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杂组,二美女。
往复来,和士开。
不得已,出刺史。
五杂组,一帘珠。
往复来,侍中庐。
不得已,降诏书。
五杂组,娄领军。
往复来,赂余珍。
不得已,出国门。
五杂组,二美女。
往复来,和士开。
不得已,出刺史。
五杂组,一帘珠。
往复来,侍中庐。
不得已,降诏书。
五杂组,娄领军。
往复来,赂余珍。
不得已,出国门。
李东阳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126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西楼促坐酒杯深,风压绣帘香不卷。
秋容¹老尽芙蓉²院。草上霜花匀³似翦(jiǎn)。西楼促坐酒杯深,风压绣帘香不卷。
译文:因为是严秋时节,院里的荚蓉树已开始凋零了,院落里的花草上也匀匀地洒上了一层白霜。华美的楼阁上,我们靠近而坐。主人频频斟酒,不让杯子有空的时候。外面秋风呼呼,吹得绣帘吱吱作响,可满屋子仍然散发着惬意的香味。
注释:¹秋容:秋光,秋色。²芙蓉:此指木芙蓉,秋季开花,湖南一带多栽培。³匀:均匀。朱楼富丽华美的楼阁,指作者与义妓相会饮酒的地方。⁴促坐:迫近而坐。⁵酒杯深:指饮酒很多。
玉纤慵整银筝雁。红袖时笼金鸭暖。岁华一任委西风,独有春红留醉脸。
玉纤¹(yōng)整银筝(zhēng)²。红袖时笼金鸭³暖。岁华一任委西风,独有春红留醉脸。
译文:她用纤长的手指,慢慢弹着饰有白银的古筝,弹累了,手冷了,就在手炉上稍稍取暖休息。尽管岁月已到了秋季,万物凋零了,可她的脸上似乎还留着春天的颜色,红艳艳的,其实那是酒后红晕啊!
注释:¹玉纤:女子手指的美称,拟其细腻白皙。²银筝雁:古筝上的弦柱,因其斜列如雁阵,并以银为饰故称。³金鸭:指金鸭形的取暖手炉,因体积较小,可笼在袖中。⁴春红:此指因酒醉而绯红的双颊。春,唐、宋时常指酒,如剑南春。红:酒后脸上的红晕。

  词的上阕,重在描绘时序和场景。时当秋深,芙蓉院里,秋容已老,一派衰败之象。庭中小草也已枯黄老死,上面凝聚着颗颗霜花。“匀似剪”,谓草上朵朵霜花,十分均匀,好似剪裁而成。此句盖化用李贺《北中寒》诗:“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蒙天。”接下来两句,交待场景。仕途蹭蹬、宦海沉浮的词人,在被贬到这蛮荒之地时,竟受到热爱其词的义妓母女的尊重,引他上西楼,还盛情相待,迫近而座,清歌侑酒,使词人内心获得了片刻的安慰,所以,在当时楼上众多的物象中,惟有那“风压绣帘香不卷”最令敏感的词人动心,最为他所注意——这清歌妙吟的西楼,成了他疲惫身心的避风港。

  下阕由景及人,着笔描写为他弹琴哦词的义妓。由于敬慕词人,对其所作“得一篇,辄手笔口哦不置”,所以这位义妓在与心中的偶像相聚一处时,当然会尽其所能为词人吟唱,所以,词中重点描绘了义妓弹唱时的动作神态。 “玉纤”两句,对仗十分工稳,恰到好处地传达出当时义妓表演时态度的认真。“玉纤”跟“红袖”相对,“银筝”与“金鸭”相衬,极富色彩感,一副装束,显得华贵而高雅。“慵整”和“时笼”的动作和神态,又刻画出这位义妓的娇美可爱。末尾两句,画龙点睛,描绘她脸部的神采。酒逢知己干杯少,在词人自己“酒杯深”的同时,义妓也在“慵整”和“时笼”中不知不觉饮酒过多,以至于双颊绯红。这里,“岁华一任委西风”一句,含意相当深刻,不可轻易放过。西风即秋风,西风一起,表明秋季已到,万物都将衰老枯萎。词人说醉红双颊的义妓将岁华委于西风,暗示此妓花容已老。将这种感触跟她因为酒醉而泛起的春红相映衬,寓有美人迟暮之感。而且,透过作者的词笔,似乎还传达出他隐约的身世之悲。只是,这种情绪被处理成一个义妓的神态,以一种艳思弱化掉了那一声长叹。身世之感,打并人艳情之中,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手法。

