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双庵鹘壁巅,妙高峰顶四禅天。梦魂似亦曾招手,千里犹堪论比肩。
人说双庵鹘壁巅,妙高峰顶四禅天。梦魂似亦曾招手,千里犹堪论比肩。
渌水白云同一妙,苍松翠竹自相鲜。谁能为作虎头画,传与人间五百年。
渌水白云同一妙,苍松翠竹自相鲜。谁能为作虎头画,传与人间五百年。

zàiyòngyùnzuòèrān--ráojié

rénshuōshuāngāndiānmiàogāofēngdǐngchántiānmènghúnshìcéngzhāoshǒuqiānyóukānlùnjiān

shuǐbáiyúntóngmiàocāngsōngcuìzhúxiāngxiānshuínéngwèizuòtóuhuàchuánrénjiānbǎinián

饶节

饶节

饶节(1065~1129),宋代诗僧。字德操,一字次守,自号倚松道人、倚松老人,出家后法名如壁。江西临川人,江西诗派重要诗人。就学于吕希哲,与谢逸、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淳真朴实,华而不绮,陆游称其为当时诗僧第一。 ▶ 3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致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乏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些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先王之时,以学¹为政,学者致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²,自郡国达乏天下,元元本本³,靡(mǐ)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kuí)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些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译文:先王的时候,用学习作为为政之道,学习源于为政的需要,而为政又是学习的结果。学习没有怪异的习惯,政令没有怪异的方法。从朝廷到郡国,从郡国到天下,追根究底,离不开这两件事。所以士人不求学,就会有诡异的言行;政令不源于学习,就不会有准则法度。君臣之间从上到下,对待我们的办学,犹如潘有田地,早上这样,晚上也这样,不耕耘,就没饭吃,年终时就有忧虑。这就是人伦得以明了、教化得以成功的原因。道德划一且风俗等同,就是这个缘异呀。
注释:¹学:学习。²郡国:指一般的郡和诸侯王的封国统称为郡国;泛称地方行政区域。³元元本本:指探索事物的根由底细。⁴靡:无,没有。⁵道揆法守:在上者不按道义去审定政事的相宜与否,在下者也便不尽自己的职守了。
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¹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jī)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²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jiē)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译文:后世之人学习,大概兴盛于先王之时。仪容举止之安详,饮食之丰富,教诲约束之严格,先王之时未必达到这个地步;然而只是为了学而学,只是为了施政而施政,整天聚在一起,贪图安逸,所追求的不过是能够通晓经文,以取得科举登第,得到功名后,昔日所学习的东西,很快废弃忘却。一旦看到书本或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之事,就说:“我刚从政,有什么好学的?”唉!后人提到治理天下的人常常不敢仰望先王之时,大概是因为学习与为政分开了!
注释:¹训约:指教诲约束。²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译文:国家办学之道已经很完备了,十户的小地方有老师和弟子,州县的官吏用办学作为扬名之道,难道仅仅全是为了观美吗?大概想恢复先王的旧道,通过学习来施政。只是最终没能符合上司的心意,这是士大夫与求学之人的错呀。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䞹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䞹(huáng)(xiá)¹,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则谓教授²苏君总龟,使遂葺(qì)³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译文:衡州的学校叫石鼓书院什么的,其由来已久,中途曾经迁到城南,士人认为不方便,又搬回原来的地方,这事来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的学校,占据潇、湘之要道,挟带着山岳之名胜。它搬迁时,还没有新教室。提点刑狱王彦洪、提举常平人郑君丙、知州张君松,都于乾道乙酉年上任,这时正有战乱,三人职责不同但责任均担,虽每天忙得要死,然而都知道办学是为政之本,战乱只是小事,就授命教授苏总龟,让他马上修葺学校。不久学校修成,战乱也结束,环视三人的地盘,整齐严谨,太平无事。
注释:¹暇:空闲。²教授:学官名。³葺:用茅草覆盖房顶。现泛指修理房屋。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jù)¹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xí)²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译文:战乱结束且太平无事,未必立马是学习所致,而我上表称赞他们,大概是欣赏他们三人懂得先王重视学习的原因,在军情紧急之际,仍然不敢忘记办学,学校修成并且治兵有功,治理地方有政绩,那么我哪能不替他们讲出来,来劝导那些施政却不知道学习的人呢?衡州全部士人,知晓三人的心思,就住在这所学校里,不只是专心学习,还学习以后的为政之道;不只为了科举登第,还想到报效君王,泽被苍生之业。使为政与学习再次合而为一,不只三位官员的愿望是这样,或许国家也将从这里有所收获吧!
注释:¹遽:立即;赶快。²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乾道:宋孝宗年号。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译文: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引道烦双鹤,携囊(náng)¹一童。
译文:还烦一双仙鹤引导我的道路,携带的背囊请书童背着。
注释:¹倩:央求、请人做某事。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译文:杯中茶映着竹叶的光影,只听着隐约的人声隔水传来。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译文:即便没有雨,云也是湿漉漉地,不用下霜,树叶已经红了。
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我来何所事¹,端为听松风。
译文:我来到这里到底是为什么呢,只为了听那掠过松树枝叶间的风。
注释:¹何所事:为了什么事。

