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居多解识秋声,岂是松篁耳惯经。
桐杂蝉鸣愁易起,蕉和蛩响梦频醒。
琅琅急雨喧荷港,戛戛清风战苇亭。
一事古人犹可恨,不言杨柳最堪听。
林居多解识秋声,岂是松篁耳惯经。
桐杂蝉鸣愁易起,蕉和蛩响梦频醒。
琅琅急雨喧荷港,戛戛清风战苇亭。
一事古人犹可恨,不言杨柳最堪听。
张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4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三径¹初成,鹤怨猿惊²,稼轩³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来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chún)(gēng)(lú)(kuài)¹⁰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hài)¹¹船回。
译文:归隐的园圃刚刚开成,白鹤猿猴都在惊怪,主人没有归来,归隐山林本是我平生的志趣,为什么甘为士人所笑,总是混迹尘埃?厌倦了官场就该急流勇退,求清闲愈早愈好,岂止是为享受莼羹鲈脍?你看那秋江上,听到弓弦响,惊雁急忙躲闪,行船回头,是因为骇浪扑来。
注释:¹三径:指归隐者的居所。²鹤怨猿惊:表达出自己急切归隐的心情。³稼轩:辛弃疾号稼轩。⁴甚:正是。⁵云山:农村。⁶意气:神态。这里作志气讲。⁷衣来人:上层或高贵的人物。⁸抵死:终究,毕竟。⁹意倦须还:这里指退隐回家。¹⁰莼羹鲈脍:美味。¹¹骇浪:形容海浪像马受惊时的奔跑。作者感觉到官场的奸诈险恶。要作雁避船回的准备。这就是回带湖的动机。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东冈¹更葺(qì)²茅斋。好都把³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ài)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译文:东冈上盖起那茅屋书斋,最好是把门窗临湖开。要划船垂钓,先种下柳树一排排;插上稀疏的篱笆保护翠竹,但不要妨碍赏梅。秋菊可餐服,春兰能佩戴,两种花留给我归来亲手栽。我反复思考,只怕圣上不让我离开,归隐之章仍在犹豫徘徊。
注释:¹东冈:东边的小岑。²葺:用茅草修复房子叫葺。³好都把:作必须统统地解。⁴轩:小房子。⁵春兰:兰有春秋二种,都可以佩带。这里写春兰,是与上边的秋菊相对。

  辛弃疾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朝廷无此意,不加重用壮志难酬,一生屡遭贬斥。由于不能见用于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集团,他感到前途险恶,早晚必被逐出宦途。为后事计,他任江西安抚使时,在上饶城北带湖之畔,修建了一所新居,作为将来退隐之处。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以示去官务农之志。此词即在作引退前一年,即淳熙八年(1181年)新居将落成之时所作,抒发了他当时万端感慨集于一心的复杂感情。

