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过饶州,一事独希差。
清川浴妇人,以书不以夜。
上流濯垢腻,下流汲归舍。
供佛与事尊,共用如啗蔗。
朝昏卖鱼虾,晴雨亲耕稼。
樵苏与负戴,咸与夫并驾。
流污浴岂非,失礼事可讶。
我时适逆旅,一见为汗下。
欲言不可得,况言不可得,
况敢加讥骂。静惟天下事,
无边可悲咤。一从文王没,
声教不逾华。巴夔与闽粤,
至今愧华夏。男不耕穑,
女不专桑柘。内外悉如男,
遇合多自嫁。云山恣歌谣,
汤池任腾藉。插花作牙侩,
城市称雄霸。梳头半列肆,
笑语皆机诈。新奇弄浓妆,
会合持物价。愚夫与庸奴,
低头受凌跨。吾闽自如此,
他方我可暇。福州县十三,
余幸穷厓下。十里近郭县,
此俗独未化。一日来古田,
拔秧适初夏。青裙半绞扎,
水泥和拨迓。事事亦不恶,
位分无假借。三王二帝年,
人伦密无罅。冀方古当涂,
丰水今滻灞。见恶如豺狼,
嗜礼如脍炙。固无期桑中,
亦无舞台榭。一国皆若狂,
一年惟有蜡。盛年事耕织,
斑白可休假。习见宜如常,
骤异良以乍。劝君但勤馌,
兹事宜永谢。傥能用吾言,
鸡豚愿同社。北人见飓风,
掀簸嗟真差。君子逢不若,
白书成黑夜。日月同一天,
宁复殊次舍。礼义无华夷,
悦心悉如蔗。披沙欲出金,
恶莠为害稼。朝歌与胜母,
贤者同回驾。中为去偏倚,
庸但无怪讶。安敢亢亢方,
却无伈伈下。礼不虑咈违,
义不恤怒骂。恭惟秦汉前,
礼乐止河华。七闽义处所,
目不睹韶夏。食才美马甲,
及仅知压柘。应无雁弊聘,
宁识枣修嫁。历汉晋至唐,
谈口无可藉。令孜与思勖,
畏作貂珰霸。每从常衮来,
始识不逆诈。珠玉满面前,
犹或迷光价。一二百年来,
骅骝渐知跨。述古与介夫,
各有诗书暇。晦翁黄勉斋,
遂以教天下。昔时蛮柰国,
今作齐鲁花。沂风蔼莫春,
弦诵殷长夏。蹡蹡多规行,
穆穆亲衔迓。方知地无偏,
又喜才不借。独余男女俗,
缺漏留微罅。未能秣驹汉,
颇碍雪驴灞。有心即知礼,
有口皆思炙。男女既冠笄,
屋宇仍台榭。朝夕晓清温,
春秋能社蜡。溱洧秉简游,
此日何可假。礼自标枝来,
心无倾盖乍。风流与衣冠,
犹当轶王谢。再用前韵。
田渔非女事,诗以告里社。
昔年过饶州,一事独希差。
清川浴妇人,以书不以夜。
上流濯垢腻,下流汲归舍。
供佛与事尊,共用如啗蔗。
朝昏卖鱼虾,晴雨亲耕稼。
樵苏与负戴,咸与夫并驾。
流污浴岂非,失礼事可讶。
我时适逆旅,一见为汗下。
欲言不可得,况言不可得,
况敢加讥骂。静惟天下事,
无边可悲咤。一从文王没,
声教不逾华。巴夔与闽粤,
至今愧华夏。男不耕穑,
女不专桑柘。内外悉如男,
遇合多自嫁。云山恣歌谣,
汤池任腾藉。插花作牙侩,
城市称雄霸。梳头半列肆,
笑语皆机诈。新奇弄浓妆,
会合持物价。愚夫与庸奴,
低头受凌跨。吾闽自如此,
他方我可暇。福州县十三,
余幸穷厓下。十里近郭县,
此俗独未化。一日来古田,
拔秧适初夏。青裙半绞扎,
水泥和拨迓。事事亦不恶,
位分无假借。三王二帝年,
人伦密无罅。冀方古当涂,
丰水今滻灞。见恶如豺狼,
嗜礼如脍炙。固无期桑中,
亦无舞台榭。一国皆若狂,
一年惟有蜡。盛年事耕织,
斑白可休假。习见宜如常,
骤异良以乍。劝君但勤馌,
兹事宜永谢。傥能用吾言,
鸡豚愿同社。北人见飓风,
掀簸嗟真差。君子逢不若,
白书成黑夜。日月同一天,
宁复殊次舍。礼义无华夷,
悦心悉如蔗。披沙欲出金,
恶莠为害稼。朝歌与胜母,
贤者同回驾。中为去偏倚,
庸但无怪讶。安敢亢亢方,
却无伈伈下。礼不虑咈违,
义不恤怒骂。恭惟秦汉前,
礼乐止河华。七闽义处所,
目不睹韶夏。食才美马甲,
及仅知压柘。应无雁弊聘,
宁识枣修嫁。历汉晋至唐,
谈口无可藉。令孜与思勖,
畏作貂珰霸。每从常衮来,
始识不逆诈。珠玉满面前,
犹或迷光价。一二百年来,
骅骝渐知跨。述古与介夫,
各有诗书暇。晦翁黄勉斋,
遂以教天下。昔时蛮柰国,
今作齐鲁花。沂风蔼莫春,
弦诵殷长夏。蹡蹡多规行,
穆穆亲衔迓。方知地无偏,
又喜才不借。独余男女俗,
缺漏留微罅。未能秣驹汉,
颇碍雪驴灞。有心即知礼,
有口皆思炙。男女既冠笄,
屋宇仍台榭。朝夕晓清温,
春秋能社蜡。溱洧秉简游,
此日何可假。礼自标枝来,
心无倾盖乍。风流与衣冠,
犹当轶王谢。再用前韵。
田渔非女事,诗以告里社。
陈普

