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数株残柳,西风两岸芦花。荒草客愁远道,夕阳牛带归鸦。
流水数株残柳,西风两岸芦花。荒草客愁远道,夕阳牛带归鸦。

shíshǒu--chén

liúshuǐshùzhūcánliǔ西fēngliǎngànhuāhuāngcǎochóuyuǎndàoyángniúdàiguī

陈普

陈普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 75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¹
译文:白天何其短暂,百年光阴很快就过去了。
注释:¹“白日”二句:此用曹操《短歌行》句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百年:一生;终身。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苍穹(qióng)¹浩茫茫²,万劫³太极长。
译文:苍穹浩渺无际,万劫之世实在是太长了。
注释:¹苍穹:苍天。²浩茫茫:原作“浩浩茫”,据王本改。³万劫:犹万世,形容时间极长。佛经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⁴太极:这里指天地未分以前的元气。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麻姑¹穹两鬓(bìn),一半已成霜。
译文:就连以长寿著名的仙女麻姑,头发也白了一半了。
注释:¹麻姑:神话中仙女名。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¹
译文:天公和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中一次即大笑,也笑了千亿次了。
注释:¹“天公”二句:传说天公与玉女在一起玩投壶之戏,投中者则天公大笑。玉女:仙女。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¹
译文:我想驾日车揽六龙,转车东回,挂车于扶桑之上。
注释:¹“吾欲”二句:此化用《楚辞·远游》“维六龙于扶桑”句意。六龙: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扶桑:神话中的树,在东海中,日出于其上。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shāng)¹
译文:用北斗酌酒浆,每条龙都各劝其一觞酒,让它们都沉睡不醒,不能再驾日出发。
注释:¹“北斗”句:此化用《楚辞·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酒浆”句意。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富贵非所愿,与¹人驻²颜光³
译文:富贵荣华非我所愿,只愿为人们留住光阴,永驻青春。
注释:¹与:一作“为”。²驻:留住。³颜光:一作“颓光”。逝去的光阴。

  《短歌行》是乐府相和歌平调七曲之一。古乐府中有《长歌行》与《短歌行》之分,关于二者的命意,《乐府解题》有两种说法:一是“言人寿命长短,有定分,不可妄求”;一是“歌声之长短耳,非言寿命也”。在李白之前,以此题为诗者,多为慨叹人生短暂,主张及时行乐。李白的这首诗,却以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精神,在喟叹生命短促的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的珍惜,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时间本是个抽象的概念,用“白日”来指代,便成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了。“短短”两个叠字,强调它稍纵即逝。由时光的流逝,自然联想到人生易老,年华难驻。这样,诗意自然而然地转到对光阴的珍惜。起首两句,貌似平平,实则恰到好处。既开门见山点明题意,又为诗意的拓展预留地步,而且格调质补,语势流走,转承自然。

  时间永恒,无始无终,漫漫无垠;生命短暂,代谢荣衰,转瞬即逝。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强烈的反差,进一步驰骋瑰丽神奇的想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上句从“空间”角度极言天宇浩瀚无垠;下句则从“时间”角度感叹光阴的永恒漫长。“万劫太极”,何其久远!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那曾经见过东海三次变为桑田的麻姑仙女,如今也已两鬓斑白了。这种浪漫的夸张只能出自李白的笔下。据传为汉代东方朔所作的《神异经》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东王公常和玉女用箭作投壶游戏,每次要投一千二百支,若未投中,天便开口大笑,这就是下界所见到的电光。如今这种电闪雷鸣已历成千上亿次了。诗人巧妙地把这两个故事融入诗篇,将人们带进奇伟的神仙世界。这里有苍茫的穹宇,人世的兴替,麻姑仙女蝉鬓染霜,天公玉女嬉戏作乐,倏忽又是雷鸣电闪,风雨将至……,多么光怪陆离,神奇而诡谲!这些奇异的境界,极其有力地渲染铺排了“万劫太极长”的内涵。至此,空间的浩渺、时间的无垠,通过诗人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表达得淋漓尽致。继而,诗人笔锋一转,拓出另一番意境。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诗人要揽住为太阳驾车的六条神龙,把太阳所乘之车挂在东方“日出之所”的扶桑树上,用北斗作酒勺盛满美酒,请六龙各饮一杯。这样便会使时光停歇下来,人生似乎便能得以长久。结尾二句道出诗人的意愿:“富贵非吾愿,与人驻颜光。”自古帝王们,即使秦皇、汉武一代雄主,也无不遣人访神仙,求长生,无非为了富贵永久。诗人要揽六龙、回朝日,“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绝非为个人富贵。对他人,为的是“老者不死,少者不哭”(李贺《苦昼短》);对诗人自己,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他渴望着有朝一日能“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要拯物济世,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像大鹏一样要“扶摇直上九万里”,即使暂时受挫,也要“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这也许就是诗人的弦外之音,味外之旨吧。唐司空图说:“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与李生论诗书》)。对诗人的意蕴似乎应作如是观。

