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南溪北树萦回,洞口桃花几度开。
枫子鬼来天作雨,云阳仙去水鸣雷。
溪南溪北树萦回,洞口桃花几度开。
枫子鬼来天作雨,云阳仙去水鸣雷。
李东阳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126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古之学者¹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huò)²。人非生而知之者³,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yōng)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¹⁰¹¹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¹²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儒家经典著作、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传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没有高低贵贱,没有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注释:¹学者:求学的人。²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儒家经典著作、解释疑难问题的人。所以,用来……的。道,指儒家之道。受,通“授”,传授。业,指以“六艺经传”为代表的儒家经典。惑,疑难问题。³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知,懂得。⁴其为惑也:他所存在的疑惑。⁵生乎吾前:即生乎吾前者。乎:相当于“于”,与下文“先乎吾”的“乎”相同。⁶闻:听见,引申为知道,懂得。⁷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师,意动用法,以……为师。从师,跟从老师学习。⁸吾师道也: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师:学习。⁹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庸,发语词,难道。知,了解、知道。之,取独。¹⁰是故:因此,所以。¹¹无:没有。¹²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思说哪里有道存在,哪里就有我的老师存在。

shīshuō (jiéxuǎn )

hán tángdài 

    zhīxuézhěyǒushī shīzhě suǒchuándàoshòujiěhuò rénfēishēngérzhīzhīzhě shúnénghuò huòércóngshī wéihuò zhōngjiě shēngqián wéndàoxiān cóngérshīzhī shēnghòu wéndàoxiān cóngérshīzhī shīdào yōngzhīniánzhīxiānhòushēng shìguìjiàn zhǎngshào dàozhīsuǒcún shīzhīsuǒcún 
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
偶赋(fù)凌云¹偶倦飞²,偶然闲慕遂初衣³
译文:曾经春风得意的我现在已经如倦飞的鸟一样,辞官回家过自在的生活。
注释:¹凌云:《史记·司马相如传》载,相如献《大人赋》,天子大悦,飘飘然有凌云之气。这里指作者参与殿试,取中进士。²倦飞: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鸟倦飞而知还”语意。³遂初衣:辞官回家,穿回原来衣服。
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
偶逢锦瑟(sè)佳人¹问,便说寻春为汝归。
译文:回家途中偶然遇到陌生的奏瑟的佳人询问,就说是为了你这样的佳人归来。
注释:¹锦瑟佳人:用杜甫《曲江对雨》中“暂醉佳人锦瑟旁”语意。

  《己亥杂诗》写于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己亥)龚自珍辞官返乡之时,由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起,至十二月二十六日止,计315首,全属七言绝句(其中部分不依近体格律的古绝),堪称中国诗史上最大规模的组诗。可以说,在这一组诗中,定庵向时人、也向后人集中展示了自己复杂而又饶具魅力的内心世界。研究龚自珍其人、其文学成就,《己亥杂诗》应是重中之重。

  此篇是《己亥杂诗》第一百三十五首,从某种意义上可视为龚自珍的一篇诗体自传。由高中甲科到倦飞知还,再到解嘲式地敷衍“如玉美人”,诗人“嵚崎楚客,窈窕吴侬”、“归来料理书灯红,茶烟欲散颓鬟浓”(《能令公少年行》)的理想终于在一种无奈的状况下实现了。可这又是一个令人不愉快的归宿。诗中连用三个“偶”字,加之“佳人”、“寻春”的锦绣字面,仿佛在昭示这一切只是“妙手偶得之”。而在字里行间还是掩抑着诗人的苦笑和酸楚。所谓“以乐写哀,其哀倍之”,定庵是深谙个中奥窍的。但就是这点一般读者都能够察觉的苦衷,身为文学批评大师的王国维居然硬是感受不到,在他那部被不少人顶礼膜拜的名著《人间词话》里就据此诗指责“其人之儇薄无行,跃然纸墨间”。可见偏见的力量有时是很可怕的。

