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烟漠漠日晖晖。天际远山低。槛外碧芜千里,坐来目送鸥飞。
诗笺谈尘,珠盘落落,玉屑霏霏。更把登临余兴,翻成白雪歌词。
晴烟漠漠日晖晖。天际远山低。槛外碧芜千里,坐来目送鸥飞。
诗笺谈尘,珠盘落落,玉屑霏霏。更把登临余兴,翻成白雪歌词。
王之道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110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君不见昔日宜春太液边,披香画阁与天连。
君不见昔日宜春太液边,披香画阁与天连。
灯火灼烁九微映,香气氛氲百和然。
灯火灼烁九微映,香气氛氲百和然。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
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曝衣何许曛半黄,宫中彩女提玉箱。
曝衣何许曛半黄,宫中彩女提玉箱。
珠履奔腾上兰砌,金梯宛转出梅梁。
珠履奔腾上兰砌,金梯宛转出梅梁。
绛河里,碧烟上,双花伏兔画屏风,四子盘龙擎斗帐。
绛河里,碧烟上,双花伏兔画屏风,四子盘龙擎斗帐。
舒罗散縠云雾开,缀玉垂珠星汉回。
舒罗散縠云雾开,缀玉垂珠星汉回。
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镜台。
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镜台。
上有仙人长命绺,中看玉女迎欢绣。
上有仙人长命绺,中看玉女迎欢绣。
玳瑁帘中别作春,珊瑚窗里翻成昼。
玳瑁帘中别作春,珊瑚窗里翻成昼。
椒房金屋宠新流,意气骄奢不自由。
椒房金屋宠新流,意气骄奢不自由。
汉文宜惜露台费,晋武须焚前殿裘。
汉文宜惜露台费,晋武须焚前殿裘。

  此诗系沈佺期所作,题目十分奇特,它是一首历史诗,与卢照邻和骆宾王的京城诗相似。但是,此类历史诗的传统使得沈诗中所指的事物明显地与时事有关,涉及武则天或唐中宗宫廷的某种无节制的行为。

  七月七日是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之夕。沈佺期描写“银河”及宫女们的鲜艳衣服,这些衣服形成“云雾”,像星星一样闪光,呈现出天庭的场面,随意地改变了时节。在这些眼花缭乱的华丽描写后面,诗人却加上要求俭朴的结尾,显得极其不和谐。人巧能够改变自然秩序(如第二十三、二十四句),这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复杂主题,有时表示艺术及人类创造的力量,但更经常的是暗示一种危险的反常。在这首诗中,这一主题的运用是微妙的、模棱两可的,处于赞赏的描写和道德的谴责之间。