  整首词直叙词人眼中所见,感情平稳深敛,心绪的起伏被潜置于词所描绘的景象人物背后。但是,从词人所撷取的物象,所营造的气氛中,读者可以隐约感受到被贬的词人内心的愁绪。面对眼前的红颜知己,听她吟唱着自己所填的妙词,作者没有表现出一丝兴奋和激动,而是平静的心情观察着这一切。是他心中没有痛苦,还是他暂时忘却了痛苦?都不是,是他在用眼前的平静在掩饰着内心的痛苦。词的末尾两句,隐约透露出词人内心的波澜:那一任岁华委西风的放旷,那醉脸上的春红,是那位红颜知己,也是作者本身!芙蓉院妓能与她仰慕的词人相见,歌彼之词,献己之技,对她而言,当然是一件幸事。被盛情相邀,殷勤相侑的词人,在“洒杯深”之后,当然也会春红满脸。那歌,那酒,此时成了沟通彼此情感的桥梁,而秋容老尽的芙蓉院妓的处境,又怎能不引起词人对自己的身世、地位的联想!所以说,词的末尾两句,看似写对方兴之所至时的忘情,实际上已经暗含着词人自己悲苦的内心感受。《词则·闲情集》卷一中评此词:“顽艳中有及时行乐之感。”可谓一语中的。

  唐朝诗人自居易被贬浔阳巧偶琵琶女时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在秦观的这首词中也同样存在着,只不过秦观将这种感情融人到了情景描写和渲染之中,将白居易那直白显豁的情感抒发,化成了一种含而不露的情绪,萦绕词中却又不说透,使人有所悟又有所迷。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纲编著 .秦观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 ,2003年01月 :124-127

lánhuā ·qiūrónglǎojìnróngyuàn

qínguān sòngdài 

qiūrónglǎojìnróngyuàn cǎoshàngshuānghuāyúnjiǎn 西lóuzuòjiǔbēishēn fēngxiùliánxiāngjuàn 
xiānyōngzhěngyínzhēngyàn hóngxiùshílóngjīnnuǎn suìhuárènwěi西fēng yǒuchūnhóngliúzuìliàn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huàn)游直送江入海。
译文:我的家乡地处长江初始发生之源头,为官出游却随江水滚滚飘然东入海。
注释: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的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译文:听说此地大潮打起浪头足足一丈高,即使天寒地冻还有沙痕印迹之存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中泠¹南畔(pàn)石盘陀(tuó)²,古来出没随涛波。
译文:中泠泉畔南面巨大石山名号称盘陀,自古以来出没水中追随浪涛和江波。
注释:¹中泠:泉名,在金山西。²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译文:尝试登上绝高山顶遥望万里外家园,无论江南江北看看都是青山格外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羁愁畏晚寻归楫(jí)¹,山僧苦留看落日。
译文:羁旅在外乡愁只恐难寻回家之归舟,山上圣僧苦苦挽留欣赏山中之落日。
注释:¹归楫:从金山回去的船。楫原是船桨,这里以部分代整体。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微风万顷靴(xuē)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译文:微微风里波涛万顷阵阵荡漾起细鳞,半天晚霞空中恰似排排鱼尾血样红。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是时江月初生魄¹,二更月落天深黑。
译文:正当此时江中月亮刚刚还在初升起,二更时辰月儿下山天空一片深漆黑。
注释:¹初生魄:新月初生。苏轼游金山在农历十一月初三,所以这么说。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江心似有炬火明¹,飞焰照山栖鸟惊。
译文:静静长江江心好似有着一炬火大明,飞腾火焰照得山中栖息鸟儿纷纷惊。
注释:¹“江心”一句:或指江中能发光的某些水生动物。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译文:惆怅失然归卧僧舍心中也莫能辨识,不是鬼魂不是生人究竟何处之事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译文:江山弥幻而今如此为何还不回家园,江神莫非责怪我的脾性警示太顽固。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我谢¹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²
译文:在这里我向江神言明,我有不得已的苦衷所以无法归隐,如果我可以归隐却推辞不归那就有如江水一样。
注释:¹谢:告诉。²如江水:古人发誓的一种方式。

