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宿空斋夜雨流,对床无味不如休。
论文似汝相逢少,又被尘埃铺席囚。
独宿空斋夜雨流,对床无味不如休。
论文似汝相逢少,又被尘埃铺席囚。
陈藻

陈藻

宋福州福清人,字元洁,号乐轩。师事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不仕,授徒不足自给,课妻子耕织以为生。卒年七十五。私谥文远。有《乐轩集》。 ▶ 27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江水既合彭蠡,过九江而下,折而少北,益漫衍浩汗,而其西自寿春、合肥以傅淮阴,地皆平原旷野,与江淮极望,无有瑰伟幽邃之奇观。独吾郡潜、霍、司空、龙眠、浮渡,各以其胜出名于三楚。而浮渡濒江倚原,登陟者无险峻之阻,而幽深奥曲,览之不穷。是以四方来而往游者,视他山为尤众。然吾闻天下山水,其形势皆以发天地之秘,其情性阖辟,常隐然与人心相通,必有放志形骸之外,冥合于万物者,乃能得其意焉。今以浮渡之近人,而天下注游者这众,则未知旦暮而历者,几皆能得其意,而相遇于眉睫间耶?抑令其意抑遏幽隐榛莽土石之间,寂历空濛,更数千百年,直寄焉以有待而后发耶?余尝疑焉,以质之仲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及今年春,仲郛为人所招邀而往,不及余。迨其归,出诗一编,余取观之,则凡山之奇势异态,水石摩荡,烟云林谷之相变灭,番见于其诗,使余光恍惚有遇也。盖仲郛所云得山水之意者非耶?
江水既合彭蠡(lǐ)¹,过九江²而下,折而少北,益漫衍(yǎn)浩汗³,而其西自而春、合肥以傅淮阴,地皆平原旷野,与江淮极望,无有瑰伟幽邃(suì)之奇观。独吾郡潜、霍、司空、龙眠、浮渡,各以其胜出名于三楚。而浮渡濒江倚原,登陟者无险峻之阻,而幽深奥曲,览之不穷。是以四方来而往游者,视他山为尤众。然吾闻天下山水,其形势皆以发天地之秘,其情性阖(hé)(pì),常隐然与人心相通,必有放志形骸(hái)之外,冥合¹⁰于万物者,乃能得其意焉。今以浮渡之近人,而天下注游者这众,则未知旦暮而历者,几皆能得其意,而相遇于眉睫间耶?抑令其意抑遏幽隐榛(zhēn)莽土石之间¹¹,寂历空濛¹²,更数千百年,直¹³寄焉以有待而后发耶?余尝疑焉,以质¹⁴之仲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及今年春,仲郛为人所招邀而往,不及余。迨¹⁵其归,出诗一编,余取观之,则凡山之奇势异态,水石摩荡,烟云林谷之相变灭,番见于其诗,使余光恍惚有遇也。盖仲郛所云得山水之意者非耶?
译文:长江之水汇合于鄱阳湖之后,经过九江往下,拐个弯稍向北流,越发宽阔浩大,这其中自寿春、合肥以至淮阴,都是地势平坦空旷的平原和长江、淮河,极目望去,没有高大深邃的奇观。只有我的家乡桐城附近的潜山、霍山、司空山、龙眠山和浮渡山,各自以它们的胜景闻名于三楚大地。而浮渡山濒临长江背靠平原,登临者不必经历什么艰难险阻,而幽深曲折的景致看也看不完,所以,来往的四方游客,比其他名山为多。但是我听说凡是天下的山山水水,它的形势都是用来揭示天地的奥秘的,它的开合变幻常常暗中与人心相通,因此,一定是放纵心志于形体之外,暗合于天地万物的人,才能懂得它的意趣。现在以浮渡山的近在咫尺,而天下去游览的人又那么多而论,不知道每天常来游历的人都能懂得它的意趣,面相见于眼前?或是将它的意趣压制、隐藏在芜杂丛生的草木土石之间,在空濛的水气中历尽寂寞,经过数千百年,特地寄身于此,有所等待而后发呢?我曾有所疑惑,并问过仲郛。仲郛说:“我本想去游历一番,改日当和您一起去。”我说:“可以。”到今年春天,仲郛被朋友邀请先去了,没有邀我。等他游罢归来,拿出一本诗集来。我拿来一看,举凡山的奇势异态,以及水石摩荡、烟云林谷的变幻,都在他的诗中见到了。读过之后,使我恍恍惚惚似乎在哪里见到过。这大概就是仲郛所说的山水意趣吧?是不是呢?