  上片主要写萌发弃政归田之念。首句开门见山,顺题而起。西汉蒋诩隐居时门前开有三条小路的原因,“三径”即成了隐士居处的代称,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就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三径初成”,日后栖身有所,词人于失意之中亦露几分欣慰。不过这层意思,作者并没有直白的一语道出。而是“鹤怨猿惊,稼轩未来”,以带湖的仙鹤老猿埋怨惊怪其主人的迟迟不至,曲曲吐露。“鹤怨猿惊”出于南齐孔稚珪《北山移文》:“蕙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不同的是,孔稚珪是以昔日朝夕相处的鹤猿惊怨周颙隐而复仕,辛弃疾用此典却反其道而行之,假设即将友好伴处的鹤猿怨自己仕而不归。这两句是从新居方面落墨,说那里盼望自己早日归隐:“甚云山”四句,是自言自语一样,写主观想法。既然自己的平生志趣是以“云自许”,为什么还老是呆在尘世里当官,惹先贤隐士嘲笑呢!显然,这只不过是辛弃疾在遭到投降派一连串打击之后,所发的一种牢骚自嘲而已。谁不知道,辛弃疾的“平生意气”是抗金复国,金瓯一统,岂能以“云山自许”!然而现在乾坤难转,事不由已,有什么办法呢?“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词人不愿作违心之事,他认为既然厌恶这丑恶的官场又不能以已之力匡正,就应该激流勇退,愈早愈好,不要等被人家赶下了台才离开;再说自己也不是象西晋张翰那样因想起了家乡味美的鲈鱼脍、莼菜羹而弃官还乡,心中无愧,又何苦“抵死尘埃”呢?这里,暗示了作者同南宋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已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并表明了自己的磊落胸怀。其中“意倦”句,表明自己绝不愿为朝廷的苟安政策效劳,志不可夺去向已定:“岂为”句,说明他之退隐并不是为贪图个人安逸享受;最值得体味的是“身闲贵早”里的“贵早”二字。固然,这是为了呼应前文曲露的对新居的向往,欲归之情,不过主要还是说明,词人不堪统治集团反对派对他的毁谤和打击,而且可能预感到一场新的迫害正在等待着他。不如抽身早避。因而自然逗出了后面“秋江上”三句,表明了自己离政归田的真正原因是避祸,就象鸿雁听到了弦响而逃,航船见到了恶浪而避一样。他是别无他途,不得不如此。

  下片主要写但对未来生活蓝图的设想。词意仍缘“新居将成”而起。“将成”是指,初具规模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东冈”二句,先就建筑方面说,再修一幢茅屋作为书斋,设于东冈,并把窗户全部面水而开,既照应了题中“带湖”二字,又照应了“平生意气”,即“云山自许”的雅致。而“行钓”同“种柳”联系起来,表明词人向往的是“小舟撑出柳阴来”的画境。表达了对官场争斗的厌倦,对乡村宁静的向往。下面写竹、梅、菊、兰,不仅表现了词人的生活情趣,更喻指词人的为人节操。竹、梅、是“岁寒三友”之二物,竹经冬而不凋,梅凌寒而花放。

  从既要“疏篱护竹”,又要“莫碍观梅”中,既表示作者玩花弄草的雅兴,更可以看出他对竹、梅坚贞品质的热忱赞颂和向往。至于菊、兰,都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喜爱的高洁的花草。他在《离骚》中有“餐秋菊之落英”,“纫秋兰以佩”等句,表示自己所食之素洁和所服之芬芳,辛弃疾说,既然古人认为菊花可餐,兰花可佩,那他一定要亲手把它们载种起来。显然,“秋菊”两句,明讲种花,实言心志,古人志行高洁。自己亦当仿效。然而屈原餐菊佩兰是在被楚王放逐以后,而辛弃疾当时还是在职之臣。坚持理想节操固然可以由已决定,但未去留岂能擅自安排。所以他接着说:“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这三句初看与前文完全不属,但细想,恰是当时作者心理矛盾含蓄而真实的流露。辛弃疾一生为国志在统一,志向尚未实现本不愿意离政,但形诸文字却说“怕君恩未许”。因此,这一方面固然暴露了作为统治集团一员的辛弃疾仍对腐朽朝廷昏庸皇帝存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另一方面,更可以说,这是他始终不忘复国、积极从政、赤诚用世之心的流露。全词就在这种不得不隐、然又欲隐不能的“徘徊”心境中结束。

  这首词,自始至终可以说是一篇描写心理活动的实录。但上下两片,各有不同。前片写欲隐缘由,感情渐进,由微喜,而怅然,而气恼,而愤慨。读之,如观大河涨潮,流速由慢而疾,潮声也由小而大,词情也愈说愈明。后片写未来打算,读之,似在河中泛舟,水流徐缓而平稳,再不闻澎湃呼啸之声,所见只是波光粼粼。及设想完毕,若游程已终,突然转出“沉吟久”几句,似乎刚才打算,既非出自己心亦不可行于实际如一物突现舟水凝滞不可行,不过,尽管两片情趣迥别,风貌各异,由于通篇皆以“新居将成”一线相贯,因此并无割裂之嫌,却有浑成之致。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76-1478页

