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何漫漫,千年不能移。
大海何漫漫,千年不能移。
太山自言高,精卫衔石飞。
太山自言高,精卫衔石飞。
朝见精卫飞,暮见精卫飞。
朝见精卫飞,暮见精卫飞。
吐血填作塸,一旦成路蹊。
吐血填作塸,一旦成路蹊。
岂唯成路蹊,崔嵬复崔嵬。
岂唯成路蹊,崔嵬复崔嵬。
女面洁如玉,女身濯如脂。
女面洁如玉,女身濯如脂。
十四颇有余,十五十六时。
十四颇有余,十五十六时。
婀娜怀春风,明月初徘徊。
婀娜怀春风,明月初徘徊。
门中姊与姑,邻舍杂姥嫠。
门中姊与姑,邻舍杂姥嫠。
人笑女无声,人欢女长啼。
人笑女无声,人欢女长啼。
昔昔重昔昔,皴痛不得治。
昔昔重昔昔,皴痛不得治。
有似食大鲠,祸喉连胁脐。
有似食大鲠,祸喉连胁脐。
阿母唤不应,步出中间闺。
阿母唤不应,步出中间闺。
女身亦非狂,女心亦非痴。
女身亦非狂,女心亦非痴。
向母问阿爷,阿爷谁所尸,
向母问阿爷,阿爷谁所尸,
昨日门前望,裂眼宁忍窥!
昨日门前望,裂眼宁忍窥!
爷仇意妍妍,走马东西街。
爷仇意妍妍,走马东西街。
我无白杨刃,锻作双虹霓。
我无白杨刃,锻作双虹霓。
磨我削葵刀,三寸久在怀。
磨我削葵刀,三寸久在怀。
一心愿与仇,血肉相齑臡。
一心愿与仇,血肉相齑臡。
仇人何陆梁,挟队健如犛。
仇人何陆梁,挟队健如犛。
前者为饥狼,后者为怒豺。
前者为饥狼,后者为怒豺。
小雀抵黄鸸,徒恐哺作糜。
小雀抵黄鸸,徒恐哺作糜。
大声呼县官,县官正聋蚩。
大声呼县官,县官正聋蚩。
宛转太守府。再三中丞司,
宛转太守府。再三中丞司,
堂皇信威严,隶卒森柴崖。
堂皇信威严,隶卒森柴崖。
安知坐中间,一一梗与泥。
安知坐中间,一一梗与泥。
何由腐地骨,骨笑回牙欸。
何由腐地骨,骨笑回牙欸。
孤小不识事,闻人说京师。
孤小不识事,闻人说京师。
京师多贵官,列坐省与台。
京师多贵官,列坐省与台。
头上铁柱冠,獬廌当胸栖。
头上铁柱冠,獬廌当胸栖。
獬廌角岳岳,多望能矜哀。
獬廌角岳岳,多望能矜哀。
局我头上发,缝我当躬衣。
局我头上发,缝我当躬衣。
手中何所将,血帛斑烂丝。
手中何所将,血帛斑烂丝。
帛上何所书,繁霜惨濛埋。
帛上何所书,繁霜惨濛埋。
细躯诚艰难,要当自防支。
细躯诚艰难,要当自防支。
女弱母所怜,请母勿攀持。
女弱母所怜,请母勿攀持。
今便辞母去,出门去如遗。
今便辞母去,出门去如遗。
是月仲冬节,杀气争骄排。
是月仲冬节,杀气争骄排。
