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萦槛色辉辉,无数幽禽入镜飞。已映渚花红四出,更涵沙柳翠相围。
河流萦槛色辉辉,无数幽禽入镜飞。已映渚花红四出,更涵沙柳翠相围。
不欺毫发公虽有,太尽妍媸道恐非。自笑病容随步见,未衰华发满缁衣。
不欺毫发公虽有,太尽妍媸道恐非。自笑病容随步见,未衰华发满缁衣。
曾巩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3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钗燕拢云睡起时。隔墙折得杏花枝。青春半面妆如画,细雨三更花又飞。
钗燕拢云睡起时。隔墙折得杏花枝。青春半面妆如画,细雨三更花又飞。
轻爱别,旧相知。断肠青冢几斜晖。断红一任风吹起,结习空时不点衣。
轻爱别,旧相知。断肠青冢几斜晖。断红一任风吹起,结习空时不点衣。

  这首题为“赋半面女髑髅”的词,是吴文英借对神秘莫测的鬼魂世界的描述,反映对现实人生的消极悲欢,也借由此触动的情感创伤,寄托了他对不幸女子青春生命的哀悼。

  吴文英是南宋末情感丰富而颇具幻觉的词人之一,他以奇妙的想象和凝炼生动的笔调从另一视角去赋女髑髅。将它幻化成了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活的女鬼。

  她一如生前一样,睡得之后以钗燕轻轻梳理长长的香云。钗燕即玉钗,为妇女首饰。“云”即指妇女浓密的秀发。“钗燕拢云”意味着粗略草率的梳妆,显出睡意未消,心情慵倦,以此从侧面地暗示了其难掩的天然丽质,古时人们相信,鬼魂也同活人一样生活着,所不同的只是他们生活在阴间,而活动在夜深人静之时。她“睡起时”已是夜半更深了。南宋诗人曾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之句。这女鬼悠扬而轻易地从隔墙折来杏花枝嬉弄玩耍。这里所表现的不是单纯的鬼趣,而是欲以说明她并未忘记春的到来。而特别折下标志艳丽春光的杏花,则表明她对人间美好事物依然留恋。第三句掉回词笔点明所赋的词题。在幻觉中词人觉得这已不是“半面女髑髅”,而是“青春半面”的美丽女子,妆饰如画。以上三句极其恰当地描述了女鬼的生活情趣,词笔都是轻快活泼的。在“细杏三更花又飞”句,词情突然转变,以凄厉而悲惨的意象表示一个年轻生命的夭折。这种不幸的夭折,世间不知有多少。而从面前的这半面女髑髅,使人自然地又想到这也是一个早天的生命。“花又飞”令作者的想象离开本题而勾起对美好情事的感伤。自然地过渡到下阙的自我抒情。

  “轻爱别”是词人惋惜这早天的女子轻易地便恩爱永别:“旧相知”是幻觉中觉得半面女髑髅好似旧日相知的情人,因为她的命运也是如此。简短的两句,包含了说不尽的人世沧桑和死生无常的凄凉情感。

  词情在此之后转为强烈,紧接的一句“断肠青冢几斜晖”推向高潮。青冢借指妇女的坟墓。现实环境中,芳冢旁挂着几缕落日的寒晖,特别容易令人感到凄凉和心酸,这里便埋葬着昔日所恋的情人,触景生情,怎不悲痛欲绝。“断肠”正表达了这种悲痛的强烈程度。结尾两句,词意大大转折,作者似乎也试图以超脱的心情进行自我安慰,以减轻悲痛。但这里的“花”并非指鲜花,而是“断红”。这很切词题,以“断红”借指旧日相知的亡灵,它有感有知,任风吹起。可是词人却有意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努力使心境趁归平静。结尾两句本欲以淡语忘情,但从全词所表现的那种对那死去的年轻女子的同情、爱怜之情和由此引起的内心的波澜,都足以说明留在心目中的许多深刻的印象是不易轻轻抹掉的。

