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蚊蚋盎中鸣,拟议庄周旧典刑。好与刻成无字印,须弥顶上震雷霆。
啾啾蚊蚋盎中鸣,拟议庄周旧典刑。好与刻成无字印,须弥顶上震雷霆。

sòngjiāshàngzuòhángjuélǎorénshǒusān--ráojié

jiūjiūwénruìàngzhōngmíngzhuāngzhōujiùdiǎnxínghǎochéngyìndǐngshàngzhènléitíng

饶节

饶节

饶节(1065~1129),宋代诗僧。字德操,一字次守,自号倚松道人、倚松老人,出家后法名如壁。江西临川人,江西诗派重要诗人。就学于吕希哲,与谢逸、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淳真朴实,华而不绮,陆游称其为当时诗僧第一。 ▶ 3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过客能言隔岁兵。连村遮戍垒,断人行。飞轮冲暝试春程。回风起,犹带战尘腥。
过客能言隔岁兵。连村遮¹戍垒²,断人行。飞轮³冲暝(míng)试春程。回风起,犹带战尘腥。
译文:车上的旅客还能谈论去年的战争,当时村村都驻扎着兵营,阻断了人们正常的通行。火车冲破夜色带我踏上春天的旅程。旋风扬起,还夹带着去年战争的血腥。
注释:黄渡:镇名。在今上海嘉定。隔岁兵:1924年9月,江苏直系军阀齐燮元和浙江皖系军阀卢永祥为争夺上海爆发了“江浙战争”,两军在嘉定、太仓、浏河等地激战。次年春,作者经过黄渡,因云。¹遮:阻挡。²戍垒:营垒。³飞轮:指火车。⁴回风:《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日落野烟生。荒萤三四点,淡于星。叫群创雁不成声。无人管,收汝泪纵横。
日落野烟生。荒萤三四点,淡于星。叫群创雁不成声。无人管,收汝泪纵横。
译文:太阳下山了野外烟霭升腾。只见荒野上闪烁着三四点流萤,它们的光芒淡于天上的星星。受伤失群的大雁发出凄咽的鸣声。这凄惨的景色没人过问,且收起热泪纵横。

  朱孝臧晚年隐居苏州,往来于苏沪之间,写下不少感事抒怀之作。这首小令作于齐卢之战的第二年春季,词题中的“黄渡”乃地名,在上海市区西,靠近沪宁铁路。1924年秋,直系军阀、江苏督军齐燮元与皖系军阀、浙江督军卢永祥为了争夺上海地盘曾在江浙一带展开混战,黄渡、浏河一线,是双方争夺的主要战场。

  上片记述沿途所见。起句“过客能言隔岁兵”,“过客”乃词人自指;“隔岁兵”,指发生在前一年的战事。开门见山,点明词旨。“连村遮戌垒,断人行”,“戌垒”指军队挖筑的工事、壕沟。词人沿途所见皆是“闾里为墟,居民流散”的破败景象,原先那些村屋房舍全被壕沟工事所掩没。“断人行”,指交通堵塞,道路不通。“飞轮冲暝试春程”,写此时刚刚通车。“飞轮”,当是指火车。“冲暝”,扣题面的“晚”字。“春程”点明时令。此句七字将题意“晚过黄渡”囊括已毕。结句“回风起,犹带战尘腥”,写景之中,包含词人对战事的愤懑和厌恶。“腥”乃血腥之气,可以想见当时枪弹纵横突飞,兵士死伤无数,流血漂橹,而沿途百姓无辜遭难,生灵涂炭的悲惨景象。

