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有丘山重,外有秋毫轻。于心不自得,谁免慕荣名。
内有丘山重,外有秋毫轻。于心不自得,谁免慕荣名。
少贱事干谒,尊贵乐骄盈。焉知陋巷士,尘芥视簪缨。
少贱事干谒,尊贵乐骄盈。焉知陋巷士,尘芥视簪缨。
方孝孺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3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楚山¹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译文:楚地的山脉绵延不断没有尽头,返回故乡的路是如此崎岖萧条。
注释:¹楚山:楚地之山。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译文:看到东海日出,彩霞缤纷,就知道要下雨了;听到大江波涛澎湃的声音,就知道夜潮来临。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剑留南斗¹近,书寄北风遥。
译文:我书剑飘零,羁留近于色斗之下,家乡遥远,家书难收,我家北风之下的大雁,吹到色方而不能北回。
注释:¹南斗:星名,南斗六星,即斗宿。古人有“南斗在吴”的说法。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为报空潭(tán)¹,无媒寄洛桥²
译文:吴潭的美橘熟了,想寄一点回家,可惜无人把它带到洛阳。
注释:¹潭橘:吴潭的橘子。²洛桥:洛阳天津桥,此代指洛阳。

  这首作品里江南景色是一种意象中的景色,全诗仿佛都出于大概统一这样的视角。像“楚山不可极”,就将背景的广阔简洁得说明了;“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其实也是一种大概的描绘。不过诗里也有细节刻画,诗人主要用细节刻画表现对家乡的思念,对乡邻的牵挂,旅行中见到的优美景色固然不俗,那心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表露得很殷切。比如用星象和季风来说明远离故乡羁绊在外的情况,为后一句的难以找到合适人选来寄送橘子做了一个铺垫,心中的乡愁之浓烈可见是真实的。

  江南烟雨名扬天下,但是江南临海,海岸线很长,这固有的广阔风光却历来少有写者。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出来的就恰恰是江南山川广袤的景致。说祖咏是一位心思巧妙的诗人,确实如此。

  从感情色彩上分析这首诗,诗人的表达还是很含蓄的。也许放在今天,如果做同样的事情会显得很做作,甚至有些婆婆妈妈,但是放在诗人当时的情况下,为了找不到捎东西回家乡的人而苦恼就是一种思乡情怀的自然流露。

  对于诗中用到的来描绘景色的素材,大致上把江南既婉约又壮阔的秀丽山川写给了后人,也许里面有着些许豪气,但是豪气是藏在字句里的,不让读者有被气势所迫的感觉。在祖咏的《江南旅情》中,江南实在少了些脂粉气,多了些清爽。

jiāngnánqíng

yǒng tángdài 

chǔshān guīdànxiāotiáo 
hǎiqíngkàn jiāngshēngtīngcháo 
jiànliúnándǒujìn shūběifēngyáo 
wèibàokōngtán méiluòqiáo 
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
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
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临行挽衫袖,更尝¹折残菊。
注释:¹尝:曾。
酒阑不忍去,共接一寸烛。
酒阑(lán)不忍去,共接一寸烛¹
注释:¹酒阑不忍去,共接一寸烛:酒宴将尽但任然不愿离去,蜡烛已短,一同续上一寸。
留君终无穷,归驾不免促。
留君终无穷,归驾不免促¹
注释:¹留君终无穷,归驾不免促:挽留您的心意没穷尽,归去赴任,不免太仓促。驾,车。
岱宗已在眼,一往继前躅。
岱宗¹已在眼,一往继前躅(zhú)²
注释:¹岱宗:泰山。²前躅:先前的游踪。
佳人亦何念,凄断阳关曲。
佳人¹亦何念,凄断阳关曲²
注释:¹佳人:当指顿起妻。²凄断阳关曲:像《阳关曲》写的那样凄冷地告别。“阳关曲”指“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句意。
天门四十里,夜看扶桑浴。
天门四十里,夜看扶桑浴¹
注释:¹扶桑浴:太阳出浴于扶桑。此指在泰山极顶看日出。
回头望彭城,大海浮一粟。
回头望彭城¹,大海浮一粟。
注释:¹彭城:今徐州市。
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
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huī)(cù)¹
注释:¹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你的老朋友我在彭城,就如一粒飘荡的尘土那样渺小。其,指彭城。豗蹴,豗,撞击;蹴,踢踏。
惟有黄楼诗,千古配淇澳。
惟有黄楼诗¹,千古配淇澳²
注释:¹黄楼诗:顿起有诗记黄楼本末(原诗注)。黄楼,黄楼之命名即含有防水之意。²淇澳:借代《诗经》。《诗经·卫风》有《淇奥》一诗。澳通奥。
此诗作者43岁时作于徐州。叹息人生难逢易离,抒发与老朋友不忍分离之情。在赞颂顿起具有可与《诗经》相媲美的诗才并平步青云之际,诗末回首彭城,感慨自己宦海生涯建功立业的不易。

