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高牛氏品,地接燕儿窠。有客图沉醉,翻嫌石是魔。
名高牛氏品,地接燕儿窠。有客图沉醉,翻嫌石是魔。
洪适

洪适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7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云中天下脊,尤见此山尊。
云中¹天下脊(jǐ)²,尤见此山尊³
译文:高耸入云的山堪称是天下的屋脊,可见此山山势极高。
注释: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常山。¹云中:指高耸入云的山。宋严参《沁园春·自适》词:“吾应有,云中旧隐,竹里柴扉。”此谓高耸入云的山上有他的柴扉。亦可解释为云中郡。恒山属云中郡。²天下脊:地势高,像天下的脊梁。³尊:高。
八水皆南汇,群峰尽北蹲。
八水皆南汇¹,群峰尽北蹲²
译文:有八条河流在山下向西南方汇合,从恒山南眺,但见群峰低下,其状如蹲。
注释:¹八水皆南汇:浑河上游的八条支流均在恒山一带向西南方向汇合。²群峰尽北蹲:从恒山南眺,但见群峰低下,其状如蹲。意谓恒山最高。
仙台临日迥,风窟护云屯。
仙台¹临日²(jiǒng)³,风窟护云屯(tún)
译文:仙台近对着太阳与高远的太阳相映照,窟边云雾迷漫,常聚不散,似乎是卫护风窟。
注释:¹仙台:北岳峰顶曰天峰岭,岭上修有北岳观,仙台即指此。²临日:近对着太阳。³迥:高远。⁴风窟:北岳观两侧,悬崖壁立,中间空虚,风似虎啸,名风虎口。风窟即指此。⁵护云屯:谓窟边云雾迷漫,常聚不散,似乎是卫护风窟。屯:聚。
剩有搜奇兴,空怜前路昏。
剩有搜奇兴,空怜¹前路昏²
译文:我还有搜奇猎异的雅兴,只可惜天色已晚,眼前的道路已渐渐地昏暗下来。
注释:¹空怜:只可惜。²昏:昏暗,谓天色已晚,不能尽兴搜奇了。

  诗中描写了恒山于群山中独尊。首联写云中山势极高,颔联写河流在山下汇合然后向西南流去,颈联写仙台与太阳相映照,尾联写天色变暗,作者不能尽兴搜奇了。全诗从多个角度描绘恒山的高峻,口吻夸张豪迈,艺术感染力强烈。

  诗的开首两句,便用夸张豪迈的口吻写出了恒山众山独尊的地位。“云中天下脊,尤见此山尊。”恒山所在的山西浑源县在古代属云中郡统辖,作者说云中恒山是天下的屋脊、脊梁,极言此山之高峻。

  “八水皆南汇,群峰尽北蹲。”这是鸟瞰的图景。登临纵目,只见山山条条水脉尽皆汇向南方,被山势所拘,龙王也只得俯首称臣,顺山势而下。因为恒山突兀高耸,便显得群峰都好像向着北岳蹲下一样。这两句诗,与杜甫的《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仙台临日迥,风窟护云屯。”这两句又可视作是仰观的景象。恒山顶上有会仙府、琴棋台等建筑,因为修筑在山巅,便有“临日”,迫近太阳的遥远之感。“风窟”在北岳观两侧,悬崖壁立,空谷来风,窟中山风常似虎啸。彤云密布,云从风,在山谷间屯集,风涛、云海,正是名山特有的景观。面对这瑰丽的景色,诗人留恋不已,久久不欲离去,他还想看到更新奇的景致显现。“剩有搜奇兴,空怜前路昏。”便是这种心情的写照。诗人雅兴不减,还想进一步到云深不知处搜奇探胜,怎奈日暮途穷,不觉已是红轮西坠,天色暗淡,不辨东西了。诗人把这种游兴不减,余韵正浓的情绪放在天色已晚无法继续游览下去的时刻,更让人觉得惋惜,更让人感觉到北岳恒山那丰富无垠的内涵。纵然滞留更多的时日,也无法穷尽其中变化万端的风光。诗人用“空怜”二字,淡淡地带出未能尽兴游览恒山的遗憾。