  下片,词人面对眼前荒凉的情景发出哀叹。“日落野烟生”,写老百姓流离失所。当太阳落山时,无家可居的人们在荒野点起了篝火。“野烟”与炊烟相对照,暗合上文“连村遮戌垒”句。“荒萤三四点,淡于星”,“荒萤”是指荒草里飞的萤火虫,此虫常常出没于丘坟墓地。这里暗示遍地都是死人的坟丘,不堪目睹。上句是写死人,下句再写活着的人。“叫群创雁不成声”,用“哀鸿遍野”之成语,采用比喻的手法,描绘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一派悲惨景象。尾句“无人管,收汝泪纵横”,是说面对这么多衣食无告、家破人亡的灾民,当局却不关心过问,抚恤赈济,实在太可悲了。末一句、充满同情与愤慨之情,直抒胸臆,毫无掩饰。当时报刊记载,黄炎培等进步人士为救济筹金,曾巡行战区,其报告书中有一节云:“无辜良民死于战时之炮火,已属可怜,困于战后之焚掠,尤为奇惨。其间,如浏河全市,弥望瓦砾,方泰一镇,洗劫殆尽。……流亡间有归来,无衣无食,垂涕悲号,全无人色,而骸骨转于沟渠。……至少有六七百万人将因战事近于饥寒而垂毙。”正可为此词之注脚。

  这首纪实性的小令,感情真挚深沉,境界高旷悲古,颇近杜少陵之诗史。它代表了朱孝臧晚年词作苍劲沉著,掩抑绵邈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¹
译文:我们成为结发夫妻,到如今一共有十七年。
注释:¹十七年:梅尧臣与其夫人谢氏于天圣六年(1028)结婚,至庆历四年(1044)妻子去世,一共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¹
译文:互相厮守还嫌不够,何况现在是永远失去!
注释:¹长捐:这里指永远失去。捐,抛弃,舍弃,丢弃。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我鬓(bìn)¹看多白,此身宁²久全?
译文:我鬓发看多见斑白,这肉身还能坚持多久?
注释:¹鬓:本指耳边的头发,这里代指头发。²宁:难道。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终当与同穴¹,未死泪涟(lián)²
译文:与你同穴为期不远,未死时还是涕泪涟涟。
注释:¹同穴:同葬。²涟涟:泪流不止的样子
每出身如梦,逢人强意多。
每出身如梦¹,逢人强意²多。
译文:每次出门如同梦游,逢人只能勉强应付。
注释:¹身如梦:指精神恍惚,神志不清的状态。²强意:指勉强与人寒暄周旋之意。
归来仍寂寞,欲语向谁何?
归来仍寂寞,欲语向谁何¹
译文:归来时孤寂之感更厉害,又能向谁诉说?
注释:¹谁何:谁人,哪个。
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
窗冷孤萤(yíng)¹入,宵²长一雁过。
译文:长夜难眠,耳听窗中飞孤萤天空雁叫声。
注释:¹孤萤:数量少的萤虫。²宵:夜晚。
世间无最苦,精爽此销磨。
世间无最苦,精爽¹此销磨²
译文:世间没有比这更痛苦的,精神从此销磨。
注释:¹精爽:指精神。²销磨:同“消磨”,逐渐消退。
从来有修短,岂敢问苍天?
从来有修短,岂敢问苍天?
译文:人生寿命不齐本属自然,哪里还敢质问苍天?
注释:修短:寿命的长短。
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
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
译文:见过无数人间女子,没有谁比我妻美丽贤惠。
譬令愚者寿,何不假其年?
(pì)¹令愚者寿,何不假²其年?
译文:如此让愚者寿贤者夭,为什么贤者不能延年?
注释:¹譬:假如。²假:挪借。
忍此连城宝,沉埋向九泉!
忍此连城宝¹,沉埋向九泉!
译文:不忍心我这连城宝,就这样沉埋在九泉之下!
注释:¹连城宝:价值连城的宝物,指爱妻谢氏。

  第一首是总写。“结发”两句以总叙起,着重在“十七年”。“十七年”而“相看犹不足”,便见爱之深、情之挚。“相看不足”之时,忽然中路“长捐”,诗人十分悲痛。语愈平淡,情愈真切。

  元稹《遣悲怀三首》诗中说“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梅尧臣也写谢氏身后的个人心情:由自己“鬓已多白”料想到“身宁久全”,逆计“同穴”之期当在不远,可强作宽解;然而在“未死”之前,则一息苟存,即有“泪涟涟”而不能自止。几番转折,愈转而愈深。