  此外尚应指出,《己亥杂诗》之一百零七首“少年揽辔澄清意,倦矣应怜缩手时。今日不挥闲涕泪,渡江只怨别蛾眉”与此篇意旨全同,手法则各尽其妙,可以对读。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译文:秋天的蝉声叫得就像古筝洪亮的音响,我听着蝉声悠闲地在杨柳边行走着。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
译文:小溪里的溪水平静的就像一面镜子,忽然刮起一阵风,吹来的叶子落在小溪里,在溪水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徐玑是南宋中叶“永嘉四灵”之一,平生不热衷于功名,主张以清新之词写闲适之趣。《秋行》代表了其艺术风格。《秋行》是宋代诗人徐玑的一首七言绝句,又名《行秋》。诗人以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鸣蝉似筝,小溪如镜等秋日的景色,抒发了恬静悠然的心情。

  诗中纯然一派秋景,秋蝉鸣叫,秋柳披拂,秋水如镜,秋叶轻扬,构成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投身自然、拥抱自然的闲静安逸的心态。《秋行》呈现出“欲辨忘言”的田园牧歌美。

  《秋行》一诗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乏清新之词、脍炙人口如同怡然而忘俗的田园短笛,能给人以心灵的慰藉意境闲适。这把原本很普通的风景,也是描写得充满了诗情画意,从而令这首诗有着一种不一样的美,读来也是朗朗上口,这样的作品也是最有代入感,读来仿佛置身其中,能够感受到诗作中那种不一样的美。

  《秋行》运用衬托、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动静映衬的写法来描绘出秋天的生动景色。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以动衬静。整首诗以动为主,又辅之以鸣蝉、飞叶来增加动感,达到以动衬静、动静相生的艺术效果。二是以人物外在的动与内在的静相互映衬。诗人听蝉、赏溪、观叶,“动”无处不在,而这种“动”又与内心的静紧紧相连。因其“心”静,才有赏景的情趣;因其“心”静,聒噪的蝉鸣才变成了悦耳的筝音;因其“心”静,一叶生浪的细微变化才未逃出作者锐利的目光。因此,动景的描写也反衬诗人闲适宁静的心境。全诗用动静映衬的手法,渲染出一种淡远宁静的艺术氛围,映射出人物的心境。

qiūxíngèrshǒu ·

 sòngdài 

jiájiáqiūchánxiǎngzhēng tīngchánxiánbàngliǔbiānxíng 
xiǎoqīngshuǐpíngjìng fēiláilàngshēng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yú)兮从此、奈君何。
译文:当年春风得意,好像芳草天天得到春风吹拂。由胜转衰,四面楚歌,只得高声哀唱,和虞美人诀别。帐饮之后,彼此分离,而虞姬从此要何以对待项羽呢?
注释:虞美人: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虞美人草:雅州名山县,出虞美人草。如鸡冠花。叶两两相对,为唱《虞美人曲》。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¹舞。蓦然敛(liǎn)(mèi)却亭亭²。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译文:众人只知欣赏美妙舞姿,不解其内心悲楚。虞美人草静止不动就像那整整衣袖、亭亭玉立的美人,停止歌舞,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引起了虞姬的怀旧情绪而不忍卒舞。
注释:¹青青:茂盛貌。²亭亭:孤立无依之貌。

  词的上片写霸王别姬,是用对比手法来写的。开头两句写项羽春风得意,言其当年在全国反抗暴秦的浪潮中乘机起事,犹如芳草应运而生,春风得意,枝繁叶茂,成为西楚霸王,天下无敌。这两句以芳草喻项羽,既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又贴近词题,颇为得体。“拔山”承上启下,写其由强变弱,由盛转衰,化用项羽的悲歌,浑化无痕,并巧妙地引出结尾二句。“饮罢”二句写霸王别姬。言帐饮之后,彼此分离,而虞姬何以对待项羽呢?言外之意是说她只有以死酬知己,相从于地下,这就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去。

