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帆东去水溶溶,敝尽春袍忆旧冬。
知己天涯几行泪,邻僧江上数声钟。
到家杨柳当三月,别处芙蓉是九峰。
为汝相留犹未发,烛花今夜故重重。
片帆东去水溶溶,敝尽春袍忆旧冬。
知己天涯几行泪,邻僧江上数声钟。
到家杨柳当三月,别处芙蓉是九峰。
为汝相留犹未发,烛花今夜故重重。
沈明臣

沈明臣

浙江鄞县人,字嘉则。诸生。偕徐渭为胡宗宪幕僚。有诗名,即兴作铙歌十章,援笔立就,为宗宪激赏。后宗宪以严党下狱死,为之讼冤。继往来吴楚闽粤间。卒年七十余。歌诗约七千余首,有《丰对楼诗选》、《荆溪唱和诗》、《吴越游稿》。 ▶ 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高岩有鸟不知名,欵语春风入户庭。
高岩有鸟不知名,欵(kuǎn)¹春风入户庭。
译文:高高的山岩上,有只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当它飞入户庭鸣叫时,仿佛是与春风亲切地欵曲而语。
注释:¹欸语:鸟叫的声音。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百舌黄鹂¹方用事,汝(rǔ)音虽好复谁听?
译文:户庭里得势的是百舌和黄鹂,你唱得再好又有谁听?
注释:¹百舌黄鹂:百舌鸟和黄鹂鸟。

  这首诗的主要用意是讥刺朝廷专权用事的新党,直指他们为君侧的佞人。有力地抨击了他们专恣弄权、妒才忌贤的行径,诗中对不知名的鸟儿深表惋惜,也是对那些遭受排挤的高才遗贤寄予同情之心。

  这首诗没有题目,作者不知所咏鸟儿的名字,其本意也不是咏鸟,诗中的政治讽刺意味虽然十分显豁,作者还是不愿直接点明,所以用“绝句”代题。

  由陈入隋的诗人韦鼎写过一首《在长安听百舌》:“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那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也是由一鸟相惊而触动政治感慨,不过是通过埋怨鸟儿在异地仍作乡音而寄托深切的乡国之思。道潜则是慨叹无名之鸟难为善鸣者所容,借以对专权用事者予以讥刺。二诗都用正言反说之祛,韦诗责怪百舌实际是怜惜百舌不知风烟之异,道潜说黄鹂、百舌善鸣实是责其不容异鸟争呜,只不过一个说得曲折,一个用的是比兴。

  此诗发端用叙事句法写鸟儿居于高岩而不为人所知,其品种十分珍奇。它飞入户庭时,与春风欵曲而语,又显得十分亲切诚挚。这句写鸟儿情态可爱,依依动人。接着叹息:户庭里得势的是百舌和黄鹏,你唱得再好又有谁听?这一问,表面上只是惋惜户庭已有善鸣之鸟,异鸟飞来未必能受赏识,其实意味深长。黄鹂、百舌都是常见的鸣禽,黄鹂即黄莺,百舌是伯劳的一种,一名反舌,能反复其舌,在春天随百鸟鸣叫,到夏天停止。这两种鸟因鸣声圆滑而常为人所畜养,它们把持歌坛,自不容珍奇的鸟儿前来争鸣。同时,古人认为,“反舌有声,佞人在侧”(《汲冢周书》),杜甫《百舌》诗曾借此鸟托讽说:“百舌来何处?重重只报春。……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直接以百舌的鸣叫来影射君侧有谗佞之人。联系道潜的身世背景来看,这首诗的主要用意是讥刺朝廷专权用事的新党,直指他们为君侧的佞人。

  道潜与苏轼交好,绍圣(1094-1098)初期,苏轼被贬往惠州,道潜也因作诗讥刺时政而得罪,被勒令还俗,编管兖州。当时新法已经变质,执掌朝政的是章惇、曾布、蔡京等一伙人。这首诗将这一伙人比作鸣声圆滑、反复其舌的百舌、黄鹂,不光是嘲讽他们凭着伶俐圆滑、唱得好听而得势一时,而且还有力地抨击了他们专恣弄权、妒才忌贤的行径,诗中对不知名的鸟儿深表惋惜,也是对那些遭受排挤的高才遗贤寄予同情之心。