陈普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 75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送春归、客尚蓬飘。昨宵谷水,今夜兰皋。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送春归、客尚蓬飘¹。昨宵谷水²,今夜兰皋(gāo)³。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
译文: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天已去,人还未归。昨晚还在生长谷物的水边,今晚已到生长兰草的涯岸。只是天气阴晴不定,风雨萧瑟,让人惆怅顿生。
注释:兰湾:或谓兰溪之湾。兰溪:水名,即今浙江之兰江,江岸多生兰芝,故名。但从结句“秋娘渡、泰娘桥”等地名看,似是吴江上泊舟处。¹蓬飘:即飘蓬,谓客子行踪如蓬草之漂泊无定。²谷水:非指河南洛阳或安徽砀山之谷水,与下句兰皋对用,似当解作生长谷物之水边近是。³兰皋:生长兰草的涯岸。⁴溶溶:云盛貌。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料芳悰、乍整还凋。待将春恨,都付春潮。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
银字笙(shēng)¹²。心字香³烧。料芳悰(cóng)、乍整还(hái)凋。待将春恨,都付春潮。过窈娘堤(dī)。秋娘渡,泰娘桥。
译文:归家后定要时时焚香弹笙,家中亲人是否在急急盼我归去呢?这样翻来覆去的想着,心中的离愁别恨越酿越浓,只想借一江春水把这满腔愁绪冲淡、流走。渡过那窈娘隄、秋娘渡、泰娘桥就归家。
注释:¹银字笙:乐器名。²调:调弄乐器。³心字香:亦为当时名品。其制作过程就是在一个干净密闭的容器中,用白茉莉的花骨朵与沉香木薄片层叠摆放,相互熏染,花骨朵每日一换,直到茉莉花期结束。如此熏制出来的沉香木薄片,就是所谓的“心字香”了。⁴悰:心情、情绪。

  此词作于漂泊旅途,抒思乡思亲之情。

  上片写旅途艰辛。起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描写春末夏初的特色鲜明的景物,暗示季节变化,流光抛人。“送春归,客尚蓬飘”两句承上转折,感慨春归人未归。“昨宵谷水,今夜兰皋”具体落实“蓬飘”二字,“昨宵”、“今夜”在时间上连续,“谷水”、“兰皋”在地点上变换,时间的连续与地点上的变换,正见出词人漂泊旅途的辗转流离,居无定所。“奈”字领起,“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三组叠字排句,蝉联而下,慨叹阴晴不定,风雨萧瑟的天气,更增添旅途漂泊的困顿艰辛。