  这首诗分为三段:

  头八句“我家江水初发源”至“江南江北青山多”,写登高远眺,触景生情,勾起乡思,中间八句“羁愁畏晚寻归楫”至“飞焰照山栖鸟惊”,描绘傍晚和夜间江上的景色,末六句“怅然归卧心莫识”至“有田不归如江水”,阐发辞官归田的意愿。这三段分别写游金山寺的所思、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对于仕途奔波的厌倦和立意辞官归隐的决心。

  该诗以“江水”贯穿首尾作为线索,“乡思”是极力渲染的内容。诗人笔势矫健,全篇舒展自如,写景咏怀,融为一体,波澜浩大,才情横溢。

  先看头二句:“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这一开头充满了磅礴气势。苏轼的家乡在四川眉山,古书称长江之水发源于四川岷山。苏轼对源于家乡,哺育着中华民族的江水感到非常亲切,并且引以为自豪。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所以诗中的“江水”,说的就是长江水,不同于今天的泛称“江水”。一个人失意的时候,心情忧郁的时候,最容易想家。“亲眷眷而怀归兮”,苏轼也是如此。所以当他登高远眺的时候,他的目光一接触到浩荡东流的江水,就会设想逆流而上直到大江的源头,设想天际遥远的可爱家乡,也同时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当他在嘉佑元年(1056年)与父亲、弟弟一起出四川,过秦汉之故都,纵观嵩、华、终南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那时他丰华正茂,意志昂扬。到京都后他得到了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位居进士乙科第二名,更是踌躇满志,可以说前程如花似锦,然而后来的仕宦生涯却不顺心,由于他为人耿直,不肯与世俗相附炎,而屡遭挫折。他面对眼前波涛起伏的江水,不由得想到自己在宦海中的沉浮。漫长的岁月,竟然把他从江水发源的故乡引到了江水入海的地方,这简直难以思忆。,他感叹自己仕宦不归,就像江水入海不回一样。“宦”,作官。“宦游”,因作官而游历四方。苏轼一反李白“江水送人”的写法,而说“宦游直送江入海”,变成了“人送江水”。笔调新奇,耐人寻味。江水不平,波浪迭起,这正是诗人经历的形象写照。诗人已送走了多少充满风浪的日子,送走了心中多少不平和感慨,而未来就不知如何了。

  接下来“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四句,以丰富的想象描述登临所见的壮丽景色。“闻道”说明是听来的,这样“潮头一丈高”乃是作者意念中的形象。枚乘在“七发”中有这样的描写“江水逆流,海水上潮”,而这里,苏轼以“一丈高”画出江浪排空的奇景,巍巍壮观,给人留下了更加鲜明的印象。由于天冷水涸,往时汹涌的潮头如今已经销声,但却并未匿迹,即“沙痕在”。苏轼游金山寺时,已是十一月初,季节入冬,故曰“天寒”。“天寒尚有沙痕在”,尽管时令变迁,可是巨浪卷起的沙痕依然历历可见。这两句是前虚后实,极写江水之气势。妙在从沙痕引起联想,感叹大自然的无穷威力和变化。正是由于诗人驰骋笔墨,不局限于眼前之所见,因而诗中景象扩大,意境雄奇。“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两句,跟前两句倒一下,是前实后虚。作者谈到山水名盛,意在增强诗篇的艺术感染力。“石盘陀”是堆垛在一起的巨大石头,只有在江面上才能看到的奇景。它又引起了作者“古来出没随涛波”的遐想:“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这一堆堆的巨石,水涨而“没”,水落而“出”,依然故我,岂不是历史的见证。诗人心潮起伏,想到自己的仕宦生涯,就像潮涨潮落那样浮沉不定。那在惊涛骇浪的冲击下,那巍然不动的“石盘陀”正是象征着历尽磨难的诗人不愿顺乎上下而变其操守、变其品德一样。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这里鲜明展现了诗人登上金山之巅,向远处家乡深情眺望的生动画面。“试”字见作者思乡心切,明知故土远在天边难以望及,却偏要一“试”。这种执着的想念,是作者厌倦仕宦生活的表现。他满腹的愁怨与不平,希望在登高时泄发,在怀归中忘却。正如王粲《登楼赋》中所写:“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一样,苏轼的远眺,只能是愁上加愁。“江南江北”一句写青山密布,并非泛言景色之美,而是哀叹望乡不见。青山挡住了诗人的视线,“山多”即愁多,苦多也。与《登楼赋》“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的描写十分相似。到这里作者的情感得到了有力地抒发。以上八句写的是白天所见的景象,用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在所思上极费琢磨,下了功夫。

