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翁不解饱,安事园池游。
从知莲社侣,所乐在清修。
我忆少壮日,未多禅悦优。
独醒对佳景,愁纹上眉头。
四方观唱礼,文辞旨趣幽。
我膝固不屈,弥陀暗相投。
叶吹光乱转,花覆实泉流。
此外无国土,静中反身求。
湛然真赏妙,谁肯寻糟丘。
主翁不解饱,安事园池游。
从知莲社侣,所乐在清修。
我忆少壮日,未多禅悦优。
独醒对佳景,愁纹上眉头。
四方观唱礼,文辞旨趣幽。
我膝固不屈,弥陀暗相投。
叶吹光乱转,花覆实泉流。
此外无国土,静中反身求。
湛然真赏妙,谁肯寻糟丘。
陈藻

陈藻

宋福州福清人,字元洁,号乐轩。师事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不仕,授徒不足自给,课妻子耕织以为生。卒年七十五。私谥文远。有《乐轩集》。 ▶ 278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苓(líng)¹采苓,首阳²之巅。人之为(wěi)³,苟亦无信。舍旃(zhān)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译文:攀山越岭采茯苓啊采茯苓,那苦人儿伫立在首阳山顶。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不要信啊没有一句是真情。干脆抛弃它们吧抛弃它们,切莫信以为真清者自然清。那些造谣生事的长舌妇们,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注释:¹苓:通“蘦”,一种药草,即大苦。毛传:“苓,大苦也。”²首阳: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南,即雷首山。³为言:即“伪言”,谎话。为,通“伪”。⁴苟亦无信:不要轻信。苟,诚,确实。⁵舍旃:放弃它吧。舍,放弃;旃,“之焉”的合声。⁶无然:不要以为然。然,是。⁷胡:何,什么。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¹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²。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译文:攀山越岭采苦菜啊采苦菜,那苦人儿寻到首阳山下来。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你不要自乱阵脚参与进来。轻轻拂去它们吧拂去它们,切莫信以为真真相终大白。那些流言蜚语的制造者们,一无所得枉费心思空挂怀!
注释:¹苦:即所谓的苦菜,野生可食。²无与:不要理会。与,许可,赞许。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fēng)¹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²。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译文:攀山越岭采芜菁啊采芜菁,那苦人儿转到首阳山之东。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最好堵上自己耳朵不要听。不要太在意它们吧别在意,千万别听雨是雨听风是风。那些以造谣传谣为乐的人,能得到什么最终两手空空!
注释:¹葑:即芜菁,又叫蔓菁,大头菜之类的蔬菜。²从:听从。

  这是一首劝诫世人不要听信谗言的诗歌。此诗分三章,每章以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开篇。所谓“兴”,依朱熹的解释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第一章的“采苓采苓,首阳之颠”,第二章的“采苦采苦,首阳之下”,第三章的“采葑采葑,首阳之东”等等,都是用“先言他物”的手法以引起下文的。“苓”,一名黄药,又名大苦,叶似地黄。“苦”,是苦菜,亦作“荼”,似葵。“葑”,是芜菁,亦称蔓菁,俗称大头菜,根块肥大,可供蔬食。这三种植物,都是《诗经》时代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诗人用这三种习见之物以起兴,从而表达自己“人之为(伪)言”“苟亦无信”、“苟亦无与”、“苟亦无从”的理念。

  此诗三章,先后告诫人们对待谣言要有三种态度“无信”、“无与”、“无从”。“无信”,是强调伪言内容的虚假;“无与”,是强调伪言蛊惑的不可置理;“无从”,是强调伪言的教唆不可信从。意思是说,首先要认识到它不可信,其次要不参与传播,第三要不能听信折磨自己。语意层层递进,从而强调伪言之伪。接着诗人又用“舍旃舍旃”这个叠句,反复叮咛,进一步申述伪言的全不可靠,要舍弃它们,不要信以为真,因为这世道很复杂,人心不古比比皆是,三人成虎、众口烁金之事不绝如缕。至此,诗人所要申述的“人之为(伪)言”“无信”、“无与”、“无从”的理念已经阐述得淋漓尽致,无须再说了。假若世人都能做到“无信”、“无与”、“无从”,那么伪言也就没有市场,制造伪言的人也无立足之地了。故此诗人在每章的结尾用“人之为言(伪言),胡得焉”以收束全诗,表明造谣者徒劳无功。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39-241