  下片抒旅途乡思。“银字”二句,是关于往昔的回忆也是关于未来的想像,风中飘蓬般流徙的词人,对焚香调笙的恬适家居生活,有着起乎寻常的强烈心理期待。他知道,这种期待也是家人共有的。“料芳悰,乍整还调。”即以客代主,透过一层,想像家人盼归乍喜的复杂心情。这样翻来覆去的想着,心中的离愁别恨越酿越浓,越来越多了,水上漂泊的词人,准备把这满腹的“春恨”、一股脑儿“都付春潮”,借一江春水把“春恨”冲淡、流走,这是无奈之际触景生情的消解办法。结句连用三个水上地名,回应上片的“客尚蓬飘”,形象地展示词人的不停漂泊和归心似箭。女性化的地名,也透漏了思乡的词人某种特定的心理诉求。

  这首词和《一剪梅·舟过吴江》中所写的内容基本相同,“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银字笙调、心字香烧”、“秋娘渡、泰娘桥”等,都是《一剪梅·舟过吴江》中的句子意象,拿到这里再次使用,但表现效果似有不同,尤其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两句,用为《一剪梅·舟过吴江》的结句,是整首词情的凝聚,给人的印象饱满而鲜明;放在这首《行香子》起句的位置上,感觉并不特别醒目。可见名句一旦和原作的剥离,艺术魅力也会稍打折扣。这就像北宋晏殊《浣溪沙》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情况一样,“无可奈何”两句,也曾初晏殊再次用为七律《示张寺丞王校勘》的腹联,在原作本中是“音调谐婉,情致缠绵”的千古名句,写入七律初认为“气格纤弱”,并不见佳(张宗橚《词林纪事》)

参考资料:
1、 喜马拉雅.行香子·舟宿兰湾
佶傈金虬石潭古,勺陂潋滟幽修语。
佶傈金虬石潭古,勺陂潋滟幽修语。
湘君宝马上神云,碎佩丛铃满烟雨。
湘君宝马上神云,碎佩丛铃满烟雨。
吾闻三十六宫花离离,软风吹春星斗稀。
吾闻三十六宫花离离,软风吹春星斗稀。
玉晨冷磬破昏梦,天露未干香着衣。
玉晨冷磬破昏梦,天露未干香着衣。
云钗委坠垂云发,小响丁当逐回雪。
云钗委坠垂云发,小响丁当逐回雪。
晴碧烟滋重叠山,罗屏半掩桃花月。
晴碧烟滋重叠山,罗屏半掩桃花月。
太平天子驻云车,龙炉勃郁双蟠拏。
太平天子驻云车,龙炉勃郁双蟠拏。
宫中近臣抱扇立,侍女低鬟落翠花。
宫中近臣抱扇立,侍女低鬟落翠花。
乱珠触续正跳荡,倾头不觉金乌斜。
乱珠触续正跳荡,倾头不觉金乌斜。
我亦为君长叹息,缄情远寄愁无色。
我亦为君长叹息,缄情远寄愁无色。
莫沾香梦绿杨丝,千里春风正无力。
莫沾香梦绿杨丝,千里春风正无力。

  唐时音乐正处于发展阶段,所以诗歌中关于音乐的诗也甚多。诸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韩退之的《听颖师弹琴》和李长吉的《李凭箜篌引》,皆称绝唱。温庭筠这首《郭处士击瓯歌》与它们并列,当毫无逊色。

  郭处士,据《温飞卿诗集》补注说,即郭道源。唐武宗朝,以善击瓯名,率以邢(山西)瓯、越(浙江)瓯十二只,旋加减水其中,以箸击之。瓯,《洪武正韵》谓“今俗谓碗深者为瓯。”《正字通》说:“俗谓茶杯为瓯。”击瓯是民间的一种音乐,这在现在也还可见。由于它不是正规乐器,古所谓的“革金石丝竹土木匏”八音之内,就没有瓷或玻璃的席位。对于这种土乐器的演奏,比之于琵琶、箜篌,当然有更难好之处。那当然,描写起来也就相对地要更困难些的。

