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逢恩不自知,半生勤俭鬓成丝。家如夫子长存日,身似郎君未贵时。
老去逢恩不自知,半生勤俭鬓成丝。家如夫子长存日,身似郎君未贵时。
拜忆登堂晨贺早,醉沾开阁夜归迟。百年桑梓瞻依地,一度生辰一献诗。
拜忆登堂晨贺早,醉沾开阁夜归迟。百年桑梓瞻依地,一度生辰一献诗。

yángyīngníngānrénshòufēngshī--dōngyáng

lǎoféngēnzhībànshēngqínjiǎnbìnchéngjiāzizhǎngcúnshēnshìlángjūnwèiguìshí

bàidēngtángchénzǎozuìzhānkāiguīchíbǎiniánsāngzhānshēngchénxiànshī

李东阳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126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情脉脉。半黄橙子和香擘。和香擘。分明记得,袖香熏窄。
情脉脉¹。半黄橙子和香擘(bò)²。和香擘。分明³记得,袖香熏窄(zhǎi)
译文:专注的凝视着握在手中的半黄橙子,细细慢慢的搓磨片刻大拇指已沾染上独有的香味。清清楚楚的记得,连那衣袖的一角都已满是清香。
注释:¹脉脉:凝视貌。²擘:大拇指。³分明:明确;清楚。
别来人远关山隔。见梅不忍和花摘。和花摘。有书无雁,寄谁归得。
香来人远关山¹隔。见梅不忍和花摘。和花摘。有书无雁,寄谁归得。
译文:离香已久的人远隔千里。看见这随处绽放的梅花不忍采摘。写好的书信却没有大雁能够传递,怎样才能让它到达收信人的手里呢。
注释:¹关山:关隘山岭。
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署之东园,久茀(fú)¹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jí)²(gài)³,为蔬圃(pǔ)十数辟(qí),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chū)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¹⁰,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yì)¹¹¹²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¹³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¹⁴。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yú)¹⁵,以杏故,特¹⁶不得蔬,是亦宜薪(薪)。”修曰:“噫!今杏方春¹⁷且华¹⁸,将待其实,若¹⁹独不能损数辟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译文:官署的东面有一个园子,一直以来有很多的野草,都没有去治理它。我到了那里,开始开辟已经荒芜的土地。用粪便浇灌贫瘠的土地,用水浇灌干枯的地方,然后种上十几辟农作物,另外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正是春天,植物开始有萌芽的迹象。这时守园人给我提出意见,说:“这园子里生长着樗树,根茎粗壮,枝叶繁茂。根茎粗壮就妨碍了地下的流通,要消耗很多大地的精气,使得你新栽的农作物都得不到营养的滋润。枝叶繁茂就使得地上的阴影面积更大,让新栽的农作物得不到充足的阳光照射,而无法正常生长。又因为樗树的形状并不直,反而弯曲,看起来十分臃肿的样子,这样的木材中间纹路稀疏,导致重量很轻,而且很不坚固。(这样的树木)不值得栽种,应该把它砍掉。”我听了他的意见,把樗树砍掉了。第二天,他又对我说:“园子南面的那棵杏树,它的根茎所占的面积半径都有六七尺大,而它所在的地方却是这里最好的土地,让杏树长在那里而不能种植农作物,是很可惜的,应该把它也砍掉。”我说:“哈哈!如今正是杏树生长最好的时期,而且长得繁华。它也即将结果,你就不能为了这片杏林而放弃几辟菜地吗?”所以没有将它砍掉。