  第二首则突出一点,作具体刻画。情是抽象的,必须因事因景才能写出;至于写得“尽意”,则尤其难得。梅尧臣先从自己的“出门”与“归来”写起。司马迁写自己的悲痛心情,有“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注”,即是从“居”、“出”着笔的。梅尧臣的“每出身如梦”,比“不知所往”,表达更明晰。心在谢氏身上,故出门也像做梦一样;“出门”“逢人”,也只是勉强应付。“出门”时有人谈论,还可稍解悲戚;“归来”时则孤寂之感更甚。潘岳《悼亡》诗“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亦即此情此景之写照。人在“出门”时有所见闻,回来总想向亲人讲讲,可是人亡室空,无人可以倾诉了。这一点写出了最难写的情意。接下去写“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古人把丧妻之夫,比作鳏鱼,谓其夜不闭眼。这两句也就是描写长夜失眠的景况。由于长夜难眠,所以窗中飞入“孤萤”、天空一声雁叫,皆能察觉得到。这两句刻画得尤为真切。正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世间无最苦”,谓世上没有比此更痛苦的事了,他的精神全部被这难熬的时光销磨殆尽了。语近夸张,但非此写不出镂心刻骨之痛。

  第三首,以“问天”形式,写出爱情之专与悲哀之深。但他不直说问天,而先说“从来有修短”。人生寿命不齐,本属自然;但为什么愚者寿而贤者夭,那就要“问苍天”了。设想之奇,正见用情之挚。特别是“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表面上夸张,却又最合情理,因为在他心目中正是如此。有人戏谓其“情人眼中出西施”;难在做了“十七年”夫妇,还能持此看祛,其用情之专一,在当时士大夫中是颇为少见的。诗中把妻子写得愈贤愈美,则妻子死后,诗人就愈加悼惜。陈石遗曾指此谓“从《诗经·卫风·硕人》中来”。梅尧臣虽不一定是有意摹拟《诗经》,而千古诗人的思路往往是前后相同的。“忍此连城宝,沉埋向九泉!”正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诗句)了。

  哀婉诗要求率直,于平淡中见真情。梅尧臣这三首悼亡诗,以质朴见长,曲折而凄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语言平淡,情真意切,把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起来,副有很强的感染力。可谓是言情诗的杰作。

参考资料:
1、 李元强,卢晋.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0-51

dàowángsānshǒu

méiyáochén sòngdài 

jiéwéi jīnshínián 
xiāngkànyóu kuàngshìchángjuān 
bìnduōbái shēnnìngjiǔquán 
zhōngdāngtóngxué wèilèiliánlián 

měichūshēnmèng féngrénqiǎngduō 
guīláiréng xiàngshuí 
chuānglěngyíng xiāochángyànguò 
shìjiānzuì jīngshuǎngxiāo 

cóngláiyǒuxiūduǎn gǎnwèncāngtiān 
jiànjìnrénjiān měiqiěxián 
lìngzhěshòu寿 jiǎnián 
rěnliánchéngbǎo chénmáixiàngjiǔquán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译文:山,高耸入云端。快马加鞭向前赶路,不做丝毫停留。蓦然回首,惊叹身后的山峰与远处的天边快接上了!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倒海翻江¹卷巨澜。奔²³急,万马(hān)
译文:山,起伏如波涛,浩瀚似江海,倒海翻江卷巨澜。山势奔腾迅猛如奔马,好似万马厮杀正酣战。
注释:¹倒海翻江:形容声势、力量的巨大。这是形容水势之浩大。也作“翻江倒海”和“翻江搅海”。²奔:急行,急跑,犹如奔驰,狂奔,飞奔。³腾:本指马奔跃,即骏马在奔驰中向上跳跃。⁴万马:千军万马之略。⁵战:战斗,激战。⁶犹:正在。⁷酣:本指尽酒量畅饮,痛饮,这里指酣战,即不但久战未歇,而且正处在激烈、起劲的势头上。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山,刺破青天¹(è)未残²。天欲³(duò),赖其间
译文:山,傲立苍穹如长剑,刺破青天锋刃未残。山之利剑好似要刺塌青天,但青天不会垮下,因为高山之大柱正支撑中天。
注释:¹青天,晴朗的天宇,由于晴朗而愈显其高远,因而刺破青天之山,自然也就愈加峻峭。²残:残损、残缺、毁坏。³欲:要,将要。堕,落下,掉下来。⁴赖:依赖,依靠。⁵以:用。⁶拄:支撑。⁷其间:指天地间。

