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宦何曾乐,佳时又出门。
春深花处处,社近鼓村村。
天地一羁旅,江山千吐吞。
平生黄妳误,今日麴生尊。
游宦何曾乐,佳时又出门。
春深花处处,社近鼓村村。
天地一羁旅,江山千吐吞。
平生黄妳误,今日麴生尊。
曹彦约

曹彦约

曹彦约(1157~1228)南宋大臣。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36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cáo)¹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译文:漕水向东流去,送别朋友,在这黄昏时分,顿时愁情满怀。
注释:¹漕水:运粮的水道。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淹留¹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译文:我久久逗留在这野外的寺院,走出寺院,发现夕阳已经照着孤山。
注释:¹淹留:长期逗留。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¹(bài)²生。
译文:向前望,数千里之中,没有蒲草和稗草。
注释:¹蒲:香蒲,丛生水草。²稗:稻田杂草,似禾。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夕阳满舟楫(jí),但爱微波清。
译文:夕阳照在舟楫上,只见水面清澈,微波荡漾。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¹鸣。
译文:举酒道别,月亮已升至树梢;解衣入睡,沙滩上水鸟鸣叫。
注释:¹沙鸟:栖息于沙洲之水鸟。
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
夜来莲花界¹,梦里金陵²城。
译文:今夜我在这寺庙,梦中和你在金陵城相见。
注释:¹莲花界:谓寺庙。²金陵:即唐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三国吴、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皆建都于此,为著名古都。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译文:想起此次别离我就叹息不已,想着你一路远行,漂泊于悠悠江海之中。

sòngwángchānglíng--

cáoshuǐdōngyuǎnsòngjūnduōqíngyānliúchūxiàngbèishānmíngqiánwàngshùqiānzhōngbàishēngyángmǎnzhōudànàiwēiqīngjiǔlínyuèshàngjiěshāniǎomíngláiliánhuājièmèngjīnlíngchéngtànbiéyōuyōujiānghǎixíng

浅红淡白间深黄,簇簇新妆阵阵香。
浅红淡白间深黄,簇簇新妆阵阵香。
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
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

  诗贵自然,“咏物以托物寄兴为上”(清·薛雪《一瓢诗话》),托物寄兴亦以自然为绝妙,自然天成是咏物诗的至境。丘浚作诗主张自然成文,反对用奇语异辞,认为“眼前景物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辞”(《答友人论诗》)。所以,他的诗大都写得自然清新,颇多天机自动天籁自鸣机趣。他的咏物诗也大多是“眼前景物口头语”的自然流露,并不刻意追求寄托,只是在有意无意之间托物寄兴,借景言情,似无寄托而寄托遥深,更是精彩绝妙,不同凡响。

  这首诗作意与作者的《咏荔枝》诗同一机杼,正确理解全诗旨意的关键,也在于对“可怜”一句内涵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此句与“可怜生处是天涯”句的句法相同,用意也一样,“可怜”在这里也该作可爱解。意思是说不到重阳,海南菊花就开放得如此美好清芬,它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不屑为应时而开供人观赏。这样理解,才契合实际情况与诗人精神。海南四季如春,花儿四季开放,不受节侯限制。诗人对此深有体会,称誉海南岛是四季春香的花岛,说:“海岛三千余里地,花朝二十四番风”,处处“春光晓色四时同”(《花岛春香》)。菊花反季节开放,正是四季如春的花岛春香的典型特征的真实写照。诗人通过对海南菊花反季节开放的动人景象的深情赞颂,热情讴歌了海南人民不趋时不媚俗的高洁品格和高贵情操。

  咏物诗妙在神与物游,情与景谐,在不离不即之间使形似与神似浑然天成完美结合。丘浚的《咏菊》诗就是这样的杰作。

yǒng--qiūjùn

qiǎnhóngdànbáijiānshēnhuángxīnzhuāngzhènzhènxiāng

xiànzhītóuhǎoyánliánkāiwèizhòngyáng

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
天问¹复招魂²,无因彻³帝阍(hūn)
译文:屈原写出《天问》《招魂》这样脍炙人口的佳作,却仍无法将他的心意传达至君王面前。
注释:¹天问:《天问》为屈原被逐后,见到楚国先王的宗庙以及王室公卿之祠堂,四下游览之后,身体疲惫,于壁画下修养精神,抬头正看到所绘图案,于是在墙壁上书写了文字,以抒发心中的愤懑之情的长篇诗作。²招魂:楚辞中一篇独具特色的作品,它是模仿民间招魂习俗写成的,其中又包含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存在争议,一说屈原为“呼唤楚怀王的灵魂回到楚国来”而作;一说宋玉“哀屈原魂魄放佚”,因而作。³彻:穿透。⁴阍:宫门。
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
岂知¹千丽句,不敌²一谗(chán)言。
译文:哪里知道再奇丽的诗句,终究抵不过那小人的一句恶意重伤啊!
注释:¹岂知:哪里知道。²敌:抵挡。