  全诗从不同角度极力描绘恒山的高峻,或明说或暗含,无一不是一个“高”字,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人更加增添对北岳恒山的神往。

参考资料:
1、 阳光、关永礼主编.中国山川名胜诗文鉴赏辞典: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06月第1版:第801页
2、 荣斌 夏汉宁主编.中华名胜诗联集萃: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年01月第1版:第29页
大国置衡镜,准平天地心。
大国置衡镜,准平天地心。
译文:我唐朝是天下泱泱大国,人才选拔有很公允的标准如明镜悬天,公平核准天地良心。
群贤无邪人,朗鉴穷情深。
群贤无邪人,朗鉴穷情深。
译文:朝廷群贤聚集,没有邪心坏肠之人,明鉴民情,深入民心。
吾君咏南风,衮冕弹鸣琴。
吾君咏南风,衮冕弹鸣琴。
译文:当今皇上具有穿华服,咏《南风》,弹鸣琴无为而天下大治的美德。
时泰多美士,京国会缨簪。
时泰多美士,京国会缨簪。
译文:天下太平,高手云集,你这次有幸与他们共聚京国长安与高官会晤。
山苗落涧底,幽松出高岑。
山苗落涧底,幽松出高岑。
译文:现如今是贤哲上庸者下,是小草就落涧底,是幽松就出高山顶。
夫子有盛才,主司得球琳。
夫子有盛才,主司得球琳。
译文:夫子你有才华突出,你的上司像得到宝玉一样得到了你。
流水非郑曲,前行遇知音。
流水非郑曲,前行遇知音。
译文:你如高山流水一样高洁,并非那些靡靡之音可比,尽管前行,一定可以找到知音。
衣工剪绮绣,一误伤千金。
衣工剪绮绣,一误伤千金。
译文:官场一定要谨慎,犹如服装设计师设计华美礼服,一不小心,损失惨重,何止千金?
何惜刀尺馀,不裁寒女衾。
何惜刀尺馀,不裁寒女衾。
译文:不过有机会也给我美言几句,用那些剩下的布料为寒女缝制几件衣服。
我非弹冠者,感别但开襟。
我非弹冠者,感别但开襟。
译文:我不是那种结党营私之人,因为我们要分别了,所以敞开心扉说几句。
空谷无白驹,贤人岂悲吟。
空谷无白驹,贤人岂悲吟。
译文:现如今朝廷开明公正,没有贤哲骑白马逃回深山隐居,用不着太伤心。
大道安弃物,时来或招寻。
大道安弃物,时来或招寻。
译文:大道公允,不会舍弃贤人,时来运转之时,也许我也会被招寻。
尔见山吏部,当应无陆沉。
尔见山吏部,当应无陆沉。
译文:等到你见人事部长官的那天,天下应当再无贤人隐居了,你一定会推举我李白的。

