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娟海棠花,小蕊春来瘦。
斑斑青竹枝,疏叶未生就。
碧砌画栏干,雨断黄昏后。
厌酒未能眠,时拾残花嗅。
娟娟海棠花,小蕊春来瘦。
斑斑青竹枝,疏叶未生就。
碧砌画栏干,雨断黄昏后。
厌酒未能眠,时拾残花嗅。
郑獬

郑獬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 3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
高城鼓动¹兰釭(gāng)(xiè)²,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³三两声。
译文:城头上响起了晨鼓的声音,油灯早已经燃熄灭了。不管是睡着的还是醉了的也始终又要醒过来,忽然听到鸿雁的几声哀鸣。
注释:¹高城鼓动:城中晨鼓响起。古代京城凌晨击鼓以解宵禁。²兰釭灺:油灯熄灭。³孤鸿:三国魏阮籍:“孤鸿号外野”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¹,悲也零星,都作连江²点点萍³
译文:人的一生就像柳絮一样随风飘散,不管是喜还是悲都是零星的点缀,全像那江中的浮萍一样零落其中。
注释:¹零星:零碎,少量。²连江:满江。³点点萍:江面的浮萍。

  “高城鼓动”,说的是凌晨时分。凌晨击鼓是唐代京城的作息制度。后代写旧体诗词都喜欢以古说今,王国维当然也不能免俗。“兰釭灺”是说油灯已经点干了而自动熄灭。耳中听到城中的晨鼓,睁眼看到油灯熄灭,这代表了夜已结束,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在“睡也还醒,醉也还醒”这两句的口吻中,有一种不甘心和不情愿的情绪在。是睡还是醉,都可以看成是一种逃避,不敢面对现实。“忽听孤鸿三两声”这句是对前面的一种含蓄的回答。“孤鸿”就是“孤雁”,而且“孤鸿”意味着在奋斗的道路上没有伴侣和得不到理解。

  “风前絮”,是说柳絮。暮春时节柳絮飞时纷纷扬扬,把天地搅得一乍朦胧。接着“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是说人生的悲欢离合就像风关的柳絮一样,最后结局也化作满江浮萍流水而去柳絮在诗词中常代表着一种缠绵、迷惘的情意,落入水中化为浮萍是这美好情意的一种令人感伤的结束。“人生也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这几句,似乎已经把人生看透了。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26.

cǎisāng ·gāochéngdònglángāngxiè

wángguówéi jìnxiàndài 

gāochéngdònglángāngxiè shuìhuánxǐng zuìhuánxǐng tīnghóng鸿sānliǎngshēng 
rénshēngzhǐfēngqián huānlíngxīng bēilíngxīng dōuzuòliánjiāngdiǎndiǎnpíng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tiáo)¹绿向东。
译文:今年二月早春时节,冰雪都开始融化了,寒冬时节沉睡了已久的苕溪,夹带着几丝绿色,潺潺涓涓,向东流去。
注释: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¹苕溪:河名,源出浙江省天目山,流经余杭、杭州、湖州等地,进入太湖。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译文:我寓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杏花时节,伴随着窗外稀稀落落的雨声,我时常探听远方好友的音讯。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西庵(ān)¹禅伯还多病,北栅(zhà)²儒先³只固穷
译文:西庵所居住的智老精于禅学,但病魔缠身;北栅所居住的天经精于儒学,又安于穷困。
注释:¹西庵:智老所居。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禅伯:形容智老精于禅学。²北栅:天经所居。亦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³儒先:形容天经精于儒学。⁴固穷:安于穷困。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guān)巾鹤氅(chǎng )¹试春风。
译文:我忽然想念他们,于是就荡舟寻访这二位老友。在春风的吹拂下,我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是何等的风流俊逸!
注释:¹纶巾鹤氅:是六朝以来名士喜爱的穿戴,这里比喻诗人是雅人。纶巾,用丝带做成的头巾。鹤氅,用鸟羽做成的外衣。

