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民没利家海隅,奔走末业田园芜。
天意似遣阳侯驱,卷水沃杀煎海炉。
怒涛百尺不及逋,老幼十五其为鱼。
耕夫蚕妇来蹰躇,百金不易箔与锄。
我公偃息哀其愚,埋掩尸骼赒惸孤。
吾党子仪驰赤驹,口赍公惠人人嘘。
日走百里嫌昳晡,不饮不食颜色癯。
去时万树如束枯,回首绿暗红紫疏。
寄诗百言举其粗,我愧安饱心如苴。
盐民没利家海隅,奔走末业田园芜。
天意似遣阳侯驱,卷水沃杀煎海炉。
怒涛百尺不及逋,老幼十五其为鱼。
耕夫蚕妇来蹰躇,百金不易箔与锄。
我公偃息哀其愚,埋掩尸骼赒惸孤。
吾党子仪驰赤驹,口赍公惠人人嘘。
日走百里嫌昳晡,不饮不食颜色癯。
去时万树如束枯,回首绿暗红紫疏。
寄诗百言举其粗,我愧安饱心如苴。
黄庶

黄庶

宋洪州分宁人,字亚父。黄湜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佐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后摄知康州。工诗。有《伐檀集》。 ▶ 16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胜神鳌,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胜神鳌(áo)¹,夯(hāng)²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³。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译文:大鱼力量胜过了那神鳌,力气之大可以砸碎风浪,即使背负着蓬莱岛也轻而易举。万里夕阳都无法照全它的身影,只能见到它高耸的华美脊背。就是翻个身还嫌东洋太小。这样的大鱼,姜太公要怎么钓呢?
注释:¹神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事见《列子·汤问》。²夯:此指扛、顶。³蓬莱岛: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之一。⁴锦背:那大鱼的脊背美似锦绣。⁵太公怎钓:姜太公曾用无饵之钩,离水三尺钓来周文王,得成功业。此处说以太公钓术之高也无法钓这大鱼。

  王和卿幽默诙谐,其散曲作品善用夸张手法状物写景。这首曲子即体现了这一特色。

  全文深受《列子》影响,想象奇特,充满了奇思壮采。“胜神鳌,夯风涛”写出了大鱼的磅礴气势。作者以巨鳌比,已见鱼之巨大,而作者更云“胜神鳌,夯风涛”,以一“胜”字,夸耀鱼的力量之神,还远在神鳌之上。“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则说明这鱼不仅身形庞大,还神猛无比。作者以大鱼背负蓬莱之轻松,与神鳌“夯风涛”之沉重作比,形象地写出了大鱼无与伦比的神奇力量。开头三句,作者空中落笔,极力夸耀大鱼之神力而不描绘它的形体具体如何,以悬人心念。第四句方绘其形体:“万里夕阳锦背高。”这鱼是如此不同寻常,万里夕阳都照不全它的脊背,更不见其首尾,则其全身之大,简直令人不敢想象。作者笔墨纸夸张,实已登峰造极,无以复加。下句更异想天开,层楼再上:“翻身犹恨东洋小。”真是奇想妙语。东洋已大不可测,偌大的东洋都嫌小,鱼身之大,几欲支撑天地了。至此,大鱼已神形具备,如何作结,颇难下笔,而作者却出人意料,以“太公怎钓”作豹尾,顿使全曲神采倍增。据说姜太公能用直钩便可把鱼钓到,连姜太公都没有能力将它钓走。在古代,神物神兽皆以神人为主,此大鱼却一反常态,其意味正在此鱼是毫无拘束,一任自由的。这无疑是“神”“大”的最高境界。

  这支小令以大鱼比喻志向远大、抱负超群的人。蓬莱岛是神话中的仙境,风调雨顺,丰衣足食,“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一句,既夸张地写出了大鱼之大,也表现出大鱼胸有治国委邦的雄才大略,同时它还具有不为功名利禄所动的胸襟。作者塑造这样一个力大无穷、形大无比和无拘无束的形象,很可能是有所寄托的。它不妨可看作元初一批文人放浪形骸、恣肆任诞和无拘无束的精神折光。

