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鹊收声,湿萤度影,庭院秋香。步月移阴,梳云约翠,人在回廊。
乾鹊收声,湿萤度影,庭院秋香。步月移阴,梳云约翠,人在回廊。
醺醺宿酒残妆。待付与、温柔醉乡。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
醺醺宿酒残妆。待付与、温柔醉乡。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

liǔshāoqīng--liúzhèn

gānquèshōushēng湿shīyíngyǐngtíngyuànqiūxiāngyuèyīnshūyúnyuēcuìrénzàihuíláng

xūnxūn宿jiǔcánzhuāngdàiwēnróuzuìxiāngquèshàncángjiāoqiānsuǒxiàojīnchàliáng

刘镇

刘镇

宋广州南海人,字叔安,号随如。宁宗嘉泰二年进士。以诖误谪居三山三十年。性恬淡,士大夫皆贤之。工诗词,尤长于诗,明白清润,为时所推。有《随如百咏》。 ▶ 3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月明星稀霜满野,毡车夜宿阴山下。
月明星稀¹霜满野,毡(zhān)²夜宿³阴山下
注释:¹月明星稀:形容晚上。²毡车:以毛毡为篷的车子。 ³宿:停(车)。⁴阴山下:阴山脚下。
汉家自失李将军,单于公然来牧马。
汉家自失李将军,单于公然来牧马。

  在一个秋晚,道途仆仆的诗中主人停车阴山脚下,对着苍茫景色,顿生思古之幽情。

暗上江堤还独立,水风霜气夜棱棱。
暗上江堤还独立,水风霜气夜棱(léng)¹
译文:晚来停舟,独立在岸边,深秋的江面,江风霜气寒意袭人。
注释:¹棱棱:严寒的样子。
回看深浦停舟处,芦荻花中一点灯。
回看深浦¹停舟处,芦荻(dí)²中一点灯。
译文:回望停船处,夜色中唯见船里透出的一点灯火。
注释:¹浦:水边。²芦荻花:生长于低洼阴湿处或浅水中,秋季开白花。

  这首小诗首句写人,次句写景,结尾两句写回头去看浦中小舟。诗人夜泊江中,信步江堤,霜冷风凄,黑夜漆漆、只有泊舟处一点孤灯,透一点光亮,送一丝温暖。此诗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孤寂的心情。尤其后两句,似乎从旁人的眼中看自己的船,更增添冷峻感觉。全诗景象平易,自然天成,但在布局上又颇见匠心。诗写夜泊之景,不从夜泊之地写,而是选择了堤上回看的视角,使四句小诗显得极为婉曲。

  一二句即紧扣题目,为下句铺垫,也为全诗伏笔。前两句描写诗人步出船舱,走上江堤,顿感江风寒冷刺骨,霜气凛冽袭人,并缀一叠词“棱棱”,不仅摹绘出江边秋夜的寒意,同时活画出诗人在江堤寒风中凄冷的情态。

  三四句写诗人伫立寒风中的江堤上,“回看”“夜泊”处的情景。“回看”二字绝妙,且含蕴丰富,既有站立江堤寒风中对舱内温暖的眷恋,又有一片漆黑夜色中欲有所发现的意愿。结句“芦荻花中一点灯”,在景致变化中使诗人心情为之一振,由“水风霜气”一抑中,情调为之一扬。“芦荻花”照应第二句“水风霜气”。诗人回看“深浦停舟处”,为浓厚夜幕所笼罩,为茂密芦荻所遮蔽,漆黑模糊夜色深沉,那既不显眼又不足道的“一点灯”,俨然“黑暗王国中一线光明,诗人心目中一丝暖意”。“灯”前置以“一点”,正面写灯,侧面烘托,使夜色更浓更广,使深沉的夜色具有了视觉形象,是以明写暗艺术手法的巧妙使用,因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全诗二十八字,所烘托的景象,形象贴切地衬托出“浦中夜泊”的情景。景象平易,但却自然天成;布局巧妙,又独具匠心。写夜泊,选择了江堤上回看的独特视点,形象地写出了一个没有月色、连视觉也失去作用的秋夜。之所以说“独特”,是由于全诗视角不凡、立意不俗、选材别致、烘托深广,由第二句的感觉,到三、四句转向视觉。尤其是写与“夜”与“月”有关的诗,白居易作品中举不胜举,除了著名的《琵琶行》《燕子楼》之外,还有《村夜》《江夜舟行》《襄阳舟夜》《舟夜赠内》《雨夜忆元九》《曲江夜归闻元八见访》等等,一般写夜景离不开月色的烘托,有月才具备韵味,有月才景色绚丽,有月才使人留连,而《浦中夜泊》,没有月色,避开白描,用侧面烘托的独特视角,生动地写出了“浦中夜泊”的别致景象。