  这首诗的客观意义要比作者的寄意还要深广。无名鸟儿唱得再好也无人来听,又说明听众缺乏鉴别能力,既不识高低,又不辨清浊,只能欣赏百舌、黄鹂凡庸的曲调。它还联系到自古以来由于小人用事而致使人才受排挤、遭冷落的现象,以及由于世人鉴识力的低下而造成的曲高和寡、庸音喧扰的情况。所以,此诗虽然语浅意露,一目了然,却能在多方面发人深思。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495-496页

jué--dàoqián

gāoyányǒuniǎozhīmíngkuǎnchūnfēngtíng

bǎishéhuángfāngyòngshìyīnsuīhǎoshuítīng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九嶷(yí)¹上白云飞,帝子²乘风下翠微³
译文:九嶷山上空白云飘飘,娥皇与女英乘着微风翩翩下山。
注释:¹九嶷山:地名,出自《水经注》。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中国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宁远县境内。中国名山之一。²帝子:指娥皇与女英。传说中,她们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³翠微:指青山。传说中九嶷山有娥皇峰与女英峰。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译文:她们的眼泪洒在青青野竹上,片片红霞若天风织成绚丽的衣衫。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¹人歌动地诗。
译文:洞庭湖水波浩荡卷起白色的浪花,橘子洲当歌一曲感天动地。
注释:¹长岛:今长沙的橘子洲。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我欲因之梦寥(liáo)廓,芙蓉国¹里尽朝晖。
译文:我将为此而梦回祖国辽阔的河山,在芙蓉盛开的家乡朗照着清晨的光辉。
注释:¹芙蓉国:指湖南省。

  此诗起首二句就幻化出一个仙女下山的浪漫飘渺的图像。神话传说中舜帝的两名妃子娥皇与女英正依傍了清风在飘飘降临。而九嶷山正是葬舜之处。这二行诗也自然让人想到《楚辞》里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中的二行诗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二位仙子又从青山白云之间乘风而下了,她们为何而来?为情而来,为美丽的霞姑而来。

  接着的二句写仙女的音容面貌,其中也植入了杨开慧烈士,诗人早年的妻子的美丽身影,天上人间神人合一,难以区分。斑竹上凝结了万千晶亮的泪珠,而红霞片片是仙女的衣裙,也象征及比喻为杨开慧的英灵。如唐代刘禹锡《潇湘神》一诗的“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一样,诗人毛泽东也在诗中借“斑竹一枝千滴泪”寄托他对杨开慧的绵绵哀思。这是一种多么深沉的永恒的相思啊!诗人对年轻时的爱侣刻骨铭心的相思,正形象地通过斑竹露珠般的泪花渐渐浸透出来。但英烈的牺牲是美好的,是绚丽的,她已幻化为万千红霞飘荡在祖国万里河山之上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从中固然可以看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但它却也表现了毛泽东对家乡人民克服困难的殷般期待,以及毛泽东藐视困难欲战而胜之的坚强意志。古代湖南盛产木芙蓉,五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一般人认为这是毛泽东诗中“芙蓉国”的出典。但中有一首诗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我以为,娴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毛泽东不会不想到它。

  因此,“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两句诗,既寄寓了他的怀乡念旧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于家乡乃至整个中国的明天的展望。如前所述,这首诗是对古典诗歌中友情诗传统的创造性发展。正是因为古人写友情时视野毕竟有限,格局有的比较狭窄,常常限于个人的天地之间,如明代邢昉的“胸前千斛泪如澜,为不逢君未可弹。何日尽情拼一哭,两人相对却成欢”(《寄吴见未》),如明代顾起元的“与君相见倍相亲,忽漫分携更怆神。此夜高歌在燕市,不知肝胆向何人”(《送顾考敷南还》)等等,均是如此。而毛泽东的《答友人》与它们比较起来,不仅可见新旧之别,古今之异,而且可见毛泽东作品境界之高远。

