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固多变,深谷或高岸。要知悟破迷,大似理易乱。
百年固多变,深谷或高岸。要知悟破迷,大似理易乱。

yòngcàishìyùnzuòshīzhījiānjiǎnrénxiōngshíshǒu--ráojié

bǎiniánduōbiànshēnhuògāoànyàozhīshìluàn

饶节

饶节

饶节(1065~1129),宋代诗僧。字德操,一字次守,自号倚松道人、倚松老人,出家后法名如壁。江西临川人,江西诗派重要诗人。就学于吕希哲,与谢逸、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淳真朴实,华而不绮,陆游称其为当时诗僧第一。 ▶ 3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顷刻 一作:秦汉)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译文:道德风范是三皇五帝树立的,功名利禄却是由夏后商周享受的。战国七雄和春秋五霸争斗多年,兴亡换朝在历史上,却不过是顷刻之间的事情。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青史¹几行名姓,北邙(máng)²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译文:史册上留下的几行姓名,却造就了无数的墓地坟丘。历代都是前朝创下的基业后人接手,当事者自己却以为是在进行龙争虎斗。
注释:¹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而称史书为“ 青史”。“青”指的是竹简,“史”是指历史或史书。²北邙:山名。即 邙山。因在洛阳之北,故名。

西jiāngyuè ·dàosānhuáng

yángshèn míngdài 

dàosānhuáng gōngmíngxiàhòushāngzhōu xióngdòuchūnqiū qǐngxīngwángguòshǒu  (qǐngzuò qínhàn )
qīngshǐhángmíngxìng běimángshùhuāngqiū qiánréntiánhòurénshōu shuōshènlóngzhēngdòu 
白社幽闲君暂居,青云器业我全疏。
白社¹幽闲君暂居,青云²器业我全疏。
译文:幽静的白社只是你暂时的居处,而平步青云的才能学问我却是一窍不通完全生疏。
注释:刘评事:其名不详。《新唐书·百官志》:“大理寺,评事八人,从八品下。掌出使推按。”永乐:河东道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芮城县。刘评事闲居永乐,寄诗赠义山,故义山以诗和之。¹白社:隐士所居之地。《抱朴子·杂应》:“洛阳有道士董威辇常止白社中,了不食,陈子叙共守事之,从学道。”²青云:喻高官显职。
看封谏草归鸾掖,尚贲衡门待鹤书。
¹封谏草²归鸾掖³,尚贲(bì)衡门待鹤书
译文:不久的将来你就可升任诔官回到鸾台,而今在这简陋的房屋不过是养精蓄锐等待朝廷的诏书。
注释:¹看:行看,不久。²谏草:谏书的草稿。³鸾掖:鸾台。唐代门下省的别名。⁴贲:装饰。⁵衡门:横木为门,喻简陋的房屋。⁶鹤书:征召的诏书。因诏版所用书体如鹤头,故称鹤书。《北山移文》:“鹤书赴垄。”
莲耸碧峰关路近,荷翻翠扇水堂虚。
莲耸碧峰关路¹近,荷翻翠扇水堂虚。
译文:莲花峰高耸靠近潼关去京华之路已不太远,只可惜你去后那荷池庭院将寥落空虚。
注释:¹关路:人关进京之路。
自探典籍忘名利,欹枕时惊落蠹鱼。
¹探典籍忘名利,欹(qī)²时惊落蠹(dù)³
译文:每日里我独自翻检典籍已把名利置之度外,侍着枕头读书常常见书页里掉下蠹鱼。
注释:¹自:自然,当然。²欹枕:落枕。³蠹鱼:蛀书虫,即蟫;一名衣鱼,亦蛀衣服。

  这首诗的首联写刘评事虽暂时隐居,不久当复起用,而自己则事业无望;颔联写刘有谏草将由门下省采纳,尚待鹤书赴垄,诏请入朝;颈联写刘暂居莲峰之下,不久当入京师;尾联称美刘评事宠辱皆忘,欹枕读书,时惊蠹鱼从书中落下。这是一首应酬之作,用“君”与“我”相对,采用对偶的方式成文,诗中四句都是一些善颂善祷之语,并无深意,表达了诗人对仕途不顺的感叹。