  词的下片咏虞美人草。“人间”二句言虞美人草为虞姬精诚所化,听到虞美人曲,就应拍而舞,千载之下,犹见其对项羽的精诚,世人不理解这一点,只是“贪看青青舞”,则辜负了虞美人的一片苦心。“暮然”句写虞美人草停止舞动。在这里,作者使用“敛袂”,写虞美人草静止不动,犹如美人整整衣袖,停止歌舞,既增加了意趣,又让人觉得格外生动。为什么虞美人停止舞动?“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引起虞姬怀旧情绪而不忍卒舞,用拟人笔法和心理描写的方式,推想虞美人草不舞的原因,赋予虞美人草以人的感情色彩,含蓄蕴藉,真挚动人。

  总观全词,作者对虞美人草的遭遇是惋惜的,对虞美人草的品格是赞赏的。联系作者身世和南宋情况来看,作者是想借此词来讽刺和规劝南宋君臣不要沉溺于歌舞生活,招致亡国杀身之祸,而应发奋图强,收复失地,重振国威。同时,作者也是借此词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因此,这首词写得既豪放又婉约,是咏物词中的妙品。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等.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6年01月第1版:第916页
2、 胡正山 陈立君主编.花卉鉴赏辞典: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03月第1版:第561页

měirén ·měiréncǎo

xīn sòngdài 

dāngniánfāngcǎo chūnfēnghǎo shānjìnbēi yǐncóng nàijūn 
rénjiānshíjīngchéng tānkànqīngqīng ránliǎnmèiquètíngtíng shìzhōngyóudài chǔshēng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少陵(líng)¹野老吞声哭²,春日潜行³曲江曲
译文:祖居少陵的野老(杜甫自称)无声地痛哭,春天偷偷地来到了曲江边。
注释:¹少陵:杜甫祖籍长安杜陵。少陵是汉宣帝许皇后的陵墓,在杜陵附近。杜甫曾在少陵附近居住过,故自称“少陵野老”。²吞声哭:哭时不敢出声。³潜行:因在叛军管辖之下,只好偷偷地走到这里。⁴曲江曲:曲江的隐曲角落之处。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江头宫殿锁千门¹,细曲新蒲为谁绿²
译文:江岸的宫殿千门闭锁,细细的柳丝和新生的水蒲为谁而绿?
注释:¹“江头”一句:写曲江边宫门紧闭,游人绝迹。²为谁绿:意思是国家破亡,连草木都失去了故主。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忆昔霓(ní)(jīng)¹下南苑²,苑中万物生颜色³
译文:回忆当初皇帝的彩旗仪仗下了南苑,苑里的万物都生出光辉。
注释:¹霓旌:云霓般的彩旗,指天子之旗。²南苑:指曲江东南的芙蓉苑。因在曲江之南,故称。³生颜色:万物生辉。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昭阳殿¹里第一人²,同辇(niǎn)³随君侍君侧。
译文:昭阳殿里的第一美人也同车出游,随侍在皇帝身旁。
注释:¹昭阳殿:汉代宫殿名。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之妹为昭仪,居住于此。唐人多以赵飞燕比杨贵妃。²第一人:最得宠的人。³辇:皇帝乘坐的车子。古代君臣不同辇,此句指杨贵妃的受宠超出常规。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辇前才人¹带弓箭,白马嚼啮²黄金勒(lè)³
译文:车前的宫中女官带着弓箭,白马套着带嚼子的黄金马勒。
注释:¹才人:宫中的女官。²嚼啮:咬。³黄金勒:用黄金做的衔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一笑 一作:一箭)
翻身向天仰射云¹,一笑²正坠双飞翼³。(一笑 一作:一箭)
译文:翻身朝天上的云层射去,一笑之间双飞的一对鸟儿便坠落在地。
注释:¹仰射云:仰射云间飞鸟。²一笑:杨贵妃因才人射中飞鸟而笑。³正坠双飞翼:或亦暗寓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马嵬驿之变。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明眸(móu)(hào)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¹
译文:杨贵妃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在哪里呢?鲜血玷污了她的游魂,再也不能归来!
注释:¹“明眸皓齿”两句:写安史之乱起,玄宗从长安奔蜀,路经马嵬驿,禁卫军逼迫玄宗缢杀杨贵妃。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清渭(wèi)¹东流剑阁²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译文:清清的渭水向东流去,而玄宗所在的剑阁是那么深远。走的和留下的彼此没有消息。
注释:¹清渭:即渭水。²剑阁:即大剑山,在今四川省剑阁县的北面,是由长安入蜀必经之道。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¹
译文:人生有情,泪水沾湿了胸臆,江水的流淌和江花的开放哪里会有尽头呢?
注释:¹人生两句:意谓江水江花年年依旧,而人生有情,则不免感怀今昔而生悲。以无情衬托有情,越见此情难以排遣。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黄昏胡骑(jì)¹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²
译文:黄昏时,胡骑扬起满城的尘土,准备到城南却跑到了城北。
注释:¹胡骑:指叛军的骑兵。²欲往城南句:写极度悲哀中的迷惘心情。望城北:走向城北。北方口语,说向为望。望,一作“忘”。城北,一作“南北”。