piān--shěnquán

jūnjiànchūntàibiānxiānghuàtiānlián

dēnghuǒzhuóshuòjiǔwēiyìngxiāngfēnyūnbǎirán

xīngfánzhèngbáirénchuánzhīqiānniú

gōngzhōngrǎorǎolóutiānshàngééhóngfěn

xūnbànhuánggōngzhōngcǎixiāng

zhūbēnténgshànglánjīnwǎnzhuǎnchūméiliáng

jiàngyānshàngshuānghuāhuàpíngfēngzipánlóngqíngdòuzhàng

shūluósànyúnkāizhuìchuízhūxīnghànhuí

cháoxiásàncǎixiūjiàwǎnyuèfēnguānglièjìngtái

shàngyǒuxiānrénzhǎngmìngliǔzhōngkànyínghuānxiù

dàimàoliánzhōngbiézuòchūnshānchuāngfānchéngzhòu

jiāofángjīnchǒngxīnliújiāoshēyóu

hànwéntáifèijìnfénqián殿diànqiú

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
¹蝉号²白露³,兹岁已蹉(cuō)(tuó)
译文:黑色的蝉在白露时节还在鸣叫,这一年已经白白地过去。
注释:¹玄:浅黑色。²号:啼叫。³白露:白露时节,秋天来临。⁴蹉跎:指虚度光阴,任由时光流逝却毫无作为。
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
群物从大化,孤英¹将奈何。
译文:万物随着大自然而变化,孤单的花朵对此能如何?
注释:¹英:花。
瑶台有青鸟,远食玉山禾。
瑶台有青鸟,远食玉山禾。
译文:西王母瑶台有神异青鸟,它远在玉山啄食那木禾。
昆仑见玄凤,岂复虞云罗。
昆仑见玄凤,岂复虞(yú)¹云罗²
译文:昆仑山上看见黑色凤凰,难道它还怕穿云的网罗?
注释:¹虞:戒备。²云罗:形容罗网如云。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气吞¹风雅妙无伦²,碌碌³当年不见珍。
译文:杜甫的诗作气势磅礴,精妙处后世无与伦比;他年轻的时候却是平庸度过,不被人赏识。
注释:老杜:指杜甫,唐代人,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¹气吞:《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多写实际生活,能反映当时社会面貌。杜甫的名篇“三吏”“三别”《羌村三首》等可比《国风》;《兵车行》《丽人行》《哀江头》《哀王孙》等作可比《小雅》;《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述怀》《彭衙行》等篇可比《大雅》,作用或有过之。故曰“气吞”。²妙无伦:精妙处后世无与伦比。³碌碌:平庸无能。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译文:他的诗作取得巨大成功,是他发奋努力的结果,并不是所有写诗的人都应该穷苦一生。
镌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juān)(chán)¹物象²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译文:杜甫的一生中,有描写刻画人间事物与自然景象的诗篇三千首,诗篇灿烂辉煌光照天地已有四百年。
注释:¹镌镵:雕刻,塑造。²物象:指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事物形象。三千首:言杜诗内容非常丰富,数量之多。杜诗现存一千四百多首。
寂寞有名身後事,惟余孤冢来江滨。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zhǒng)来江滨¹
译文:身后虽有大名,但生前却寂寞、困顿,最后只在耒阳江边留下了一丘孤冢。
注释:¹“惟余”句:唐大历五年(770),杜甫因避乱打算去湖南郴州依靠舅氏崔伟,行到耒阳时,因贫病交迫,不幸就死在船里,被草草埋葬在耒阳江边。直到四十多年后,才由他的孙子杜嗣业把他的灵柩运回河南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下安葬。此句是悲叹杜甫一生,贡献如此大,却最后只在耒阳江边留下了一丘孤冢。
这首《读老杜诗集》七言律诗,是诗人阅读杜甫诗集后的感慨,既高度评价了杜甫诗歌的赫赫成就,也对杜甫一生的坎坷遭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
1、 陈长喜主编.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09:第642页