层冰塞黄河,急霰穿毛锥。
层冰塞黄河,急霰穿毛锥。
大风簸天翻,行人色成灰。
大风簸天翻,行人色成灰。
灰里不见掌,深林抱枯枝。
灰里不见掌,深林抱枯枝。
三更叫鴚鹅,四更嗥狐狸。
三更叫鴚鹅,四更嗥狐狸。
五更道上行,踯躅增羸饥。
五更道上行,踯躅增羸饥。
举头望长安,盘盘凤皇陴。
举头望长安,盘盘凤皇陴。
下著十二门,通洞纵横开。
下著十二门,通洞纵横开。
持我帛上书,鬻我囊中袿。
持我帛上书,鬻我囊中袿。
跪伏御史府,廷尉三重墀。
跪伏御史府,廷尉三重墀。
尚书几峨峨,峨峨唱驺归。
尚书几峨峨,峨峨唱驺归。
头上铁柱冠,獬廌当胸栖。
头上铁柱冠,獬廌当胸栖。
獬廌即无角,岂与群羊齐!
獬廌即无角,岂与群羊齐!
李女倚柱啸,白日凋精辉。
李女倚柱啸,白日凋精辉。
结怨弥中霄,中霄盛辛悲。
结怨弥中霄,中霄盛辛悲。
有地何抟抟,有天何垂垂。
有地何抟抟,有天何垂垂。
高城不为崩,高陵不为阤。
高城不为崩,高陵不为阤。
为遣明府来,明府来何迟。
为遣明府来,明府来何迟。
长跪向明府,泪落江东驰。
长跪向明府,泪落江东驰。
如今千里还,女忧终身罹。
如今千里还,女忧终身罹。
女诚不敢给,愿官无见疑。
女诚不敢给,愿官无见疑。
父冤信沈沈,沈沈痛无期。
父冤信沈沈,沈沈痛无期。
一日但能尔,井底生朝曦。
一日但能尔,井底生朝曦。
死父地下笑,生仇市中刲。
死父地下笑,生仇市中刲。
顾此弱残躯,甘从釜羹炊。
顾此弱残躯,甘从釜羹炊。
语中难成声,声如系庖麋,
语中难成声,声如系庖麋,
明府大嗟叹,嗟叹仍歔欷。
明府大嗟叹,嗟叹仍歔欷。
翻翻洞庭波,洞庭非渊洄。
翻翻洞庭波,洞庭非渊洄。
崭崭邛崃坂,九折无险峨。
崭崭邛崃坂,九折无险峨。
我今为汝尸,汝去行得知。
我今为汝尸,汝去行得知。
爷仇意妍妍,举家忽惊摧。
爷仇意妍妍,举家忽惊摧。
势似宿疹发,骤剧无由医。
势似宿疹发,骤剧无由医。
同时恶少年,驱至如连鸡。
同时恶少年,驱至如连鸡。
锒铛押领头,毕命填牢狴。
锒铛押领头,毕命填牢狴。
有马空马鞍,永别街西馗。
有马空马鞍,永别街西馗。
叩首谢明府,搦骨难相贻。
叩首谢明府,搦骨难相贻。
昔为羝乳儿,今为箭还(革叉)。
昔为羝乳儿,今为箭还(革叉)。
遥遥望我里,我屋荒毗莱。
遥遥望我里,我屋荒毗莱。
寡母倚门唏,唏子杞粱妻。
寡母倚门唏,唏子杞粱妻。
女去母啖柏,啖柏今成饴。
女去母啖柏,啖柏今成饴。
虽则今成饴,母悲转难裁。
虽则今成饴,母悲转难裁。
女颜昔如玉,女发何祁祁。