  “羁愁畏晚寻归楫”开始,转入暮景和夜景的刻画,更为奇丽壮观。“羁愁”乃羁旅之愁。作者心怀乡国,到了傍晚旅愁更深,思念更苦。“畏晚”二字传神地表露出诗人的心理,这种心理颇具普遍性。在苏轼之前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诗不是发出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千秋浩渺的慨叹。在苏轼之后,元代马致远的《秋思》道出了飘泊者无尽的愁绪,“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可见“畏晚”的心情是羁旅之人常有的,只不过对失意的人来说,“畏”更厉害,“愁”更深罢了。“归楫”指归舟,这是一种借代的手法,用个别借代整体,“楫”是船桨,以之指代船。作者“寻归楫”未成,因为“山僧苦留看落日”。一个“苦”道出了宝觉、圆通二僧的情意,也预示着落日的景象一定十分迷人。果然,江中落日景色美不胜收,诗人用“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这一联对偶刻意描摹。看,微风轻拂,辽阔的江面上泛起了细密的波纹,片片晚霞,在半空中燃烧,那鱼尾般的颜色,火红而艳丽。诗人对风景的观察极为细致,而表达又是那样的生动贴切,上下对仗十分工整,语言锤炼很好。因为“风微”所以水波才像“靴纹”那样细微,而“霞”是断成一片一片的,就像层层叠叠的鱼尾麟,从中放出鲜红的颜色。波之美在水中,是近景;霞之美在天上,是远景,上下相映,水天交融,这是一幅迷人的色彩绚丽图画。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这是入夜以后不同时间的两种景色:一是新月高挂,洒下淡淡的光辉;—是二更时分,月亮消失,一片漆黑。李纪香《饮酒》一说:“月之三日而成魄”,这里是指每月从初三开始,月缺的部位开始明亮起来。是写江面上空为一弯明月所笼罩,使人陶醉在一种迷离恍惚的朦胧美之中,富有诗意。到了二更时分新月消失,天空、江面和金山都是一片漆黑。这漆黑的深夜会使人兴致索然,增添倦意。看来夜景已没吸引人的地方了,这观察即将结束。正当“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突然又出现了奇怪的景象,“柳岸花明又一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乌惊”。这一奇观使诗人惊呆了。那团从江心冒出的光焰,似通红的火把熊熊燃烧,在夜幕下分外耀眼,它照射着金山,惊动了栖息在巢中乌鸦。作者躭心人家说他虚构,特意在诗句下加注“是夜所见如此。”《林无表志》里写到:“海中遇阴晦,波如燃火满海。”这是古人称谓荧火的特异现象。苏轼偶来金山见到了,这叫他惊讶万分。巧妙的是诗人这种心情是通过“栖鸟惊”的描写间接表现出来的。栖住在金山树上的乌鸦都给惊动了,何况感情极其丰富的诗人。

