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吕驻云飞】
【南中吕驻云飞】
烛影摇红,翠袖殷勤捧玉钟。浅笑蛾眉纵,款步湘裙动。嗏,恼乱杜司空,醉眼朦胧。一曲清歌,误把行云送。犹恐相逢是梦中。
烛影摇红,翠袖殷勤捧玉钟。浅笑蛾眉纵,款步湘裙动。嗏,恼乱杜司空,醉眼朦胧。一曲清歌,误把行云送。犹恐相逢是梦中。
薄分刘晨,一别天台隔世尘。花月追风韵,冰玉思清润。嗏,春梦了无痕,早是伤神。流水桃花,还向溪头问,不见当时劝酒人。
薄分刘晨,一别天台隔世尘。花月追风韵,冰玉思清润。嗏,春梦了无痕,早是伤神。流水桃花,还向溪头问,不见当时劝酒人。
旧日张郎,曾记眉儿画短长。得见风流样,问甚别离况。嗏,纤手捧霞觞,满劝琼浆。人自当垆,何用金貂当。烂醉佳人锦瑟傍。
旧日张郎,曾记眉儿画短长。得见风流样,问甚别离况。嗏,纤手捧霞觞,满劝琼浆。人自当垆,何用金貂当。烂醉佳人锦瑟傍。
皓齿纤腰,宝髻宜簪白燕高。细把银灯照,不管春鸡报。嗏,何处教吹箫,再见今宵。纵有千金,难买倾城笑。金屋妆成贮阿娇。
皓齿纤腰,宝髻宜簪白燕高。细把银灯照,不管春鸡报。嗏,何处教吹箫,再见今宵。纵有千金,难买倾城笑。金屋妆成贮阿娇。
陈铎

陈铎

明淮安府邳州人,家居南京。字大声,号秋碧。正德中世袭指挥。工诗善画,尤善散曲,山水仿沈周。有同名杂剧、传奇《纳锦郎》,又有散曲集《秋碧乐府》及《香月亭诗》。 ▶ 1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汉谣(yáo)¹魏什²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注释:¹汉谣:指汉乐府民歌。²魏什:指建安诗歌。什,《诗经》的雅、颂,以十篇为一卷,称为“什”,后来便以“什”指诗篇。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谁是诗中疏凿(záo)手?暂教泾(jīng)(wèi)各清浑¹
注释:¹泾渭各清浑:泾水、渭水一清一浊,合流时清浊分明,泾渭各清浑即指泾渭分明。
这是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第一首,表明了他写这组论诗诗的动机、目的和标准。元好问以《诗经》的风雅传统为“正体”,认为汉乐府和建安文学是这一传统的继续,他针对宋金诗坛上的一些弊病和“伪体”盛行、汉魏诗歌传统的淆乱,以“诗中疏凿手”为己任,要在纵览诗歌创作的历史中正本清源,区别正伪,使之泾渭分明,从而廓清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

