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风搅林壑,骤雨到江湖。白日不觉没,繁云何处无。
阴风搅林壑,骤雨到江湖。白日不觉没,繁云何处无。
楼吟凉笔砚,溪梦乱菰蒲。闻说京华盛,污泥入敝庐。
楼吟凉笔砚,溪梦乱菰蒲。闻说京华盛,污泥入敝庐。
苏舜钦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 2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淡烟微雨锁横塘,且看无风浪。一叶轻舟任飘荡,芰荷香,渔歌虽美休高唱。些儿晚凉,金沙滩上,多有睡鸳鸯。
淡烟微雨锁横塘¹,且看无风浪。一叶轻舟任飘荡,芰(jì)²荷香,渔歌虽美休高唱。些儿³晚凉,金沙滩上,多有睡鸳鸯。
译文:细雨霏霏,像是轻烟笼罩着横塘,漫不经心的一看水面上风平浪静。我驾着一叶轻舟,任它自由飘荡;菱角和荷叶的清香阵阵扑面。水乡的渔歌虽然动听,此刻却担心它会破坏这静谧安闲的时刻。暮色渐渐降临,送来些许轻寒,放眼金沙滩畔,不时有一对对鸳鸯并头宿眠。
注释:¹横塘:江苏吴县西南地名,又南京秦淮河堤南也称横塘。诗词中常取作江南水乡旖旎的典型。²芰:菱。³些儿:少许。

  古代诗文中的某些地名,如“横塘”、“南浦”、“西园”之类,不必强行断定其实处,已自有其特定的意境与风味。提起“横塘”,人们就会想到江南的水乡,波明水净,绿柳红荷,莲舟轻荡,少男少女们互唱着风情万种的吴歌。作者借此地名,不排除利用人们的联想,但他又限定了特别的氛围,即“淡烟微雨”。一个“锁”字,将横塘置于蒙蒙细雨的笼罩之中,同时也排除了“热闹”的加入,使水面成了作者的个人世界。

  “且看”二字用语平常,却颇具玩味,可以说,它与杜甫“且看欲尽花经眼”的“且看”有异曲同工之妙。“且看”就是那么随随便便、漫不经意地一看,显示出一种平常心。天空固然雨意不绝,湖面却也水波不兴。诗人用“且看”而不用“且喜”,正因为他荡舟的行意已决,“无风浪”,不过是适遇其便而已。顺理成章,就有了下句的“一叶轻舟任飘荡”。

  在闲适自在中,诗人一步步地揭示了横塘的美。先是“芰荷香”,荷花固不必说,提起芰香,我们就会想起《红楼梦》中香菱论菱香的那一段妙论:“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清香比是花都好闻呢。”再是远远传来的一两声渔歌,渐近黄昏送来的轻微的晚凉,在暮色中闪闪发亮的沙滩,还有在滩头并头酣眠的鸳鸯。

  “渔歌一美休高唱”是承上启下之笔,它上承“芰荷香”,为烟雨迷茫、清香散溢的恬静水域增加出一种生活的“美”,又通过“休高唱”的折笔,引出了在沙滩晚凉中享受着自然天趣的对对鸳鸯。“多有睡鸳鸯”五字,进一步渲染了横塘美景的安恬,也表现出诗人觅求与珍护生活美的一片深情。

  这首小令可以说每一句都是一幅优美的画面,尤其是在“一叶轻舟任飘荡”之后,更是笔致细腻,调动了嗅觉、听觉、感觉、视觉的一切感受,真称得上是“美不胜收”。在景象的历历铺叙中,利用“渔歌一美休高唱”的曲折,别开一番生面,增加了文意的起伏变化。

  全曲确如平和的天籁,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作者隐微的寄托。诗人的隐意就表现在起首两句中。前面说过,诗人将“横塘”置于烟笼雨罩的特定环境下,是为了创造出“一叶轻舟任飘荡”的自在空间的需要。但细细深想下去,之所以水面上只剩下“一叶轻舟”,则正是因为作者具有不同尘俗的审美心理与生活方式。所以“淡烟微雨锁横塘,且看无风浪”两句,同唐人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句意一样,表现了一种超尘脱俗、不以物累的隐者的孤高。

xiǎotáohóng ·dànyānwēisuǒhéngtáng

西cūn yuándài 

dànyānwēisuǒhéngtáng qiěkànfēnglàng qīngzhōurènpiāodàng xiāng suīměixiūgāochàng xiēérwǎnliáng jīnshātānshàng duōyǒushuìyuānyāng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¹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chóu)风月²,莫放³离歌入管弦
译文:我们的团聚与分别太匆促了,但这不是偶然的,我在这两年里调动了四次,几乎走遍了楚地的山山水水。让我开怀畅饮,借酒来酬谢这里的风月景色和友人们的关怀吧!不要把离别的歌曲谱在管弦里唱出来,叫我听见伤心。
注释:¹二年:即淳熙三年到四年。²风月:指美好景色。³莫放:莫唱,莫奏。⁴管弦:泛指乐器。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後夜相思月满船。
(yíng)¹绿带²,点青钱³,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後夜相思月满船。
译文:湖中翠绿的水荇如带,密密荷叶如青钱点缀水面。东湖里的春水,碧绿清澈,与湛蓝的天空连在一起。明天早晨我就要放棹向东归去了,后夜月光满船的时候,正是我孤独的一个人在思念你们的时候。
注释:¹萦:围绕。²绿带:水生带状绿色荇藻类植物。³点青钱:密密荷叶如青钱点缀水面。⁴东湖:名胜之地,在今江西南昌东南。