qìnyuánchūn ·dàixīnjiāngchéng

xīn sòngdài 

sānjìngchūchéng yuànyuánjīng jiàxuānwèilái shènyúnshān píngshēng guānrénxiào chénāi juànhuán shēnxiánguìzǎo wèichúngēngkuàizāi qiūjiāngshàng kànjīngxiányàn hàilàngchuánhuí 
dōnggānggèngmáozhāi hǎodōuxuānchuānglínshuǐkāi yàoxiǎozhōuxíngdiào xiānyìngzhòngliǔ shūzhú àiguānméi qiūkāncān chūnlánpèi liúdàixiānshēngshǒuzāi chényínjiǔ jūnēnwèi páihuái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shān)¹
译文:拂晓时行车已在门口等着通宵话别的远行人,想说一句道别的话,几度哽咽流泪。
注释:¹潸然:流泪的样子。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路去干戈¹日,乡遥饥馑(jǐn)²年。
译文:此时战争仍然频繁,连年饥荒,家乡遥远,一路上肯定会有种种艰难险阻。
注释:¹干戈:指战争。²饥馑:灾荒之年,庄稼没有收成。
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
湖波晴见雁,槐驿(yì)晚无蝉。
译文:江南的秋天天气晴好时,湖边能看见大雁;驿站傍晚,槐下听不见蝉声。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莫纵¹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译文:友人啊,请不要任性久留在河东;东南地处偏远书信难通,太令人挂念了。
注释:¹莫纵:不要任性。

  这是一首送别诗。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句写天刚拂晓,离别的车已在门口等着通宵话别的远行人。想说一句道别的话,忍不住几度哽咽流泪。挚友间的远别是伤感的,这是一种“行子肠断”、“居人愁卧”的黯然销魂的场景。这里作者很形象地描绘了临别一瞬的凄恻容态,反映出朋友间的深情。这两句破题切情,为全篇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

  三四句预想友人旅途的艰难。“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当时战争频仍,连年饥馑。友人正在这种兵荒马乱的年月,抛亲别友远去河东。诗人设想,他一路上定会遇到种种艰难险阻,不禁为之担惊不安。由此也可推想,友人此行名为“游河东”,实际上可能是迫于某种原因的不得已。联系“一语几潸然”句,我们明白了,所以如此悲切,除了友情难舍之外,还有着战乱的忧伤。这两句不仅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体贴深情,而且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人们在这动乱中的痛苦生活。把个人的惜别和时代的忧患结合在一起,感情沉郁,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和诗人伤时悯世的热情。

  五六句想象两地的景象,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上句写自己所在的南方。江南多湖泽,秋天时雁行南迁,宿在湖泽间。下句写友人旅居地北方,唐代官署、驿舍、行道多种落叶乔木槐树,有“官槐”、“行槐”之称。蝉出现于夏秋间,吸食树汁;“无蝉”,也是时届深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当秋季来临,晴日里看见湖中游雁时,我将想起寄停北方的人,盼你能象雁一样及时南归;遥想你在旅舍中过着清秋寂寥的日子,一定也会思念家乡亲友的。这一联融情入景,在送别时预盼友人早日回来,感情表达得委婉深挚,真切动人。

  “莫纵经时住”接前联诗意,反复叮咛友人不要久留河东。“莫纵”是不要任性的意思。这一句流露出他唯恐友人在外久住的焦虑;这种直率的语言,是至友间纯真感情的反映。结句“东南书信偏”才道出了盼他早归的原因,因为东南地处偏远,书信难通,太令人挂念了。

