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时愁远别,别久竟忘归。五见门前树,秋风落叶飞。
去时愁远别,别久竟忘归。五见门前树,秋风落叶飞。
落叶萦愁思,纷纷若乱丝。仙家能缩地,莫使阻归期。
落叶萦愁思,纷纷若乱丝。仙家能缩地,莫使阻归期。
胡奎

胡奎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 15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春来愁杀侬。
南高峰,北高峰¹,一片湖光烟霭(ǎi)中。春来愁杀侬(nóng)²
译文:南有高峰,北也高峰,两峰之间,一片湖光锁在烟霭迷蒙之中。春天来了,面对美好的湖光山色,愁绪万千种。
注释:¹南高峰,北高峰:杭州西湖诸山中南北对峙的高峰。²侬:人。
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¹轻郎马骢(cōng),相逢九里松²
译文:郎的情意浓浓,妾也情意浓浓,妾坐油壁香车,郎骑青骢宝马,记得,在九里松初次相逢。
注释:¹油壁车:四周垂帷幕,用油漆涂饰车壁的香车。²九里松:据《西湖志》,唐刺史袁仁敬守杭时,植松于行春桥,西达灵隐、天竺路,左右各三行,每行隔去八九尺,苍翠夹道,人行其间,衣皆绿。

  上片从西湖景物写起。“南高峰,北高峰”二句写山。南北两高峰是西湖诸山中两个风景点。南高峰旧称“高一千六百丈”(今实测为海拔256.9米),风景葱倩,登临远眺,可以把西湖和钱塘江景物尽收眼底。北高峰在南高峰西北,遥遥相对,海拔314米,比南高峰略高。景观与南高峰不相上下。因为两峰景别致,故作者特别拈出,以概括西湖诸山之胜。—这样措词,也是词调格式的原因。

  “一片湖光烟霭中”句写湖。西湖光面约五平方多公里,虽不如洞庭湖、太湖那样壮阔,但水光潋滟,碧波荡漾,也颇为开朗。而且,湖上并非空荡荡的水光一片,白堤和苏堤象绿色的裙带,孤山象一块翡翠玉石;还有那亭台寺阁,桃柳梅荷;湖光如翠,四季宜人。在春天烟霭迷蒙中,就更显得绰约多姿了。

  “春来愁杀侬”句,因景生情。点出“春”说出“愁”。“春”是所写景物的时节,“愁”是景物触发的感情。联系前面三句,意思是说:春天来了,西湖的水光山色,美丽动人,但这却只能引起我的愁思而已。此句十分关键,着此句而以上三句的意思始有着落,着此句而上片的感情意绪始全托出。结拍如此,可谓善始善终。

  过片转入回忆,交待愁思的缘故。“郎意浓,妾意浓”者,郎情妾意都一样的深厚浓郁也;在短促的句子中,连用两个“意”字,两个“浓”字,给人予深刻印象。叠句在词中所具有的积极功能,在此得到了高度的发挥。

  “油壁车轻”二句,是对前面两句的表述,写他们的初次见面。“油壁车轻郎马骢”这一句中有个典故:《苏小小歌》云:“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据说,苏小小是南齐钱塘名妓,她常乘着油壁车(四周垂帷幕、用油涂饰车壁的香车)出游,一日,出游时遇到一位骑青骢马(青白色的马)而来的俊男阮郁,两人一见倾心,苏小小就吟了这首诗,约他到西泠(即西陵)桥畔松柏郁葱处(即她的家)来找她,结为夫妇。这里借用这个故事,来比词中的男女主人公的浓情密意,以突出他们之间的浪漫情调。“九里松”是他们初见的地点,那地方是“钱塘八景”之一,为葛岭至灵隐、天竺间的一段路。唐刺史袁仁敬守杭时,植松于左右各三行,长九里,因此松阴浓密,苍翠夹道,是男女传情达意的好地点。当然,文学作品也允许虚构的,它可以虚构富于诗意的情景;故我们对男女主人公的首次相遇,是否郎骑骢马妾乘车,是否在九里松,都不必过分推敲。总之,下片词意,是女主人公回忆其与所爱的欢会。