  此词与《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作于同一时期,其主旨相近,但又侧重于抒发别情和对被频频调动的不满。同时因为是用小令写作,风格也特别含蓄蕴藉,体势既整饬又流美。两年之内,作者因频繁调动而心情十分抑郁,险恶的宦海风波,使作者无法实现恢复中原的壮志。现在又值与友人别离之际,更觉难以为怀。起韵借聚兴感,直中藏曲,表达了作者对于被频繁调动的牢骚不满情绪。

  起首二句,借聚散兴感,直中藏曲,吐露自己对于被频繁调动的牢骚不满情绪。作者从淳熙三年到五年的短短二年时间内,先后被调动四次,匆匆来往于今江西、湖北等地,简直疲于奔命,来不及有所建树。对此,作者以一切“二年遍历楚山川”作出形象的概括。作者被频繁调动的原因是未加明说,只以“不偶然”来点出隐情,更耐人寻味。“不偶然”,就是必然,作者已经体会出了被频频调动的必然性。迫思以往经历,作者不能不想起,在作者当年“旌旗拥万夫”来归时,南宋统治者立即解除了作者的武装,而已将作者部下的万余义军当作流民疏散安置到推南各州县;作者也不能不想起,此后作者一直没机会担任军事工作,只能滞留在地方官(偶尔也作京官)的位置上,而且常被调来调去,难以安顿和筹划建树。想起这些,作者不能不感到南宋统治者对作者这样一个赤心来归的爱国者的防备和猜忌,也令作者感到特别痛苦和不满。作者曾经自呼为“江南游子”,作者曾经叹息过只能醉吟风月,作者曾经以酒消愁,都是为此。因此,这里的“不偶然”一语,包含无限悲愤。下两句,忽然一转,转到饯别的宴会上来,写作者只愿意和朋友一起为了美丽的风光而畅饮,而不愿让离别的歌曲深化作者的别离之愁。这在章法上,是切合题面。而细味其意,其中仍含着无计可施、只得自我排遣的愁情。意脉似断未断。

  下片起句,承上文的“酬风月”而来,写饯别处的东湖美景如画,实是表达对于豫章的依依眷恋之情。“绿带”、“青钱”用以状流水、荷叶之貌,涉笔成趣;“萦”字、“点”字,赋活了景物,而又似信手拈来。“春水碧连天”,以夸张的笔触,显示出作者对于此地风光的无比喜爱之倩。结尾两句,想象别后殷切思念朋友的情境,妙在情景交融。尤其是“后夜相思月满船”之语,写境不隔,写情浓郁,简直是妙手偶得的佳句。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上册) :中国书店,2006-01:111-113