lùnshīsānshíshǒu··--yuánhǎowèn

hànyáowèishénjiǔfēnyúnzhèngrénlùn

shuíshìshīzhōngshūzáoshǒuzànjiàojīngwèiqīnghún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¹溶漾(yàng)都净。柳径无人,堕(duò)絮飞无影。汀(tīng)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mèi)²,撷(xié)³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译文:绿色的原野与天相接,青色的天空笼罩水面,白茫茫的江水波光浮动,一派明澈洁净净。岸边柳荫小路上空无一人,柳絮随风飘荡,地上不留一点踪漾。站在船头望去,越过水中的小洲看到落日下归家的人群:妇女们束着修长衣带,衫袖轻飘,竞相在芳洲上采香草、拾翠羽。其中有人步履轻盈,涉浅水而来,在春天夜晚时登上停靠于雾气笼罩的洲渚停船上。
注释:剪牡丹:《宋史·乐志》十七,教坊有女弟子舞队,第四日佳人剪牡丹队,调名本此。双调一百零一字,仄韵。¹素色:白色,指白茫茫的江水。“净”字是形容水的明澈洁净。²修巾薄袂:长的毛巾,薄的衣袖,指妇女春日装束。³撷:拾取。
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彩绦(tāo)朱索¹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²响双槽³,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译文:她们刚刚整理完身上的彩带红绳,聚合于船仓彩绘的屏障内。风停夜静时,从屏障内忽然传出两位琵琶女奏响的乐曲,饱含古往今来的失意文人和沦落天涯的歌女郁结的情思,有谁能够领悟?琵琶的乐声嘈嘈切切,犹如大小珍珠落到玉盘的声音。如同醉意上了琵琶女的面颊,她们美艳的双眉紧紧聚拢。我还是尽情地听吧:任她们演奏完一曲如泣如诉的⁴《昭君怨》琵琶曲。此时,唯见江面空阔,月光皎洁。
注释:¹彩绦朱索:指五颜六色的彩带,是女子的装饰物,这里使借代手法,以偏概全,泛指美人身上的衣饰。²金凤:曲名。³双槽:槽,琵琶等乐器上弦的格子,这里指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进:用以描述琵琶声。⁵汉妃:指汉代王昭君,传说她出塞时弹着琵琶。

  这首词的上片写日暮时分,游春女子纷纷回家,告别了白日的繁喧,万籁俱寂。下片写词人在舟中听琵琶女弹奏“今古幽思”之曲的情景,曲尽意犹存,留给人无限的遐想与回味。该词用铺叙手法写景,描画得有神有形,栩栩如生;作者善于雕词琢句,用典精妙。

  上阙起首三句是环境描写。“野绿连空”,见词人站船上,目光顺地平线伸延,只见辽远无际的绿色原野上接苍穹。作者又顺势举头眺望远天,晴空蔚蓝,好像与江水相连。着一个“垂”字把远望中大水相接的感觉,表现得极其形象。词人仰观俯视,只见眼前江水“素色溶漾都净”,此句本自谢朓诗“澄江净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以上三句,词人以其拿手的炼字功夫,多方面多层次地画出了一幅江上美景,晴空与绿野相连,波光粼粼,天光云影,映于澄江之中,景象浑茫寥阔,而又十分寂静。这幅图画中,“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正是绿野中的特写。这二句,显得有些平凡。作者只是把眼前景物,率直写出。淡墨一痕,不求奇峭,但妙处正这里。以平淡的句子,逗入意境,才见功力。特别是加了“无影”二字,整个画面立即灵动起来,那柳絮飞舞的轻盈飘忽,形神俱出,而且微风吹拂,轻絮飘舞,微暗的树荫中,依稀看见它们游荡回转,而一点影子也不留地面,真有一种飘忽无影的妙趣。

  “汀洲”句推进一层。词人完成天光云影、柳絮轻舞的环境描写后,让人物出场了。作者船上望去,首先远处看到人归之影,人影与晚霞相映,十分妍丽。人渐走渐近,看得也越清楚,连“修巾薄袂”也看得出来。由下句“撷香拾翠相竞”来看,可知这美人不是独自一人,她是结伴春游,芳洲上采香草,拾翠羽。古代女子常春季到郊外拾野鸟的各色羽毛,采各种香草。曹植《洛神赋》有“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之句,写出洛水众女神之美,此处词人借用此意,写汀洲女子的美色。

  上片歇拍写两个美人登上船,并停泊洲边,水边过夜。“凌波”即踩水而行,本出曹植《洛神赋》用“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晚霞辉映下,寂静的洲渚上,忽的出现了这一双美人,词人凝望的同时,也不禁产生了美丽的幻觉,目为凌波女神。这不仅细致地写了洲上女子的美,而且把词人的欣喜、惊愕,以至倾慕的心理也表现出来。这两句一方面把一整天情节的铺叙加以收束,日落春暝,美人回到船上,词人也该歇息了;另一方面,又用“烟”字,为江滨洲边刷上一层烟水凄迷的朦胧色彩,为下片抒情做好铺垫。

