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岱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岝崿既崄巇,触石辄芊绵。
岝崿既崄巇,触石辄芊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闾何晻蔼,明堂秘灵篇。
石闾何晻蔼,明堂秘灵篇。
谢灵运

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 14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桃溪¹不作从容住,秋藕(ǒu)绝来无续处²。当时相候赤阑(lán)³,今日独寻黄叶路。
译文:桃溪奔流不肯从容留住,秋天的莲藕一断就没有连接之处。回想当时互相等候在赤阑桥,今天独自一人徘徊在黄叶盖地的荒路。
注释:¹桃溪:虽说在宜兴有这地名,这里不作地名用。²秋藕绝来无续处:“秋藕”与“桃溪”,约略相对,不必工稳。俗语所谓“藕断丝连”,这里说藕断而丝不连。³赤阑桥:这里似不作地名用。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烟中列岫(xiù)¹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yú)粘地絮(xù)
译文:烟雾笼罩着排列耸立的山岫,青苍点点无法指数,归雁背着夕阳,红霞满天,时正欲暮。人生好象随风飘入江天的白云,离别的情绪好比雨后粘满地面的花絮。
注释:¹列岫:陈元龙注引《文选》“窗中列远岫”,乃谢眺《郡内高斋闲望》诗。

  此词以一个仙凡恋爱的故事起头,写词人与情人分别之后,旧地重游而引起的怅惘之情。整首词通篇对偶,凝重而流丽,情深而意长。

  首句“桃溪”用东汉刘、阮遇仙之事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于桃溪边遇二女子,姿容甚美,遂相慕悦,留居半年,怀乡思归,女遂相送,指示还路。及归家,子孙已历七世。后重访天台,不复见二女。唐人诗文中常用遇仙、会真暗寓艳遇。“桃溪不作从容住”,暗示词人曾有过一段刘阮入天台式的爱情遇合,但却没有从容地长久居留,很快就分别了。这是对当时轻别意中人的情事的追忆,口吻中含有追悔意味,不过用笔较轻。用“桃溪”典,还隐含“前度刘郎今又来”之意,切合旧地重寻的情事。

  第二句用了一个譬喻,暗示“桃溪”一别,彼此的关系就此断绝,正象秋藕(谐“偶”)断后,再也不能重新连接一起了,语调中充满沉重的惋惜悔恨情绪和欲重续旧情而不得的遗憾。人们常用藕断丝连譬喻旧情之难忘,这里反其语而用其意,便显得意新语奇,不落俗套。以下两句,侧重概括叙事,揭出离合之迹,遥启下文。

  “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三四两句,分承“桃溪”相遇与“绝来无续”,以“当时相候”与“今日独寻”情景作鲜明对比。赤阑桥与黄叶路,是同地而异称。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引顾况、温庭筠、韩偓等人诗词,说明赤阑桥常与杨柳、春水相连,指出此词“黄叶路明点秋景,赤阑桥未言杨柳,是春景却不说破。”同样,前两句“桃溪”、“秋藕”也是一暗一明,分点春、秋。三四正与一二密合相应,以不同的时令物色,渲染欢会的喜悦与隔绝的悲伤。朱漆栏杆的小桥,以它明丽温暖的色调,烘托往日情人相候时的温馨旖旎和浓情蜜意;而铺满黄叶的小路,则以其萧瑟凄清的色调渲染了今日独寻时的寂寞悲凉。由于是“独寻黄叶路”的情况下回忆过去,“当时相候赤阑桥”的情景便分外值得珍重流连,而“今日独寻黄叶路”的情景也因美好过去的对照而愈觉孤孑难堪。今昔之间,不仅因相互对照而更见悲喜,而且因相互交融渗透而使感情内涵更加复杂。既然“人如风后入江云”,则所谓“独寻”,实不过旧地重游,记忆中追寻往日的缱绻温柔,孤寂中重温久已失落的欢爱而已,但毕竟寂寞怅惆中还有温馨明丽的记忆,还能有心灵的一时慰藉。今昔对比,多言物是人非,这一联却特用物非人杳之意,也显得新颖耐味。“赤阑桥”与“黄叶路”这一对诗歌意象,内涵已经远远越出时令、物色的范围,而成为一种象征。