zhètiān··zhāngbiéhànzhāngjiān--xīn

sàncōngcōngǒuránèrniánbiànchǔshānchuāndànjiāngtòngyǐnchóufēngyuèfàngguǎnxián

yíng绿dàidiǎnqīngqiándōngchūnshuǐliántiānmíngcháofàngdōngguīhòuxiāngyuèmǎnchuán

北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按鄜在凤翔东北,故曰北征。
皇帝二载¹秋,闰(rùn)八月初吉²
译文:肃宗即位的第二年,闰八月初一日那天。
注释:¹皇帝二载:即年(唐肃宗至德二年)。²初吉:朔日,即初一。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¹将北征,苍茫²³家室。
译文:我杜甫将要向北远行,天色空旷迷茫。
注释:¹杜子:杜甫自称。²苍茫:指战乱纷扰,家中情况不明。³问:探望。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¹遭艰虞(yú),朝野少暇(xiá)日。
译文:这时因为战乱,时世艰难让人忧虑,朝野很少有空闲的时日。
注释:¹维时:即这个时候。维:发语词。²艰虞:艰难和忧患。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¹,诏许归蓬荜(bì)²
译文:想来惭愧,因为只有我一人蒙受皇恩,皇上亲自下令允许我回家探亲。
注释:¹恩私被:指诗人自己独受皇恩允许探家。²蓬荜:指穷人住的草房。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¹(què)²,怵(chù)(tì)³久未出。
译文:我到宫阙拜辞,感到恐惧不安,走了好久尚未走出。
注释:¹诣:赴、到。²阙下:朝廷。³怵惕:惶恐不安。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jiàn)(zhèng)¹姿,恐君有遗失。
译文:虽然缺乏敢于谏诤的气魄,总惟恐皇上思虑有所疏失。
注释:¹谏诤:臣下对君上直言规劝。杜甫时任左拾遗,职属谏官,谏诤是他的职守。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¹主,经纬(wěi)²固密勿³
译文:皇上确是中兴国家的君主,筹划国家大事,本来就该要谨慎努力。
注释:¹中兴:国家衰败后重新复兴。²经纬:织布时的纵线叫经,横线叫纬。这里用作动词,比喻有条不紊地处埋国家大事。³固密勿:本来就谨慎周到。东胡:指安史叛军。安禄山是突厥族和东北少数民族的混血儿,其部下又有大量奚族和契丹族人,故称东胡。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fǔ)愤所切¹
译文:安史叛乱至今尚未平息,这使君臣深切愤恨。
注释:¹愤所切:深切的愤怒。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¹,道途犹恍惚。
译文:我只有挥泪告别,但仍恋念凤翔行宫,走在路上仍然神志恍惚,放心不下。
注释:¹行在:皇帝在外临时居住的处所。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chuāng)(yí)¹,忧虞(yú)²何时毕。
译文:如今天下尽是创伤,我的忧虑何时才能结束啊!
注释:¹疮痍:创伤。²忧虞:忧虑。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mí)¹逾阡陌²,人烟眇³萧瑟。
译文:我拖拖沓沓地穿过田间小路,不见人烟,到处一片萧条。
注释:¹靡靡:行步迟缓。²阡陌:田间小路。³眇:稀少,少见。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译文:路上遇见的人,有很多都是带着创伤,痛苦呻吟,有的伤口还在流血呢!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jīng)旗晚明灭¹
译文:我回头看看凤翔县,傍晚时,旗帜还忽隐忽现。
注释:¹明灭:忽明忽暗。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前登寒山重,屡(lǚ)¹饮马窟。
译文:向前登上一道道寒山,屡屡发现战士喂马饮水的泉源水洼。
注释:¹屡得:多次碰到。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bīn)¹入地底,泾(jīng)水中荡潏(yù)²
译文:到了邠州郊外,由于地势低凹,如同走入地底,泾水在邠郊中水流汹涌。
注释:¹邠郊:邠州(今陕西省彬县)。郊:郊原,即平原。²荡潏:水流动的样子。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猛虎¹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译文:猛虎蹲立在我的眼前,吼啸声震山谷,苍崖好像会崩裂一般。
注释:¹猛虎:比喻山上怪石状如猛虎。李白诗句:“石惊虎伏起。”薛能诗句:“鸟径恶时应立虎。”
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zhé)¹
译文:今秋开满了菊花,石道上留下了古代的车辙。
注释:¹石戴古车辙:石上印着古代的车辙。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¹
译文:青云激发起高雅的兴致,隐居山林的生活也很欢悦。
注释:¹“青云”两句:耸入青云的高山引起诗人很高的兴致,他觉得山中幽静的景物也很可爱。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¹杂橡(xiàng)(lì)
译文:山里的水果都很散乱细小,到处混杂生长着橡树和山栗。
注释:¹罗生:罗列丛生。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译文:有的红得像朱砂,有的黑得像点点的生漆。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¹,甘苦齐结实。
译文:它们有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甜的或苦的,全都结了果实。
注释:¹濡:滋润。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miǎn)思桃源¹内,益叹身世拙²
译文:遥想那世外桃源,更加想到自己生活的世界真是太差了。
注释:¹桃源:即东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²拙:笨拙,指不擅长处世。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¹望鄜(fū)(zhì)²,岩谷互出没。
译文:在坡陀上遥望廊州,山岩山谷交相出没。
注释:¹坡陀:山岗起伏不平。²鄜畤:即鄜州。春秋时,秦文公在鄜地设祭坛祀神。畤即祭坛。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¹
译文:我已来到了水边,我的仆人还落后在坡上(回头看,因为坡陡,以致他好像在树梢上一样)。
注释:¹木末:树梢。这两句是说杜甫归家心切,行走迅速,已到了山下水边,而仆人却落在后边的山上,远望像在树梢上一样。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chī)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译文:鸱鸟在枯桑上鸣叫,野鼠在田野乱穴间拱手而立。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译文:夜深时,我走过战场,寒冷的月光映照着白骨。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zú)¹
译文:回想起潼关的百万大军,那时候为何溃败得如此仓促?
注释:¹卒:仓促。这里指的是年(至德元年)安禄山攻陷洛阳,哥舒翰率三十万(诗中说“百万”是夸张的写法)大军据守潼关,杨国忠迫其匆促迎战,结果全军覆没。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¹
译文:让那秦中百姓,被残害致死。
注释:¹为异物:指死亡。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duò)胡尘¹,及归尽华发。
译文:何况我曾经堕入胡尘(困陷长安),等到回家,头发已经尽是花白了。
注释:¹堕胡尘:指年(至德元年)八月,杜甫被叛军所俘。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经年¹至茅屋,妻子衣百结²
译文:经过了一年多,回到这茅屋,妻儿衣裳成了用零头布缝补而成的百结衣。
注释:¹经年:一整年。²衣百结:衣服打满了补丁。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tòng)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译文:伤心得在松林放声痛哭,并激起回响,泉流也好像一起呜咽,声音显得悲伤极了。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译文:平生所娇养的儿子,脸色比雪还要苍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yé)¹背面啼,垢(gòu)腻脚不袜²
译文:看见了父亲就转过身来啼哭(分别很久显得陌生),身上污垢积粘,打着赤脚没穿袜子。
注释:¹耶:爷。²垢腻脚不袜:身上污脏,没穿袜子。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¹
译文:床前两个小女孩,补缀的旧衣裳刚过两膝(女儿长高了裙子太短了)。
注释:¹补绽才过膝:女儿们的衣服既破又短,补了又补,刚刚盖过膝盖。唐代时妇女的衣服一般要垂到地面,才过膝是很不得体的。绽,清代仇兆鳌的注本作“缀”。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译文:有海上景象图案的幛子裂开,因缝补而变得七弯八折。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¹及紫凤,颠倒在裋褐(hè)²
译文:绣在上面的天吴和紫凤,颠倒的被缝补在旧衣服上。
注释:¹天吴:神话传说中虎身人面的水神。此与“紫凤”都是指官服上刺绣的花纹图案。²褐:袄。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¹,呕(ǒu)泄卧数日。
译文:老夫情绪恶劣,又吐又泻躺了好几天。
注释:¹情怀恶:心情不好。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那无囊中帛(bó),救汝寒凛(lǐn)(lì)¹
译文:奈何囊中没有一些财帛,救你们寒颤凛栗。
注释:¹凛栗:冻得发抖。
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dài)亦解包,衾(qīn)(chóu)稍罗列¹
译文:打开包裹取出化妆用的粉黛,被褥和床帐可稍稍张罗铺陈。
注释:¹“粉黛”两句:意思是,解开包有粉黛的包裹,其中也多少有一点衾、绸之类。
粉黛亦解包,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¹头自栉(zhì)²
译文:瘦弱的妻子脸上又见光采,痴女自己梳理头发。
注释:¹痴女:不懂事的女孩子,这是爱怜的口气。²栉:梳头。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译文:学他母亲没有什么摆弄,清早梳妆随手往脸上涂抹。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移时¹²朱铅³,狼藉画眉阔
译文:一会儿涂胭脂一会儿擦粉,乱七八糟把眉毛涂得那么阔。
注释:¹移时:费了很长的时间。²施:涂抹。³朱铅:红粉。⁴狼藉:杂乱,不整洁。⁵画眉阔:唐代女子画眉,以阔为美。
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译文:我能活着回来看到孩子们,高兴得好像忘了饥渴。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chēn)¹
译文:他们问我事情,竞相拉着我的胡须,谁能对他们责怪呼喝?
注释:¹嗔喝:生气地喝止。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¹在贼愁,甘受杂乱聒(guō)²
译文:反而使我想起困在贼窝的愁苦,我真的心甘情愿受他们杂乱吵嚷。
注释:¹翻思:回想起。²聒:吵闹。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新归且慰意,生理¹焉能说。
译文:我刚回来要宽慰心情,生活料理、生计问题,那里还顾得谈论?
注释:¹生理:生计,生活。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
至尊¹尚蒙尘²,几日休练卒³
译文:肃宗还流亡在外,几时才可以停止训练兵卒?
注释:¹至尊:对皇帝的尊称。²蒙尘:指皇帝出奔在外,蒙受风尘之苦。³休练卒:停止练兵。意思是结束战争。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
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气豁(huò)¹
译文:抬头看看天色的改变,觉得妖气正在被消除。
注释:¹妖气豁:指时局有所好转。
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氛豁。
阴风西北来,惨淡(dàn)随回纥(hú)¹
译文:阴风从西北吹来,惨淡地随着回纥。
注释:¹回纥:唐代西北部族名。
阴风西北来,惨淡随回纥。
其王¹愿助顺²,其俗善驰突³
译文:回纥怀仁可汗愿意帮助唐朝,回纥的特性是善于驰骋冲击。
注释:¹其王:指回纥王怀仁可汗。²助顺:指帮助唐王朝。当时怀仁可汗派遣其太子叶护率骑兵四千助讨叛乱。³善驰突:长于骑射突击。
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
译文:回纥送来了五千个战士,赶来了一万匹战马。
送兵五千人,躯马一万匹。
此辈少为贵¹,四方服勇决²
译文:这些兵马以少为贵,唐朝及其他民族都佩服回纥勇猛好斗。
注释:¹此辈少为贵:这种兵还是少借为好。一说是回纥人以年少为贵。²四方服勇决:四方的民族都佩服其骁勇果决。
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¹,破敌过箭疾。
译文:所用的都像猛鹰飞腾,破敌比射箭的速度还要快。
注释:¹鹰腾:形容军士如鹰之飞腾,勇猛迅捷,奔跑起来比飞箭还快。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
圣心颇虚伫(zhù)¹,时议气欲夺²
译文:皇上的心思,是虚心的期待争取回纥帮助,当时的舆论却颇为沮丧不愿借兵于回纥。
注释:¹圣心颇虚伫:指唐肃宗一心期待回纥兵能为他解忧。²时议气欲夺:当时朝臣对借兵之事感到担心,但又不敢反对。
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¹指掌收²,西京³不足拔
译文:伊水洛水一带很快就可以收回,长安不必费力就可以攻拔,就可以收复。
注释:¹伊洛:两条河流的名称,都流经洛阳。²指掌收:轻而易举地收复。³西京:长安。⁴不足拔:不费力就能攻克。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军请深入,蓄(xù)锐何俱发¹
译文:唐朝的官兵请求深入,全部是养精蓄锐,要收复敌占的地区,可不必等待。
注释:¹俱发:和回纥兵一起出击。
官军请深入,蓄锐可俱发。
此举开青徐¹,旋瞻(zhān)²³恒碣
译文:此举全面反攻可以打开青州和徐州,转过来可望收复恒山和碣石山。
注释:¹青徐:青州、徐州,在今山东、苏北一带。²旋瞻:不久即可看到。³略:攻取。⁴桓碣:即恒山、碣石山,在今山西、河北一带,这里指安禄山、史思明的老巢。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
昊天¹积霜露,正气有肃杀²
译文:秋天本来就多霜露,正气有所肃杀。
注释:¹昊天:古时称秋天为昊天。²肃杀:严正之气。这里指唐朝的兵威。
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¹
译文:祸机转移已到亡胡之年,局势已定,是擒胡之月。
注释:¹“祸转”两句:亡命的胡人已临灭顶之灾,消灭叛军的大势已成。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纲¹未宜绝。
译文:胡人的命运岂能长久,皇朝的纲纪本不该断绝。
注释:¹皇纲:指唐王朝的帝业。
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¹,事与古先别。
译文:回想安禄山乱起之初,唐王朝处于狼狈不堪的境地,事情的发展与结果不同于古代。
注释:¹“忆昨”一句:意思是,追忆至德元年(年)六月唐玄宗奔蜀,跑得很慌张。又发生马嵬兵谏之事。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
奸臣¹竟菹(jū)(hǎi)²,同恶³随荡析
译文:奸臣杨国忠终于被诛杀,同恶的人随着就被扫荡、瓦解、离析。
注释:¹奸臣:指杨国忠等人。²葅醢:剁成肉酱。³同恶:指杨氏家族及其同党。⁴荡析:清除干净。
奸臣竟葅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yīn)衰,中自诛褒(bāo)(dá)¹
译文:没有出现像夏及殷商那样的衰亡,是由于处死了像宠妃褒姒和妲己那样的杨贵妃。
注释:¹“不闻”两句:史载夏桀宠妺喜,殷纣王宠爱妲己,周幽王宠爱褒姒,皆导致亡国。这里的意思是,唐玄宗虽也为杨贵妃兄妹所惑,但还没有像夏、商、周三朝的末代君主那样弄得不可收拾。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周汉获再兴,宣¹²果明哲³
译文:像周代汉代能再度中兴,是靠像周宣王、汉光武帝那样的明哲。
注释:¹宣:周宣王。²光:汉光武帝。³明哲:英明圣哲。
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huán)¹陈将军²,仗钺(yuè)³奋忠烈。
译文:还有勇武有力的陈将军,执行诛讨奋发忠烈。
注释:¹桓桓:威严勇武。²陈将军:陈玄礼,时任左龙武大将军,率禁卫军护卫玄宗逃离长安,走至马嵬驿,他支持兵谏,当场格杀杨国忠等,并迫使玄宗缢杀杨贵妃。³钺:大斧,古代天子或大臣所用的一种象征性的武器。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¹²人尽非³,于今国犹活。
译文:如今若不是有你陈元礼将军,大家就都完了。
注释:¹微:若不是,若没有。²尔:你,指陈玄礼。³人尽非:人民都会被胡人统治,化为夷狄。
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凄凉大同殿¹,寂寞白兽闼(tà)²
译文:凄凉的大同殿,寂寞的白兽闼。
注释:¹大同殿:玄宗经常朝会群臣的地方。²白兽闼:未央宫白虎殿的殿门,唐代因避太祖李虎的讳,改虎为兽。
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
都人望翠华¹,佳气向金阙(què)²
译文:长安居民都盼望着皇帝的旗帜重临,好的气象会再向着长安宫殿。
注释:¹翠华:皇帝仪仗中饰有翠羽的旌旗。这里代指皇帝。²金阙:金饰的宫门,指长安的宫殿。
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园陵¹固有神²,扫洒数不缺。
译文:先帝园陵本来有神灵保佑,保护陵墓、祭礼全部执行不能缺失。
注释:¹园陵:指唐朝先皇帝的陵墓。²固有神:本来就有神灵护卫。
园陵固有神,洒扫数不缺。
(huáng)煌太宗¹业,树立甚宏达²
译文:伟大辉煌的太宗奠定了强盛的基业,他所创立建树的功绩,实在恢宏发达。
注释:¹太宗:指李世民。²宏达:宏伟昌盛,这是杜甫对唐初开国之君的赞美和对唐肃宗的期望。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杜甫的这首长篇叙事诗共有一百四十句,它像是用诗歌体裁来写的陈情表,是他这位在职的左拾遗向肃宗皇帝汇报他探亲路上及到家以后的见闻感想。它的结构自然而精当,笔调朴实而深沉,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思,怀抱中兴国家的希望,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