注释:署:官署。此指西京河南府衙门,时欧阳修任西京留守推官,居洛阳。¹茀:杂草丛生。²粪瘠:把肥料施给贫痛的土地。³溉枯:把水灌溉给干枯的作物。⁴本:株。⁵浮:现。⁶萌者:草木萌发的芽。⁷园之守:主管菜园的人。⁸樗:臭椿,落叶乔木。⁹梗:阴塞。¹⁰地脉:水在土壤里浸润移动,像人体内的血管。¹¹阴翳:遮蔽。¹²蒙:受。¹³疏轻:木质疏松而轻飘。¹⁴薪之:砍来当柴。¹⁵壤腴:肥沃。¹⁶特:独。¹⁷方春:正发枝。¹⁸华:花。¹⁹若:你。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¹之说曰:樗、栎(lì)²以不材终其天年³,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jiǎn)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
译文:后来我突然想到,并发出这样的感叹:“唉!我记得庄子曾经这样说过,樗树和栎树因为其木材没有用而能自然老死,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而如今樗树是真的没有用,于是在一天之内被全部砍掉并抛弃;杏树的躯干是很坚固的,纹路也很紧密,色泽美丽,还可以拿来做装饰,它反而存活下来。难道有用和没用是各自要用天生条件的影响而来判断吗?”
注释:¹庄周:庄子。²栎:落叶乔木,即橡树,通常称柞树。樗栎,比喻无用之才。³天年:尽自然生长的时间。⁴桂:玉桂,名贵药材。⁵漆:漆树,树脂是漆器的主要原料。
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 “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客既去,修善其言而记之。
他日¹,客有过²修者,仆夫曳薪³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 “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¹⁰其根¹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¹²之而已。”客既去,修善其言而记之。
译文:有一天,有位客人来我家,仆人拖着柴从客堂下经过,我顺便指着把心中的疑感对客人讲了。客人说:“这有什么奇怪呢?自身无用又处在无用的地方(即与世无争),这才是庄子所崇尚和看重的,如果自身无用又侵害有用之才,又怎么能避免被砍伐呢?那杏树能开花结果,凭看这有益于生的条件来保护住自己的命根,真是幸运呢!至于桂树、漆树不能逃避被砍伐的原因,是因为得利处正在于它的死,所以它们势必不能生存。它与杏树实在不同。现在臭椿臃肿不成材,又因根壮叶大妨害了其他作物,它被砍伐的确很合理。这与有才能的反而死掉、没才能的反而生存的说法又有不同总之,事物的幸与不幸,看它所处的环境,时势了。”客人离开后,我认为他的话很对,就把它记了下来。
注释:¹他日:有一天。²过:探访。³曳薪:拖着柴。曳,牵引。⁴怪:奇怪,惊异。⁵贵:看重。⁶贼:侵害。⁷乌能免哉:怎么能避免被砍伐掉呢?⁸生:生财。⁹具:条件,才能。¹⁰庇:庇护、保护。¹¹根:生命、命根。¹²处:时势环境。