参考资料:
1、 白居易.白居易集:三晋出版社,2008:第128页
君不见圣主旰食忧元元,秋风苦雨暗九门。
君不见圣主旰食忧元元,秋风苦雨暗九门。
凤凰池里沸泉腾,苍龙阙下生云根。阴精离毕太淹度,
凤凰池里沸泉腾,苍龙阙下生云根。阴精离毕太淹度,
倦鸟将归不知树。愁阴惨淡时殷雷,生灵垫溺若寒灰。
倦鸟将归不知树。愁阴惨淡时殷雷,生灵垫溺若寒灰。
公卿红粒爨丹桂,黔首白骨封青苔。貂裘玉食张公子,
公卿红粒爨丹桂,黔首白骨封青苔。貂裘玉食张公子,
炰炙熏天戟门里。且如歌笑日挥金。应笑禹汤能罪己。
炰炙熏天戟门里。且如歌笑日挥金。应笑禹汤能罪己。
鹤鸣蛙跃正及时,豹隐兰凋亦可悲。焉得太阿决屏翳,
鹤鸣蛙跃正及时,豹隐兰凋亦可悲。焉得太阿决屏翳,
还令率土见朝曦。
还令率土见朝曦。
此诗开篇写圣主,接写圣主所居之皇宫为苦雨所困,点题之“秋霖”。“君不见”三字,一声浩叹,响落天外,与李白《将进酒》开篇有异曲同工之妙。“阴精”四句写秋日苦雨给黎民百姓酿成了巨灾。鸟归不知树,可见到处都是水乡泽国,与前“沸泉腾”相呼应。“愁”“惨”“寒”等字,既是写秋日景状,也是诗人同情百姓心境的写照。“公卿”四句浓墨重彩地叙写了官宦之家的富贵奢华,与黎民百姓饿死道途的凄惨与可怜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贫富的悬殊与对立。“且如”四句运用两个典故,一笑一悲,交为互文,可见诗人对于朝政腐朽,奸佞当道的悲愤之情。最后两句写诗人希望自己能驱开着满天阴云,使百姓能重见天日。同时,还寓含了诗人欲改变现实的宏伟抱负。全诗气势雄伟,情真意切,意境苍凉,蕴涵丰富,实乃诗人的倾力之作。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18-219页