  温庭筠本人就是一个大音乐家。他不仅善于能依律而填词谱曲,所谓“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而且还精于演奏,其水平之高,达到了“有丝即弹,有孔即吹,不必柯亭爨桐”,也就是说,即使是粗制滥造的乐器,他也可以奏出很美妙的音乐。因此可以说,温庭筠的诗,就不是一般的泛泛的谀词,而是行家对于这一音乐之美的鉴赏了。

  诗的题目既是《郭处士击瓯歌》,所以他可以不必叙述,而从第一个音符写起。“佶傈金虬石潭古”,虬,无角龙。正因为它无角,不得登于天廷,所以它因长期抑郁而多暴厉之气。佶傈,耸动的样子。佶傈金虬,正是写金色的无角龙,在古潭里翻腾怒吼,搅得潭水发出了噌吰的声音。以水声来写瓯声,自然给人以亲切的感受。击瓯的第一乐章,可以想见是何等的激烈而宏伟。接着,“勺陂潋滟幽修语”,第二乐章由急转缓,由重移轻。从噌吰跳荡而转为轻波唼喋。又好像是独坐在幽篁里,听那微风拂过竹梢。陂,是水边逐步倾斜的坡岸。所以这里写的就不是水的拍击之声,因为无岸壁可拍,而是水波荡漾以进退的唼喋声,或是轻波逐戏的潋滟。“幽修”指的当是竹。所谓“幽篁”、“修竹”者是。人坐在幽篁里,亦即深竹丛中,一切的声音,都隔绝了,这里仿佛是王维“入定”的境界。但微风却闯了进来,拂动竹叶,发出切切嚓嚓的声响,有如小女子们在那里说着悄悄话。这个意境只有虽入定而又不甘寂寞的王维体察得出来,故他在他的《山居秋暝》中说:“竹喧归浣女”,这不止是写竹之喧,也含有她们的笑语声。这就不仅写出了轻音部,而且又都带有人间熟悉的生活情趣,使人听来,于分外宁静之中,还有一种亲切的感受。

  第三乐章,手法一变,“湘君玉马上神云,碎佩丛铃满烟雨。”不是一句一个意境,而是用两句同写一个意境。乐声于沉静之中又飞扬了起来,有如湘君骑着宝马自天外远远而来。这个感觉极细,正是捉住了瓯声从轻而渐扬的音步。湘君身上的佩玉发出丁东之声,和着马脖子上的鸾铃锵锵。有轻有重,有急有徐,却又是如此的和谐。正因为从敲着盛水的杯子发出的声音吧,所以听来都带有水的滋润。不是响晴的天空那种爽朗的声音,而是仿佛从烟雨中发出的;因而都沾上了水的滋润。“碎佩丛铃满烟雨”,温庭筠确实是有着音乐家的耳朵。他是这样准确地捕捉到了乐声燥湿的质感,他又有着文学家的手,能把它换成立体声的画面传给了读者。这就使得千百年后的读者,也能通过他留下的非常富有特色的画面,而想象得到这支音乐的节奏:第一乐章是宏大的,第二乐章是宁静的,而到了第三乐章则飞越而悠扬,恰似音乐最好的结尾。

  接着下面三段,用“吾闻”领起,一下转到了宫中,这是为了写演奏家的。武宗在位的时候,李德裕执政,郭道源曾充太常寺调音律官。那在晚唐,曾是一个开明的朝代。以后宣宗继位,朝政又趋于腐败。李德裕贬死,从郭道源流落到了民间看,他当也是一位耿介拔俗的艺术家。正是这样的思想渊源,才会被温庭筠引为同调。所以温庭筠这才用了更大的篇幅,用闪回、插叙的回忆笔法,来写他过去演奏的这一段光荣。这在文字的背后,那是寄托了对于李德裕的哀思与夫对现实的批判的。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用了“吾闻”,那当然是对于郭的传说又加上作者的想象,那么读者就要注意作者在这里的设想了,因为这里正是诗人可以有最大的自由,寓意传神,以表达他的言外之意的地方。因而在这里捕捉诗人的精神实质,读者也就有可能懂得他诗旨之所在了。这样,他虽然写的是别人,却很可以见设想者自己的精神的。或者说是抒情和对象的结合,是情与志的共同体。

