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君勿折,花谢君勿扫。扫花伤花心,折花畏花嫐。
花开君勿折,花谢君勿扫。扫花伤花心,折花畏花嫐。
但令尊有酒,中怀得倾倒。从花自开谢,开好谢复好。
但令尊有酒,中怀得倾倒。从花自开谢,开好谢复好。

gǎn怀huáishíèr--huángjiè

huākāijūnzhéhuāxièjūnsǎosǎohuāshānghuāxīnzhéhuāwèihuānǎo

dànlìngzūnyǒujiǔzhōng怀huáiqīngdàocónghuākāixièkāihǎoxièhǎo

黄玠

黄玠

元庆元定海人,字伯成,号弁山小隐。黄震曾孙。幼励志操,不随世俗,躬行力践,以圣贤自期。隐居教授,孝养双亲。晚年乐吴兴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41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中斋(zhāi)¹上元²客散感旧,赋(fù)《忆秦娥》见属(zhǔ)³,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译文:邓剡在上元节客散后怀念起往事,作一首《忆秦娥》词赠予我,我读过之后顿感凄凉,便按照原韵和了一首,不禁觉得非常悲痛。
注释:¹中斋:即邓剡,号中斋。词人之友。²上元: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又称元宵节。³见属:赠送。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烧灯¹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²人绝。
译文:过去每逢元宵,成千上万的朝京士女,拥进城里观灯闹元宵。如今皇上太后都被掳到北方去了,京城已不复存在,进京朝拜的路上,行人断绝,有的只是满天风雪。
注释:¹烧灯:燃灯。正月十五夜各处挂出花灯。²朝京:通往京城的路。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fà)¹
译文:刚才还是盛极一时,文恬武嬉,载歌载舞,极尽奢靡,转眼便成凄凉瓦砾焦土。唯有当年的明月,仍然永恒地照着人间,照着流泪的蜡烛,照着大家已经花白的头发。
注释:¹梅发:指花白的头发。

  这首词从上元节临安道上行人稀少,引发了他的亡国之恨,词情凄苦,表现了一个士大夫对故国的忠贞。

  上片触景生情,写上元节凄凉景象。南宋都城临安,上元节多繁华热闹,《梦梁录》曾有这样的记载:“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装,竞夸华丽。公子王孙,王陵年少,更以纱笼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人都道玉漏频催,金鸡屡唱,兴尤未已。”这样的通宵欢乐,词人是记忆犹新的,就引起了与当今的对比。如今的上元节风雪交加,遮天盖地,故都内外,一片苍凉。词人起笔,就以故都烧灯节极度的繁华欢乐与现实中的风雪酷寒、无限凄凉进行强烈的对比,烘托出严酷冷寂的气氛。“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这里的“风和雪”,不单是自然景象的实写,更成了元蒙统治下那种严酷气氛的象征。正因如此,“风和雪”的再次复述,既是适应词牌格式的需要,更是词人着意的强调。有了这着意的强调,作者一腔亡国之痛就顺势而出了。“江山如旧”的“如”字,已蕴含着“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世说新语》)的深哀大痛;“朝京人绝”的“绝”字,又秦寓着故都易主、人心绝望的深仇大恨。字里行间,充满了悲苦凄怆的情调。

  上片写景,景以引情,描写元宵之夜故部路上风雪交加行人断绝的凄凉景象;下片抒情,景以衬情,抒发物是人非、怀念故国的悲苦心情。

  “百年”二句,承上生发,直抒胸臆,感慨系之。人生百年,本已十分短暂,偏又经受了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深哀大痛;尽管人们都不再去故都观灯欢度佳节了,自己却还要跟知己好友面对故国的明月“感旧”“秦情”。使词人锥心泣血的“兴亡别”,不仅指“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永遇乐》)的一去不返,更指南宋覆亡之后“无花只落空悲”(《汉宫春》)的眼前处境。江山剧变,明月如故,只能对月凭吊,秦怀故国了。一个“犹”字,既表达了永念故国的执着深情,也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悲凉心境。词意发展到此,可谓沉痛至极。词人面对着“当时月”,故国情景,纷拥而来,眼前处境,却无比悲凉。这里的“当时月”,当然也不仅是适应词牌格式的需要,更是词人着意的强调,突出了他对故国的耿耿丹心和对元蒙统治的强烈厌恶。词人对月凭吊,秦情故国,“当时月”又在默默地照人如烛之泪,照人如梅之发。这两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把“当时月”之善解人意和词人之悲凄坚贞交织起来了,意境苍凉,余味绵绵。