  全诗从惜别开头,中间叙写对友人的担忧、怀念,最后以盼望早归作结,一意贯注,加强了感情的表达。

  这首诗想象丰富、感情真挚、语言纯朴。不管叙事、抒情、造境,纯乎白描,风格清新,情味隽永,是一首耐人吟咏的好诗。

sòngyǒurényóudōng--xiàng

tíngchēxiǎozhúqiánshānrángànxiāngyáojǐnnián

qíngjiànyànhuái驿wǎnchánzòngjīngshízhùdōngnánshūxìnpiān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无家¹对寒食²,有泪如金波³
译文:没有家人一起过这寒食节,此时的眼泪也像金波一样涌动不止。
注释:¹无家:没有房舍,没有家庭。此处说的是没有家人和自己在一起。²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 “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天。³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即指月光。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zhuó)¹月中桂²,清光³应更多。
译文:如果砍去了月中的桂树,月亮的光辉会更加清澈皎洁吧?
注释:¹斫却:砍掉。一作“折尽”。²月中桂:指的是传说中月宫所植的桂树,此处暗用了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³清光:清亮的光辉。此指月光。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娥。
(pǐ)¹放红蕊²,想像³(pín)青娥
译文:你的脸庞就像那娇艳的红蕊,思念故人使得双眉紧蹙。
注释:¹仳离:夫妻离散。²红蕊:红花。³想像:意思是想念故人的样子。⁴嚬:同“颦”,皱眉,蹙眉,使动用法,使……蹙眉的意思。⁵青蛾:指嫦娥。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牛女¹漫愁思,秋期²犹渡河。
译文:牛郎织女愁思漫漫,每年秋天七夕尚能团聚,而我何时才能与家人团聚?
注释:¹牛女:即牛郎与织女。²秋期:指七夕。牛郎织女约会之期。

  此诗作于诗人困居长安时期,它同《月夜》一样抒发了夫妻二人分隔两地的离情,同时也透露了天下乱离才会造成家人分离的社会现实。全诗通过神话故事和浪漫想象,运用巧点题、偷春格等艺术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在寒食之夜思念亲人的悲伤之情,诗中神话的运用既展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又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独具特色,堪称兼具了思想情感真实博大和艺术手法圆融贯通的佳作。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这两句诗是交待作者当时仍然被困在沦陷的长安,而妻儿却都在鄜州,不知生死,所以此处说“无家”实际上是指没有家人在身边,也不知家人生死的意思。诗中首句“寒食”二字与题目中的“一百五日”相互照应。第二句“有泪如金波”。“有泪”同上文的“无家”相对,表现出亲人离散的悲哀。“金波”指的是月光撒入水中犹如金波。在这一句中,杜甫实际上是借“金波”来说自己的泪水。月光入水而金光闪烁,自己此时的眼泪也像金波一样涌动不止。这也是诗人对安史之乱造成人民流离失所的无声控诉。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两句是诗人的想象,写的是自己思念妻子却不能与之相聚时所产生的奇特想象,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妻儿团聚的期望。

  “仳离却红蕊,想像颦青娥”句,清人仇兆鳌认为此处“青娥”应为“青蛾”。但联系前面所提到的“月波”“月中桂”,后面的 “牛女”“渡河”等词句可知作者处处在围绕“月”展开联想,叙写心怀,该句中的“青娥”也应是指与月有密切关系的嫦娥,暗指妻子,而不是“青蛾” 。再者,从句意来说,“想像颦青娥 ” 的意思是想念故人使得青娥蹙眉了,若做“青蛾”则无法与诗意相符。这句运用透过一层的写法,借自己想象妻子思念自己而忧伤不已的样子来表达夫妇分隔两地的愁苦之情。

  最后“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两句是借用牛郎织女七夕相聚的神话故事来反衬自己与妻子不能相聚的悲苦。在这首诗中,杜甫借用神话故事和想象将自己在寒食之夜对月思人的悲伤情怀书写的淋漓尽致。诗的结尾感叹牛郎织女尚能相聚,从侧面反映了安史之乱带来亲人天各一方的苦难。