女颜昔如玉,女发何祁祁。
如口含朱丹,女手垂春荑。
如口含朱丹,女手垂春荑。
哭泣亲尘沙,面目余瘢劙。
哭泣亲尘沙,面目余瘢劙。
宛宛闺中存,黧疾疑病罴。
宛宛闺中存,黧疾疑病罴。
姑姊看女来,簪笄不及施。
姑姊看女来,簪笄不及施。
邻姥看女来,左右相呼携。
邻姥看女来,左右相呼携。
各各自流涕,一尺纷涟洏。
各各自流涕,一尺纷涟洏。
邻姥少别去,媒媪从容来,
邻姥少别去,媒媪从容来,
三请得见女,殷勤致言辞。
三请得见女,殷勤致言辞。
公子县南居,端正无匹侪。
公子县南居,端正无匹侪。
金银列两厢,纤纨不胜披。
金银列两厢,纤纨不胜披。
身当作官人,华荣炳房帏。
身当作官人,华荣炳房帏。
颇欲得贤女,贤女胜姜姬。
颇欲得贤女,贤女胜姜姬。
回面答媒媪,身实寒且微,
回面答媒媪,身实寒且微,
无弟无长兄,老母心偎依。
无弟无长兄,老母心偎依。
所愿事力作,涩指缝裙(革奚)。
所愿事力作,涩指缝裙(革奚)。
安得随他人,乖违母恩慈!
安得随他人,乖违母恩慈!
母年风中灯,女命霜中葵。
母年风中灯,女命霜中葵。
须臾母大病,死父相寻追。
须臾母大病,死父相寻追。
棺椁安当中,起坟遂成堆。
棺椁安当中,起坟遂成堆。
一一营事讫,姑姊可前来。
一一营事讫,姑姊可前来。
为我唤长老,长老升堂阶。
为我唤长老,长老升堂阶。
为我召乡邻,乡邻麋如围。
为我召乡邻,乡邻麋如围。
十岁随爷娘,幼小唯痴孩,
十岁随爷娘,幼小唯痴孩,
十五衔沈冤,灌鼻承醇醯。
十五衔沈冤,灌鼻承醇醯。
二十行报仇,报仇苦且危。
二十行报仇,报仇苦且危。
三年走大梁,赵北燕南陲。
三年走大梁,赵北燕南陲。
女行本无伴,女止亦有规。
女行本无伴,女止亦有规。
皎皎月光明,不堕浊水湄。
皎皎月光明,不堕浊水湄。
斑斑锦翼儿,耿死安能翳!
斑斑锦翼儿,耿死安能翳!
自此旋入房,重阖双双扉。
自此旋入房,重阖双双扉。
朱绳八九尺,挂向粱间颓。
朱绳八九尺,挂向粱间颓。
鲜鲜桂华树,华好叶何奇。
鲜鲜桂华树,华好叶何奇。
葳蕤扬芬馨,生在空山隈。
葳蕤扬芬馨,生在空山隈。
烈火烧昆冈,三日焰未衰。
烈火烧昆冈,三日焰未衰。
大石屋言言,小石当连。
大石屋言言,小石当连。
萧芝泣蕙草,万族合一煤。
萧芝泣蕙草,万族合一煤。
烧出白玉姿,皎雪寒皑皑。
烧出白玉姿,皎雪寒皑皑。
玉以为女坟,将桂坟上栽。
玉以为女坟,将桂坟上栽。
夜有大星辰,其光何离离。
夜有大星辰,其光何离离。
错落桂树下,千年照容徽。
错落桂树下,千年照容徽。

