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与马相见,心交应宿缘。太原梁苑已升天。记得当初,留语再相传。守服须三载,持心更五年。诱人归善行功全。此个扶风,重礼害风仙。
王与马相见,心交应宿缘。太原梁苑已升天。记得当初,留语再相传。守服须三载,持心更五年。诱人归善行功全。此个扶风,重礼害风仙。

nánzi··wángxiāngjiàn--

wángxiāngjiànxīnjiāoyīng宿yuántàiyuánliángyuànshēngtiāndāngchūliúzàixiāngchuánshǒusānzàichíxīngèngniányòurénguīshànxínggōngquánfēngzhònghàifēngxiān

马钰

马钰

凤翔扶风人,徙居登州宁海,字元宝,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海陵王贞元间进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阳子王哲,从其学道术,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后游莱阳,入游仙宫。相传妻孙氏与钰先后仙去。赐号丹阳顺化真人、抱一无为真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等。 ▶ 7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故人文与可为道师王执中作墨竹,且谓执中勿使他人书字,待苏子瞻来,令作诗其侧。与可既没八年而轼始还朝,见之,乃赋一首。
故人文与可为道师王执中作墨竹,且谓执中勿使他人书字,待苏子瞻来,令作诗其侧。与可既没八年他轼始还朝,见之,乃赋一首。
译文:老朋友文与可给一位道长王执中画了一幅墨竹,并对王执中说不要让别人题字,等苏轼回来后,让苏轼在画边作诗。与可死后八年我才回来,见到这幅画,在上面赋诗一首。
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
斯人¹定何人,游戏²得自在。
译文: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人豪放如此洒脱不羁。
诗鸣草圣余,兼入竹三昧。
诗鸣草圣余,兼入竹三昧。
译文:诗词造诣声名远扬,草书艺术成就高,可与怀素比肩;画竹子也能形神兼备,画出其神韵。
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
时时出木石,荒怪¹轶象外。
译文:竹子似乎每时每刻都从树木和石头中长出来,荒诞离奇超乎常理之外。
注释:¹荒怪:荒诞离奇。
举世知珍之,赏会独予最。
举世¹知珍之,赏会独予最。
译文:世人都认为此画可作珍宝,但只有我才能真正欣赏期中妙处。
知音古难合,奄忽不少待。
知音古难合,奄(yǎn)¹不少待。
译文:自古知音难寻觅,倏忽之间你等我太长时间。
谁云死生隔,相见如龚隗。
谁云死生隔,相见如龚(gōng)(wěi)¹
译文:谁说咱们生死相隔,即便如此不耽误你我成为知音。