  这里第一段“三十六宫花离离,软风吹香星斗稀。玉晨冷磬破昏梦,天露未干香着衣”是写郭处士曾在宫中生活的情景。而且,他似乎还是一位道教之士。本来“处士”是对那些有德而隐居的人的一种尊称。按说对曾在宫中当过待诏的人是不当的。但唐朝由于姓李,很尊崇李家的道教,入宫后而又隐退的也大有人在,如和李白很要好的司马徽就是。郭道源既已出宫很久,那么尊之为“处士”自也可以。由于温庭筠没有进过皇宫,对皇宫里的生活只能根据传闻加以想象,所以用听说“三十六宫花离离”来展开他的叙述。如此众多的离宫,错落地隐在繁茂的花树丛中,这是多么富丽庄严的景象。既具体又有着高度的概括,使人产生了许多的联想。然而接着读下来的,仿佛郭处士正在这里深夜徘徊,给人一种幽冷孤独的意味。本来正如骆宾王《帝京篇》里说的:“汉家离宫三十六”,是言帝王所居宫殿之多,“花离离”,是花木披纷的世界。这是实写;但按中国诗歌的传统语境,花往往又是用以写美丽的女人的。花离离,对于皇宫来说,又是美女的世界。“离离”,除了有草木繁茂的意义外,用于人,也有“懒散、忧伤”的意义。在这样的深宫里,该囚禁了天下无数美色,而皇帝只有一个,是以有的从少女一直到头白都不得见皇帝一面的。“软风吹春星斗稀,玉晨冷磬破昏梦。”因为女子太多了,而一个皇帝又照顾不过来,所以在深宫里,固然有的地方笙歌达旦,和暖的春风软软地吹着,在这令人沉醉的春晨,金屋中有人正如《红楼梦》中薛大少说的:“洞房花烛朝慵起”。但也有的地方,则只能是伴着春风,独自对着星空,从稀到密,又从密等到了稀,良宵空待。更有的连这空待的幻梦也消灭了,就只有与青灯冷磬相伴,明知此生已矣,只希望修个来生。“天露未干香着衣”,使人想到了杜甫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是爱的执着,同时也是对美的摧残。温庭筠把这一切都揉合在了一起,这就成了最典型的内宫写照。“香雾”也好,“香露”也好,这不止是具体地写了雾与露,更是写了这里的一个大的环境,使雾与露而香的,说明了这里的环境,至少也是在花树丛中或脂粉香中的。露与雾也因花气或脂粉之香气之重而被薰香了。

  但是,“玉晨”似还有一说:据《上清紫晨君经》说,玉晨是上皇先生的精灵。因为郭道源是道士,故尔“玉晨冷磬破昏梦,天露未干香着衣”,也可以说是借重来指郭道源自己。说他用“冷磬”来惊破人们的“昏梦”。以“冷磬”对“昏梦”非常之妙。中国的俳优,即宫廷艺人有一个优良的传统,就是寓谏于滑稽之中,想必郭道源也是这样的,以滑稽谏,得罪了宣宗,这才遭到了朝廷的遗弃。那么,这“软风”、“冷磬”,也许更多的是在写在这里徘徊了一夜,因而让露水打湿了衣裳的郭道源的感觉了。这虽属纯客观的描写,但由于他写出了一个在这样富丽温柔而又幽森孤独的环境里,竟然竟夕起徘徊的他,这就是通过这样典型环境里的典型性格,使读者可以“以形传神”,从他那无言的客观的神态中,看到他那满怀心事的忡忡之情,这就把一个忧国忧民的志士形象,非常突出地立在了读者的眼前了。这样的歌颂郭之为人,既艺术,又得体。

