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溅𥓂砑,流云当面起。邂逅绿毛仙,临流同洗髓。
飞雪溅𥓂砑,流云当面起。邂逅绿毛仙,临流同洗髓。
方凤

方凤

(1240—1321)宋元间婺州浦江人,一名景山,字韶卿(韶父),号岩南。宋末恩授容州文学,入元不仕。善为古今诗,不缘雕琢,体裁纯密,自成一家。有《存雅堂稿》等。 ▶ 5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反,陷没洛阳。王师败绩,关门不守。车驾幸蜀,途次马嵬驿,六军不发,赐贵妃自尽,然后驾行。次骆谷,上登高下马,望秦川,遥辞陵庙,再拜,呜咽流涕,左右皆泣。谓力士曰:“吾听九龄之言,不到于此。”乃命中使往韶州,以太牢祭之。因上马索长笛,吹笛,曲成,潸然流涕,伫立久之。时有司旋录成谱,及銮驾至成都,乃进此谱,请名曲。帝谓:“吾因思九龄,亦别有意,可名此曲为《谪仙怨》。”其旨属马嵬之事。厥后以乱离隔绝,有人自西川传得者,无由知,但呼为《剑南神曲》。其音怨切,诸曲莫比。大历中,江南人盛为此曲。随州刺史刘长卿左迁睦州司马,祖筵之内,长卿遂撰其词。吹之为曲,意颇自得。盖亦不知本事。余既备知,聊因暇日撰其辞,复命乐工唱之,用广其不知者。其词曰:
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反,陷没洛阳。王师败绩,关门不守。车驾幸蜀¹,途次²马嵬(wéi)驿³,六军不发,赐贵妃自尽,然后驾行。次骆谷,上登高下马,望秦川,遥辞陵庙,再拜,呜咽流涕,左右皆泣。谓力士曰:“吾听九龄之言,不到于此。”乃命中使往韶(sháo)州,以太牢(jì)之。因上马索长笛,吹笛,曲成,潸(shān)然流涕(tì),伫(zhù)立久之。时有司¹⁰录成谱,及銮(luán)¹¹至成都,乃进此谱,请名曲¹²。帝谓:“吾因思九龄,亦别有意,可名此曲为《谪仙怨》。”其旨属马嵬之事。厥(jué)¹³以乱离隔绝,有人自西川传得者,无由知,但呼为《剑南神曲》。其音怨切,诸曲莫比。大历中,江南人盛为此曲。随州刺史刘长卿¹⁴左迁睦(mù)州司马,祖筵¹⁵之内,长卿遂撰(zhuàn)其词。吹之为曲,意颇自得。盖亦不知本事¹⁶。余既备知,聊因暇(xiá)日撰(zhuàn)其辞,复命乐工唱之,用广其不知者¹⁷。其词曰:
译文: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正月,安禄山反叛,攻陷了洛阳,朝廷大军战败,潼关失守。皇帝的车架逃往蜀地,途径马嵬坡的时候,进军不走了,胁迫皇帝赐死杨贵妃,然后才继续前行。行进到骆谷的时候,皇帝下马登上高处,向北望着长安一带,遥遥地向祖宗宗庙辞别,再三拜别,痛哭流涕,左右随从尽皆哭泣。对高力士说:“朕当初要是听从张九龄的,何至于此!”于是派出使者前往韶州(张九龄故地),按皇室宗礼祭奠他。而后要来长笛,吹奏了一曲,潸然泪流,站了很久。当时有专门的人员不久就把这首曲子记下来了,于是等皇帝车没到了成都,把这曲子献上,并请皇帝为这支曲子命名。皇帝说:“我因为思念张九龄,或许还有别的意思,可以将这首曲子命名为‘谪仙怨’。”主要意思是说马嵬坡的事。后来因为战乱隔绝了,有人从西川流传得到这首曲子,却不知道来由,只是叫做“剑南神曲”。这曲子幽怨凄婉,没有能比得过的。大历年间,这首曲子更是在江南人之间广为流传。随州刺史刘长卿贬官到睦州司马的时候,在祭祖的筵席上,刘长卿为这曲子撰写词,吹而奏之,洋洋得意。原来也不知道这首曲子的来历。我既然知道,姑且趁着闲暇的时候为这曲写词,名乐工反复练习,用来广为宣传,使不知道这件事的人了解它的来龙去脉。这首词是:
注释:广谪仙怨:词牌名,也叫“谪仙怨”“剑南神曲”,全词四十八字,上下片各二十四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平韵。¹幸蜀:皇帝到四川去,其实此行是逃难,因为“安史之乱”发生了,唐玄宗已经无法住在长安了。幸,指皇帝到达某地。²次:驻扎。³马嵬驿,也叫马嵬坡,位于今陕西兴平西,“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胁迫下,勒死杨贵妃。⁴六军:唐时禁军称六军。⁵发:进发。⁶上:皇上。⁷九龄:即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后因唐玄宗的昏聩,朝政被奸臣李林甫把持,终于被罢相。⁸太牢:古代帝王祭祀时所上的祭品,专指皇室祭祀。⁹有司:专门管某事的机构或人,此处指主管音乐的机关。¹⁰旋:不久。¹¹銮驾:皇帝的车驾。¹²请名曲:请皇帝为这支曲子命名。¹³厥后:其后,后来。¹⁴刘长卿:(709年—789年),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唐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¹⁵祖筵:祭祖的筵席。¹⁶本事:这件事的来历。¹⁷用广其不知者:用来广为宣传,使不知道这件事的人了解它的来龙去脉。
胡尘犯阙冲关,金辂提携玉颜。云雨此时萧散,君王何日归还?
胡尘¹犯阙²冲关,金辂(lù)³提携玉颜。云雨此时萧散,君王何日归还?
译文:安禄山起兵叛乱进犯朝廷攻打边关,士兵从帝王的车辇上拖走了杨贵妃。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此刻便烟消云散。唐明皇什么时候能够返回长安?
注释:¹胡尘:指安禄山的军队进犯长安的征尘。胡,胡人,安禄山,本姓康,字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人,粟特族,故称。²阙:皇宫。犯,侵犯、进犯。³金辂:饰金之车,帝王之车。⁴提携:指军土把贵妃从车中拖出带走。⁵玉颜:指杨贵妃。⁶云雨:化用宋玉《高唐赋序》言楚王梦与神女相会事。神女自谓“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因称男女欢合为“云雨”。这里指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
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独望天边初月,蛾眉犹自弯弯。
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独望天边初月,蛾(é)¹犹自弯弯²
译文:日日夜夜悔恨不已,伤心欲绝,回首过去看着大好的万里江山。唐玄宗独自望着天边那如钩的新月,仿佛又看到了昔日杨贵妃那美丽的容颜。
注释:¹蛾眉:也作娥眉,指妇女如蛾须那样细长弯曲的美丽眉毛,这里指像蛾眉那样的一弯初月。同时暗指贵妃升天,独自一人生活在天上。²弯弯:河流弯曲处,这里指女人含情的双目。