  毛泽东这首诗,在艺术上是巨细映衬、点面相形的典范之作。意笔与工笔,概括和精巧,粗犷与细腻,是艺术形象造型的两种不同的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尤其如此。擅长于思想辩证法的毛泽东,同样讲究艺术的辩证法。毛泽东的诗词包括这首七律,其艺术的总体风貌是继承宋代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风格而作创造性的发展,诗的境界雄浑壮阔,往往神驰寰宇而目空今古。但是,从诗艺而言,一味豪壮,常常就会空无依傍,大而无当,等而下之的就会堕入凌厉叫嚣之途;一味工细,则容易流于琐屑平庸,天地狭窄,等而下之的就会流于晦涩苍白之境。只有大中取小、以小见大,才会大而不空,小而不仄,大小互补,相得益彰。因此,毛泽东既常以其如椽的健笔,挥洒出大的境界(大景),也注意以较为精细的笔墨点染出小的境界(小景)。唯其如此大小结合、巨细映衬,才能创造出豪气干云而情味绵邈的艺术整体。

 ·yǒurén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jiǔshānshàngbáiyúnfēi chéngfēngxiàcuìwēi 
bānzhúzhīqiānlèi hóngxiáwànduǒbǎichóng 
dòngtíngyǒngliántiānxuě chángdǎoréndòngshī 
yīnzhīmèngliáokuò róngguójìnzhāohuī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群儿戏于庭¹,一儿登瓮(wèng)²,足跌没水中。众皆³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g),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注释: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¹庭:庭院。²瓮: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³皆:全,都。⁴弃去:逃走。⁵光:指司马光。⁶破:打开,打破。⁷迸:涌出。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
风生白下¹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huì)²(dān)³
译文:从南京城刮出的阴风使千林万树暗淡无光,沉沉雾气遮天蔽日使百花枯萎凋零。
注释:画师:指日本画师望月玉成。¹白下:白下城,故址在今南京金川门外。唐武德九年(626年)移金陵县治于此,改名白下县,故旧时以白下为南京的别称。²百卉:百种花草。³殚:尽,指枯萎。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愿乞画家新意匠¹,只研²朱墨³作春山
译文:希望画家构想出新的意境,只管用鲜丽的颜彩描绘春光明媚的山色。
注释:¹意匠:指艺术创造上的构思。²研:磨,旧时写字作画,须将墨磨于砚中。³朱墨:朱为红色,墨为黑色,均为写字作画的颜色。⁴春山:朝气蓬勃的山。

  这首诗的前两句勾勒了一幅阴暗凄惨的画面:白下刮出的恶风卷来泼墨乌云,盖没了所有的生机勃勃的树林,惨淡愁雾遮天蔽日,各种花草尽被摧残。这里通过具体形象,艺术地概括了旧中国山河破碎、民生悲惨、文坛凄凉,革命者被害的社会面貌。诗句写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风生白下”,即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一、二句正是对国民政府推行反共政策,实行镇压革命、扼杀文学运动的抨击。鲁迅用“白下”一词寓意深刻,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既指明了地点,又暗示了国民政府政权的统治;同时由于它名字的古老和地理位置的特点,又影射了“风”的阴森和肃杀。

  后两句峰回意转,热情地希望和请求画师匠心独运,用新颖的构思、鲜艳的色采去描绘生机勃勃的春天山林。诗句强调“只研朱墨”一种颜料来绘画,就是要求画家画出一片红的“春山”。诗中“愿乞”两字,更突出体现了诗人要求表现共产党根据地的迫切心情;诗中强调描绘根据地要有“新意匠”,又表现了诗人对革命根据地的景仰和热情歌颂。

  全诗紧扣一个”画”字,以强烈的对比手法,描绘出黑暗现实与革命理想的两幅画面。从而,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愤懑感情与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一、二两句,内容上是并列关系,句式上是对偶句。作者以黑暗的“千林”与凋残的“百卉”,逼真地描绘出旧中国的黑暗面。一个“生”字,点风的来源,一个“塞”字,状雾的广布,一个“暗”字,一个“殚”字,状写了阴森恐怖的程度。三、四两句,内容上是起承关系,句式上是非对偶的散句。作者在上两句现实描写的基础上,将笔锋陡转,别开生面,以“新意”引出“春山”,形象地展现出革命理想的崭新画面。一个“新”字,寓意深刻,感情诚挚,一个“只”字,十分肯定,力重千钧。这里,体现了作者“乞”的虔诚,“新”的瞻望,“只”的肯定,“作”的热情。

