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剑苍茫,试凭吊、英雄陈迹。想当日,青萍砍地,乱云奔裂。
抚剑苍茫,试凭吊、英雄陈迹。想当日,青萍砍地,乱云奔裂。
落日瘦眠豺虎影,腥风寒迸蛟螭血。听龙泉、夜半吼空山,山魈泣。
落日瘦眠豺虎影,腥风寒迸蛟螭血。听龙泉、夜半吼空山,山魈泣。
锋过处,星芒急。水磨后,江流赤。看长虹出手,豫章飞魄。
锋过处,星芒急。水磨后,江流赤。看长虹出手,豫章飞魄。
甲盾五千摧劲敌,属镂三尺锄忠节。剩欹斜、一角卧荒烟,苔痕蚀。
甲盾五千摧劲敌,属镂三尺锄忠节。剩欹斜、一角卧荒烟,苔痕蚀。
黄燮清

黄燮清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1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
可惜庭中树,移(yí)¹(zhú)²汉臣³
译文:可怜庭院中的石榴树,跟随着张骞,被从西域移植到了中原。
注释:¹移根:移植。²逐:跟随。³汉臣:汉朝的臣子,此处指张骞。
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
只为¹来时晚,花开不及²春。
译文:只是因为到中原的时间比较晚,所以无法在春天里绽放。
注释:¹为:由于。²不及:赶不上。

  这首诗读起来,总有种酸溜溜的感觉。孔绍安和夏侯端都曾是隋朝的御史,后来李渊反隋称帝,夏侯端首先归顺了李渊,授秘书监,三品官,而孔绍安归唐晚了一些,只被授于内史舍人,五品官,远不及夏侯端。

  晋代·张华《博物志》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孔绍安作此诗时,夏侯端恰巧也在场,所以诗人以石榴自喻,发出了“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这样的感慨。“逐汉臣”,却“不及春”,人才得不到重用,这也从一个侧面表达了诗人对唐高祖李渊的不满。同时诗中又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只是“来时晚”而已。

  “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此句历来被人称颂,成为了感叹怀才不遇或大材小用的名句。

shìyànyǒngshíliú

kǒngshàoān tángdài 

tíngzhōngshù gēnzhúhànchén 
zhǐwèiláishíwǎn huākāichūn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chóu)(móu)¹束薪(xīn)²,三星³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xī)子兮,如此良人何?
译文:一把柴火扎得紧,天上三星亮晶晶。今夜究竟是什么夜晚?见这好人真欢欣。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好人怎样亲?
注释:¹绸缪:缠绕,捆束。犹缠绵也。²束薪:喻夫妇同心,情意缠绵,后成为婚姻礼。薪:《诗经》中大部分关于男女婚事常言及“薪”,如《汉广》“翘翘错薪”,《南山》“析薪如之何”。³三星:即参星,主要由三颗星组成。⁴子兮:你呀。⁵良人:丈夫,指新郎。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刍(chú)¹,三星在隅(yú)²。今夕何夕,见此邂(xiè)(hòu)³?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译文:一捆牧草扎得多,东南三星正闪烁。今夜究竟是什么夜晚?遇这良辰真快活。要问你啊要问你,拿这良辰怎么过?
注释:¹刍:喂牲口的青草。²隅:指东南角。³邂逅:即解媾,解,悦也。原意男女和合爱悦,这里指志趣相投的人。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绸缪束楚¹,三星在户²。今夕何夕,见此粲(càn)³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译文:一束荆条紧紧捆,天边三星照在门。今夜究竟是什么夜晚?见这美人真兴奋。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美人怎样疼?
注释:¹楚:荆条。²户:门。³粲:漂亮的人,指新娘。

  诗文每章的头两句是起兴,当是诗人所见。

  下两章“束刍”、“束楚”同“束薪”。又参星黄昏后始见于西方天空。故知“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两句点明了婚事及婚礼时间。“在天”与下两章“在隅”、“在户”是以三星移动表示时间推移,“隅”指东南角,“在隅”表示“夜久矣”,“在户”则指“至夜半”。

  三章合起来可知婚礼进行时间——即从黄昏至半夜。后四句是以玩笑的话来调侃这对新婚夫妇:“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粲者)。子兮子兮,如此良人(粲者)何!”问他或她在这千金一刻的良宵,见着自己的心上人,将是如何亲昵对方,尽情享受这幸福的初婚的欢乐。语言活脱风趣,极富有生活气息。其中特别是“今夕何夕”之问,含蓄而俏皮,表现出由于一时惊喜,竟至忘乎所以,连日子也记不起的极兴奋的心理状态,对后世影响颇大,诗人往往借以表达突如其来的欢愉之情,特别是男女之间的情爱。