qiūyóulóngjǐng--shàowēng

yǐndàofánshuāngxiénángqiàntóng

zhúguāngbēiyǐngrénshuǐshēngzhōng

yúncháng湿shīshuānghóng

láisuǒshìduānwèitīngsōngfēng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诗人在秋夜行舟于耒阳溪上。清幽的溪山景色,触动诗人的情怀,由此产生淡淡的旅愁。与《浈阳峡》相比较,诗人更着意融情入景。全诗几乎句句写景,结尾才以一个“愁”字,画龙点睛般点出题旨。但诗中的明月、溪声、岚气、霜华、猿啼,无不浸透着诗人的愁情。可以说,情与景高度融合,浑然一体,构成清幽的意境。张九龄这几首山水诗,写景状物精细工丽,侧重于客观的刻画,由景物触发的情思没有借直接倾诉和议论表达,而是融情于景。情景契合,在艺术技巧上,受谢灵运影响的痕迹较重,显示了六朝山水诗向盛唐山水诗过渡的迹象。

  从写景的角度来看,这首《耒阳溪夜行》,体现了陶渊明对张九龄的影响。张九龄一生积极入世,他没有田园隐居的闲情逸致。但他却吸取了陶渊明田园诗对景物的描绘求神似而不拘泥形似,重意轻象、尚浑整不尚工细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它们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这首诗对明月、岭树、溪声、岚气、霜华,猿声的描绘,只以简练的笔触,轻淡地点染,并未作具体、细致、逼真的刻画,色彩也是淡淡的,却产生了高度传神达意的艺术效果。

lěiyángxíng--zhāngjiǔlíng

chéngzhàoguīzhōuyuányuánzhuǎnyōu

yuèmíngkànlǐngshùfēngjìngtīngliú

lánchuánjiānshuānghuáshàng

yuánshēngsuīshìbiéjiāchóu

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史记》
禹收九牧之金¹,铸九鼎。皆尝亨上帝²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鼎史记》
译文:大禹收集九州的铜,铸成了九个鼎,这些鼎都曾经烹饪牲牢而祭祀上天。每逢遇到圣主鼎才出现,以后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社稷亡后,鼎就埋没隐藏而不见了。
注释:¹金:这里是指铜。²上帝:天之最尊者。
昔日夏后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墨子》
昔日夏后开使蜚(fěi)(lián)¹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九鼎既成,迁于三国。鼎墨子》
译文:从前夏启派蜚廉到山川采金,在昆吾铸了鼎,九鼎已经铸成功了,将要三代相传。
注释:¹蜚廉:亦作飞廉,黄帝孙子颛顼的后裔,是商纣王的大臣,秦国和赵国的祖先。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¹
译文:新造的场院地面平坦的像镜子一样,家家户户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子。
注释:¹霜晴:指霜后的晴天。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jiā)¹响到明。
译文:辛苦劳作的人们在欢笑歌唱声中听到雷声轻轻传来,一整晚都听到连枷作响,一直到东方既白才作休。
注释:¹连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小麦、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来,也作梿枷。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