  这三首小令都专门以山为题材,它们虽然没有像其他词那样标明词题,但每首的头一个字“山”,可以说即分别代表着各自的题目。

  这三首小令所写重点不同,合起来却是完整的组诗。它们共同的显著特点在于运用了整体象征的创作方法。象征是人们常用的艺术方法,如有人用狮子象征力量,有人用鸽子象征和平,有人用香草象征美人,有人用同海的搏斗象征人生拼搏等。毛泽东在此则用山的形象来象征红军形象,通过他的精巧艺术构思,让象征者与被象征者在气势、气概、精神、气质诸方面,获得了内在联系。它们既都是写山,同时又都是写红军,既是咏山曲,又是歌颂英雄红军的乐章。三首各写出一个侧面、一个特点,表面上处处写山,写山峦姿态,山野情趣,翻山滋味,实际上是处处借山象征红军,通过咏山来歌颂红军。

  它们虽是小令,但格调却是雄浑豪放的。意境磅礴、壮观、豪迈;夸张、比喻、象征、衬托、赞叹、抒情、寄意并举;同调重奏复沓、往复旋还,节奏紧凑,回肠荡气,非同凡响。

  第一首表面上是极写山之高,实质上是写红军越过高山时,所表现出的藐视困难、一往无前、不可屈服的精神气概。毛泽东引了一首民谣作为原注,那民谣正是极力形容山之高的,高到仅仅“离天三尺三”,因此“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一般的人和马都得向它屈服。然而,红军在这样的高山面前,却“快马加鞭未下鞍”。这里的“快”字是状写马的行进速度的,马在如此高山面前毫无畏色,没有止步。依旧快速前进;而骑在马背上的人则更神气了,居然还要加劲扬鞭催快马,因而人、马都飞驰而过。未下鞍,一是说红军的马过时没有卸鞍,一反民谣所说的“马过要下鞍”的习惯;二是说红军过时没有下马,当然也不会低头,一反民谣所说的“人过要低头”的习惯;那么,无疑是高山低头了。同样险峻的高山,在不同的人和马面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情况,这便富于神奇性地反衬了红军足以征服一切艰难险阻而不为任何艰难险阻所屈服的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写得很幽默,待到纵马扬鞭飞奔过去以后,再回头仰望,不觉猛然大吃一惊。惊,既是对极高极险的山望而吃惊,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翻越高耸云天的大山后的惊喜、自豪的神情。“离天三尺三”并非实数,而是夸张,用夸张笔法极写山之高峻,从而反衬、烘托红军飞驰过山的英雄形象,突出红军一往无前的精神气概和实现战略转移的急迫心情。

  第二首表面上是极写山之大,写群山之磅礴、险峻,实质上是写红军在万山丛中英勇战斗的雄伟、豪迈的气概。毛泽东首先用大海来比喻、描写山:“山,倒海翻江卷巨澜。”毛泽东从高处放眼望去,千山万岭逶迤起伏,因而他感觉势如江海倒翻,怒潮猛卷,连天排空,汹涌澎湃。接着,又用驰骋中的万马来比喻、描写山:“奔腾急,万马战犹酣。”诗圣杜甫在《病橘》中用过“奔腾”一词: “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枝。”即飞奔急驰之意。毛泽东再加一“急”字,则其快如飞之速度已达极点。毛泽东久望险峻的群山,联系自己指挥千军万马南征北战的深切体验,因此又觉得它们恰如鏖战中的千军万马在奔腾。这样,毛泽东连用两个比喻,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千山万岭的磅礴、雄伟的气势。

