咿呀喝担礼筵开,无物聊堪表下怀。
天遣腐儒人事省,三冬不放一钱来。
咿呀喝担礼筵开,无物聊堪表下怀。
天遣腐儒人事省,三冬不放一钱来。
陈藻

陈藻

宋福州福清人,字元洁,号乐轩。师事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不仕,授徒不足自给,课妻子耕织以为生。卒年七十五。私谥文远。有《乐轩集》。 ▶ 27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林断山明¹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²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qú)³细细香。
译文:远处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围绕在屋舍旁。院落旁有一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上下翻飞,满池荷花,映照绿小,散发出柔和的芳香。
注释:¹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²翻空:飞翔在空中。³红蕖:荷花。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村舍外,古城¹旁。杖藜(lí)²徐步转斜阳。殷(yīn)³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译文: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徐徐漫步,转瞬已是太阳西落。昨天夜里三更时分,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好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注释:¹古城:当指黄州古城。²杖藜 :拄着藜杖。藜: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藜木拐杖。³殷勤:劳驾,有劳。⁴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

  此词作于作者贬谪黄州时期,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全词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词人先写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在这两句词中,竟然写出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物,容量如此之大,堪为妙笔。这里呈现的景象,是一派幽狭的气氛。词人身为罪官,才能无从施展,只有过着幽人的生活。这首《鹧鸪天》即若隐若现的表现出他的此种境遇。

  开头两句,作者用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这所墙院,正是作者的居所。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三、四句是说,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三、四两句,含意更为深邃。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颇有些诗情画意。芙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的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如果不是别的原因,生活在这样的境界中,的确是修身养性的乐土。然而对于词人来说,他并非安于现状,着意流连这里的景致。在这里透过此等画面,便能隐隐约约的看到词人那种百无聊懒、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词的下片作者又用自己的形象,对此作了生动的说明。

  下片前三句,是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这是词人自我形象的写照。但他表现的究竟是怎样的形象呢?是老态龙钟,还是病后的神态?是表现自得其乐的隐者生活,还是百无聊赖、消磨时光的失意情绪?读者仔细玩味,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表面是说: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殷勤”二字,犹言“多承”。细细品评,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三更雨”。所以,在“殷勤”两字中还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庄子·刻意》篇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苏轼的这种消极思想,就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又得浮生一日凉”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总观全词,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参考资料:
1、 陆永品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643-644 .

zhètiān ·línduànshānmíngzhúyǐnqiáng

shì sòngdài 

línduànshānmíngzhúyǐnqiáng luànchánshuāicǎoxiǎochítáng fānkōngbáiniǎoshíshíjiàn zhàoshuǐhóngxiāng 
cūnshèwài chéngpáng zhàngzhuǎnxiéyáng yīnqínzuósāngēng yòushēngliáng 
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
(liǎo)¹(zhàn)²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
译文:蓼花似火,绽放在水上,蘸入水中的,红色亦不改,水鸟划过湖面,惊得鱼儿上下穿梭。
注释:游后湖赏莲花:一作“幸后湖开宴赏荷花作”。¹蓼花:草本植物。节常膨大,托叶鞘状,抱茎,花淡红色或白色。花,一作“梢”。²蘸:沾染。
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
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fū)¹清流。
译文:千万顷的荷花烂漫夺目地绽放在水面之上,与满池荷叶红碧相间,与千顷碧波相映生色。
注释:¹敷:开放,绽放。
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
孙武¹已斩吴宫女,琉璃²池上佳人头。
译文:这千万顷的美丽荷花,宛若当年孙武斩落的宫女之头。
注释:¹孙武: 春秋时兵家,字长卿,齐国人,世称“孙子”。曾以 《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被任为将,率吴军攻破楚国。孙武为吴王搬演阵法,宫女充为兵卒,恃宠调笑,不听指挥,孙武立斩二人,阵法则成。琉璃池:指水如琉璃一样的池子,形容后湖彩色斑驳。典出《佛说无量寿经》:“内外左右,有诸浴池……八功德水,湛然盈满,清净香洁,味如甘露。黄金池者,底白银沙。白银池者,底黄金沙。水精池者,底疵璃沙。璃池者,底水精沙……紫金池者,底白玉沙。”²琉璃: 亦作 “流离”,一种矿石质的有色半透明体材料。