lǎoshī--wánglìng

tūnfēngmiàolúndāngniánjiànzhēn

shìxiányīnfènfēiguānshīdàoqióngrén

juānchánxiàngsānqiānshǒuzhào耀yàogānkūnbǎichūn

yǒumíngshēnhòushìwéizhǒngláijiāngbīn

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暗香院落梅开后。无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宫桥柳。
拨雪寻春,烧灯¹续昼。暗香院落梅开后。无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宫桥柳。
译文:拨开积雪寻找初春的迹象,点亮灯火延续白日。梅花落后,小院里残留着暗香。夜色试图掩盖春天的气色,月亮渐渐爬上宫桥边的柳树梢上。
注释:¹烧灯:即燃灯。
花市无尘,朱门如绣。娇云瑞雾笼星斗。沉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
花市无尘,朱门如绣。娇云瑞(ruì)雾笼星斗。沉香¹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
译文:花市里游客散尽,尘埃落定,富贵人家的大门刻画得犹如锦绣。娇柔的薄云与祥瑞的雾气笼罩着星斗。沉香已经燃尽冷透,脸上精心打点的妆容也已只余下残缺,她沉浸在浓醇如酒的半衾轻梦之中。
注释:¹沉香:水香木制成的薰香。
腊梅开后,白雪残存,词人拨雪寻春,乃至燃灯续昼,其雅兴已似痴。月上柳梢,云雾笼星,沉香烟消,其梦境又如醉。词写得清丽宛转,韵味淳郁,上下片两结句尤觉尖新。
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
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
译文: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是难以抑制别离时的伤情。
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译文:就要告别您扬帆而去,离魂正萦绕着春郊的树丛。
此心郁怅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
此心郁怅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
译文:此时我心中的郁结有谁知晓呢?真是有愧于当初承受您对我以国士相待的恩情。
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
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
译文:为赏春我们一起在春城三月畅饮,每当迎接节候,我们一起接受王公贵族的宴请。
羡君素书尝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
羡君素书尝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
译文:我常常羡慕您案上摆满素帛道书,那上面的朱字与素帛就像云霞在空中相映。
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
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
译文:我也曾为学道而钻研道经与学仙,往往梦中都在仙山上游行。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译文:总盼着有一天会得道解脱而玉,进入那壶中别有日月的仙境。
俯仰人间易凋朽,钟峰五云在轩牖。
俯仰人间易凋朽,钟峰五云在轩牖。
译文:人生本来短暂,如花一样易于凋零,又如同这窗前钟山上的白云,飘忽聚散不定。
惜别愁窥玉女窗,归来笑把洪崖手。
惜别愁窥玉女窗,归来笑把洪崖手。
译文:前次伤别是您去嵩山玉女窗访仙学道,归来时我兴奋地对您这洪崔仙子握手相迎。
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
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
译文:隐居山,隐居寺,那里曾留下陶公当年炼丹修行的踪影。
凝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
凝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
译文:当初我诚心诚意地攀登在那里,顿时觉得心旷神抬,恬然清静。
数人不知几甲子,昨来犹带冰霜颜。
数人不知几甲子,昨来犹带冰霜颜。
译文:那里一些人己长寿得说不清自己的年龄,一个个肌肤如冰雪,还带着处子的面容。
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识所在。
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识所在。
译文:自从我离开那里,一年年的发生了变化,但今天我还是能够将那一木一石辨清。
别君莫道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
别君莫道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
译文:莫要悲伤今天的相别不能尽欢,我预料那里自有诗酒为东的朋友对我远接高迎。
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译文:石门就像《桃花源记》里描写的那样,到处是溪水绕着桃花。我要访问的人家也是不知有汉,有唐,更不知世间的情景。
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
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
译文:不知从那里弄来的鸡肉、猪羊招待我,人家周围是一片片桑麻丛生。
翛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
翛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
译文:他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世外,有时又骑弯驾鹤,不知道他们的游踪。
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
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
译文:有这么好的地方,我何必整天和那些权贵们打交道呢?费心巨力,即使能聚万贯家产也是徒劳无用。
挹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
挹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
译文:告别您,长相思,往日的欢聚就像云散雨停。
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
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
译文:要想知道我在此别离时心情有多悲伤,您可以看看那傍晚的杨柳在春风中依依舞动的情景。

  此诗开篇云:“吴山高、越山青,握手无言伤别情。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情郊村。”结尾云:“挹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可谓感人至深,然则别人之义却不见于题目。郭沫若先生曾褒扬李白性格中天真脱俗的一面,批评其看重功名的一面,而最后落脚在对李白临终那年写的《下途归石门旧居》一诗的诠释上。他对这首向来不受重视的诗评价极高,视之为李白的觉醒之作和一生的总结,说它表明“李白从农民脚踏实地的生活中看出了人生的正路”,从而向“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整个市侩社会”“诀别”了。

  全诗可分为三段,下面就逐段进行分析。

  诗的开头五句,是写李白与元丹丘在茅山告别的情形。“吴山高,越水清。”这是点出告别的地理环境,在吴山越水之际。此地应指的是茅山(在今江苏句容县),而不是横望山(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六十里)。因茅山在东汉以来,就是道教的圣地和中心,而且在吴山越水之间。南朝道士陶弘景所隐居之地,据《南史》本传中说是在“句容之句曲山”,即茅山。《弘志句容县志》中记载,陶弘景的隐居之所和炼丹之处也都在茅山。元丹丘在天宝末到江东访道,当在茅山而不是横望山。此五句说,在吴山越水之间的茅山,李白紧紧握着老友元丹丘的手,在默默无言地告别,马上就要乘船离去了,但是他的心还萦绕在老友的身边不忍离去,河岸边但见情绕郊树,情景凄迷,一派黯然伤别的气氛。

