyòngqiánzhuōzhù jīnqiānhuòqīngtóng 
wéizhīzuì hǎoèchángxiāngmēng 
wànguóchéngtóuchuīhuàjiǎo āiyuànshízh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