  在艺术手法上,此曲想象新颖奇特、笔调幽默,造语诙谐,传神之法尤为出色。即实处写形,亦化实为虚,采用超限比喻手法,说鱼胜于巨鳌,恨东洋为小,其大究竟如何,则有意模糊不述,鱼之大便没有界限。这样,读者的想象力可得到充分发挥,因而极大地提高了作品欣赏中的可塑性和再造力。这是古代诗歌状情写物中颇具特色的手法。这首小令堪称优秀典范之一。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8-19

duàn··--wángqīng

shèngshénáohāngfēngtāoliángshàngqīngzhepéngláidǎowànyángjǐnbèigāofānshēnyóuhèndōngyángxiǎotàigōngzěndiào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¹暂时²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见³
译文:那时我头插金钗,面带微红的羞赧,在花丛中与你短暂相见。你知道我对你的情意,我知道你对我的爱意,上苍可以作证。
注释:¹里:雪本作“裏”,误。²时:鄂本作“如”,误。³“知我意”二句:上句主语是君,下句主语是我。怜:爱。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香作穗¹,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山枕腻²,锦衾(qīn)寒,觉来更漏残。
译文:香已燃成灰烬,红烛只剩下蜡泪一滩,恰似你我二人心境。枕上的清泪涟涟,我感受着锦衾的清冷,难耐更漏声声的敲打。
注释:¹香作穗:谓香烧成了灰烬,像穗一样坠落下来。此处形容男子心冷如香灰。²山枕腻:谓枕头为泪水所污。腻:指泪污。

  这阕词写的是梦醒之后的感觉和追忆,和另一首《更漏子·柳丝长》的手法近似又不似。近似的是都是在最后一句点明是梦。那里“梦长”是明说,而这里“觉来”则是暗示。但都是从梦中醒来的这一点则是无疑的。所不同的是:《更漏子·柳丝长》没有写梦境,只写梦醒后的苦苦难眠;而这一首却是专写梦境,而把醒时的苦况则轻轻一笔带过,章法极具变化。

  此词以女子的身分和口吻描写其心理和感情,十分细致地表现了女子对男方的一往情深,以及对爱情的始终不渝。

  词的上片描写女子与男方的花里相见。开头三句,描写女子整妆而往,在花丛之中与自己的情人相见。“暂时”两字,透露出此种相见乃私相约会,故只能一时而不能长久。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金雀钗,红粉面”,应当是指梦中于“花里暂时相见”的人,不像是说自己。因为人不好自己夸自己是“红粉面”的。所以诗人紧接着用醒时的口吻说:“花里暂时相见”。“暂时”是过后的衡量,是追叙的回忆,也是对于梦的一番惆怅。他们在花里暂时的、也就是匆匆的又见了一面了。这是自我安慰,因为聊胜于无;但也充满了惆怅,因为毕竟是梦。相见在梦中,而又匆匆地醒了,所以诗人要突出地点明“暂时”二字,以示惆怅。正因为写的是暂时在花中相见的一段情景,所以“金雀钗”、“红粉面”当是相见时见到的那人的模样。这种重复梦中的情景,正是在回味,在念念不忘。

  上三句写梦中之景,下三句写梦中之情。“知我意,感君怜。”这里分明有一椿冤事在。怜,是包括爱与哀的意思。唯其爱,是以哀。这两者有连带关系。正因为人好而被冤,这才所以爱而哀。唯其知道爱而哀,所以词人才要说:“知我意。”是表示对对方“知我”“怜我”的感激,这是写情之深。“此情须问天”是对天盟誓,指天以明心的意思,这是写情之坚。由此可见,女子在会见时的感情是何等炽热强烈。

  词的下片,描写女子对男方的执着的爱情。从时间上看,写的是“暂时相见”之后;从内容上看,则是对女子内心感情的进一步描写。“暂时相见”之后,女子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刚才花里相会时的情景,以及会见时燃烧在女子心中的爱情的火焰,不但没有消失、减弱,反而更加鲜明、强烈了。于是,女子将这内心的感情,化成了默默的誓言。“香作穗,蜡成泪”,是女子回房时看到的情景。香尽蜡灭,说明时已深夜。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见景生情,托物寄情手法的运用。在女子看来,这香作之穗,蜡成之泪,“还似两人心意”,是“两人心意”相合的心心相印的象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李商隐的传世名句。它以谐音双关和形象的比喻,述说了对所爱者至死不渝的情思和无穷无尽的恨别,表明了自己的一往情深,爱之极至:若要不相思流泪,除非像蚕蜡一样,身死灰尽。词人此处的描写,或许是对李诗的化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得是“两人”面不是一人,是兼及男女双方的,其特点是,男方的心意不是由男一方自己说出,而是由女子代为说出的。这样写,当然是以女子亲身体验到男方的怜爱为基础的,但却更是以女子本身的感情为基础的。代男方言其心意,更可以见其自己的心意。