  换头“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两句,转笔宕开写景:这是一个晴朗的深秋的傍晚。烟霭缭绕中,远处排立着无数青翠的山峦。夕阳的余辉,照映空中飞雁的背上,反射出一抹就要黯淡下去的红色。两句分别化用谢朓诗句“窗中列远岫”与温庭筠诗句“鸦背夕阳多”,但比原句更富远神。它的妙处,主要不景物描写刻画的工丽,也不景物本身有什么象征涵义;而于情与景之间,存着一种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联系,使人读来别具难以言传的感受。那无数并列不语的青嶂,与“独寻”者默默相对,更显出了环境的空旷与自身的孤孑;而雁背的一抹残红,固然显示了晚景的绚丽,可它很快就要黯淡下去,消逝一片暮霭之中了。

  结拍“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两句,收转抒情。随风飘散没入江中的云彩,不但形象地显示了当日的情人倏然而逝、飘然而没、杳然无踪的情景,而且令人想见其轻灵缥缈的身姿风貌。雨过后粘着地面的柳絮,则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感情的牢固胶着,还将那欲摆脱而不能的苦恼与纷乱心情也和盘托出。这两个比喻,都不属那种即景取譬、自然天成的类型。而是刻意搜求、力求创新的结果。但由于它们生动贴切地表达了词人的感情,读来便只觉其沉厚有力,而不感到它的雕琢刻画之迹。“情似雨馀粘地絮”,是词眼,全词所抒写的,正是这种执着胶固、无法解脱的痴顽之情。

  此词纯用对句,从而创造了一种与内容相适应的凝重风格。整首词于排偶中,仍具动荡的笔墨,凝重之外而兼流丽风姿。《白雨斋词话》评此词云:“美成词有似拙实工春,如玉楼春结句云:”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粘地絮。“上言人不能留,下言情不能已。呆作两臂,别饶姿态,都不病其板,不病其纤,此中消息难言。”以这段话评价此词的工巧深沉和灵活轻捷,应该是精当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1044-1045页 .

lóuchūn··táozuòcóngróngzhù--zhōubāngyàn

táozuòcóngróngzhùqiūǒujuéláichùdāngshíxiānghòuchìlánqiáojīnxúnhuáng

yānzhōnglièxiùqīngshùyànbèiyánghóngrénfēnghòujiāngyúnqíngshìzhān

彭传师于吴江三高堂之前钓雪亭,盖擅渔人之窟宅以供诗境也,赵子野约余赋之。
彭传师¹于吴江三高堂²之前钓雪亭,盖擅渔人之窟宅以供诗境也,赵子野³约余赋之。
注释: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等。¹彭传师:词人好友,具体生平不详。²三高堂:在江苏吴江。宋初为纪念春秋越国范蠡、西晋张翰和唐陆龟蒙三位高士而建。³赵子野:名汝淳,字子野,昆山人。太宗八世孙,开禧元年(1205年)进士。词人好友。
挽住风前柳,问鸱夷当日扁舟,近曾来否?月落潮生无限事,零落茶烟未久。谩留得莼鲈依旧。可是功名从来误,抚荒祠、谁继风流后?今古恨,一搔首。
挽住风前柳,问鸱(chī)¹当日扁舟,近曾来否?月落潮生无限事,零落茶烟未久²。谩(màn)留得莼(chún)(lú)依旧。可是功名从来误,抚荒祠、谁继风流后?今古恨,一搔首。
译文:伸手挽住那在风中飘摇的柳丝,询问那鸱夷子皮和当日的那叶扁舟,近来可曾到过这?陆龟蒙平时以笔床茶灶自随,不染尘氛。时隔三百多年,在松江和太湖上飘荡,循环往复,年复一年。这位江湖散人当年的茶烟,似乎还零落未久呢。但天随子此时又在何方?可是世人往往都为功名利禄所误,手抚三高堂那荒败的祠堂,不知后世之中还有谁能继承三高那样的品性?古往今来,遗恨无穷,尽皆消泯于搔首之间。
注释:¹鸱夷:皮制的口袋。春秋时范蠡协助越王勾践灭亡吴国后,泛舟五湖,弃官隐居,指号鸱夷子皮。²零落茶烟未久:缅怀唐代文学家陆龟蒙。谩留得莼鲈依旧:缅怀晋人张翰。
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万里乾坤清绝处,付与渔翁钓叟。又恰是、题诗时候。猛拍阑干呼鸥鹭,道他年、我亦垂纶手。飞过我,共樽酒。
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万里乾坤清绝处,付与渔翁钓叟。又恰是、题诗时候。猛拍阑干呼鸥鹭,道他年、我亦垂纶(lún)¹手。飞过我,共樽酒。
译文:空中飞过一行大雁,雁影倒映在江水中,江边梅花凋残,四野明洁,了无尘土,风起雪飞,洁白的雪色,映照得夜窗一片明净,恍若白昼。这清绝的万里乾坤,还是托付给渔翁钓叟的钓竿吧。这正好是激人诗兴,提笔吟诗的时候。猛然间我拍着钓雪亭的栏杆,呼唤着空中飞翔的鸥鹭,与它约定他年我也会来此做一个钓叟。鸥鸟的身影一掠而过,我们共饮着那樽清酒。
注释:¹垂纶:垂钓。