wénzhúbìng--shì

rénwénwèidàoshīwángzhízhōngzuòzhúqiěwèizhízhōng使shǐrénshūdàizizhānláilìngzuòshī

méiniánérshìshǐháicháojiànzhīnǎishǒu

réndìngrényóuzài

shīmíngcǎoshèngjiānzhúsānmèi

shíshíchūshíhuāngguàixiàngwài

shìzhīzhēnzhīshǎnghuìzuì

zhīyīnnányǎnshǎodài

shuíyúnshēngxiāngjiàngōngkuí

清风店南逢父老,告我己巳年间事。
清风店¹南逢父老,告我己巳(sì)²年间事。
译文:在清风店南面遇见了一个老人家,他告诉我己巳年的事情。
注释:石将军:石亨,渭南人。后恃功高,日益骄纵,下诏狱,以谋反罪论斩,死于狱中。¹清风店:在今河北省易县。石亨追瓦剌军于此。²己巳: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
店北犹存古战场,遗镞尚带勤王字。
店北犹存古战场,遗镞(zú)¹尚带勤王²字。
译文:清风店北面还留有古战场的遗迹,留下的箭头还带着“勤王”的字样。
注释:¹遗镞:留存下来的箭头。²勤王:地方官吏起兵救援危难之中的王朝。
忆昔蒙尘实惨怛,反覆势如风雨至。
忆昔蒙尘¹实惨怛(dá)²,反覆³势如风雨至。
译文:回想起被人侵略实在是悲惨,侵略者的军队象疾风骤雨般袭来。
注释:¹蒙尘:天子出走曰蒙尘,此处指英宗被也先所俘虏。²惨怛:伤痛。³覆:一作“复”。
紫荆关头昼吹角,杀气军声满幽朔。
紫荆(jīng)¹头昼吹角,杀气军声满幽朔。
译文:紫荆关那里白天吹起了号角,幽朔上空杀气弥漫,杀声震天。
注释:¹紫荆关:在今河北省易县的紫荆岭上。这一年十月,也先挟持明英宗攻陷紫荆关,向北京进兵。
胡儿饮马彰义门,烽火夜照燕山云。
胡儿饮马彰义门¹,烽火夜照燕山云。
译文:瓦剌的士兵彰义门外饮马,战斗的烽火照亮了燕山的夜空。
注释:¹彰义门:京城九门之一。当时瓦剌军曾攻彰义门,被明军击退。
内有于尚书,外有石将军。
内有于尚书¹,外有石将军。
译文:城内有于谦尚书守城,城外有石亨将军领兵杀敌。
注释:¹于尚书:即于谦。
石家官军若雷电,天清野旷来酣战。
石家官军若雷电,天清野旷来酣(hān)战。
译文:石亨的军队来势如闪电,若奔雷,在晴朗的天空下,在野外空旷的地方与敌人激战。
朝廷既失紫荆关,吾民岂保清风店。
朝廷既失紫荆关,吾民岂保¹清风店。
译文:朝廷的军队都守不住紫荆关,老百姓又怎么能保住清风店呢?
注释:¹岂保:怎能保。
牵爷负子无处逃,哭声震天风怒号。
牵爷负子无处逃,哭声震天风怒号。
译文:敌人杀来,孩子拉着爹爹,大人背着小孩,四散奔逃,哭声震天,朔风怒号。
儿女床头伏鼓角,野人屋上看旌旄。
儿女床头伏鼓角,野人¹屋上看旌(jīng)(máo)²
译文:小孩子躺在床上就能听见战鼓和号角的声音,乡下人站在屋顶上就能看见军队的旗帜。
注释:¹野人:乡下人。²旌旄,泛指军中旗帜。
将军此时挺戈出,杀敌不异草与蒿。
将军此时挺戈出,杀敌不异草与蒿。
译文:这时,石亨将军提着戈挺身而出,杀敌人就像割草和蒿。
追北归来血洗刀,白日不动苍天高。
追北¹归来血洗刀,白日不动苍天高。
译文:追击瓦剌军队回来,已经是血染钢刀,此时,上天也为之惊呆。
注释:¹追北:追逐败逃的敌人。北,败北,这里这里作名词用。
万里烟尘一剑扫,父子英雄古来少。
万里烟尘一剑扫,父子英雄¹古来少。
译文:敌人的侵略终于被扫平,石亨叔侄的英雄事迹古来少有。
注释:¹父子英雄:指石亨及其侄石彪。
单于痛哭倒马关,羯奴半死飞狐道。
单于¹痛哭倒马关²,羯(jié)³半死飞狐道
译文:瓦刺的首领在倒马关痛哭,因为他的士兵多死在飞狐关。
注释:¹单于:本为匈奴最高首领称号,此处借指瓦剌部首领。²倒马关:在今河北省唐县西北。³羯奴:这里是对瓦剌的蔑称。⁴飞狐道:又名飞狐关,在今河北涞源县和蔚县交界处。
处处欢声噪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师。
处处欢声噪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师。
译文:到处是敲锣打鼓欢庆胜利,家家杀牛备酒犒劳军队。
休夸汉室嫖姚将,岂说唐家郭子仪。
休夸汉室嫖(piáo)(yáo)¹,岂说唐家郭子仪。
译文:石亨将军的功绩可以和汉代的霍去病,唐朝的郭子仪相媲美。
注释:¹嫖姚将:指霍去病。汉武帝时,霍去病为嫖姚校尉,前后六此击败匈奴,官拜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沉吟此事六十春,此地经过泪满巾。
沉吟此事六十春,此地经过泪满巾。
译文:转眼六十年过去了,每次经过此地仍然忍不住热泪盈眶。
黄云落日古骨白,沙砾惨淡愁行人。
黄云落日古骨白,沙砾惨淡愁行人。
译文:在落日的照耀下,在暮云的映衬下,古战场上的尸骨显得惨白,漫漫黄沙,景象惨淡,让行人发愁。
行人来折战场柳,下马坐望居庸口。
行人来折战场柳,下马坐望居庸(yōng)¹
译文:行人折下战场旁的一根柳枝,下马坐在那里望着居庸关。
注释:¹居庸口:居庸关,在今北京市平昌县西北,为长城重要关口。
却忆千官迎驾初,千乘万骑下皇都;
却忆千官迎驾¹初,千乘万骑下皇都;
译文:想起那么多的官员迎接英宗回来,场面如此隆重,人是那么多。
注释:¹迎驾:指瓦剌同意放回英宗,明朝派人迎接英宗回京。
乾坤得见中兴主,日月重开载造图。
乾坤得见中兴主,日月重开载造图。
译文:国家有幸出现了一位明主,就要兴盛,重新开始建设国家。
注释:载造:同“再造”,指国家破败之后,重新缔造。图:版图,地图。
枭雄不数云台士,杨石齐名天下无!
(xiāo)雄不数云台¹士,杨²石齐名天下无!
译文:而石亨将军的功绩应该被朝廷记住,这样的战功是天下少有。
注释:¹云台:汉代所建高台。汉明帝为追念前代功臣,曾命人在台上画了邓禹等二十八位大将军的肖像。²杨:指杨弘。明代保家卫国的功臣之一。
呜呼杨石今已无,安得再生此辈西备胡。
呜呼杨石今已无,安得再生此辈西备胡¹
译文:可是现在他的战功没有人记得,让人心寒,将来还怎么能有石亨这样的人为国效力,抵御外辱呢?
注释:¹胡:当指鞑靼。明中叶前后,鞑靼为主要外患。