sòngyángshǎoxuǎn--bái

guózhìhéngjìngzhǔnpíngtiānxīn

qúnxiánxiérénlǎngjiànqióngqíngshēn

jūnyǒngnánfēnggǔnmiǎndànmíngqín

shítàiduōměishìjīngguóhuìyīngzān

shānmiáoluòjiànyōusōngchūgāocén

ziyǒushèngcáizhǔqiúlín

liúshuǐfēizhèngqiánxíngzhīyīn

gōngjiǎnxiùshāngqiānjīn

dāochǐcáihánqīn

fēidànguānzhěgǎnbiédànkāijīn

kōngbáixiánrénbēiyín

dàoānshíláihuòzhāoxún

ěrjiànshāndāngyīngchén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天时¹人事²日相催³,冬至阳生春又来。
译文:自然界的节气和人世间事逐日相催,冬至一到,阳气初动,春天也就快来了。
注释:小至:《全唐诗》于题下注:“至前一日,即《会要》小冬日。”天时人事:自然界的节气和人世间的事情。¹天时:指自然变化的时序。²人事:人世间事。³日相催:逐日相催。⁴阳生:阳气初生,古人认为到冬至那天阴气极盛而新的一线阳气刚刚产生。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浮灰 一作:飞灰)
刺绣五纹¹添弱线²,吹葭(jiā)六琯(guǎn)动浮灰³。(浮灰 一作:飞灰)
译文:刺绣姑娘添丝加线赶做迎春的新衣,律管内的灰相应飞出则知冬至已到。
注释:¹五纹:五色彩线。纹,一作“文”。²添弱线:据史书记载,古代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刺绣女工每日的工作量要比前一日增加一线之工。³吹葭六琯动浮灰:古代为了预测时令变化,将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在十二乐律(分别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的玉管内,每月节气到来,相应律管里的灰就自动飞出。葭,初生的芦苇,诗中指代芦苇内膜烧成的灰。六琯:亦作六管,指用玉制成的确定音律的律管,律管共十二支,分六律、六吕,故称。浮,一作“飞”。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岸容¹待腊(là)²将舒柳³,山意冲寒欲放梅。
译文:堤岸好像等待腊月快点的过去,好让柳树舒展枝条,山中的腊梅冲破寒气傲然绽放。。
注释:¹岸容:河岸的容貌,诗中指水边景象。²待腊:待到腊月时分。腊,腊月,农历十二月。³舒柳:指柳叶萌生,枝条柔和。舒,舒放,萌发。⁴放:一作“破”。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云物¹不殊²乡国³异,教儿且覆(fù)掌中杯
译文:此地自然景物与故乡相差无几,让小儿斟满美酒,一饮而尽。
注释:¹云物:本指太阳旁边云气的色彩形状,这里就是指景物。²不殊:没有区别。³乡国:即家乡。⁴覆杯:尽饮。覆,倾,倒。

  这首诗首联交代时间,一个“催”字奠定了全诗愁闷的基调;颔联写人的活动,颈联写自然景物的变化,让人感到天气渐暖,春天将近的一丝喜悦,尾联转而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处异乡而不免悲从中来,于是邀儿子一起借酒消愁。全诗选材典型,“事”、“景”、“感”三者烘托,情由景生,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

  此诗开篇的“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二句是总起,以咏叹笔调点明“阳生春来”,与诗题紧扣,同时给人以紧迫感:时间飞逝,转眼又是冬去春来。中间四句是分承,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和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

  其中,“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二句直承首联“冬至”的自然节令特征,别出心裁,用刺绣添线、葭管飞灰,进一步点明季节变化。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二句直承冬去春来的景物特征,用柳叶“将舒”承一“容”字,使人产生柳叶如眉的联想,以梅花“欲放”承一“意”字,给人以梅若有情的感觉,富有动感特征,蕴含着生命的张力,体现出春临大地的蓬勃生机。虽然春天容易引发乡愁,但诗人的乡愁却是乐观向上的,故诗最后的“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二句以抒情作结,奉劝世人干尽杯中酒,享受美好的生活。

  全诗立意高远,选材典型,遣字铸辞,精工切贴,紧紧围绕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叙事、写景、抒感,“事”、“景”、“感”三者烘托,情由景生,渐次由开端时光逼人的感触演进为新春将临的欣慰,过渡得十分自然,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

参考资料:
1、 许叔良 选注.古今名诗选编.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09月第1版:250-251
2、 王霁东 著.人生读要 上.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76-77
3、 (宋)谢枋得,(清)王相 选编;张卫国 译评.千家诗.武汉:崇文书局,2015年06月第1版:141