  首联即以对比手法写刘评事之居永乐是暂时闲休,但自己的闲居却不同于刘评事。刘评事只是一时退隐暂休,是将升迁的休闲,自己则全无本事和刘评事一样升迁,委婉曲折地写出自己难言之隐。

  颔联是为刘评事不久即将升迁表示祝愿,两句实为倒装句。

  颈联首句以望莲花峰可见写刘评事晋京之路已不远,以物寄意,显得生动突出,永乐地近潼关,莲花峰西峙,到莲花峰即与长安靠近,因而望莲花峰就可见晋京之路并不远,这也是劝慰祝愿之语;次句则为刘评事将来归京后这闲居之处将变得冷落空虚而惋惜。

  尾联说自己已经完全忘却名利,每日惟有倚枕读书自乐,显然是自我排解之词。其心中难言之痛隐然见于言外。诗人在永乐闲居时始终不忘国事,急于用世之心理见于不少诗中,所以此篇诗之所谓忘名利,只能是强自排解之辞。

  这首诗旨义甚明,在第二句。李商隐感叹“青云器业”之离已远去,“君”、“我”对举,刘乃“幽闲暂居”,我则“器业全疏”,相比照而寓心中感慨。三、四回应“暂居”。“封谏草”即“上封事”似刘评事暂离大理寺而将调谏职,如补阙拾遗之任,故下云“待鹤书”也。五、六“莲耸碧峰”、“水掖翠扇”,回应“幽闲”。七、八回到自身,照应“青云器业我全疏”:如今我惟日日与典籍图书为伴,枕落蠹鱼矣。七句写“忘名利”,是所谓“全疏”,此义山愤激之辞,而不是真忘其匡国之心、青云之志者。落句“惊”字妙,亦《赠田叟》之云“在野无贤心自惊”也。

参考资料:
1、 李淼著,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12,第59-60页
2、 黄世中注疏,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第4册,黄山书社,2009.11,第2870-2871页

liúpíngshìyǒngxiánjiàn--shāngyǐn

báishèyōuxiánjūnzànqīngyúnquánshūkànfēngjiàncǎoguīluán

shàngbēnhéngméndàishūliánsǒngfēngguānjìnfāncuìshànshuǐtáng

tàndiǎnwàngmíngzhěnshíjīngluò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piān)¹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译文:在堂前翩翩飞翔的燕子,冬天躲藏夏天就出来相见。
注释:¹翩翩:疾飞貌。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兄弟两三人,流宕¹在他县²
译文:一家兄弟两三人,漂流游荡在他乡。
注释:¹流宕:同“流荡”,漂流游荡。²他县:即他乡,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
故衣谁当补¹,新衣谁当绽(zhàn)²
译文:旧衣服请谁来补,新衣服叫谁来缝?
注释:¹谁当补:“谁给补”的意思。当,语助词,无义。²绽:同“组”,原义是“裂缝”,这里是解裂布帛,缝制新衣的意思。
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
赖得贤主人¹,览²取为吾绽³
译文:多亏贤主人给我补旧衣,缝新衣。
注释:¹贤主人:指女房东。一说指劳作的东家。²览:是“揽”的假借字,取,撮持。³绽:缝补。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
夫婿¹从门来²,斜柯³西北眄(miǎn)
译文:她的丈夫从门外进来,斜倚着西北角的枝杈观看。
注释:¹夫婿:“贤主人”的丈夫。²从门来:即从门外来。³斜柯:叠韵连绵字,犹今口语“歪斜”。一作“斜倚”,疑是依义改字。⁴眄:斜着眼。这句是说丈夫发生了猜疑。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yù)卿且勿眄¹,水清石自见。
译文:请您别怒目相待,水澄清时石子自然显现。
注释:¹语卿且勿眄:请您别怒目相待。卿,古人相互之间的尊称,犹今口语的“您”。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石见何累(léi)(léi)¹,远行不如归。
译文:事情真相虽已清清楚楚,但还是不如回自己的家好。
注释:¹累累:联缀而众多的样子。