  过片“彩绦朱索新整”,写美女回到船上,一天的“撷香拾翠”之后,换妆梳洗,以更娇丽的容颜出现。

  接下来一句为“金凤响双槽”。“金凤”代指琵琶。本出乐史《杨太真外传》:“妃子琵琶逻逤檀,寺人白季贞使蜀还献。其木温润如玉,光耀可鉴。有金缕红文,蹙成双凤。”故苏轼《宋叔达家听琵琶》诗云:“半面犹遮凤尾槽。”这里切题《舟中闻双琵琶》。这优美的乐声里饱含着今古幽思,人物的精神境界显得高雅深沉。又用“谁省”一词,反跌出只有自己是知音的深意,把自己与琵琶女的关系推进一层。

  “玉盘”句由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句化来,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并举,形象地表现了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高昂处如急风暴雨,低回处如儿女私语,令人耳不暇接。人物的感情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回婉转,皆随乐声起伏,曲曲传出。乐声已至高潮,然又戛然而止,词人对音乐形象的描绘也暂收束。

  船上一片岑寂,无声的境界里,接下来词人省略了恰相逢知己,隔船相邀等细节,径直从借酒相慰写起。“酒上妆面”,是说琵琶女已带醉意,面颊被酒晕得绯红,故下句用“花艳”形容其醉态之美。借酒浇愁愁更愁,于是双眉“相并”。“相并”意即紧锁,表明愁怀不释。对醉态愁容的描写,形神兼备,极其工巧。

  既然愁怀未释,欣逢知己,欲一吐为快,于是重奏一曲,词人亦“重听”一遍。

  “汉妃”句用王昭君远嫁匈奴,马上弹琵琶故事。晋石崇《王明君辞序》载:“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一曲”也兼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汉妃一曲”也可以说是“今古幽思”的具体内容,其中寄托着琵琶女离乡背井、流落江湖的身世之感。结句“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如泣如诉的昭君怨曲,把听众带进了哀愁的境界,相对无言,月夜格外的沉寂,留下了无穷的余韵,让人回味。词境从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化出。

  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但作者并没有一味摹仿,而是另出新意。在艺术上除了善于炼字炼句之外,在体裁上采用慢词形式,以铺叙的写法,把春郊月夜、柳花烟渚,以及在此背景上活动的人物,描画得有神有形,栩栩如生。可以说,对慢词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对铺叙手法在词中的运用,作出了贡献,开了风气之先。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唐圭璋,缪钺,叶嘉莹,周汝昌,宛敏灏,万云骏,钟振振撰写. 宋词鉴赏辞典 珍藏本 上[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162-166.

jiǎndān ·zhōuzhōngwénshuāng

zhāngxiān sòngdài 

绿liánkōng tiānqīngchuíshuǐ róngyàngdōujìng liǔjìngrén duòfēiyǐng tīngzhōuluòrénguī xiūjīnmèi xiéxiāngshícuìxiāngjìng jiělíng yānzhǔchūnmíng 
cǎitāozhūsuǒxīnzhěng 宿xiùpíng huàchuánfēngdìng jīnfèngxiǎngshuāngcáo tánchūjīnyōushuíxǐng pánxiǎoluànzhūbèng jiǔshàngzhuāngmiàn huāyànméixiāngbìng chóngtīng jìnhànfēi jiāngkōngyuèjìng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客心¹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译文:游子的归乡之愁好似流水绵绵不尽,河水迅疾让归舟行驶更加容易。
注释:¹客心:游子之思。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忽讶¹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译文:忽然惊讶的听到船窗外传来吴地的语调,故乡的月亮已经照在船头。
注释:¹忽讶:忽然惊讶。