注释:左仲郛(fú):左辅,清阳湖人,字仲郛,亦作仲甫,号杏庄,乾隆进士,曾以知县官安徽。有《念宛斋诗集》。¹彭蠡:鄱阳湖的古称,在江西北部,淡水湖。²九江:地名,在江西北部,长江南岸。³漫衍浩汗:江水宽浩大。浩汗亦作“浩瀚。”⁴而春:古县名,即今安徽而县。⁵傅:至,到达。⁶潜、霍、司空、龙眠:均山名,都在安徽桐城附近。⁷三楚:古地域名。据《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合称三楚,包括战国时代的楚国全部地域。⁸幽深奥曲:深邃曲折。⁹阖辟:开合变幻。放志形骸之外:放纵心志于形体之外。¹⁰冥合:暗合。¹¹抑令其意抑遇幽隐榛莽土石之间:或是让这种自然意趣压制在幽深隐秘的芜杂草木和土石之中。榛莽,芜杂丛生的草木。¹²寂历空濛:寂寞的水气。¹³直:特地。¹⁴质:问。¹⁵迨:及,等到。
昔余尝与仲郛以事同舟,中夜乘流出濡须,下北江,过鸠兹,积虚浮素,云水郁蔼,中流有微风击于波上,发声浪浪,矶碕薄涌,大鱼皆砉然而跃。诸客皆歌乎,举酒更醉。余乃慨然曰:“他日从容无事,当裹粮出游。北渡河,东上太山,观乎沧海之外;循塞上而西,历恒山、太行、大岳、嵩、华,而临终南,以吊汉,唐之故墟;然后登岷、峨,揽西极,浮江而下,出三峡,济乎洞庭,窥乎庐、霍,循东海而归,吾志毕矣。”客有戏余者曰:“君居里中,一出户辄有难色,尚安尽天下之奇乎?”余笑而不应。今浮渡距余家不百里,而余未尝一往,诚有如客所讥者。嗟乎!设余一旦而获揽宇宙之在,快平生这志,以间执言者之口,舍仲郛,吾谁共此哉?
昔余尝与仲郛以事同舟,中夜乘流出濡须¹,下北江,过鸠(jiū)²,积虚浮素³,云水郁蔼,中流有微风击于波上,发声浪浪,矶(jī)(qí)薄涌,大鱼皆砉(xū)然而跃。诸客皆歌乎,举酒更醉。余乃慨然曰:“他日从容无事,当裹粮出游。北渡河,东上太山,观乎沧海之外;循塞(sài)而西,历恒山、太行、大岳、嵩、华,而临终南,以吊汉,唐之故墟;然后登岷(mín)、峨¹⁰,揽西极,浮江而下,出三峡¹¹,济乎洞庭¹²,窥乎庐、霍¹³,循东海而归,吾志毕矣。”客有戏余者曰:“君居里中,一出户辄(zhé)有难色,尚安尽天下之奇乎?”余笑而不应。今浮渡距余家不百里,而余未尝一往,诚有如客所讥者。嗟乎!设余一旦而获揽宇宙之在,快平生这志,以间执¹⁴言者之口,舍¹⁵仲郛,吾谁共此哉?
译文:过去,我曾经与仲郛因事同坐一条船,半夜间乘着水势出濡须、下北江、过鸠兹,江面上飘荡着云气,江水中翻卷着白浪,云水郁郁蔼藹,江中微风拍打在波浪上,发出浪浪的声音,弯曲的江岸和江中的岩石逼近波浪,大鱼都“哗哗”地跃出水面各位客人都欢呼歌唱,举杯畅饮,喝得烂醉。我感慨地说:“改日闲来无事时,我一定背上干粮,出门远游。北渡黄河,东上泰山,到沧海以外地方去游览参观一番;然后沿着边塞往西,游历恒山、太行山、太岳山、嵩山、华山,到终南山,凭吊汉唐的旧址;然后登岷山、峨眉山,观览西部边陲的胜景,顺着长江漂流而下,出三峡,渡洞庭湖,看庐山、霍山,沿着东海边回来,我的心志到此而止。”游客中有的讥笑我说:“您久住家中,一出门便面有难色,还怎能观尽天下的奇山异景呢?”我笑而不答。现在浮渡山离我家不足百里,我还未曾去过一次,确实像客人所讥笑的那样。唉!假设我有一天早晨能总览宇宙之大,满足我平生之志,用来堵住那些讥笑我的人的嘴,除了仲郛,还有谁和我共同实现这一志向呢?
注释:¹濡须:水名,在安徽巢县南。²鸠兹:古地名,在今安徽芜湖东。³积虚浮素:江面上飘荡着云气,江水中翻卷着白浪。虚,指云气,素,指白色浪花。⁴矶碕薄涌:弯曲的江岸和水中的岩石逼近波浪。矶,水中的岩石。薄,迫近。⁵砉:本指皮骨相离的声音,这里指大鱼跃出水面的声音。⁶河:指黄河。⁷沧海:东海。⁸塞上:边境。⁹汉唐之故墟:指古长安,即今西安。长安曾是汉、唐的帝都。故墟,旧址。¹⁰岷、峨:岷山、峨眉山,均在四川西部。¹¹三峡:指长江三蛱,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¹²洞庭: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¹³庐、霍:庐山、霍山。庐山在江西,霍山在安徽。¹⁴间执:堵塞。¹⁵舍:舍弃,除去。