  此诗歌颂石亨的这一段战迹,诗人的用心在于借怀念石亨以呼唤现实生活中抗敌卫国的英雄。全诗分三部分。

  开篇四句是全诗的一个引子,诗人自述,当他来到清风店南时,当地父老向他讲述了在上一个己巳年发生在店北的那一场战事。“店北犹存古战场,遗锻尚带勤王字”二句,不仅在空间上展开,指明古战场的方位,以及上次战争的遗迹,而且在时间上打通了历史与现实。诗作从第五句起也就顺势折入对己巳年间战争的回忆。

  自“忆昔蒙尘实惨怛”至“岂说唐朝郭子仪”共三十句,是全诗的主干部分。这部分用笔的特点在于,不作泛泛的叙述,而是采用绘形绘色的再现,“忆惜”句点出八月间英宗被俘一事,“蒙尘”谓天子被俘。“反覆”句写再次进攻。时间已到十月。“反覆”是一再的意思,十月间的进攻已非首次,所以这样说。“势如风雨至,脱胎于高适《燕歌行》的“胡骑凭陵杂风雨”,铁骑来袭,犹如风雨骤至,极言其迅猛。继而写敌兵一路过关夺隘,直通京师城下:“紫荆关头昼吹角,杀气军声满幽朔。胡儿饮马彰义门,烽火夜照燕山云。”“关头昼吹角”表明此关已落入敌手,幽州和朔方因之笼罩在浓重的战争气氛之中。彰义门前胡儿饮马。烽火烛天,意味着京城已危在旦夕。在写足敌方以后,转写石亨一面。“石家官军若雷电,天清野旷来酣战”以“若雷电”形象地写出石亨的军队奔进之速与气势之壮,由此不难想见士气之高昂。“天清野旷”四字,本于杜甫《悲陈陶》“野旷天清无战声”句。“天清”言天时,“野旷”说地利。这两句从主客观两方面表明决战的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条件都已具备,似乎只待短兵相接了。出乎意料的是,用笔上忽然荡开,插入对战区百姓情况的描写。据历史记载,在清风店保卫战中,百姓们同仇敌忾,投石助战。诗中写“野人屋上看旌旄”可见对战事的关心;“吾民岂保清风店”,更有毁家纤难的慷慨气概。但描写的侧重点则在于战事带给百姓的恐惧与灾难,“牵爷负子无处逃,哭声展天风怒号”便是这方面的典型诗句。写百姓的若难,从另一角度加强了对战争氛围的渲染,更为进一步写石亨作好铺垫,见出石亨抗击入侵之敌既是保卫明王朝的需要,也是救民于水火的义举。对石亨的直接描写,着墨不多,但很有层次感而且写得相当精彩。“挺戈出”,是石亨刚一露面时的英姿;“杀敌不异草与蒿”,写他“有我无敌”,猛勇冲杀;“追北归来血洗刀”,写他杀伤甚多,胜利返回。“白日不动苍天高”,一句相当深入而细致地表现了石亨等人在血战之后突然抬头时的特定感受,也是拟人化了的“白日”“苍天”在见到人间的厮杀场面时感到吃惊以至变得出神的表现。杨慎在《空同诗选》中于此七字旁加圈,见出他对这一神来之笔的句子是颇为欣赏的。“单于痛哭倒马关,羯奴半死飞狐道”,从敌人一面说石亨的战功;“处处欢声嗓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师”,从百姓一面写克敌制胜引起的广泛而又热烈的反响。主干部分开始时写敌人,表现的是敌入的嚣张;写百姓,侧重于写出战争环境中百姓的痛苦。至这一部分行将结束、再次写到敌人与百姓时,敌人已是溃败之师,百姓已沉爱子欢乐的气氛之中,从而与中间正面有写石亨的主要笔墨互相呼应,在相当广阔的背景上展示并歌颂了石亨的战功。“休夸汉室嫖姚将,岂说唐朝郭子仪”在前面叙述描写基础上的议沦、抒情。西汉时霍去病六击匈奴,战功卓著;唐朝郭子仪,大破安禄山,有再造唐室之功,引霍、郭作比,且以“休夸”、“岂说”加以比较评价,意谓石亨决不霍之下,可见诗人对己巳年间进行保卫战的石亨评价之高。

