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明月珠,倒影池中水。恍然紫绮裘,濯足天河里。
煌煌明月珠,倒影池中水。恍然紫绮裘,濯足天河里。

nòngyuèchí--kuí

huánghuángmíngyuèzhūdàoyǐngchízhōngshuǐhuǎngránqiúzhuótiān

胡奎

胡奎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 15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日暮堂前花蕊(ruǐ)¹,争拈(niān)²小笔上床³描。
译文:黄昏余晖之下,厅堂前面鲜花娇美。一群可爱绣女,争拿笔上绣床写生。
注释:¹花蕊娇:双关语,一指刺绣图样,一喻刺绣少女。花蕊:花心。娇:美丽鲜艳。²拈:用两三个指头捏住。³床:指绣花时绷绣布的绣架。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绣成安¹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²
译文:绣成美丽屏风,静静放进花园,逗得黄莺好奇,离开柳条飞来。
注释:¹安:安置,摆放。²下柳条:从柳树枝条上飞下来。

  这是一首赞美刺绣精美的诗,写妇女绣品巧夺天工。

  首句“日暮”、“堂前”点明时间、地点。“花蕊娇”,花朵含苞待放,娇美异常──这是待绣屏风(绣障)上取样的对象。

  首句以静态写物,次句则以动态出人:一群绣女正竞相拈取小巧的画笔,在绣床上开始写生,描取花样。那看到花开娇美,争先恐后的模样,眉飞色舞的神态和动作的轻灵优美,如一幅自然的画卷都从“争”字中隐隐透出。“拈”,是用三两个指头夹取的意思,见出动作的轻灵,姿态的优美。这一句虽然用意只在写人,但也同时带出堂上的布置:一边摆着笔架,正对堂前的写生对象(“花蕊”),早已布置好绣床。和动作的轻灵优美,如一幅自然的画卷。

  三四句写“绣成”以后绣工的精美巧夺天工:把完工后的绣屏风安放到春光烂漫的花园里去,虽是人工,却足以乱真,连黄莺都上当了,离开柳枝向绣屏风飞来。末句从对面写出,让乱真的事实说话,不言女红之工巧,而工巧自见。而且还因黄莺入画,丰富了诗歌形象,平添了动人的情趣。

  从二句的“上床描”到三句的“绣成”,整个取样与刺绣的过程都省去了,像“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罗隐《绣》)那样正面描写绣活进行时飞针走线情况的诗句,在这首诗中是找不到的。

  胡令能诗风清丽,富有情趣,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堪称唐诗园囿中奇香扑鼻的山花野草。这首《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就有这样的特点。此诗头两句是现场目击,后两句是合理想象,既有情趣,又有意趣。语言明白如话,意境明丽如画。这样的诗,现代人解读毫不费力,且清新可爱,足见其有超越时空的魅力。

  沈德潜在论及题画诗时说:“其法全在不粘画上发论。”(《说诗晬语》卷下)“不粘”在绣工本身,不以正面敷写争巧,而是以映衬取胜,也许这就是这首诗在艺术上成功的主要奥秘。

guānzhèngzhōucuīlángzhōngzhūxiùyàng

lìngnéng tángdài 

tángqiánhuāruǐjiāo zhēngniānxiǎoshàngchuángmiáo 
xiùchéngānxiàngchūnyuán yǐnhuángyīngxiàliǔtiáo 
纷纷末术例从谀,邂逅淇南论有馀。
纷纷末术¹例从(cóng)(yú)²,邂逅淇南论有馀。
注释:¹末术:不能治本的法术。²从谀:,亦作“从臾”。奉承。
贾传自怜多感慨,东门何意泥孤虚。
贾传自怜多感慨,东门¹何意泥²孤虚³
注释:¹东门:复姓。与上句“贾传”均当指人。²泥:拘泥、局限。³孤虚:古代方术用语。古时常用以推算吉凶祸福及事之成败。
雨连宾馆留三宿,天遣幽怀为一抒。
雨连宾馆留三宿,天遣¹幽怀²为一抒。
注释:¹天遣:上天指使。²幽怀:隐藏在内心的情感。
觉我胸中闻未有,九峰新说历家书。
觉我胸中闻未有,九峰¹新说历家书²
注释:¹九峰:借喻九疑山。按原诗注:“九峰一作一篇。”²家书:家信。