  这首诗在艺术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切入点的选择十分精当,即“顺时应月”。标题为“一百五日夜对月”便独具匠心。唐人诗中往往称“寒食”而不称“一百五日”。此处杜甫题为“一百五日”意在突出自己离开家人已经很长时间了。而寒食近清明,该是怀亲思祖之时,夜月可看人喜也可使人愁,于诗人而言,当时心处于伤感之期,离家之痛,流泪自悲乃为必然,因而诗首联是面临寒食自己却是有家如无家,令人难堪,潸然泪下,似月光之洒落挥下。既点了题,又引入了离愁思念,为下几句的展开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是艺术想象的运用奇特又浪漫。在这首诗中,作者用吴刚伐桂表明自己的思念,用青娥长恨想象妻子的愁颜,用牛郎织女相会反衬自己的悲苦。诗人的想象始终与“月”挂钩,既要有美好的想象,又要与自己思念的闺中人联系起来。第三联想象尤为奇特而浪漫,此联分两个层次,一曰景,即诗人想象的境界中,一片丹桂花尽情绽却,呈现了满园春色的美丽情景,为下一句作伏笔;二曰想象中的闺中人,即在花色弥漫中似乎隐隐约约地看到了闺中人的思念遥远地乡亲人的愁容。诗中神话故事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闺中人一份更深的爱,增加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三是巧妙的开脱与宽慰。杜甫毕竟在社会中得到沉浮磨练的诗人,不能因为被拘伏而自虐于悲愁之中,应在心理上找寻一种解脱,不让怨闷自服而伤己。末联两句说,诗人抬头望月,又见到了牛郎织女二星,他们是隔天河相望,每年七月七日才能渡河相见,而仅是一次短暂重逢的机会,想来他们之间的悲伤离情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然而自己没有天河之隔,拘于长安也是短暂的羁束,相逢之日就在前面。相比之下,自己的确应该莞尔一笑感到一些宽慰。这就是诗人的巧妙开怀解脱。前人吴瞻泰说:“结用牛女,彼此双绾,用秋期倒应寒食,布局之整,线索之细,真所谓隐隐隆隆,蛛丝马迹也。”

  此外,偷春格手法的运用同样为人所称道。律诗中一般是颔联成对而首联随意,首联成对而颔联不对者就被称做“偷春格”,杜甫的这首诗首联是对句,颔联本应是对句却并非对句。这样的谋篇打破常规,别具一格。

  杜甫的这首《一百五日夜对月》正是通过神话故事,运用浪漫想象和多种艺术手法将自己在寒食节之夜思念亲人的感情表达出来的。它同《月夜》一样,是兼具了思想情感真实博大和艺术手法圆融贯通的好诗。

参考资料:
1、 陆坚.千里共婵娟:中华中秋月亮诗词品读.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206
列炬归来酒未醒,六街人静马蹄轻。月中薄雾漫漫白,桥外渔灯点点青。
列炬归来¹酒未醒,六街²人静马蹄轻。月中薄雾漫漫³白,桥外渔灯点点青。
译文:排列着火把宴饮归来,酒还没有醒,夜晚的街道十分安静,马蹄声也显得很轻快。只见月色洁白,远处的渔火发出点点青光。
注释:¹列炬归来:谓打着灯笼火把夜归。²六街:泛指城中繁华的街道。³漫漫:无涯际貌。⁴渔灯:渔船上的灯火。
从醉里,忆平生。可怜心事太峥嵘。更堪此夜西楼梦,摘得星辰满袖行。
从醉里¹,忆平生。可怜心事²太峥(zhēng)(róng)³。更堪此夜西楼梦,摘得星辰满袖行。
译文:乘醉回想平生往事,满怀抱负,志向远大,更何况像今夜这样的万丈豪情,我要摘下满天的星星装在袖子里。
注释:¹从醉里:在酒醉之时。²心事:心中所思虑或期望的事。³峥嵘:卓越不凡的样子。⁴更堪:岂堪。