  这首诗前四句描写蓼花似火,绽放在水上,水鸟划过水面,惊得鱼儿上下穿梭,在这充满动感的背景下,千万顷的荷花绽放在水面之上,与满池荷叶红碧相间。最后两句想象荷花如同孙武当年斩落的宫女头颅。全诗写景雅致,想象奇特。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美丽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蓼花似火,绽放在水上,蘸入水中的,红色亦不改;水鸟划过水面,惊得鱼儿上下穿梭。就在这显示着大自然美妙与神秘的、充满动感的背景下,千万顷的荷花烂漫夺目地绽放在水面之上,与满池荷叶红碧相间,与千顷碧波相映生色。

  诗人把荷花写得无限妖饶,充满生机,但是最后两句的想象,却充满了血腥和不祥:“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诗人实在无法表达内心深处对荷花的独特感受,于是生发出一个兵家典故:孙武斩吴宫女。这个典故出自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诗人把荷花比喻成孙武当年斩落的宫女的头颅。用“佳人头”作为诗歌意象来形容莲花的鲜艳、娇美,前所未有。这个比喻险怪、冷艳,带有几分杀机,包含着一个附庸国国君潜意识中的不平之气。不过如此一来,如火的蓼花映照下的水面则宛若一池血水,难怪当时人们都认为此诗不是吉兆。

参考资料:
1、 东篱子.李煜词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138-140
侧塞千山缝也无,上天下井万崎岖。
侧塞(sāi)¹千山²缝也无,上天下井万崎岖³
译文:山行途中只见千山相连,竟没有一丝缝隙。山峰高耸入云,山谷深如万丈,行路崎岖艰难。
注释:松源、漆公店:地名,当今在今皖南山区(在今江西弋阳与余江之间)。晨炊:早餐,做早饭,也指清晨起来做早餐。¹侧塞:积满充塞貌(积满充塞的样子)。貌,……的样子。²千山:极言山多。³崎岖:形容地势或道路高低不平。
昨朝曾过芙蓉渡,寻到溪源一线初。
昨朝¹曾过芙蓉渡²,寻到溪源一线初。
译文:昨天我曾路过芙蓉渡口,如今顺着溪流找到了狭窄如线的源头。
注释:¹昨朝:昨天。²芙蓉渡:地名。《江西通志》卷三十四:“芙蓉渡,在弋阳县西北九十五里。”

  这首诗状写峡谷险峻溪水深邃的奇景。“侧塞”形象地写出登山的情状。在山中左旋右转寻找去路,千峰万嶂,锯齿狼牙,重重叠叠,连个缝隙也没有,只好侧身像塞东西似的挤身前进。以动作写景,奇险历历。站在山腰一望,上抵青天,下临深井般的万壑,上下都是崎岖险阻,山势逼人,谷势吞身,多么惊心动魄。

  这很自然地使人联想起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登天梯上仙界的惊险场面。从如此峭拔险怪的千山万壑中流出的溪水,自是奔涌奇幻。有时只能听到水声鸣响却无法看到曾经经过的芙蓉渡口。待找到溪源,依然像初进山看到的溪水一样狭窄如线,因为山势太陡太险了。作者通过移步易形,突出眼见,表现山溪奇险变幻,以小见大,以实代虚,含无尽趣味。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主编. 杨万里诗歌赏析集[M]. 成都:巴蜀书社, 1994:215-217.
2、 张秉戌主编. 山水诗歌鉴赏辞典[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1989:474-476.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
生平四十老柴荆(jīng)¹,此日麻鞋拜故京。
译文:四十年来,甘守贫困度残生,脚穿麻鞋,此日登台望旧京。
注释:¹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jiǎn)故到园陵¹
译文:满目破碎,大好河山谁摧毁?一腔悲愤,园陵松柏竟凋零!
注释:¹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墓。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
牛羊践履(lǚ)多新草,冠盖¹(yōng)²半旧卿。
译文:牛羊践踏,大片春草变狼籍,车马驰骋,半是旧官显骄横。
注释:¹冠盖:官僚们的官服车盖。²雍容:华贵的样子。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译文:暮色苍茫,欲哭无泪残阳斜,悲风猎猎,吹起大江呜咽声。