  从“沉吟此事六十春”至诗末共十四句,是全诗的结尾部分。全诗的语气由开篇的第一人称,至中腹改用第三人称,至此重又改为第一人称。写法上,由倒叙历史重又拉回到现实。诗人途经古战场,时间已是六十年后的另一个已巳年,其时正当日暮,“黄云落日”下,“古骨”暴露于野,砂飞石走,景象惨淡。诗人下马折柳,席地而坐,向东北方向的居庸关的所在地遥望,在想像中出现了景泰元年(1450)八月千官迎驾的热烈场面。瓦剌统领也先在己巳年战败后,挟英宗诱和不成,不得已于下一年将英宗送还北京。诗中称英宗为“中兴主”,虽不免夸大,但从歌顷石亨战功的角度写到英宗的回归,还是符合历史的真实的。“枭雄”二句,由前之写英宗,仍复转回到石亨身上。以杨石并提,重点在石亨,杨弘为连类而及。此二句意在以汉明帝时的中兴功臣作比,突出石亨力挽狂澜的砥柱作用。诗的结尾落到“安得弄生此辈西备胡”,诗人抚今忆昔,回顾历史,日的正是为了呼唤现实中的英雄。

  诗的构想宏大,结构紧凑,熔深沉与悲壮为一炉。感情真挚,抒写真切,六十年前的事件写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沉雄蹈厉,振奋人心。诗的意境深沉,情绪激昂,一时如雷如电,一时如火如风,一时如泣如诉,感人甚深。特别是策马古战场,折柳坐望居庸关一节,感怀沉思,哨然长叹,神情声貌跃然纸上,充分显示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深忧患。

参考资料:
1、 钱仲连 等.元明清诗鉴赏辞典(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444-448
2、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2-115
3、 吕进.爱我中华诗歌鉴赏·古代二分册: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323-325