  此诗每小节的后四句颇值得玩味,诗人以平淡之语,写常见之事,抒普通之情,却使人感到神情逼真,似乎身临其境,亲见其人,领受到闹新房的欢乐滋味,见到了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丽的新娘,以及陶醉于幸福之中几至忘乎所以的新郎。这充分显示了民间诗人的创造力。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好像洞房花烛夜新婚夫妻在逗趣,具有祝福调侃的意味,非常温馨、甜蜜。在这千金一刻的良宵,见着自己的心上人,将如何尽情享受这新婚的欢乐。语言活脱风趣,极富有生活气息。特别是 “今夕何夕”之问,含蓄而俏皮,表现出由于一时惊喜,竟至忘乎所以,连日子也记不起了的心理状态。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227-228页
2、 朱熹《诗集传》
3、 戴震《毛诗补传》
4、 张娟平,《诗经·唐风》研究第18页,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 2013

chóumóu

shījīng·guófēng·tángfēng xiānqín 

chóumóushùxīn sānxīngzàitiān jīn jiànliángrén  liángrén 
chóumóushùchú sānxīngzài jīn jiànxièhòu  xièhòu 
chóumóushùchǔ sānxīngzài jīn jiàncànzhě  cànzhě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闲来无事不从容¹,睡觉(jué)²东窗日已红。
译文:日子闲散的时候,没有一样事情不自如从容,早晨醒来,东边的窗子早已被日头照得一片通红。
注释:¹从容:不慌不忙。²觉:醒。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万物静观¹皆自得²,四日³佳兴与人同。
译文:静观万物,世界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人的兴致随着四季美妙风光自然变化而变化。
注释:¹静观:冷静观察。²自得:安逸舒适的样子。³四日:指春、夏、秋、冬四季。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道通¹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译文:道理通著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
注释:¹通:通达。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富贵不淫(yín)¹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²。
译文:不受权势富贵所迷惑,贫贱而能保持快乐,这样的男子就是英雄豪杰了。
注释:¹淫:惑乱,迷惑。²豪雄:英雄。

  这首诗虽说是秋天偶然写成,细细分辨却可看出程颢的人生态度。就是心境悠闲,不慌不忙,丝毫不觉得任何压力。睡眠充分,精神充足,走出户外,放眼望去。以平静的心情去欣赏万物时,发现无一不具特色,各有其存在的道理,颇具自得的神情。春夏秋冬四时,也都有各自的美好风光与特殊胜景,这些都要靠人去品味。我们应该随着四季的变化而享受自然的乐趣。

  首联说自己心境清闲,事事从容,睡醒之时,红日高照。此处的“闲”,是佛、道两家宣扬的“心气和平”、“收心忍性”,从心灵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谓“无生”。这均是修身养性的结果,是清静无为的化境。按照二程理学修养的程序:“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就是首句“闲”的内涵,只有如此,才能“无事不从容”,即事事从容。从容的表现就是第二句描绘的“睡觉东窗日已红”。一觉睡醒,红日高照,满窗红亮。一、二两句可看作因果关系。以下进一步申述事事从容的结果,宣讲理学哲理。

  颔联说世间万事万物,虽然纷纭变幻,千奇百态,但只要静静地观察,就能穷极物理、格物致知。程颢说的“格物”当然不是今人所说的科学研究自然和人类社会。程颢说“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所谓“格物”就是“理与心,而人不能会之于一”,因此要去“私意”(存天理,去人欲),从内心大作文章。他们认为万物都有一个绝对不变的理。只有这样,春夏秋冬,四季佳景,才能和别人一样地同享共待。颈联进一步解释“自得”之境界。程颢所谓的“道”是同“形”一起来讲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即抽象概括,概括出的抽象原则叫“道”。“形而下”,指具体的事物,即“器”,而道与器的关系是道藏于器,即具体的器离不开抽象的道。道体之大,天地万物,风云变态,自然社会,无所不重,莫有不通。“思”就是思考,抽象、概括,亦即颔联所谓的“静观”。“思鹜八极,心游万仞”的结果,就可以抽象出道。这种“格物致知”的功夫,指导人立身处世的最高准则,就是尾联讲的“富贵不淫贫践乐”。按照二程的理学思想“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他们认为,天之生物有贵贱等级的区别,有大小,有长短,君子是大,小人是小,就是“天理”,因此程颢要求处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男子汉若能修养到这一步,就是英雄豪杰,就是伟丈夫。