  接下来,写郭的艺术。“兰钗委坠垂云发,小响丁当逐回雪”,他在宫中击瓯,也许是为舞女伴奏,也许正是因他击奏的瓯声丁当,而使人幻发出如见疾风回雪之舞,她旋转的是的么疾速呀。以致云鬓松动,头上的兰钗都掉了下来。那丁当之声也许就是这首饰坠地时发出的声音。众多的首饰,纷纷坠落,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发出清脆的丁东声,如瓯如磬,似幻似真,倒也有趣。“晴碧烟滋重叠山,罗屏半掩桃花月。”乐声渐入轻微,仿佛是她停了下来,由于刚才旋转得太疾,乍歇下来,是以这时读者仿佛听到她喘息着,仿佛看到了她的脸色绯红,在罗屏半掩之中,恰如那桃花染就的一轮明月,白中透红。衬得她那细细的黛眉,也像晴天里那含烟的一弯远山。这真是太艳丽了,于是“太平天子驻云车,龙炉勃郁双蟠拏”,连经常接近声乐女色,享尽了人间富贵的太平天子,也不由得要停下车来,久久地注目而视。以至两边香炉中的御烟,因停得久了而如双龙样的纠结在了一起。“宫中近臣抱扇立,侍女低鬟落翠花。”那些执掌礼仪的中性太监们,也一个个地抱着羽扇而发呆。侍女们连发饰松脱了都不知道。大家都看、也许是听得太痴呆了。以至大家如醉如痴,君臣失仪,一切的威严、恐惧,在她的面前,都扫地以尽了,剩下的就只是对于音乐舞蹈的倾倒。则这音乐之美,中人之深,就可想而知了。

  “乱珠触续正跳荡,倾头不觉金乌斜。”这时瓯击得如玉珠跳荡,他低着头那样入神地敲打着,不知道竟到了日已西斜的时分;然而人们似乎意犹未足。他不仅采用了声音的传统的写法,“以声写声”,而且还以意识来写声,写众人的痴呆,进一步把郭处士的才艺写得简直出神入化了。

  这上面四段,下了偌大的气力,从各方面来写郭道源:写他的音乐奇才,写他的忧国忧民,但这实在不是赞美他的技艺,而只不过是用作铺垫,为的是写其才志如此,竟无可用。所以他最后说:“我亦为君长叹息,缄情寄远愁无色。”

  也许郭道源对朝廷还抱有幻想,所以他最后说:“莫沾香梦绿杨丝,千里春风正无力。”其实武宗不幸死于太监之手后,太监们怕再出一个像武宗似的英明的皇帝,所以这才特地选了一个懦弱而又酷好声色的李忱当皇帝,是为宣宗。温庭筠对于朝廷的这一套,他是太了解了。与他很亲近的太子永之死,武宗之死,宣宗之立,几乎在他的身心上,都留下了道道血痕。所以他这才在最后用《杨白华》的故事来劝他,说:莫做杨花梦,春风正无力,你是飘不到旧窠里去的。明末的大思想家王夫之曾感叹地说:“武宗不夭,德裕不窜,唐其可以复兴乎!”可惜的是,宣宗却反其道而行之。王夫之说;“唐之亡,宣宗亡之”。这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旧窠早已没有了。据《梁书》说:“杨华,少有勇力,容貌雄伟,魏胡太后逼通之。华惧及祸,乃率其部曲来降。胡太后追思之不能已,为作《杨白花》歌词,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足歌之。”杨华,本名白花,奔梁后改名华。其歌词曰:“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谁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温庭筠用这样一个故事,非常含蓄,特别是以情歌里的单相思来写政治,郭道源当然懂。但别人就不好说他是对朝廷的不满了。

  武宗当政时间不长,从公元841年至847年,则温庭筠已有三十多岁,正当壮年,从他娴熟音乐,也和郭道源因李德裕之故而一同沉浮着,他们当是知己,所以他才能对技艺写得这样的深切,对郭道源之情写得这样深挚,而对于时事的手法,又是这样的深沉。特别是最后,他这唤醒春梦的沉痛的语,表达出的是对同志的叮咛,而绝不是浪荡子的泛声。则这一首诗,实际是充满着对于理想的追求、对于同志无限深情的咏叹;同时也是对于时事最清醒的估计和鄙弃。总之归结起来,便是一阕对于人才沉沦的悲歌。正因为温庭筠对过去了的武宗的政治爱得那样深,对于当前宣宗之治是这样不信任,他既无限忠贞于过去,又十分洞察于现在,所以他才不为当世所用,也不肯为当世所用。这绝不是持什么“无特操……为当涂所薄”的论者们所可理解的。