  以上八句,先是描绘落日奇观,继而渲染夜幕笼罩的宁静气氛,然后叙述江火燃烧的怪异景象,色彩由明入暗再变亮,场景由动转静复归于动,真是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当然,作者并非为写景而写景,江心的火光惊动了他的心灵,引起了他的幻觉:“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怅然”,亦即怅惘,失意、懊恼的意思。这是诗人是目睹奇观,百思不得其解的情绪,也是诗人娱意于山水,仍消除不了苦闷和不平的心理写照。“归卧”,说结束观赏回居室,虽卧在床,但心中难以平静。这团火光,不是鬼也不是人弄出来的,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如果说在墨漆的黑暗中突然出现了熊熊的烈焰,是一种从无生有的景象,因火光的出没而惊心,借助想象,那诗境就由奇转为幻了。这与《后赤壁赋》中苏轼游赤壁归来梦见羽衣道士问“赤壁游乐乎”的描写,具有一曲同工之妙。说明这首诗的由此入幻更妙。面对如此壮美奇异的江山,饱经忧患的诗人自然萌发了辞官归隐的愿望。他用风趣的笔调写道:“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明明是自己斩不断思念故乡的愁绪,却反说“江神”为自己的恋俗不归感到吃惊。一个“顽”字,似乎写自己甘与世俗浮沉,态度实在顽固,实际极力道出了作者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苦衷。前面借栖鸟写自己为江火所惊,这里反过来写江神“惊我顽”——为作者的顽固所惊讶。作者就是以自己怪怪奇奇,出人意料的诗句泄发了自己政治上的苦闷和牢骚。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苏轼长于趣”,确实是这样。在假设了江神惊怪之后,诗人当即辩解,表白了自己的心愿——“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这里“谢”不是感谢,而是道歉,表示深深的歉意。“岂得已”也就是不得已,它道出了诗人宦海浮沉,仕途挣扎,欲进不得,欲罢不能的困难处境。末句指江水为誓,说自己置田后一定归隐家园,以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强烈的思乡之情结束全篇。我们看这最后两句说,江神见怪诗人:你为什么还迷恋仕途而不辞官归田?诗人向江神解释:家中实在是没有田产而不能归隐啊!

  《游金山寺》以望乡怀归为主旨,写景也好,抒情也好,想象也好,用典也好,都为阐发这一主旨服务,因而韵味深长,颇有特色。这是一首以文为诗,雄健非凡的作品。全诗除“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两句一联是对偶句外,其余全是散文句式。故“他人抄袭不得”。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27-330

yóujīnshān

shì sòngdài 

jiājiāngshuǐchūyuán huànyóuzhísòngjiānghǎi 
wéndàocháotóuzhànggāo tiānhánshàngyǒushāhénzài 
zhōnglíngnánpànshípántuó láichūsuítāo 
shìdēngjuédǐngwàngxiāngguó jiāngnánjiāngběiqīngshānduō 
chóuwèiwǎnxúnguī shānsēngliúkànluò 
wēifēngwànqǐngxuēwén duànxiábànkōngwěichì 
shìshíjiāngyuèchūshēng èrgēngyuèluòtiānshēnhēi 
jiāngxīnyǒuhuǒmíng fēiyànzhàoshānniǎojīng 
chàngránguīxīnshí fēiguǐfēirénjìng 
jiāngshānguīshān jiāngshénjiànguàijīngwán 
xièjiāngshén yǒutiánguījiāngshuǐ 
山北溪声一路迎,山南溪响送人行。
山北¹溪声²一路迎,山南³溪响送人行。
译文:山北面的溪流声一路迎接着我,山南面溪涧的流水作响为我送行。
注释:松源、漆公店:地名,当今在今皖南山区(在今江西弋阳与余江之间)。晨炊:早餐,做早饭,也指清晨起来做早餐。¹山北:山的北面。²溪声:溪涧的流水声。³山南:山的南面。⁴溪响:指溪涧的流水作响的声音。
也知流向金陵去,若过金陵莫寄声。
也知流向¹金陵去,若过金陵²莫寄声³
译文:我知道溪水向金陵流去,若流过了金陵就不要向我传达声响了。
注释:¹流向:水流动的方向。²金陵:古邑名。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设金陵邑。³寄声:托人传话。