qiūlín--qián

jūnjiànshèngzhǔgànshíyōuyuányuánqiūfēngànjiǔmén

fènghuángchífèiquánténgcānglóngquēxiàshēngyúngēnyīnjīngtàiyān

juànniǎojiāngguīzhīshùchóuyīncǎndànshíyīnléishēnglíngdiànruòhánhuī

gōngqīnghóngcuàndānguìqiánshǒubáifēngqīngtáidiāoqiúshízhānggōngzi

páozhìxūntiānménqiěxiàohuījīnyīngxiàotāngnéngzuì

míngyuèzhèngshíbàoyǐnlándiāobēiyāntàiājuépíng

háilìngjiàncháo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寒眼¹乱空阔,客意不胜秋²。强呼斗酒,发兴³特上最高楼。舒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xiá)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qiú)
译文:深秋季节,江面空阔,一阵寒风吹来,眼睛被吹得发涩,顿感寒意,让我这个他乡之客不胜秋意悲凉。为了驱散这些忧愁,我呼酒登楼,登上了多景楼的最高处。倚栏四望,江山壮丽如画,巧夺天工。长江波涛汹涌,那下面的鱼龙应当正在一唱一和地悲啸着吧,而我却没有赋诗吟愁这样的闲情逸致。江上的寒风霜露总是善于欺负客居之人,将它们的寒气吹入我的衣裘中,让我顿感寒冷。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双调九十五字,上阕九句四平韵、下阕十句四平韵。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北临长江,登之可以极目望远。¹寒眼:眼睛被江上冷风吹得发涩,感到寒意。²不胜秋:禁不住秋天的愁苦。³发兴:引发兴致。⁴舒:伸展。⁵卷:卷起。⁶巧:善于。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忽醒然¹,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²若为³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译文:寒意让我顿时清醒,满腔豪情都化成感慨,望着神州大地徒然兴叹悲鸣。我一直胸怀报国壮志,却报国无门,空自白了鬓间须发。平生空有一腔意气,现在却只剩了憔悴,暮年已至,如何能再有作为,一展襟怀?只有这江上的明月和那沙鸥能够了解我的心意,就让它们陪我度此残生吧。
注释:¹然:助词,表状态。²岁晚:晚年,暮年。³若为:怎样。⁴分付:交付。

  词的上阕领起于登楼所见的萧索秋景。“寒眼”并非冷眼,而是“眼寒”,是冷落的景物使眼睛生出寒意,其实就是心寒、情寒。“乱空阔”初看颇不合情理,因为“乱”似乎与空阔关系不大。词人借秋天的背景将“乱”字与落叶相结合。秋天到来,落叶处处,使空阔的江天看起来零乱而萧条,如此理解,“乱空阔”自然就合情合理了。而萧条的愁情是由萧条的秋景引起。所以词人云“客意不胜秋”。不过词人并没有继续这种低沉的情绪,而是强行振作,越是愁恨低回,他越是要“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这显示了他的倔强和自信。在词人这种精心设计中,他在“最高楼”上目睹了“江山图画”的可舒可卷,听到了长江波涛汹涌中的“龙鱼悲啸”,并无余暇顾及小家子气的“诗愁”。可是,江山虽然壮美,却挡不住南宋国势日渐衰微。词人虽然倔强,壮志仍然难酬,此时的豪情,壮则壮矣,而悲愤却是掩在深处抹不去,勉强的豪情无法长久。当强提的那口硬气逐渐消退,一阵秋风秋露,此时词人寒意顿生,情绪再次低沉下来。

  下阕抒情。在情绪跌宕起伏的登楼“望神州”之后,词人忽然有所悟继而感叹。国势衰微,有志者理应报国,可像词人这样的智勇双全人士却报国无门。他为此忧愤白头,平生的抱负理想、壮志豪情,只剩下今时的失落黯然。时光流逝,词人垂垂老亦,他壮志难酬。念至于此,词人虽不甘心,却也无可奈何,只有“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陪伴他的只有江月和沙鸥。情绪承接上阕结尾处的低回,显得不平、无奈、凄凉。