  欧阳修深受庄子的影响,他的许多文章都有融《庄子》于其中的痕迹,但他却能不圈于庄子思想的束缚,这篇寓言性的哲理文章,便是通过园丁要求伐树一事,对庄子“才者死,不才者生”的看法提出了疑问,驳正了庄子以“无用”来保全自身的虚无逃世、消极出世的人生态度,反映了作者初入仕途,准备积极参与社会,有所作为的思想。认为凡物的各种遭遇,幸与不幸的命运,均因环境、时势来决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强调事物的生存与消亡都应以对社会有益无害为准绳。无用之才如若长于无用之处,尚可尽享天年,但若妨害了有用之才,就应砍伐,否则就不是无用而是有害了。有用之才的生死亦是如此,杏树得生,是因为它有花可赏,有果可食,于人有益。而桂漆所以不能逃避斤斧,躲开厄运,只因它们“有利之者在死”。文章用问答形式,层层递进,条疏理通,反映作者对“才与不才”“幸与不幸”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认识过程和思辨过程,也使文章有了鲜明的形象性和生动的域染力。

  这篇文章展示了作者乐观上进,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也表现了他卓越的见识和深厚的学养,以及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参考资料:
1、 张学忠.唐宋八大家文观止.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36-138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
暮春别乡树¹,晚景低津(jīn)²
译文:暮春时满眼是异乡的草木,晚景中看到那渡津的夷楼。
注释:¹别乡树:指岑参在长安的居处。²津楼:指风陵津楼。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伯夷¹在首阳²,欲往无轻舟。
译文:伯夷曾住过的首阳山,想去瞻仰却没有过河的轻舟。
注释:¹伯夷:商末士君子。²首阳山: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南。首阳山与华山为黄河所隔。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suì)登关城¹望,下见洪河²流。
译文:于是登上了潼夷城头眺望,俯瞰着黄河滔滔奔流。
注释:¹关城:指潼关城墙。²洪河:指黄河。
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
自从巨灵¹开,流血²千万秋。
译文:自从黄河把大山分开,从此此地征战不休,血流成河。
注释:¹巨灵:指河神,此处指黄河。²流血:言自古以来此地征战不休,鲜血染红了黄河水。一作“流尽”。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
行行潘生¹(fù),赫(hè)赫曹公²谋。
译文:潘岳在此作下行行名赋,赫赫曹公于此显奇谋。
注释:¹潘生:指西晋文人潘岳。他曾西来长安,作《西征赋》。²曹公:即三国曹操,曹操曾西征韩遂、马超,过关斩将,立下赫赫战功。
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译文:大河上经历了多少往事,如今只见一片凄凉笼罩着空空的河洲。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此四句写诗人于暮春离开长安,东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西去的夕阳徘徊在津楼上久久不下,漫漫归程缥缈在前方,使游子产生一种无所归依感,商末“不食周粟,饿死首阳”的伯夷、叔齐二君子忽然浮现在眼前,多想一睹他们的高风亮节、铮铮铁骨,可在对岸的首阳山无轻舟可济,只能望洋兴叹,空发幽情。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此四句写关城落照中,诗人往登城楼,高处远望,但见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卷夹着沉重的人类历史伤痕,吞噬着无数英魂的悲咽和哀叹,滔滔东流去。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此四句写诗人睹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发思古之幽情,仰慕千古流传的潘岳之赋,缅怀赫赫战功的曹公。自古多为兵家征战之地的潼关,因为有了这份历史的厚重,诗人落寞无聊赖的心绪也变得更加凄凉怅惘。

  诗人献书阙下,对策落第,心绪不佳。东归途中,登高远望,睹奔流万年的黄河水,思古人征战杀伐的累累战绩,叹自己茫然无着的仕途。语言平易浅近,脱口而出,有自然天成的浑圆美,亦可见出岑参早年艺术功底尚不深湛,有偏于浅近平淡之感。诗写一种愁绪,而寄怀于思古之幽情,篇终“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从怀古转到诗人,含蓄浑涵,耐人寻味,直有阮籍《咏怀诗》之深婉不迫、蕴藉思深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阮堂明 解评.岑参集.太原:山西古藉出版社,2010:1-5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¹问归期(qī)²未有期,巴山³夜雨涨(zhǎng)秋池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日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
注释:¹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²归期:指回家的日期。³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⁴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当¹²(jiǎn)西窗烛(zhú)³,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¹何当:什么时候。²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³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⁴却话:回头说,追述。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běi