  在生命的悲情与思考之下,诗人超越了一己的得失和现实的困境,从更高更远以及更主动的层次上去提升人生的意义。这首诗表现的是道,是静观,静观就是去欲,四时佳兴就是去欲之后获得的快感,道通天地,才能够有这种感觉,所以富贵不淫,身处贫贱也感觉到快乐。这就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儒家观念,但是到了静观的境界,能够平静的看待世间一切,也就是真正的英雄了,这就是一种超越。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
2、 蒙万夫.千家诗鉴赏辞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93-195

qiūǒuchéng

chénghào sòngdài 

xiánláishìcóngróng shuìjuédōngchuānghóng 
wànjìngguānjiē shíjiāxìngréntóng 
dàotōngtiānyǒuxíngwài fēngyúnbiàntàizhōng 
guìyínpínjiàn nánérdàoshìháoxióng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从来¹只有情难尽²,何³事名为情尽桥。
译文:世间最难了断的就是感情,如何能有情尽桥呢?
注释:¹从来:向来。²尽:完。³何:什么。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自此改名为折柳(liǔ)¹,任他离恨²一条条。
译文:就改名为折柳桥吧,该是离恨就像柳叶一条条地摆荡在心头啊!
注释:¹折柳:折柳送别,是古代习俗,取“柳”谐音“留”,表示挽留之意。²离恨:离愁别恨。

  这诗即兴而作,直抒胸臆,笔酣墨畅,一气流注。第一句“从来只有情难尽”,即从感情的高峰上泻落。诗人以一种无可置疑的断然口气立论,道出了万事有尽情难尽的真谛。“从来”二字似不经意写出,含蕴却极为丰富,古往今来由友情、爱情织成的种种悲欢离合的故事,无不囊括其中。第二句“何事名为情尽桥”,顺着首句的势头推出。难尽之情犹如洪流淹过桥头,顺势将“情尽桥”三字冲刷而去,诗人的这个疑问也代表了他看待“情”的观点,真切地表达了前一句“情难尽”所蕴含的感情,首尾相呼应,结构紧密,更显严谨,情思绵绵,更显深长。

  前两句是“破”,后两句是“立”。前两句过后,诗势略一顿挫,好像见到站在桥头的诗人沉吟片刻,很快唱出“自此改名为折柳”的诗句来。折柳赠别,是古代习俗。诗人认为改名为折柳桥,最切合人们在此桥送别时的情景了。接着,诗又从“折柳”二字上荡开,生出全诗中最为痛快淋漓、也最富于艺术光彩的末句——“任他离恨一条条”。“离恨”本不可见,诗人却化虚为实,以有形之柳条写无形之情愫,将无形之情愫量化成为一条条,使人想见一个又一个河梁送别的缠绵悱测的场面,心中的离别情殇油然而发,感情真挚动人。

  诗的发脉处在“情难尽”三字。由于“情难尽”,所以要改掉“情尽桥”的名称,改为深情的“折柳桥”也是由于“情难尽”,所以宁愿他别情伤怀、离恨条条,也胜于以“情尽”名桥之使人不快。“情难尽”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篇,故给全文一气呵成的和谐的美感。

参考资料:
1、 代汉林.律诗绝句精品鉴赏.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第225页

qíngjǐnqiáo--yōngtáo

cóngláizhǐyǒuqíngnánjǐnshìmíngwèiqíngjǐnqiáo

gǎimíngwèizhéliǔrènhèntiáotiáo

昨晚西窗风料峭,又把黄梅瘦了。人被花香恼,起看天共青山老。
昨晚西窗风料峭(qiào)¹,又把黄梅瘦了。人被花香恼,起看天共青山了。
注释:¹料峭:风寒貌。
鹤叫空庭霜月小,夜来冻云如晓。谁信多情道,相思渐觉诗狂少。
鹤叫空庭霜月小,夜来冻云如晓。谁信多情道¹,相思渐觉诗狂少。
注释:¹“谁信”句:犹口语“谁讲(我)多情”,实为反语。
此词咏寒夜之苦,故首句点出“昨晚”。次叙夜起看天,鹤唳空庭,霜月冻云,只觉满目凄凉。心中愁结,遂致诗兴全无。“天共青山老”一句,反用“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意,有“此恨绵绵”之痛。全词幽怨含蓄,表现了作者“惊才绝艳”。

fēnfēi··hán--

zuówǎn西chuāngfēngliàoqiàoyòuhuángméishòulerénbèihuāxiāngnǎokàntiāngòngqīngshānlǎo

jiàokōngtíngshuāngyuèxiǎoláidòngyúnxiǎoshuíxìnduōqíngdàoxiāngjiànjuéshīkuángshǎ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