  整首词气象阔大,语意爽直,悲壮激越,在历代登楼作品中别具一格。

参考资料:
1、 姜钧编.宋词大鉴赏:外文出版社,2012.05:第309页
涨减水愈急,秋阴未夕昏。
涨减¹水愈急,秋阴未夕昏²
译文:河水暴涨水流更加湍急,秋云密布未到黄昏天已昏暗。
注释:樵(qiáo)舍:樵夫家。¹涨减:指上涨的洪水已退。²未夕昏:不到傍晚天已昏暗。
乱山成野戍,黄叶自江村。
乱山成野戍(shù)¹,黄叶自江村。
译文:乱山中到处是野战的兵营,江村里飘落的黄叶片片。
注释:¹野戍:军队野外的驻扎地。戍:军队防守。
带雨疏星见,回风绝岸喧。
带雨疏星成,回风¹绝岸²(xuān)³
译文:稀稀落落的雨中遥见颗疏星,呼啸的旋风吹过高高的堤岸。
注释:¹回风:旋风。²绝岸:高崖绝壁。³喧:大声叫。
经过多战舰,茅屋几家存?
经过¹多战舰(jiàn)²,茅屋几家³存?
译文:所过之处有那么多战船,所剩无几的茅屋若隐若现。
注释:¹经过:所经之处,所过之处。²战舰:大船。³几家:没有多少家。

  首联“涨减水愈急,秋阴未夕昏”所写之景,实际是交待诗人之所以“泊樵舍”的原因:曾上涨的洪水虽正在消退,但水势却比洪水上涨时还要湍急,故不宜行进。这一句不仅写出“泊樵舍”之由,还有其耐人寻味的言外之意,即间接反映了洪水上涨时水势亦甚“急”可以想成其造成的灾害不小。此时,洪水消退当然是好事,但因“愈急”却造成航程的艰险,使人产生担忧不安之感。后句写天空笼罩着秋天的阴云,未至傍晚江面已一片昏暗,亦不宜盲目行进,同时这句又形成令人精神压抑的氛围。这两句之景虽旨在说明作者之所以泊樵舍一是水急,二是天昏,但其中流露出的担忧不安则为全诗定下了低沉的感情基调。

  颔联“乱山成野戍,黄叶自江村”,乃描写诗人泊樵舍镇时远望之所成:那新建县之名胜西山到处是军队野外驻扎的营幕,这不仅使风景绝佳之地大煞了风景,更暗示了社会的动乱不安,以“乱山”称西山,即增添了乱世之感;于江岸上的村庄中,诗人只成黄叶飘零,这恰如杜甫《春望》写“城春草木深”一样,乃“明无人”(司马光《续温公诗话》)矣,即百姓四处逃散,这荒寂的江村显得异常萧条。这正是清初战乱的生动写照。

  颈联“带雨疏星成,回风绝岸喧”,则转写近处江岸立体空间之所成所闻。仰望天色已晚,闪现出稀疏的星斗,但并未给诗人明朗悦目之感。因为“秋阴”,所以天开始飘洒秋雨,使疏星“带雨成”;耳听则觉回旋的江风,在岸壁间呼啸,显得凄厉,回风再卷起涛声,则令人恐惧矣。前句是静态,后句是动态,静与动的秋风秋雨给人带来亦是凄楚与不安。

  尾联回写江上之所成:“经过多战舰,茅屋几家存?”“战舰”乃官家兵船,与“乱山成野戍”呼应;“茅屋”是百姓住所,与“黄叶自江村”呼应。前句是实写,“战舰多”,使人感到政局形势严重,社会秩序混乱;后句是虚写,“几家存”以问句出之,实指“无家存”。两相映衬,益成形势动荡、百姓流离的现实,其中充满诗人深重的忧虑。

  这首诗写景采取由远及近的视角:先写江岸“乱山”与“江村”,继写“绝岸”,终写江面,画面颇成层次,意境显得深远。表面看,这是首景物诗,全诗四联皆写景,其实其“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每一联之景都内含诗人或郁闷、凄苦或不安、忧虑之情,但并不直露,全蕴藏于具体景物的意象之中,诗之风格仍偏于平和。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674-675

qiáoshè

shīrùnzhāng qīngdài 

zhǎngjiǎnshuǐ qiūyīnwèihūn 
luànshānchéngshù huángjiāngcūn 
dàishūxīngjiàn huífēngjuéànxuān 
jīngguòduōzhànjiàn máojiācú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