  纵观全诗,诗人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把美丽的神话传说融入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塑造出瑰奇壮观,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洋溢着浓郁而热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文辞如行云流水,极富表现力,体现了诗人雄奇奔放,清新飘逸的风格。他以吞吐千古,囊括六合的胸襟和气魄,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从思想到艺术都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在继承借鉴前人的同时作了重大的突破,比如,“北斗酌美酒”就是反用《诗·小雅·大东》“唯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的典故。前人的《短歌行》在慨叹人生短促时,往往流露出一种及时行乐,纵情声色的颓废情绪。同样的歌题,在李白的笔下,虽也同样发出“百年苦易满”的叹喟,然而,全诗贯穿的却是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基调。这是诗人的个性及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使然。再如,屈原在《离骚》中唱道:“吾令曦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徜徉”。李白显然对此是有所借鉴的。但同样的素材到他手里,便刻意铺排为新颖、诡谲的艺术境界、包蕴着更为深广的内涵。“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力的活动。”(黑格尔语)李白的创作实践证实了这一论断。正如皮日休对他的评价:“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李白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8-199
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78-180
3、 王美春.试论李白的短歌行[J].三角洲,2006,06

duǎnxíng

bái tángdài 

báiduǎnduǎn bǎiniánmǎn 
cāngqiónghàomángmáng wànjiétāicháng 
chuíliǎngbìn bànchéngshuāng 
tiāngōngjiàn xiào亿qiāncháng 
lǎnliùlóng huíchēguàsāng 
běidǒuzhuóměijiǔ quànlóngshāng 
guìfēisuǒyuàn rénzhùyánguāng 
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
欲收嘉¹景此楼中,徙(xǐ)²阑干四望通。
译文:想观赏美景来到这多景楼中,栏杆边徘徊,极目长空。
注释:甘露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三国东吴所建古寺。多景楼:在甘露寺。¹嘉:嘉美。²徙倚:徘徊流连。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¹入青红。
译文:波光摇乱云影浮着紫色翠色,满含山中云雾之气的天空被染得时青时红。
注释:¹山气:山中的云雾之气。
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一川钟呗(bài)¹淮南月,万里帆樯(qiáng)²海外风。
译文:一川钟声佛唱融入淮南月色,万里船帆桅樯乘着海外清风。
注释:¹钟呗:寺院诵经声。²帆樯:船帆和桅杆,泛指江船。
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老去衣衿(jīn)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¹
译文:年老了衣服上仍旧风尘仆仆,心里真羡慕那暮色中的飞鸿。
注释:¹冥鸿:飞入远空的鸟。汉朝扬雄《法言·问明》,有“鸿飞冥冥”之语。

  首联总写多景楼的形胜,提挈全篇。多景楼屹立北固山上,凭高远眺,水色山光,风月胜景,无不尽收眼底。诗人这两句意谓欲于此楼周览胜景,只消徘徊倚阑,凭高四望,万千景象,便可豁然在目。这正抓住了多景楼居高临下,境界开阔的特点。