  从这首词的内容看,很显然已是他晚年的作品,其间寄托了词人无限的哀思。这首词在艺术表现方面将幻觉的描写与主观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词意较为含蓄曲折,甚至有些晦涩,但其间却隐藏着作者不愿为人所知的真实情感。联系作者一生的际遇看,读者亦不难看到这首小词优美的辞情和生动的形象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的。

jiā··bànmiànlóu--wényīng

chāiyànlǒngyúnshuìshíqiángzhéxìnghuāzhīqīngchūnbànmiànzhuānghuàsāngènghuāyòufēi

qīngàibiéjiùxiāngzhīduànchángqīngzhǒngxiéhuīduànhóngrènfēngchuījiékōngshídiǎn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十五年前花月底¹,相从²曾赋(fù)³赏花诗。
译文:十五年前的花前月下,我们相伴游园,并作赏花的诗。
注释:¹花月底:花前月下。²相从:相伴随。³赋:作。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今看花月浑(hún)¹相似,安得²情怀³似往时
译文:如今的花还是与往年的一样,怎么我的心情却与往年不一样了?
注释:¹浑:尽,简直,完全。²安得:怎得。³情怀:心情。⁴往时:过去。

  《偶成》前两句“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其中“十五年前”是指夫妇俩在青州屏居的时候,还是赵明诚死之前,夫妻二人在江宁的时候,这恐无人能考证出来。“花月底”指花前月下,也是古代谈情说爱的场景,正是甜蜜的过去反衬出现在的心酸。“相从”,这时指夫妻二人相伴相随。“曾”字点出了那过去的好时光,夫妻二人情趣相投。这是充满了李清照、赵明诚夫妇二人夫唱妇随,花前、月下、赏花、赋诗的甜蜜日子的回忆。

  后两句“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旧时。”引用了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中的诗境。与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写作手法相似。两个“似”字,前一个“似”是花和月似旧时,承接第一句的“花月底”。“安得”一词,是这两个“似”的转折。后一个“似”是心情再也不似旧时,让人感叹世间早已经是物是人非。

  这是一首睹物思人的抒情诗,道出了李清照丧夫后孤苦落寂的心怀。

ǒuchéng

qīngzhào sòngdài 

shíniánqiánhuāyuè xiāngcóngcéngshǎnghuāshī 
jīnkànhuāyuèhúnxiāng ānqínghuái怀wǎngshí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
一派白虹¹起,千寻²雪浪³飞。
译文:瀑布好像一派白色虹霓自天而降,飞溅起千丈滔滔雪浪。
注释:¹白虹:形容瀑布自天而降,有如白色虹霓。²寻: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³雪浪:形容瀑布飞溅,激起雪白的浪花。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译文:海风没有力量将它吹断,在江月辉映下泛着白光。
冷气分青嶂,馀流润翠微。
冷气分青嶂(zhàng),馀流润翠微¹
译文:像一道青色的屏障散着寒气,清清的流水滋润着青翠山岗。
注释:¹翠微:形容花果山青翠幽深。
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chán)(yuán)¹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译文:这道瀑布不停地潺潺流淌,好像晶莹的帘幕挂在山上。
注释:¹潺湲:水流徐缓的样子。
《西游记》第一回中,众猴们发现花果山瀑布时,写有这首诗。这首诗的第一、二句“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以“白虹”为比喻,“千寻“的夸张,对花果山水帘洞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该诗的三、四句“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化用了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描写花果山瀑布长流不断,气韵生动,气势壮观的景象。五、六句诗“冷气分青吹,余流润翠微”描写了瀑布为花果山增色,使的山色更加青翠可爱。结尾的两句诗,描写了瀑布挂在山洞口,真如一道水晶帘幕,天造地设,鬼斧神工。可见这花果山果然是众猴们生活的理想之处,堪称为“洞天福地”。
参考资料:
1、 吕树坤《四大名著诗词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年第1版,第46页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dù)¹沙。翻²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³
译文:清明时节,雨声响成一片。江水上涨淹没了渡口的沙滩。路旁,雪白的梨花冷冷地看着我走过,仿佛责怪我这个时候还不思故土,而对他乡的山水花木如此痴情苦恋。
注释:¹渡头:渡口。²翻:却,表示转折。³天涯:远离家乡的异地。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¹,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²,归来插向谁家?
译文:只有到那莺啼燕舞的珠帘绣户,云裳雾鬓的琐窗朱阁,在欢歌曼舞中一醉消愁。酒醒时只听得归鸦啼鸣。归去时随手折了一枝杨柳,走到客舍门前,这才恍然醒悟:此处哪有自己的家门!
注释:¹燕帘莺户,云窗雾阁:借指歌楼舞榭。²杨柳:古时清明节有家家户户门上插柳以祛邪的风俗。