  这首词,以西湖景物为背景,上片写现实,下片写回忆;通过叙述回忆中的欢乐以反衬现实中的忧愁,思妇情怀,宛然如见。据词谱,《长相思》为双调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一叠韵,是最短的词牌之一,要写好实不易。必须有隽永的意味,给读者提供充分的想象余地,实仍属佳作。但它的每句押韵和前后各重叠一个三字句的特点,给人的印象就特别深刻;白居易的“汴水流,泗水流”首,林和靖的“吴山青,越山青”首,正是如此。这首词在这方面工力也不弱,详见上文论述。词的风格自然朴素,毫无斧凿痕迹,似民歌的天籁,如西子的淡妆,实仍佳作。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 第1308-1310页 .

zhǎngxiāngyóu西--kāngzhī

nángāofēngběigāofēng

piànguāngyānǎizhōng

chūnláichóushānóng

lángnóngqiènóng

yóuchēqīnglángcōng

xiāngféngjiǔsōng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¹微。
译文:太阳将出而未出的时分,大雾遮住了江城,又变成细雨霏霏。
注释:¹雨脚:即雨线之意。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天忽作晴山卷幔(màn),云犹含脚石披衣。
译文:忽然天又变晴,卷起帐幔露出了群山;云彩朵朵,好像山石披上了白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lǒng)¹高低紫燕飞。
译文:村落间到处听到黄鹂啭鸣,麦垅间看到紫燕在上下翻飞。
注释:¹垅:同“垄”,土埂。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译文:谁能像农人一样知道此中乐趣?他们正招呼儿童骑牛吹笛把家归。

  此诗首联写出了太阳未出时山城在雾中的特有景色;颔联写雾消天晴之景;颈联是近景,黄鹂语,紫燕飞,一片春日生机;尾联从物写到人,用鸟类逢春之乐,衬托田家早耕归来的愉快心情,抒发了诗人对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的喜爱之情。全诗写景生动,状物细致,写作手法含蓄,用语极工稳。

  此诗第一句是拗体,点明刚出郊时的情况,太阳要出还没有出,第二句写满天大雾,以致城都隐在雾里看不见了。这个“失”字用得很活。这里写的景色就像杜甫写的“孤城隐雾深”,但炼成“雾失江城”就不落套,而这个“失”字,正是从杜诗归云拥树失山村”学来。“雨脚微”是写大雾像细雨一样,这两句写出山城的特有景色,实际这是天晴的前兆。

  三四句写雾消天晴。苏轼《新城道中》云:“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这三四两句较苏诗要凝炼曲折一些,每句都作两层,把静物写活了,即所谓拟人化。“天忽作晴”把天晴当作有意识的行动,“忽”字对上句“雨脚”来的,原来是作雨,忽然又“作晴”了,四山原来被雾幔遮住,现在山都把帘幔卷起来了。第四句,天虽然晴了,但许多云还未散去,还要故意作态,那些山石上还没有散掉的云就像人披件衣服似的唐人包贺诗:“雾是山巾子,船为水极鞋。”纯粹是打油腔。而这里写成两层,把云和石都写活了,远非“山巾子”之喻所能比拟。这一联写的是大处远景。

  五六句是近景,黄鹂语,紫燕飞,一片春日生机。而“语”是听得,“飞”是看见。“烟村南北”写行中所见,村南听到,村北也听到,那末“出郊”的行动自在其中“麦垅高低”是山城近郊特色,表现地势不平。黄鹂紫燕的活动乐在其中,而在这里作者仍在衬托人的乐趣。农历二月二日春耕已开始,一早耕罢放牧归村,景色如画,使人想起唐人许多写牧童的诗句,如崔道融《牧竖》:“牧竖披蓑笠,逢人气做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后几句写出一幅农家乐图。

  七律中间两联易见精采,而尾联难于中间,首联尤难。此诗顺序而下,极有层次。第一联写初出郊时,大雾如雨,连城池都看不见了。三四两句写天忽放晴后四山的景色,这一联是从大处远处着眼,天云、山石,都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而每句都是两层意思的复句,两句句法相对而意思相联,上句写山卷幔,应该云雾尽失,下句写云却留恋不去,那个“犹”字很用力,和“忽”字对得极工稳。律诗中间两联应有变化,这五六两句虽然也有烟村、麦垅、黄鹂、紫燕四种东西,但各为单句。这两句作者的视线从远处收到近处,从大的东西收到小的,从静物写到动物。在天晴之后,看到一片生机。结尾又从物收到人,用鸟类逢春之乐,衬托田家早耕归来的愉快心情。作者没有直接说自己的感受,但是从笔下自然流露出一种热爱郊外人物的艳羡之情。