sòngzhòngshíyǐnshìběihái--wángyùn

fēnfēnshùcóngxièhòunánlùnyǒu

jiǎchuánliánduōgǎnkǎidōngmén

liánbīnguǎnliúsān宿tiānqiǎnyōu怀huáiwèishū

juéxiōngzhōngwénwèiyǒujiǔfēngxīnshuōjiāshū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译文:采莲归去,荷花茂盛得像衣服一样盖满绿水。
秋风起浪凫雁飞。
秋风起浪凫(fú)¹雁飞。
译文:秋风吹起浪,野鸭大雁飞。
注释:¹凫:野鸭。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桂棹(zhào)兰桡(ráo)¹下长浦(pǔ)²,罗裙³玉腕(wàn)轻摇橹(lǔ)
译文:划起莲舟到岸边,穿着丝罗裙,玉腕轻摇船桨。
注释:¹桂棹兰桡:桂兰均为船桨,此处均指船。²下长浦:沿着水边向下游去。³罗裙:丝罗制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⁴玉腕:洁白温润的手腕。⁵橹:拨水使船前进的工具,置于船边,比桨长,用于摇动。这里可理解为船桨。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叶屿花潭¹极望平,江讴(ōu)越吹²相思苦。
译文:远远望去,小岛和深潭之间都是荷叶和莲花,传来江南民歌,更添相思之苦。
注释:¹叶屿花潭:屿潭之间满是荷叶荷花。屿,水中洲渚。潭,水边深处。²江讴越吹:泛指南方民歌。讴,徒歌。吹,有乐器伴奏的歌。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相思苦,佳期¹不可驻²
译文:相思苦,相会的日子留不住。
注释:¹佳期:这里指采莲女和征夫约会的时光。²驻:停留。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译文:塞外征夫仍然没有回来,江南采莲现在又已日暮。
今已暮,采莲花。
今已暮,采莲花。
译文:现在已经日暮,采摘莲花。
渠今那必尽娼家。
¹今那必尽娼(chāng)家²。
译文:她们未必全是娼家女。
注释:¹渠:伊,她。²娼家:乐妓之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官道¹城南把²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译文:城南大道采摘桑叶,哪比得上江上采莲花?
注释:¹官道:大道。²把:采。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chóu)¹
译文:莲花,有一片莲花,花叶是多么茂密重叠。
注释:¹稠叠:稠密重迭。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译文:荷叶虽然翠绿,但比起双眉却为之羞涩失色,红艳的荷花勉强比得上美丽的双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佳人¹不在兹²,怅望别离时。
译文:思念的人不在这里,怅望别离的时候。
注释:¹佳人:这里指所思念的人。²兹:这里。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牵花怜共蒂¹,折藕(ǒu)爱连丝²
译文:牵动了花,爱怜其两花共蒂;折断了藕,爱怜其藕丝不断。
注释:¹共蒂:即并头莲,一茎有红白两花。古人常用以比喻好夫妻。²丝:谐“思”,喻情思相连。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故情¹无处所²,新物³从华滋
译文:往日欢情无处寻找,眼前的荷花徒然茂盛。
注释:¹故情:旧日的欢情。²无处所:无所寻觅。³新物:花和藕。⁴华滋:长得很茂盛。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不惜西津¹交佩解²,还羞³北海雁书迟。
译文:不在乎西津解佩以赠,还忧愁北海雁书太晚。
注释:¹西津:这里作“南津”解,同“南浦”,分别之地。²交佩解:解佩赠与对方以表爱慕。³羞:此处意为忧,怕。⁴北海雁书:指塞外征夫寄来的书信。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采莲歌有节¹,采莲夜未歇。
译文:采莲歌有节拍,采莲整夜没有停歇。
注释:¹节:节拍。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pái)(huái)¹江上月。
译文:正碰到江风浩荡,又正值江月徘徊。
注释:¹徘徊:指月影慢慢移动。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¹何丰茸(róng)²
译文:月影慢慢移动,莲浦夜中相逢,吴姬越女如此之多。
注释:¹吴姬越女:泛指江南一带的采莲女。²丰茸:茂密的样子,指人多。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¹路几重?
译文:互相问寒江千里之外,关山的路程、征夫的消息。
注释:¹关山:关隘山岭。

  王勃的这首诗,虽是拟乐府旧题,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较大的创新,代表着初唐时期诗歌创作的风气。