cǎilíng

shījīng·guófēng·tángfēng xiānqín 

cǎilíngcǎilíng shǒuyángzhīdiān rénzhīwěiyán gǒuxìn shězhānshězhān gǒurán rénzhīwěiyán yān 
cǎicǎi shǒuyángzhīxià rénzhīwěiyán gǒu shězhānshězhān gǒurán rénzhīwěiyán yān 
cǎifēngcǎifēng shǒuyángzhīdōng rénzhīwěiyán gǒucóng shězhānshězhān gǒurán rénzhīwěiyán yān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一声声,一更更¹。窗外芭蕉(jiāo)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译文:雨滴声声,报时的更鼓声一遍又一遍,窗外雨中的芭蕉和屋里的油灯此时似乎也变得多情起来,安慰孤独的我。
注释:¹一更更:一遍遍报时的更鼓声。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梦难成,恨¹难平。不道²愁人不喜听,空阶(jiē)³滴到明。
译文:好梦难成,心中遗憾难平,窗外的雨可不管忧愁的人喜不喜欢听,仍是不停地下着,雨滴一直滴到天明才停了下来。
注释:¹恨:遗撼。²道:知。³阶:台阶。

  该词讲述一个相思之人整夜难眠在雨夜中听着雨打芭蕉,触景生情,词人心中有无限的情怀,孤灯照人难入梦,表达了客居异乡的羁旅愁思。这是一首写景遣怀的词,讲述一个相思之人整夜难眠在雨夜中听着雨打芭蕉,孤灯照人难入梦。词人心中有无限的情怀,触景生情,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愁思。

  万俟咏作词喜用淡语,且工于音韵。这样连续重复用字,吟咏起来便很有音乐上的美感。

  《雨》首句“一声声,一更更”形容雨声,连用两个叠宇,描摹雨断断续续的声音,既显得形象,在声音上也显得贴近。雨声之所以如此清晰入耳,是因为人夜深难寐。“窗外芭蕉窗里灯”,听雨之人点。一盏孤灯,隔窗昕雨。“芭蕉”暗示雨打芭蕉的声音,使雨的声音更加响亮。“此时无限情”,直接道出人的心情。然而“无限”二字又使这种直言显得暖昧模糊。只知情意无限,心事无边,却不知究竟是什么样的心事使人长夜失眠,寂寞听雨。

  “梦难成,恨难平”,用两个“难”字突出人的愁苦心情。因难以入睡,所以道.“梦难成”,连暂时逃避到好梦中去都是一种奢望;又因情在心头辗转,更兼一夜风雨,触动愁思,故日“恨难平”。但是雨不管这些,它“不道愁人不喜听”,只管“空阶滴到明”。“愁人”怪雨无情,不顾人的心情,就这样在空洞洞的台阶上一点一点滴到天明,这说明人一夜未睡。“一声声,一更更”的雨声,凄凄凉凉,仿佛人心中的愁绪一般,永远没有尽头。

  全词无一处提及“雨”字,却处处是雨。作者将雨声与听雨之人的心情融合得毫无痕迹,显示出高超的运笔功力。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329页

zhǎngxiāng··--wànyǒng

shēngshēnggènggèngchuāngwàijiāochuāngdēngshíxiànqíng

mèngnánchénghènnánpíngdàochóuréntīngkōngjiēdàomíng

炎威天气日偏长,汗湿轻罗倚画窗。
炎威(wēi)¹天气日偏长,汗湿轻罗²倚画窗。
注释:¹炎威:犹言酷热,极其炎热。²轻罗:薄薄的罗纱,指丝绸衣服。
蜂蝶不知春已去,又衔花瓣到兰房。
蜂蝶不知春已去,又衔(xián)花瓣到兰房¹
注释:¹兰房:兰香氤氲的精舍。特指妇女所居之室。此处指智生坐禅修行的斋室。
智生诗多清新淡雅,一如其端庄为人。这首吟咏夏景之诗,尤为新颖可喜。写的是琐碎小事,平凡生活,却能巧出新意,令人击节赞叹。观察的细致入微,描写的准确生动,使这样一首短短的绝句,能经历时间和空间的考验,永久流传。

xià

zhìshēng qīngdài 

yánwēitiānpiāncháng hànshī湿qīngluóhuàchuāng 
fēngdiézhīchūn yòuxiánhuābàndàolánfáng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¹桃花相映(yìng)红。
译文:去年春天,在这户人家里,我看见那美丽的脸庞和桃花互相衬托,显得分外红润。
注释:¹人面:指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人面不知¹何处去²,桃花依旧笑³春风。
译文: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注释:¹不知:一作“秖(zhǐ)今”。²去:一作“在”。³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全诗四句,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