lièsānxíng--tiānyóu

hǎimànmànqiānniánnéng

tàishānyángāojīngwèixiánshífēi

cháojiànjīngwèifēijiànjīngwèifēi

xuètiánzuòōudànchéng

wéichéngcuīwéicuīwéi

miànjiéshēnzhuózhī

shíyǒushíshíliùshí

ē怀huáichūnfēngmíngyuèchūpáihuái

ménzhōnglínshělǎo

rénxiàoshēngrénhuānzhǎng

zhòngcūntòngzhì

yǒushìshígěnghuòhóuliánxié

āhuànyīngchūzhōngjiānguī

shēnfēikuángxīnfēichī

xiàngwènāāshuísuǒshī

zuóménqiánwànglièyǎnníngrěnkuī

chóuyányánzǒudōng西jiē

báiyángrènduànzuòshuānghóng

xuēkuídāosāncùnjiǔzài怀huái

xīnyuànchóuxuèròuxiāng

chóurénliángxiéduìjiànmáo

qiánzhěwèilánghòuzhěwèichái

xiǎoquèhuángérkǒngzuò

shēngxiànguānxiànguānzhènglóngchī

wǎnzhuǎntàishǒuzàisānzhōngchéng

tánghuángxìnwēiyánsēnchái

ānzhīzuòzhōngjiāngěng

yóuxiàohuíāi

xiǎoshíshìwénrénshuōjīngshī

jīngshīduōguìguānlièzuòshěngtái

tóushàngtiězhùguānxièzhìdāngxiōng

xièzhìjiǎoyuèyuèduōwàngnéngjīnāi

tóushàngfèngdānggōng

shǒuzhōngsuǒjiāngxuèbānlàn

shàngsuǒshūfánshuāngcǎnméngmái

chéngjiānnányàodāngfángzhī

ruòsuǒliánqǐngpānchí

jīn便biànchūmén

shìyuèzhòngdōngjiéshāzhēngjiāopái

céngbīngsāihuángsǎn穿chuānmáozhuī

fēngtiānfānxíngrénchénghuī

huījiànzhǎngshēnlínbàozhī

sāngèngjiàoégèngháo

gèngdàoshàngxíngzhízhúzēngléi

tóuwàngzhǎngānpánpánfènghuáng

xiàzheshíèrméntōngdòngzònghéngkāi

chíshàngshūnángzhōngguī

guìshǐtíngwèisānzhòngchí

shàngshūééééchàngzōuguī

tóushàngtiězhùguānxièzhìdāngxiōng

xièzhìjiǎoqúnyáng

zhùxiàobáidiāojīnghuī

jiéyuànzhōngxiāozhōngxiāoshèngxīnbēi

yǒutuántuányǒutiānchuíchuí

gāochéngwèibēnggāolíngwèizhì

wèiqiǎnmíngláimíngláichí

zhǎngguìxiàngmínglèiluòjiāngdōngchí

jīnqiānháiyōuzhōngshēn

chénggǎngěiyuànguānjiàn

yuānxìnshěnshěnshěnshěntòng

dànnéngěrjǐngshēngcháo

xiàxiàoshēngchóushìzhōngkuī

ruòcángāncónggēngchuī

zhōngnánchéngshēngshēngpáo

míngjiētànjiētànréng

fānfāndòngtíngdòngtíngfēiyuānhuí

zhǎnzhǎnqióngláibǎnjiǔzhéxiǎné

jīnwèishīxíngzhī

chóuyányánjiājīngcuī

shìshì宿zhěnzhòuyóu

tóngshíèshǎoniánzhìlián

lángdānglǐngtóumìngtiánláo

yǒukōngānyǒngbiéjiē西kuí

kòushǒuxièmíngnuònánxiāng

wèiérjīnwèijiànháichā

yáoyáowànghuānglái

guǎménziliáng

dànbǎidànbǎijīnchéng

suījīnchéngbēizhuǎnnáncái

yán

kǒuhánzhūdānshǒuchuíchūn

qīnchénshāmiànbān

wǎnwǎnguīzhōngcúnbìng

kànláizānshī

línlǎokànláizuǒyòuxiāngxié

liúchǐfēnliánér

línlǎoshǎobiéméiǎocóngrónglái

sānqǐngjiànyīnqínzhìyán

gōngzixiànnánduānzhèngchái