  首句“客心”,指离乡在外的心情,通常说来,免不了一个“愁”字。然而作者并不直接将“客心”等同于“愁”,而是在“客心”与“愁”之间,阑入“水”的意象,连用两“如”字绾结三者,使“客心”与“愁”产生距离,仿佛两事原本了不相干,只是因为都与水有相类之处,所以经由水偶然牵合在一起似的。起手故为曲折,用笔摇曳而蕴藉。

  但阑入“水”的意象,主要意图还不在此,而在于带出次句。看到次句,读者方才恍悟,“水”字实有所指,不是虚设的譬喻。它指运送作者舟行还乡的河流。河水流速迅疾,使归舟走得很快。急流是因,在前,归舟容易是果,在后,且“容易”按正常语序,又该放在“归帆”之后,修饰后者。可是这里却句法倒装,把“容易”置于最前面,突出了作者最强烈的感受。

  而这句反过来,对上句也起到了定向的作用。以水喻愁,古人诗中其例甚多,喻义不止一端:或以水喻愁绪的深,如唐彦谦《留别》:“龙潭千尺水,不似别情深”;或以水喻愁绪的长,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或以水喻愁绪的百转千回,如温庭筠《锦城曲》:“巴水漾情情不尽,文君织得春机红”,等等。叶燮的喻义又是什么?通过次句可以确认,他是用水流之急比拟愁绪之浩荡,并且这愁绪同水一样,均是指向他的家乡。

  后两句顺着“容易”而来。何以见得舟行容易?即从不知不觉间已近故乡见出。叶燮乃江苏吴江人,乍闻吴语,自然倍感亲切。第三句的“忽讶”,点出舟行速度快得出乎意料。这一句原作“忽讶推篷吴语是”,今本为叶氏门生沈德潜所改。细细吟味,改句确是胜过原句。原句推篷而闻吴语,是作者主动行为在先;改句语声送入窗内,作者完全是被动的,意外的味道更其浓厚。复以声律而论,原句是“平仄平平平仄仄”,正对下句的“仄平仄仄仄平平”;改句变作“平仄平平仄平仄”,第五、六字平仄易位,自拗自救,令人一上口便稍觉惊异,同要表达的意外之感恰相匹配,声、情相得益彰。这句改动,艺术上是绝对站得住的(“船”字重出,强调所写均系船中所感,不是疏忽)。叶燮的推篷闻声当为写实,沈德潜的隔窗闻声则为诗人的加工,这就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分野所在了。写诗有时候是不可拘泥实情的。贾岛《题李凝幽居》“僧敲月下门”句,“推”、“敲”两字怎生取舍,迟迟未能定夺。倘使一切照实交代,何来犹疑?犹疑是因为这里的一切考量,目的都在构造意境而不在还原事实。这件事本身大概也属子虚乌有,但久成美谈,则是因为它确乎道出了一些诗艺的真谛。当然,虚构得有个分寸,它是为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服务的,应该锦上添花,不宜喧宾夺主。若像张枢那样,赋[惜花春]词,“琐窗深”句末字为求声韵优美,改“深”为“幽”,继又改“幽”为“明”(事见张炎《词源》卷下《音谱》),不悟“明”字与他要表达的深幽之境,意义背道而驰,就不免虚构得失去分寸感,未足效法了。

  回到叶燮这首诗上来。末句由听觉拓展至视觉。此时故山尚未在望,然而作者藉由明月,先点出故乡近了。月光原是遐迩普照的,照着故山的月光也照着我的船头,这是正常现象,殊不足以证明我离故乡之近。然而这句诗明明传达出一个讯息:故乡已经不远。这不是一个理性的证明,而是一个艺术的证明。叶燮论诗,尝指出诗与寻常文字不同,可用以表现“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若以俗儒之眼观之,以言乎理,理于何通?以言乎事,事于何有?所谓言语道断,思维路绝。然其中之理,至虚而实,至渺而近,灼然心目之间,殆如鸢飞鱼跃之昭著也”(《原诗》内篇下)。这句诗无理而有理,正践行了他自己的观点。

