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溜穿渠㶁㶁鸣,眼中幽事总关情。故人载酒不尽醉,好鸟隔花空有声。
石溜穿渠㶁㶁鸣,眼中幽事总关情。故人载酒不尽醉,好鸟隔花空有声。
但使轩扉常款客,不妨松菊屡寻盟。西风瘦马长安路,说与山灵笑绝缨。
但使轩扉常款客,不妨松菊屡寻盟。西风瘦马长安路,说与山灵笑绝缨。

xíngxiāngyǒuyàn--

shíliū穿chuānguóguómíngyǎnzhōngyōushìzǒngguānqíngrénzàijiǔjǐnzuìhǎoniǎohuākōngyǒushēng

dàn使shǐxuānfēichángkuǎnfángsōngxúnméng西fēngshòuzhǎngānshuōshānlíngxiàojuéyīng

马熙

马熙

衡州安仁(今湖南衡阳)人,字明初。由缑山书院山长,累官右卫率府教授。与许有壬兄弟、父子善。尝撰《圭塘欸乃集》。 ▶ 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话杀浑闲说!不成教、齐民也解,为伊为葛?樽酒相逢成二老,却忆去年风雪。新著了、几茎华发。百世寻人犹接踵,叹只今、两地三人月!写旧恨,向谁瑟?
话杀¹²闲说!不成教、齐民³也解,为伊为葛?樽(zūn)酒相逢成二老,却忆去年风雪。新著了、几茎华发。百世寻人犹接踵,叹只今、两地三人月!写旧恨,向谁瑟
译文:国事谈论得再多,也简直是白说:难道定要百姓理解:伊尹的功高位显,葛天氏之民的闲适意惬? 想去冬相逢饮酒游湖多快乐,却在风雪中依依告别。别后新添了华发,很少喜悦。人们只知接踵地寻求圣贤,可叹如今只有我俩相唱和,各处一方同望月。 谱写出中原沦丧的旧恨,又交给谁去弹瑟?
注释:贺新郎:词牌名,又名《乳燕飞》《贺新凉》《风敲竹》《金缕歌》《金缕曲》《金缕词》《貂裘换酒》《金缕衣》《风瀑竹》,清人又有名《雪月江山夜》者。双调,一百一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韵。¹杀:同“煞”,止住。²浑:简直。³齐民:指平民百姓。⁴伊:即伊尹。商时贤臣,名伊,尹是官名。一说名挚。传说伊曾做过厨师,初以烹调技术高为汤赏识,后辅佐汤灭夏。⁵葛::即诸葛亮。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协助刘备建立蜀汉。⁶华发:花白头发,这里指白发。⁷接踵:后面人的脚尖接着前面人的脚跟,形容人多接连不断。⁸只今:如今的意思。⁹瑟:名词动化,即弹瑟,向谁倾诉的意思。
男儿何用伤离别?况古来、几番际会,风从云合。千里情亲长晤对,妙体本心次骨。卧百尺高楼斗绝。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平家铁!壮士泪,肺肝裂!
男儿何用伤离别?况古来、几番际会,风从云合¹。千里情亲长晤对,妙体本心次骨²。卧百尺高楼³斗绝。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lí)卖剑平家铁!壮士泪,肺肝裂!
译文:大丈夫何用去忧伤离别?况古来人们融洽相处,只求志同道合。只要两人有一致的见解,就能深察对方的“本心”,即使千里相隔绝,还是像常见面那样亲切。要学习刘备卧百尺高楼,忧国而把家忘却。如今天下太平人人安适,也想卖掉家中刀剑买锄犁,放弃斗争而到老都从事农业。壮士为无用武之地而流泪,愤恨得连肺肝都炸裂。
注释:¹风从云合:意思是同类相从,这里指志同道合的群英聚首共事。²次骨:至骨。³百尺楼:比喻地位很高。斗绝:即陡绝。⁴买犁卖剑:这里是说卖剑买犁,准备回家耕田送老了。⁵平家:平常百姓之家。