  这是一首借写夜季之景,寄托词人归隐而去的愿望之作。

  词的上片着重歌咏“三高”,以抒发追思先贤的幽情。“挽住风前柳,问鸱夷当日扁舟,近曾来否?”表达追怀范蠡之情。笔姿潇洒,落响不凡。一下子便将读者带入了追忆住昔的艺术境界。词人以“风前挽柳”发问,构思奇特;而所问之事,则为当年鸱夷子的扁舟。接着以“月落潮生无限事,零落茶烟未久。”这两句是词人在缅怀唐代文学家陆龟蒙,抓住了其嗜茗的典型细节,突现出其隐居生活的无限情趣。“谩留得莼鲈依旧。”引用的是张翰因秋风起思念故乡莼羹鲈脍的故事,追忆当年弃官归隐的贤士张翰。张翰的情怀,已成往迹,此时只有莼菜鲈鱼,依然留味人间。词人不禁再次感慨发问:“可是功名从来误,抚荒祠、谁继风流后?”词人身处野草荒芜的古寺,思及古人前贤的功名之事,不禁感慨万千。

  词的下片着重写钓雪亭边夜雪的情景,进而表明自己如前贤一样隐居垂钓的心愿。“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这三句先点季节,次写雪飞,再写雪景,笔调秀丽。思澈神清,绘景如画,接着以“万里乾坤清绝处,付与渔翁钓叟。又恰是、题诗时候。”三句引发赞叹之情。这江山夜雪,万里乾坤,霎时成为琼瑶世界。可是这清绝人寰的胜景,又有谁来欣赏呢?看来只能“付与渔翁钓叟”了。这时,只有他们是天地间真正的主人。除此以外,对于词人来说,也是最好不过的题诗的时候。词人思量至此,不觉逸兴顿生,“猛拍阑干呼鸥鹭,道他年、我亦垂纶手。飞过我,共樽酒。”表明词人此时内心全为清景所陶醉,也表达了对“三高”的高度崇敬的心情。这里所呼唤的鸥鹭,虚实结合,言明心志。言其为虚指,是即使有,它们未必能懂得人的心意。说是实指,古时誓志高隐的人,都惯于和鸥鹭结盟为友,因此志同道合有意隐居于江湖的人士,可以称为鸥盟,词人是和友人赵子野等同来的,称他们为同盟的鸥鹭,也是非常切合的。

  在词的上片,词人纵情歌赞三高的高风亮节,以实写虚,先拓开境界。而以“抚荒祠谁继风流后”一句,为下片即景抒怀歌咏钓雪亭这一主题,奠定了根基。上片所咏,只是“山雨欲来”之前的衬笔。下片写钓雪亭上所见的江天夜雪的清景,以及词人和友人在观赏此景之后,对渔翁钓叟的艳羡,对水边鸥鹭的深情呼唤,对自己他年有志垂纶的衷心誓愿,才是这首词的主体。这首词有意在笔先、一唱三叹、情景交融、神余言外之妙。除此之外,意境清新、优美,语言隽丽,表现出词人清俊潇洒的风格,是一首成功之作。