shíjiāngjūnzhànchǎng--mèngyáng

qīngfēngdiànnánfénglǎogàoniánjiānshì

diànběiyóucúnzhànchǎngshàngdàiqínwáng

méngchénshícǎnfǎnshìfēngzhì

jīngguāntóuzhòuchuījiǎoshājūnshēngmǎnyōushuò

éryǐnzhāngménfēnghuǒzhàoyànshānyún

nèiyǒushàngshūwàiyǒushíjiāngjūn

shíjiāguānjūnruòléidiàntiānqīngkuàngláihānzhàn

cháotíngshījīngguānmínbǎoqīngfēngdiàn

qiānzichùtáoshēngzhèntiānfēnghào

érchuángtóujiǎorénshàngkànjīngmáo

jiāngjūnshítǐngchūshācǎohāo

zhuīběiguīláixuèdāobáidòngcāngtiāngāo

wànyānchénjiànsǎoziyīngxióngláishǎo

dāntòngdàoguānjiébànfēidào

chùchùhuānshēngzàojiājiāniújiǔkàowángshī

xiūkuāhànshìpiáoyáojiāngshuōtángjiāguōzi

chényínshìliùshíchūnjīngguòlèimǎnjīn

huángyúnluòbáishācǎndànchóuxíngrén

xíngrénláizhézhànchǎngliǔxiàzuòwàngyōngkǒu

quèqiānguānyíngjiàchūqiānchéngwànxiàhuángdōu

gānkūnjiànzhōngxìngzhǔyuèzhòngkāizàizào

xiāoxióngshùyúntáishìyángshímíngtiānxià

yángshíjīnānzàishēngbèi西bèi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息徒兰圃(pǔ)¹,秣(mò)²华山。
译文:我们的部队于兰圃休息,在青草丰茂的山坡喂马。
注释:¹兰圃:有兰草的野地。²秣马:饲马。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流磻(bō)¹平皋(gāo)²,垂纶(lún)³长川。
译文:在水边的原野用石弹(磻)打鸟,在长河里钓鱼。
注释:¹磻:用生丝做绳系在箭上射鸟叫做弋,在系箭的丝绳上加系石块叫做磻。²皋:水边地。这句是说在皋泽之地弋鸟。³纶:指钓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目送归鸿,手挥皋弦¹
译文:一边目送着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挥弹五弦琴。
注释:¹皋弦:乐器名,似琵琶而略小。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¹
译文:一举一动都悠然自得。对大自然的奥妙之道能够心领神会,十分快乐!
注释:¹太玄:就是大道。“游心太玄”,是说心中对于道有所领会,也就是上句“自得”的意思。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嘉彼钓叟(sǒu),得鱼忘筌(quán)¹
译文:不禁赞赏《庄子》中那位渔翁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捕鱼工具)的风神。
注释:¹筌:捕鱼竹器名。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yǐng)¹人逝矣,谁与尽言?
译文:(兄长参军就像)郢人逝世,我还能与谁一起谈论倾诉呢?
注释:¹郢:古地名,春秋楚国的都城。
本篇原列第十四首,诗人想象嵇喜行军之暇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他将在长满兰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鲜花盛开的山坡上喂马,在草地上弋鸟,在长河里钓鱼。一边若有所思地目送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抚弹五弦琴。他的心神游于天地自然之中,随时随地都对自然之道有所领悟。显然这里所写的与其说是征人生活,不如说是抒写诗人自己纵心自然的情趣。最后诗人用《庄子》中“匠石斫垩”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嵇喜从军远去的惋惜心情。此诗中“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二句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妙句。它以凝练的语言传写出高士飘然出世、心游物外的风神,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与造化相侔的哲理境界。

zèngxiùcáijūn··shí--kāng

lánhuáshān

liúpánpínggāochuílúnzhǎngchuān

sòngguī鸿hóngshǒuhuīxián

yǎngyóuxīntàixuán

jiādiàosǒuwàngquán

yǐngrénshìshuíjǐnyán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¹,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²臣一³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tú)(fàn),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qīng)
译文:我年轻时因考进士寄居京城,因而有机会遍交当时的贤者豪杰。不过我还认为:国交臣服统一了四方,停止了战争,休养生息以至天下太平了四十年,那些无处发挥才能的智谋雄伟不寻常之人,就往往蛰伏不出,隐居山林,从事屠宰贩运的人,必定有老死其间而不被世人发现的,想要跟从访求他们,与之结交而不可得。后来却认识了我那亡友石曼卿。
注释:释:佛教。这里指佛教徒,即僧人,俗称和尚。秘演,人名。¹京师: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²国家:指当时的朝廷。³臣一:臣服,统一。⁴四海:古代以为中国在四海之中,故四海指全国。⁵兵革:兵,武器。革,将士作战用的甲盾,这里指战争。⁶养息:休养生息。⁷山林屠贩:指隐居山林做屠夫、商贩的隐士。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曼卿¹为人,廓(kuò)²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³野老(hān)(xī),淋漓颠(diān)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xiá)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译文:曼卿的为人,胸怀开阔而有大志,今人不能用他的才能,曼卿也不肯委屈自己迁就别人。没有施展志向的地方,就往往跟布衣村民饮酒嬉戏,闹得痛快颠狂也不满足。因此我怀疑所谓蛰伏而不被发现的人,或许会在亲的玩乐中得到。所以常常喜欢跟从曼卿游玩,想借此暗中访求天下奇士。
注释:¹曼卿:名延年,河南商丘人,北宋诗人,他一生遭遇冷落,很不得志。²廓然:开朗豪放的样子。³布衣:百姓。⁴野老:乡村老人。⁵酣嬉:尽情喝酒,尽情嬉游。⁶庶几:或许。⁷狎:打近而且态度随便。⁸阴求:暗中寻求。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相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浮屠(tú)¹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²世俗,以气节相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³,东之济、郓(yùn),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jiē)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译文:和尚秘演和曼卿交往最久,也能够将自己遗弃在世俗之外,以崇尚气节为高。两个人相处融合毫无嫌隙。曼卿在酒中隐身,秘演则在佛教中隐身,所以都是奇男子。然而又都喜欢做诗自我娱乐。当他们狂饮大醉之时,又唱又吟,又笑又叫,以共享天下的乐趣,这是多么豪迈啊!当时的贤士,都愿意跟从他们交游,我也常常上他们交。十年间,秘演北渡黄河,东到济州、郓州,没有遇上知己朋友,困顿而归。这时曼卿已经死了,秘演也是又老又病。唉!这两个人,我竟看到了他们从壮年而至衰老,那么我自己也将衰老了吧!
注释:¹浮屠:佛教,也称和尚。也作“浮图”。²遗外:超脱。即抛弃世俗的功名富贵。³河:黄河。⁴济、郓:济州、郓州。都在今山东省。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胠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夫曼卿诗辞清绝¹,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²。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胠(qū)³其橐(tuó),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译文:曼卿的诗清妙绝伦,可他更称道秘演的作品,以为典雅劲健,真有诗人的意趣。秘演相貌雄伟杰出,他的胸中又存有浩然正气。然而已经学了佛,也就没有可用之处了,只有他的诗歌能够流传于世。可是他自己又懒散而不爱惜,已经老了,打开他的箱子,还能得到三、四百首,都是值得玩味的好作品。
注释:¹清绝:清新绝顶。即特别清新。²浩然:刚直正大之气。³胠:打开。⁴橐:袋子。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diān)崖崛(jué)(lù)¹,江涛汹涌,甚可壮也,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译文:曼卿死后,秘演寂寞无处可去。听说东南地区多山水美景,那儿高峰悬崖峭拔险峻,长江波涛汹涌,很是壮观。便想到那儿去游玩。这就足以了解他人虽老了可是志气尚在。在他临行之时,我为他的诗集写了序言,借此称道他的壮年并为他的衰老而悲哀。
注释:¹崛峍:高峻陡峭。
庆历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庐陵欧阳修序。
庆历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庐陵欧阳修序。