  文章起笔不凡,要写浮渡山,开头却从长江写起。浩瀚的长江之水会合鄱阳湖水后,过九江向东以下,气势更加宽阔浩渺。江北 淮南一带地方,尽是平原旷野,远望长江、淮河,似乎看不到一处瑰丽奇伟、深幽表邃的奇异景观。笔触简劲,口吻斩截。行文顺递直下,笔锋一转,引出桐城诸山,又特地标举浮渡山的“幽深奥曲”,确实是突起奇峰的一笔。由此扣题,随后以人与山水冥合会通的议论展开。姚鼐认为,天下山水的形貌者表现着大自然的奥妙,山水的情性变化都与人的心情相沟通,只有那些放任心志于形体躯骸之外而与万物相通的人,即那些寄情物外、超尘脱俗的人,才能领略大自然的奥妙。而那些早晚去游历浮渡山的人,他们是否几乎都能得到山水的意趣,看一下形貌就能有所了解,或者使山水的意趣压抑而隐藏在荒芜的草木及泥土石块中,等待与山水情性冥合者去发掘,作者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请教友人左仲郛,由此点出了写作此文的缘起。左仲郛游浮渡山后,拿出一卷诗给姚鼐,姚鼐观之,“则凡山之奇势异态,水石摩荡,烟云林谷之相变灭,悉见于其诗”,使他提出的问题。“盖仲郛所云得山水之意者非子?”作者的看法是肯定的,表现出他对左诗的高度评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所标榜的治学和行事的传统,也从一个方面强调了文学创作和生活的关系。在我国文学理论史上,屡有文人论及山川风物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强调诗人从沉浸山川风物之中去获得灵感和诗才,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在为其舅父吴氏所作的《灵谷诗序》中,也以其地山川风物起笔,而归结到其人之诗。姚鼐的这篇序,也正是这样的章法。

  文章的上半以议论展开点出作文的缘起、主旨,写得颇具韵味;下半则是作者加快昔年与仲郛以事同舟出游的情景,写得雄豪慷慨。作者以轻捷的笔调,描绘了昔日出游的情景:“中夜乘流出濡须,下北江,过鸠兹”,云天苍苍,江水泱泱,江上积聚着若有若无的薄雾,飘浮着一片茫茫的白色,天水连成了浩渺的一片;微风击波,发出阵阵水流之声,与岸石相激而腾涌直来,时有大鱼跃出波中,场面极为壮观。描写生动,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基声。良辰美景令人醉,作者面临此情此景,不由概然而言,向往他日能北渡黄河,东上泰山,饱览沧海景观;再沿长城西上,游历恒山、太行山、大岳山、嵩山、华山等名山,登临终南,凭吊汉、唐古迹;然后再登临岷山、峨眉,直到两边极远之地;沿长江而下,出三峡,过洞庭,游览庐山、霍山,再沿东海而归,以实现自己的志愿。文势一气直下,使人如见其心。行文至此,又以客之戏语回复到本题,由天下之奇折回到所居里中,感叹自己连距家不到百的浮渡山也未尝一往。然后再次回复到上文,想像自己“一旦而获揽宇宙之大,快平生之志,以间执言者之口,舍仲郛,吾谁共此哉?”回绾往复,极波澜之致,而结尾亦以一问句煞尾,戛然而止,感叹万知。这一段乍看,似与上段游离,实则有着内在的联系:由诗而及仲郛其人,由仲郛而及作者本人,正是上文主旨的补充和深化。姚鼐并未游过浮渡山,于山景不能措一词,于是从其周围的地于形势,逐步收缩到浮渡山;于此山也只是笼统地带出,而后放笔去写游览名山大川的志愿,末尾才轻轻接触到“浮渡”本题,若即若离,这是巧写;而文笔跳脱灵动,驾驭自如,确是名家大笔。