  中间两联是写多景楼上所见景象:云气和水光氤氲之处,浮现出碧瓦红楼;晚霞同山峦于夕阳下青红相间。镶入远处的天空;月光下淮南原野传来了佛寺的钟声梵歌;江面上强劲的海风送来了远方的航船。这四句,一写水光,一写山色,一写淮南寺钟,一写江面帆船。“云乱水光浮紫翠”,着一“浮”字,写明波光云影的迷离掩不住巍峨的宫观;“天含山气入青红”,用一“入”字,刻画出霞光山色的浓彩浸染了黄昏的远天。月光下传来“一川钟呗”,不难想象出淮南原野的平阔寂静;海风中驶出“万里帆樯”,使人意识到长江的迢遥汹涌。诗人抓住了富有特色的景物,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山川掩映的壮阔画面,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壮丽宏阔的景象,开阔了诗人的心目,于是他于尾联以唱叹的语调,抒写了个人的感受和襟怀。意谓虽老境渐至,征尘满衣,内心中并未放松对未来目标的企望和追求。嵇康《赠秀才入军》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之语,表现一种心与道俱的高旷自得情怀。诗人化用其意,说自己尽管身世蹭蹬,却仍在注目艳羡那高振健翮,远翔天宇的飞鸿。这就体现了诗人“蹑景追飞”的远大抱负。

  全诗视野宏阔,韵格浏亮,形象鲜明,对仗工稳,确能表现出多景楼的胜景伟观。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207-208页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
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影随朝日远,香逐¹便风来。
注释:¹逐:追逐,更随。
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
泣对铜钩障¹,愁看玉镜台。
注释:¹障:屏风,帷障。
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¹
注释:¹裴回:同“徘徊”。往返回旋。
《梅花落》属汉乐府“横吹曲辞”。这首诗通过女主人公的赏梅来表现了她随行人(即她的丈夫)的思念,反映了战争的长久,亲人无音信。读者从妻子思念丈夫的切切情感中可以看出当时边关战争的时间之长,守疆的重要性。此诗既是咏物诗,又是闺情诗。前四句咏物,后四句写人。首联的梅花引出了尾联中随春恨的感慨,“一株梅”则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诗味醇厚,形象逼真。
参考资料:
1、 诗词评析内容由朝阳山人提供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译文:月落时分,群山披上晓色,山野空旷,城楼上的鼓角鸣声划破夜空后又安静下来。
注释:螺川:委婉如螺,在江西吉安北十里,南邻赣江。风景秀丽。
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长江流远梦,短棹(zhào)¹拨残星。
译文:那长流不断的赣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想流入另一个梦想;那划动的短棹是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
注释:¹棹:船桨。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
译文:露水打湿了白鸥的羽毛,水天一色,鸥驻雁飞,变成天边的一串青点。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¹
译文:回首望去,只见水天苍茫,旷远无边,螺山已似海岳之中的一个小小孤亭。
注释:¹孤亭:这里指螺川。

  螺川即螺山,委宛如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首五律是抒写秋日清晨离别螺川的情景,诗人融情入景,描景成画,在清峭的意境中充溢着豪情别绪。

  首联,月落时分,群山披上晓色,山野空旷,遥闻城楼上的鼓角鸣声划破夜空后又呈现清晨的宁静,写欲发未发时的螺川风光,一切是那么恬静自然,含蓄地为后文写离情别意打下基础。

  颔联写登上小舟始发时的感受。俯视那长流不断的赣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乡流入另一个梦乡;那划动的短棹仿佛是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江水、木桨都是摸得着的实体,梦境、星影却是空幻、浮动的,在实词虚词之间嵌上动词“流”“拨”组合成一幅星晨行舟图,不仅似闻夜行船声,还因虚实相辅扩大了意境,产生了联想。“梦”“星”既说明行舟时辰之早,又体现了诗人是在睡意蒙眬中就离别螺川的,含义颇丰。

  颈联承上联更扩大视野,放眼天际水涯,写舟中远视的赣江秋晓。鸥雁本生活水边,用以明特定环境,“露湿”“天光”点特定时间——秋露朝湿,晨光见晓。“鸥衣白”“雁字青”突出秋江早晨空气的清新爽朗。水天一色,鸥驻雁飞,小舟荡漾,构成一幅淡墨水彩画,既开阔明晰又潇洒飘逸。再细嚼“鸥衣”湿、“雁字”青,又似暗藏惜别之情。