  该词专咏唐玄宗凄然念旧的情怀。上片以叙述笔法写安禄山反叛,进犯长安,唐玄宗携杨贵妃仓皇出京,贵妃身亡,云雨恩断;玄宗入蜀,归来无期。下片专咏玄宗在蜀中的凄婉怀旧之情。全词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含蓄蕴藉,情调凄然极具抒情色彩,韵味深长神情毕现。

  上片写安禄山反,进犯长安。唐玄宗驾车携妃西逃,六军不发要挟玄宗赐死杨贵妃之事。

  首句写安禄山反,进犯长安。犹白居易《长恨歌》“九重城阙烟尘生”意。次句写玄宗携同贵妃,车驾幸蜀,犹《长恨歌》“千乘万骑西南行”意。起两句用赋体,叙事简炼。“云雨”二句,分写贵妃和玄宗的命运。云散雨收,玄宗和贵妃的爱情生活也就结束了。语意比《长恨歌》“宛转蛾眉马前死”来得含蓄蕴藉,具有抒情色彩。“君王”句,故意设问,中有寓意。玄宗晚年昏庸,不接受张九龄等有远见的大臣劝谏,把军事大权交到野心勃勃的胡将安禄山手里,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玄宗逃到西蜀,命太子李亨监国。李亨擅自登基为帝,遥尊玄宗为太上皇。玄宗从此失去权力,受制于肃宗、张后。“何日归还”四字,微讽纤悲,既不满玄宗所为,复致惋伤之意。

  下片写爱美人不爱江山误国的唐玄宗在蜀中的忧怨之情。

  首二句“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写玄宗在蜀中的怨恨,可比之《长恨歌》的“蜀山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回首长安,山河阻隔,朝思暮忆,长恨无期。无论是在入蜀途中,在蜀地的行宫,还是在回京时候,经历千山万山,总是触景伤心,对已逝的妃子无限思念。两句语言精炼流畅,重复“恨”字“山”字,具有特殊的音乐美,展现出感人的诗的境界。试与曼声吟哦,自觉心魄摇曳。最后二句“独望天边初月,蛾眉犹自弯弯”,是词人想象之辞,唐玄宗凄然念旧的神情毕现。该词说看到天边的初月弯弯便想起妃子的蛾眉了。两句融情入景,增添了哀怨的气氛。

  此词语言简朴动人,情景相融一体,虽满篇哀怨之意,但却琅琅上口,精炼流畅、耐人回味。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卢晋主编.《唐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2008.06:第19-20页
2、 唐圭璋著.《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 五代 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09:第34页
3、 周汝昌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第28页
长戈莫舂,长弩莫抨。乳孙哺子,教得生狞。
长戈莫舂(chōng)¹,长弩²莫抨(pēng)³。乳孙哺子,教得生狞(níng)
译文:虽有长戈,却不能把猛虎刺,虽有强弓,却不能把猛虎击。猛虎哺育子子孙孙,要它们像自己一样凶残毒狠。
注释:¹舂:冲也。²长弩:一作“强弩”。³抨:一作“烹”。⁴生狞:凶猛;凶恶。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举头子城,掉尾子旌¹。东海黄公²,愁见夜行。
译文:它把头举起,就像一座城池,它把尾翘起,就像一面旌旗。曾经降伏猛虎的东海黄公,如今怕虎也不敢夜间出行。
注释:¹“举头”二句:举其头,可子城,掉其尾,可子旌,言其猛也。掉,举也。²黄公:汉代术士。
道逢驺虞,牛哀不平。何用尺刀?壁上雷鸣。
道逢驺(zōu)(yú)¹,牛哀²不平。何用尺刀³?壁上雷鸣
译文:猛虎途中遇到似虎的驺虞,因其不害人伤生而大怒不平。宝刀利剑不能发挥作用,被挂在墙上,悲愤吼啸如雷鸣。
注释:¹驺虞:传说中的义兽名。²牛哀:即猛虎。³尺刀:短刀。⁴雷鸣:宝刀啸吼也。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官家¹有程²,吏不敢听。
译文:泰山脚下,虎害复生,今日又传来了妇人的哭声。官府虽然定有捕捉猛虎的限期,但衙吏们畏惧,不敢听从。
注释:¹官家:旧时对皇帝的称呼。²程:期限。

  此诗共十六句,分三部分。前六句开门见山写虎的凶恶。开始四句以赋的笔法说明戈也不能冲击它,弩也不能弹射它,乳孙哺子,相继为非。五、六两句极言其作恶之甚。当时藩镇拥兵自重,不听朝廷调度,不仅自署文武官吏,征收赋税,甚至以土地传之子孙,父死子握其兵权,企图夺取唐王朝的天下。由于各镇时有叛乱,藩镇和朝廷的战争以及藩镇之间的混战,此起彼伏,严重地破坏了生产,给人民带来无限痛苦。诗人以极大的愤慨面对现实,捕捉住事物最突出的本质特征,以此喻象建立起可感的形象,指摘时弊,切中要害。