  这对交情深厚的老朋友,在无言泣别之际,几十年交往的情景,都油然涌向心头。以下十四句是他们对往事的回忆。

  首先是李白和元丹丘在长安交游的回忆。元宝元年(公元742),元丹丘入长安为西京大昭成观威仪,他曾通过玉真公主(唐玄宗的御妹)将李白推荐给唐玄宗。玄宗一开始像对国士一样对待李白。李白初到皇宫被召见时,玄宗皇帝“降辇步迎,如见园、绮。……遂直翰林,专掌密命。”(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李白对元丹丘这一推荐之恩,终生都不会忘记的,所以在这首赠给元丹丘的诗中,首先就提到这件事。当时二人同在长安。春天,他们一同在长安酒市中饮酒;年节时,他们又一丽封王公显贵家里去赴宴。接着又回忆他们一同求仙学道的事。李白非常羡慕元丹丘道书满架,素书满案。在洁白绢素上写满了朱色的字迹的道经和符箓,在李白看来竟如霞光一样的灿烂。“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这段文字是李白当时热衷道教神仙的忠实写照。“穷冥筌”就是探索成仙得道的奥妙和绝窍。“脱屣’是说抛弃尘俗的牵挂,就像脱去鞋子一样,不值得留恋。“壶中”句是引用了一则道教神仙故事。有一个叫施存的人学道,邂见一个叫张申的老人。此老人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能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可宿壶内。此人自号为“壶天”,别人称他为“壶公”(见《灵台冶中录》,《后汉书·费长房传》亦载此事,文字有所不同)。这里“壶中”指的是不同于人世间的神仙世界,所以说是“别有日月天”。李白为什么这样热衷于神仙道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在人间“行路难”,“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在政治上遭到惨重的失败才不得不遁入道流。另一方面是道教的神仙世界,确实有吸引人的地方。对于在现实中遭受挫折,受到压抑的人们,道教的神仙世界无疑是他们展现精神自由的理想天国。在这里他们受伤的心灵可以得到慰藉,疲惫的身心可以暂时得到休息和恢复。

  从“俯仰人间”以下四句,写的是李白与元丹丘从嵩山分别以来到今日茅山相逢的经历。“易凋朽”句,是感叹人生时光易失,二人相别之久;“锺峰五云”句是即目抒情,同时以青山的不朽感慨人生的易朽。“锺峰”是指金陵的锺山,茅山离金陵不远,晴日镳山在茅山可见。“五云”是指茅山的五云峰,二峰在元丹丘茅山的隐居处的窗口上即目可见。“玉女窗”是嵩山峰顶上的一处名胜风景,此处代指嵩山。“洪崖”是道教中的仙人,此指元丹丘。开元中,李白曾从元丹丘在嵩山求仙学道,他们曾一同游过嵩山上的玉女窗等风景名胜。后来二人就分别了。如今他们又在道教名山茅山上会面怎能不令人把手高兴呢?以上是本诗的第一段,写李白与元丹丘在茅山告别的情景,并回忆了几十年的友好交往,二人在长安的交游,一同求仙学道具的经历,昔日从嵩山分手,今日在茅山重逢等种种情景。

  从“隐居寺”至“遥相待”十一句,是本诗的第二段。描写回忆李白与老朋友见面、重游茅山的情景和感慨。

  “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陶公是指道教茅山宗的开山人陶弘景。他曾在茅山长期隐居炼丹。隐居寺,隐居山自然都是在茅山。此句中的陶公,当也有暗喻元丹丘的意思,说他在茅山修道炼丹。“灵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此二句是说李白年轻时曾攀登过茅山,那时是步履轻健,如走平地,觉得非常轻松。言外之意是说自己的腰脚如今已大不如昔了。“数人不知几甲子,昨来犹带冰霜颜。”此二句是指此次重见面的茅山几个老朋友,他们如今也都是满头霜雪,鬓发皆白了。“几甲子”,即几百岁之意,一甲子是六十年。说不知道他们有“几甲子”,是故意神而奇之。犹如说他们是“老神仙”,不知道他们有多大岁数。“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识所在。”此二句说,我离开这里的年岁已久,虽然时过景迁,许多地方和景物都改变了模样,但是,对以前的旧游处,我还是能清楚地辨认出来。郭沫若将“如今了然识所在”一句,解释成“表明李白是觉悟了,要和一切迷信幻想脱离了。”(《李白与杜甫》第91页)这显然是望文生义,是不符合此诗原意的。“别君莫遭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意即这次重游虽然时间仓促,旋即告别,君莫要因没有尽欢而感到歉意,在我未来之前你就早做好了迎接我的准备,你的好客之情我是早就予料到的。