  全词辞情哀苦,音调悲怆,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体现了宋亡后遗民作家的惨痛心情,是《须溪词》中的名篇。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113-2114
2、 刘尊明 朱崇才.宋词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335
3、 喻朝刚 周航.分类两宋绝妙好词.北京: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237
4、 徐培均.唐宋词小令精华.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458

qíné ·shāodēngjié

liúchénwēng sòngdài 

zhōngzhāishàngyuánsàngǎnjiù  qíné jiànzhǔ rán suíyùnqíng juébēishèn 

shāodēngjié cháojīngdàoshàngfēngxuě fēngxuě jiāngshānjiù cháojīngrénjué 
bǎiniánduǎnduǎnxīngwángbié jūnyóuduìdāngshíyuè dāngshíyuè zhàorénzhúlèi zhàorénméi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译文:以前我在齐国都城临淄游历时,登上了华不注峰。
注释:齐都:隶属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地处临淄区中北部。“昔我游齐都”十句:一本此十句作一首。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译文:此山是何等之峻秀,山色翠绿如同芙蓉。
注释:兹:此。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萧飒(sà)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译文:在山上我见到一个风神潇洒的仙人,他的名字就是赤松。
注释:赤松:仙人名。萧飒:萧洒自然。
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译文:他借给我一只白鹿,自己乘着两条青龙。
注释:予:我。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译文:我欣然随他而去,二人含笑升天,一同在空中下瞰地上的倒影。
注释:景:景,日光,在日月之上向下看,故曰倒景。
泣与亲友别,欲语再三咽。
泣与亲友别,欲语再三咽。
译文:我与亲友互相泣别,想说几句安慰的话,却哽咽着说不出来。
注释:“泣与亲友别”八句:一本此八句作一首。
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
(xù)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
译文:互相勉励要以青松为榜样,永保霜雪之操。
注释:勖:勉励。
世路多险艰,白日欺红颜。
世路多险艰,白日欺红颜。
译文:世路险峨不平,时光如电催人速老。
分手各千里,去去何时还。
分手各千里,去去何时还。
译文:从此一别,人各千里,几时才能够再见面?
在世复几时,倏如飘风度。
在世复几时,倏(shū)如飘风度。
译文:人生在世能有几时?就像是一阵旋风倏然而逝。
注释:倏:极快地。“在世复几时”十二句:一本此十二句作一首。
空闻紫金经,白首愁相误。
空闻紫金经,白首愁相误。
译文:我空学了《紫金经》的为仙之道,头白之后始知被其所误。
抚己忽自笑,沉吟为谁故。
抚己忽自笑,沉吟为谁故。
译文:我抚己忽而自笑,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
名利徒煎熬,安得闲余步。
名利徒煎熬,安得闲余步。
译文:都是名利对人的煎熬,使人徒生烦恼,不得安闲。
终留赤玉舄,东上蓬莱路。
终留赤玉舄,东上蓬莱路。
译文:安期生不为名利所动,终为秦始皇留下了赤玉舄,东归蓬莱去了。
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雾。
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雾。
译文:我当随他高飞远举,皇上如若求我,所见的只有东海苍茫的烟雾。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今夜鄜(fū)¹月,闺中²只独看(kān)
译文: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注释:¹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²闺中:女子所住的地方。这里指作者的妻子。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遥怜¹小儿女,未解²忆长安。
译文:远在他方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注释:¹怜:想。²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香雾¹云鬟(huán)²湿,清辉玉臂寒。
译文:沾湿的云鬟散发着阵阵香雾,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
注释:¹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²云鬟:指乌黑秀美的头发。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何时倚虚幌(huǎng)¹,双照²泪痕³干。
译文: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月光擦干两人的思念的泪。
注释:¹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²双照:共照两人。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³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颔联是说,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首联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前四句中,“怜”字和“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联之中。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长安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共忆长安的往事,已经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深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和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妻子为自己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香雾怜鬟湿,清辉玉臂寒。”颈联是说,蒙蒙雾气,也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怜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作者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采用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在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尤被后人当作法度。全诗诗旨婉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没有被律诗束缚的痕迹。