sòngdùn--shì

xiāngféngnánwèicháng

línxíngwǎnshānxiùgèngchángzhécán

jiǔlánrěngòngjiēcùnzhú

liújūnzhōngqióngguījiàmiǎn

dàizōngzàiyǎnwǎngqiánzhú

jiārénniànduànyángguān

tiānménshíkànsāng

huítóuwàngpéngchénghǎi

rénzàixiàchénxiānghuī

wéiyǒuhuánglóushīqiānpèiào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祖席¹离歌,长亭²别宴(yàn)。香尘³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sī),行人去棹(zhào)依波转。
译文:饯隔酒席上唱完离别的悲歌,亭中散了离别的饮宴,香尘遮住了视线,离人仍频频回首。送隔人的马隔着树林嘶叫,隔人的船已随着江波渐去渐远。
注释:¹祖席: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叫“祖”。后来称设宴饯别的所在为“祖席”。²长亭:旅途中的驿站,为送别之地。³香尘:地上落花很多,尘土都带有香气,因称香尘。⁴棹:同“櫂”,划船的桨。长的叫櫂,短的叫楫。这里指船。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¹遍。
译文:画阁上我黯然魂消,上高楼望断天涯,夕阳下只见江波无边无垠。人世间无穷无尽的是离愁,我的心要飞到天涯地角寻他个遍。
注释:¹寻思:不断思索。两句是说从连接到天边的水波,引出无边无际的离愁,而有“思绕天涯”的感觉。

  《踏莎行·祖席离歌》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此词咏别情。上片写饯行的情景,开始写送别场面,然后分别从居者、行者两方面写离情,一方面表现居者依依难舍,另一方面叙写行人不忍离去;下片单从居者方面写对行者的思念,因行者从水路乘船走,所以仍紧扣水波写。全词融情于景,情境如画,勾勒出一幅春江送别图,语言含蓄婉转、平易而意旨深曲。

  此词起二语,写在饯行的酒席上别情依依。“离歌”与“别宴”同属一事,而“别宴”又与“祖席”意同。此处不避重复,是为了强调送别的场面。“香尘”句,写刚分手时的情景:落花满地,尘土也带有芬芳的气息,已隔着漠漠的香尘,彼此还一再含情回顾。“回面”,虽未点明是“居人”还是“行人”,但可以想见双方都缱绻缠绵,不忍别去。四、五句从送者与行者分别写来,两相对照,令人尤难解颐。尽管频频回望对方,总有不能再看到的时候。一个小树林,隔断了人的视线,那马儿也象了解“居人”的心意,仰首长嘶,而“行人”已乘船渐行渐远,终于随着江流的曲折而隐没不见了。马嘶、棹转,从侧面衬托出别情之深。

  过片两句,写“居人”登上画阁,不禁黯然魂消,凭倚高楼,独自含愁极望,惟见江波映照着落日余辉,伸展向遥远的天边,徒令人增添别恨而已。居人登楼,只是惘惘离怀,有所不甘,并不必为了继续目送行舟。词语不粘不脱,有悠然远意。