  统观全诗,逆推其构思过程,实际上后半所写才是触发灵感的契机。作者由闻乡音,而觉出舟行之速,于是有了第二句。为什么舟行如此之速呢?水流之急是个“真”的解释,由此推进到一个“美”的解释,那就是客心似水,沛然莫之能御,加快了作者的返程速度,于是有了第一句。诗尽管自客心之愁起笔,但在构思之初,此愁已然因故乡在即而消散,所以作者写愁方能写得如此轻盈,也方有余裕在诗艺上从容打磨。

sháo

xiè qīngdài 

xīnshuǐshuǐchóu róngguīfānchènliú 
chuánchuāngsòng shānyuèguàchuántóu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柳条百尺拂银塘¹,且²莫深青只浅黄。
译文: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清澈明净的池塘,柳色尚且还不是深青的,只是浅浅的黄。
注释:¹银塘:指清澈明净的池塘。²且:尚,还。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未必柳条能蘸(zhàn)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译文:柳条未必垂到了水中,是因为水中的柳影将它拉长了。

  杨万里的《新柳》一诗描摹细腻,韵味清新,妙手天成,生面别开,颇能代表其“诚斋体”的诗风。

  诗人漫步赏柳,由远而近,视线也由上而下,从岸上柳条,写到水中柳景。作者出人意料地只用了一个非常亲切的“引”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照应了前面的“百尺”一词,又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柳影相连相映优美而有动感的图画,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对新春的喜爱之情。(早春时节是浅黄的柳条,暮春时节柳条是深青的,这里还采用象征的手法)“引”呼应篇首,说明柳条之所以能达“百尺”之长,因水中柳影把“引伸”之故。“引”字描绘出微风吹动,柳枝轻扬,水上水下连成一片的优美画面,把柳影即把新柳,把整个画面都写活了。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活泼、新颖、意趣和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其冲破江西诗派冷僻生涩的藩篱而表现的特色—“诚斋体”的特色。

  这首小诗画面清新,节奏明快,读来仿佛身临其境,仿佛沐浴着融融的阳光,吹拂着和煦的春风。字字句句无不流露着诗人爱惜新柳,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深情。

  “柳条百尺拂银塘”。作品开篇首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柳树池塘两情依依的整体画面。“百尺”写了柳的婀娜与茂盛,“拂”写出了柳的轻揉,像手少女的纤纤玉手轻拂着银光闪耀的池塘。如此一来,一幅清新、煦暖、鲜亮、灵动的春树春水图画就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且莫深青只浅黄”。在这一句里,诗人以浓重的笔墨写柳叶的颜色。“且莫”即“切莫”,有“千万不要”的意思,但在这里应该理解为“一点儿都没有”,就是“一点儿深清的绿色都没有”;“只”限制了柳叶颜色的单一和纯粹,没有其他颜色,只有鹅黄嫩绿,“且莫”和“只”这两个限制性的词语不但传神有效地写出了初春时节柳树的特点,同时还流露了诗人爱惜新柳的深情。

xīnliǔ

yángwàn sòngdài 

liǔtiáobǎichǐyíntáng qiěshēnqīngzhǐqiǎnhuáng 
wèiliǔtiáonéngzhànshuǐ shuǐzhōngliǔyǐngyǐncháng 
古木卧平沙,摧残岁月赊。
古木卧平沙,摧残岁月赊。
有根横水石,无叶拂烟霞。
有根横水石,无叶拂烟霞。
春至苔为叶,冬来雪作花。
春至苔为叶,冬来雪作花。
不逢星汉使,谁辨是灵槎。
不逢星汉使,谁辨是灵槎。

píngshā--wánglíngrán

píngshācuīcánsuìyuèshē

yǒugēnhéngshuǐshíyānxiá

chūnzhìtáiwèidōngláixuězuòhuā

féngxīnghàn使shǐshuíbiànshìlíngchá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