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荒村路,閒门车马稀。隔篱山犬吠,莫是远人归。
黄叶荒村路,閒门车马稀。隔篱山犬吠,莫是远人归。

fēnjīnèr--dōngyáng

huánghuāngcūnxiánménchēshānquǎnfèishìyuǎnrénguī

李东阳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126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渔父醉,蓑衣舞,醉里却寻归路。轻舟短棹任斜横,醒后不知何处。
渔父醉,蓑(suō)衣舞¹,醉里却²寻归路。轻舟短棹(zhào)³任斜横,醒后不知何处。
译文:渔父酒醉了,披着蓑衣走路跌跌跄跄像跳舞。醉酒的渔父想寻找回去的归途。短桨小船无人执掌,任它随意漂流。酒醒以后,渔父不知身在何处。
注释:¹蓑衣舞:指渔父穿着蓑衣醉行之状。²却:往回走。³短棹:小桨。

  前两句点化引用了唐代诗人孟郊《送淡公》(之三)“独迷舞短蓑”诗意,写了渔父狂饮烂醉而忘形的神态。“渔父醉,蓑衣舞”,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渔父狂饮烂醉以致神魂颠倒、身不由己的诙谐状态。“蓑衣舞”三字逼真传神,渔父醉后那踉踉跄跄的行走模样跃然纸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醉里却寻归路”,进一步渲染了渔父醉后神不附体、欲归无路的昏沉状态。连东南西北都弄不清楚,回去的道路也找不到了,只好“轻舟短棹任斜横”。

  作者曾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游赤壁湖时,也狂饮烂醉过,结果是“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此词里渔父的狂饮烂醉,其结果比作者游赤壁时的境况好不了多少,同样会是“肴核既尽,杯盘狼藉”。所不同的是:相与枕藉乎家中,“醉后不知何处?”最后两句为点题之笔,反映了渔父那种狂放不羁、自由自在的恬淡生活心态。

  第二首词先描写,后叙述,描写与叙述融会运用,集中渲染了渔父“醉”后百事皆空的心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词隐含了道家崇尚自然、清净无为的思想,反映了词人随缘放旷、任天而动的达观胸怀。

参考资料:
1、 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143-147
2、 朱靖华 等.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7:856-863
3、 李世忠.逐臣的悲悯——论苏轼的一组《渔父》词.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1)

 ·zuì

shì sòngdài 

zuì suō zuìquèxúnguī qīngzhōuduǎnzhàorènxiéhéng xǐnghòuzhīchù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¹心?
译文:我问这江潮和海水,哪里像郎君的深情和女子的心意。
注释:¹妾:古时女子的谦称。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相恨¹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译文:埋怨郎君的情意不能像潮水一样来去有定时,思念的时候才发觉海水并不算深。
注释:¹恨:埋怨,不满的情绪。《说文》恨,怨也。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这是白居易为妇女呐喊不平的名句,表现了诗人对封建时代下层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关注。在这首原调《浪淘沙》小词中,他又通过对一位思妇复杂微妙的内心矛盾的描绘,真实地表现了妇女对爱情的忠贞和悲惨的境遇。

  发端二句,劈空发问:“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以水喻情,此为古诗所常见。在人们看来,汹涌澎湃而来去倏忽的潮水,与负心汉那狂热似火却须臾即逝的短暂之情多么相似;而那浩瀚永恒的大海,则正如痴情女那缠绵忠贞的爱的胸怀。可是,诗人笔下这位女子对此却不以为然,予以否定。在她眼中,江潮海水哪能与郎情己意相比呢?此言与众不同,一反常理,而反问句式更强调其意。一下紧扣人心,感到新颖奇特,不知何故:是水长情短,还是情深于水?急于得知答案。这样就为下文的申说发挥作好有力的铺垫。

  紧承此意,转句即申说其由。“相恨不如潮有信”,以君、潮相比。潮水已是变化不定的了,但潮涨潮落,毕竟还有其定时,而君之离去,渺无归期,可见君不如潮,对比之下,更衬出君之薄情,令人相恨。同时,诗人在此化用了李益《江南曲》诗意:“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从而暗示出这是一位“老大嫁作商人妇”的不幸女子,这种情况在中唐时极为常见。当时官府重商弃农,盐商和珠宝大贾成为一个特殊阶层,“姓名不在县籍中”,“不属州县属天子”,他们牟取暴利,生活豪奢,玩弄妇女,喜新厌旧,自然谈不上什么爱情专一。“商人重利轻离别”、“日日逐利西复东”,故商人妇便更要常受“来去江口守空船”之苦。了解这一背景可更深一层地理解此句之意。