参考资料:
1、 李渗.杜甫诗集选.武汉:长江出版社,2009:412-413
2、 戴燕.历代诗词曲选注.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121-122

yuè

 tángdài 

jīnzhōuyuè guīzhōngzhǐkàn 
yáoliánxiǎoér wèijiěchángān 
xiāngyúnhuánshī湿 qīnghuīhán 
shíhuǎng shuāngzhàolèihéngān 
空碛无边,万里阳关道路。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
空碛(qì)¹无边,万里阳关²道路。马萧(xiāo)³,人去去,陇(lǒng)云愁。
注释:¹空碛:沙漠。²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玉门关南面,和玉门关同为古代通西域的要道。³萧萧:马嘶声;去去:一程又一程向远处走去。⁴陇:泛指甘肃一带,是古西北边防要地。
香貂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
香貂(diāo)¹旧萧戎衣²窄,胡霜³千里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
注释:¹香貂:贵重的貂皮(指征袍)。²戎衣:军衣。³胡霜:指边地的霜。胡:泛指西、北方的少数民族。⁴绮罗:有文彩的丝织品。这里指征人的妻子。⁵魂梦隔:连梦魂也被万水千山所阻隔。

  这首《酒泉子》抒写了征人怀乡思亲之情。上片写出征途中的愁苦。下片写征人对妻子的怀念。以征戍生活为题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离苦。 这种题材,在《花间集》中是罕见的。从艺术上看,全词境界开阔,于苍凉之中又见缠绵之思。而两地相思之情,同时见于笔端。深得言情之妙。

  此词深得评家好评。《花间集注》评此词:“绮罗”三句,承上香貂戎衣,言畴昔之盛,魂梦空隔也。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三盛赞此词:“三叠文之《出塞曲》,而长短句之《吊古战场文》也。再谈,不禁酸鼻。”此评虽不免推崇过高,但从“再读,不禁酸鼻”的话来看,确实指出了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

jiǔquánzi··kōngbiān--sūnguāngxiàn

kōngbiānwànyángguāndàoxiāoxiāorénlǒngyúnchóu

xiāngdiāojiùzhìróngzhǎishuāngqiānbáiluóxīnhúnmèngshànggāolóu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乙丑岁¹赴试并州²,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fén)水之上,垒(lěi)石为识(zhì)³,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译文:我于乙丑年去往并州赴试,路上碰到了捕雁人说:“今天抓到了一只雁,把它杀了。从网中脱逃的另一只没有飞离,一直在天空中(看到同伴被杀)悲鸣,最后竟从天上飞堕于地自杀。”我因此埋了这只大雁,葬在汾水,垒起石头作为标志,取名为“雁丘”。和我同行的人大多为此赋诗,我也作了《雁丘词》。从前所作不谐音律,现在我修改定下了它。
注释:¹乙丑岁: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以天干地支纪年为乙丑年,当时元好问年仅十六岁。²赴试并州:《金史·选举志》载:金代选举之制,由乡至府,由府至省及殿试,凡四试。明昌元年罢免乡试。府试试期在秋八月。府试处所承安四年赠太原,共为十处。³识:标志。雁丘:嘉庆《大清一统志》:雁丘在阳曲县西汾水旁。金元好问赴府试……累土为丘,作《雁丘词》。⁴无宫商:不协音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¹生死相许²
译文: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
注释:¹直教:竟使。²许:随从。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天南地北双飞客¹,老翅几回寒暑。
译文: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
注释:¹双飞客:大雁双宿双飞,秋去春来,故云。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将自己的震惊、同情、感动,化为有力的诘问,问自己、问世人、问苍天,究竟“情是何物”?起句陡然发问似雷霆万钧,破空而来;如熔岩沸腾,奔涌而出。正如后来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说:“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复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至极处,具是何物,竟至于要生死相许?作者的诘问引起读者深深的思索,引发出对世间生死不渝真情的热情讴歌。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伟。词的开篇用问句,突如者来,先声夺人,犹如盘马弯弓,为下文描写雁的殉情蓄足了笔势,也使大雁殉情的内在意义得以升华。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这二句写雁的感人生活情景。大雁秋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双宿双飞。作者称他们为“双飞客”,赋予它们的比翼双飞以世间夫妻相爱的理想色彩。“天南地北”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从时间着墨,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出了大雁的相依为命、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铺垫。