  但是,在毛泽东的艺术构思中,山的雄姿与红军的雄姿是相对应的,写山就是为着写红军。群山万岭的雄伟气魄,正可见红军的伟大气魄。群山万岭正是红军历经之地,因此人们既可想见红军在那里急速进军的英雄姿态,也可想见红军在那里的战斗姿态和激战场面,从而使雄姿英发、骁勇善战的红军形象,巍然屹立起来了。

  第三首写的是山的峻峭。作者用夸张与想象写出奇峰凸起的壮观景象。他用“刺破青天”的宝剑形容山的峭拔陡直,这把锋利的“宝剑”把天都刺破了,可是锋刃一点也没有残破。山的峭立与峭锐被诗人刻画得力透纸背,在古往今来写山的诗句中,可谓无与伦比,石破天惊。而最后一句的想象更是神奇,让人联想到女娲补天的神话:“共工氏与颛顼氏争为帝,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天缺,断鳌足以立四极。”神话中的天柱支撑起天空,诗人引用其意,说被刺破的青天仿佛要掉下来,幸亏这些山像坚挺的柱子支撑起天空,使之不致坠落,从而表现出山的雄伟、坚实。与上两首词相同,对山的描写让人自然地联想到与山一样顶天立地、坚强挺拔的红军战士。英勇的红军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时,就像这直插云霄的利剑,又像这擎天的石柱,坚不可摧,给置民族危亡于不顾的国民党以沉重的打击。

  毛泽东的这三首小令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云贵山峦的气势形貌。它们各自独立,但又互相补充,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诗人用如此气势磅礴的笔法来写小令,这在词的创作史中前无古人。南宋词坛豪放派的领袖辛弃疾曾经写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用山的矫健妩媚来写自己的个性品格。这种散文化的写法已经是对传统本色词的突破,而千载之后的伟人毛泽东则更为大胆地运用比喻想象的手法,使用气势磅礴的语言,写出了一种具有崭新面貌的小令。虽然宋末的风雅派词人张炎曾说,“词之难于小令,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字一句闲不得,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乃佳”(《乐府指迷》),强调的是小令的含蓄蕴藉,意在言外,只有毛泽东这样的气魄胸襟,才能创作出如此大气磅礴的小令,可以说是大手笔、大气概。

参考资料:
1、 蔡清富,黄辉映.毛泽东诗词大观:四川出版集团,2007:169-175

shíliùlìngsānshǒu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shān kuàijiābiānwèixiàān jīnghuíshǒu tiānsānchǐsān 

shān dǎohǎifānjiāngjuǎnlán bēnténg wànzhànyóuhān 

shān qīngtiānèwèicán tiānduò làizhǔjiān 

水乡初禁火,青春未老。芳菲满、柳汀烟岛。波际红帏缥缈。尽杯盘小。歌祓禊,声声谐楚调。
水乡初禁火¹,青春²未老。芳菲³满、柳汀(tīng)烟岛。波际红帏(wéi)(piāo)(miǎo)。尽杯盘小。歌祓(fú)(xì),声声谐楚调
译文:水乡刚刚到寒食节,春天还没有远去。在袅袅烟雾弥漫的水中小岛上,柳树已经繁茂,满地绽放着鲜花。沿着水边,红色的帐子轻轻摇曳,小巧的杯子和盘子摆放整齐。她们欢声笑语,唱着祓禊的歌曲,歌声如同江南小调一般婉转动听。
注释:¹禁火:指寒食节不开火。²青春:指春天。³芳菲:花草盛美。⁴柳汀:柳树成行的水边平地。⁵波际:水边。⁶祓禊:古代人们农历三月三在水边举行祈福祭礼,称为祓禊。⁷楚调:楚地的音乐,泛指长江中下游的音乐。
路缭绕。野桥新市里,花秾妓好。引游人、竞来喧笑。酩酊谁家年少。信玉山倒。家何处,落日眠芳草。
路缭(liáo)¹。野桥新市里,花秾(nóng)²妓好。引游人、竞来喧笑。酩(mǐng)(dǐng)³谁家年少。信玉山倒。家何处,落日眠芳草。
译文:小路曲折回旋。我穿越一座小桥,踏入一个繁华的街市,这里花朵繁盛,歌伎美丽。她们以俏皮的姿态逗引游人,尽兴喧闹欢笑。那喝得酩酊大醉的少年是谁,连家在哪里都不知道,夕阳落下,他依然醉卧在芬芳的青草间。
注释:¹缭绕:弯曲回转。²秾:花木繁盛的样子。³酩酊:指醉得很厉害。