jīnyínlièliǎngxiāngxiānwánshèng

shēndāngzuòguānrénhuáróngbǐngfángwéi

xiánxiánshèngjiāng

huímiànméiǎoshēnshíhánqiěwēi

zhǎngxiōnglǎoxīnwēi

suǒyuànshìzuòzhǐfèngqún

ānsuírénguāiwéiēn

niánfēngzhōngdēngmìngshuāngzhōngkuí

bìngxiāngxúnzhuī

guānguǒāndāngzhōngfénsuìchéngduī

yíngshìqiánlái

wèihuànzhǎnglǎozhǎnglǎoshēngtángjiē

wèizhàoxiānglínxiānglínwéi

shísuìsuíniángyòuxiǎowéichīhái

shíxiánshěnyuānguànchéngchún

èrshíxíngbàochóubàochóuqiěwēi

sānniánzǒuliángzhàoběiyànnánchuí

xíngběnbànzhǐyǒuguī

jiǎojiǎoyuèguāngmíngduòzhuóshuǐméi

bānbānjǐnérgěngānnéng

xuánfángzhòngshuāngshuāngfēi

zhūshéngjiǔchǐguàxiàngliángjiāntuí

xiānxiānguìhuáshùhuáhǎo

wēiruíyángfēnxīnshēngzàikōngshānwēi

lièhuǒshāokūngāngsānyànwèishuāi

shíyányánxiǎoshídānglián

xiāozhīhuìcǎowànméi

shāochūbái姿jiǎoxuěhánáiái

wèifénjiāngguìfénshàngzāi

yǒuxīngchénguāng

cuòluòguìshùxiàqiānniánzhàorónghuī

胡天游

胡天游

胡骙(方天游)(1696年3月28日——1758年2月9日),清代骈文家、诗人。名骙,榜名方天游,字稚威,号云持。山阴(今浙江绍兴)张溇人。雍正己酉(1729)浙江副榜,乾隆丙辰(1736)举博学鸿词,补试因病作罢;乾隆戊午(1738)直隶副榜,甲子(1744)荐充三礼馆纂修官议叙直隶州同知,辛未(1751)举经学,又因病再罢。后客死山西。善作骈体文。代表作有《大夫文种庙铭》、《逊国名臣赞序》、《柯西石宕记》等。诗学韩愈、孟郊,奇情逸藻,才学相济。五古《烈女李三行》,长达625韵,堪称名篇。 ▶ 5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
水涵(hán)¹,山照市。西汉二疏²乡里。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
译文:海州碧水连天,青山耸立。这里是西汉二疏的故乡。居海州几年,你白发新添,却博得州人殷勤相送,这是你留下的深恩厚义啊。
注释:孙巨源:孙洙,字巨源,苏轼同僚。¹涵空:指水映天空。 ²西汉二疏:即疏广、疏受,两人位叔侄,皆东海(海州)人。
海东头,山尽处。自古客槎来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
海东头,山尽处。自古客槎(chá)¹来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²行不归。
译文:大海的最东边,大山的尽头,自古就有人乘槎到天河。但是自古以来,客槎有来有往,你却未有归期,让人惆怅。
注释:¹槎:即乘槎。²使君:此处指的是孙巨源。

  词的上片用西汉二疏(疏广、疏受)故事赞颂孙洙。二疏叔侄皆东海(海州)人。广为太子太傅,受为少傅,官居要职而同时请退归乡里,得到世人景仰。孙洙曾知海州,故云“二疏乡里”。对海州来说,孙洙和二疏一样都是值得纪念的。“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三句说海州碧水连天,青山映帘,江山神秀所钟,古往今来出现了不少可景仰的人物。前有二疏,后有孙洙,都为此水色山光增添异彩。“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三句以二疏事说孙洙。“新”与“旧”二字,将二疏与孙洙联系一起。点明词中说的却是眼前人。孙洙海州一任,白发新添,博得州人殷勤相送,这是老友在此邦留下的深恩厚义所致。

  词的下片以乘槎故事叙说别情。《博物志》载:近世人居海上,每年八月,见海槎来,不违时,赍一年粮,乘之到天河。见妇人织,丈夫饮牛,问之不答。遣归,问严君平,某年某月日,客星犯牛斗,即此人也。这是传说中的故事,作者借以说孙洙,谓其即将浮海通天河,晋京任职。“海东头,山尽处,自古客槎去。”“海”与“山”照应上片之“水”与“山”,将乘槎浮海故事与海州及孙洙联系一起。作者的想象中,当时有人乘槎到天河,大概就是从这里出发的。但是,自古以来,客槎有来有往,每年秋八月一定准时来到海上,人(孙洙)则未有归期。“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一方面用浮海通天河说应召晋京,一方面以归期无定抒写不忍相别之情。其中“有信”、“不归”,就把着眼点集中在眼前人(孙洙)身上,突出送别。