  这是杨万里写的山溪的组诗。这不仅是一幅幅奇妙的山水画,而且也是作者的行迹图,大抵是从乐平入弋阳,过芙蓉渡,晨炊横塘,午憩马家店,再至松源。

  这首诗写溪水行迹和声响,寄寓作者求静的感情。“山北”“山南”概括溪水曲折不断,作者行迹不止。作者以拟人手法,表现溪水对人的感情,十分动人。溪水不辞辛苦地从千山万壑之中一路伴人还归,又要热情地送作者远行,依依不舍,可谓情深意切。以“响”状情,尤为妙笔。

  但当作者得知它原来要伴随自己去京都寻求官职,却规劝它不要如此热情。其意蕴大概是说,克服困难去追求,在患难中重视友情,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是为追名逐利,就不值得称道了。这无疑是作者弃官求逸心境的写照。当然也更反衬山溪独特的意趣。平凡通俗流畅的诗句表现深刻的意趣是杨万里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主编. 杨万里诗歌赏析集[M]. 成都:巴蜀书社, 1994:215-217.
2、 张秉戌主编. 山水诗歌鉴赏辞典[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1989:474-476.
茫茫大野,万邦错峙。惟王守国,设险于此。呀谷成堑,崇颠若垒。势轶赤霄,气吞千里。洪河在下,太室旁倚。岗盘岭蹙,虎伏龙起。锁天中区,控地四鄙。出必由户,入则同轨。拒昏纳明,闭乱开理。
茫茫大野,万邦¹错峙(zhì)²。惟王守国,设险³于此。呀谷成堑(qiàn),崇颠(diān)若垒(lěi)。势轶(yì)赤霄(xiāo),气吞千里。洪河¹⁰在下,太室¹¹旁倚。岗盘岭蹙(cù)¹²,虎伏龙起。锁天中区¹³,控地四鄙(bǐ)¹⁴。出必由户¹⁵,入则同轨¹⁶。拒昏¹⁷纳明¹⁸,闭乱¹⁹开理²⁰
译文:茫茫天下,众多诸侯国交相耸峙争胜。唯有周天子屹立不倒守护着国家,在成皋设置了险阻。大而深的山谷成了战壕,高耸的群山构筑了坚固的堡垒。气势盖过云霄,威势涵盖千里。山谷之下就是滚滚的黄河,边上偎依的是那嵩山。山丘与险峻的山岭聚拢于此,为藏龙卧虎之地。要想扼据中原,首先要控制四方边邑。成皋作为出入必经之门户,出入者必须遵循其法度。昏蒙而不明事理之人,当拒其出入,昭明通达之人,应准许其往来;城门的开闭关系着国家的治理和安宁,在动荡时期紧闭,治安时期敞开。
注释:成皋(gāo):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是洛阳东部屏障,交通要道、兵家重地。¹万邦:众多诸侯国。²错峙:交相耸峙争胜。³设险:设置险阻。⁴呀谷:大而深的山谷。⁵堑:深沟,战壕。⁶崇巅:高山。⁷垒:堡垒。⁸轶:超越。⁹赤霄:云霄。¹⁰洪河:大河,指黄河。¹¹太室:山名。¹²蹙:紧迫、聚拢。¹³中区:中原。¹⁴四鄙:四方边远地区。¹⁵户:门户。¹⁶轨:轨距,行动准则。¹⁷昏:昏昧者。¹⁸明:明智者。¹⁹闭乱:乱世关闭。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天下乱而关闭。²⁰开理:治世开放。武德四年(621),天下定而开放。