  诗写一位采莲女子怀念征夫的感情。诗人选择了傍晚同分采莲归来的特定背景来打写。一开始,诗即写女子采莲归来、绿水荡漾,沾湿了她的衣裳,又杂和着荷花的清香。这是女子经过一番采莲劳动的形象。这时,秋风吹起浪涛,野鸭和大雁受惊而高飞,也触动了采莲女的内心情感。这句写景有“兴”的意味。下面四句,接写这位年青漂亮,服饰华丽的女子,轻轻地摇着精美的画舫随波而下,极目眺望无边无际覆盖着绿叶的岛屿和开放着荷花的水潭,耳中听着远处传来的江上渔歌、吴越小曲。这些所见所闻,都惹起了她的相思苦恨,“相思”二字就是全诗的旨意。接着又用四句点明相思的由来,是因为岁月流逝,而出塞的征夫至今尚未归来,思妇在水上采莲,消磨时光,感到孤独寂寞;现在到了傍晚时分,她独自归来。触景生情,因而心中产生了思远的情怀。“今已暮”三宇,呼应首句的“归”字,表明这首诗所写的是采莲女子日暮归来时的相思之情。继而诗又探入一层,写思妇的品质。尽管傍晚采莲归来,独宿空床的生活令人难以煎熬,但采莲女还是忠贞于她们的爱情,坚持自已的操守,“那必尽娼家”,用反问句式,谓女子并没有都沦落为娼女,意即她自己决不会因为亲人远戍而变心。不仅不会变心,相反,比别人还要坚定。“官道”二句以疑问的口气,将采莲女和采桑女加以比较对照,认为前者比后者在爱情上更加忠诚,这其实是诗中思妇的自我表白。“城南把桑”系用汉乐府典故,《陌上桑》里的女子浪敷,是一个忠实于爱精的典型形象。此诗里的采莲女自云对丈夫的感情超过浪敷,可见,她对爱情是多么执着。

  从“莲花复莲花”到“还羞北海雁书迟”,主要是咏物写人,抒发思妇的离愁别恨。江上莲花朵朵,莲叶田田,花叶纷披,十分稠密。荷叶的翠绿色,比不上女于的禅娟蛾眉;鲜红娇艳的荷花,也只能差可与女子红润的脸庞相比美。这几句由纯为写物转到以物比人,着重突出女子的年青貌美,从而唤起她的离恨。“佳人不在兹,帐望别离时。”尽管江上环境很优美,自己也是韶华容颜,但因为征夫远在塞外,她惆怅地遥望那别离的地方,回忆当初难分难舍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悲作之感,转而咏物。“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牵动荷花,喜爱它们并蒂开放;折断莲藕,喜爱它们丝丝相连的缠绵形象。这两句寓情于物,借白藕的丝丝相连,荷花的同根并蒂,表达思妇征夫的柔情蜜意。今天,当日的两情依依己经无处可以寻找了。虽然物态还如同过去一样,但在思妇看来,它们只不过是一片生长得很茂盛的荷花荷叶而已,想到这里,不禁无限伤情。自己为爱情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到头来则长期为离愁别恨所折磨。“西津交佩解”,用晋葛洪《神仙传》记载的郑交甫在江边遇到两位神女,十分爱慕她们,神女解下玉佩以相赠的故事。这句意谓采莲女过去曾与征夫以身相许,而毫无悔恨。“北海雁书”,用汉班固《汉书·李广苏武传》中苏武北海牧羊,雁足传书的典故。此句则谓征夫在边塞上,久无书信,不免使女子产生担心和怀疑。这种忆昔伤今之情,归结到底,表现了采莲女深沉的相思情怀。这一节从时间和空间上反反复复地交错写来,对于女子的“相思苦”确实写得很深刻,富有感染力。