  此词妙用典故,先以两汉二疏故事赞颂孙洙,又以乘槎故事叙说别情,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情,又抒发了作者自身的复杂心绪和深沉感慨,可谓形散而神不散,浑化天迹,大开大合,结构缜密。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719页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暮雨初收,长川静¹、征帆²夜落。临岛屿(yǔ)、蓼(liǎo)³疏淡,苇风萧索。临许渔人飞短艇(tǐng),尽载灯火归村落。遣(qiǎn)行客、当此念回程¹⁰,伤漂泊。
译文:傍晚的落雨刚刚停止,桐江一片寂静,远征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对面的岛屿上,水蓼稀疏雾霭寒凉,秋风吹拂芦苇萧索作响。多少渔人行驶着小船,却只见船上的灯火飞快地回归村落。对此令我思念起回归的路程,对漂泊生活产生了厌倦而忧伤的情绪。
注释:¹长川静:长河一片平静。川,指江河。²征帆:远行船上之帆。³蓼烟:笼罩着蓼草的烟雾。蓼,水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⁴苇风:吹拂芦苇的风。⁵萧索:象声词,形容风声。⁶临许:有临个。⁷短艇:轻快的小艇。⁸遣:使,令。⁹行客:词人自谓。¹⁰回程:回家的路程。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桐江¹好,烟漠漠²。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pàn)³,鹭(lù)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译文:桐江景色美丽,雾霭漠漠密布,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鹭和鱼儿围绕严陵濑飞翔和跳跃。游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无成,何况早就有归隐云山泉石的心愿。回归吧,羡慕渊明的躬耕田园,厌倦仲宣的从军艰苦。
注释:¹桐江:在今浙江桐庐县北,即钱塘江中游自严州至桐庐一段的别称。又名富春江。²漠漠:弥漫的样子。³杜严陵滩:又名严滩、严陵濑。在桐江畔。⁴游宦:春秋战国时期,人离开本国至他国谋求官职,谓之游宦,后泛指为当官而到处飘荡。⁵底事:何事,为了什么事呢?⁶云泉约:与美丽的景色相约,引申为归隐山林之意。云泉,泛指美丽的景色。⁷归去来:赶紧回去吧。⁸仲宣:三国时王粲的字。后为曹操所重,从曹操西征张鲁。⁹从军乐:即《从军行》。

  柳永仕途蹭蹬,年届五十,方才及第,游宦已倦,由此产生了归隐思想。这首词就是归隐思想的流露,抒发了词人对游宦生涯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词一开始,“暮雨”三句,雨歇川静,日暮舟泊,即以凄清的气氛笼罩全篇。水蓼和芦苇都是于秋天繁盛开花,可见时间是萧瑟的秋天;雨后的秋夜,更使人感到清冷。“临岛屿”二句,写船傍岛而停,岸上蓼苇,清烟疏淡,秋风瑟瑟。景色的凄凉与词人心境的凄凉是统一的,含有无限哀情。这几句写傍晚泊船情景,以静态描写为主。至“几许”以下,词人笔调突然一扬,由静态变为动态,写渔人飞艇,灯火归林,一幅动态的画面呈现在眼前,日暮归家,温暖、动人的生机腾然而起。这里以动景反衬上面的静景,反使词人所处的环境显得更加静寂。一个“飞”字和一个“尽”字,把渔人归家的喜悦表现得极具神韵,又同时从反面引出“遣行客”、“伤漂泊”二句,渔人双桨如飞,回家团聚,而词人却远行在外,单栖独宿,触动归思。整个上片分为两段,前半段写景,后半段抒情,情景之间融合无隙,境界浑然。

  词的上片明确点出了“伤漂泊”的感情基调,下片则具体的写出了“伤漂泊”的具体内涵。换头再以景起,上片是夜泊,下片是早行。“桐江好”六句,句短调促,对仗工整,语意连贯,一气呵成,先写江山之美。美好的河山扫尽了昨夜的忧愁,桐江上空,晨雾浓密,碧波似染,峰峦如削,白鹭飞翔,鱼虾跳跃,生动美丽的景色使词人心情欢娱。从感情线索上看,这里又是一扬。但因为词人情绪总的基调是愁苦的,欢娱极为短暂,又很快进入低谷,“严陵滩”三字已埋下伏笔,这里以乐景写哀,江山美好,鱼鸟自由,渔人团聚,而词人一年到头都是四海为家,宦游成羁旅,于是“游宦区区成底事”之叹自然从肺腑流出,词人得出的结论是不值得,不如及早归隐,享受大自然和家庭的天伦之乐。“云泉约”三字收缴上文,同时也启发下文,具有开合之力,所以结语痛快地说“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用王粲《从军乐》曲意,表明自己再不想忍受行役之苦了。

  柳永的这首词抑扬有致的节奏中表现出激越的情绪,从泊舟写到当时的心绪,再从忆舟行写到日后的打算,情景兼融,脉络清晰多变,感情愈演愈烈,读来倍觉委婉曲折、荡气回肠。可见柳永不愧是一位书写羁旅行役之苦的词中高手。

