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将四十客莆阳,丱角相看笑语长。
今日生男行冠礼,老如霜柿又逢场。
年将四十客莆阳,丱角相看笑语长。
今日生男行冠礼,老如霜柿又逢场。
陈藻

陈藻

宋福州福清人,字元洁,号乐轩。师事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不仕,授徒不足自给,课妻子耕织以为生。卒年七十五。私谥文远。有《乐轩集》。 ▶ 27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¹国有人忧天地崩坠²,身亡(wú)所寄³,废寝食者。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注释:¹杞:春秋时期国名,在今河南杞县。²崩坠:崩塌,坠落。³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依托。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¹,因往晓²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³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译文: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注释:¹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之,的。忧,忧愁、担心。²晓:开导。³若:你。⁴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⁵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和停留。⁶奈何:为何,为什么。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其人曰:“天果¹积气,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²?”
译文: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注释:¹果:如果。²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¹坠,亦不能有所中(zhòng)²。”
译文: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注释:¹只使:即使。²中伤:伤害。
其人曰:“奈地坏何?”
其人曰:“奈地坏何?”
译文:那个人又说:“那地陷了又怎么办呢?”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¹,充塞四虚²,亡处亡块。若躇(chú)步跐(cǐ)³,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译文: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注释:¹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²四虚:四方。³躇步跐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行;跐,踩;蹈,跳。⁴行止:行动和停止。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其人舍(shì)¹大喜,晓之者亦舍(shì)然大喜。
译文: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注释:¹舍然:释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杞人忧天》是一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文章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一气呵成。这是一则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作者并不以这两种人为然。

  文章重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古代道家学者长庐子也并不赞成这个开导者关于天地无毁的说法,他认为一切事物既有成,就有毁。而列子认为,天地无论成毁对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道的本质在于虚静无为,人也应该以笃守虚静的处世态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费心智。

  这则寓言的客观意义是值得重视的,它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在宇宙形成理论上的成果,寄谓“积气”、“积块”、“日月星宿亦积气中有光耀者”等见解,其辩证思维水平之高,是令人信服的。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参考资料:
1、 刘琦 编著.历代小品文名篇赏析.长春:吉林文艺出版社,2011:45-46
乱后玄都失故基,看花诗在只堪悲。
乱后玄都失故基,看花诗在只堪悲。
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春风怨兔葵。
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春风怨兔葵。

  《戏赠看花诸君子》:刘禹锡此诗,通过人们在长安一所道观――玄都观看花这一生活琐事,讽刺了当时的朝廷新贵。这首诗表明上看诗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实质上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千树桃花,喻十年来由于投机而在政治上得意的新贵;看花人,喻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中赶热闹看桃花一样。最后一句指出,这些权贵不过是我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这首诗中的轻蔑和讽刺是辛辣的,所以《旧唐书·刘禹锡传》说是“语涉讥刺”,《新唐书·刘禹锡传》说是“语讥忿”。

  《再游玄都观》这首诗是上一首的续篇。从表面上看,它只写玄都观中桃花盛衰存亡,实际上是旧事重提,象权贵挑战。桃花比新贵,种桃道士指打击革新运动的当权者。但是他们已经“树倒猢狲散”了,而被排挤的人,却又回来了,真是世事难料。诗人表现了不屈和乐观。所以,《旧唐书·刘禹锡传》说:“执政又闻诗序,滋不悦”,《新唐书·刘禹锡传》未引诗歌,却引出序中兔葵、燕麦等语尤为不满。

  这首诗是批评刘禹锡的《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再游玄都观》二诗及诗歌的怨刺问题。元好问论诗,主张温柔敦厚,明确反对直露刻薄的怨刺。在他众多的诗文禁忌中,就有“无狡讦”、“无为妾妇妒,无为仇敌谤伤”等形式戒条。他认为,即使有“不能自掩”的“伤谗疾恶不平之气”,也应该“责之愈深,其旨愈婉,怨之愈深,其辞愈缓”(《杨叔能小亨集引》)。