  此诗写了一个普通的家庭“兄弟两三人”为了生计,流浪他乡。因女主人为他们缝补衣裳而被归来的女主人丈夫发现而产生了误会。诗歌围绕一个尴尬场面写出了流浪汉的凄苦,写得情节紧张,矛盾集中,真切生动,活泼而富有谐趣,但谐中寓庄,于中更能反衬出游子之凄苦;同时也显示了乐府作者观察生活、把握生活、再现生活的卓越才能。全诗以比兴起,巧妙地引发诗兴,过渡到诗的本体,结尾又用比收,轻松自然,浑然天成。

  诗的开笔就很低回忧伤。“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二句用比兼兴的手法。堂前之燕,冬去夏来,有一定之时,而我“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却久出不归,长为他乡人。这两句概括了流浪汉有家归不得的凄苦生涯。这是第一层凄苦。

  因流浪他乡,天长日久,除了生活的艰辛,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由于没有家庭,就不免会仪表不修,形象狼狈,尤其是衣服着装方面,衣衫破烂,但是“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旧衣服坏了无人缝,新衣服针线裂开了无人补,由此可以想象主人公憔悴落魄的形象。这是第二层凄苦。

  由无人补缝衣服之事,遂引出下文一段情节:“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此处说的“主人”,究竟是游子所临时寄居的人家,还是他们为之劳作的东家,不得而知。但后一种可能性较大。这家的女主人,很是贤惠,见流浪汉衣衫破烂,乃主动为之缝补。这当然是求之不得之事,流浪汉内心之欣喜可想而知。此承上文两层之凄苦,文思来了一个转折。

  但正在流浪汉内心欣喜之际,情况陡然发生变化——“夫婿从门来”,女主人的丈夫回家来了。夫婿见此情景,作出了一个异常的、但也是可以理解的反映——“斜柯西北眄”,他不是与妻子欢叙,也不是与客人打招呼,而是侧身倚门,瞟眼斜视。他外出归来,看到这一情景,不免心有所疑,但又不明底里,不好发作,故才在瞬间表现为如此情态。而乐府作者亦即能如同一个高明的摄影师,立即按动相机快门,将这一精彩镜头摄下。在这一特写镜头中,容纳了三对矛盾、三个方面人物的内心世界,即:夫妻之间,夫与流浪汉之间,流浪汉与女主人之间,此时各生想法,各具心态,各有难言之隐。

  在这矛盾聚焦的节骨眼,还是流浪汉先说话了:“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请您不必斜眼看,我们和你家女主人之间的关系,清水白石,不必多心。后来的“水清石见”成语即本此。流浪汉口中说着这番自表心境的话,尖锐的矛盾冲突似乎缓和了,但其内心之凄苦却可想而知。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这是写流浪汉的心理活动。水清石见了,一切清白。尽管如此,远行在外,还是不如回家的好。又一次点出凄苦,收束全诗。

  这首诗也有规劝游子早归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傅锡壬.大地之歌——乐府.北京:线装书局,2012:136-137
2、 吕晴飞等.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66

yànxíng

míng liǎnghàn 

piānpiāntángqiányàn dōngcángxiàláijiàn 
xiōngliǎngsānrén liúdàngzàixiàn 
shuídāng xīnshuídāngzhàn 
làixiánzhǔrén lānwèizhàn 
婿cóngménlái xié西běimiǎn 
qīngqiěmiǎn shuǐqīngshíjiàn 
shíjiànlěilěi yuǎnxíngguī 
 战西风几点宾鸿至,感起我南朝千古伤心事。展花笺欲写几句知心事,空教我停霜毫半晌无才思。往常得兴时,一扫无瑕疵。今日个病厌厌刚写下两个相思字。
战西风¹几点宾鸿²至,感起我南朝³千古伤心事。展花笺(jiān)欲写几句知心事,空教我停霜毫半晌无才思。往常得兴时,一扫无瑕(xiá)(cī)。今日个病厌(yàn)刚写下两个相思字。
译文:迎着西风,疏疏落落飞来北雁几只,这让我回想起有关南朝兴亡的悠久往事。铺开华美的信纸,想写几句知心的话语,却只是停住笔尖半天也没有什么奇妙的才思。往日兴致高时,写文章都是一挥而就毫无瑕疵,今天却病恹恹的萎蘼不振,才刚写下“相思”两个字。
注释:正宫:宫调名。十二宫调之一。塞鸿秋:曲牌名。全曲七句,押六个仄声韵。¹战西风:迎着西风。²宾鸿:即鸿雁,大雁。大雁秋则南来,春则北往,过往如宾,故曰“宾鸿”。 ³南朝:指中国历史上宋、齐、梁、陈四朝,它们都是建都在南方的建康(今南京市)。⁴展花笺:精致华美的纸,多供题咏书札之用。⁵霜毫:白兔毛做的、色白如霜的毛笔。⁶一扫无瑕疵:一挥而就,没有毛病。瑕疵,玉上的斑点,引申为缺点或毛病。⁷病厌厌:即“病恹恹”,病得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