  这首词当时在睦州民间广为流传,深受百姓喜爱。据北宋僧人文莹的《湘山野录》记载“范文正公谪睦州,过严陵祠下。会吴俗岁祀,里巫迎神,但歌《满江红》,有‘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之句。公曰:‘吾不善音律,撰一绝送神。’曰:‘汉包六合网英豪,一个冥鸿惜羽毛。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吴俗至今歌之。”可见这首词当时在睦州民间广为流传,深受百姓喜爱。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359-360

mǎnjiānghóng ·chūshōu

liǔyǒng sòngdài 

chūshōu chángchuānjìng zhēngfānluò líndǎo屿 liǎoyānshūdàn wěifēngxiāosuǒ rénfēiduǎntǐng jìnzàidēnghuǒguīcūnluò qiǎnxíng dāngniànhuíchéng shāngpiāo 
tóngjiānghǎo yān rǎn shānxiāo ràoyánlíngtānpàn fēiyuè yóuhuànchéngshì píngshēngkuàngyǒuyúnquányuē guīlái zhòngxuānyín cóngjūn 
篱间犬迎吠,出屋候荆扉。
¹间犬迎吠,出屋候荆(jīnɡ)(fēi)²
译文:篱笆中家犬在对着人狂吠,走出屋子在柴门旁等候。
注释:刘蓝田:指蓝田县令,姓刘,其生平未详。¹篱:即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等编成的遮拦物。²荆扉:即柴门。荆:一作“柴”。
岁晏输井税,山村人夜归。
岁晏(yàn)¹²井税³,山村人夜归。
译文:年末了村里的农夫们却还要奔赴城里交纳田租,奔波劳碌到深夜时分方才归来。
注释:¹晏:晚,尽。²输:缴纳。³井税:田税。
晚田始家食,余布成我衣。
晚田¹始家食,余布²成我衣。
译文:仅剩下那晚收的庄稼留给自家食用,交纳剩余的残缺布料就是新的衣裳了。
注释:¹晚田:指秋季作物。²余布:缴纳后剩余的布。
讵肯无公事,烦君问是非。
(jù)¹无公事,烦君问是非。
译文:岂敢不管公家之事,只是想烦请眼前的好友辩辩个中是非。
注释:¹讵肯:岂肯。

  王维的诗歌,很多都是在描写田园生活之美,像这样表现赋税压身、控诉疾苦的诗篇,非常之少,而这样的生活,才是乡村田园的真实写照。

  “篱间犬迎吠,出屋候荆扉。”写的是傍晚的山村里,农妇正在家里准备着晚餐,篱笆边卧着的狗忽然冲了出去,朝远处吠叫了几声,农妇以为是自家男人回来了,忙奔出门来迎接。读到这一句,不免有了疑问,男人去干什么了。让家里的女人有了这样的牵挂,去的时候一定不短了,而到傍晚仍然没有回来,可见所办的事并不容易。 “篱中犬迎吠”的“迎”字用得十分恰当,“迎”本是人的动作,可是却用来修饰“犬”,既写出犬对主人归来大献殷勤,又写出犬的迫不及待,犬且如此,更何况人,所以一听到狗叫,家里人便出屋候柴扉;同时也暗示了家人等待中的那种浓重的焦虑和担心。“岁晏输井税,山村人夜归。”这两句回答了我们的疑问。年未了,村里的农夫们要到城里交纳田租,奔波劳碌到深夜时分方才归来。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农夫出远门是为了缴租去了,大概因为路远,或者是人多,或者是受到刁难,回来得很晚。男人回来之后,清点了一下缴租后的剩余粮食。“晚田晏家食,余布成我衣”。缴完租后没有剩下什么,晚收的庄稼和残缺的布料。好东西都缴给政府和地主了,自己家所能用的,就是剩下的边边角角。这就是悲哀,日出而作,夜深而归,辛勤劳作,却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无力解决。诗人虽未使用什么慷慨激昂的话语,却通过白描的手法,对繁重赋税之下穷苦百姓生活进行了真实的写照,同时也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揭露与控诉。“晚田”“余布”,平常简洁的语言里,是深沉的苦痛,不着重笔而内涵深远。生活是这样苦难,可是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首句,想象一下妻子等候、牵挂丈夫归来的情形,可以明显感受到农家夫妻之间相依为命的深厚感情。这也是诗人对农家生活深深的同情。末句,则是作为旁观者,诗人对农家人命运的叹息与愤慨。“讵肯”二字是这首诗的沉重之言,面对百姓的疾苦,不可能没有公事繁忙。这句话意有所指,应该是指诗人那些不为百姓着想的官僚同事,整日里游山玩水,并以无公事可忙为借口。