  全诗分五大段,按照“北作”,即从朝廷所在的凤翔到杜甫家人所在的鄜州的历程,依次叙述了蒙恩放归探亲、辞别朝廷登程时的忧虑情怀;归途所见景象和引起的感慨;到家后与妻子儿女团聚的悲喜交集情景;在家中关切国家形势和提出如何借用回纥兵力的建议;最后回顾了朝廷在安禄山叛乱后的可喜变化和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信心、对肃宗中兴的期望。这首诗像上表的奏章一样,写明年月日,谨称“臣甫”,恪守臣节,忠悃陈情,先说离职的不安,次叙作途的观感,再述家室的情形,更论国策的得失,而归结到歌功颂德。这一结构合乎礼数,尽其谏职,顺理成章,而见美刺。读者不难看到,诗人采用这样的陈情表的构思,是出于他“奉儒守官”的思想修养和“别裁伪体”的创作要求,更凝聚着他与国家、人民休戚与共的深厚感情。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痛心山河破碎,深忧民生涂炭,这是全诗反复咏叹的主题思想,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主要特作。诗人深深懂得,当他在苍茫暮色中踏上归途时,国家正处危难,朝野都无闲暇,一个忠诚的谏官是不该离职的,与他的本心也是相违的。因而他忧虞不安,留恋恍惚。正由于满怀忧国忧民,他沿途穿过田野,翻越山冈,夜经战场,看见的是战争创伤和苦难现实,想到的是人生甘苦和身世浮沉,忧虑的是将帅失策和人民遭难。总之,满目疮痍,触处忧虞,遥望前途,作程艰难,他深切希望皇帝和朝廷了解这一切,汲取这教训。因此,回到家里,他虽然获得家室团聚的欢乐,却更体会到一个封建士大夫在战乱年代的辛酸苦涩,不能忘怀被叛军拘留长安的日子,而心里仍关切国家大事,考虑政策得失,急于为君拾遗。可见贯穿全诗的主题思想便是忧虑国家前途、人民生活,而体现出来的诗人形象主要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封建士大夫。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诗人遥想桃源中人避乱世外,深叹自己身世遭遇艰难。这是全诗伴随着忧国忧民主题思想而交织起伏的个人感慨,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重要特作。肃宗皇帝放他回家探亲,其实是厌弃他,冷落他。这是诗人心中有数的,但他无奈,有所怨望,而只能感慨。他痛心而苦涩地叙述、议论、描写这次皇恩放回的格外优遇:在国家危难、人民伤亡的时刻,他竟能有闲专程探亲,有兴观赏秋色,有幸全家团聚。这一切都违反他爱国的志节和爱民的情操,使他哭笑不得,尴尬难堪。因而在看到山间丛生的野果时,他不禁感慨天赐雨露相同,而果实苦甜各别;人生于世一样,而安危遭遇迥异;他自己却偏要选择艰难道路,自甘其苦。所以回到家中,诗人看到妻子儿女穷困的生活,饥瘦的身容,体会到老妻和爱子对他的体贴,天真幼女在父前的娇痴,回想到他自己舍家赴难以来的种种遭遇,不由得把一腔辛酸化为生聚的欣慰。这里,诗人的另一种处境和性格,一个艰难度日、爱怜家小的平民当家人的形象,便生动地显现出来。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坚信大唐国家的基础坚实,期望唐肃宗能够中兴。这是贯穿全诗的思想信念和衷心愿望,也是诗人的政治立场和出发点。因此他虽然正视国家战乱、人民伤亡的苦难现实,虽然受到厌弃冷落的待遇,虽然一家老小过着饥寒的生活,但是他并不因此而灰心失望,更不逃避现实,而是坚持大义,顾全大局。他受到形势好转的鼓舞,积极考虑决策的得失,并且语重心长地回顾了事变以后的历史发展,强调指出事变使奸佞荡析,热情赞美忠臣除奸的功绩,表达了人民爱国的意愿,歌颂了唐太宗奠定的国家基业,从而表明了对唐肃宗中兴国家的殷切期望。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诗人的社会理想不过是恢复唐太宗的业绩,对唐玄宗有所美化,对唐肃宗有所不言,然而应当承认,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操是达到时代的高度、站在时代的前列的。