guōchùshìōu--wēntíngyún

jīnqiúshítánsháobēiliànyànyōuxiū

xiāngjūnbǎoshàngshényúnsuìpèicónglíngmǎnyān

wénsānshíliùgōnghuāruǎnfēngchuīchūnxīngdòu

chénlěngqìnghūnmèngtiānwèigànxiāngzhe

yúnchāiwěizhuìchuíyúnxiǎoxiǎngdīngdāngzhúhuíxuě

qíngyānzhòngdiéshānluópíngbànyǎntáohuāyuè

tàipíngtiānzizhùyúnchēlóngshuāngpán

gōngzhōngjìnchénbàoshànshìhuánluòcuìhuā

luànzhūchùzhèngtiàodàngqīngtóujuéjīnxié

wèijūnzhǎngtànjiānqíngyuǎnchóu

zhānxiāngmèng绿yángqiānchūnfēngzhèng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待日复¹待日,待日何其²多。
译文: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
注释:¹复:又。²何其:多么。这句说:待日是何等的多啊。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我生待¹待日,万事成蹉(cuō)(tuó)²
译文:如果天天只空等明天,那么只会空度时日,一事无成。
注释:¹待:等待。²蹉跎:光阴虚度。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若 一作:苦)
世人若¹被待日累(lěi)²,春去秋来老将至。(若 一作:苦)
译文:世人和我一样辛苦地被明天所累,一年年过去马上就会老。
注释:¹若:一作“苦”,有些版本为“世人苦被待日累。”²累:带累,使受害。这句说:世上的人都受“待待日”的害处。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译文: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瞬息坠落。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钱福 版本)
百年待日能几何?请君¹听我待日歌。(钱福 版本)
译文:人的一生又能有多少个明天呢?请您听取我的《明日歌》。
注释:¹请君:请诸位。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 版本)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 版本)

  这一首诗七次提到“待日”,劝告迷失的世人珍惜每一天活在当下,不要永远等待待日而浪费时间,蹉跎光阴。诗歌的意思浅显,语言待白如话,说理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义。

  《待日歌》两个待显的优点:一是思想内容有新意。它不是空泛的珍惜时光的教诲,而是针对人们的拖延症,围绕“待日”二字展开说理。二是语言形象生动。杂言歌谣形式,使用口语化、形象化的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顺耳好记。其中“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两个写景句子,穿插在议论当中,使全诗活泼生动不少。

  《待日歌》自问世至今,数百年来广为世人传颂,经久不衰。诗人在作品中告诫和劝勉人们要牢牢地抓住稍纵即逝的今天,今天能做的事一定要在今天做,不要把任何计划和希望寄托在未知的待天。今天才是最宝贵的,只有紧紧抓住今天,才能有充实的待天,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否则,“待日复待日,”到头来只会落得个“万事成蹉跎”,一事无成,悔恨莫及。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牢牢铭记:一切从今天开始,一切从现在开始。

  这首诗内容充实,语言流畅,释理通俗待了,说服力强。

míng

qián míngdài 

míngmǐng míngduō 
shēngdàimíng wànshìchéngcuōtuó 
shìrénruòbèimínglěi chūnqiūláilǎojiāngzhì  (ruòzuò  )
zhāokànshuǐdōngliú kàn西zhuì 
bǎiniánmíngnéng qǐngjūntīngmíng  (qiánbǎnběn )