  这篇文章在写作、构思上别具匠心,由“天下无事”日久,“智谋雄伟非常之士”, “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引出“廓然有大志”的亡友石曼卿,又由曼卿而及秘演。又述曼卿、秘演相交最久,且是 “以气节相高”的“奇男子”。然而二人却不为世用,曼卿死,秘演亦老病,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感慨:“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欧阳修对石曼卿诗颇为推崇,而曼卿“尤推秘演之作”,反衬秘演诗作“雅健有诗人之意”。在秘演将南游之际,作者“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全文共分三部分。

  文章第一段写作者愿结交天下豪士,结识了亡友石曼卿。一开始,作者先由自己当年进京结交当世豪贤写起。天圣四年(1026),欧阳修随州荐名礼部,到京城应试,因此有机会结交当代的贤良卓越人物。当时,值宋真宗景德(1004-1007)初年到宋仁宗庆历(1041-1048)初年,这四十年,为北宋全盛时期,所以作者称此时为“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自古有“乱世出英雄”之说。动乱的社会, 给那些有才能的人以施展自己才华、抱负的机会, 有用武之地。而社会安定, 对国家和人民是好事, 可是却使那些智谋杰出的贤豪之士无有用武之地, 只好隐居起来,“伏而不出”, 这些“智谋雄伟非常之士”, 往往隐匿在山林里的屠夫、商贩之中, 深居简出, 至死也不为世人所发现。作者深知这一道理, 因此要到那些“山林屠贩”中去寻求“智谋雄伟”的贤豪之士, 但是一直找不到。后来, 作者结识了当时的诗人石曼卿。石曼卿为人开朗豪放, 胸怀大志, 然而他的才华和本领却因得不到世人的发现而无法施展。曼卿本人也不愿委曲求全, 去迎合世人的赏识。因此他便同一些平民百姓饮酒作乐,借酒浇愁。关于石曼卿的豪饮,作者在《归田录》中曾有记载:“石曼卿磊落奇才, 知名当世, 气貌雄伟,饮酒过人。”并说他常同人“对饮终日, 不交一言……非常人之量。”作者同曼卿交游,一方面是仰慕他的才华和为人,同时也是为了借机寻访“天下奇士”。这一段里,没有出现秘演的名字。但是秘演的影子,已经在字里行间隐隐可见。从那些“伏而不出”的“智谋雄伟非常之士”中,那些“老死而世莫见者”的“山林屠贩”中,都可以看到秘演的存在。而从放浪形骸的石曼卿的身上,更可以看到释秘演的身影,这就是作者结构文章的高明之处。