  此诗炼字、炼句卓有功力,首二句“千林暗”、“百卉殚”,画面鲜明,“风”与“雾”,比喻形象; “生”与“塞”,抓住关键,深中肯綮。后二句“愿乞”与“只研”,虽为规谏之语,纡徐婉转,但表现了作者热切的心情与诚挚的愿望。

参考资料:
1、 谢邦华 张纯武 俞瑞华.鲁迅旧诗导读: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177-178页
七月朔方雁心苦,联影翻空落南土。
七月朔(shuò)¹雁心苦²,联影³翻空南土
译文:七月北方的大雁心里充满了愁苦,成群结队的飞到南方的土地上。
注释:¹朔方:古朔方城,位于内蒙古河套地区,原为赵国领地。后为北方寒冷之地的代名。朔气,指北方的寒气。²雁心苦:鸿雁内心非常辛苦。³联影:联合身影。⁴翻空:翻越天空。在空中翻腾飞翔。⁵落:降落在。⁶南土:南方的土地。南方的疆土。
八月江南阴复晴,浮云绕天难夜行。
八月¹江南²阴复晴³,浮云绕天难夜行
译文:八月的江南的天气总是时阴时晴,浮云弥漫整个天空夜里难以飞行。
注释:¹八月:农历八月,约合阳历九月。²江南:长江以南地区。³阴复晴:阴天又晴天。复,再,又。⁴浮云:飘浮的乌云。⁵绕天:环绕天空。⁶难夜行:难于夜间飞行。
羽翼劳痛心虚惊,一声相呼百处鸣。
羽翼¹劳痛²心虚惊³,一声相呼百处
译文:翅膀伤痕累累心里充满恐惧,呼唤一声就能听见四面八方的回应。
注释:¹羽翼:长羽毛的翅膀。²劳痛:辛劳疼痛。³虚惊:虚假的惊恐。指不必要的惊慌。仅受到惊吓,而无实际遭受灾祸。⁴相呼:互相呼唤。⁵百处:上百个处所。喻许多地方。⁶鸣:回声鸣响。鸣啼,回鸣。
楚童夜宿烟波侧,沙上布罗连草色。
楚童¹夜宿²烟波³,沙上布罗连草色
译文:楚地的孩童夜间露宿在烟雾笼罩的江水河畔,在沙滩布满了罗网,一直连接到了草丛里。
注释:¹楚童:楚国或楚地的孩童。²夜宿:夜间露宿在。³烟波:(南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⁴侧:一侧,旁边。⁵沙上:沙滩上。⁶布罗:布施或布置罗网。⁷连草色:连接着草的颜色。
月暗风悲欲下天,不知何处容栖息。
月暗¹风悲²欲下天³,不知何处(qī)
译文:月色昏暗风儿悲鸣,想从天上飞下来,却不知哪里才是容身栖息之地。
注释:¹月暗:月亮昏暗。²风悲:风声悲吟。³欲下天:将要降下天空。想要从天而降。⁴何处:什么处所。⁵容:容纳。允许。⁶栖息:栖止休息。
楚童胡为伤我神,尔不曾任远行人。
楚童胡为¹²我神³,尔不曾远行人
译文:楚地的孩童啊你为何令我如此伤神,想必你不曾做过远离家乡的行人。
注释:¹胡为:胡乱的行为。胡作非为。²伤:伤及。伤害。³我神:我的精神、精力或神经。⁴尔:你。指楚童。⁵不曾:不曾经。未尝,没有。⁶任:担任。充任。⁷远行人:远途行路的人。
江南羽族本不少,宁得网罗此客鸟。
江南羽族¹²不少,宁得³网罗此客鸟
译文:江南的鸟儿本来有许多,你为何偏要捕捉这远到而来的大雁呢?
注释:¹羽族:长有羽翼的族群。泛指禽鸟类。²本:原本。本来。³宁得:难道非得。宁,岂,难道。⁴网罗:以竹罗或丝网捕捉。捕捉鱼鸟的器具。罗,张网捕捉。⁵客鸟:作客的禽鸟。外地飞来的鸟。多喻旅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