  中间四句紧承上面的意思指出,有法术能制虎的黄公都怕遇见它,而它看见具有虎形却不食生物的仁义之兽驺虞,心里还感到不舒服,嗔怪驺虞的无用。这是诗人以独特的感受与典型客观事物有机融和创造出来的“猛虎”形象。李贺生活在如上所述的社会环境中,藩镇为害之烈,在他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头脑中都印象极深。这里不直说虎如何伤人,也不去说虎如何凶猛,而是从别人对它的反应上做出鲜明有力的表现,然后再用仁兽驺虞与它两相矛盾着的因素加以申述,既说明了它的残虐,更指出了它“非仁德所能感化。“这种层次分明”,步步递进的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起到了给人以深刻启示的艺术效果。

  最后六句,前两句先说人有宝刀,但悬之壁间无以为用,不能以之除害,宝刀愤激不甘而作雷鸣。这两句诗感情色彩极其浓烈,寄托着诗人愤世的激情。王琦注云“刀作雷鸣似愤人不能见用之意”。李贺热切期望扫平藩镇,完成国家统一,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十三首》其五),但却遭到小人的排挤,沉沦下僚,前进无路,报国无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他热情的心里进发出愤怒的火花:“忧眠枕剑匣”,“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后四句把矛头直指官家。意思是说泰山之下有妇人一家死于虎口,官家虽然限期捕虎,但只不过是虚张声势的具文,官吏极怕“猛虎”,不敢去冒险。先从“妇人哭声”着墨,陈述人民在官家对虎无能为力,一味退避的形势下受害之深重,然后引到“吏不敢听”,指出他们不敢听官司之期限,创造出对强藩悍将畏之如虎的官家形象。前者写以妇人为代表的广大受难者,后者写以官家为代表的统治者,它们交织在一起显示出诗人正面现实,异常沉痛的心情。

  这首诗古朴无华,意境深邃,用最经济浓缩的笔墨畅述胸怀,从各个侧面充分准确地刻画出猛虎可憎、可恶、可怕、可恨的形象,流露出诗人隐藏在内心深处炽热如焚,忧国悯时的极大痛苦。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787-790

měngxíng--

zhǎngchōngzhǎngpēngsūnzijiàoshēngníng

tóuwèichéngdiàowěiwèijīngdōnghǎihuánggōngchóujiànxíng

dàoféngzōuniúāipíngyòngchǐdāoshàngléimíng

tàishānzhīxiàrénshēngguānjiāyǒuchénggǎntīng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¹昔隐东蒙峰²,已佩含景³苍精龙
译文:老朋友昔日隐居在蒙山,已经佩戴了去恶防身的护身符。
注释:¹故人:老朋友。²东蒙峰:山名。即蒙山。在山东省蒙阴县南。因在鲁东,故又称东蒙。³含景:谓含日月之影。景,同“影”。⁴苍精龙:东方苍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故人今居子午谷¹,独在阴崖²³茅屋。
译文:老朋友现在居住在秦岭的子午谷,独自在背阳的山崖建造了茅屋。
注释:¹子午谷:地名。在陕西长安县南秦岭山中。²阴崖:背阳的山崖。³结:一作“白”。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屋前太古¹玄都²坛,青石漠漠³常风寒。
译文:茅屋的前方有太古玄都坛,青石密布,寒风吹个不停。
注释:¹太古:远古,上古。²玄都:据《十洲记》载,玄都在北海,去岸三十六万里,上有太玄都,仙伯真公所治。³漠漠:密布,广布之状。这里形容青石纵横堆叠的样子。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子规¹夜啼山竹裂²,王母昼下云旗翻³
译文:夜里杜鹃悲啼,山竹为之欲裂,白天王母使者的神鸟自天而下,旗旌似云翻飞。
注释:¹子规:鸟名。即杜鹃。²山竹裂:谓子规夜啼声惨,山竹为之欲裂。³云旗翻:旗旌似云翻飞。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知君此计¹²长往,芝草³(láng)(gān)日应长。
译文:知道你这次计划长居此地,瑞草仙树日子应该还很长。
注释:¹此计:指隐居。²成:确实,的确。一作“成”。³芝草:菌类植物的一种,古人以为瑞草。⁴琅玕:美玉。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铁锁高垂不可攀¹,致身福地²何萧爽³
译文:高高山崖上垂下来的铁锁,让人看了不敢攀登,身居此处洞天福地,是多么的逍遥自得。
注释:¹铁锁高垂不可攀:相传晋时有戍卒屯于子午谷,入谷之西,涧水穷处,忽见铁锁下垂约有百于丈,戍卒欲挽引而上,有虎蹲踞崖头,终不敢攀。²福地:指神仙居住之地。道家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据《洞天福地》记:终南山太乙峰,在长安西南五十里左右,四十里内皆福地。³萧爽:高敞超逸。