  时间上,下片与上片亦不一定紧密衔接,登楼极目,只是别后的情事,遥念行人,无时能已。句中“只送”二字,怨极恨极而又无可奈何,语言平易而意旨深曲。收二句“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写别后的思量,自上句“平波远”三字化出。抒情主人公放纵自己的想象,让此情随波而去,绕遍天涯。由眼前的渺渺平波,引出无穷无尽的离愁,意境本已深远,再以“天涯地角”补足之,则相思相望之情几趋极致。

  此词写饯别相送及别后的怀思,均情景逼真,含蕴无尽。如一幅丹青妙手绘的春江送别图,令读者置身其间,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缱绻深情。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31-432 .

suōxíng ·

yànshū sòngdài 

 chángtíngbiéyàn xiāngchényóuhuímiàn rényìnglín xíngrénzhàozhuǎn 
huàhúnxiāo gāolóuduàn xiéyángzhǐsòngpíngyuǎn qióngjìnshìchóu tiānjiǎoxúnbiàn 
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二月三日,丕白¹。岁月易得²,别来行³四年。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译文:二月三日,曹丕说。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分别又将四年。三年不见,《东山》诗里的士兵尚且感叹离别时间太长,何况我们分别都已经超过三年,思念之情怎么能够忍受呢!虽然书信来往,不足以解除郁结在心头的深切怀念之情。
注释:¹白:说。²岁月易得:指时间过得很快。³行:将。⁴复:又。"⁵《东山》"句:《诗经·豳风·东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写士兵的思乡之情。远,指时间久远。⁶支:承受。⁷书疏:书信。⁸劳结:因忧思而生的郁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昔年疾疫¹,亲故多离²其灾,徐、陈、应、刘³,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shāng)(zhuó)流行,丝¹⁰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¹¹不自知乐¹²也。谓百年己分(fèn)¹³,可长共相保¹⁴,何图¹⁵数年之间,零落略尽¹⁶,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¹⁷,观其姓名,已为鬼录¹⁸。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¹⁹,可复道哉?
译文:前一年流行疾疫,亲戚朋友多数遭受不幸,徐干、陈琳、应瑒、刘桢,很快相继都去世,我内心的悲痛怎么能用言语表达啊?过去在一起交往相处,外出时车子连着车子,休息时座位相连,何曾片刻互相分离!每当我们互相传杯饮酒的时候,弦乐管乐一齐伴奏,酒喝得痛快,满面红光,仰头吟诵自己刚作出的诗,每当沉醉在欢乐的时候,恍惚间却未觉得这是难得的欢乐。我以为百年长寿是每人应有一份,长久地相互在一起,怎想到几年之间,这些好朋友差不多都死光了,说到这里非常痛心。近来编定他们的遗著,合起来成为一本集子,看他们的姓名,已经是在阴间死者的名册。追想过去交往相好的日子,还历历在目,而这些好友,都死去化为粪土,怎么忍心再说呢?