  既然君不如潮,则水就不似君情。意思本已很明白,似可就此住笔。然诗人意犹未尽,却翻空出奇,推出“相思始觉海非深”的妙句作结。短短七字,寓意深长,耐人寻味。首先,它在上句君情潮水相比君不如潮的基础之上,再分别从情与水两方面加以延伸,将妾心与海水相比,谓妾心深于海。同与水比,或不及,或过之,已自见出高下。而这两组对比又通过潮不如海这客观差异而相联系,使君情与妾心之间形成更鲜明突出的反差。可谓匠心独运,出人意料,极为夸张而形象地渲染出君之负心与妾之痴情,起到了进一步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其次,“相思”与上句“相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还巧妙地给我们展示出思妇那复杂微妙的心理。她既恨君不如潮,却又非李益笔下那位意欲“嫁与弄潮儿”的妇女一样泼辣决绝。而是相恨又无奈,恨罢仍相思,思与恨交织融合,难以区分。这种矛盾心理,一方面有助于突出其忠贞不渝,情深于海;另一方面也更真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下层妇女孤立无援的不幸命运和深受残害的悲剧性格,因而更具有普遍的典型意义。在当时的罪恶制度下,她们除了默默的忍耐、无望的期待之外,没有其它的选择。故作者所揭示的思妇心理,不仅有对负心汉的谴责,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讽谕。第三,“始觉”二字,说明君之薄幸、妾之深情都是在痛苦相思之中悟出,同时还照应了上联,说明那异于常理之问并非来无端绪,而正是相思女子久经失望折磨后之体验所得。这样,便充分地传达出无比深切的酸楚,凄婉动人。

  由此可见,白居易诗并非只是如前人所批评的那样直露无隐。这首小词既借鉴民歌常见表现手法,质朴明快,天然无饰,而又言简意赅,细腻而生动地表现出一位与琵琶女身世相同的思妇的复杂矛盾心理。含蓄深婉,怨而不怒,堪称民间词与文人词结合的典范。

làngtáoshā ·jièwènjiāngcháohǎishuǐ

bái tángdài 

jièwènjiāngcháohǎishuǐ jūnqíngqièxīn 
xiānghènchǎoyǒuxìn xiāngshǐjuéhǎifēishēn 
阿房废址汉荒丘。狐兔又群游。豪华尽成春梦,留下古今愁。
阿房¹废址汉荒丘。狐兔又群游。豪华尽成春梦,留下古今愁。
译文:在秦朝的废址,汉朝的荒丘上,己经不止一次的看见狐兔群游了。历史上的朝代在更迭兴亡,长安这座古都也一再易主。往日的繁华变成了一场梦,而今的宋朝不是正在步其后尘,留下千古恨愁吗!
注释:¹阿房:宫名。秦始皇营建。
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
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wèi)¹东流。
译文:你看那夕阳的余辉洒在古原头上,呈现出一片即将消亡的金黄;塞北的雁群一路哀鸣着开始向南飞去;浩荡的渭河水,依然向东奔流滔滔不息,满目都充盈着晚秋的凄清冷寞和肃杀之气。
注释:¹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这首词吊古伤今,表现了身处偏安局面,不胜今昔之感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写起,阿房废址,汉代荒丘,成了狐兔群游之所。昔日豪华,已成春梦。抚今追昔,不胜悲愁。