  诗人通过对农家苦难生活的描绘,对这种借口和这种官僚进行了质问,愤懑不平之情突显笔端。全诗词语浅近易懂,亦怀深沉感慨,虽未直接点明赋税之重,却直指不干实事、耽于享乐的官僚阶层,是更深层次的讽谏。

参考资料:
1、 (唐)王维著.王维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01:第130页
2、 马玮主编.王维: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01:第226页
枫叶满山红,黄花耐晚风。
枫叶满山红,黄花¹耐晚风。
译文:满山的枫叶如火般红艳,菊花能够经受住秋日晚风的吹拂。
注释:¹黄花:指菊花。
老蝉吟渐懒,愁蟋思无穷。
老蝉吟渐懒,愁蟋思无穷。
译文:老蝉的鸣叫渐渐变得懒散,蟋蟀的愁思似乎没有尽头。
荷破青绔扇,橙香金弹丛。
荷破青绔吟,橙香金弹丛。
译文:荷叶头上的绿色伞叶变得残破了,橙子的香气弥漫在金色的果团中。
可怜数行雁,点点远排空。
可怜数行雁,点点远排空。
译文:令人哀怜的几行大雁,像一个个小黑点在远天排列着。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匈奴犹未灭¹,魏绛(jiàng)复从戎(róng)²
译文:匈奴还没有被灭亡,友人又像多功的魏绛一样从军保卫边疆。
注释:¹“匈奴”一句:前句使用了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犹:还。²“魏绛”句: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他主张晋国与邻近少数民族联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后来戎狄亲附,魏绛也因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复:又。从戎:投军。戎:兵器,武器。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chàng)¹三河道²,言追六郡(jùn)³
译文:在三河道与友人分别,心里有些怅惘;盼望魏大像赵充国那样的英雄豪杰建下大功。
注释:¹怅别:充满惆怅地离别。²三河道:古称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³六郡雄:原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汉书》中记载其为“六郡良家子”。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雁山¹横代北²,狐塞(sài)³接云中
译文:雁门山横亘在代州北面,飞狐塞远远连接云中郡。
注释:¹雁山:即雁门山。在今山西代县。²横代北:横亘在代州之北。³狐塞:飞狐塞的省称。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跨蔚县界。塞,边界上的险要之处。⁴云中:云中郡,治所在即山西大同。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勿使燕(yān)¹上,惟²留汉将功。
译文:不要让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的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注释:¹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东汉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领兵出塞,大破北匈奴 ,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记汉威德。见《后汉书·窦宪传》。“勿使”两句:用窦宪典故。²惟,只。

  作为唐代革新运动的启蒙者,陈子昂一直强调汉魏风骨。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一扫同类题材的悲切之风,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很能代表陈子昂的文学主张。

  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读来令人震撼,借此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觉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首句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此处“匈奴”二字,是以汉代唐,借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诗人又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鲜明地表示出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并希望友人像“多功”的魏绛一样杀敌建功,保卫边疆,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

  三四两句中,“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史记·货殖列传》说:“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两句的旨意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像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而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是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它们组成了中原地区(三河道)的天然屏障。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它可以是实写,也可以是虚写。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之重大。这就为结句作了铺垫。

  因此,“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便如瓜熟蒂落,极其自然。此处运用的典故,说的是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作者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这在语意上,又和开头二句遥相呼应。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本为贵公子》)的思想情操。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令人读来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9-50

sòngwèicóngjūn

chénáng tángdài 

xiōngyóuwèimiè wèijiàngcóngróng 
chàngbiésāndào yánzhuīliùjùnxióng 
yànshānhéngdàiběi sàijiēyúnzhōng 
shǐ使yānránshàng wéiliúhànjiàngg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