  上片抒写别后相思之情。起句“话杀浑闲说!”满心而发,肆口而成,盖隐应辛弃疾答词中“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一语,谓去年相叙虽得极论天下大事,然于此“岌岌然以北方为可畏,以南方为可忧,一日不和,则君臣上下朝不能以谋夕”(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之时,虽有壮怀长策,亦无从施展,说得再多都只是闲说一场罢了。“不成教、齐民也解,为伊为葛?”紧承前语,补明“话杀浑闲说”的原因。意谓伊尹、诸葛亮那样的事业,只有在位者才能去做,平民百姓是无法去做的,所以说尽了等于没说。此言亦对辛弃疾寄词中称许陈亮“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一语而发。其时陈亮尚为平民百姓,辛弃疾则久被罢黜,故有此慨叹。恢复之事既不得施行,英雄之人却日趋衰老,思念及此,更增忧惧,故接下乃云:“樽酒相逢成二老,却忆去年风雪。新著了、几茎华发。”此言复应辛弃疾答词中“老大那堪说”及“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数语,其中蕴含着深厚而复杂的感情:既有去年风雪中抵掌谈论的欢欣,也有眼前关山阻隔互相思念的痛苦,还有同遭谗沮而早生白发的悲愤。“百世”句用《庄子·齐物论》“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及《战国策·齐策三》“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语意,极言相知之难。夫万世遇之尚如旦暮,则百世遇之自如接踵,而知己之人,岂是接踵可得?是以见其难也。

  此语言简意赅,复多曲折,然无板滞晦涩之病,表现出运用典故的高超技巧。“三人月”一语则用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句,极言相念之苦。相知如二人者既甚难得,则会少离多自更难堪。此时孤独之感既不能排遣,忧愤之情又无可倾诉,真是度日如年了。“写旧恨,向谁瑟”即表现此种不胜惆怅的心情。“瑟”字名词动化,“向谁瑟”即向谁弹,向谁诉。

  换头从离别的愁苦中挣脱出来,转作雄豪豁达之语:“男儿何用伤离别?”异军特起,换出新意。接下又推进一层:“况古来、几番际会,风从云合。”壮声英概,跃然纸上。“风从云合”语出《易·乾·九五》:“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本喻同类相从,借喻群英共事。意谓古来英雄豪杰皆建功立业,志在四方,故不须以离别为念。上二语亦隐应辛弃疾寄词中“佳人重约还轻别”至“此地行人销骨”诸句,用豪言壮语来安尉朋友,更见情深而意切。“千里情亲长晤对,妙体本心次骨”二句则隐应辛弃疾寄词中“正目断、关河路绝”一语,谓友人虽远隔千里,而情分亲厚,便即如终日晤对,于我之本心能善于体察,且抉入深微。“次骨”即至骨。“卧百尺高楼斗绝”一句插入陈登故事,盛赞故人豪气。“斗绝”即“陡绝”,高下悬殊之意。此句亦应辛弃疾寄词中“似而今、元龙臭味”一语。《三国志·陈登传》载:许汜往见陈登(元龙),陈登“无主客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许汜怀忿在心,后来向刘备言及此事,还说陈登无礼。刘备却反驳他:“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耶!”陈亮重提此事,既是对故人的嘉许,也是对此辈的痛斥。“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平家铁”二句暗承前语,影射求田问舍事,故作消沉以写其忧愤。意谓如今天下太平,人人安适,自己也打算耕田送老,学《汉书·龚遂传》中的渤海郡人,把刀剑卖了,换买锄犁一类平民之家使用的铁器。所谓“天下适安”,实是“天下苟安”。陈亮早在《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中即曾指出:“臣以为通和者,所以成上下之苟安,而为妄庸两售之地。”后在《上孝宗皇帝第三书》中又说:“秦桧以和误国,二十余年,而天下之气索然矣。”可见此二句感慨极深。卒章“壮士泪,肺肝裂!”总写满腔悲恨,声情更加激越。陈亮是一个忠肝义胆的人,他在《答吕祖谦书》中说到往常念及国事时“或推案大呼,或悲泪填臆,或发上冲冠,或拊常大笑”,真乃近乎“狂怪”,故知此语乃其心潮澎湃之实灵。