  姚鼐论文,“以谓文章之原,本乎天地。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敬有得乎阴阳刚柔之精,皆可以为文章之美”(《〈海愚诗钞〉序》)。他把优秀的文章分为偏于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两种,而“文之雄伟而劲直者,必贵于温深而徐婉”。这篇文章正是姚鼐作品中深得阳刚之美的一篇。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 下 第1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7:1887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烈士¹击玉壶,壮心²惜暮(mù)³
译文:昔者烈士击玉壶而悲歌,以倾吐吐心之踌躇,而惜其暮年将至。
注释:¹烈士:壮士。²壮心:雄心。³暮年:垂暮之年,即老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¹(sì)²(lián)³
译文:而今我三杯老酒下肚,拔剑对舞秋月,硕慨高咏,想起今后的日子,不觉使人涕泪滂沱!
注释:¹涕:眼泪。²泗:鼻涕。³涟:流不断。两句意为:酒后在秋月下拔剑起舞;忽然内心愤慨,高歌泪下。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凤凰¹初下紫泥²诏,谒(yè)³帝称觞(shāng)登御筵(yán)
译文:想当年初接诏书之时,侍宴宫中,御筵上举杯朝贺。
注释:¹凤凰诏:据《十六国春秋》记载:后赵武帝石虎下诏时,坐在高台上,让木制的凤凰衔着诏书往下飞。后称皇帝的诏书为凤诏。²紫泥:甘肃武都县的一种紫色泥,性粘,古时用以封诏书。³谒:朝见。⁴称觞:举杯。⁵御筵:皇帝设的宴席。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yú)¹九重²万乘(shèng)³,谑(xuè)赤墀(chí)青琐
译文:颂扬万乘之主,九重之内,嘲弄王公权贵于赤墀之上。
注释:¹揄扬:赞扬。²九重:这里指皇帝居住的地方。³万乘主:这里指唐玄宗。⁴谑浪:戏谑不敬。⁵赤墀:皇宫中红色的台阶。⁶青琐:刻有连琐花纹并涂以青色的宫门。赤墀、青琐,指宫廷。⁷贤:指皇帝左右的大臣。
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
朝天¹数换飞龙马²,敕(chì)³珊瑚白玉鞭
译文:朝见天子曾屡换飞龙之马,手中挥舞着御赐珊瑚玉鞭。
注释:¹朝天:朝见皇帝。²飞龙马:古时皇帝有六个马厩,其中飞龙厩所养的都是上等好马。这里泛指宫中的良马。³敕赐:皇帝的赏赐。敕:皇帝的诏书。⁴珊瑚白玉鞭:用珊瑚、白玉装饰的马鞭。这里泛指华贵的马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世人不识东方朔¹,大隐²金门³是谪(zhé)
译文:我像东方朔一样,好像是天上的谪仙下凡,大隐于朝堂之内,而世人不识。
注释:¹东方朔:字曼倩,西汉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县)人。汉武帝时为太中大夫,为人诙谐滑稽,善辞赋。后来关于他的传说很多。这里是以东方朔自喻。²大隐:旧时指隐居于朝廷。³金门:又名金马门,汉代宫门名。这里指朝廷。⁴谪仙:下凡的神仙。李白友人贺知章曾称他为“谪仙人”,李白很喜欢这个称呼,常用以自称。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西施宜笑复宜颦(pín),丑女效之徒累身。
译文:我又像西施一样笑颦皆宜,大得君王恩宠。而丑女们却东施效颦,愈学愈丑。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君王虽爱蛾眉¹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译文:当是之时,我的得意和高兴,而今日却不同了。君王虽仍爱蛾眉之好,但无奈宫中妒女谗毁。我即使是西施一般的美人,也无法在宫中立足了。
注释:¹蛾眉:古时称美女。这里是作者自比。

  清代刘熙载论李白的诗说:“太白诗虽若升天乘云,无所不之,然自不离本位,故放言实是法言。”(《艺概》卷二)所谓“不离本位”,就是指有一定的法度可寻,而不是任其横流,漫无边际。《玉壶吟》就是这样一首既有奔放的气势,又讲究法度的好诗。全诗充满着郁勃不平之气。按气韵脉络而论,诗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共四句,主要写愤激的外在表现。开头两句居高临下,入手擒题,刻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他壮怀激烈,孤愤难平,像东晋王敦那样,敲击玉壶,诵吟曹操的名篇《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壮心”、“暮年”三个词都从曹诗中来,说明李白渴望建功立业,这一点正与曹操相同。但他想到,曹操一生毕竟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而自己却至今未展素志,不觉悲从中来,愤气郁结。三杯浊酒,已压不住心中的悲慨,于是拔剑而起,先是对着秋月,挥剑而舞,忽又高声吟咏,最后眼泪夺眶而出,涕泗涟涟。“忽然”两字把诗人心头不可自已的愤激之情写得十分传神。四句一气倾泻,至此已是盛极难继。兵家有所谓“以正合,以奇胜”的说法。这四句正面书愤,可说是“以正合”,下面别开一途,以流转之势写往事回忆,可说是“以奇胜”。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两句,如异峰突起,境界顿变。诗人一扫悲愤抑郁之气,而极写当初奉诏进京、皇帝赐宴的隆遇。李白应诏入京,原以为可施展抱负,因此他倾心酬主,急于披肝沥胆,输写忠才。“揄扬”两句具体描写了他在朝廷上的作为。前一句说的是“尊主”,是赞颂皇帝,后一句说的是“卑臣”,是嘲弄权贵。“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形象地写出了他受皇帝宠信的不同寻常。“飞龙马”是皇宫内六厩之一飞龙厩中的宝马。唐制:学士初入,例借飞龙马。但“数换飞龙马”,又赐珊瑚“白玉鞭”,则是超出常例的。以上六句字字从得意处着笔。“凤凰”两句写平步青云,“揄扬”两句写宏图初展,“朝天”两句写备受宠渥。得意之态,渲染得淋漓尽致。诗人骋足笔力,极写昔日的腾踔飞扬,正是为了衬托时下的冷落可悲,故以下便作跌势。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东方朔被汉武帝视作滑稽弄臣,内心很苦闷,曾作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史记·滑稽列传》)后人有“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晋王康琚《反招隐诗》)之语。李白引东方朔以自喻,又以谪仙自命,实是出于无奈。从无限得意,到大隐金门,这骤然突变,可以看出诗人内心是非常痛苦的。“世人不识”两句,郁郁之气,寄于言外,与开头四句的悲愤情状遥相接应。以上八句为第二段,通过正反相照,诗人暗示了在京横遭毁诬、备受打击的不幸。忠愤节气,负而未伸,这也许就是诗人所以要击壶舞剑、高咏涕涟的原因。