昔在秦亡,雷雨晦冥。刘项分险,扼喉而争。汉飞镐京,羽斩东城。德有厚薄,此山无情。
昔在秦亡,雷雨晦(huì)(míng)¹。刘项²分险,扼(è)喉而争。汉飞镐(gǎo)³,羽斩东城。德有厚薄,此山无情。
译文:昔日秦国覆灭之际,雷电交加,天地黯淡无光。秦亡之际楚汉相争时,刘邦与项羽分别驻扎在成皋天险两侧,死死把守着成皋险要的关隘,彼此争夺着控制权。汉王刘邦战胜后如龙飞天,进据长安为天子,楚霸王项羽战败后在东城自颈而亡。刘邦取胜,并非成皋关山对他有情,是由于德厚;项羽败死,并非关山对他无情,是由于德薄,成皋关并无好恶之情,兴实由德,险不足恃。
注释:¹晦冥:昏暗。²刘项:刘邦和项羽。³镐京:西周国都,在今陕西西安,此指长安。高祖都洛阳,齐人刘敬说及留侯劝上人都关中,高祖是日驾人都关中。”⁴东城:县名,属九江郡,在今安徽定远。
维唐初兴,时未大同。王于东征,烈火顺风。乘高建瓴,擒建系充。奄有天下,斯焉定功。
维唐初兴,时未大同¹。王²于东征³,烈火顺风。乘高建瓴(líng),擒建系充。奄(yǎn)天下,斯焉定功
译文:维护唐初的兴盛,首先要实现天下统一太平。李世明率军东征,其雄浑气势宛如烈火乘着顺风,所向披靡,无坚不摧。居高临下,犹如站在高屋脊上向下泼倒瓶水一般,势不可挡,当时割据军阀窦建德、王世充先后被擒。完全拥有天下,正是由此事而定下统一国家的功勋。
注释:¹大同:天下统一而太平。²王:秦王李世民。³东征:讨王世充。⁴烈火顺风:比喻气势之盛,如烈火乘着顺风,所向无敌。⁵乘高建瓴: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遏之势。⁶擒建系充:指当时割据军阀窦建德、王世充先后被擒。投降李世民之事。⁷奄有:完全拥有。⁸定功:平定天下的大功。
二百年间,大朴既还。周道如砥,成皋不关。顺至则平,逆者惟艰。敢迹成败,勒铭巉颜。
二百年间¹,大朴²既还。周道如砥(dǐ)³,成皋(gāo)不关。顺至则平,逆者惟艰。敢迹成败,勒铭(míng)(chán)
译文:自高祖武德元年至宪宗元和年间,人们的本性仍保持着朴素质朴的特征。唐政治清明,贡赋分配平均如同磨刀石一般,这使得成皋关都无需紧闭。政治清明,就天下太平;世浊逆乱,国家就会面临种种灾难。我怎敢试图去考察成败兴衰的历史经验与规律,并将它们铭刻在成皋峻岩上呢!
注释:¹二百年间:自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宪宗元和(806~820年)年间。²大朴:本性。³砥:磨刀石,取其均平之义。⁴敢迹成败:意谓冒昧地考究历史的成败经验。⁵巉颜:峻峭不平的岩石。