  女子虽然知己之心,也知君之意,但毕竟只能“暂时相见”的现实,给她的心情罩上了一层阴影。“暂时”之外的时间是多数的,大量的,而在这些时间里是不能相见的,这不能不使女子感到阵阵愁思袭来。故结末三句,词人以枕腻衾寒,更残漏尽,夜不能寐,来写女子在“暂时相见”之后的孤独和寂寞,这是非常符合女子此时此地的心理状态的。也许,深夜难眠,孤寂难挨的女子,还在回忆着刚才“暂时相见”的情景;或者,正在想着下一次的“暂时相见”从这个角度说,此一结尾又是含蓄有味,余韵不尽的。

  这阕词很为前人所称赞。它妙就妙在首先给人一个极美的意境,然后一下让人落于冷寂的现实,造成感情上的巨大落差。而在这巨大的落差之间,如瀑布一样的不是空的,不是一片漆黑,而是充满感情的芬芳,溅射出忠贞的奇姿异彩。是以给人以感情上的纯洁化,这在技术上较之从头说起,有着极大的震宕。其实,如果按词的内容来排列,恰好应当调过头来,把末句放在开头。更残、梦醒,一个人睡在冰冷的被子里,想到刚才居然还梦见了情人。她还是那样的漂亮,从服饰到颜色,然后想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从而想到彼此之间的深情厚意。词人为了在写法上突破一般化,是很懂得蒙太奇的手法的,一下把主人公最美的情景推到读者的眼前,然后再夹以回叙。通过现实情与物的化入,最后才使人知道:啊,原来竟是一个梦!不由人不升起一缕惋惜之情而对于现实的理解。

  由于温庭筠的词几乎是完全诉之于视觉,温庭筠只是加以组合,通过这画面的组合变化,使读者去理解诗人的创伤及思想。因此,这倒很合乎当代的电影语言。

参考资料:
1、 傅正谷 王沛霖.南唐二主词析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54-57