  在这首诗中,元好问实际上是继承前人的观点,批评《再游玄都观》及其诗序的怨刺失度。元好问认为,如果说刘禹锡的《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是戏赠之作,尚无伤大雅,但《再游玄都观》一诗就怨刺失度了,尤其是诗序中所谓“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有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将所有当权者斥为兔葵、燕麦,打击面太大,贬损太过,不免流于刻薄。前两句概括刘禹锡创作《再游玄都观》的背景,“乱后”指刘禹锡被贬十四年间皇权迭变、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动乱时局, “失故基”指刘禹锡诗前小序所说“荡然无复一树”的衰败景象,看花诗指《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这两句诗认为当时一切只值得悲伤,不应该再出怨刺之语。后两句是全诗的关键,“刘郎”一句,借用刘诗“前度刘郎今又来”之语,说刘禹锡也是凡人。“枉向”一句,拈出《再游玄都观》诗序为批评重点。“枉”是“错”的意思,与“枉著书生待鲁连”(《论诗三十首》)的“枉”字同意。两句连在一起,是说刘禹锡也是凡人,不能免俗,却错将所有人都指斥为东风中的兔葵、燕麦一类,加以嘲讽。可见,这首诗着重批评《再游玄都观》尤其是诗序的怨刺失当。

lùnshīsānshíshǒu··èrshí--yuánhǎowèn

luànhòuxuándōushīkànhuāshīzàizhǐkānbēi

liúlángshìrénjiānwǎngxiàngchūnfēngyuànkuí

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邯郸¹之民,以正月之旦²献鸠³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¹⁰不相补¹¹矣。”简子曰:“然。”
译文:邯郸的百姓,在正月初一这一天向赵简子敬献斑鸠,简子十分高兴,重重地赏赐了他们。有门客问他这样做的原因,简子说:“正月初一放生,表示我的恩典。”门客说:“老百姓知道您要释放它,因而互相争着捕捉它,被杀死的斑鸠就更多了。您如果想要它们生存,不如禁止老百姓去捕捉。捕捉了又放回去,恩惠和过错并不能互相弥补。”简子说:“说得对。”
注释:¹邯郸:地名,春秋时代赵国的都城。²旦:指正月初一。³鸠:即斑鸠,一种鸟。⁴简子:人名,又名赵鞅,春秋时赵国的缔造者。⁵悦:高兴。⁶厚:丰厚。⁷故:原因。⁸放生:把捉到得动物释放。⁹示:表示,显示。¹⁰过:过失,过错。¹¹补:弥补,补偿。
甲寅春,予与俞商卿燕游西湖,观梅于孤山之西村,玉雪照映,吹香薄人。已而商卿归吴兴,予独来,则山横春烟,新柳被水,游人容与飞花中,怅然有怀,作此寄人。商卿善歌声,稍以儒雅缘饰;予每自度曲,吟洞箫,商卿辄歌而和之,极有山林缥渺之思。今予离忧,商卿一行作吏,殆无复此乐矣。
甲寅(yín)¹春,予与俞商卿燕游²西湖,观梅于孤山³之西村,玉雪湖映,吹香薄人。已而商卿归吴兴,予独来,则山横春烟,新柳被水,游人容与飞花中,怅然有怀,作此寄人。商卿善歌声,稍以儒雅缘饰;予每自度曲,吟洞箫,商卿辄歌而和之,极有山林缥(piāo)(miǎo)之思。今予离忧¹⁰,商卿一行作吏¹¹,殆无复此乐矣。
译文:宋光宗绍熙五年春,我和俞商卿到西湖饮酒游玩,共赏孤山西村的梅花。梅花照映,香气逼人。不久后俞商卿回到吴兴,我自己再来到这里时,已经是春花春水、绿柳青山、游人徜徉了。我想起老朋友,惆怅感怀,便写下这首词以寄思念之情。商卿擅长歌唱,能以文雅的风度节制自己。我每次用箫吹奏自创的新曲,商卿就会歌而和之,很有山林隐居的意味。现在,我们相距千里,商卿又出去做官,我想我们大概不会再现当年的快乐时光了。
注释:角招:词牌名。 宋代赵以夫在其所作《角招》词注中认为,此调系姜夔创制,《词谱》以赵词作谱。双调,一百零七字,上片十一句八仄韵,下片十二句九仄韵。¹甲寅:指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²燕游:饮酒游玩。³孤山:在杭州西湖,宋吋多梅树,西村在其后。⁴玉雪:梅花。⁵薄人:逼人,指梅花香气逼人。⁶容与:舒缓行迸,形容悠困自在。⁷飞花:指柳絮。⁸儒雅缘饰:能以文雅风度节制自己。⁹缥缈:这里指隠遁山林、远离人世之思。¹⁰离忧:怀抱忧愁。¹¹一行作吏:出仕做官。
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自看烟外岫,记得与君,湖上携手。君归未久,早乱落香红千亩。一叶凌波缥缈,过三十六离宫,遣游人回首。
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自看烟外岫(xiù)¹,记得与君,湖上携手。君归未久,早乱落香红²千亩。一叶³凌波缥缈,过三十六离宫,遣游人回首。
译文:为着这个春天,我把身子都愁瘦了。又怎么受得了,环绕西湖,尽是依依垂柳呢!独自望着烟雾外的远山,回忆起当日我与你在湖上携手同游的情景。你回去还没有多久,可是此间的千亩红梅,却早已乱纷纷的凋落了。我乘着一叶扁舟,在缥缈的烟波中荡漾。当我从三十六离宫前经过时,又怎能不回首神伤!
注释:¹岫:山峰山峦。²香红:指红梅花。³一叶:小船。
犹有,画船障袖,青楼倚扇,相映人争秀。翠翘光欲溜,爱著宫黄,而今时候。伤春似旧,荡一点、春心如酒。写入吴丝自奏。问谁识、曲中心,花前友。
犹有,画船障(zhàng)¹,青楼倚(yǐ)扇,相映人争秀。翠翘²光欲溜,爱著(zhuó)宫黄³,而今时候。伤春似旧,荡一点、春心如酒。写入吴丝⁴自奏。问谁识、曲中心,花前友。
译文:那华美的游船上,彩袖翩翩;岸上的青楼,纨扇交倚,秀美的人儿相映竞秀。她们头上的翠翘珠光闪闪,而且都喜欢在腰间系一块黄色的腹围,这在如今最时兴了。春天引起的伤感,又变得像从前一样了。它激荡着我的心灵,像酒一般的浓烈。我把它谱入琴弦,独自弹奏。试问有谁能理解这支曲子里的心意呢?唯有你啊,曾经共立花前的朋友!
注释:¹障袖:船上游女举袖遮面。²翠翘:古代妇女的一种首怖。³宫黄:宫女用来涂额的黄粉,是一种肘尚的化妆。⁴吴丝:指乐器。