分句分析
  全诗分为三部分。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写长安沦陷后的曲江景象。曲江原是长安有名的游览胜地,713年——741年期间(开元年间)经过疏凿修建,亭台楼阁参差,奇花异卉争芳,一到春天,彩幄翠帱,匝于堤岸,鲜车健马,比肩击毂,有说不尽的烟柳繁华、富贵风流。但这已经成为历史了,以往的繁华像梦一样过去了。“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一个泣咽声堵的老人,偷偷行走在曲江的角落里,这就是曲江此时的“游人”。第一句有几层意思:行人少,一层;行人哭,二层;哭又不敢大放悲声,只能吞声而哭,三层。第二句既交代时间、地点,又写出诗人情态:在春日游览胜地不敢公然行走,却要“潜行”,而且是在冷僻无人的角落里潜行,这是十分不幸的。重复用一个“曲”字,给人一种纡曲难伸、愁肠百结的感觉。两句诗,写出了曲江的萧条和气氛的恐怖,写出了诗人忧思惶恐、压抑沉痛的心理,诗句含蕴无穷。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写诗人曲江所见。“千门”,极言宫殿之多,说明昔日的繁华。而着一“锁”字,便把昔日的繁华与眼前的萧条冷落并摆在一起,巧妙地构成了今昔对比,看似信手拈来,却极见匠心。“细柳新蒲”,景物是很美的。岸上是依依袅袅的柳丝,水中是抽芽返青的新蒲。“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反衬哀恸,一是说江山换了主人,二是说没有游人,无限伤心,无限凄凉,这些场景令诗人肝肠寸断。

  “忆昔霓旌下南苑”至“一笑正坠双飞翼”是第二部分,回忆安史之乱以前春到曲江的繁华景象。这里用“忆昔”二字一转,引出了一节极繁华热闹的文字。“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先总写一笔。南苑即曲江之南的芙蓉苑。732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自大明宫筑复道夹城,直抵曲江芙蓉苑。玄宗和后妃公主经常通过夹城去曲江游赏。“苑中万物生颜色”一句,写出御驾游苑的豪华奢侈,明珠宝器映照得花木生辉。

  然后是具体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游苑的情景。“同辇随君”,事出《汉书·外戚传》。汉成帝游于后宫,曾想与班婕妤同辇载。班婕妤拒绝说:“观古图画,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汉成帝想做而没有做的事,唐玄宗做出来了;被班婕妤拒绝了的事,杨贵妃正干得自鸣得意。这就清楚地说明,唐玄宗不是“贤君”,而是“末主”。笔墨之外,有深意存在。下面又通过写“才人”来写杨贵妃。“才人”是宫中的女官,她们戎装侍卫,身骑以黄金为嚼口笼头的白马,射猎禽兽。侍从们就已经像这样豪华了,那“昭阳殿里第一人”的妃子、那拥有大唐江山的帝王就更不用说了。才人们仰射高空,正好射中比翼双飞的鸟。可惜,这精湛的技艺不是去用来维护天下的太平和国家的统一,却仅仅是为了博得杨贵妃的粲然“一笑”。这些帝王后妃们没有想到,这种放纵的生活,却正是他们亲手种下的祸乱根苗。