  这首诗以写景生动细致见长,和《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二首》那种横眉怒目气壮山河的诗风,恰成对照,可以看出诗人触景生情,风格是多样的。

参考资料:
1、 严寿澄 贺银海,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第772页

èryuèèrchūjiāo

wángtíngguī sòngdài 

tóuchūwèichūshí shījiāngchéngjiǎowēi 
tiānzuòqíngshānjuǎnmàn yúnyóuhántàishí 
yāncūnnánběihuáng màilǒnggāoyànfēi 
shuítiánjiāzhí érchuīkuàniúguī 
同是瀛洲册府仙,今朝聊结社中莲,胡笳按拍酒如川。
同是瀛洲册府仙,今朝聊结社中莲,胡笳按拍酒如川。
唤起封姨清晚暑,更将荔子荐新圆,从今三夜看婵娟。
唤起封姨清晚暑,更将荔子荐新圆,从今三夜看婵娟。

  首句故事源自唐太宗设文学馆。唐太宗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流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典籍。又命阎立本画像,褚亮 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诗文中常用“登瀛洲”或“瀛洲”比喻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之一,另二仙山名蓬莱、方丈。“册”,册封,特指皇帝的诏书。该词起句便见不俗,将此日参加中秋宴会的十八人比作仙境之人。张孝祥《鹧鸪天·送陈倅正字摄峡州》亦有句:“人物风流册府仙。”

  “结社”,组织团体。“结社多高客,登坛尽小诗。”(唐·许浑《送太昱禅师》诗)次句巧妙地将“结社”二字拆开,一作“聊结”,一作“社中莲”,由此又将今朝宴会比之于晋慧远集高僧名儒结白莲社于庐山东林寺。庐山白莲社数百人中,其间誉望尤着,为当世推重者,号社中十八贤。晁补之于《白莲社图记》亦有记载。

  第三句作为上片结语,是说当筵演奏琴曲《胡笳十八拍》助兴,坐上十八客酒兴更高。“胡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一种管乐器,传说由汉张骞从西域传入,汉魏鼓吹乐中常用之。蔡琰归汉后,悲叹自己命运多舛,写下《胡笳十八拍》流传于今。“按拍”,击节,打拍子。今宵按拍赏音,不禁抚今思夕,感慨万端,自是豪饮痛醉一场。

  换头用“封姨”对应时节,切合“十八”。“封姨”,古时神话传说中的风神,亦称“封家姨”、“十八姨”、“封十八姨”。(唐·谷神子《博异志·崔玄微》)诗文中常作为风的代称。由于中秋季节犹有余热,词人便在此时召唤风神送来凉爽,清涤晚暑,以助酒兴。

  接下一句说酒后更有荔枝品尝,以切“十八”,并扣题中秋。上品新荔名“十八娘”,宋·曾巩《荔枝录》云:“十八娘荔枝,色深红而细长,闽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好食此,因而得名。”苏辙《干荔支》曰:“红消白瘦香犹在,想见当年十八娘。”中秋不能不赏月,赏月当有瓜果供奉,该词故有“荔子荐新圆”句。“新圆”,指中秋圆月。

