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阶玉作笋,此地合垂绅。
尚戒专城驭,虚逢籲俊辰。
公方阅竹马,名已荐枫宸。
政恐经纶去,诸公拱后尘。
天阶玉作笋,此地合垂绅。
尚戒专城驭,虚逢籲俊辰。
公方阅竹马,名已荐枫宸。
政恐经纶去,诸公拱后尘。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木末芙蓉花¹,山中发红萼(è)²
译文:枝条最顶端的辛夷花,在山中绽放着鲜红的花萼,红白相间,十分绚丽。
注释:¹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落叶乔木。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应春花。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木末:树梢,枝头。芙蓉花:此指辛夷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形相似,花色相近。²萼: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瓣。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jiàn)¹寂无人,纷纷开且²落。
译文:涧口一片寂静杳无人迹,随着时间的推移,纷纷怒放,瓣瓣飘落。
注释:¹涧户:一说指涧边人家;一说山涧两崖相向,状如门户。²且:又。

  辛夷坞,蓝田辋川(今陕西省蓝田县内)风景胜地,王维辋川别业附近。坞,四面高、中部低的小块地方。

  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木末,指树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的颜色也近似荷花。裴迪《辋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

  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诗人笔锋一转,将辛夷花置于一个山深人寂的环境之中,写它开时即热烈地开放,使山野一片火红,落时则毫无惋惜地谢落,令人想象花瓣如缤纷红雨洒落深涧。它自开自败,顺应着自然的本性,它自满自足,无人欣赏,也不企求有人欣赏。这绝无人迹、亘古寂静的“涧户”,正是诗人以“空寂”的禅心观照世界的意象;然而,诗人又反对趋入绝对的空无和死灭,因此它在这个空寂得发冷发自的涧户中,却又描绘出辛夷花猩红的色彩和开落的动态声息,使人感到空寂中仍有生命的闪烁。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此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一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陈子昂《感遇》)的感慨,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王维诗歌赏析.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137-138
2、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81-182