注释:¹昔年疾疫:指建安二十二年发生的疾疫。²离:通"罹",遭遇。³徐、陈、应、刘:指建安七子中的徐干、陈琳、应玚、刘桢。⁴连舆:车与车相连。舆,车。⁵接席:座位相挨。⁶须臾:一会儿。⁷相失:相离。⁸觞酌流行:传杯接盏,饮酒不停。觞,酒杯。酌,斟酒,代指酒。⁹丝:指琴类弦乐器。¹⁰竹:指箫笙类管乐器。¹¹忽然:一会儿,形容时间过得很快。¹²不自知乐:不觉得自己处在欢乐之中。¹³谓百年己分:以为长命百年是自己的当然之事。分,本应有的。¹⁴相保:相互保有同处的欢娱。¹⁵图:料想。¹⁶零落略尽:大多已经死去。零落,本指草木凋落,此喻人死亡。略,差不多。¹⁷“顷撰”二句:我最近撰集他们的遗作,汇成了一部集子。顷,近来。都,汇集。¹⁸鬼录:死人的名录。¹⁹化为粪壤:指死亡。人死归葬,久而朽为泥土。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词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儁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观古今文人,类¹不护²细行³,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jī)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¹⁰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词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德琏¹¹常斐然¹¹有述¹²¹³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¹⁴可痛惜。间(jiàn)¹⁵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wěn)¹⁶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¹⁷。孔璋¹⁸章表¹⁹殊健²⁰,微²¹为繁富²²。公干²³有逸气²⁴,但未遒(qiú)²⁵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²⁶时人。元瑜²⁷书记²⁸翩翩²⁹,致足乐也³⁰。仲宣³¹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³²,不足起其文³³,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昔伯牙绝弦于钟期³⁴,仲尼覆醢(hǎi)于子路³⁵,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³⁶之莫逮³⁷。诸子但为³⁸未及古人,自一时之儁(jùn)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³⁹,来者难诬⁴⁰,然恐吾与足下⁴¹不及见也。
译文:纵观古今文人,大多都不拘小节,很少能在名誉和节操上立身的。但只有徐干既有文才,又有好的品德,宁静淡泊,少嗜欲,有不贪图权位隐退之心,可以说是文雅而又朴实的君子。他著有《中论》二十多篇,自成一家的论著,文辞典雅,足以流传后世,他的精神、成就永远存在。应瑒文采出众常有著述之意,他的才能学识足以著书,但他美好的愿望没有实现,实在应该痛惜。近来遍阅他们的文章,看后不禁拭泪,既痛念逝去的好友,而且又想到自己生命短促。陈琳的章表文笔很雄健有力,但稍微有些冗长。刘桢的文风洒脱奔放,只是还不够有力罢了,他的五言诗很完美,在同代人中最妙。阮瑀的书札文词美丽,使人感到十分快乐。王粲只擅长辞赋,可惜风格纤弱,不能够振作起文章气势,至于他擅长的,古代没有人能超过很远。过去伯牙在钟子期死后破琴绝弦,终身不再鼓琴,痛惜知音难遇,孔子听说子路被卫人杀害,剁成肉酱,命人将家里的肉酱倒掉,悲伤弟子当中没有能比得上子路的。这些人只是有些还不及古人,也算一代优秀人才,现在活着的人,已没有人能比得上的了。将来定有优秀人才出现,后来之人难于轻视,但是恐怕我与您不能赶上见到了。
注释:¹类:大多。²护:注意。³细行:小节,细小行为。⁴鲜:少。⁵名节:名誉节操。⁶伟长:徐干的字。⁷怀文抱质:文质兼备。文,文采。质,质朴。⁸箕山之志:鄙弃利禄的高尚之志。箕山,相传为尧时许由、巢父隐居之地,后常用以代指隐逸的人或地方。⁹彬彬君子:《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彬彬,文质兼备貌。¹⁰《中论》:徐干著作,是一部政论性著作,系属子书,其意旨:“大都阐发义理,原本经训,而归之于圣贤之道。”¹¹德琏:应玚的字。¹¹斐然:有文采貌。¹²述:阐发前人著作。¹³作:自己创作。¹⁴良:确实。¹⁵间者:近来。¹⁶抆:擦拭。¹⁷"既痛"两句:既悲痛死者,又想到自己。行,又。¹⁸孔璋:陈琳的字。