  雨花台是坐落在南京城南的一处名胜,登高远眺,诸景诸色,尽收眼底。南京曾是明代建国之初的都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墓就在南京钟山之上;南明福王朝廷也曾建都于此。诗人登上雨花台,举目四望,不禁感叹万分。开头两句不禁点名了诗人的布衣身份,而且还隐含着一股豪气。魏禧在明亡之后,绝意仕进。清统治者为笼络文士,曾诏举博学鸿词,他拒绝应试,因此年至四十,仍甘心老于茅屋。“麻鞋”乃乡间野老所穿,杜甫曾以“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写抵凤翔见唐肃宗得授拾遗的情景。在山河破碎、江山易主的时刻,魏禧以“此日麻鞋拜故京”表达了更为深沉浓重的情感。

  三、四两句诗人心头的怒火陡然升起,诗人发出了激愤的责问:究竟谁是国家灭亡的罪魁祸首?表现了诗人对祸国殃民者的仇恨和对历史的反思。“全破碎”的“全”字含义深刻。金瓯破碎,竟然无一可以幸免,而且是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遭到了迅速覆灭的命运。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之后,阉党余孽马士英等把持了朝政,不积极备战,以图恢复,反而倒行逆施,大兴土木,恣意荒淫,遂使山河全部为清所有。战火遍地,四处疮痍,甚至明朝开国皇帝的陵墓也难逃厄运。这实在是令人难以容忍的奇耻大辱,诗人用“可堪翦伐到园陵”表达了痛心疾首的义愤之情。其中有对断送国家者的鞭挞,也有对异族入侵者的控诉。

  五、六两句诗人内心的怒火转化为憎恶怨恨,从而使全诗的内蕴更加深邃和丰富。“牛羊践履”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是对异族侵略者的微妙讥讽。作为刚从游牧部族进入关内的清人,牛羊的践踏锦绣江山,就如同他们的铁蹄在蹂躏着大江南北。“多新草”三字含义深长,形象地描绘出了被牛羊践踏的田园一片荒芜,只有野草时时更新的景况,黎民百姓的悲惨处境也就可想而知了。与此相对的却是雍容华贵的官府车盖,前呼后拥,招摇过市。更令人触目惊心者还是“半旧卿”三字,那些曾在明朝为官为宦的权贵们,在异族入侵着面前卑躬屈膝,侧姿求媚,腰身又变成了当朝的新贵。他们毫无民族气节,不顾国家生死危亡,只知追求个人安乐,不正是这些民族败类葬送了明代的江山吗?这就与上一联“谁使山河全破碎”紧紧呼应起来。“冠盖雍容”与诗人“柴荆”“麻鞋”的身份相映衬,表露出“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之意,诗人强烈的民族气节也就愈加分明。“多新草”与“半旧卿”,一新一旧,新草遮盖的是旧日山河,旧卿却扮演了新贵的角色。由此不难见出诗人锤字炼句之功。

  最后两句,诗人在雨花台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满腹的悲愤还未倾吐干净,不觉暮色已经降临。作者的真挚情感甚至打动了天地万物,只见凄风悲号,江水痛哭,日夜不息。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达到了“感天地、泣鬼神”的程度。全诗也就在这悲风声中收束。