  由于第一段打下了伏笔,所以第二部分一开始,便直接了当地点出了秘演的名字:“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文章至此才进入正题。作者没有孤立地描写秘演,而是把他和石曼卿放在一起对比着描写。二人都是“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的“奇男子”,都爱极饮至醉,“喜为歌诗以自娱”。不同的是,这二位隐而不出的隐士,一位隐于酒,一位遁于佛门。关于秘演的为人,《湘山野录》中载有这样一个故事:苏子美在一首《赠秘演师》诗中,写有“垂颐孤座若痴虎,眼吻开合无光精”两句。别人看了都说写得精彩,形象逼真,秘演“颔额方厚,顾视徐缓,喉中含其声,尝若鼾睡然”。但秘演本人看了此诗后,却将“眼吻开合无精光”句中的“无”字改成了“犹”字。苏子美笑骂秘演,秘演辩道:“吾尚活,岂当曰无光精耶?”子美无言以对。诗中还有“卖药得钱之沽酒,一饮数斗犹猩猩”,又被秘演抹去。苏子美说:“吾之作谁敢点窜耶?”秘演说:“君之诗出,则传四海,吾不能断晕酒,为浮图罪人,何堪更为君诗所暴?”子美无奈,只得笑而从之。秘演为人之狂放不羁,由此可见一斑。古之贤士,都看重名声气节。他们敬佩秘演、曼卿的为人,因此都愿意同他们交游。“予亦时至其室”一句,把作者自己也插了进去,通过自己与秘演、曼卿二人的亲密关系,使文章中关于秘、石二人的描写更加真实感人,也更增添了文章的感情色彩。文章至此,笔势陡然一转,写到秘演由盛而衰的过程。“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那些隐居的士子们,并不是真的愿意与“山林屠贩”为伍,只是他们的才学得不到世人的赏识,以避世来作消极的反抗。他们一旦有机会,便会出山,重新实现他们的雄心、抱负。秘演便是为此奔波了十年,最终却仍一无所获,两手空空地回到了“山林屠贩”之中。此时石曼卿已死,而秘演也已衰老多病。作者目睹他们二人由盛至衰的过程,感慨世事沧桑,又联想到自己,发出了“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的嗟叹。

  最后一段谈到了秘演的诗作。曼卿本人的诗清美之极,而他却特别称赞秘演的诗。认为他的诗雅正刚健,有《诗经》作者以诗美刺社会之意。此是借曼卿之口,赞誉秘演之诗。关于秘诗的特点,苏子美的《赠释秘演》中曾这样说到:“作诗千篇颇振绝,放意吐出吁可惊。不肯低心事镌凿,直欲淡泊趋杳冥。”秘演相貌出众,胸怀浩然正气,可惜他出世皈佛, 不能在世事中有所作为, 只有他的诗得以在世上流行。可是他又不珍重自己的诗。人已经很老了, 打开他的诗箱一看,“尚得三四百篇, 皆可喜者。”曼卿死后, 秘演也茫然不知所向, 听说东南一带多名山胜水, 甚为壮观, 便欲前往游览。这说明他人虽已老, 仍壮心未已, 志在山水。作者深知友人的用心所在, 因此为他的诗集写了这篇序文, 述说了他盛时的往事, 用来悲叹他今日的衰老。这就点明了作者撰著此文的目的。文章在最后标出了作者的名字及写此文的具体时间。

  近代学者林纾说过:“欧阳永叔长于序诗文集。”此话不假。欧阳修写过不少诗序, 除《释秘演诗集序》外, 还有《梅圣俞诗集序》、《苏氏文集序》等。文中亦有“秘演状貌雄杰, 其胸中浩然”的正面刻画, 但更多的是采用侧面烘托, 映衬的方法表现秘演其人。秘演的行为轨迹, 始终伴随着石曼卿的影子。未写秘演, 先写曼卿为人, 写其“廓然有大志, 时人不能用其材”, 因此“从布衣野老, 酣嬉淋漓, 颠倒而不厌”, 实则是映衬秘演的为人。写秘演盛时的狂放以及老年的落拓, 都始终与曼卿的活动紧密联系着。二人盛时“欢然无所间”, 及“曼卿已死, 秘演亦老病”。文章写秘演的诗歌艺术, 亦先写曼卿诗之清绝, 然后由曼卿口中, 引出对秘诗“雅健有诗人之意”的评价。这种映衬、对比的手法, 使两个奇人的形象都很鲜明、突出。