¹⁹章表:奏章、奏表,均为臣下上给皇帝的奏书。²⁰殊健:言其文气十分刚健。²¹微:稍微。²²繁富:指辞采繁多,不够简洁。²³公干:刘桢的字。²⁴逸气:超迈流俗的气质。²⁵遒:刚劲有力。²⁶绝:超过。²⁷元瑜:阮瑀的字。²⁸书记:指军国书檄等官方文字。²⁹翩翩:形容词采飞扬。³⁰致足乐也:十分令人快乐。致,至,极。³¹仲宣:王粲(càn)的字。³²体弱:《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说王粲"容状短小","体弱通脱"。体,体质、气质。³³起其文:勃起他的文气。³⁴"昔伯牙"句:春秋时俞伯牙善弹琴,唯钟子期为知音。子期死,伯牙毁琴,不再弹。事见《吕氏春秋·本味》。钟期,即钟子期。³⁵"仲尼"句:孔子的学生子路在卫国被杀并被剁成肉酱后,孔子便不再吃肉酱一类的食物。事见《礼记·檀弓上》。醢,肉酱。³⁶门人:门生。³⁷莫逮:没有人能赶上。³⁸但为:只是。³⁹后生可畏:年轻人值得敬畏。《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⁴⁰诬:妄言,乱说。⁴¹足下:对吴质的敬称。
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光武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而年与之齐矣。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年行¹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²,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光武³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而年与之齐矣。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pān),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译文:年龄已经增大,心中所想的千头万绪,时常有所思虑,以至整夜不眠,志向和意趣什么时候能再像过去那样高远呢?已经变成老翁,只不过没有白头发罢了。东汉光武帝说:“三十多岁,在军队中十年,所经历的事不止一件。”我的才能赶不上他,但是年龄和他一样大了,凭低下的才能却处在很高地位,德才不足,只是凭借父亲曹操之力而有高位,一举一动都有人注意,什么时候才能改变这种情况呢?恐怕永远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游玩了。年轻人的确应当努力,年龄一旦过去,时光怎么能留得住,古人想夜里拿着蜡烛游玩,确实很有道理啊。
注释:¹年行:行年,已度过的年龄。²暝:合眼入睡。³光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庙号。"年三十"三句:李善注以为语出《东观汉记》载刘秀《赐隗嚣书》。所更非一,所经历的事不只一件。⁴"以犬羊"四句:谦称自己并无特出德能,登上太子之位,全凭父亲指定。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文子》:"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服,披,穿。假,借。日月,喻帝后、天地。此喻指曹操。⁵见:被。⁶易:改变。⁷攀援:挽留。⁸炳烛夜游:点着烛火,夜以继日地游乐。《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炳,燃。一作"秉",持。⁹良有以也:确有原因。
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东望於邑,裁书叙心。丕白。
¹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²³?东望於(wū)(yè),裁书叙心。丕白。
译文:近来您用什么自我娱乐?仍旧再有什么著作吗?向东望去非常悲伤,写信来叙述内心情感。曹丕陈说。
注释:¹顷:最近。²述造:即"述作"。³不:同"否"。⁴於邑:同"呜咽",低声哭泣。⁵裁书:写信。古人写字用的帛、纸往往卷成轴,写字时要先剪裁下来。