参考资料:
1、 喻朝刚,周航主编.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 宋词观止 八 注释 解说 集评: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04:第1260-1261页

xīnláng··wǎnzhùfēngqiánliǔ--gāo

péngchuánshījiāngsāngāotángzhīqiándiàoxuětínggàishànrénzhīzháigōngshījìngzhàoziyuēzhī

wǎnzhùfēngqiánliǔwènchīdāngbiǎnzhōujìncéngláifǒuyuèluòcháoshēngxiànshìlíngluòcháyānwèijiǔmánliúchúnjiùshìgōngmíngcóngláihuāngshuífēngliúhòujīnhènsāoshǒu

jiānghányànyǐngméihuāshòuchénxuěfēiyúnchuāngzhòuwàngānkūnqīngjuéchùwēngdiàosǒuyòuqiàshìshīshíhòuměngpāilángànōudàoniánchuílúnshǒufēiguògòngzūnjiǔ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去年战,桑干源¹,今年战,葱河道²
译文:去年在桑干源打仗,今年转战葱河河畔。
注释:¹桑干源:即桑干河,为今永定河之上游。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源出山西管滓山。唐时此地常与奚、契丹发生战事。²葱河道:葱河即葱岭河;今有南北两河,南名叶尔羌河,北名喀什噶尔河,俱在新疆西南部,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为塔里木河支流。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洗兵¹条支²海上波,放马天山³雪中草。
译文:曾经在条支海中洗刷兵器(即胜利结束战争),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过疲惫的战马。
注释:¹洗兵:表示胜利结束战争;传说周武王出师遇雨,认为是老天洗刷兵器,后擒纣灭商,战争停息;后遂以“洗兵”表示胜利结束战争。²条支:汉西域古国名,在今伊拉克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之间;此泛指西域。³天山:一名白山;春夏有雪,出好木及金铁,匈奴谓之天山,过之皆下马拜,在今新疆境内北部。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译文:这些年不断地万里奔驰南征北战,使我三军将士皆老于疆场。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匈奴以杀戮(lù)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译文:要知道匈奴是以杀戮为职业的,就像我们种庄稼一样。在他们领域中的旷野里,自古以来就只能见到白骨和黄沙。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秦家筑城¹²胡处,汉家还有烽(fēng)火燃。
译文:秦朝的筑城备胡之处,汉朝依然有烽火在燃烧。
注释:¹秦家筑城:指秦始皇筑长城以防匈奴。²避:一作“备”。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译文:从古至今,边疆上就烽火不息,征战没完没了。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译文:战士在野战的格斗中而死,败马在疆场上向天低徊悲鸣。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乌鸢(yuān)啄人肠,衔(xián)飞上挂枯树枝¹
译文:乌鸦叼着死人的肠子,飞到枯树枝上啄食。
注释:¹上挂枯树枝:一作“衔飞上枯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¹
译文:士卒的鲜血涂红了野草,将军们在战争中也是空无所获。
注释:¹空尔为:即一无所获。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译文:要知道战争是凶器啊,圣人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它的。

  这首诗用的是汉代乐府诗的题目,有意学习乐府诗的传统,但比汉代那首《战城南》写得更形象,更深刻。这首诗是抨击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桑干”、“葱河”、“条支”、“天道”都是边疆地名。整首诗大体可分为三段和一个结语。