  刘熙载《艺概》云:“陈同父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辛、陈之词皆有雄深悲壮的特色。但辛词多“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故别见沉郁顿挫;陈词多“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文心雕龙·明诗》),故别见激烈恣肆。此词则慷慨中有幽郁之致,苍劲中含凄惋之情,风调更与辛词接近。所以如此,盖因当时处境、心绪皆同,又“长歌互答”,深受辛词影响,故于伤离恨别之中,自然融入忧国哀时之感,而情生辞发,意到笔随,写同遭谗摈之愤(开篇二句)则慷慨悲凉,写共趋衰老之哀(“樽酒”三句)则幽暗沉重,写两地相思之苦(“百世”二句)则缠绵悱恻,写寂寞忧愁之郁(上片歇拍)则凄迷欲绝,写建功立业之志(换头二句)则奔放雄豪,写肝胆相照之情(“千里”二句)则深厚刻挚,写鄙薄求田问舍(“卧百尺”句)则激越高昂,写憎恶苟且偷安(“天下”二句)则情辞冷峻,写报国无门之恨(下片歇拍)则声泪俱下。如此淋淋漓漓,周而复始,“一转一深,一深一妙”(《艺概》),真似“风雨云雷交发而并至,龙蛇虎豹变见而出没”(陈亮《甲辰与朱元晦书》),乃愈觉扣人心弦,感人肺腑。其文辞又典丽宏富,平易自然,“本之以方言俚语,杂之以街谈巷歌,抟搦义理,劫剥经传,而卒归之曲子之律。”(陈亮《与郑景元提干书》)如“话杀”、“新著了”、“不成教”、“也解”用民间口语,“百世寻人”用《庄子》、《战国策》,“三人月”用李白诗,“风从云合”用《易》,“卧百尺高楼”用《三国志》,“买犁卖剑”用《汉书》等等,皆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复多作疑问、感叹语气,益增曲折摇曳之致,故兼具精警奇肆与蕴藉含蓄之美,极富艺术感染。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649页
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
自从别后减容光¹,半是思郎半恨郎。
译文:自从那日与君分别后,我脸上的光彩便日渐黯然,这一半是因为思念一半是因为遗憾。
注释:¹容光:脸上的光彩。
欲识旧来云髻样,为奴开取缕金箱。
欲识旧来云髻(jì)样,为奴开取缕(lǚ)¹箱。
译文:若想看到以前我高高的发髻的样子,就请来为我打开以金丝为饰的奁吧。
注释:¹缕金:以金丝为饰。
东郊向晓星杓亚。报帝里,春来也。柳抬烟眼。花匀露脸,渐觉绿娇红姹。妆点层台芳榭。运神功、丹青无价。
东郊¹向晓²星杓(biāo)³亚。报帝里、春来也。柳抬烟眼,花匀露脸,渐岘绿娇红姹(chà)。妆点层台芳榭(xiè)。运神功、丹青无价
译文:拂晓时分,京城东郊出现了醒目的北斗七星,它仿佛在告诉京城里的人们春天来了。柳树已经吐出了新绿,花朵噙着清晨的露珠迎风绽放,整个大地因春天的到来而姹紫嫣红,到处生机勃勃。春天里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把高大的台榭装点得分外美丽迷人。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创造了如图画般绚烂多彩,充满生机的美好季节。
注释:¹东郊:京城东面的郊野。²向晓:天将要亮的时候。³星杓:指北斗星似杓柄的由玉衡开阳摇光三星所组成的那部分。⁴烟眼:烟雾笼罩着柳树刚吐出的鹅黄色嫩芽。眼,指柳树发芽之处的芽眼。⁵花匀:本指女子往脸上均匀地搽抹胭脂,此处指称花朵有如女人匀脸一样。⁶露脸:指花瓣上沾满了露水。露,早上的露水。⁷层台芳榭:高大而美丽的台榭。榭,建筑在高台之上类似凉亭的敞屋。⁸运神功:运用神奇的功力。神功,即“神工”,指大自然的创造力。⁹丹青无价:指大自然创造出春天这幅无价的美丽图画。丹青,指图画。无价,价值高昂到无法计算。
别有尧阶试罢。新郎君、成行如画。杏园风细,桃花浪暖,竞喜羽迁鳞化。遍九陌、相将游冶。骤香尘、宝鞍骄马。
别有¹(yáo)²³罢。新郎君、成行如画。杏园风细,桃花浪暖,竞喜羽迁¹⁰鳞化。遍九陌¹¹、相将¹²游冶(yě)¹³。骤¹⁴香尘¹⁵、宝鞍骄马¹⁶
译文:新科进士在朝廷的组织下游览京郊御花园,他们鱼贯成行俊美如画。御花园里微风习习,桃花浪暖,新科进士们如鲤鱼跃入龙门一步登天。新科进士游完了御花园又结伴游览京城。他们骑马飞驰,京城街区为之尘土飞扬。
注释:¹别有:除此之外还有。²尧阶:此处指代柳永当时的宋代皇帝,尧阶即指宋代皇宫里朝堂的台阶。³试:殿试,举子经过笔试考中之后,还要经过皇帝的面试称为殿试。⁴新郎君:新考中的进士,唐宋之时称新考中进士的人为新郎君。⁵成行:指排列整齐。⁶如画:人物俊美犹如画中之人。⁷杏园:此处以杏园指代宋朝的御用园林琼林苑。⁸桃花:指琼林苑内的桃花。⁹竞喜:指杏园内的微风和桃浪都很高兴欢喜,是拟人写法。¹⁰羽迁:本指人修道成仙,飞升天宫,此指新进士由平民百姓而成为有功名的人鳞化:本指鱼跃龙门而成龙,此亦指新进士由平民百姓一跃而为有功名的人。¹¹遍九陌:京城里的所有街道。九陌,汉长安街中有八街九陌,后来便用九陌指京城大道。¹²相将:相互结伴。¹³游冶:出游寻乐。¹⁴骤:马奔驰。¹⁵香尘:芳香的尘土。¹⁶宝鞍骄马:指装饰豪华的骏马。