  “列炬”这个词出于杜诗的“列炬散林鸦”,本是写除夕守岁之后打着灯笼火把出去拜年。王国维多次用这个词,有的是写除夕,如《八声甘州》的“列炬严城去”;也有的不是,如这首词提到“月中薄雾”,大年三十晚上是没有月亮的,所以显然不是描写除夕景色。王国维之所以用这个词,乃是以灯笼火把的“动”来衬托六街月夜的“静”。从“列炬归来酒未醒”到“六街人静马蹄轻”和“月中薄雾漫漫白;桥外渔灯点点青”,是一种环境和气氛的转变,其意境颇似冯延巳《抛球乐》的“酒罢歌余兴未阑。小桥流水共盘桓。波摇梅蕊当心白,风人罗衣贴体寒”。二者都是从繁华热闹的人间生活转向冷清孤寂的自然景色,从中体现出内心的一种感受。“酒未醒”也就是“兴未阑”,正由于兴未阑,所以感觉到深夜的大街上特别冷清,只剩下马蹄的声音伴随着自己。

  “月中薄雾漫漫白”和“桥外渔灯点点青”都是现实的写景:在月光之下,眼前所有景物都像是罩上了一层迷蒙的白雾;苏州多水多桥,此时雾中的一切都是朦胧的影子,惟有远处水边桥外有渔船上的几点灯光在这静谧迷蒙的画面深处闪闪发亮。这两句,以工整的对仗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月下风景。月下的景色是朦胧的,“酒未醒”的朦胧醉眼在朦胧的月色中捕捉那一闪一闪的光亮,由此联想到在酒意中松弛下来的意识在自由地捕捉那一点一滴的往事。

  由于前边的写景中已经有了这种隐约的暗示,所以过片的“从醉里,忆平生”就承上启下,顺理成章了。从醉里忆平生和清醒时忆平生是不同的。清醒时有许多理性考虑的干扰,所以有时候反而不够真实;而在喝醉的时候内心完全放松,不受任何约束,说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心里话。那么作者对自己平生的反省是什么呢,是“可怜心事太峥嵘”。“峥嵘”本来是山峰高峻的样子,作者用它来形容自己理想志向的特出和不同一般。理想志向太高有什么不好,志向太高了就容易遭受失望的打击。如果一个人的理想只是取得个人温饱也许是容易满足的,但实际上人除了要求温饱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尤其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还有一个“士当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像杜甫,他说自己是“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稷和契都是辅佐舜的贤臣,而尧舜时代则是儒家理想中的盛世。杜甫身处安史之乱的战乱时代,以一个“布衣”的身份而怀抱有这样的理想,其不现实可想而知。可是他说,“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只要我不死,我就要为实现我这个理想而努力。杜甫的一生是贫穷的,直到晚年,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境况下,他还在为国家的战乱和人民的流离而悲伤:“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搂》)这是“窃比稷契”的理想给他带来的苦恼。王国维也是一个关怀人生的人,而且比杜甫更进一步,他还渴望解释人生。然而,人生问题到底有没有一个答案,这种思索真是自寻烦恼,是“可怜心事太峥嵘”,“可怜”这个词用得很巧妙,因为它既有“值得怜悯”的意思,也有“可爱”的意思。因“心事太峥嵘”而造成一生的苦恼,值得自怜;为不同凡俗的理想而付出,虽苦犹甜,值得自傲。到底是自怜还是自傲,那种分辨是理性的事,现在他只是说出自己的感受,而这感觉里不知不觉地就渗透了作者清醒时意识形态里所存在的那种理智与感情的矛盾。

  正是由于归途中有了这种对平生的反省,所以此夜就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梦见自己在天上御风而行,轻而易举地就“摘得星辰满袖”。天上的星辰,象征着光明、高远、晶莹、皎洁,在现实中是可望不可即的,而作者在梦中却能够“摘得”,而且“满袖”。那种达成意愿的圆满,那种无求无待的自由,真是一个人在清醒的现实之中连想都不敢想的。一个浑浑噩噩对自己的平生从来都没有过反省的人不会有这样的梦;一个除了物欲与金钱之外再也没有更高向往的人也不会做这样的梦。可以说,“摘得星辰满袖行”不但是对“心事太峥嵘”的一种形象化的解释,而且流露出一种潜意识里对理想的坚持。