  第一段共八句,先从征伐的频繁和广远方面落笔。前四句写征伐的频繁。以两组对称的句式出现,不仅音韵铿锵,而且诗句复沓的重叠和鲜明的对举,给人以东征西讨、转旆不息的强烈印象,有力地表达了主题。“洗兵”二句写征行的广远。左思《魏都赋》描写曹操讨灭群雄、威震寰宇的气势时说:“洗兵海岛,刷马江洲。”此二句用其意。洗兵,洗去兵器上的污秽;放马,牧放战马,在条支海上洗兵,天道草中牧马,其征行之广远自见。由战伐频繁进至征行广远,境界扩大了,内容更深厚了,是善于铺排点染的笔墨。“万里”二句是此段的结语。“万里长征战”,是征伐频繁和广远的总括,“三军尽衰老”是长年远征的必然结果,广大士兵在无谓的战争中耗尽了青春的年华和壮盛的精力。有了前面的描写,这一声慨叹水到渠成,自然坚实,没有一点矫情的喧呶叫嚣之感。

  “匈奴”以下六句是第二段,进一步从历史方面着墨。如果说第一段从横的方面写,那么,这一段便是从纵的方面写。西汉王褒《四子讲德论》说,匈奴“业在攻伐,事在射猎”,“其耒耜则弓矢鞍马,播种则扞弦掌拊,收秋则奔狐驰兔,获刈则颠倒殪仆。”以耕作为喻,生动地刻画出匈奴人的生活与习性。李白将这段妙文熔冶成“匈奴”两句诗。耕作的结果会是禾黍盈畴,杀戮的结果却只能是白骨黄沙。语浅意深,含蓄隽永。并且很自然地引出“秦家”二句。秦筑长城防御胡人的地方,汉时仍然烽火高举。二句背后含有深刻的历史教训和诗人深邃的观察与认识,成为诗中警策之句。没有正确的政策,争斗便不可能停息。“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这深沉的叹息是以丰富的历史事实为背景的。

  “野战”以下六句为第三段,集中从战争的残酷性上揭露不义战争的罪恶。“野战”二句着重勾画战场的悲凉气氛,“乌鸢”二句着重描写战场的凄惨景象,二者相互映发,交织成一幅色彩强烈的画面。战马独存犹感不足,加以号鸣思主,更增强物在人亡的悲凄;乌啄人肠犹以不足,又加以衔挂枯枝,更见出情景的残酷,都是带有夸张色彩的浓重的笔墨。“士卒”二句以感叹结束此段。士卒作了无谓的牺牲,将军也只能一无所获。

  《六韬》说:“圣人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全诗以此语意作结,点明主题。这一断语属于理语的范围,而非形象的描写。运用不当,易生抽象之弊。这里不同。有了前三段的具体描写,这个断语是从历史和现实的惨痛经验中提炼出来,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全诗意旨豁然。有人怀疑这一句是批注语误入正文,可备一说,实际未必然。

  这是一首叙事诗,却带有浓厚的抒情性,事与情交织成一片。三段的末尾各以两句感叹语作结,每一段是叙事的一个自然段落,也是感情旋律的一个自然起伏。事和情配合得如此和谐,使全诗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有“一唱三叹”之妙。

  汉《战城南》古辞主要是写战争的残酷,相当于李白这首诗的第三段。李白不拘泥于古辞,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内容上发展出一、二两段,使战争性质一目了然,又以全诗结语表明自己的主张。艺术上则揉合唐诗发展的成就,由质朴无华变为逸宕流美。如古辞“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和“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此诗锤炼为两组整齐的对称句,显得更加凝炼精工,更富有歌行奔放的气势,显示出李白的独特风格。

参考资料:
1、 孙静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23-225

zhànchéngnán--bái

niánzhànsānggànyuánjīnniánzhàncōngdào

bīngtiáozhīhǎishàngfàngtiānshānxuězhōngcǎo

wànzhǎngzhēngzhànsānjūnjǐnshuāilǎo

xiōngshāwèigēngzuòláiwéijiànbáihuángshātián

qínjiāzhùchéngchùhànjiāháiyǒufēnghuǒrán

fēnghuǒránzhēngzhànshí

zhàndòubàihàomíngxiàngtiānbēi

yuānzhuórénchángxiánfēishàngguàshùzhī

shìcǎomǎngjiāngjūnkōngěrwèi

nǎizhībīngzhěshìxiōngshèngrénéryòngzhī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银烛吐青烟,金樽(zūn)对绮(qǐ)(yán)
译文: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离堂思琴瑟(sè)¹,别路绕山川。
译文: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
注释:¹琴瑟:比喻友情。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明月隐高树,长河¹没晓天。
译文: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
注释:¹长河:指银河。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译文: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共两首,这是第一首。约作于公元684年(武则天光宅元年)春。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旋即写成这首离别之作。