xiǎozhì

 tángdài 

tiānshírénshìxiāngcuī dōngzhìyángshēngchūnyòulái 
xiùwéntiānruòxiàn线 chuījiāliùguǎndònghuī  (huīzuò fēihuī )
ànróngdàijiāngshūliǔ shānchōnghánfàngméi 
yúnshūxiāngguó jiāoérqiězhǎngzhōngbēi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中斋¹上元²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zhǔ)³,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译文:邓剡在上元节客散后怀念起往事,作一首《忆秦娥》词赠予我,我读过之后顿感凄凉,便按照原韵和了一首,不禁觉得非常悲痛。
注释:¹中斋:即邓剡,号中斋。词人之友。²上元: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又称元宵节。³见属:赠送。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烧灯¹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²人绝。
译文:过去每逢元宵,成千上万的朝京士女,拥进城里观灯闹元宵。如今皇上太后都被掳到北方去了,京城已不复存在,进京朝拜的路上,行人断绝,有的只是满天风雪。
注释:¹烧灯:燃灯。正月十五夜各处挂出花灯。²朝京:通往京城的路。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fà)¹
译文:刚才还是盛极一时,文恬武嬉,载歌载舞,极尽奢靡,转眼便成凄凉瓦砾焦土。唯有当年的明月,仍然永恒地照着人间,照着流泪的蜡烛,照着大家已经花白的头发。
注释:¹梅发:指花白的头发。

  这首词从上元节临安道上行人稀少,引发了他的亡国之恨,词情凄苦,表现了一个士大夫对故国的忠贞。

  上片触景生情,写上元节凄凉景象。南宋都城临安,上元节多繁华热闹,《梦梁录》曾有这样的记载:“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装,竞夸华丽。公子王孙,王陵年少,更以纱笼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人都道玉漏频催,金鸡屡唱,兴尤未已。”这样的通宵欢乐,词人是记忆犹新的,就引起了与当今的对比。如今的上元节风雪交加,遮天盖地,故都内外,一片苍凉。词人起笔,就以故都烧灯节极度的繁华欢乐与现实中的风雪酷寒、无限凄凉进行强烈的对比,烘托出严酷冷寂的气氛。“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这里的“风和雪”,不单是自然景象的实写,更成了元蒙统治下那种严酷气氛的象征。正因如此,“风和雪”的再次复述,既是适应词牌格式的需要,更是词人着意的强调。有了这着意的强调,作者一腔亡国之痛就顺势而出了。“江山如旧”的“如”字,已蕴含着“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世说新语》)的深哀大痛;“朝京人绝”的“绝”字,又秦寓着故都易主、人心绝望的深仇大恨。字里行间,充满了悲苦凄怆的情调。

  上片写景,景以引情,描写元宵之夜故部路上风雪交加行人断绝的凄凉景象;下片抒情,景以衬情,抒发物是人非、怀念故国的悲苦心情。

  “百年”二句,承上生发,直抒胸臆,感慨系之。人生百年,本已十分短暂,偏又经受了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深哀大痛;尽管人们都不再去故都观灯欢度佳节了,自己却还要跟知己好友面对故国的明月“感旧”“秦情”。使词人锥心泣血的“兴亡别”,不仅指“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永遇乐》)的一去不返,更指南宋覆亡之后“无花只落空悲”(《汉宫春》)的眼前处境。江山剧变,明月如故,只能对月凭吊,秦怀故国了。一个“犹”字,既表达了永念故国的执着深情,也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悲凉心境。词意发展到此,可谓沉痛至极。词人面对着“当时月”,故国情景,纷拥而来,眼前处境,却无比悲凉。这里的“当时月”,当然也不仅是适应词牌格式的需要,更是词人着意的强调,突出了他对故国的耿耿丹心和对元蒙统治的强烈厌恶。词人对月凭吊,秦情故国,“当时月”又在默默地照人如烛之泪,照人如梅之发。这两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把“当时月”之善解人意和词人之悲凄坚贞交织起来了,意境苍凉,余味绵绵。