gènglòuzi··jīnquèchāi--wēntíngyún

jīnquèchāihóngfěnmiànhuāzànshíxiāngjiànzhīgǎnjūnliánqíngwèntiān

xiāngzuòsuìchénglèiháishìliǎngrénxīnshānzhěnjǐnqīnhánjuéláigènglòucán

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公乃往燕晏子之家,饮酒,酣,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耶?”
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公乃¹往燕晏子之家,饮酒,酣(hān)²,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³耶?”
译文:齐景公有个非常疼爱的女儿,他想将她嫁给晏子。景公于是到晏子家宴饮,正喝得痛快的时候,景公看见了晏子的妻子,说:“这就是先生的妻子吗?”
注释:¹乃:于是,就。²酣:饮酒尽兴。³内子:指妻子。
晏子对曰:“然,是也。”
晏子对曰:“然¹,是也。”
译文:晏子回答说:“是的,这是我的妻子。”
注释:¹然:常作表示肯定的答语。
公曰:“嘻!亦老且恶矣。寡人有女少且姣,请以满夫子之宫。”
公曰:“嘻!亦老且恶矣。寡人有女少且姣,请以满夫子之宫。”
译文:景公说:“嘻!她又老又丑。寡人有个女儿年轻又容貌娇美,请让她充实先生的内室。”
晏子违席而对曰:“乃此则老且恶,婴与之居故矣,故及其少且姣也。且人固以壮讬乎老,姣讬乎恶,彼尝讬,而婴受之矣。君虽有赐,可以使婴倍其讬乎?”再拜而辞。
晏子违席而对曰:“乃此则老且恶,婴与之居故矣,故及其少且姣也。且人固以壮讬(tuō)¹乎老,姣讬乎恶,彼尝讬,而婴受之矣。君虽有赐,可以使婴倍其讬乎?”再拜而辞。
译文:晏子离开坐席回答说:“如今我的妻子确实又老又丑,可是我与她共同生活的时间很长了,过去也曾经赶上她又年轻又漂亮的好时候。况且人本来就是壮年托身于人一直到老年,从漂亮时候托身于人一直到变丑。她曾托身于我,而我也接受了她的托付。君上虽然有所恩赐,但可以因此让我违背我妻子的托付吗?”晏子拜了两拜谢绝了。
注释:¹讬:同“托”,委托。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chī)(xiāo)¹鸱鸮,既取我子²,无毁我室³。恩斯勤斯,鬻(yù)子之闵(mǐn)斯。
译文:猫头鹰你这恶鸟,已经夺走了我的雏子,再不能毁去我的窝巢。我含辛茹苦,早已为养育雏子病了!
注释:¹鸱鸮:猫头鹰。²子:指幼鸟。³室:鸟窝。⁴恩:爱。《鲁诗》“恩”作“殷”,尽心之意。⁵斯:语助词。⁶鬻:育。⁷闵:病。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dài)¹天之未阴雨,彻²彼桑土³,绸(chóu)(móu)(yǒu)。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译文:我趁着天未阴雨,啄取那桑皮桑根,将窗扇门户缚紧。现在你们树下的人,还有谁敢将我欺凌!
注释:¹迨:及。²彻:通“撤”,取。³桑土:《韩诗》作“桑杜”,桑根。⁴绸缪:缠缚,密密缠绕。⁵牖:窗。⁶户:门。⁷女:汝。⁸下民:下面的人。⁹或:有。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手拮(jié)(jū)¹,予所捋(luō)²(tú)³。予所蓄,予口卒瘏(tú),曰予未有室家
译文:我用拘挛的手爪,采捋茅草花;又蓄积干草垫底,喙角也累得病啦,只为了还未筑好的家。
注释:¹拮据:手病,此指鸟脚爪劳累。²捋:成把地摘取。³荼:茅草花。⁴蓄:积蓄。⁵租:通“苴”(居),茅草。⁶卒瘏:患病。卒通“悴”。⁷室家:指鸟窝。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予羽谯(qiáo)¹,予尾翛(xiāo)²,予室翘(qiáo)³。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xiāo)
译文:我的翅羽稀落,我的尾羽枯槁;我的巢儿垂危,正在风雨中飘摇。我只能惊恐地哀号!
注释:¹谯谯:羽毛疏落貌。²翛翛:羽毛枯敝无泽貌。³翘翘:危而不稳貌。⁴哓哓:惊恐的叫声。

  寓言是一种借说故事以寄寓人生感慨或哲理的特殊表现方式。它的主角可以是现实中人,也可以是神话、传说中的虚幻人物,而更多的则是自然界中的虫鱼鸟兽、花草木石。这种表现方式,在战国的诸子百家之说中曾被广为运用,使古代的说理散文增添了动人的艺术魅力,放射出奇异的哲理光彩。

  但以寓言作诗,在先秦却不多见;只是到了汉代,才在乐府诗中成批涌现,一时蔚为奇观。倘要追溯它的源头,虽然可与战国诸子之作遥相接续,但其“天造草昧”的创制,还得首推这首在“诗三百篇”中也属凤毛麟角的《鸱鸮》。

  这首诗的主角,是一头孤弱无助的母鸟。当它在诗中出场的时候,正是恶鸟“鸱鸮”刚刚洗劫了它的危巢,攫去了雏鸟在高空得意盘旋之际。诗之开笔“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即以突发的呼号,表现了母鸟目睹“飞”来横祸时的极度惊恐和哀伤。人们常说:“画为无声诗,诗为有声画。”此章的展开正是未见其影先闻其“声”,在充斥诗行的怆然呼号中,幻化出母鸟飞归、子去巢破的悲惨画境。当母鸟仰对高天,发出凄厉呼号之际,人们能体会到它此刻该怎样毛羽愤竖、哀怒交集。但鸱鸮之强梁,又不是孤弱的母鸟所可惩治的。怆怒的呼号追着鸱鸮之影远去,留下的便只有“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的伤心呜咽了。这呜咽传自寥廓无情的天底,传自风高巢危的树顶,而凝聚在两行短短的诗中,至今读来令人颤栗。