dēnghuātái

wèi míngdài 

shēngpíngshílǎocháijīng xiébàijīng 
shéishǐ使shānquánsuì kānjiǎndàoyuánlíng 
niúyángjiànduōxīncǎo guāngàiyōngróngbànjiùqīng 
chéngtiān bēifēngjiǎngshēng 
追悔当初孤深愿。经年价、两成幽怨。任越水吴山,似屏如障堪游玩。奈独自、慵抬眼。
追悔当初孤¹深愿²。经年价³、两成幽怨(yuàn)。任越水吴山,似屏如障游玩。奈¹⁰独自、慵(yōng)¹¹抬眼。
译文:后悔辜负了当初深切的愿望。经过多年,两人都有愁怨郁结在心中。任凭吴越的山水仿佛屏风上的画一样美丽还可以游玩。奈何独自一人,慵懒抬眼去欣赏。
注释:¹孤:同“辜”,辜负。²深愿:深切的愿望。³经年价:经过多年。价,语尾助词,无实意。⁴两:指夫妻双方。⁵幽怨:郁结于心的愁恨。⁶任:任凭。⁷越水吴山:越地、吴地的山山水水。越、吴,今江浙一带。⁸似屏如障:好像屏风上画的一样美丽。屏、障,均指屏风。⁹堪:可以。¹⁰奈:奈何,怎奈。¹¹慵:慵懒。
赏烟花,听弦管。图欢笑、转加肠断。更时展丹青,强拈书信频频看。又争似、亲相见。
赏烟花¹,听弦管²。图欢笑、转加³肠断。更时展丹青,强⁷拈(niān)书信频频看。又争似、亲相见。
译文:看春天的美景,听歌舞表演。只图欢笑,反而更加悲痛。更时常展开妻子的画像,勤勉地频频看书信。又怎似亲身相见。
注释:¹烟花:春天美景。²弦管: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歌吹弹唱。³转加:反而更加。⁴肠断:形容极度悲痛。⁵时:时常。⁶丹青:指妻子的画像。⁷强:勤勉。⁸拈:用手搓开。⁹争似:怎似。

  这是一首客中怀人之作,所表现的是男女间的离别相思,其写法上的特别之处表现为,词作基本上摆脱了即景传情和因物兴感的手法,采用了直言的方式絮絮道来,语言浅白,不事含蓄。

  词之开篇既不写景,也不叙事,而是抓住客中怀人心理流程中一种最强烈的感受—“悔”。非常突兀地直入“话题:“追悔当初孤深愿”。当初与所爱之人离别,辜负了她对自己的一片深情厚谊,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追悔莫及。时光飞逝,纵然一个心愿深深,一个旧情萦绕,相见却遥遥无期,故曰“两成幽怨”。一“深”一“幽”两相比照,更见爱之深、怨之切。惟其如此,方引出下面的三句。“任越水吴山”三句中虽有“越山吴水、“似屏如障”的描绘,由“任”字领起,再以一句“奈独自、慵抬眼”转接,使得景物成了叙述话语的一部分,这与纯粹的景物描写或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法有着很大的不同。

  词的下片仍是诉说相思不得相见的愁怨。过片两句承接上片的词意,“赏烟花”三句表明词人在强自挣扎,试图在山水管弦中寻求欢笑,谁知这种努力反而增添了忧思。“更时展丹青,强拈书信频频看”。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展开对方的来信一遍遍地观看。“时展丹青”、“强拈书信”的动作细节描写极为生动传神,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愁苦和为摆脱这种愁苦的努力挣扎。“又争似、亲相见”,但是,笔墨固然可以传情,终究比不上“亲相见”。

  全词紧紧围绕着一个“怨”字层层铺陈,因“怨”而哪堪那吴山越水;为解“怨”去赏美景,“听管弦”,谁知反添“肠断”;最后只好展开书信,频频观看,然而终究不如亲见,其怨又深一层了,全词只有一个怨字,但处处不离怨字,可谓善于写怨也。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67-69

fèngxiánbēi··zhuīhuǐdāngchūshēnyuàn--liǔyǒng

zhuīhuǐdāngchūshēnyuànjīngniánjiàliǎngchéngyōuyuànrènyuèshuǐshānshìpíngzhàngkānyóuwánnàiyōngtáiyǎn

shǎngyānhuātīngxiánguǎnhuānxiàozhuǎnjiāchángduàngèngshízhǎndānqīngqiángniānshūxìnpínpínkànyòuzhēngshìqīnxiāngji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