  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是中:于此,在这里面。这几句是说大雁长期以来共同生活,既是团聚的快乐,也有离别的酸楚,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形成了难以割舍的一往深情。长期以来,这对“双飞客”早已心心相印,痴情热爱,矢志不渝。“痴儿女”三字包含着词人的哀婉与同情,也使人联想到人世间更有许多真心相爱的痴情男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君:指殉情的大雁。这四句是对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当网罗惊破双栖梦之后,作者认为孤雁心中必然会进行生与死、殉情与偷生的矛盾斗争。但这种犹豫与抉择的过程并未影响大雁殉情的挚诚。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后的理性抉择,从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自己形孤影单,前路渺茫,失去一生的至爱,即使苟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痛下决心,“自投于地而死”。“万里”、“千山”写征途之遥远,“层云”、“暮雪”状前景之艰难。此四句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大雁心理活动的轨迹,交待了殉情的深层原因。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这几句借助对历史盛迹的追忆与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绘,渲染了大雁殉情的不朽意义。“横汾路”指当年汉武帝巡幸处。“寂寞当年箫鼓”是倒装句,即当年箫鼓寂寞。楚:即从莽,平楚就是平林。这几句说的是,在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帝王游幸欢乐的地方,可是现在已经一片荒凉,平林漠漠,荒烟如织。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曾率文武百官至汾水边巡祭后土,武帝做《秋风辞》,者中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之句,可见当时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鸣谷应,何等热闹。而今天却是四处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景象。古与今,盛与衰,喧嚣与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几句中,词人用当年武帝巡幸,炫赫一时,转瞬间烟消云散,反衬了真情的万古长存。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些,句末象声词。《楚辞·招魂》句尾均用“些”字,所以称“楚些”。这句意思是武帝已死,招魂无济于事。山鬼自啼风雨——《楚辞·九歌》中有《山鬼》篇,描写山中女神失恋的悲哀。这里说的是山鬼枉自悲啼,而死者已矣。以上两句借《楚辞》之典反衬了殉情大雁真情的永垂不朽。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大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所以这对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一般的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而是“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这几句从反面衬托,更加突出了大雁殉情的崇高,为下文寻访雁丘作好铺垫。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这是从正面对大雁的称赞。词人展开想象,千秋万古后,也会有像他和他的朋友们一样的“钟于情”的骚人墨客,来寻访这小小的雁丘,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狂歌痛饮”生动地写出了人们的感动之深。全词结尾,寄寓了词人对殉情者的深切哀思,延伸了全词的历史跨度,使主题得以升华。

ér ·yànqiū

yuánhàowèn jīncháo 

chǒusuìshìbìngzhōu dàoféngyànzhěyún  jīndànhuòyàn shāzhī tuōwǎngzhěbēimíngnéng jìngtóuér  yīnmǎizhī zàngzhīfénshuǐzhīshàng lěishíwéishí hàoyuē yànqiū  tóngxíngzhěduōwéishī yǒu yànqiū  jiùsuǒzuògōngshāng jīngǎidìngzhī 

wènshìjiān qíngshì zhíjiàoshēngxiāng tiānnánběishuāngfēi lǎochìhuíhánshǔ huān bié jiùzhōnggèngyǒuchīér jūnyīngyǒu miǎowàncéngyún qiānshānxuě zhīyǐngxiàngshuí 
héngfén dāngniánxiāo huāngyānjiùpíngchǔ zhāohúnchǔsuòjiē shānguǐànfēng tiān wèixìn yīngéryànhuáng qiānqiūwàn wéiliúdàisāoshì kuángtòngyǐn láifǎng访yànqiūch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