  下片着重抒情。眼前景象,悠然往事,惟见塞雁南来,渭水东流。黄昏时候,益觉伤感。全词工丽哀婉,情韵悠长。这是康词中较为突出的一首。

zhōngqínglìng··zhǎngān怀huái--kāngzhī

āfángfèizhǐhànhuāngqiūyòuqúnyóuháohuájǐnchéngchūnmèngliúxiàjīnchóu

jūnshàngyuántóulèinánshōuyáng西xiàsāiyànnánfēiwèishuǐdōngliú

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窘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此历代宝之为训,所以敻高千古。柔兆执徐暮春之初,清辉西阁因观《修禊叙》,为张洎评此。
善法书¹者,各得右军²之一体:若虞世南³得其美韵而失其若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chǔ)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jì)得其清而失于窘(jiǒng)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yōng)¹⁰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¹¹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¹²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yùn)藉态度。此历代宝之为训,所以敻(xiòng)¹³高千古。柔兆¹⁴执徐暮春之初,清辉西阁因观《修禊(xì)¹⁵叙》,为张洎¹⁶评此。
译文:善书法的人,各得王羲之的一部分技巧和风格。虞世南得其秀美和谐而失其卓异豪迈;欧阳询得其力度而失其温润清秀;褚遂良得其意趣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丽而失于窘迫拘束;颜真卿得其筋力而失于粗野鲁莽;柳公权得其骨力而失于蛮横不驯;徐浩得其丰美而失于俗气;李邕得其气韵而失于变化不足;张旭得其要领而失于狂乱;王献之几乎得到了王羲之真传,但是失于笔势惊急,没有含蓄从容的姿态。这都是历代珍视的经验,足以卓绝千古。丙辰暮春之初,在清辉殿的西阁因观赏王右军《兰亭集序》,为张泊论之。
注释:¹法书:传世的著名书法作品,因其为学习的楷模而称法书。²右军: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书学众家而兼得其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名。传见《晋书》卷八〇。³虞世南:字伯施(558—638),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仕隋为秘书郎,入唐官至秘书监。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学书而得王氏家法,为著名书法家。唐太宗每称赞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同、书輸。传见《旧唐书》卷七二。⁴欧阳询:字信本(557—641),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仕唐官至太子更率令。他酷爱书法,博览古今,自成大家。传见《旧唐书》卷一八九。⁵褚遂良:字登善(596—658),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仕唐官至吏部尚书。其书法少学虞世南,长述王羲之,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传见《旧唐书》卷八〇。⁶薛稷:字嗣通(649—713),蒲州汾阴(今山西宝鼎)人。仕唐官至礼部尚书。他是魏征的外孙,自幼练习书法,临仿虞、褚之名帖,长而名满天下。传见《旧唐书》卷七三。⁷颜真卿:字清臣(708—784),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仕唐官至太子太师,赠司徒,封鲁郡公。为人忠恳正直,刚强不屈,为李希烈所杀。天下尊其人,不称名,呼为“鲁公”。他是唐代书法大家,其书遒劲妩媚,有金石气,一改初唐士人专习二王之风。传见《旧唐书》卷一二八。⁸柳公权:字诚悬(778—865),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仕唐官至太子少师。初学二王,又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而自成一家。传见《旧唐书》卷一六五。⁹徐浩:字季海(703—782),越州(今浙江绍兴)人。仕唐官至太子少师,封会稽郡公。其父峤之是著名的书法家,徐浩自幼得其真传,长而有名,尝书屏二十四幅,八体兼备,草隶尤工,世状其书日:“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传见《旧唐书》卷一三七。¹⁰李邕:字泰和(678—747),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其书初学王羲之,后自有心得而笔力一新,人称“书中仙手”。长于碑颂铭文,时人求之,不吝重金。传见《旧唐书》卷九〇。¹¹张旭: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唐玄宗时官至右率府长史。他尤善草书,性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挥笔狂书,或以头濡墨而书,人呼为“张颠”。传见《旧唐书》卷一九〇。¹²献之: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王羲之之子。仕晋官至中书令。幼习羲之书法,后习张芝,精研揣摩,自成一家。其书名与父亲并肩,人称“二王”。传见《晋书》卷八〇。¹³敻:高超。¹⁴柔兆: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柔兆是天干中丙的别称。《淮南子·天文》:“辰在丙曰柔兆。”地支在辰称执徐。《尔雅·释天》:“(大岁)在辰曰执徐。”此年为丙辰,时当公元956年。暮春:三月。清辉西阁:南唐王宫中有清辉殿。西阁,殿中藏书之所。修禊叙:即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353),谢安、王羲之等四十余人,会聚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作祓禊之游,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事后,王羲之将诸人诗作裒为一集,并作序文,纪其事,抒其感慨。其文章与书法俱称绝妙,后世流传很广,影响极大,是书法史上的名作。¹⁵修禊:古代风俗。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人们要到水滨洗沐,除去宿垢,祈除不祥。¹⁶张洎:滁州全椒(今属安徽)人,南唐举进士及第,授上元尉,迁监察御史。张洎才若出众,博通经史,能言辩,李煜即位,深受信任,任中书舍人,清辉殿学士,参预机密。入宋,仕至刑部侍郎。传见《宋史》卷二六七。