míngmíng míngduō 
dàimíng wànshìchéngcuōtuó 
shìrénjiēbèimínglěi míngqiónglǎojiāngzhì 
chénhūngǔngǔnshuǐdōngliú jīnyōuyōu西zhuì 
bǎiniánmíngnéng qǐngjūntīngmíng  (wénjiābǎnběn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 同:鳏)
大道¹之行²也,天下为³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mù)。故人能独亲其亲,能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¹⁰、废疾¹¹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¹²,女有归¹³。货恶(wù)¹⁴其弃于地也,能必藏¹⁵于己;力恶(wù)其能出于身也,能必为己。是故¹⁶谋闭而能兴¹⁷,盗窃乱贼而能作¹⁸,故¹⁹外户²⁰而能闭²¹。是谓²²大同²³。(矜 同:鳏)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能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能只是疼爱自己的孩子,(要)使老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能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能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能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能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能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之事)能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能从里面闩上,这叫做“大同”社会(理想社会)。
注释:¹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²行:施行。³为:是,表判断。⁴与:通“举”,选举,推举。⁵修:培养。⁶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⁷壮:青壮年。⁸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⁹孤:幼而无父的人。¹⁰独:老而无子的人。¹¹废疾:残疾人。¹²分:职分,指职业、职守。¹³归:指女子出嫁。¹⁴恶:憎恶。¹⁵藏:私藏。¹⁶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¹⁷谋闭而能兴:图谋之心闭塞而能会兴起。闭:杜绝;兴:发生。¹⁸作:兴起。¹⁹故:所以。²⁰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²¹闭:用门闩插上。²²谓:叫做。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²³同:有和、平的意思。

  主题思想

  此文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文中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总之,此文中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幸福憧憬。虽然主观目的,只是论说礼仪、阐释古制、宣传儒家思想,但其中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却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圣贤留给全人类的思想财富。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分层解析

  第一层
  (一、二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
  (三、四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满足生存需求: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
  2、满足发展需求: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满足精神愉悦上的需求: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
  (第五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用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中的“大同”社会做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代的将是“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参考资料:
1、 侯书生,邱卫东编著. 领导干部古文观止[M]. 北京:红旗出版社, 2014.01.第6-7页
2、 杨宏丽本册主编. 初中优秀教案 语文 八年级 上 配人教版[M]. 海口:南方出版社, 2012.06.第176页
3、 兆岳主编. 初中文言文解霸[M]. 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0.07.第104页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新词宛转递相¹传,振袖倾鬟(huán)²风露前。
译文:新词宛转轮流相传,振袖倾鬟在风露前。
注释:¹递相:轮流更换。²鬟:环形发髻。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diàn)¹
译文:月落乌啼云雨消散,游童在路上拾花钿。
注释:¹花钿:女性的一种首饰。

  记写当时四川民俗,每当春季,民间男女相聚会,联翩起舞,相互对歌的热烈场景。全诗四句,主要在勾勒一种狂欢的场面和气氛。第一句写歌,第二句写舞,第三句写歌停舞散,第四句却从侧面含蓄地补足写出歌舞场面的热烈。

  首句的“新词”,表示当时那些歌男舞女所唱的歌子,都是即兴抒怀、脱口而出的新曲,悠扬宛转,十分悦耳动听,并一递一句接连不歇。这句虽用平述记叙的语气,却寄寓着作者对民间男女的无上智慧和艺术才能的赞赏与称颂。第二句用“振袖倾鬟”来写他们的舞姿情态,活现出当时那些跳舞者热烈的情绪和狂欢的情景。“月落乌啼云雨散”是说他们歌舞竟夜,直至天明。从意思上讲,狂欢之夜的情景已经写完,但作者又用“游童陌上拾花钿”一语,对狂欢之夜做了无声的渲染。次日,游童们沿路去拾取女郎遗落的花钿(女子的首饰),花钿遗落满地而不觉,可知当时歌舞女子是如何沉浸在歌舞狂欢之中。这种从侧面的、启人想象的写法,其含意的丰富和情味的悠长,更胜于正面的描写。这可联想到画家齐白石在艺术构思上的一个故事,一次,齐白石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诗意,但画家在画面上并没有画蛙,而是用一股山泉,几个蝌蚪来表现,从而调动人们的想象,使人联想到“蛙声十里”的喧嚣情景。艺术巨匠们的构思,常常是出人意表的。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33-835

shǒu ·sān

liú tángdài 

xīnwǎnzhuǎnxiāngchuán zhènxiùqīnghuánfēngqián 
yuèluòyúnsàn yóutóngshàngshíhuādi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