shāngyǐn tángdài 

jūnwènguīwèiyǒu shānzhǎngqiūchí 
dānggòngjiǎn西chuāngzhú quèhuàshānshí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¹惊周公。
译文:太阳已高高升起睡意依然很浓,这时军将叩门将我从梦中惊醒。
注释:走笔:谓挥毫疾书。孟谏议:即孟简,生平不详。谏议:朝廷言官名。¹打门:叩门。周公,指睡梦。《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周公!”后代即把梦周公作为睡梦的代称。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juàn)¹斜封三道印。
译文:口称是孟谏议派他前来送书信,还有包裹用白绢斜封加三道印。
注释:¹“白绢”句:言军将带来一包白绢密封并加了三道泥印的新茶。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开缄¹宛见²谏议面,手阅月团³三百片。
译文:我打开书信宛如见了谏议的面,翻检包裹有几百片茶叶的圆圆的茶饼。
注释:¹开缄:打开信。²宛见:如见。³月团:指茶饼。茶饼为圆状,故称。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zhé)虫惊动春风起¹
译文:听说每到新年茶农采茶进山里,蛰虫都被惊动春风也开始吹起。
注释:¹“闻道”二句:言采茶人的辛苦。蛰虫:蛰伏之虫,如冬眠的蛇之类。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天子须尝阳羡(xiàn)¹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译文:因为天子正在等待品尝阳羡茶,百草都不敢先于茶树贸然开花。
注释:¹阳羡:地名,今江苏省宜兴市古称。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古人论茶,唯言阳羡、顾渚、天柱、蒙顶之类。”《茶事拾遗》:“(张芸叟)云:有唐茶品,以阳羡为上。”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仁风暗结珠琲(bèi)(léi),先春抽出黄金芽¹
译文:和风吹起来茶树好像长出蓓蕾,原来是春天之前发出的黄嫩芽。
注释:¹“仁风”二句:意谓天子的“仁德”之风,使茶树先萌珠芽,抢在春天之前就抽出了金色的嫩蕊。琲瓃:珠玉,喻茶之嫩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译文:摘下新鲜的茶芽烘焙随即封裹,这种茶叶品位极好很少见到它。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¹
译文:茶叶供奉皇帝之余还献给王公,怎么还能够送到我这山人之家。
注释:¹“至尊”二句:意谓这样的珍品茶,本应是天子王公大人享受的,现在竟到了我这样的山野人家来了。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¹自煎吃。
译文:我关上柴门室中没有一位俗客,头上戴着纱帽来给自己煎茶吃。
注释:¹纱帽笼头:纱帽于隋唐以前为贵胄官吏所用,隋唐时则为一般士大夫的普通服饰。有时亦指普通人的纱巾之类。葛长庚《茶歌》:“文正范公对茶笑,纱帽笼头煎石铫。”明文徵明《煎茶》:“山人纱帽笼头处,禅榻风花绕鬓飞。”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碧云¹引风²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译文:碧绿的茶水上面热气蒸腾不断,茶汤里细沫漂浮白光凝聚碗面。
注释:¹碧云:指茶的色泽。²风:指煎茶时的滚沸声。白花:指煎茶时浮起的泡沫。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一碗喉吻¹润,两碗破孤闷。
译文:喝第一碗唇喉都湿润,喝第二碗去掉了烦闷。
注释:¹吻:唇。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译文:第三碗刮干我的胃肠,最后留下的只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译文:第四碗后发出了轻汗,平生遇见的不平之事,都从毛孔中向外发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译文:第五碗骨健又兼身清,第六碗好似通了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译文:第七碗已经吃不得了,只觉得两腋下微风吹拂要飞升。
蓬莱山,在何处?
蓬莱山¹,在何处?
译文:蓬莱山,又在哪里?
注释:¹蓬莱山:神话传说中的仙山。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译文:我玉川子,要乘此清风飞向仙山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山上群仙司¹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译文:山上群仙掌管人间土,高高在上与人隔风雨。
注释:¹司:统率。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duò)在巅崖受辛苦!
译文:哪里知道有千百万百姓的生命,堕在山巅悬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¹否?
译文:顺便替谏议探问百姓,到头来能得到喘息否?
注释:¹苏息:困乏后得到休息。

  这首诗是作者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作品。

  此诗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开头写谢谏议送来的新茶,至精至好至为稀罕,这该是天子、王公、贵人才有的享受,如何竟到了山野人家,似有受宠若惊之感。中间叙述煮茶和饮茶的感受。由于茶味好,所以一连吃了七碗,吃到第七碗时,觉得两腋生清风,飘飘欲仙,写得极其浪漫。最后,忽然笔锋一转,转入为苍生请命,希望养尊处优的居上位者,在享受这至精好的茶叶时,知道它是无数茶农冒着生命危险,攀悬在山崖峭壁之上采摘来的。诗人期待茶农们的苦日子能有尽头,诗里蕴含着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全诗奇谲特异,句式长短不拘,错落有致,行文挥洒自如,直抒胸臆,一气呵成。

  第一段分两层。头两句为第一层:送茶军将的叩门声,惊醒了他日高三丈时的浓睡。军将是受孟谏议派遣来送信和新茶的,他带来了一包白绢密封并加了三道泥印的新茶。读过信,亲手打开包封,并且点视了三百片圆圆的茶饼。密封、加印以见孟谏议之重视与诚挚;开缄、手阅以见作者之珍惜与喜爱。字里行间流溢两人的互相尊重与真挚友谊。

  第二层写茶的采摘与焙制,以烘托所赠之茶是珍品。头两句说采茶人的辛苦。三、四句天子要尝新茶,百花因此不敢先茶树而开花。接着说帝王的“仁德”之风,使茶树先萌珠芽,抢在春天之前就抽出了金色的嫩蕊。以上四句,着重渲染珍品的“珍”。以下四句,说像这样精工焙制、严密封裹的珍品,本应是天子王公们享受的,而今竟到这山野人家来了。在最后那个感叹句里,既有微讽,也有自嘲。