  李煜热爱书法艺术,不仅有一定的成就,而且素养深厚,鉴赏能力颇高。这篇就王羲之书法而作的评述,就受到后人的认肯与称引。如南宋桑世昌的《兰亭考》、明代张丑《清河书画舫》等均有收录。《全唐文》卷一二八所收此文,止于“无蕴藉态度”,缺少以下35字,遂不能明其写作时间与缘由。此据《兰亭考》卷五所载而录。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到唐代,太宗李世民尤好其字,四处搜访,煞费心思,重金收购,不惜代价。在房玄龄主持修撰的《晋书》中,他亲自为王羲之的传记写“传论”,说是“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王羲之至唐代而名声极盛,被尊为“书圣”,就与李世民的推崇不无关系。据说李世民最爱《兰亭集序》,生前日日摩挲,死时又携入地下,致使《兰亭集序》的真迹后人不见,传讲纷纭,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公案。好在李世民生前因珍爱《兰亭集序》而曾经刻石立碑,制成拓本以赐亲近,当时书法名家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也多有摹写,于是而有刻本与摹本传于后世。虽然不及真迹,到底也可一窥神貌。李煜的这篇书评就见于太宗赐予弟弟韩王李元嘉的拓本《兰亭集序》上的题跋。

  李煜对王羲之的推尊,完全承袭了李世民的看法,不仅是古今无以超越的唯此一人,而且视之为诸家书法艺术的渊源。他历数唐代著名书法家的优劣,以为优皆出于王羲之,而劣处只是不及耳。这里所列举的“韵”“力”“意”“清”“筋”“骨”“肉”“气”“法”九字,都是就书迹的整体风貌而论,加以对比,有力地支持了开篇即言的“各得右军之一体”的观点。最后举出的王献之具有总结性,说他虽然总有诸人之长而无其短,却心情不及其父的平和,态度不及其父的雍容,风仪不及其父的清雅,涵养不及其父之深厚,反映在书法上就是“失于惊急”。因此,李煜虽然没有具体地评说王羲之的书法,而王羲之书法之“尽善尽美”,王羲之书法之不可企及,也就不言而喻了。

  李煜的评论,关注其精神,而不在意其点画,重神而轻形,这正是中国艺术评论的特点。书法如此,诗词如此,绘画也是如此。这种评论方法因为过于感性,又过于抽象,有时不容易描绘其意见。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细心地揣摩,细心地观察,慢慢地体会,也能通过这样的启示而获得一种整体的感观,而得其风神韵味。虽然难以言传,却别有一种意会。

参考资料:
1、 蒋方编选.李璟李煜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87-191

shūpíng

 dài 

    shànshūzhě yòujūnzhī ruòshìnánměiyùnérshījùnmài ōuyángxúnérshīwēnxiù chǔsuìliángérshībiànhuà xuēqīngérshījiǒng yánzhēnqīngjīnérshī liǔgōngquánérshīshēngguǎng hàoròuérshī yōngérshī zhāngérshīkuáng xiànzhīzhīérshījīng yùnjiètài dàibǎozhīwéixùn suǒxiònggāoqiān róuzhàozhíchūnzhīchū qīnghuī西yīnguān xiū  wéizhāngpíng 
碧梧庭院露华清,一叶翻阶鹤梦惊。
碧梧¹庭院露华清,一叶翻阶(jiē)鹤梦惊。
译文:苍翠梧桐荫蔽的庭院露珠都泛着清冷的气息,一片落叶被风翻过台阶扰了我的超尘之梦。
注释:¹碧梧:指的是绿色的梧桐树。
绿发方瞳玉堂客,蝇头灯下写秋声。
绿发方瞳(tóng)¹玉堂客,蝇头灯下写秋声。
译文:乌发方瞳宛如仙客的老翰林,在点点灯火下写下了秋声。
注释:¹方瞳:方形的瞳孔。古人以为长寿之相。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