  这是杜甫写给其好友元逸人(元丹丘,隐道士)的诗,前几句用典终南山东蒙峰和《抱朴子》、《神仙传》、《述异记》等典籍中的意象,描述玄都坛的景色,赞扬元逸人的修行;末四句称其道行之高,超尘脱俗,服芝草琅玕等仙家之食,居在高垂铁锁的仙人之居,处于福地逍遥自得。

  全诗自始至终围绕隐士元逸人居处着笔,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独在阴精结茅屋”。巍巍的秦岭子午谷精上,孤零零地立着一间用茅草结成的小屋。这就是诗主人翁、隐士元逸人的住房。其特点是“孤”与“陋”。离群索居,一茅屋,一箪食,一瓢饮,隐士生活之情态毕露。

  第二部分:玄都坛景。青石松风寒,子规夜啼欲裂竹,王母画下云旗翻。这里离人寰远了,尽管“青石漠漠常风寒" ,但离仙境近了;还有彻夜子规啼,感动得山竹都裂了,白昼更有一种叫作王母使者的神鸟从云间翻飞而下,通仙界报消息。相传蜀帝杜宇禅位隐入西山后,他的灵魂化成杜鹃(子规),而王母更是道徒们崇信的神仙。这是最精彩的镜头,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景中寓情,恰到好处地折射出隐士凄清的心境和高蹈遁世的怀抱。

  第三部分:芝草琅玕日长,精边铁锁高垂。子午谷凄清的境遇,并不改元逸人隐遁的矢志。他抱道高栖,超然物外。日种芝草琅玕,以为仙家之食;铁锁百丈,凡人终不敢高攀。置身福地,何等萧爽,何等自得!隐之旨趣昭然。

  全诗三个镜头浑然一体,格调凄清、沉郁,仍不失诗人的艺术风格。有人说这首诗“寄托了诗人的追慕”,笔者以为,根据全诗及最后四句“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的诗意,诗人对元逸人的信道求仙行为表面上看是歌颂,实质是表示怀疑。高危、清寒、凄孤是实,山竹裂、王母鸟传递仙音是假,芝草琅玕也是虚无之事;高不可攀是真,“福地" 、“萧爽”也是假。所以有美中带刺的意味,劝他不如早点回来。

参考资料:
1、 詹石窗,连振标编.历代游仙诗文赏析:学林书店出版社,1989.12:第114-116页
2、 胡淼著.唐诗的博物学解读:上海书店出版社,2016.01:第362页
山家为割千房蜜,稚子新畦五亩蔬。
山家¹为割千房²蜜,稚子新畦(qí)³五亩蔬。
译文:山我割取了许多蜂房的原蜜,幼子最近刚分畦种植了几亩蔬菜。
注释:¹山家:山居的人家,此诗人自指。²房:指蜂房。³畦:原指田畦,田垅,此处用为动词,指分畦种植。屈原《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五亩蔬:孟郊《立德新居》诗:“独治五亩蔬。”苏轼《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诗有云:“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⁴五亩:非实指。
更有南堂堪著客,不忧门外故人车。
更有南堂堪著客,不忧门外故人车。
译文:还有建好的南堂足可以待客,不愁友人的车马停满门外。