  为了增强表现力,信中明征暗引的成语和典故很多,显得文采斐然;但是用得妥帖巧妙,并多是平时已为人们所熟悉的常典和名句,所以一点也没有艰涩之感。作者还十分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往往只用一两个字就传达出丰富的内涵。用字不多,但从中可体味到隐含着的惋惜之情。另外,此信的音韵节奏也非常和谐。作者对于句子的抑扬顿挫和段落的承转连接都十分,全文犹如一沟溪水,汩汩流出,了无滞碍。

  在整理、编订遗文的过程中,他对亡友的诗文也与《典论·论文》一样,一一作出了公允的评价。但与《典论·论文》不同的是这封书信并非旨在论文,而是重在伤逝:一伤亡友早逝,美志未遂。在七子中,只有徐斡一人“成一家之言”,“足传后世”,可以不朽;余者才虽“足以著书”,但不幸逝去,才华未尽,“美志不遂”,令人十分悲痛惋惜。二伤知音难遇,文坛零落。早逝诸人都是建安时期的“一时之隽”,与曹丕声气相通,他们亡故后,曹丕再也难以找到像那样的知音了。“今之存者”,又不及他们,邺下的文学活动顿时冷落下来,建安风流,零落殆尽。因而他一边整理他们的文章,一边“对之技泪”,睹物思人,悲不自胜,伤悼忘友的早逝。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三曹诗文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3.03 :第156页到第160页 .
2、 古文鉴赏辞典珍藏本上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2.01 :第572页 .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谁作桓(huán)伊三弄¹,惊破绿窗²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译文: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不知是哪位吹笛者,将人从好梦中惊醒。推开窗户,只见江天茫茫,天上挂着一弯孤单的明月。
注释:¹桓伊三弄: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东晋时音乐家,善吹笛,为江南第一。²绿窗:罩有碧纱的窗子,诗词中多指女子居室。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欲去又还不去¹,明日落花飞絮(xù)。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译文:明日分别时,送别的人当站立江边,久久不愿回去。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他的心意,追逐行舟,代人送行。而滔滔江水,依旧东流入海。
注释:¹欲去又还不去:欲去还留恋,终于不得不去。

  此词上片前二句“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写离别前的晚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是谁吹起了优美的笛曲,将人从梦中惊醒。从“惊破”一词来看,对梦被惊醒似有怨恨之意。夜听名曲,本是赏心乐事,却引起了怨恨;而一旦梦醒,离愁就随之袭来,可见是个好梦。后二句“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描述了这样的情景:推开窗户,不知是要追寻那悠扬的笛声,还是要寻回梦中的欢愉,只见江天茫茫,空荡荡的天上,挂著一弯孤单的新月,凄冷地望著人间。江天之际,迷迷蒙蒙、混混沌沌,那是被愁闷化作的烟雾塞满了。

  下片遥想“明日”分别的情景。“欲去又还不去”,道了千万声珍重,但迟迟没有成行。二月春深,将是“落花飞絮”的时节,景象凄迷,那时别情更使人黯然。“飞絮送行舟,水东流。”设想离别的人终于走了,船儿离开江岸渐渐西去。送别的人站立江边,引颈远望,不愿离开,只有那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人的心愿,追逐着行舟,代替人送行。而滔滔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旧东流入海。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有借“飞絮送行舟”表达人的深厚情意,结束全词,分外含蓄隽永。词所谓明日送行舟,未必即谓作此词的第二日开船,须作稍微宽泛的理解。诗集送柳子玉诗称“先生官罢乘风去”之后,复数有游宴之事,子玉始成行,可参。

  通观全词,没有写一句惜别的话,没有强烈激切的抒情。将情感融入景物, 此词上片写送别情景,以景色作为笛声的背景,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别时的感伤氛围。下片运用叠句造境传情,想象次日分别的情景,大大扩展了离情别绪的空间。如此虚实结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使读者受到极强的艺术感染这是本词的艺术魅力所在。在众多的景物之中,又挑出一二件,直接赋予它们生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所有的自然物都生气勃勃,整个艺术画面都活跃起来,这是本词的艺术特色。上片用“愁”写烟,使新月也带上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下片用“送”状柳絮,使之与东去的流水对比而生情。而“愁烟”和“飞絮”在形态上又有共同之处,它们都是飘忽不定、迷迷蒙蒙的自然物;它们轻虚空灵,似乎毫无重量,不可捕捉,但又能无限扩散,弥漫整个宇宙,用它们象征人世的漂泊不定,传达出迷蒙怅惘、拂之不去的眷恋之情,那是再妙不过的了。但作者似乎是随手占来,毫不费力,只道眼前所见,显得极其自然。这正是词人的高超之处。

  此词上片写送别情景,以景色作为笛声的背景,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别时的感伤氛围;下片运用叠句造境传情,想象来日分别的情景,大大扩展了离情别绪的空间。全词虚实结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68-670
2、 夏承焘 等.苏轼诗文鉴赏辞典(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340-342

zhāojūnyuàn··sòngbié--shì

shuízuòhuánsānnòngjīng绿chuāngyōumèngxīnyuèchóuyānmǎnjiāngtiān

yòuháimíngluòhuāfēifēisòngxíngzhōushuǐdōngli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