  诗的开头两句是追忆。“去年今日此门中”,点出时间和地点,写得非常具体,足见这个时间和地点,在诗人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难忘的记忆。第二句是写人,诗人拈出一个人们犹知的形象——桃花,春风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的艳丽,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红艳,则“人面”之美可以想见;再者,本来已经很美的“人面”,在红艳艳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显得更加青春美貌,风韵袭人。一个耀眼的“红”字,正是强烈地渲染出这种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气氛。面对着这一幅色彩浓丽、青春焕发、两美相辉的人面桃花图,不用说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态,诗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欢爱和兴奋,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

  下片则是说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树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从故事情节来看,这是一首即兴的诗,它给人看到的似乎只是两个简单的画面——桃花相映着的人面,人面去后的桃花。但是,由于人物的活动贯串其间,由于画面与画面、画面里(桃花)与画面外(诗人)的对比、映衬,便巧妙地显示了人物感情的发生、发展和起伏跌宕的变化,诸如初遇的脉脉含情,别后的相思,深情的重访,未遇的失望等等,都或隐或现地表达出来了。全诗自然浑成,犹如从心底一涌而出的清泉,清澈醇美,令人回味不尽。

  “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作者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习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46-747

chéngnánzhuāng

 tángdài 

niánjīnménzhōng rénmiàntáohuāxiāngyìnghóng 
rénmiànzhīchù táohuājiùxiàochūnfēng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三度为郎¹便白头²,一从出守³五经秋
译文:作过几任郎官便已白头,自从来到州县已过五秋。
注释:¹三度为郎:岑参曾五次为郎:祠部员外郎(礼部)、考功员外郎(吏部)、虞部员外郎(工部)、屯田员外郎(工部)、库部员外郎(兵部)。三为虚数。²白头:诗人此时五十四岁。³出守:出任地方官,指作嘉州刺史。⁴五经秋:经历了五个秋天,过了五年。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莫言¹圣主长不用,其那(nuó)²苍生应未休³
译文:别说圣明君主长不任用,怎奈天下百姓令人生忧!
注释:¹莫言:不必说。其那:怎奈。那:奈何的合音,对 ......怎么办。³未休: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译文:看那人间岁月好似流水,客舍之中又见秋风飕飕。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¹满耳。
译文:不知满腹心事向谁倾诉,空听江上蝉声吵嚷不休!
注释:¹空:徒然。

  诗的开头两句自叙平生。“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诗人本有济世之志,“为郎”和“出守”在诗人看来是难以施展抱负的。“便白头”说时光之快,有“功业悲后时,光阴叹虚掷”的意思。其中包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以沉重的叹息引起全诗。

  诗的次二句承首联倾诉平生感慨。“长不用”不仅指嘉州刺史秩满后未受叙用,更主要的还是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从未被重用过。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苍生未休”,诗人不安。“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对“圣主”,诗人不能无怨,对“苍生”,诗人不能不忧,格调更为沉重。

  第五、六句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则是“悲秋”。对春光而兴叹,见秋风而生悲,看似悲叹时光流逝,实则悲叹壮志未酬、平生失意,从而转出正意。

  诗的最后两句为诗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时至暮年,处境维艰。“穷苍草转深,闭门日将夕”(同上),满腹心事,无处倾诉,虽有江上蝉声满耳,却不仅不能排遣思绪,倒反更引出无穷愁烦,恰烘托出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诗歌遂在这种更为凄切沉重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诗向故友倾诉情怀,概括了诗人的一生,尤其突出了晚景的凄凉,实为追悼平生之作,写得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真实地传达出一个关心国事却有志难展的封建文人暮年的沉重悲哀。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318-320

shěbēiqiūyǒu怀huáiliǎngshěngjiùyóuchéngzhōngzhūgōng--céncān

sānwèiláng便biànbáitóucóngchūshǒujīngqiū

yánshèngzhǔzhǎngyòngcāngshēngyīngwèixiū

rénjiānsuìyuèliúshuǐshěqiūfēngjīnyòu

zhīxīnshìxiàngshuílùnjiāngshàngchánmíngkōngmǎněr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