xīn

wángwéi tángdài 

rónghuā shānzhōnghóngè 
jiànrén fēnfēnkāiqiěluò 
嘲红木犀。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
余儿时尝¹入京师²禁中³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
译文:我小时候到过京城宫中的凝碧池,于是写下了当时所见。
注释:声声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人在楼上”“寒松叹”“凤求凰”等。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格以晁补之《声声慢·家妓荣奴既出有感》(双调九十九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八句四平韵)、吴文英《声声慢·陪幕中饯孙无怀于郭希道池亭闰重九前一日》(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十句四平韵,下片八句四平韵)、王沂孙《声声慢·啼螀门静》(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十句四平韵,下片九句四平韵)为正体;仄韵格以高观国《声声慢·元夕》为正体,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十句四仄韵,下片八句四仄韵。嘲红木犀:一作“赋红木犀”。木犀,桂花的别称,以木材纹理如犀而名。花有浓香,可作香料。其红花者称为丹桂。¹尝:曾经。²京师:指北宋故都开封。³禁中:皇宫内。⁴凝碧池: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八:“凝碧池在陈州门里繁台之东南。唐为牧泽,宋真宗时改为池。”陈州门为开封外城南门之一,非皇城门,所记凝碧池的方位与辛弃疾所说在禁中不合,不知何故。
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
开元盛日¹,天上²栽花³,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sù)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nóng)。翠华远,但江南草木¹⁰,烟锁深宫。
译文:遥想在开元盛世的时候,皇宫里栽满了桂树,月光下树影重重。满城飘散着清香,原来是枝头上玲珑精致的桂花正在绽放,香彻十里。记得当时,在凝碧池边,管弦乐声不断,微风吹拂,月色正浓。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只可惜那如烟环般栽植在宫中的桂树,却永远被锁在了深宫之中。
注释:¹开元盛日:化用杜甫《忆昔二首·其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其时为大唐盛世。此处喻指北宋盛时。²天上:指皇宫之中。³花:指桂花。⁴月殿:月宫。借指皇宫。⁵桂影重重:传说月中有宫殿和桂树,故云。⁶金粟:桂花的别名,以其花蕊似金粟点缀而得名。⁷“管弦”句:郑处诲《明皇杂录》:“天宝末,群贼陷两京,大掠文武朝臣及黄门宫嫔、乐工、骑士,每获数百人,以兵仗严卫,送于雒阳。至有逃于山谷者,而卒能罗捕追胁,授以冠带。禄山尤致意乐工,求访颇切,于旬日获梨园弟子数百人。群贼因相与大会于凝碧池,宴伪官数十人,大陈御库珍宝,罗列于前后。乐既作,梨园旧人不觉歔欷,相对泣下,群逆皆露刃持满以胁之,而悲不能已。有乐工雷海清者,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逆党乃缚海清于戏马殿,支解以示众,闻之者莫不伤痛。王维时为贼拘于菩提寺中,闻之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此处以唐喻宋,借安史之乱伤北宋旧京开封沦入金人之手。⁸愁侬:使我悲伤。侬,我。⁹翠华远:指北宋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幽禁在北方极远的地方。翠华,皇帝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¹⁰江南草木:指桂树。因生于南方,故云。屈原《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只为天姿冷淡,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枉学丹蕉,叶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
只为天姿¹冷澹(dàn)²,被西风酝(yùn)(niàng)³,彻骨香浓。枉学丹蕉,叶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装束¹⁰,是自家、香底家风¹¹。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
译文:只因为她(桂树)生来就素净淡雅,秋风的吹拂酝染,使它酿就一身浓香彻骨。可惜她却要白白地效仿丹蕉树,偷偷将叶里的花染成鲜艳的红色。桂花好像道人衣着随意,这是它自身香气的本色。只怕是因为处境凄凉,它借酒浇愁使脸色酡红。
注释:¹天姿:天生的资质。²冷澹:不浓艳,素净淡雅。也作“冷淡”。³酝酿:比喻涵育、熏陶。⁴彻骨:透骨,入骨。形容程度极深。⁵枉:徒然,白费。⁶丹蕉:即红蕉,亦称美人蕉,花色红艳。⁷叶底:一作“叶展”。⁸妖红:即“夭红”,艳丽的红色。苏轼《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化工余力染夭红。”⁹道人:比喻有仙风道骨的桂花。¹⁰取次装束:随意妆束,保持固有本色。刘攽《芍药谱》:“取次妆,淡红多叶也。色绝淡,条叶正类绯,多叶亦平头也。”取次,造次,随意。¹¹“是自家”句:释晓莹《罗湖野录》载晦堂禅师为黄庭坚说法,“当时暑退凉生,秋香满院,晦堂乃曰:‘闻木犀香乎?’公曰:‘闻’。晦堂日:‘吾无隐乎尔。’公欣然领解。”后因常以“木犀香”为三教教门中典故。此词中因有“道人家风”之联想。

  这首词虽然是“嘲红木犀”,却寄托着君国之忧和沧桑之感。词的上片追忆儿时所见北宋旧宫中高大的桂树,芬芳香浓。这里曾经歌舞升平,而今徽、钦二帝北入绝域,江南草木锁于深宫。下片写红木犀虽然改变了颜色,却仍然没有脱离木犀的气息,所谓自家“家风”,寄寓了词人深刻的民族观念。结尾两句为木犀解嘲,兼以自嘲。词人将千古兴亡、百年悲欢都在咏红木犀中呈现出来,其中蕴藏的是深沉的家国之痛。全词借花喻人,以小见大,在今昔对照中寄托黍离之悲,词意凄婉,含蓄幽深。