  综上可见,这首长篇叙事诗,实则是政治抒情诗,是一位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封建士大夫履职的陈情,是一位艰难度日、爱怜家小的平民当家人忧生的感慨,是一位坚持大义、顾全大局的爱国志士仁人述怀的长歌。从艺术上说,它既要通过叙事来抒情达志,又要明确表达思想倾向,因而主要用赋的方法来写,是自然而恰当的。它也确像一篇陈情表,慷慨陈辞,长歌浩叹,然而谨严写实,指点有据。从开头到结尾,对所见所闻,一一道来,指事议论,即景抒情,充分发挥了赋的长处,具体表达了陈情表的内容。但是为了更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也由于有的思想感情不宜直接道破,诗中又灵活地运用了各种比兴方法,即使叙事具有形象,意味深长,不致枯燥;又使语言精炼,结构紧密,避免行文拖沓。例如诗人登上山冈,描写了战士饮马的泉眼,鄜州郊野山水地形势态,以及那突如其来的“猛虎”、“苍崖”,含有感慨和寄托,读者自可意会。又如诗人用观察天象方式概括当时平叛形势,实际上也是一种比兴。天色好转,妖气消散,豁然开朗,是指叛军失败;而阴风飘来则暗示了诗人对回纥军的态度。诸如此类,倘使都用直陈,势必繁复而无诗味,那便和章表没有区别了。因而诗人采用以赋为主、有比有兴的方法,恰可适应于表现这首诗所包括的宏大的历史内容,也显示出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高度才能和浑熟技巧,足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地用诗歌体裁来写出这样一篇“博大精深、沉郁顿挫”的陈情表。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58-465 .