  全词辞情哀苦,音调悲怆,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体现了宋亡后遗民作家的惨痛心情,是《须溪词》中的名篇。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113-2114
2、 刘尊明 朱崇才.宋词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335
3、 喻朝刚 周航.分类两宋绝妙好词.北京: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237
4、 徐培均.唐宋词小令精华.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458

qíné··shāodēngjié--liúchénwēng

zhōngzhāishàngyuánsàngǎnjiùqínéjiànshǔránsuíyùnqíngjuébēishén

shāodēngjiécháojīngdàoshàngfēngxuěfēngxuějiāngshānjiùcháojīngrénjué

bǎiniánduǎnduǎnxìngwángbiéjūnyóuduìdāngshíyuèdāngshíyuèzhàorénzhúlèizhàorénméi

千载遗踪一窖尘,路傍耕者亦伤神。
千载遗踪¹一窖(jiào)²,路傍耕(gēng)者亦伤神。
译文:千年留下的书籍,被烧成一窖灰尘,路旁种田的农民也感到很伤神。
注释:¹遗踪:指写在竹简、丝绢等上的诸子百家的书籍。²一窖尘:一坑尘土。
祖龙算事浑乖角,将谓诗书活得人。
祖龙¹算事浑乖角²,将谓³诗书活得人。
译文:秦皇计算事务真是机灵聪明,以为人们读书多,就能活得比别人好。
注释:¹祖龙:指秦始皇。²乖角:机灵聪明。³将谓:以为,认为。

  这是一首直接歌咏历史题材,表达作者议论见解的咏史诗。它跳出了一般咏史诗的窠臼,从另一个角度写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含蓄而有新意。

  诗的前两句以看似平实之笔叙说了诗人所见:当年秦始皇焚书之处历经千年,已成为历史陈迹,除去满洞穴的尘土外什么也没有了,就过路旁的农夫看到这荒凉景象也感到伤心。这两句既交代了吟咏的历史事件,又从侧面写出了诗人的感慨,看似“无我”,实则“有我”。试想:历史上秦始皇焚书的暴行,是一场民族文化的大劫难。许多优秀的书籍被付之一炬,使每一个视书为生命的读书入念此而心痛,千年之后的罗隐亦不例外。但诗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没有直写自己的感慨,而是借写自己的所见,借写他人的感受来表现这种感慨。一个不识诗书的农夫尚且“伤神”,罗隐作为一个读书人,自然更是感伤至极,这一点,读者一想即知,不说胜似多说。这种融思想感情于叙事当中、融丰富内容于平实当中的写法,既简明经济,又韵味无穷,不由人不赞叹诗人运用语言、高度概括的功力。

  诗的三四句,写诗人的议论,揭示秦始皇焚书的原因。“祖龙算事浑乖角,将谓诗书活得人。”意谓秦始皇谋划事情还真聪明,他认为烧毁书籍就能保秦王朝永在,赢代政权永存。一般的咏史诗,作者都是从客观的角度,或赞或贬自己所吟咏的历史事件及人物,而罗隐却不是这样处理的。他是带着嘲讽的语气,从揣测秦始皇主观心态的角度,轻轻一笔写就的。这里诗人不用始皇而用“祖龙”,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曾对“祖龙”自作解释说:“祖龙者,人之先也。”他要做诸“龙”之先,然后传诸子孙万代。既如此,诗人就用“祖龙”来称呼他,但实质是仅其意而用之,绝非单纯地使用典故。秦始皇为当初采纳李斯的奏议,烧毁了他认为是祸乱根源的“百家之言”,主观上是要推行“以愚黔首”的愚民政策,借以维护其政治统治,达到传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之目的。这样的打算是荒谬的,仅是一厢情愿而已。因为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焚书之后没几年,义军四起,赢氏政权很快就成了一个短命王朝,对于这些与秦始皇主观设想背道而驰的历史事实,罗隐是再清楚不过了。但是诗人并没有像其他后世文人那样去正面议论,直抒胸臆,猛烈地抨击谴责秦始皇所为之荒谬,残暴,而是以较为轻松的似乎是局外人的语气,通过“浑乖角”这样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揶揄嘲讽之意,不露锋芒而又锋利无比,无情地鞭挞了秦始皇焚书的暴行,深刻地讽刺了秦始皇的异想天开,真可谓匠心独运,曲折达意而又深刻有力。

参考资料:
1、 周蒙.毛泽东喜读的古典诗词曲赋500篇: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584-585

fénshūkēng--luóyǐn

qiānzàizōngjiàochénbànggēngzhěshāngshén

lóngsuànshìhúnguāijiǎojiāngwèishīshūhuó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