  公元1136年(宋高宗绍兴六年)旧历二月,陈与义寓居苕溪畔的青镇,怀念对岸的两位朋友天经和智老,因而写下这首诗。

  作品的开篇写时间变化,一夜之间,春水已涨,尽向东流,顿生怀友、访友之意。但笔意至此,先出一折,从自己写起。安于贫贱,甘于淡泊,在吟诗作赋的生涯中,看到杏花春雨又送来一个春天,心中充满了顺适之感。自己如此,友人也是一样。所以下面写到禅伯之多病,儒先之固穷。实则写己即写友,写友即写己,二者交相为用,互为生发,以见出心灵的相契,见出溪涨思友的心理依据。有了前面的铺垫,末二句就顺理成章地踏上了访友的路途。至于见到友人后的情形,却全都忽略了,留给读者自己去想像。但作者另有一诗题为《与智老天经夜坐》:“残年不复徙他邦,长与两禅同夜釭。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其中对雨夜谈禅的描写,正可与此诗互相补充。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是陈与义的名句,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激赏。这一联写诗人观赏杏花,以诗自娱,以自然清新的笔触表现了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却并未道出诗人是喜是悲,是苦是乐,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就对仗来说,此联除了“里”、“中”外,其余都不算工对,但也正因为如此,反映了作者在古典诗歌的对仗艺术上所作的探索,因而曾被魏庆之的《诗人玉屑》列为“宋朝警句”。方回在《瀛奎律髓》卷二十六中对此作了分析:“以客子对杏花,以雨声对诗卷,一我一物,一景一情,变化至此。乃老杜‘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贾岛‘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翻窠换臼,至简斋而益奇也。”对仗要求和谐工稳,是六朝以来的总体趋势;但至唐代发展到极致以后,一些有创造性的诗人如杜甫、韩愈等又致力于打破已成模式化的对仗方式,力图求新求变,突破这种工稳,以求得在不平衡中的平衡。到了宋人手里,就更是有意识地忽略字面上的工稳,而着重于两句之间的内在联系。陈与义的这一联,上句写客中吟咏送日的宁静、淡泊,下联写一个清丽的境界,从而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至于两句之间在字面上是否的对,倒没有特别注意。从这个角度看,这联诗也反映了宋人对唐诗的发展。

huái怀tiānjīngzhìlǎoyīnfǎng访zhī

chén sòngdài 

jīnniánèryuèdòngchūróng shuìtiáo绿xiàngdōng 
guāngyīnshījuàn xìnghuāxiāoshēngzhōng 
西ānchánháiduōbìng běizhàxiānzhǐqióng 
qīngzhōuxúnèr guānjīnchǎngshìchūnfēng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谁道飘零¹不可怜,旧游²时节好花天。断肠人³去自经年
译文:谁说花儿凋零不令人生起怜爱之情呢?当年同游之时正是春花竞放的美好时光。而今友人已去,空余自己独身一人。
注释:¹飘零:飘落零散。²旧游:昔日之游。³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⁴经年:一年或一年以上。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一片晕红¹²(zhuó)³,几丝柔绿(zhà)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译文:眼前一片红花刚刚被春雨打湿花瓣,丝丝嫩柳在烟霭中随风摇曳。在夕阳落照前的美景令少女为之梦断魂销。
注释:¹晕红:形容海棠花的色泽。²才:一作“疑”。³著雨;春雨微著。⁴柔绿:柔嫩的绿柳。一说嫩绿的叶子。⁵倩魂:指少女美好的心魂。⁶销尽:茫然若失。销尽;消散。