  以上全用朴素的铺叙,给人以亲切之感。诗中虽然出现了天子、仁风、至尊、王公等字样,但并无谄媚之容,而在“何事”一句中,却把诗人自己和他们区别开来,把他划入野人群中。作为一个安于山林、地位卑微的诗人,他有一种坦直淡泊的胸襟。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茶对他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欲,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似乎只有在这片天地中,他那颗对人世冷暖的关注之心,才能略有寄托。第二段的七碗茶,就是展现他内心风云的不平文字。

  反关柴门,家无俗客,这是一种极为单纯朴素的精神生活所要求的必要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摆脱可厌的世俗,过他心灵的生活。纱帽,这里指一般人用的纱巾之类。诗人纱帽笼头,自煎茶吃,这种平易淡泊的外观,并不说明他内心平静。读完全诗,读者才会见到他内心炽热的一面。

  碧云,指茶的色泽;风,指煎茶时的滚沸声。白花,煎茶时浮起的泡沫。在茶癖的眼里,煎茶自是一种极美好的享受,这里也不单纯是为了修饰字面。以下全力以赴写饮茶,而所饮之茶就像一阵春雨,使他内心世界一片葱翠。在这里,他集中了奇特的诗情,并打破了句式的工稳。在文字上作到了“深入浅出”,或者说“险入平出”。七碗相连,如珠走盘,气韵流畅,愈进愈美。“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看似浅直,实则沉挚。第三碗进入素食者的枯肠,已不易忍受了,而茶水在肠中搜索的结果,却只有无用的文字五千卷。似已想入非非了,却又使人平添无限感慨。第四碗也是七碗中的要紧处。他写来轻易,笔力却很厚重。心中郁积,发为深山狂啸,使人有在奇痒处着力一搔的快感。饮茶的快感以致“吃不得也”的程度,可以说是匪夷所思了。这样的情况虽然可能也有,但也应该说这是对孟谏议这位饮茶知音所送珍品的最高赞誉。同时,从结构上说,作者也要用这第七碗茶所造成的飘飘欲仙的感觉,转入下文为苍生请命的更明确的思想。这是诗中的“针线”,他把转折处连缝得十分熨贴。

  蓬莱山是海上仙山。卢仝自拟为暂被谪落人间的仙人,想借七碗茶所引起的想象中的清风,返回蓬莱。因为那些高高在上的群仙,不知下界亿万苍生的死活,所以想回蓬莱山,替孟谏议这位朝廷的言官去问一下下界苍生的事,问一问他们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得到喘息和休息的机会。诗人期待劳苦人民的苦日子能有尽头,得有喘口气的一天。可知诗人写这首饮茶歌的本意,并不仅仅在夸说茶的神功奇趣,背后蕴藏了诗人对茶农们的深刻同情。

参考资料:
1、 孙艺秋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36-1038

zǒuxièmèngjiànxīnchá

tóng tángdài 

gāozhàngshuìzhèngnóng jūnjiàngménjīngzhōugōng 
kǒuyúnjiànsòngshūxìn báijuànxiéfēngsāndàoyìn 
kāijiānwǎnjiànjiànmiàn shǒuyuèyuètuánsānbǎipiàn 
wéndàoxīnniánshān zhéchóngjīngdòngchūnfēng 
tiānchángyángxiànchá bǎicǎogǎnxiānkāihuā 
rénfēngànjiézhūbèiléi xiānchūnchōuchūhuángjīn 
zhāixiānbèifāngxuánfēngguǒ zhìjīngzhìhǎoqiěshē 
zhìzūnzhīwánggōng shìbiàn便dàoshānrénjiā 
cháiménfǎnguān shāmàolǒngtóujiānchī 
yúnyǐnfēngchuīduàn báihuāguāngníngwǎnmiàn 
wǎnhóuwěnrùn liǎngwǎnmēn 
sānwǎnsōucháng wéiyǒuwénqiānjuàn 
wǎnqīnghàn píngshēngpíngshì jìnxiàngmáokǒngsàn 
wǎnqīng liùwǎntōngxiānlíng 
wǎnchī wéijuéliǎngqīngfēngshēng 
péngláishān zàichù 
chuān chéngqīngfēngguī 
shānshàngqúnxiānxià wèiqīnggāofēng 
ānzhībǎiwàn亿cāngshēngmìng duòzàidiānshòuxīn 
biàn便wéijiànwèncāngshēng dàotóuháifǒ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