  荔子自然圆,中秋月更圆,新朋老友中秋团圆更是大快人心,于是全词最后一句即景生情作结,说今宵赏月尚可再延长三夜至十八。“婵娟”,月亮。这是词人的美好愿望,亦可见词人填词用事的高强本领。

huànshā··zhōngqiūzuòshàngshí--zhāngxiàoxiáng

tóngshìyíngzhōuxiānjīncháoliáojiéshèzhōngliánjiāànpāijiǔchuān

huànfēngqīngwǎnshǔgèngjiāngzijiànxīnyuáncóngjīnsānkànchánjuān

上国。去客。停飞盖、促离筵。长安古道绵绵。见岸花啼露,对堤柳愁烟。物情人意,向此触目,无处不凄然。
上国¹。去客²。停飞盖³、促离筵(yán)。长安古道绵绵。见岸花啼露,对堤(dī)柳愁烟。物情人意,向此触目,无处不凄然。
译文:我在华州,但现在要离开了。停下车驾,匆促地参加送别的筵席。只见河岸边带露珠的花朵似乎正在悲哀的哭泣,对面长堤上茂密的柳林也仿佛被忧愁笼罩。面对此景,触目伤怀,那物的情状、人的情绪无处不凄凉悲伤。
注释:¹上国:泛指京都以西地区,此处指华州。²去客:指离开陕西的人。³飞盖:车盖。车行时盖衣因风而飞动,故称。此处代指车驾。⁴促离筵:匆促的离别筵席。⁵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⁶岸花啼露:岸边的花上还带着朝露。啼:啼哭。⁷烟:薄薄的雾气。⁸触目:目光所及。
醉拥征骖犹伫立,盈盈泪眼相看。况绣帏人静,更山馆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顿成两处孤眠。
醉拥征骖(cān)¹犹伫立,盈盈泪眼相看。况绣帏(wéi)²人静,更山馆³春寒。今宵怎漏永,顿成两处孤眠。
译文:醉意蒙蒙中仍持握缰绳骑马伫立,饱含离情眼泪的双眼,彼此相看,不忍离去。更何况这一离别,将是彩绣帏帐中人孤寂,山中馆驿春夜寒。今宵将怎样面对这漫漫长夜,一下子分居两处,独自而眠。
注释:¹征骖:驾车远行的马。²绣帏:指闺阁。³山馆:山野驿馆。⁴怎:怎奈。⁵向:语助词。⁶漏永:指夜长。漏,滴漏,是古代的计时器。

  词的上片写离别之后的情景。“上国”二句,点明主题,写离别之情。开端两句都是二字短句,接下来的第三句虽为六字,却需三字停顿一下,叙事的句子语势富有节奏却十分急促,化了词人的行色匆匆,又与下句“长安古道绵绵”形成鲜明的对比。行色匆匆说明词人与亲人离别的时候也是短暂的,道途“绵绵”则又意味着难以再次相聚。词的开端即通过叙事与写景为全词铺设了浓重的悲剧氛围。“岸花啼露”、“安柳愁烟”是描绘离别之景,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岸花”本是乐景,但是词人却以“啼露”修饰,颇有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的感觉,因为词人“啼”、“愁”,所以他才会看到“岸花啼露”、“安柳愁烟”。这里的“露”又象征着人的眼泪,“烟”象征着人的愁情。以景写情,又移情于景,分不清是情还是景,这既是“物情”,又是“人意”。接下来的“物情人意”四字,下的十分精当,所营造的意境又极其凄绝、迷离,自是“向此触目,无处不凄然”了。

  词的下片转而写与妻子分别时的情景。过片换头句写临分手的瞬间。“醉拥征骖犹伫立”,这时词人已经喝醉了,坐在车上,词人却想“伫立”,想要留在此地,不想继续走下去了,这是因为思念所致。“盈盈泪眼相看”,“盈盈”的泪水饱含着依依惜别的情意,这里其实也暗示了车子的走动,不然又怎会泪眼“盈盈”。当对方已经在视线中消失的时候,词人又想到今次离别之后的孤寂,写孤寂分别从双方着笔:先写妻子这边,“况绣帏人静”;后写自己,“更山馆春寒”。彼此一个在“绣帏”,一个在“山馆”,但同样是“人静”、“春寒”。这是一组工稳的对偶句,“况”、“更”为领字,“人静”、“春寒”是互文,遣词造句极为考究。煞拍一韵合二处为一体,“今宵怎向漏永,顿成两处孤眠”,同一个“今宵”,同样的“漏永”,同样的“孤眠”,也同样是无可奈何,更是无法忍受的。

  词的上片,时间、空间相对静止,饯别之时、临岐之地;下片时间、空间相对处于推移变化中,时间延长,空间扩展。时空设计上的匠心,把离情抒写得既有浓缩的情致,又有绵长的余韵。