  上片泛咏旧京故宫草木。开篇化用杜甫诗,借唐喻宋,谓北宋盛时,宫中花木繁盛,桂影重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宋的繁荣昌盛。这和李清照所说:“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一样,都有以小见大之意。“十里芬芳”二句由大到小,映带出红木犀。木犀、金粟,都是桂花的别名。“十里芬芳”上承“桂影重重”,写桂花之多、桂花之香;“一枝金粟”,写红木犀的耀眼出众。“玲珑”二字则把木犀花蕊似金粟点缀的风采准确地描写出来,但点到为止,为下片正面描写红木犀预留了充分的余地。凝碧池本来是唐代宫廷中的池沼名,天宝末年,安禄山攻陷长安,王维身陷贼手,赋诗云:“秋槐零落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不过,唐宋的凝碧池并非同一处,词人是借用王维诗意,说明当时凝碧池上虽有管弦之音,却不能给人以快慰之感,反倒使人感风吟月,满怀愁云。“翠华远”三句紧承“风月愁侬”写词人发愁的原因:二帝被囚远方,故宫荒芜,昔日的奇花异草难见天日,其“君国之忧”与沧桑之感表露无遗。

  下片正面赋写红木犀。“只为”两句写红木犀的色与香。“天姿冷澹”,谓其质姿天然而不艳冶;“彻骨香浓”,言其香之经久不息。以“天姿冷澹”和“彻骨香浓”八字赋红木犀,可谓形神兼备。而“被西风酝酿”五字,不仅点出了木犀开花的季节,还暗示出它的孕育过程,运笔细密。“枉学”二句正面点明所赋为红木犀。“叶底偷染妖红”,谓木犀花之红可以和丹蕉相比。而“枉学”是说花虽艳红,却开不逢时,已无人去欣赏它了。“道人”二句用晦堂禅师为黄庭坚说法的典故,谓即使木犀花淡红多叶,只要其香为木犀之香,依然是“道人家风”,风韵不减。“又怕是”二句关合人、花,语意双关,既远承“烟锁深宫”,写红木犀之凄凉;又因花及人,写人借酒消愁。“为凄凉、长在醉中”,言外之意是说做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独醒”者更痛苦,正话反说,其中蕴含着词人深沉的忧患意识。

  这首词名义上是追忆儿时入禁中凝碧池所见所感,事实上渗透着词人当时的悲苦情绪。全词由回忆入手,纵横古今,虽处处写花,却只出现一次本体“桂”字,表现出词人丰富的学识和表现技巧;又虽处处写花,却处处说人论事,融汇深沉的家国忧思、民族伤感,藏而不露,含蓄幽深。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母庚才,顾之京副主编;朱德才,薛祥生,邓红梅编著.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上.北京:中国书店,2006:49-52
2、 沈文凡编著.通赏中国历代词.长春:长春出版社,2014:64
3、 王立娟,卞轶男,刘少坤著.苏辛词评注.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258-259

shēngshēngmàn ·cháohóng

xīn sòngdài 

cháohóng érshíchángjīngshījìnzhōngníngchí yīnshūdāngshísuǒjiàn 

kāiyuánshèng tiānshàngzāihuā yuèdiàn殿guìyǐngchóngchóng shífēnfāng zhījīnlínglóng guǎnxiánníngchíshàng dāngshí fēngyuèchóunóng cuìhuáyuǎn dànjiāngnáncǎo yānsuǒshēngōng 
zhǐwèitiān姿lěngdàn bèi西fēngyùnniàng chèxiāngnóng wǎngxuédānjiāo tōurǎnyāohóng dàorénzhuāngshù shìjiā xiāngjiāfēng yòushì wèiliáng chángzàizuìzhōng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三川¹北虏(lǔ)²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jiā)
译文:北方的胡虏在三川一带纷乱如麻,中原地区的人民争相南奔避难,似晋朝的永嘉之难。
注释:¹三川:指洛阳。以其有河、洛、伊三川。²北虏:指安禄山叛军。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但用东山¹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译文:如果起用东山谢安石来辅佐平叛,一定能为君在谈笑中扫净胡沙。
注释:¹东山:谢安隐居处。