běizhēng

 tángdài 

běiguīzhìfèngxiáng zhìfàngwǎngzhōuzuò ànzàifèngxiángdōngběi yuēběizhēng 

huángèrzǎiqiū rùnyuèchū 
jiāngběizhēng cāngmángwènjiāshì 
wéishízāojiān cháoxiá 
cánēnbèi zhàoguīpéng 
bàiquèxià chùjiǔwèichū 
suījiànzhèng姿 kǒngjūnyǒushī 
jūnchéngzhōngxīngzhǔ jīngwěi 
dōngfǎnwèi chénfènsuǒqiè 
huīliànxíngzài dàoyóuhuǎng 
qiánkūnhánchuāng yōushí 
qiān rényānmiǎoxiāo 
suǒduōbèishāng shēnyíngèngliúxuè 
huíshǒufèngxiángxiàn jīngwǎnmíngmiè 
qiándēnghánshānchóng yìn 
bīnjiāo jīngshuǐzhōngdàng 
měngqián cānghǒushíliè 
chuíjīnqiūhuā shídàichēzhé 
qīngyúndònggāoxīng yōushìyuè 
shānguǒduōsuǒ luóshēngxiàng 
huòhóngdānshā huòhēidiǎn 
zhīsuǒ gānjiéshí 
miǎntáoyuánnèi tànshēnshìzhuō 
tuówàngzhì yánchūméi 
xíngshuǐbīn yóu 
chīniǎomínghuángsāng shǔgǒngluànxué 
shēnjīngzhàncháng hányuèzhàobái 
tóngguānbǎiwànshī wǎngzhěsàn 
suìlìngbànqínmín cánhàiwéi 
kuàngduòchén guījìnhuá 
jīngniánzhìmáo bǎijié 
tòngsōngshēnghuí bēiquángòngyōu 
píngshēngsuǒjiāoér yánbáishèngxuě 
jiànbèimiàn gòujiǎo 
chuángqiánliǎngxiǎo zhàncáiguò 
hǎichètāo jiùxiùzhé 
tiānfèng diāndǎozàishù 
lǎoqínghuái怀è ǒuxièshù 
nángzhōng jiùhánlǐn 
fěndàijiěbāo qīnchóushāoluóliè 
shòumiànguāng chītóuzhì 
xuéwéi xiǎozhuāngsuíshǒu 
shíshīzhūqiān lánghuàméikuò 
shēngháiduìtóngzhì wàng 
wènshìjìngwǎn shuínéngchēn 
fānzàizéichóu gānshòuluànguō 
xīnguīqiěwèi shēngyānshuō 
zhìzūnshàngméngchén xiūliàn 
yǎngguāntiāngǎi zuòjuéyāofēnhuò 
yīnfēng西běilái cǎndànsuíhuí 
wángyuànzhùshùn shànchí 
sòngbīngqiānrén wàn 
bèishǎowéiguì fāngyǒngjué 
suǒyòngjiēyīngténg guòjiàn 
shèngxīnzhù shíduó 
luòzhǐzhǎngshōu 西jīng 
guānjūnqǐngshēn ruì 
kāiqīng xuánzhānèhéngjié 
hàotiānshuāng zhèngyǒushā 
huòzhuǎnwángsuì shìchéngqínyuè 
mìngnéngjiǔ huánggāngwèijué 
zuólángbèichū shìxiānbié 
jiānchénjìnghǎi tóngèsuídàng 
wénxiàyīnshuāi zhōngzhūbāo 
zhōuhànhuòzàixīng xuānguāngguǒmíngzhé 
huánhuánchénjiāngjūn zhàngyuèfènzhōngliè 
wēiěrrénjìnfēi jīnguóyóuhuó 
liángtóngdiàn殿 báishòu 
dōurénwàngcuìhuá jiāxiàngjīnquè 
yuánlíngyǒushén sǎoshùquē 
huánghuángtàizōng shùshènhóng 