  从“采莲歌有节”到篇末,诗情再作转换和深化。本来,采莲女己经在日暮时分归来了,这里则写她夜间又到江上采莲。她一边采莲,一边有节奏地唱着采莲曲。夜间江上的景象和白天大不一样。傍晚,吹起了秋风,此时更是凉风萧瑟。高远的天空里,一轮明月伴随着采莲女来往徘徊,清淡的光辉照耀着江水,闪动着粼粼波光。江风冷月,传达出了采莲女深沉的枨触,再一次表达了她的“相思苦”的情怀。这里完全是寓情于景,没有从正面写情语。它与上文写其“采莲归”来时的情感,对照起来加以体会,颇得详略映衬之妙。采莲女在江上来往采莲,遇到了其他夜间出来采莲的吴娃越女,她们都打扮得很娇艳美丽。姐妹们相见,互致问候,都探问从这条寒江到达征夫所在的关山千里的边塞,究竟是山儿重,水几重。可见,饱受着别离的煎熬、相思的苦恨的女子,不是一个采莲女,而是许许多多日夜辛勤劳动的采莲妇女。这就在前文写采莲女“相思苦”的基础上,描写了广大劳动妇女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幸,将征夫思妇的普通题材,提高升华为一个富有广泛社会意义的主题,写得非常深刻,是十分可贵的。

  梁、陈以来,《采莲曲》是诗人常用的乐府旧题,大多或摹写水容物态,或描绘采莲女的容貌服饰。特别是在风格上,他们的作品比较浮艳绮靡。王勃的这首诗,虽然抒情主人公同样是采莲女,自然景物的描绘乃至遣词造语,也都明显地受到南朝诗人的影响,但所塑造的伤离恨别,刻骨相思的女子形象,尤其是思妇征夫的主题揭示出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则是南朝诗人所无法相比的。王勃在理论上对六朝余风深致不满,而在创作实践上又未能摆脱其影响。这首诗就是一个例证。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初唐诗歌从六朝余风向唐诗刚健爽朗的风格变化发展的轨迹。

  王勃以前的诗人拟写此题,都是五言短章,此诗则运用七言,篇幅也比较宏大,表现出初唐七古崇尚铺陈赋写的一般倾向。不过,此诗在“四杰体”七古中抒情性较强,很注意将人物的感情寄寓在客观景物的描写刻画之中,具有强烈抒情效果。诗以七言为基本句式,大量运用五言句,又灵活地参用“三五七”、“三三七”句式,学习、模仿乐府民歌的结体方式,也加强了诗的抒情性。诗中多用蝉联和复沓的形式,更使诗流转圆美,情韵婉扬。诗中“采莲”、“莲叶”、“莲花”、“花”、“叶”等字词多次出现,造成重迭复沓的形式,显然具有南朝民歌《西洲曲》的风味。并且重迭复沓的形式还往往与蝉联方式交织运用,节奏铿锵,音韵和婉。总之,虽然此诗具有叙事诗的骨髓,但它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乃在于抒情。此诗中几个主要表现方法,都对加强其抒情性具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0-33
2、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上卷):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13-14

cǎilián

wáng tángdài 

cǎiliánguī 绿shuǐróng 
qiūfēnglàngyànfēi 
guìzhàolánráoxiàcháng luóqúnwànqīngyáo 
屿huātánwàngpíng jiāngōuyuèchuīxiāng 
xiāng jiāzhù 
sàiwàizhēngyóuwèihuán jiāngnáncǎiliánjīn 
jīn cǎiliánhuā 
jīnjìnchāngjiā 
guāndàochéngnánsāng jiāngshàngcǎiliánhuā 
liánhuāliánhuā huāchóudié 
cuìběnxiūméi huāhóngqiángjiá 
jiārénzài chàngwàngbiéshí 
qiānhuāliángòng zhéǒuàilián 
qíngchùsuǒ xīncónghuá 
西jīnjiāopèijiě huánxiūběihǎiyànshūchí 
cǎiliányǒujié cǎiliánwèixiē 
zhèngfénghàodàngjiāngshàngfēng yòuzhípáihuáijiāngshàngyuè 
páihuáiliánxiāngféng yuèfēngróng 
gòngwènhánjiāngqiānwài zhēngguānshānchóng 
捍索桅竿立啸空,篙师酣寝浪花中。
捍索¹桅竿立啸空,篙师酣寝浪花中。
注释:¹捍索:船桅两旁的索。
故应菅蒯知心腹,弱缆能争万里风。
故应菅蒯¹知心腹,弱缆能争万里风。
注释:¹菅(jiān)、蒯(kuǎi):草绳,用以编缆的。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
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
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
我行都是退之诗,真有人家水半扉。
我行都是退之诗,真有人家水半扉。
千顷桑麻在船底,空余石发挂鱼衣。
千顷桑麻在船底,空余石发挂鱼衣。
日轮亭午汗珠融,谁识南讹长养功。
日轮亭午汗珠融,谁识南讹长养功。
暴雨过云聊一快,未妨明月却当空。
暴雨过云聊一快,未妨明月却当空。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且并¹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²
注释:¹并:傍。²巉岩:山石险峻。这里借喻人生道路上的难行。