  词的上阕写京城内外初春的美好景色。开篇两句先点出春天来到了京城。“东郊向晓星杓亚”,北斗星星柄低垂,是初春时的星象,但一句“报帝里、春来也”,却使得这一自然现象仿佛有了生命,它在告诉京城中的人们:春天来了。句中语气词“也”,用得十分精到,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气。以下四句转入写景,抓住富有季节特征的春柳和春花,描绘京城初春的美丽。在词人的笔下,“柳抬烟眼”,“花匀露脸”,清晨,柳树在蒙蒙的雾气中张开芽眼,美丽的花朵以露水匀脸。这两句拟人化的描写犹如一组特写镜头,极逼真地描绘出了一幅初春晨景图,美得令人心醉。接下来一句中的“渐”字,表时间的推移,实则暗写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升起了,雾气散去了,这时候再看一看春柳、春花,更觉绿得娇媚,红得艳丽。绿柳红花“妆点层台芳榭”,将层层台榭装点得更加美丽。面对如此美好的景致,词人不由发出了“运神功、丹青无价”的感叹。此句由景及情,赞美了大自然以其神奇的功力在大地上创造了犹如图面一样美丽的春夭。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诚然,这首词上阕的写景绝不是单纯只为了描写春景,而是为下阕中人物的出场创造一种美好的景物氛围,而是为借以传达人物内心的喜悦之情。

  词的下阕写新进士宴游场面。过片以“别有”二字开端,使词作很自然地过渡至下阕,也使上下阕的感情融成一片。在美丽如画的初春景色中,“新郎君”们出场了,他们骑在马上,整齐地排成一行,个个风度俊美,气宇轩昂,就像画中人一样。词写至此,人美景美,相得益彰。“杏园风细”三句,又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汴京琼林苑内微风习习,河水猛涨,仿佛在为这些人高中进士而欢喜。而喜得功名的新进士们,更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遍九陌、相将游冶。骤香尘、宝鞍骄马”。出了琼林苑后,又结伴在京城内策马奔驰,各处游玩,所到之处扬起了阵阵香尘。词的下片把登第者的得意情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以初春气象写心中喜气,颇能传神。整首词又宛如一幅画面极生动的新进士宴游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此词确系写于柳永进士及第之年,那么,这时的柳永,早已不是一个春风得意的翩翩美少年。透过此词光华绚烂的外表,似乎又可以品味到历经二十余年的科考生涯,那隐藏于作者内心深处的苦涩。如果再联系柳永中进士后那惨淡的仕途,则此词中的欢乐就显得更为可悲而可叹了。