  这首《临江仙引》在构思布局以至旨趣上,均颇为类似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但词意较为高洁,较少缠绵细腻之状,又没有“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寥廊、“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雅,故而在意蕴丰厚上明显逊于后者,其影响自然远远不及后者。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509-511

línjiāngxiānyǐn··shàngguó--liǔyǒng

shàngguótíngfēigàiyánzhǎngāndàomiánmiánjiànànhuāduìliǔchóuyānqíngrénxiàngchùchùrán

zuìyōngzhēngcānyóuzhùyíngyínglèiyǎnxiāngkànkuàngxiùwéirénjìnggèngshānguǎnchūnhánjīnxiāozěnxiànglòuyǒngdùnchéngliǎngchùmián

玉衡固已骖,羲和若飞凌。
玉衡¹固已骖(cān)²,羲(xī)³若飞凌
译文:时节在变换,北斗星的斗柄改变了其所指的方向,太阳也好像飞到了高空。
注释:¹玉衡:北斗七星的第五星。这里代指斗柄,北斗的柄随着时节的变换而改变方向。²骖:驾三匹马。³羲和:日神,这里指太阳。⁴凌:升高。
四运循环转,寒暑自相承。
四运¹循环转,寒暑自相承²
译文:四季在循环运转,寒暑相互接替。
注释:¹四运:指四季。²承:接替。
冉冉年时暮,迢迢天路征。
(rǎn)¹运时暮,迢(tiáo)迢天路²征。
译文:现在的年时和日暮,就是天象运行的明证。
注释:¹冉冉:逐渐。²天路:天象的运行。
招摇东北指,大火西南升。
招摇¹东北指,大火西南升²
译文:刚才招摇星还指向东北,时值二月,转瞬大火星就从西南升起。
注释:¹招摇:即招摇星,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第三氐宿,在北斗第七星“摇光”所指的方位上,可指代北斗七星。²大火西南升:大火星从西南方升起。这里是指世界变换迅速。仍:接连不断。庆云:一种吉祥的云气。履信:实行忠信的道理。思顺焉足凭:指按正道而行却又哪能靠得住。临川响:指孔子在水边的叹息。
悲风无绝响,玄云互相仍。
悲风无绝响,玄云互相仍。
译文:到了秋季,时节的变换真是很迅速。悲风一直在吹,没有停歇的时候,乌云一直在接连不断地飘飞。
丰水凭川结,零露弥天凝。
丰水凭川结,零露弥天凝。
译文:到了冬季水面都结冰了,天气十分寒冷,滴水成冰,露水都凝结了。
年命特相逝,庆云鲜克乘。
运命特相逝,庆云鲜克乘。
译文:人生的岁月只管逝去,祥瑞的云彩很少被人乘坐使人得以升仙。
履信多愆期,思顺焉足凭。
履信多愆期,思顺焉足凭。
译文:想按正道而行,实行忠信哪能靠得住呢?
慷慨临川响,非此孰为兴。
慷慨临川响,非此孰为兴。
译文:孔子在水边的叹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就是感慨人生短促而发的吗?
哀吟梁甫颠,慷慨独抚膺。
哀吟梁甫颠,慷慨独抚膺。
译文:在梁甫山顶上想到这些,我不禁也悲愤地抚膺叹息。
梁甫是个地名,为泰山脚下一小丘,古人死后多有葬于梁甫山者,遂赋予《梁甫吟》悲凉的葬歌体特征。这首诗中陆机是在感叹岁月的流逝,人生的短促,虽然行为正直,仍然不免有种种忧患。

liángyín--

héngcānruòfēilíng

yùnxúnhuánzhuǎnhánshǔxiāngchéng

rǎnrǎnniánshítiáotiáotiānzhēng

zhāoyáodōngběizhǐhuǒ西nánshēng

bēifēngjuéxiǎngxuányúnxiāngréng

fēngshuǐpíngchuānjiélíngtiānníng

niánmìngxiāngshìqìngyúnxiānchéng

xìnduōqiānshùnyānpíng

kāngkǎilínchuānxiǎngfēishúwèixìng

āiyínliángdiānkāngkǎiyī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