  第三段四句写诗人自己坚贞傲岸的品格。“西施”两句是说自己执道若一,进退裕如,或笑或颦而处之皆宜,这种态度别人效之不得。辞气之间,隐隐流露出傲岸自信的个性特征。当然,诗人也很清楚他为什么不能施展宏图,因而对朝廷中那些妒贤害能之辈道:“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这两句话用《离骚》旨趣,托言美人见妒,暗寓士有怀瑾握瑜而不见容于朝的意思,蕴藉含蓄,寄慨遥深。

  明代诗论家徐祯卿说:“气本尚壮,亦忌锐逸。”(《谈艺录》)书愤之作如果一味逞雄使气,像灌夫骂座一般,便会流于粗野褊急一路。李白这首诗豪气纵横而不失之粗野,悲愤难平而不流于褊急。开头四句入手紧,起势高,抒写胸中愤激之状而不作悲酸语,故壮浪恣纵,如高山瀑流,奔泻而出,至第四句顿笔收住,如截奔马,文气陡然腾跃而起。第五句以“初”字回旋兜转,笔饱墨酣,以昂扬的格调极写得意,方以为有风云际会、鱼水顾合之美,笔势又急转直下,用“大隐金门”等语暗写遭谗之意。最后以蛾眉见妒作结,点明进谗之人,方恃宠贵盛,自己虽拂剑击壶,慷慨悲歌,终莫奈之何。诗笔擒纵结合,亦放亦收,波澜起伏,变化入神,文气浑灏流转,首尾呼应。明代诗论家徐祯卿认为,一首好诗应该做到“气如良驷,驰而不轶”(《谈艺灵》)。李白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资料:
1、 吴汝煜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59-261 .