参考资料:
1、 顾之京,姚守梅,耿小博.《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5:81-83
齐人谏(齐策)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臣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齐人谏(jiàn)(齐策)靖郭君¹将城薛²,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yè)³:“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qū)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bǐ)臣不敢以¹⁰死为¹¹戏!”君曰:“亡¹²!更¹³言之。”对曰:“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¹⁴,钩不能牵¹⁵;荡¹⁶而失水,则蝼蚁得意¹⁷焉。今夫齐,亦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¹⁸,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臣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chuò)¹⁹城薛。
译文:靖郭君田婴准备在封地薛修筑城防工事,(因为会引起齐王猜疑)不少门客去谏阻止他。田婴于是吩咐传达人员不要为劝谏的门客通报。有个门客请求接见田婴,他保证说:“我只说三个字就走,要是多一个字,愿意领受烹杀之刑。”田婴于是接见他。客人小步快走到他跟前,说:“海大鱼。”然后转身就跑。田婴赶忙问:“先生还有要说的话吧?”客人说:“我可不敢拿性命当儿戏!”田婴说:“不碍事,先生请讲!”客人这才回答道:“您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鱼网钓钩对它无能为力,但一旦因为得意忘形离开了水域,那么蝼蚁也能随意摆布它。以此相比,齐国也就如同殿下的‘水’,您一直受着齐国的庇荫,还要在筑薛城干什么呢?而你如果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又有什么作用呢。”田婴称赞说:“对。”于是停止了筑城的事。
注释:¹靖郭君:即田婴。²将城薛:将要修薛城的城墙。³谒者:主管传达通报的官吏。⁴无为客通:不要给纳谏的人通报。⁵三言:三个字。⁶益:通“溢”,超过。⁷臣请烹:我情愿接受烹刑。⁸因:于是。⁹有于此:留于此,犹言留在这里继续说。¹⁰以:把。¹¹以……为:把……当作……。¹²亡:通“无”,不。¹³更:再。¹⁴止:捕获。¹⁵牵:牵引,犹言钓住。¹⁶荡:放。¹⁷得意:满意。¹⁸阴:庇护,荫庇。¹⁹辍:停止。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有陈诉负绫绢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随意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¹,有陈诉²³(líng)绢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¹⁰取汝(rǔ)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¹¹也。”须臾(yú)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¹²随意作行书草圣¹³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¹⁴府门,而好事者¹⁵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¹⁶。遂尽¹⁷偿所逋(bū)¹⁸,一郡称嗟(jiē)¹⁹,至有泣下者。
译文: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拖欠购绫绢的两万钱不肯偿还。东坡于是把那人召来询问,(欠钱者)说:“我家是以制扇为职业的,正赶上我父亲去世,而又从呼年春天以来,天天连着下雨,天气十分寒冷,做好的扇子卖不出去,并不是故意欠他钱。”东坡仔细地看了他很久,对他说:“暂且把你做的扇子拿过来,我来帮你开张。”过了一会儿,扇子送到了,东坡拿了二十把空白的夹绢扇面,顺手拿起判笔书写草书,并画上枯木竹石,一会儿就完成了。就把写画好的扇子交给那人说:“快去外面卖了扇子还钱。”那人抱着扇边流泪答谢边往外走。刚出了府门,就有喜欢诗画的人争着来用一千钱购买扇子,拿的扇子马上卖完了,来得晚的人想买也买不到,甚至到了非常懊悔地离开的地步。卖扇子的人于是全部还清了欠款。整个杭州郡的人都称赞感叹(这件事),甚至有感动得流泪的人。
注释:¹先生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苏轼曾两次在杭州任职,第一次是熙宁四年(公元1071)任通判;第二次是元佑四年(公元1089)任杭州太守。此事应发生在任通判(掌管诉讼)之时。)²陈诉:告状。³负:拖欠。⁴偿:偿还。⁵某:我。⁶业:职业。⁷适:适值,恰好碰上。⁸而:却。⁹不售:卖不出去。¹⁰姑:姑且,暂且。¹¹发市:开张。谓做生意来了顾客。¹²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就用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¹³草圣:草书。¹⁴逾:走出。¹⁵好事者:喜欢某种事业的人。¹⁶去:离开。¹⁷尽:全部。¹⁸逋:拖欠。¹⁹嗟:慨叹,叹息。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