xiǎozhèn西fànxiāndiào--liǔyǒng

shuǐxiāngchūjìnhuǒqīngchūnwèilǎofāngfēimǎnliǔtīngyāndǎohóngwéipiāomiǎojǐnbēipánxiǎoshēngshēngxiéchǔdiàoliáoràoqiáoxīnshìhuānónghǎoyǐnyóurénjìngláixuānxiàomǐngdīngshuíjiāniánshǎoxìnshāndàojiāchùluòmiánfāngcǎo

花花,满枝红似霞。罗袖画帘肠断,卓香车。
花花¹,满枝红似霞。罗袖²画帘肠断,卓香车³。回面共人闲语,战篦(bì)金凤斜。惟有阮(ruǎn)春尽、不归家
译文:千万朵花儿窜上枝头,将枝头披满红霞。美人伫立在香车上,收卷画帘的罗袖,摇曳着心底相思的牵挂。回头与人闲语的时候,只见凤钗金篦斜斜地簪住浓发。莫非她的爱人也做了阮郎,春光逝尽却还不归家。
注释:思帝乡:又名“万斯年曲”,原唐教坊曲,温庭筠始创为词调。此词单调三十六字,七句五平韵,第一、二、四、六、七句押韵。¹花花:言花朵繁多,即花花朵朵之意。²罗袖:罗衫之袖。此处代指闺中人。³卓香车:站在散发芬芳的车上。卓,站立。香车,古代车乘求其精美,常用优质木材造成,饰以珠玉,涂以香料。⁴战篦:装饰在 女子头上微微颤动篦子。战,摇晃,颤动。篦,篦子,篦梳,梳头的工具,比梳子齿更密,亦可做头饰。⁵阮郎:泛指心爱的男子。此处借指远游未归之人。⁶归家:一作“还家”。
回面共人闲语,战篦金凤斜。惟有阮郎春尽,不归家。
回面共人闲语,战篦金凤斜。惟有阮郎春尽,不归家。

  这首词以春景起兴,写女子对丈夫的眷恋之情。开头“花花”二句首先渲染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春光烂熳,百花盛开,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作铺垫。“罗袖”二句,写女主人公出场,她穿着罗衣,面对画帘,思念情人肠欲断。由春日美景转到相思之情的描写,其中“肠断”二字把景与情的和谐气氛打破,乐景哀情相映,情更哀。“卓香车”,是说女子于画帘之内,伤怀已极,故立车遣愁。

  后四句摄取对话的特写镜头:回头闲聊,神态绰约。“回面”二句写女主人公坐在车上与街上的熟人说话,这是女子掩饰自己情感的举动,看似平静,实为她在排遣自己“肠断”的心情。结句写女主人公因烦闷而向人诉说丈夫“不归家”,很有情趣。女子之言实为衷曲,进一步揭示了她的内心世界,说明她“肠断”的原由。这里借用刘晨、阮肇典故,意指情人久出未归。一个“惟”字,表现出女子对爱的专一和执着。

  全词围绕“断肠”写人,时而绘景,时而动作与心情俱见,时而将心情隐于动作之中,时而又把心情寄之于话语之内,运笔多变,将人的内在心曲揭示无遗,极富神韵。

参考资料:
1、 徐国良 方红芹 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21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85-86

xiāng ·huāhuā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huāhuā mǎnzhīhóngxiá luóxiùhuàliánchángduàn zhuóxiāngchē 
huímiàngòngrénxián zhànjīnfèngxié wéiyǒuruǎnlángchūnjìn guīji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