yín--bái

lièshìzhuàngxīnnián

sānbēijiànqiūyuèrángāoyǒnglián

fènghuángchūxiàzhàochēngshāngdēngyán

yángjiǔzhòngwànchéngzhǔxuèlàngchìchíqīngsuǒxián

cháotiānshùhuànfēilóngchìshānbáibiān

shìrénshídōngfāngshuòyǐnjīnménshìzhéxiān

西shīxiàopínchǒuxiàozhīlèishēn

jūnwángsuīàiéméihǎonàigōngzhōngshārén

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窘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此历代宝之为训,所以敻高千古。柔兆执徐暮春之初,清辉西阁因观《修禊叙》,为张洎评此。
善法书¹者,各得右军²之一体:若虞世南³得其美韵而失其若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chǔ)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jì)得其清而失于窘(jiǒng)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yōng)¹⁰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¹¹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¹²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yùn)藉态度。此历代宝之为训,所以敻(xiòng)¹³高千古。柔兆¹⁴执徐暮春之初,清辉西阁因观《修禊(xì)¹⁵叙》,为张洎¹⁶评此。
译文:善书法的人,各得王羲之的一部分技巧和风格。虞世南得其秀美和谐而失其卓异豪迈;欧阳询得其力度而失其温润清秀;褚遂良得其意趣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丽而失于窘迫拘束;颜真卿得其筋力而失于粗野鲁莽;柳公权得其骨力而失于蛮横不驯;徐浩得其丰美而失于俗气;李邕得其气韵而失于变化不足;张旭得其要领而失于狂乱;王献之几乎得到了王羲之真传,但是失于笔势惊急,没有含蓄从容的姿态。这都是历代珍视的经验,足以卓绝千古。丙辰暮春之初,在清辉殿的西阁因观赏王右军《兰亭集序》,为张泊论之。
注释:¹法书:传世的著名书法作品,因其为学习的楷模而称法书。²右军: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书学众家而兼得其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名。传见《晋书》卷八〇。³虞世南:字伯施(558—638),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仕隋为秘书郎,入唐官至秘书监。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学书而得王氏家法,为著名书法家。唐太宗每称赞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同、书輸。传见《旧唐书》卷七二。⁴欧阳询:字信本(557—641),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仕唐官至太子更率令。他酷爱书法,博览古今,自成大家。传见《旧唐书》卷一八九。⁵褚遂良:字登善(596—658),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仕唐官至吏部尚书。其书法少学虞世南,长述王羲之,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传见《旧唐书》卷八〇。⁶薛稷:字嗣通(649—713),蒲州汾阴(今山西宝鼎)人。仕唐官至礼部尚书。他是魏征的外孙,自幼练习书法,临仿虞、褚之名帖,长而名满天下。传见《旧唐书》卷七三。⁷颜真卿:字清臣(708—784),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仕唐官至太子太师,赠司徒,封鲁郡公。为人忠恳正直,刚强不屈,为李希烈所杀。天下尊其人,不称名,呼为“鲁公”。他是唐代书法大家,其书遒劲妩媚,有金石气,一改初唐士人专习二王之风。传见《旧唐书》卷一二八。⁸柳公权:字诚悬(778—865),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仕唐官至太子少师。初学二王,又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而自成一家。传见《旧唐书》卷一六五。⁹徐浩:字季海(703—782),越州(今浙江绍兴)人。仕唐官至太子少师,封会稽郡公。其父峤之是著名的书法家,徐浩自幼得其真传,长而有名,尝书屏二十四幅,八体兼备,草隶尤工,世状其书日:“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传见《旧唐书》卷一三七。¹⁰李邕:字泰和(678—747),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其书初学王羲之,后自有心得而笔力一新,人称“书中仙手”。长于碑颂铭文,时人求之,不吝重金。传见《旧唐书》卷九〇。¹¹张旭: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唐玄宗时官至右率府长史。他尤善草书,性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挥笔狂书,或以头濡墨而书,人呼为“张颠”。传见《旧唐书》卷一九〇。¹²献之: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王羲之之子。仕晋官至中书令。幼习羲之书法,后习张芝,精研揣摩,自成一家。其书名与父亲并肩,人称“二王”。传见《晋书》卷八〇。¹³敻:高超。¹⁴柔兆: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柔兆是天干中丙的别称。《淮南子·天文》:“辰在丙曰柔兆。”地支在辰称执徐。《尔雅·释天》:“(大岁)在辰曰执徐。”此年为丙辰,时当公元956年。暮春:三月。清辉西阁:南唐王宫中有清辉殿。西阁,殿中藏书之所。修禊叙:即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353),谢安、王羲之等四十余人,会聚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作祓禊之游,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事后,王羲之将诸人诗作裒为一集,并作序文,纪其事,抒其感慨。其文章与书法俱称绝妙,后世流传很广,影响极大,是书法史上的名作。¹⁵修禊:古代风俗。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人们要到水滨洗沐,除去宿垢,祈除不祥。¹⁶张洎:滁州全椒(今属安徽)人,南唐举进士及第,授上元尉,迁监察御史。张洎才若出众,博通经史,能言辩,李煜即位,深受信任,任中书舍人,清辉殿学士,参预机密。入宋,仕至刑部侍郎。传见《宋史》卷二六七。

  李煜热爱书法艺术,不仅有一定的成就,而且素养深厚,鉴赏能力颇高。这篇就王羲之书法而作的评述,就受到后人的认肯与称引。如南宋桑世昌的《兰亭考》、明代张丑《清河书画舫》等均有收录。《全唐文》卷一二八所收此文,止于“无蕴藉态度”,缺少以下35字,遂不能明其写作时间与缘由。此据《兰亭考》卷五所载而录。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到唐代,太宗李世民尤好其字,四处搜访,煞费心思,重金收购,不惜代价。在房玄龄主持修撰的《晋书》中,他亲自为王羲之的传记写“传论”,说是“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王羲之至唐代而名声极盛,被尊为“书圣”,就与李世民的推崇不无关系。据说李世民最爱《兰亭集序》,生前日日摩挲,死时又携入地下,致使《兰亭集序》的真迹后人不见,传讲纷纭,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公案。好在李世民生前因珍爱《兰亭集序》而曾经刻石立碑,制成拓本以赐亲近,当时书法名家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也多有摹写,于是而有刻本与摹本传于后世。虽然不及真迹,到底也可一窥神貌。李煜的这篇书评就见于太宗赐予弟弟韩王李元嘉的拓本《兰亭集序》上的题跋。

  李煜对王羲之的推尊,完全承袭了李世民的看法,不仅是古今无以超越的唯此一人,而且视之为诸家书法艺术的渊源。他历数唐代著名书法家的优劣,以为优皆出于王羲之,而劣处只是不及耳。这里所列举的“韵”“力”“意”“清”“筋”“骨”“肉”“气”“法”九字,都是就书迹的整体风貌而论,加以对比,有力地支持了开篇即言的“各得右军之一体”的观点。最后举出的王献之具有总结性,说他虽然总有诸人之长而无其短,却心情不及其父的平和,态度不及其父的雍容,风仪不及其父的清雅,涵养不及其父之深厚,反映在书法上就是“失于惊急”。因此,李煜虽然没有具体地评说王羲之的书法,而王羲之书法之“尽善尽美”,王羲之书法之不可企及,也就不言而喻了。