  词人在笔下着力表现其伤春惜花的意绪,同时也借花写人,“倩魂销尽夕阳前”既是惜花之凋谢,也是伤人之辞世。

  “谁道飘零不可怜”起句就将人带进一个绚烂的暮春时节。繁花满天,一树树的海棠花竞相开放喧嚷嬉戏,祥宁中飘渺着生命的灵动。这凄婉的美丽令人怜爱叹息。古人论词的结构,妙在断断续续,不接而接。“谁道飘零不可怜”句,就具有如此之妙。它与下面两句,一写回忆,一写现实,看似不接,实则词意紧紧相接。一样的飘零,不一样的感觉。既突出了如今内心的悲凉,又为描写现在的情景作了铺垫。

  词人一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通常写法,一开篇就道出了自己的感触“谁道飘零不可怜”,可谓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不觉眼前一亮。第二拍“旧游时节好花天”,词人随即点明这是故地重游,相似的景物自然很容易勾起人美好的回忆。但词人并没有描述当时的情景,只用了“好花天”三个字写出了相同的时令和场景。可如今物是人非,怎不叫人断肠。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作者只写游览的天气,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象,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

  下片转入写景,“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用如烟绿柳衬雨后红花。晕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花色彩的变化,也写出了人在花丛中的独特感受。下片结“倩魂销尽夕阳前”。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怜惜之情溢于言表。以夕阳为背景,显得格外凄美。还照应了上片起句,使全词浑然一体、余味无穷。词意凄绝,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这里词人以生动的比喻,进一步把集合着悲凉、痛苦、伤心、悔恨,交织着绝望与希望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其实销尽的又何止是花魂。花落春去,逝去的还有美妙的时光、美好的青春年华和那转瞬即逝的爱情,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红尘一梦,再美的绽放也是过往,终将飘零,诗词的境界就是在刹那中见终古,在微尘中显大千,在有限中寓无限。

  此篇词极婉媚空灵,恍惚迷离,令人荡气回肠。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第256页

huànshā··shuídàopiāolínglián--lánxìng

shuídàopiāolíngliánjiùyóushíjiéhǎohuātiānduànchángrénjīngnián

piànyūnhóngcáizheróu绿zhàyānqiànhúnxiāojǐnyángqián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霜草¹苍苍²虫切切³,村南村北行人绝
译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
注释:¹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²苍苍:灰白色。³切切:虫叫声。⁴绝:绝迹。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前门 一作:门前)
¹出前门望野田²,月明荞(qiáo)³花如雪。(前门 一作:门前)
译文: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远处田野,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
注释:¹独:单独,一个人。²野田:田野。³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黑色有棱,磨成面粉可食用。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出了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前两句写村夜秋色的浓重,后两句描绘出乡村之夜的美景。诗人通过秋夜的凄清,透露了孤独寂寞的心情。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的吟唱。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前门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诗因前后描写的景物不同,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而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

参考资料:
1、 李万龙.古典诗歌鉴赏规律:甘肃教育出版社,2005年:44-45

cūn

bái tángdài 

shuāngcǎocāngcāngchóngqièqiè cūnnáncūnběixíngrénjué 
chūqiánménwàngtián yuèmíngqiáomàihuāxuě  (qiánménzuò ménqián )
陇云暗合秋天白,俯窗独坐窥烟陌。楼际角重吹,黄昏方醉归。
(lǒng)¹云暗合秋天白,俯窗独坐窥²烟陌³。楼际角重吹,黄昏方醉归。
译文:田野上暗云四合,天色灰白惨淡。女子独坐闺楼傍窗俯视,视线投往烟雾迷蒙的远方大路,似在寻找什么。直到黄昏时分,远处城楼上日暮闭门的凄厉号角吹了又吹,心上人才终于身披暮色,摇摇晃晃地归来。
注释:¹陇:同“垄”。田埂。²窥:观看。³陌:道路。
荒唐难共语,明日还应去。上马出门时,金鞭莫与伊。
荒唐难共语,明日还应去。上马出门时,金鞭莫与伊¹
译文:他酒气熏天,舌硬语乱,难与共语。到了明朝他应该还会再去。等他明日出门时,要把他的金鞭藏起来,这样他就可以在家陪伴自己了。
注释:¹伊:他。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