  然而,“更堪”这个词却是一种理性的反映:高远的理想给人的一生带来的只有失望和痛苦。梦中的理想越是美满,梦醒后的失望越是痛苦,所以是“更堪”——怎么能够再受得了。梦中的意气风发和醒后的失望痛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此这个结尾余音袅袅,有许多没有说出来的东西值得慢慢地咀嚼品味。

  全词的那种朦胧与清醒、豪放与怅惘的结合,实际上也就是作者感性与理性的一种微妙的结合。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安易编著.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1:第46页-第49页

zhètiān ·lièguīláijiǔwèixǐng

wángguówéi jìnxiàndài 

lièguīláijiǔwèixǐng liùjiērénjìngqīng yuèzhōngmànmànbái qiáowàidēngdiǎndiǎnqīng 
cóngzuì píngshēng liánxīnshìtàizhēngróng gèngkān西lóumèng zhāixīngchénmǎnxiùxíng 
公莫舞歌者,咏项伯翼蔽刘沛公也。会中壮士,灼灼于人,故无复书;且南北乐府率有歌引。贺陋诸家,今重作公莫舞歌云。
公莫舞歌者,咏项伯翼蔽刘沛公也。会中壮士,灼灼于人,故无复书;且南北乐府率有歌引。贺陋诸家,今重作公莫舞歌云。
译文:公莫舞:古舞名。即后世之巾舞。陋:认为简陋。
方花古础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银罂。
方花古础¹排九楹²,刺豹淋血³盛银罂(yīng)
译文:方形刻花的古老石墩,矗立着大柱九根,刺杀斑豹流鲜血,注入银瓶痛饮。
注释:¹方花古础:刻花的方石础。础,柱脚石。²楹:堂屋前部的柱子。³刺豹淋血:形容“有杀伐声”。⁴银罂:银质或银饰的贮器。用以盛流质。
华筵鼓吹无桐竹,长刀直立割鸣筝。
华筵¹鼓吹²无桐竹³,长刀直立割鸣筝。
译文:宴席上没有管弦乐声,只有军乐阵阵,直立的长刀,像要割断筝弦般寒光森森。
注释:¹华筵:丰盛的筵席。²鼓吹:演奏乐曲。³桐竹:泛指管弦乐器。桐指琴瑟之类,竹指箫笛之属。
横楣粗锦生红纬,日炙锦嫣王未醉。
横楣¹粗锦²³红纬,日炙锦嫣(niān)王未醉。
译文:门额上的横幅粗锦焕发出鲜红的色彩,烈日烤得粗锦褪了色,项羽仍然没有醉。
注释:¹横楣:门窗上方的横框。²粗锦:粗丝织成的锦。³生:露出。⁴纬:织布时用梭穿织的横纱,编织物的横线。⁵炙:烤,此指晒。⁶嫣:通蔫,植物失去水分而萎缩,此指颜色不鲜艳。
腰下三看宝玦光,项庄掉鞘栏前起。
腰下三看宝玦(jué)¹光,项庄掉鞘(qiào)²³前起。
译文:范增把腰间的玉玦瞟看了三次,项庄拔剑出鞘,上前起舞。
注释:¹宝玦:珍贵的佩玉。²掉鞘:拨剑出鞘。³栏,泛指遮拦的东西。
材官小尘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
材官¹小尘²公莫舞,座上真人³赤龙子
译文:你这徒有勇力的小臣别妄动,座上的汉王是赤帝之子寞看轻。
注释:¹材官:武卒或供差遣的低级武职。²小尘:只能泛起小小的尘土。³真人:指统一天下的所谓真命天子。⁴赤龙子:赤色的龙,此指汉高祖刘邦。
芒砀云端抱天回,咸阳王气清如水。
芒砀(dàng)云端¹抱天回²,咸阳³王气清如水。
译文:当年芒砀山上祥云瑞雾曾在天空萦回,咸阳王气盛,预兆已像清水一样分明。
注释:¹芒砀云瑞,芒砀,芒山、砀山的合称,在今安徽省砀山县东南,与河南省永城县接界。²抱天回:弥漫天空回旋。³咸阳:指高祖先项籍入咸阳事。⁴清:清晰,明显。
铁枢铁楗重束关,大旗五丈撞双环。
铁枢铁楗(jiàn)¹重束²关,大旗五丈³撞双环
译文:铁枢铁键重重紧锁的雄关,汉军的五丈大旗已一举撞破门环。
注释:¹楗:门上关插的木条,横的叫“关”,竖的叫“楗”。²重束:双重控制。³大旗五丈:指刘邦的军队。⁴撞双环:代指攻破关隘。
汉王今日须秦印,绝膑刳肠臣不论。
汉王今日须秦印,绝膑(bìn)¹(kū)²³不论
译文:汉王今天掌秦印理所当然,为保护他,我断膝挖肠也心甘。
注释:¹绝膑:折断膑骨。²刳肠,剖腹摘肠。³臣:指樊哙。最后两句以樊哙的语气出之。⁴不论:不在乎。