  李煜的评论,关注其精神,而不在意其点画,重神而轻形,这正是中国艺术评论的特点。书法如此,诗词如此,绘画也是如此。这种评论方法因为过于感性,又过于抽象,有时不容易描绘其意见。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细心地揣摩,细心地观察,慢慢地体会,也能通过这样的启示而获得一种整体的感观,而得其风神韵味。虽然难以言传,却别有一种意会。

参考资料:
1、 蒋方编选.李璟李煜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87-191

shūpíng

 dài 

    shànshūzhě yòujūnzhī ruòshìnánměiyùnérshījùnmài ōuyángxúnérshīwēnxiù chǔsuìliángérshībiànhuà xuēqīngérshījiǒng yánzhēnqīngjīnérshī liǔgōngquánérshīshēngguǎng hàoròuérshī yōngérshī zhāngérshīkuáng xiànzhīzhīérshījīng yùnjiètài dàibǎozhīwéixùn suǒxiònggāoqiān róuzhàozhíchūnzhīchū qīnghuī西yīnguān xiū  wéizhāngpíng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liè)¹彼下泉²,浸彼苞³(láng)。念(xì)我寤(wù)叹,念彼周京
译文:寒凉的泉水在下汩汩流动,一丛丛狗尾草浸在寒泉中。梦中醒来我连连长吁短叹,深深怀念繁华的周国京城。
注释:¹冽:寒冷。²下泉:地下涌出的泉水。³苞:丛生。⁴稂:一种莠一类的野草。毛传:“稂,童粱。非溉草,得水而病也。”也有人说稂是长穗而不饱实的禾。⁵念:叹息。⁶寤:醒。⁷周京:周朝的京都,天子所居,下文“京周”、“京师”同。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bāo)¹。念我寤叹,念彼京周。
译文:寒凉的泉水在下涔涔涌流,一丛丛艾蒿草浸在寒泉里。睡梦中醒来我不住地叹息,深深怀念富庶的都城旧地。
注释:¹萧:一种蒿类野生植物,即艾蒿。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shī)¹。念我寤叹,念彼京师。
译文:寒凉的泉水在下汩汩涌动,丛丛筮草被淹没在寒水流。一觉醒来我总是哀声叹气,深深怀念昔日里故都神游。
注释:¹蓍:一种用于占卦的草,蒿属。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péng)¹黍苗,阴雨膏²之。四国有王,郇(xún)³伯劳之。
译文:那时节黍苗青青多么繁茂!滋润它们的自有雨顺风调。四方的诸侯都来朝见天子,贤德高贵的郇伯亲切慰劳。
注释:¹芃芃:茂盛茁壮。²膏:滋润,润泽。³郇:毛传:“郇伯,郇侯也。”郑笺:“郇侯,文王之子,为州伯,有治诸侯之功。”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则据齐诗之说以为是指晋大夫荀跞。⁴劳:慰劳。

  此诗兴中有比,开头以寒泉水冷,浸淹野草起兴,喻周室的内乱与衰微。而这,亦写出了王子匄触景生出的悲情。接着以直陈其事的赋法,慨叹缅怀周京,充溢浓郁的悲凉之感。而三章的复沓叠咏,更是把这种悲凉之感推到了一个极点上。到了末章,却来了一个雨过天晴般的突然转折,说到周王朝鼎盛之时,万国朝拜的盛况。或者又如红楼中,经历过至盛的繁华之后,终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彼时穿了大红猩猩毡,行走于雪野中的落魄公子宝玉,大概也会想起往年家族极盛,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时,梨香院女孩唱的那支“原来这姹紫嫣红开遍”的曲子。