  尾联,船行回首望,只见水天苍茫,辽远无边,螺山已似海岳之中一座小小的孤亭,船越行越快,越显山小如孤亭,让人联想到送别的长亭,螺山亭亭玉立目送行舟,其楚楚依人,看似写景,实为抒情,写出了螺山为之送行之意及诗人对螺山的依恋之情。把离别之后的孤寂情感表现得更深沉,更深厚。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凤林关¹里水东流,白草²黄榆(yú)³六十秋
译文:流经凤林关的河水向东流去,白草、黄榆树已经生长了六十年。
注释:¹风林关:在唐代陇右道的河州(治所在今甘肃临夏)境内。位于黄河南岸。²白草:北地所生之草,似莠而细,干熟时呈白色,为牛羊所喜食。³黄榆:乔木名,树皮黄褐色。叶,果均可食。⁴六十秋:从吐蕃全部占领陇右之地至作者写诗之时,已过去了六十年之久。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边将皆承主恩泽¹,无人解道取凉州²
译文:边城的将士都承受主上的恩惠赏赐,却没有人知道去夺回凉州。
注释:¹恩泽:恩惠赏赐。²凉州:唐陇右道属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代宗宝应、广德年间沦于吐蕃之手。此地以凉州泛指陇右失地。

  白居易在《西凉伎》中写道:“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缘边空屯十万卒,饱食温衣闲过日。遗民肠断在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元稹的《西凉伎》也说:“一朝燕贼乱中国,河湟忽尽空遗丘。连城边将但高会,每说此曲能不羞?”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凉州沦陷未收的原因,是守边将领的腐败无能。张籍的第三首诗正是表达这个思想主题,而诗的风格迥然有别。“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这两句写景,点明边城被吐蕃占领的时间之久,以及景象的荒凉萧瑟。“凤林关”,在今甘肃临夏市西北。安史之乱前,唐朝同吐蕃的交界处在凤林关以西,随着边城四镇的失守,凤林关亦已沦陷。在吐蕃异族野蛮掠夺、横暴奴役下,凤林关内,土地荒芜,无人耕种,岁岁年年只见寒水东流,白草丛生,黄榆遍地,一片萧条。这里,诗人既用“白草黄榆”从空间广度来写凤林关的荒凉,又用具体数字“六十秋”从时间深度来突出凤林关灾难的深重。“六十秋”这不是夸张而是写实,从公元762年(唐代宗初年)四镇失陷,到诗人公元824年写这首诗时,已是六十年还未收复。国土失陷如此之久,边民灾难如此之深,为什么没有收复?原因在哪里?由此诗人发出了深沉的感慨、愤激的谴责。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前句写边将责任的重大。“皆承主恩泽”,说明了边将肩负着朝廷的重命、享受着国家的厚禄、担负着人民的重望,守卫边境、收复失地是他们的天职。然而六十年来失地仍在吐蕃的铁蹄下,这不是国政内虚、边力不足。后一句直指原因:守边的将领无人提起收复凉州。边将享受着国家优厚的待遇,却不去尽职守边、收复失地,可见其饱食终日、腐败无能。这两句一扬一抑,对比鲜明,有力地谴责了边将忘恩负义,长期失职,实在令人可憎可恨,可悲可叹。

  此诗的主旨落在最后一句,诗人不是从正面围绕主题来叙述,而是从侧面落笔,这是此诗的一个显著特色。一、二两句从空间和时间描写边城深重的灾难,看来似乎是控诉吐蕃的侵占罪恶,而联系最后一句“无人解道取凉州”来看,诗人的用意是在用现实来谴责边将,正是他们的失职而带来的长期失陷,边将已成了历史的罪人。第三句以鲜明的对照,严正谴责边将无才无德,面对失去的山河熟视无睹。这一景一情,从侧面有力地突现了卒句主旨的表达,义正辞严,酣畅淋漓。

参考资料:
1、 何国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63-764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36-439

liángzhōusānshǒu ·sān

zhāng tángdài 

fènglínguānshuǐdōngliú báicǎohuángliùshíqiū 
biānjiàngjiēchéngzhǔēn rénjiědǎoliángzhō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