  这是一首通过描写鸿门宴,歌颂刘邦的诗歌。公莫舞,即后世之巾舞。《宋书·乐志一》:“又云晋初有杯槃舞、公莫舞……公莫舞,今之巾舞也。”《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巾舞歌》:“《唐书·乐志》曰:‘《公莫舞》,晋、宋谓之《巾舞》。其说云:汉高祖与项籍会鸿门 ,项庄舞剑,将杀高祖,项伯亦舞,以袖隔之,且语庄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汉王也。汉人德之,故舞用巾以像项伯衣袖之遗式。’” 此舞蹈表演鸿门宴项伯保护刘邦的故事。

  如诗序所言,《公莫舞歌》原为歌颂项伯保护刘邦在鸿门宴上。诗人意在翻新,将一旧题改为赞颂刘邦的新内容。

  此诗起笔不凡,一连六句铺排鸿门宴杀机四伏的紧张气氛,随后,以范增示玦,项庄舞剑继续渲染刘邦所处的困境。最后八句不正面描写刘邦言行举动,而是模拟樊哙口吻追述刘邦事迹,理直气壮地提出“汉王今日须秦印”的主张,其语气之雄健、气势之雄壮都映衬着刘邦的英雄伟业。

  《公莫舞歌》以《史记·项羽本纪》所描写的“鸿门宴”为题材,诗人充分发挥诗的想象并进行了独具匠心的艺术再创造。诗中着力刻画樊哙“排闼闯宴”、怒斥项羽、掩护刘邦脱险的英勇无畏行为,成功地塑造了这一赤胆忠心、生气虎虎的英雄形象。前半篇描绘宴会厅的高大宽敞,宴饮的豪华粗犷,项羽的威武和优柔寡断,范增三次举玦的焦急神态,可谓有声有色,人物传神,情景逼真,场面壮丽,气氛紧张。笔触有厚度有力度,酷似以诗笔绘出的巨幅油画。

参考资料:
1、 唐宋文学研究专家陶文鹏先生《论李贺诗歌色彩表现的艺术》

gōng--

gōngzhěyǒngxiàngliúpèigōnghuìzhōngzhuàngshìzhuózhuórénshūqiěnánběiyǒuyǐnlòuzhūjiājīnzhòngzuògōngyún

fānghuāchǔpáijiǔyíngbàolínxuèshèngyínyīng

huáyánchuītóngzhúzhǎngdāozhímíngzhēng

héngméijǐnshēnghóngwěizhìjǐnyānwángwèizuì

yāoxiàsānkànbǎojuéguāngxiàngzhuāngdiàoqiàolánqián

cáiguānxiǎochéngōngzuòshàngzhēnrénchìlóngzi

mángdàngyúnduānbàotiānhuíxiányángwángqīngshuǐ

tiěshūtiějiànzhòngshùguānzhàngzhuàngshuānghuán

hànwángjīnqínyìnjuébìnchángchénlù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