  “明眸皓齿今何在”以下八句是第三部分,写诗人在曲江头产生的感慨。分为两层。第一层(“明眸皓齿今何在”至“去住彼此无消息”)直承第二部分,感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剧。“明眸皓齿”照应“一笑正坠双飞翼”的“笑”字,把杨贵妃“笑”时的情态补足,生动而自然。“今何在”三字照应第一部分“细柳新蒲为谁绿”一句,把“为谁”二字说得更具体,感情极为沉痛。“血污游魂”点出了杨贵妃遭变横死。长安失陷,身为游魂亦“归不得”,他们自作自受,结局十分凄惨。杨贵妃埋葬在渭水之滨的马嵬,唐玄宗却经由剑阁深入山路崎岖的蜀道,死生异路,彼此音容渺茫。昔日芙蓉苑里仰射比翼鸟,后来马嵬坡前生死两离分,诗人运用这鲜明而又巧妙的对照,指出了他们逸乐无度与大祸临头的因果关系,写得惊心动魄。第二层(“人生有情泪沾臆”至“欲往城南望城北”)总括全篇,写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前两句是说,人是有感情的,触景伤怀,泪洒胸襟;大自然是无情的,它不随人世的变化而变化,花自开谢水自流,永无尽期。这是以无情反衬有情,而更见情深。最后两句,用行为动作描写来体现他感慨的深沉和思绪的迷惘烦乱。“黄昏胡骑尘满城”一句,把高压恐怖的气氛推向顶点,使开头的“吞声哭”、“潜行”有了着落。黄昏来临,为防备人民的反抗,叛军纷纷出动,以致尘土飞扬,笼罩了整个长安城。本来就忧愤交迫的诗人,这时就更加心如火焚,他想回到长安城南的住处,却反而走向了城北。心烦意乱竟到了不辨南北的程度,充分而形象地揭示诗人内心的巨大哀恸。

意境赏析
  在这首诗里,诗人流露的感情是深沉的,也是复杂的。当他表达出真诚的爱国激情的时候,也流露出对蒙难君王的伤悼之情。这是李唐盛世的挽歌,也是国势衰微的悲歌。全篇表现的,是对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

  “哀”字是这首诗的核心。开篇第一句“少陵野老吞声哭”,就创造出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后面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怀,忆昔日此地的繁华,而今却萧条零落,还是哀。进而追忆贵妃生前游幸曲江的盛事,以昔日之乐,反衬今日之哀;再转入叙述贵妃升天,玄宗逃蜀,生离死别的悲惨情景,哀之极矣。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的表现。“哀”字笼罩全篇,沉郁顿挫,意境深邈。

结构分析
  诗的结构,从时间上说,是从眼前翻到回忆,又从回忆回到现实。从感情上说,首先写哀,触类伤情,无事不哀;哀极而乐,回忆唐玄宗、杨贵妃极度逸乐的腐朽生活;又乐极生悲,把亡国的哀恸推向高潮。这不仅写出“乐”与“哀”的因果关系,也造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以乐衬哀,今昔对照,更好地突出诗人难以抑止的哀愁,造成结构上的波折跌宕,纡曲有致。文笔则发敛抑扬,极开阖变化之妙,“其词气如百金战马,注坡蓦涧,如履平地,得诗人之遗法”(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四)。

āijiāngtóu

 tángdài 

shàolínglǎotūnshēng chūnqiánxíngjiāng 
jiāngtóugōngdiàn殿suǒqiānmén liǔxīnwèishuí绿 
jīngxiànányuàn yuànzhōngwànshēngyán 
zhāoyángdiàn殿rén tóngniǎnsuíjūnshìjūn 
niǎnqiáncáiréndàigōngjiàn báijiáonièhuángjīn 
fānshēnxiàngtiānyǎngshèyún xiàozhèngzhuìshuāngfēi  (xiàozuò jiàn )
míngmóuhàochǐ齿jīnzài xuèyóuhúnguī 
qīngwèidōngliújiànshēn zhùxiāo 
rénshēngyǒuqínglèizhān jiāngshuǐjiānghuāzhōng 
huánghūnchénmǎnchéng wǎngchéngnánwàngchéngbě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