  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唏嘘。

  颈联“明月堂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一个“堂”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堂堂哀愁。

  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此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此诗通篇畅达优美,除了开头一联因场面描写之需而适当选用华丽辞藻外,其余用语都不加藻饰,平淡自然。他所追求的乃是整首诗的深厚和雅。清人纪昀说得好:“此种诗当于神骨气脉之间得其雄厚之味,若逐句拆开,即不得其佳处。如但摹其声调,亦落空腔”。再有,此诗虽写眼前景,心中情,却有所继承和借鉴。有人指出,它“从小谢《离夜》一首脱化来”。《离夜》即谢朓《离夜同江丞王常侍作》,也是写一次夜宴。两相比较可知,陈诗在章法、用语等方面都明显受了谢诗影响。但陈子昂并没有简单地模拟前人,而是有所创新。谢诗较直露和简洁,陈诗则婉转而细腻,在结构上更善于回环曲折地精心布局,情和景的安排上,先以秾丽之笔铺写宴会之盛,次以婉曲之调传达离别之愁,再以宏大的时空背景烘托出宴会之久与友谊之长,最后以展望征途来结束全篇,层次分明。通篇情景合一,从优美的意象描写中自然地流露感情。胜于一般的离别之作。

chūnbiéyǒurénèrshǒu ·

chénáng tángdài 

yínzhúqīngyān jīnzūnduìyán 
tángqín biéràoshānchuān 
mìngyuèyǐngāoshù chángxiǎotiān 
yōuyōuluòyángdào huìzàinián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空山梵(fàn)¹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一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²。绝顶茅庵(ān)里,老衲(nà)正孤吟。
译文:空山梵呗,水月洞天,这世外幽静的山林,不惹一丝世俗的尘埃。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在悬崖绝顶之上的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吟。
注释:¹梵呗:指寺庙中诵经之声。²犹记二句:谓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界疏林,连接着稀疏的树林。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云中锡¹,溪头钓,涧(jiàn)边琴。此生著几两屐(jī)²,谁识卧游³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zān)。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译文: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真是快活无比。隐居山中,四处云游,一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而我赏画神游、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往日误入仕途,贪图富贵,如今悔恨,想要归隐山林,但是这一愿望要到何日才能实现呢?只希冀从这画中找寻。
注释:¹锡:即锡飞,僧人行走。²几两屐:几双鞋子(指木屐,木底有齿的鞋子,古人游山多用之)。³卧游:观赏山水画以代游览。⁴准拟:打算、希望。⁵槐安:即槐安梦、南柯梦故事。事见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⁶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⁷布袜青鞋:本指平民百姓之装束,此处借指弃官隐居,语出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青鞋布袜从此始。”
题画之作有类咏物,既要有物又要有人,人物交融,不即不离,方为佳构。本篇即可谓有如此特色的一首。此中之物是作画者所画之图,人是赏画之作者。清人将所题之画于词中作了传神的描绘,又于画景之中表达了感受和心情。上片侧重画图之景与境的描写,下片侧重观画之感受与心情的刻画。由此篇所表达的情趣来看,纳兰厌于荣华富贵的贵公子、侍从官的生涯,向往清心寡欲。远离尘嚣,像图画中的老僧一样去生活,同对也表达了所愿难以求得的矛盾与无奈的心情。

shuǐdiàotóu··西shānqiūshuǎng--lánxìng

kōngshānfànbeijìngshuǐyuèyǐngchényōuránjìngrénwàidōuchénqīnsuìwǎncéngyóuchùyóubàn竿gānxiézhàojièshūlínjuédǐngmáoānlǎozhèngyín

yúnzhōngtóudiàojiànbiānqínshēngzheliǎngshuíshíyóuxīnzhǔnchéngfēngguīcuòxiànghuáiānhuíshǒutóuzānqīngxiéyuēdànxiànghuàxú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