  从“石门流水”以下的十二句,是本诗的第三段。写李白辞别元丹丘将要回到石门旧居的情况和感想。紧扣了此诗的题目,《下途归石门旧居》。石门竟在何处?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清人王琦说此诗中的石门在横望山。我们不同意他的说法。冲国叫石门和石门山的地方甚多,有十几处,在李白的诗中就有丘家中去,也不会将朋友的家说成是自己的旧居。鲁郡石门,薄李白东鲁的家很近,极有可能有旧居在那里,但与此诗中所写的石门不合。诗中写道:“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诗中的石门,显然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的翻版“不知”二句,显然是《桃花源记》中的“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改写。李白所说的“秦人家”当是指桃花源一类的避世之所,决非是他,鲁郡故居附近的石门山。而应是李白所一直艳羡的南朝山水诗人所最喜游览的永嘉石门。“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喷壁洒素雪,空潆:生昼寒。”(《送王屋山人魏万至王屋》)这个永嘉石门的所在地,就是道书中所谓的“元鹤洞天”、“乃三十六洞天第三十”(《浙江通志·处州·青田县》)的道教胜地,又是谢灵运笔下的名胜之地,当然也是李白所向往的世外桃源了。所以诗中说;“翛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就是说他要逃遁世事,远离人间,乘鸾驾鹤,远远地飞向神仙世界。所以说,诗中的石‘门,不可能是他东鲁故家附近的鲁郡石门,而只能是桃源仙境、门,不可能是他东鲁故家附近的鲁郡石门,而只能是桃源仙境、神仙洞天的永嘉石门。

  这样,诗题中的“下途”二字也好解释了,就是离开茅山李一自所要去的下一站,就是永嘉“石门旧居”,因李白多次在浙东漫游,永嘉石门也有他的旧居,是极可能的。“何必”二句,显示李白藐视权贵、轻视富贵的思想,表现了李白受道家影响所形成的旷达超脱、不受外物所役的自由人格。可以说这是道教影响,所给予李白的积极面。

  “揖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云游”一句,郭沫若解释说“这不仅是对于吴筠的诀别,而是对于神仙迷信的诀别。……更可以是说对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整个市侩社会的诀别。”(《李白与杜甫》第98页)这样解释虽可以拔高李白的思想境界,但可惜大违诗人的原意。李白的意思不过是与老朋友元丹丘揖别而去,从此他们就像云飞雨散一样,天各一方,彼此只有两地长相思了。仅此而已,并没有与道教神仙、与市侩社会诀别的微言大义。因为在魏晋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道、释三教的思想就像是思想血液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流动在每个中国文人的血脉里,只不过各种思想成分的比例在各个人身上不同罢了。或者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各种思想在他心中的地位,发生了此涨彼落或彼涨此落的变化,但决无完全向某一思想诀别之说。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正如李白此诗最后二句所说。“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这本来是说他相思别离之情思,绵绵不绝,如同春天的柳丝一样坚韧,不易折断。我们也可以借此解释,说他对道教的感情,就如绵软的柳丝一样的细长坚韧,是很不容易折断的。尽管在他的晚年对道教的神仙迷信确实有所觉悟,但他对道教仍还是一往而情深。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著.李白思想艺术探骊: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02:363-368

xiàguīshíménjiù

bái tángdài 

shāngāo yuèshuǐqīng shǒuyánshāngbiéqíng 
jiāngjūnguàfān húnsànyānjiāoshù 
xīnchàngshuínénglùn yǒukuìdāochéngguóshìēn 
yúngòngqīngsānyuèjiǔ suìshítóngjiànhóumén 
xiànjūnshūchángmǎnàn hándānzhàobáixiálàn 
chángxuédàoqióngmíngquán mèngzhōngwǎngwǎngyóuxiānshān 
dāngtuōxièshí zhōngbiéyǒuyuètiān 
yǎngrénjiāndiāoxiǔ zhōngfēngyúnzàixuānyǒu 
biéchóukuīchuāng guīláixiàohóngshǒu 
yǐn yǐnshān táogōngliànjiān 
níngshéndēngpān tiánrándànjuéxīnxián 
shùrénzhījiǎ zuóláiyóudàibīngshuāngyán 
suīsuìgǎi jīnliǎoránshísuǒzài 
biéjūndàojìnhuān xuánzhīyáoxiāngdài 
shíménliúshuǐbiàntáohuā céngdàoqínrénjiā 
zhīchùshǐ jiùzhōngréngjiànfánsāng 
xiāorányuǎnshìshìjiān zhuāngluánjiàyòuyuǎn 
chángcóngguìyóu láoshēngwànjīnchǎn 
jūn chángxiāng yúnyóusàncóng 
zhīchàngbiéxīn xiàngchūnfēngyángliǔ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