  正如人们很少关注鸟兽的悲哀一样,人类也很少能了解它们在面对灾祸时的伟大、坚强。诗中的母鸟看似孤弱,却也一样富于生存的勇气和毅力。它刚还沉浸在丧子破巢的哀伤之中,即又于哀伤中抬起了刚毅的头颅:“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它要趁着天晴之际,赶快修复破巢。这第二章仍以母鸟自述的口吻展开,但因为带有叙事和描摹,读者所读见的,便恍如镜头摇转式的特写画面:哀伤的母鸟急急忙忙,忽而飞落在桑树林间,啄剥着桑皮根须;忽而飞返树顶,口衔着韧须细细缠缚窠巢。“彻彼”叙其取物之不易,“绸缪”状其缚结之紧密。再配上“啾啾”啼鸣的几声“画外音”,读者便又听到了母鸟忙碌之后,所发出的既警惕又自豪的宣言:“今女下民,或敢侮予!”那是对饱经骚扰的下民往事的痛愤回顾,更是对缚扎紧密的鸟巢的骄傲自许,当然也包含着对时或欺凌鸟儿的“下民”的严正警告。倘若人类真能解破鸟语,是应该谨记这母鸟的警告,而对它的坚韧、顽强肃然起敬的了。

  三、四两章宜作一节读。这是母鸟辛勤劳作后的痛定思痛,更是对无法把握自身命运的处境的凄凄泣诉,“予手拮据”、“予口卒瘏”、“予羽谯谯”、“予尾翛翛”:遭受奇祸的母鸟终于重建了自己的巢窠,充满勇气地活了下来。但是,这坚强的生存,对于孤弱的母鸟来说,是付出了无比巨大的代价。

  它的鸟爪拘挛了,它的喙角累病了,至于羽毛、羽尾,也全失去了往日的细密和柔润,而变得稀疏、枯槁。这些怆楚的自怜之语,发之于面临奇灾大祸,而挣扎着修复鸟巢的万般艰辛之后,正如潮水之汹涌,表现着一种悲从中来的极大伤痛。然而更令母鸟恐惧的,还是挟带着自然威力的“风雨”:鸱鸮的进犯纵然可以凭非凡的勇气抵御,但对这天地间之烈风疾雨,小小的母鸟却无回天之力了。“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晓哓!”诗之结句,正以一声声“哓哓”的鸣叫,穿透摇撼天地的风雨,喊出了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母鸟之哀伤。

  倘若仅从诗面上看,《鸱鸮》也堪称一首代鸟写悲的杰作:它写鸟像鸟,通篇用了母鸟的“语言”,逼真地传写出了既丧爱雏、复遭巢破的鸟禽之伤痛,塑造了一头虽经灾变仍不折不挠重建“家室”的可敬母鸟的形象。如果鸟禽有知,亦当为诗人对它们生活情状描摹之精妙、心理情感体味之真切,而“啾啾”叹惋。然而这毕竟是一首“寓言诗”,与其说是代鸟写悲,不如说是借鸟写人,那母鸟所受恶鸮的欺凌而丧子破巢的遭遇,以及在艰辛生存中面对不能把握自身命运的深深恐惧,正是下层人民悲惨情状的形象写照。由此反观全诗,则凶恶的“鸱鸮”、无情的“风雨”,便全可在人世中显现其所象征的真实身份。而在母鸟那惨怛的呼号和凄怆的哀诉中,正传达着久远以来受欺凌、受压迫人们的不尽痛愤。

  旧说如《毛诗序》谓此诗乃“周公救乱”之作,方玉润《诗经原始》、魏源《诗古微》又以为乃“周公悔过以儆成王”、“周公戒成王”之作,虽也知诗用借喻手法,但坐实本事,反而扞格不通。

  《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301-304页

chīxiāo

míng xiānqín 

chīxiāochīxiāo  huǐshì ēnqín zhīmǐn 
dàitiānzhīwèiyīn chèsāng chóumóuyǒu jīnxiàmín huògǎn 
shǒujié suǒluō suǒ kǒucuì yuēwèiyǒushìjiā 
qiáoqiáo wěixiāoxiāo shìqiáoqiáo fēngsuǒpiāoyáo wéiyīnxiāoxiāo 

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
烟波渺(miǎo)¹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²
译文:九江上烟波渺茫,飞向家乡的梦,也一样辽远悠长;我思念的故乡,在江南天涯海角的地方。
注释:九江:地名,在今江西境内。¹渺渺:幽远貌;悠远貌。²海尽头:指遥远的地方。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译文:书信稀少,兄弟相隔,猛然传来一声大雁的鸣叫,九江的秋天,又来到我的身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