  此诗的前三章,是《诗经》中典型的重章叠句结构,各章仅第二句末字“稂”“萧”“蓍”不同,第四句末二字“周京”“京周”“京师”不同,而这又恰好在换韵的位置,易字目的只是通过韵脚的变化使反覆的咏唱不致过于单调,而三章的意思则是完全重复的,不存在递进、对比之类句法关系。第四章在最后忽然一转,这种转折不仅在语句意义上,而且在语句结构上都显得很突兀。因此古往今来,不乏对此特加注意的评论分析。有人大加赞赏,如清人陈继揆牛运震;也有人极表疑惑,如宋人王柏和今人向熹。持怀疑论者有一定道理,但除非今后在出土文物中发现错简之前的原有文句,否则这种怀疑本身仍将受人怀疑。何况检《国风》一百六十篇,就会发现虽然三章复沓叠咏的有不少,如《周南·樛木》《召南·鹊巢》《卫风·木瓜》《郑风·缁衣》等等,但三章复沓叠咏之后再加上句式不同的一章那样的结构并非一无所见(如《邶风·燕燕》即是)。语句部分重复在《国风》、《雅颂》中也可以找出一些(如“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就见于《鄘风·蝃蝀》《邶风·泉水》《卫风·竹竿》三篇中),更不能据此径自说某句是某诗的错简。并且,此诗第四章的前两句与前三章的前两句相比较,“昔时苗黍,今则苞稂;昔时阴雨,今则冽泉”(清陈继揆《读诗臆补》),可谓“字字对照,直以神行”(清陈震《读诗识小录》),在内容上也是互有关联的。正是因为以寒泉浸野草喻周室内乱势衰的比兴加上慨叹缅怀周京直陈其事的赋法本身已具有很强烈的悲剧感,而三章复沓叠咏使这种悲剧感加强到了极点,所以末章雨过天晴般的突然转折,就令人产生非常兴奋的欣慰之情,这样的艺术效果当然是独具魅力的。从这一点上说,完全有理由将《下泉》一诗置于《国风》的优秀篇章之列。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93-295

xiàquán

míng xiānqín 

lièxiàquán jìnbāoláng tàn niànzhōujīng 
lièxiàquán jìnbāoxiāo tàn niànjīngzhōu 
lièxiàquán jìnbāoshī tàn niànjīngshī 
péngpéngshǔmiáo yīngàozhī guóyǒuwáng xúnláozhī 

人间万恨已难平,栽得垂杨更系情。
人间万恨已难平,栽得垂杨更系情。
犹喜闰前霜未下,菊边依旧舞身轻。
犹喜闰前¹霜未下,菊边依旧舞身轻。
注释:¹闰前:在置闰之前的日子。
莫惜西风又起来,犹能婀娜傍池台。
莫惜西风又起来,犹能婀娜¹傍池台。
注释:¹婀娜:体态轻盈、婉转多姿的样子。
不辞暂被霜寒挫,舞袖招香即却回。
不辞暂被霜寒挫¹,舞袖招香即却回。
注释:¹挫:摧残。
为报繁霜且莫催,穷秋须到自低垂。
为报繁霜且莫催,穷秋须到自低垂。
横拖长袖招人别,只待春风却舞来。
横拖长袖招人别,只待春风却舞来。

  菊花虽以黄色为正,但白菊因其洁白如玉的颜色,更易给人以清高脱俗之感,故历来咏白菊的诗词也为数不少。司空图的这三首诗,就是其中的精品之作。

  第一首诗是开题之作。诗歌的首句就显得非常突兀,气势非凡。尘世人间的纷纷扰扰,让人心烦意乱,渴求能有一方平静的天空来安抚自己的心灵。那些杨柳难以完成这一使命。因为“柳”与“留”谐音,古人常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所以杨柳只会让人想起离别之情,使原有的烦乱心情更加沉重了。这种境况之下,诗人欣喜地发现,在置闰之前、霜雪未降的时节,菊花摇曳着轻盈的姿态,像是在为人作宽慰之解,此时,诗人心中的烦闷之情恐怕已经扫荡殆尽了。

  第二首诗是接承了上首诗的诗意,描摹了菊花开放时的情景,进一步表达了菊花的赞美之意。西风吹来,万物凋零,但此时此刻只有菊花还在池台庭院旁边以其婀娜多姿的体态绽放着生命力。虽然有严寒和霜雪袭来,但菊花毫无畏惧,摆动轻盈的舞袖,那醉人的花香就会萦绕在赏花人的面前,给人们带来了春天般的美好。

  第三首诗写道,繁霜降下,秋去冬来,菊花终究要与人们辞别了。但是这种辞别没有哀伤与悲愁,只有从容与淡定。“且莫催”、“自低垂”的“且”与“自”二字,将菊花的从容姿态充分展现出来。尽管是辞别,菊花依然是横拖长袖,呈现出让人怜惜的姿容,那种乐观与淡定,让人不由得对菊花在来年春天的重新萌发充满了乐观的期望。“只待”与“舞来 ”也是非常富有表现力的字眼。

  三首诗前后结构整齐、意脉贯通,采取以短篇连缀成长篇的手法,不但将白菊的动人形象展现于读者眼前,更提炼、升华出其内在的优秀精神品质,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báisānshǒu

kōng tángdài 

rénjiānwànhènnánpíng zāichuíyánggèngqíng 
yóurùnqiánshuāngwèixià biānjiùshēnqīng 
西fēngyòulái yóunéngēnuóbàngchítái 
zànbèishuāngháncuò xiùzhāoxiāngquèhuí 
wèibàofánshuāngqiěcuī qióngqiūdàochuí 
héngtuōchángxiùzhāorénbié zhǐdàichūnfēngquèl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