  这首曲子描摹一个失恋者给恋人写情书的情景。作者用两三句话就勾勒出失恋者少情没绪的典型神态,手法新颖别致。

  曲子首句按照诗曲见景生情、托物寄兴的习惯思路,先形象地勾画出一幅萧瑟凄凉的深秋雁空图,为下文抒写作情感铺垫。领头字“战”,既可解为寒战、抖索,也可解为挣扎、抗争。“战”字总领全篇,营造出一派秋日肃杀之气。西风也好,鸿雁也好,全由这“战”字的点染,涂上灰冷的色调,赋以情感的分量。

  次句写萧瑟秋景所激起的悲秋心绪,“感起我南朝千古伤心事”。但作品却故意不直说“伤心事”的具体内涵,而采用了欲擒故纵、跌宕起伏的表达方式。先是“展花笺欲写几句知心事”,打算向知心的人儿写信,这就使人想到主人公之所以见雁伤心,必定与雁能传书的因素有关,其“伤心事”也必然包含在“知心事”中。“欲写”,信纸也已经铺好了,但其结果是来了个“停霜毫”,一字都没写出来。这就产生了全曲的第一层波折。

  主人公自言“半晌无才思”,看来此时写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曲中偏偏又出现第五、六句对“往常得兴时”的补叙。“一扫无瑕疵”,生动地描绘了往常行文作曲文思敏捷的程度,与上句“停霜毫半晌无才思”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今昔的这种反差,就形成了第二层波折。

  末句又从“往常”返回到“今日”,花笺上终于勉强写了,但只有两个字:“相思。”“病厌厌”与“得兴时”,“两个相思字”与“一扫无瑕疵”的鲜明对照,又构成了第三层波折。“今日个病厌厌刚写下两个相思字”,说明前时的“伤心”,正是深深的离恨与苦苦的相思。

  全曲处处曲笔,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显示了主人公相思成愁的心境。大量运用的衬字,则应合了她“病恹恹”的相思绵情。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435-436
2、 滕 森.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114
3、 李雁 吴冰沁.元散曲经典品读.北京:蓝天出版社,2015:60-62
4、 李汉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36-37
荏苒又重阳,拥旌旄倚太行,登临疑是青霄上。天长地长,云茫水茫,胡尘静扫山河壮。望遐荒,王庭何处?万里尽秋霜。
(rěn)(rǎn)¹又重阳,拥旌(jīng)(máo)²倚太行³,登临疑是青霄上。天长地长,云茫水茫,胡尘静扫山河壮。望遐荒,王庭何处?万里尽秋霜。
译文:时光渐渐过去,又到一年重阳时节,将士们手执旗帜,高大的身躯与巍巍高山并肩而立,仿佛置身于碧天之上。天长地阔,云水茫茫,来犯的敌人犹如尘土一般,被一扫而净。远望荒僻之地,哪里还看得到胡人首领的居住地?万里疆土皆是秋日银霜。
注释:¹荏苒:时光渐渐过去。²旌旄:军中的旗帜。³太行:山名,位于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之间,明朝时为边防重地。⁴青宵上:天上,形容很高。⁵胡尘:指少数民族入侵时的征尘与战火。⁶王庭:泛指少数民族首领居住地。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