  这首词的上片触景生怀,因记起昔日与友人共游湖上携手情景,再转写眼前湖上独游,落红无数的伤感。下片再写湖上游人如织、画船争流的繁华景象,反衬自己独游的孤独,极力渲染孤独之苦和怀人之思。全词深婉丽密,曲折有致,生动传神,别具风采。由伤春、忆友、慨叹,到花下独奏,时喜时忧,波澜起伏,格调凄婉。

  上阙点明时间地点,在叙事中借景抒情。美好的春光能给人带来欢乐,但也容易触动离人的愁思,萦损柔肠,使人消瘦,古代诗词中写伤春这个内容的非常多。但作者是写离愁,因而在取景时,着眼点是西湖垂柳。古代有折柳赠别的习俗。看到垂柳,极易触发离愁。开端擒题,“何堪”一词,用在“春瘦”与“垂柳”之间,使意思递进一层。对于西湖垂柳能撩拨人的愁思,因为那是与友人“湖上携手”之处。烟外峰峦,虽别具风姿,然而如今“自看”独游,就不能不缅怀昔日的“湖上携手”。由“湖上携手”接着想到对方“归后”的萧瑟风情,于是集中笔力来加以烘染刻画。

  “早乱落香红千亩”,是写花兼点时序。商卿离去,独来西湖,时已暮春,那“玉雪照映,吹香薄人”的千亩红梅,如今早已凋败零落,令人低回伤神,既然红梅已不复存在,旧游的踪迹又在何处。“一叶凌波缥缈,过三十六离宫,遗游人回首。”是写游船兼写情思。乘上轻舟,荡漾于烟波之中,那鳞次栉比的离宫别殿让人频频地回首眺望。以上叙事,写作者独游西湖,即景生情,引起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下阙拓展思路,仍紧扣西湖景物,以婉媚密丽之笔,写他人之乐,进行反衬。“犹有”紧承上片,词意断而仍续。词人驾一叶扁舟,于落花缤纷中从水上缥缈而过,闪现在眼前的,是那精美的画船上,美女举袖障面;两岸的歌馆里佳人持扇伫立。她们面容上涂着时兴的宫黄,名贵的头饰闪烁着光彩。这些美女歌娃争艳比美,嬉游如故。而自己,友人已经远去,无人可与共赏良辰佳景,仿佛欢乐只是属于他人!