  《释秘演诗集序》行文直起直落而又富于变化, 结构严谨, 前呼后应, 过渡、衔接自然, 委婉曲折, 如文中讲“山林屠贩”,“伏而不出”, 实际上暗伏着秘演、曼卿这二位隐士。由求“智谋雄伟非常之士”不得, 引出曼卿, 再由作者跟随曼卿交游, 引出秘演。字字珠玑, 句句含有伏笔, 真是无一赘字。又如二段有曼卿“酣嬉淋漓, 颠倒而不厌”之伏笔, 三段便用“曼卿隐于酒”,“极饮大醉”回应, 结构严谨、完整, 几近无懈可击。文中写曼卿、秘演二人由盛而衰的过程,令人沉痛, 哀惋, 然而篇末却写秘演犹存壮志要游山水以寄托情怀, 将读者的思路引向对秘演最后归宿的揣测、遐想之中, 可谓意境深远。全篇语言平谈, 感情深沉而又富于变化。如写石、秘二人盛时的纵酒狂饮, 语言明白、流畅, 而写他们衰败时, 语气则舒缓、沉郁, 无限凄厉哀惋。明人茅坤称此序“多慷慨呜咽之音, 命意最旷而逸”, 实在是很恰当的。

参考资料:
1、 关永礼.《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shìyǎnshī

ōuyángxiū sòngdài 

    shàojìnshìyóujīngshī yīnjìnjiāodāngshìzhīxiánháo rányóuwèiguójiāchénhǎi xiūbīng yǎngtiānxiàshìzhěshínián érzhìmóuxióngwěifēichángzhīshì suǒyòngnéngzhě wǎngwǎngérchū shānlínfàn yǒulǎoérshìjiànzhě cóngérqiúzhī hòuwángyǒushímànqīng 

    mànqīngwéirén kuòrányǒuzhì shírénnéngyòngcái mànqīngqiú suǒfàng wǎngwǎngcónglǎohān líndiāndǎoéryàn suǒwèiérjiànzhě shùxiáérzhī chángcóngmànqīngyóu yīnyīnqiútiānxiàshì 

    yǎnzhě mànqīngjiāozuìjiǔ néngwàishì jiéxiānggāo èrrénhuānránsuǒjiàn mànqīngyǐnjiǔ yǎnyǐn jiēnán ránwéishī dāngyǐnzuì yínxiào shìtiānxiàzhī zhuàng shíxiánshì jiēyuàncóngyóu shízhìshì shíniánzhījiàn yǎnběi dōngzhī yùn suǒ kùnérguī mànqīng yǎnlǎobìng jiē èrrénzhě nǎijiànshèngshuāi jiānglǎo 

    mànqīngshīqīngjué yóuchēngyǎnzhīzuò wéijiànyǒushīrénzhī yǎnzhuàngmàoxióngjié xiōngzhōnghàorán  suǒyòng shīxíngshì érlǎn lǎo tuó shàngsān bǎipiān jiēzhě 

    mànqīng yǎnránsuǒxiàng wéndōngnánduōshānshuǐ diānjué jiāngtāoxiōngyǒng shènzhuàng wǎngyóuyān zhīlǎoérzhìzài jiāngxíng wéishī yīndàoshèngshíbēishuāi 

    qìngèrniánshíèryuèèrshílíngōuyángxiū 

日日依山看荃湾,帽山青青无颜改。
日日依山看荃(quán)湾,帽山青青无颜改。
译文:每天都依山看着荃湾,帽山上青青草木并没有什么变化。
我问沧海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
我问沧海何时¹老,清风问我几时²闲。
译文:我问大海什么时候会老去,清风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得悠闲。
注释:¹何时:什么时候。²几时:什么时候。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
不是闲人¹闲不得²,能闲必非³等闲人。
译文:如果不是思想上有超凡脱俗的能力,是没有办法得到悠闲的,能得到悠闲的人,一定不是平庸的人。
注释:¹闲人:此处指懂得进退有度,不受困于名利,能把握住自己的生活节奏的人。闲:悠闲;闲暇。²不得:得不到。³必非:必定不是。⁴等闲:平常,一般。

  高克恭是元代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他入仕为官但依然喜欢山水见画。

  他常常闲来尽兴在山林水之中乐此不疲,画出许多优秀的山水作品。因为常常在如画的江南为官,所以江南山水的烟雨,小桥流水人家迷人景色,影响了高克恭非常有特色的个人风格。他偶然诗兴来,就写一首见自己心意和情怀的小诗。

  诗中“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并非等闲人”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也是一种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启迪。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也并不是能“闲”之人。闲并不是无所事事。无所事事的人,是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他们的人生是浑浑噩噩的,完全没有自主意识。

  真正的闲,是看破红尘之后的放下,是参透人生后的舍得,是忘却荣辱后的淡然。所以说:“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并非等闲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