yǒngwángdōngxún··èr--bái

sānchuānběiluànhǎinánbēnshìyǒngjiā

dànyòngdōngshānxièānshíwèijūntánxiàojìngshā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卷絮(xù)风头寒欲尽¹。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新酒又添残酒日。今春不减前春恨。
译文:花在凋零,香气在飘散,眼看着每天落红一阵又一阵。残酒未醒又满新酒,使我更加慵懒倦困。今年春天的怨恨,比去年春天的更甚。
注释:¹“卷絮”句:意思是说落花飞絮,天气渐暖,已是暮春季节。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横波秋 一作:层波横)
蝶去莺(yīng)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¹信。恼乱横波秋一寸²。斜阳只与黄昏近。(横波秋 一作:层波横)
译文:蝴蝶翩翩离去,黄莺叫着飞走,我无人可以问讯。只能注目楼前的流水,望眼欲穿也看不到双鱼信。眼看着太阳西斜,黄昏又要到来。
注释:¹双鱼:书简。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²秋一寸:即眼目。

  词的上片以惜花托出别恨,起首三句描绘春深花落景象。所谓“卷絮风头”,可参看章质夫咏絮词的形容:“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昔人又多以飞絮落花作为寒意将尽的晚春季节的特色,如“绿阴春尽、飞絮绕香阁”,“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下面“坠粉飘香”等等,进一步形象地刻绘了花儿的飘谢,斜风过处,但见落英纷纷,清芬沁人,真如小晏词所云:“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这些虽说是写晚春景色,而惜春之意也蕴含其中。

  “新酒”两句。转而直接抒情,情感的内涵由惜春转向怀人,并通过以酒遣愁的细节强化这种情感。“又添”两字,加强语气,径直道出因怀人而中酒频仍。“残酒困”,是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生发而来。全句与”借酒浇愁愁更愁“的意思接近。”不减“两字,作一回旋。虽说所思远道,只能以酒消愁,而离恨却并不因为分别时间久长而稍有减退。这样,语气更显得委婉,而语意也深入了一层。

  词的下片,因音问断绝而更增暮愁过片三句,极写孤独之感,不惟无人可问,连蝴蝶儿、黄莺儿也都飞往别处,只剩下自己独倚高楼,凝望碧水。双鱼,指书信。古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小晏《留春令》曰:“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前者以碧水兴起双鱼,引出倚楼盼望来书而终归失望之情。后者从流水声中联想当年倚楼怀人泪滴入水的景象;一是盼而不得,一为忆而弥悲,都能表达出真挚的情意。

  结末两句,抒写了因怀人,伤春而生发的绵绵愁恨。横波,指美目。李白诗云:“昔为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秋一寸”,也指目,李贺诗有“一双瞳人剪秋水”之句。“恼乱”犹言撩乱,黄昏景色撩乱她的眼目,更触动了她的愁绪。沈际飞云:“斜阳目,各有其境,不必相同。一云‘却照深深院’,一云‘只送平波远’,一云‘只与黄昏近’,句句沁入毛孔皆透。”“斜阳却照深深院”,是说午梦酒醒,但见小院深深,春色已尽,只有斜阳一片,徘徊不去。“斜阳只送平波远”写行人乘舟去远,唯见一抹残阳,映照平波,悠悠而逝。两者都是以夕照下的景色衬托离愁。而“只与黄昏近”是接上面“恼乱”句而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眼见白昼将尽,长夜即至,送春滋味,念远情怀,此处不说愁恨而愁恨自见。