  苏轼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过半帆。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峨岩!慈湖夹--在今安徽当涂县北。阻风--乘船为风浪所阻。起唤清风--有经验的老船工,在审察风势将转时,往往长啸呼唤,使人感到风转是由呼唤而来。并--此处作"傍"解。欹(音机)侧--歪斜,不平稳。前两句说,躺在船上,看到天边月落的地方云横千丈,啊,天将破晓了,老船工急急爬起来,呼唤得半帆清风,加紧开船。三四句说,暂且傍着临江的小村,倾斜摇荡地驶过险段,这当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人世间又有何处不是峭壁危岩呢!

  小诗寓哲理于形象之中,借助日常景物表现作者直面现实,不避艰险,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青衫¹初入九重城²,结友尽豪英³。蜡封夜半传檄(xí),驰骑谕幽英
译文:当初我作为低级官吏进入京城,结识的朋友都是英雄豪杰。起草重要文书,用蜡封固英连夜传送,骑着马奔驰传告中原人们。
注释:¹青衫:低级官吏的服色。²九重城:指京城。³豪英:英雄豪杰。⁴蜡封:用蜡封固的文书,保密性强。⁵传檄:传送文书。⁶谕:告诉,传告。⁷幽英:幽州、英州,此指金国占领区。
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时易失,志难成,鬓(bìn)丝生。平章风月¹,弹压江山²,别是功名。
译文:时机容易失去,壮志难酬,两鬓已生白发。只好写文章品评风月,指点山川,建立另外一种“功名”。
注释:¹平章风月:写评品风月的文字。²弹压江山:指点山川。

  词的上片是忆旧。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起首两句写早年的政治生活。唐宋时九品官服色青,公元1160年(高宗绍兴三十年),陆游由福州决曹掾被荐到临安,以九品官入京改职,言“青衫”十分贴切。陆游为官期间交识的同辈人士多是一时俊彦,因言“结友尽豪英”。

  “蜡封侯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写任圣政所检讨官时的活动,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很鼓舞人的。这时宋孝宗刚即位,欲有所作为,遂恢复起用主战派的著名人物张浚,筹划进取方略。

  词的下片是抒愤。

  “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换头三句既是词意的转折,接连三个三字句如走丸而下,表现出他激动的心情,也反映了他的政治经历的转折。“时易失”,先就大局而言,就是说,好景不长,本来满有希望收复中原的大好机会竟被轻易地断送了!宋孝宗操之过急,张浚志大才疏,北进结果遭到符离之败,反而又结成了屈服于金人的隆兴和议。这些史实概括在这一短语之中,表现出了陆游的痛惜之感。“志难成,鬓丝生”就个人方面说,正因为整个政治形势起了变化,自己的壮志未酬,而白发早生,以致成终身大恨。六字之中,感慨百端。

  “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歇拍三句写晚年家居的闲散生活和愤懑情绪。“平章风月,弹压江山”是相对上片结交豪英,夜半草檄而言的。那时候终日所对的是英雄豪杰,所作的是羽书檄文;此时终日所对的则是江山风月,所作的则是品评风月的文字,成了管领山川的闲人。天壤之别的场景,怎能不令词人痛心疾首,透出无奈之态。风月的品评,山川的管领,原是“闲者”的事,与“功名”二字沾不上边,而结句却说“别是功名”,这是幽默语,是自我解嘲,也是激愤语,是对那些加给他“嘲咏风月”的罪名的人们,予以有力的反击,套用孟子的一句话就是:“予岂好嘲咏风月哉;予不得已也!”

  全篇率意而写,不假雕琢,语明而情真,通过上下片的强烈对比,反映出陆游晚年的不平静心情。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424页
2、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95-1396页

zhōngqíng ·qīngshānchūjiǔchóngchéng

yóu sòngdài 

qīngshānchūjiǔchóngchéng jiéyǒujìnháoyīng fēngbànchuán chíyōubīng 
shíshī zhìnánchéng bìnshēng píngzhāngfēngyuè tánjiāngshān biéshìgōngm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