chénggāomíng

wēn tángdài 

    mángmáng wànbāngcuòzhì wéiwángshǒuguó shèxiǎn xiāchéngqiàn chóngdiānruòlěi shìchìxiāo tūnqiān hóngzàixià tàishìpáng gǎngpánlǐng lóng suǒtiānzhōng kòng chūyóu tóngguǐ hūnmíng luànkāi 

    zàiqínwáng léihuìmíng liúxiàngfēnxiǎn èhóuérzhēng hànfēihàojīng zhǎndōngchéng yǒuhòu shānqíng 

    wéitángchūxīng shíwèitóng wángdōngzhēng lièhuǒshùnfēng chénggāojiànlíng qínjiànchōng yǎnyǒutiānxià yāndìnggōng 

    èrbǎiniánjiān huán zhōudào chénggāoguān shùnzhìpíng zhěwéijiān gǎnchéngbài míngchányán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
古人无宿诺¹,兹道以为难。
译文:古人重视信守诺言,而您躬行重然诺之道并不感到困难。
注释:¹无宿诺:实现诺言不过夜。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译文:您为报答知己,不辞奔波万里,赴边杀敌,您这信守诺言的品格实在令人感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马蹄里月窟(kū)¹,剑术²指楼兰³
译文:您驱马纵横驰骋于西域极远之地,您高妙的击剑之术直指楼兰古国。
注释:¹月窟:月生之地,指极西之地。²剑术:击剑的技术。³楼兰:古西域国名,遗址在今新疆若羌。
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地出北庭¹尽,城临西海²寒。
译文:您出征的行程穷尽北庭地区,您出击的锋芒直逼西海这寒冷的地带。
注释:¹北庭:唐朝都护府,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²西海:今新疆吐鲁番。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
森然¹(zhān)武库,则是弄儒翰(hàn)²
译文:您学识渊博令人肃然仰望,您文笔俊秀令儒者钦佩。
注释:¹森然:严肃貌。²翰:长而硬的鸟羽,借指毛笔、文字等。
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入幕¹(wǎn)²银绶(shòu),乘轺(yáo)兼铁冠³
译文:您进入幕府,被委以重任,奉命赴执法者之任。
注释:¹入幕:入为幕僚。²绾:旋绕打结。³铁冠:即法冠,以铁为柱,置于冠上,执法者服之。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
译文:您勤于训练士卒,队伍在训练中日益精锐,征战中杀尽敌寇,无一漏网。
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献捷¹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译文:战胜后面见天子,进奉俘虏和战利品,论起功勋,狄司马以赫赫战绩居于首位。
注释:¹献捷:战胜后,进奉俘虏和战利品。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
激昂丹墀(chí)¹下,顾盼²青云端。
译文:您在宫殿之前激昂陈词,顾盼之间,神采飞扬,如身处青云之端一般令人景仰。
注释:¹丹墀:古时宫殿前涂上红色的台阶。²顾盼:向左右或周围看去。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谁谓纵横策¹,翻为权势²干。
译文:谁曾想到,如此纵横战阵之间的谋略,竟被权势者从中干扰,不被君王采纳。
注释:¹纵横策:克敌制胜之术。²权势:指居高位有势力之人。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
将军既坎壈(lǎn)¹,使者亦²辛酸。
译文:您因此而不得一展抱负,亲见此事的传令使者也为您感到悲哀和不平。
注释:¹坎壈:困窘,不得志。
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gěng)¹(yì)²三事³,羁(jī)从一官。
译文:您光明磊落,不肯趋附权贵,因而被迫客居他乡担任一个小官。
注释:¹耿介:光明磊落,不趋炎附势。²挹:作揖。³三事:即三公,泛指高级官员。⁴羁离:寄居为客。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tuán)
译文:我知道您现在很不得志,但我相信,有朝一日您会像鹏鸟一样直上高空,实现凌云壮志。
这首诗赞颂了狄司马的高尚品行。诗一开头即以“无宿诺”作赞誉之词,将狄司马这位志行高洁之人的伟岸形象凸现出来,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感。随即对狄司马品质高贵、英勇善战展开描写,言辞铿然有声,一位从金戈铁马中浴血奋战而出的英雄形象巍然屹立。虽然诗人对狄司马的功勋、神采有较多的着墨,但最终落笔之处还是他内在品质的高尚。到慷慨陈词于君王之前是狄司马内心之高洁而外露为信守然诺、奋勇杀敌、功勋赫赫的极致。在这极致之时笔锋陡转,言及狄司马为权贵所嫉,难以一展抱负,对比强烈,令人于恍然若失中领悟到更深的人生哲理。最后诗人劝勉友人不要灰心,相信功业终有成就之日,这正是诗人对友人的钦佩是根本于其志行高洁,而非表面的功勋显耀的体现。全诗语言古拙,对仗工整,一韵到底,表现了诗人卓越的文艺才能。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06-107页

dōngpíngliúzèng--gāoshì

rén宿nuòdàowèinán

wànzhīyánchéngtàn

jīngyuèjiànshùzhǐlóulán

chūběitíngjǐnchénglín西hǎihán

sēnránzhānshìnònghàn

wǎnyínshòuchéngyáojiāntiěguān

liànbīngjīngruìshācán

xiànjiéjiàntiānzilùngōnghàn

ángdānchíxiàpànqīngyúnduān

shuíwèizònghéngfānwèiquánshìgàn

jiāngjūnkǎnlǎn使shǐzhěxīnsuān

gěngjièsānshìcóngguān

zhījūnhuìpéngtu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