  如今,充溢着词人整个心灵的,只有如同往常一样的无限的春愁,而这伤春的意绪犹如酒一般的浓烈,在词人心怀中荡漾起伏。要把它谱入丝弦自已聆赏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这伤春怀友的情思,据词序中所言,俞灏风度儒雅,善音乐,每有山林隐居之想,堪称江湖文人白石的知音。“今予离忧,商卿一行作吏,殆无复此乐矣。”语极沉痛。因而,此词煞拍几句所表达的感情,就不仅是一般的怀友之情,它实在是说,知音已人仕途,相伴共享山林、琴曲之乐恐不可复得,难怪他“伤春似旧”,纵“写入吴丝自奏”,也怕无人理解他此时的心境了!陈郁《藏一话腴》谓白石“襟怀洒落,如晋、宋间人。意到语工,不期于高远而自高远”,于此可见。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唐圭璋,缪钺,叶嘉莹,周汝昌,俞平伯,施蛰存撰写. 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 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 ,1869-1871.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suō)¹青笠(lì)²,惯披霜冲雪。
译文:悠然地脱离尘世,醒醉没有时候。穿着蓑衣头戴斗笠,以钓鱼为生,披霜冒雪已很寻常。
注释:¹蓑:衣服。²笠:帽子。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译文:夜晚无风静静的坐定垂钓,天上湖中一共两轮新月。千里水天同色,唯见孤鸿出没。

  朱敦儒曾作渔父词六首,这首是其中之一。

  绍兴二年,朝廷“访求山林不仕贤者”(《二老堂诗话》),作者被召,回到临安,先后任秘书省正字,兼兵部郎官及两浙东路提点刑狱等官职。后又被劾,罪名是“专立异论,与李光交通”。(《宋史·朱敦儒传》)李光反对议和,为秦桧所忌,而遭排斥,朱敦儒也因此止仕。陆游说他“居嘉禾,与朋侪诣之,闻笛声自烟波间起,倾之,棹小舟而至,则与俱归。”(周密《澄怀录》)他自己也有词《好事近》记道:“失却故山云,索手指空为客,莼菜鲈鱼留我,住鸳鸯湖侧……”过着远离世俗的生活。

  这首词的开头“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写出作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潇洒疏放的襟怀。“活计”两句,勾勒出一位渔父的形象。

  在词作中描写渔父的形象,在敦煌曲子词中就有了。如:“倦却诗书上钓船,身披蓑笠执渔竿。棹向碧波深处,几重滩。”(《浣溪沙》),这实际上是徜徉山水的隐士生活的写照。

  这里的渔父形象,实际就是作者晚年的写照。他长期住在嘉禾,过着远离俗世的生活,所谓“醒醉无时”、“披霜冲雪”,都是指安闲自得,自由自在。

  下片写的晚景,更是景色迷人。请看,夜晚来临,一轮新月升起在天空,月光洒满大地,水天一色,万籁俱寂,只有孤鸿的身影时隐时现。在这样一幅山水画中,一位渔夫,也是作者自己,在静静地垂钓……。

  作者所描绘的鸳鸯湖,即浙江嘉兴南湖,那儿“波平岸远,酒酽鱼肥”,渔舟泛浪,萎荷沁香,引得许多画家、文人讴歌之。唐人张志和有渔父词,元代画家吴镇曾“笔之成图”,并写下八首《酒泉子》,“鸳湖春晓”,即其中一景:

  湖合鸳鸯,一道长虹横跨水。涵波塔影见中流。终日射渔舟。彩云依傍真如墓。长水塔前有奇树。雪峰古甃冷于秋。策杖几经过。

  与这些词作相比,朱敦儒的这首渔父词,当然是上乘的山水风物词。只是词人退隐之后,对于国事的关切逐渐淡漠,这是很可惋惜的。他曾月夜泛舟吴江垂虹亭,流连忘返:“放船纵棹,趁吴江风露,平分秋色。帆卷垂虹波面冷,初落萧萧枫叶。万顷琉璃,一轮金鉴,与我成三客。碧空寥廓,瑞星银汉争白。”(《念奴娇》)进一步表示要“洗尽凡心,相忘世尘”。而不再是当年在“南海西头”时,“无酒可销忧,但说皇州……今夜只应清汴水,呜咽东流”(《浪淘沙》)那种痛心中原沦陷敌手的悲恨心情了。

hǎoshìjìn ·

zhūdūn sòngdài 

yáoshǒuchūhóngchén xǐngzuìgèngshíjié huó绿suōqīng guànshuāngchōngxuě 
wǎnláifēngdìngdiàoxián shàngxiàshìxīnyuè qiānshuǐtiān kànhóng鸿míngmiè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