sāo

guīméng tángdài 

tiānwènzhāohún yīnchèhūn 
zhīqiān chányán 
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
悠然倚孤棹(zhào)¹,却忆卧中林。
译文:江上孤舟悠然飘荡,林中独卧魂惹梦牵。
注释:道标上人,唐高僧,俗姓秦。七岁出家于灵隐山,配居天竺寺,后退居西岭,人称西岭和尚。工诗。长庆间不寂。¹棹:划船的工具,代指船。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译文:两岸青草伴你远行,一脉湘山隐你身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
白云留不住,渌¹水去无心。
译文:你如白云杳无羁绊,你如清水流逝无心。
注释:¹渌:清澈。
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héng)¹千峰乱,禅(chán)房何处寻。
译文:衡岳苍茫千峰逶迤,你的禅房何处可寻。
注释:¹衡岳:湖南衡山,五岳中之南岳。山有七十二峰,以祝融、紫盖、云密、石廪、天柱五峰为最大。
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形若槁骸(hái)¹,心若死灰²
译文:形体像枯槁的骨骸,心灵像熄灭的灰烬。
注释:被衣:又作“蒲衣”,传说为尧时贤人。¹槁骸:枯槁的骨骸。²死灰:熄灭的灰烬。
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译文:他确实拥有实实在在的知识,却不因此而傲慢自矜。
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谋。
媒媒晦(huì)¹,无心而不可谋。
译文:他浑浑噩噩,迷迷糊糊,不可与他谋事呀,他真的无所用心。
注释:¹媒媒晦晦:媒媒,昏昧不明;晦晦,昏暗、暗昧。这里是指浑浑噩噩,稀里糊涂。
彼何人哉!
彼何人哉!
译文:哦,他是怎样的一种人!

  《被衣为啮缺歌》选自《庄子·知北游》,题目为后人所加。

  被衣自非等闲之辈,面对啮缺的问道,他着实谆谆告诫了一番:“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合。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庄子·知北游》)既要啮缺端正形体,集中视线,又要他收敛思想,统一姿态,让自然的和气与天界的神明降临。那时,德将造就他的内美,道将成为他的归宿。被衣要求他像刚生的牛犊那样,瞪着双眼,懵懵懂懂,无知无识又无期无求。言犹未了,啮缺就酣然进入梦乡。被衣见此,不禁心花怒放,一边吟唱,一边离开啮缺。他所吟唱的,就是这首《被衣为啮缺歌》。

  “形若槁骸,心若死灰”,一、二两句从形神两方面入笔,勾勒出一个从躯体到灵魂都已死灭的形象。从形体看,他既无润泽的肌肤,又无丰满的血肉,俨然一副骨骼标本;从心灵看,他既无复杂的思想,又无美好的期冀和追求,他万念俱灭,宛然一堆不复燃烧的死灰。这两句取喻精到,前者以槁骸喻形体的枯瘦,乃以虚喻实,后者以死灰喻寂灭的心灵,则以实喻虚,虚实相生,给人形象的思辨美感。而“心若死灰”更以其比喻的精警形象,凝成固定的成语,用以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精神境界,现代仍作为灰心丧气的形象表述,可见其语言的生命力。

  “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三、四两句揭橥一种审慎对待自我的人生态度,展现一种睿智内蕴而不外露炫耀的精神境界。此人明明具有不同凡俗的真知实学,却深藏不露,决不夸耀于人。对他来说,才智是一种充实,一种内蕴,一种修养;一切炫耀、夸饰、矜持、自傲都无必要,甚至成为生活的累赘。

  “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谋”,五、六两句抉示其处世哲学,显现其混沌糊涂、无所用心的生活态度。貌似糊涂,实则大智若愚,这正是洞察世事、参透人生的智慧的表现。“不可谋”,于世无功利目的,于己则可远离尘世的喧嚣和骚扰而求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彼何人哉”,最后总赞一句:这是怎样的一种人呢?戛然而止。《庄子·知北游》云:“大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不言、不议、不说、不作,是庄子大道无为思想的精义。而《被衣为啮缺歌》中着力刻画的槁骸似的形体,死灰般的灵魂,不以实知自持的风范,媒媒晦晦的举止,则形象地诠释了这一思想。这种人格,正是庄子所标举的至高无上的境界。此诗的思想内涵也在于此。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972-973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