  这首词作于宋亡以后,抒发飘泊沦落之悲情。此词写情愁,选景独出心裁,写情愁言愁之精妙,表达之条理。这使在词中平素并不显眼的词语,在词人笔下却显得幽默,有韵味。

  “清明时节”二句,描写的清明时的雨,不是毛毛细雨,而成了哗哗大雨。恰在此时作者冒雨寻春,却被大雨所困,见到江边水急,浪潮翻涌。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雨洒梨花,本也是极美妙而又难得的一景,可是张炎并没有照实写来,而是反过来写梨花看人,而且是“冷看”。并且从她那冷淡的眼神中,词人还感受到一种责怪之意——人生于世能像你这样不思故土,而对他乡的山水花木如此痴情苦恋吗!这“遭遇”,这“责怪”,与词人冒雨出游之意,真是适得其反。而又有口难辩,上片至此也就戛然而止,可是无限辛酸,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之中。这种赋予客观景物以情知而后翻写过来,更能收到曲笔深情、宛转有致的效果,因而在词中也就成了一种常用的手法。冒雨出游,观潮、赏花,本想借以忘忧,谁知”翻被梨花冷看”,没奈何,只有换个去处。

  “燕帘莺户,云窗雾阔,酒醒啼鸦。”“燕帘莺户,云窗雾阔”是指歌妓舞女之所。雨中寻景不成,因而只能到莺啼燕舞的珠帘玉户消磨时光,一醉解千愁。然而醉乡虽好,难以久留,醉醒客散,只见归鸦啼鸣,人去楼空。

  “折得一枝杨柳”二句,杨柳,古时清明节中家家户户门上插柳以祛邪。归去的途中,作者也随手折了一枝杨柳,但走至住所才恍然醒悟——浪流之人羁驻之旅,哪会有自己的家门呢?作者不禁感叹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一种天涯游子欲归无处,欲住无家的悲哀,猛然袭向心头。一枝无处可插的杨柳,满腹悲怨溢于词中,幽默中见无奈。词人用笔举重若轻,不见着力,是那么自然,用笔之巧,用意之妙,叫人拍案叫绝。

  该词在表现上采取遣愁——增愁,也就是几番消愁愁更愁的矛盾,步步逼近主题,词的思路,情感的层次是很有条理的。词人往往用后面的个别词语,去暗示、交代前面省略的内容,只有把握全词,方可融会贯通。比如说,我们只有读到“酒醒”二字,才可了解“燕帘莺户,云窗雾阔”二句的全部含意;只有读到“归来”二字,方知上文云云,皆是出门之后的活动;只有读到“插向谁家”,方知这“归来”之处,亦非其家,方知全词所写乃客中遣愁。这些很不显眼的词语,一经词人的安排、组合,不仅成了前后照应、网络全篇的暗纽,而且还由此形成了一种以后示前、愈进愈明的结构。从而使那些寻常的题材,平易的语言,增添了婉转幽深的情韵。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下: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第2185页

cháozhōngcuò ·qīngmíngshíjié

zhāngyán sòngdài 

qīngmíngshíjiéshēnghuā cháoyōngtóushā fānbèihuālěngkàn rénshēngliàntiān 
yànliányīng yúnchuāng jiǔxǐng zhézhīyángliǔ guīláichāxiàngshuíjiā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蜗牛角上争何事¹,石火光中寄此身。
译文: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蜗牛角上,空间是那样的狭窄,还有什么好争的呢?人生短暂,就像石头相撞时迸发出的一点火光,转瞬即逝。
注释:¹何事:什么事情。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随富随贫且¹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译文:人生不论贫穷富有,应放开眼界,随遇而安,笑口常开,极乐自在。
注释:¹且:暂且,姑且。

duìjiǔshǒuèr--bái

niújiǎoshàngzhēngshìshíhuǒguāngzhōngshēnsuísuípínqiěhuānkāikǒuxiàoshìchī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