nántángshǒu ·

shì sòngdài 

shānjiāwéiqiānfáng zhìxīnshū 
gèngyǒunántángkānzhuó yōuménwàirénchē 
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秔。
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秔(jīng)¹
译文:所有的山坡都种上了麦子,所有的水田都种上了水稻。
注释:¹秔:同“粳(jīng)”,稻谷的一种,种于水田。
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
牛领¹(chuāng)²见骨,叱(chì)³犹夜耕。
译文:牛的颈部被磨破成疮,露出骨头,仍大声呵斥它连夜耕地。
注释:¹牛领:牛的颈部。²疮:伤口。³叱叱:大声呵斥耕牛声。
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太平。
竭力领¹本业²,所愿乐太平。
译文:用尽全力耕田种地,只想要过上安稳快乐的日子。
注释:¹领:从领。²本业:指农业。
门前谁剥啄?县吏征租声。
门前谁剥(bō)(zhuó)¹?县吏征租声。
译文:门前是谁在急促的敲门呀?是县吏一声声催促着把租税交。
注释:¹剥啄:敲门声。
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搒。
一身入县庭¹,日夜穷²(chī)(péng)³
译文:我被抓进那县府衙门,倍受刑杖拷打之苦。
注释:¹县庭:县衙门大院。²穷:尽。这里指倍受……之苦。³笞搒:用刑杖拷打。
人孰不惮死?自计无由生。
人孰不惮(dàn)¹死?自计²无由生。
译文:普天之下有谁不惧怕死亡呢?心中估量我怕是性命难保。
注释:¹惮:惧怕。²自计:自忖,自己估量。
还家欲具说,恐伤父母情。
还家欲具说¹,恐伤父母情。
译文:放还家中想向家人详细说出,又怕伤害父母之情。
注释:¹具说:全部详细说出。
老人傥得食,妻子鸿毛轻。
老人(tǎng)¹得食,妻子鸿毛轻。
译文:唉!如果老人们能吃饱,妻子儿女的生命也只好视作鸿毛。
注释:¹傥:如果。

  本诗以白描手法,站在一位农民的角度,反映他如何日夜劳动,向往过太平日子,但又受到官府滥征暴敛,以致无以维生的血泪遭遇。本诗一共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写出农民辛勤劳作、心盼安慰的生活要求。农民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地耕种庄稼。犁牛颈背被日夜轭住,以致磨烂成疮,露出骨头。马、牛等家畜是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料,农家视为至宝而百般爱护,何以伤害至此,联系“妻子鸿毛轻”句可知,父子、夫妇尚且不能相保,更何况是牲畜于此可见生存之艰难。前四句从空间(“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秔”)、时间(“叱叱犹夜耕”)两个角度说明靠耕地为生的农民的生存之艰难。“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太平”,这两句说出农民的心愿。这里的“太平”,显然不是古代“三世”中的“太平盛世”,当取其平安、安稳之意。古代社会里,口腹之需有时尚难以满足,更何敢奢望太平盛世。

  中间六句为第二部分,写出农民在县衙遭受严刑拷打,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爱民如子”的道德伦理荡然无存。作者陆游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他对农民的艰辛不可能有深入的体会与认识,但是如果能睁开眼睛看现实,看着农民被捆绑着投进官衙、听着他们夜半三更传来的哀求哭嚎声,也就能冲破阶级局限,发出内心的声音。

  最后四句为第三部分,写出农民心中的巨大悲愤与对现实的无奈。

  作该诗时,作者陆游已经是退休在家、颐养天年的七十一岁老人,儒家“为生民立命”的民间情怀和诗人“不平则鸣”的使命感,使其突破阶级局限,记录了“农家之口义”,也是对现实政治无奈的“一声叹息”。

参考资料:
1、 蒋凡,白振奎编选.《陆游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107页
2、 王新龙编著.《陆游文集(上卷)》: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03:第113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