  王灼《碧鸡漫志》云:“赵德麟、李方叔皆东坡客,其气味殊不近,赵婉而李俊,各有所长。”的确,赵氏之词以清丽婉转见长,此词正体现了这一风格。

diéliànhuā ·juǎnfēngtóuhánjìn

zhàolìngzhì sòngdài 

juǎnfēngtóuhánjìn zhuìfěnpiāohóng xiāngchéngzhèn xīnjiǔyòutiāncánjiǔkùn jīnchūnjiǎnqiánchūnhèn 
diéyīngfēichùwèn shuǐgāolóu wàngduànshuāngxìn nǎoluànhéngqiūcùn xiéyángzhǐhuánghūnjìn  (héngqiūzuò cénghéng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shuò)¹硕鼠,无²食我黍(shǔ)³!三岁(guàn)(rǔ),莫我肯顾。逝将去(rǔ),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yuán)得我所¹⁰
译文: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不肯照顾我。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莫土有幸福。那莫土啊那莫土,才是我的好去处!
注释:¹硕鼠:大老鼠。一说田鼠。²无:毋,不要。³黍:黍子,也叫黄米,谷类,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⁴三岁:多年。三,非实数。⁵贯:借作“宦”,侍奉。⁶逝:通“誓”。⁷去:离开。⁸女:同“汝”。⁹爰:于是,在此。¹⁰所:处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¹。逝将去女,适彼乐国²。乐国乐国,爰(yuán)得我直³
译文: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麦!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不肯优待我。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莫国有仁爱。那莫国啊那莫国,才是我的好所在!
注释:¹德:恩惠。²国:域,即地方。³直:王引之《经义述闻》说:“当读为职,职亦所也。”一说同值。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女 通 汝)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¹。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²永号(háo)³?(女 通 汝)
译文: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不肯慰劳我!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莫郊有欢笑。那莫郊啊那莫郊,谁还悲叹长呼号!
注释:¹劳:慰劳。²之:其,表示诘问语气。³号:呼喊。

  《硕鼠》全诗三章,意思相同。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头,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并以命令的语气发出警告:“无食我黍(麦、苗)!”老鼠形象丑陋又狡黠,性喜窃食,借来比拟贪婪的剥削者十分恰当,也表现诗人对其愤恨之情。三四句进一步揭露剥削者贪得无厌而寡恩:“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德、劳)。”诗中以“汝”、“我”对照:“我”多年养活“汝”,“汝”却不肯给“我”照顾,给予恩惠,甚至连一点安慰也没有,从中揭示了“汝”、“我”关系的对立。这里所说的“汝”、“我”,都不是单个的人,应扩大为“你们”、“我们”,所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或一个阶层,提出的是谁养活谁的大问题。后四句更以雷霆万钧之力喊出了他们的心声:“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人既认识到“汝我”关系的对立,便公开宣布“逝将去女”,决计采取反抗,不再养活“汝”。一个“逝”字表现了诗人决断的态度和坚定决心。尽管他们要寻找的安居乐业、不受剥削的人间乐土,只是一种幻想,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但却代表着他们美好的生活憧憬,也是他们在长期生活和斗争中所产生的社会理想,更标志着他们新的觉醒。正是这一美好的生活理想,启发和鼓舞着后世劳动人民为挣脱压迫和剥削不断斗争。

  这首诗纯用比体,《诗经》中此类诗连同此篇只有三首,另外两首是《周南·螽斯》、《豳风·鸱鸮》。这三首的共同特点就是以物拟人,但此篇稍有不同。另两篇可以看作寓言诗,通篇比喻,寓意全在咏物中。此篇以硕鼠喻剥削者虽与以鸱鸮喻恶人相同,但《鸱鸮》中后半仍以鸟控诉鸱鸮展开,寓意包含在整体形象中,理解易生分歧;而此篇后半则是人控诉鼠,寓意较直,喻体与喻指基本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诗序》认为老鼠“贪而畏人”,重敛者“蚕食于民……若大鼠也”,对寓意的理解与两千年后的今人非常相近,其理就在此。

参考资料:
1、 肖复兴主编,梁士朋改编 .中学生必背优秀诗文 .太原 :希望出版社 ,2009.1 :4 .
2、 蒋立甫 等 .先秦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 :217-219 .

shuòshǔ

míng xiānqín 

shuòshǔshuòshǔ shíshǔ sānsuìguàn kěn shìjiāng shì  yuánsuǒ 
shuòshǔshuòshǔ shímài sānsuìguàn kěn shìjiāng shìguó guóguó yuánzhí 
shuòshǔshuòshǔ shímiáo sānsuìguàn kěnláo shìjiāng shìjiāo jiāojiāo shuízhīyǒngháo  (tōng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