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
远望春光镇日¹阴,太行高耸气森森。
注释:太行:即太行山,位于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之间,东北西南走向,北起拒马河谷,南至晋豫边境黄河沿岸,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峰达2000米。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在太行山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¹镇日:整天。这里指经常。
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
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¹心。
注释:¹北伐:指宋朝爱国名将岳飞北伐抗击金兵入侵。
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
百战新师¹惊贼胆,三年²苦斗献吾身。
注释:¹百战新师: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²三年:指抗战三年来。该诗写于1939年春。三年,应指从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东渡黄河,进入抗日前线起,即1936年初到1939年春,恰好三年。
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
从来燕赵¹多豪杰,驱逐倭(wō)²共一樽(zūn)
注释:¹燕赵:指中国古代的燕国、赵国,因位于中国现在的山西省、河北省北部一带,故后泛指中国北方。这里指以太行山根据地为中心的华北地区。²倭儿:指日本侵略者,倭是中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汉书·地理志下》:“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这是关于中日间开始交往的最早记载。此后即称日本为倭国。

  1939年春天,抗日战争已进入第3个年头。继汪精卫投降日寇之后,蒋介石又积极反共,消极抗战,而日寇则以主要兵力进攻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面对这一十分严峻的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日运动,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其时,八路军总部设在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中心——太行山区武乡县王家峪等地,作为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在这里指挥战斗,多次粉碎了日寇的扫荡,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

  朱德的这首诗就是描写了当时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的一派大好形势,热情讴歌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民军赤胆忠心,浴血奋战,威震敌胆的英雄气概,抒发了“苦斗献吾身”的英雄情怀,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及根据地广大抗日军民驱逐日寇,夺取抗战胜利,收复祖国大好河山的雄心壮志和必胜信念。

  这首诗的首联,作者赋予了自然景观以深刻的比喻、象征意义,从而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国民党统治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气侯。寓情于景,对比强烈,意境鲜明,艺术效果极佳。“远望春光镇日阴”,隐喻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气侯。春天应该是阳光明媚、清新爽朗、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由于蒋介石顽固地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投降政策,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疯狂地压制人民的抗日爱国力量,因此,在作者看来,虽然大自然已经进入了春天,但国民党统治区内的政治气侯却依然阴沉昏暗,没有半点春天的景象。正是在极不协调当中,作者无情的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不顾民族利益,与人民背道而驰的卖国投降行径。国民党统治区是一片阴沉昏暗的政治形势,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又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太行高耸气森森”便是作者对根据地大好形势的生动描绘。巍峨延绵的太行山,高高地屹立在华北大地上,她云雾缭绕,林木茂密,一派蓬勃兴旺的壮丽景象,给人以庄严肃穆、雄伟坚强之感。这一切也正是抗日根据地的象征。1937年底,朱德率八路军进入太行山区以后,为了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广泛宣传了抗日救国的道理,以及八路军与华北人民的血肉关系,一时间,“八路军与华北人民共存之”,“创造抗日根据地”等标语口号随处可见,群众很快就被发动起来了,一个全民抗日的浪潮骤然而起。与此同时,朱德同志又令一二九师各团以营或连为单位,一部分在呼汉、正太路沿线发动并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打击南犯之敌,一部分组成八路军工作团和游击支队,分散于太行山游击区,进一步深入发动群众,组织地方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使一批又一批的工农子弟踊跃参加八路军,投奔到抗日的队伍中来。整个太行山区从城镇到乡村,到处呈现出一派“村村像军营,人人都是兵,抗日根据地,一片练武声”的大好形势,抗日的烽火燃遍了整个太行山区。到1939年春天,根据地抗日军民,不但击溃了日寇的多次扫荡进攻,而且收复县城60余座,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使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就像高耸的太行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华北大地,成为抗击日寇的一座坚强堡垒。

  这首诗虽然是描写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但是首联两句却没有直接来写。第一句是作为背景来进行铺垫的,第二句是用来状景的,但是通过前后句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太行山根据地那高大、坚强、庄严的形象已高高地树立了起来。颔联、颈联便开始对根据地作具体描写。

  “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在这两句当中,作者巧妙而恰当地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坚持抗战,决心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强信念。前句作者运用了《晋书·王导传》中的典故:东晋时期,“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颧中坐而叹日:‘风景不殊,举目有江山之异!’皆相视流涕。唯导愀然变色日:‘当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收泪而谢之。”这个故事说的是西晋灭亡,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南京)重新建立了政权——东晋。当时,一些北方过江的士大夫为中原的沦陷而悲叹流泪的情形。后句作者借用了宋朝岳飞抗击金兵南下入侵的故事。岳飞出生于北宋末年,亲眼看到了由于金兵入侵而使祖国山河破碎,人民遭难的悲惨景象。为了抵抗金兵南下,保卫南宋的半壁江山,收复中原,他19岁从军,以“还我河山”为己任,冒矢石,经风霜,长期转战在今两湖、浙、赣、苏、皖一带,历来被人们誉为民族英雄。岳飞38岁时被秦桧迫害致死。这两个典故的运用,十分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广大军民,决不会像古代的封建士大夫那样只会为国土的沦陷而空洒热泪,而是要像民族英雄岳飞那样,忠心报国,抗战到底,誓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的英雄气概。一般地来说,像这样连用两个典故的诗句是不容易写好的,搞不好就会弄巧成拙,流于生硬呆板,缺乏诗意。但朱德在这里却运用得活泼而流畅,恰切而自然,使诗句充盈而富有意境,铿锵顿挫而又充满豪气,十分鲜明地表达了他和根据地广大军民决心抗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具有广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十分娴熟的写作技艺,但更重要、更主要的原因则是作者作为一个共产党人、革命家、爱国主义战士所具有的那种内在的革命气质。

  颈联“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根据地抗日军民所走过的三年艰苦的战斗历程,以及所取得的伟大功绩,笔调中充溢着豪放之感和坚韧不拔的革命气质。“百战新师”是指党所领导的抗日武装——八路军,也可以引申为根据地广大抗日军民。八路军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1927年红军诞生之后,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经历了千百次浴血奋战,成为一支钢铁队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前线,成为抗击日寇的一支主要力量。仅第一年就与敌军作战约1300多次,歼敌5万多人。的确是威震敌胆。

  “三年苦斗献吾身”,概括地描述了作者自己及根据地广大抗日军民抗战三年来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争,高度赞扬了根据地抗日军民赤胆忠心、抗击日寇、保卫国家的大无畏的战斗精神。抗战开始的三年,正是根据地军民处境最困难的时期。当时,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积极反共,消极抗战,国民党中央军在前线节节败退,丧师失地。而日寇则以主要兵力重点进攻抗日根据地,并对太行山区实行包围、封锁,妄图把抗日军民困死在太行山上。敌人的封锁和包围,也确实给根据地抗日军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没有吃的,战士们常常以榆树皮和野菜充饥,没有穿的,战士们十冬腊月仍穿着单薄的衣服与敌人作战,枪枝弹药的供给也十分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朱德同志曾号召八路军官兵,“做到拿起枪杆子是子弟兵,放下枪杆子是老百姓,”并同根据地军民一起开荒种地,制造枪枝弹药,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并且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苦斗”二字正是根据地这种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

  尾联“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唱出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抗日军民,坚持抗战,驱逐日寇,夺取胜利所满怀的战斗豪情和信念,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中华民族历来就有不畏强暴、不甘凌辱的光荣传统,从古到今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利益而献身,谱写了无数的慷慨悲歌。朱德在这里借古喻今,满腔热情地赞颂英勇抗战的根据地军民都是英雄豪杰,豪迈之情,阳刚之气溢于言表,读来令人感奋,信心倍增。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前赴后继,坚持抗战,忠心赤胆保家卫国,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坚强性格。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共产党就是英雄豪杰,广大的抗日军民就是英雄豪杰,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正因为有这么多英雄豪杰,所以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他们赶出中国去,夺取抗战胜利的一天就一定会到来。到那时,全国人民载歌载舞,举杯畅饮,共同欢庆抗战的伟大胜利,将是一个十分美好的、激动人心的时刻。

  “驱逐倭儿共一樽”正是朱德对抗战胜利前景的憧憬。尾联两句,就其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来讲,可以称得上是“豹尾”,它以千钧之力振起了全诗,使全诗具有一种冲天的气势,同时也极大地拓宽了诗的意境,把太行山根据地军民的英勇抗战引向了全国抗战的胜利。可以说,没有这个结尾,全诗就会黯然失色。

  细味全诗,它最鲜明的特色,就是两个字——气势。一般地说,气势是难以言传的,它只能在吟咏中去细细地体味,去认真地感受。但它又是可以捉摸的,因为它有其形成的原因。首先,作者在诗中选用了一些具有雄浑强健色彩的词语,如“气森森”、“忠肝”、“北伐心”、“惊贼胆”、“献吾身”、“多豪杰”等等,而且音调响亮,节奏铿锵。其次,也是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作者具有那种不畏强暴,不怕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豪壮情怀和内在气质,而这首诗正是这种情怀和气质的自然流露和升华。另外,诗的体式和韵律,对于表现这种气势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王蕙莉《伟人的咏唱》(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2月第1版,第226-231页

tàihángchūngǎn

zhū jìnxiàndài 

yuǎnwàngchūnguāngzhènyīn tàihánggāosǒngsēnsēn 
zhōnggānzhōngyuánlèi zhuàngzhìjiānchíběixīn 
bǎizhànxīnshījīngzéidǎn sānniándòuxiànshēn 
cóngláiyānzhàoduōháojié zhúérgòngzūn 
瑶草寒不死,移植沧江滨。
瑶草寒不死,移植沧江滨。
译文:瑶草是受寒不死的,可以移植到仙境沧江的江滨。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
译文:如果遇到东风飘洒雨露,就会与天地一道春意盎然。
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
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
译文:我就像洞庭湖的落叶,随着风波送你去贬谪的远方。
思归未可得,书此谢情人。
思归未可得,书此谢情人。
译文:我也思念故乡,但也不能归去,书此诗一首赠送给有情人,聊表心意。

sòngqièángzhézhōng

bái tángdài 

yáocǎohán zhícāngjiāngbīn 
dōngfēng huìtiānchūn 
ruòdòngtíng suísòngzhúchén 
guīwèi shūxièqíng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