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禹穴奇天下,司马文章实似之。颇忆江山有神助,满窗风雨坐题诗。
江南禹穴奇天下,司马文章实似之。颇忆江山有神助,满窗风雨坐题诗。
李东阳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126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
轮奂(huàn)¹半天上,胜概压南楼²。筹(chóu)边独坐³,岂欲登览快双眸。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lǔ),西北望神州。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
译文:高敞华美的楼阁矗立半天,南楼的胜概也不能同它比肩。你独坐阁上筹策御边,不单是为了满足观景的快感。别止边胸中能吞纳云梦的幅员,你的浩气直把残剩的金虏尽行席卷,朝着西北时时眺望沦陷的中原。千载难逢的战机就在眼前,只可叹人事上总有无止尽的恨憾。
注释:¹轮奂:高大华美。²南楼:在湖北鄂城县南。³独坐:一个人坐着。⁴快:快感。⁵西北望神州:朝着西北时时眺望沦陷的中原。⁶百载:百年。谓时间长久。
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为酬。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
骑黄鹤¹,赋鹦(yīng)(wǔ)²,谩风流³。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整顿(qián)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¹⁰若为酬(chóu)。杯酒不在手,双鬓(bìn)恐惊秋¹¹
译文:王子安在这里骑鹤登仙,祢衡在这里写下《鹦鹉》的赋篇,都已算不上什么风流事件。看岳王祠畔杨柳如烟,古往今来的愁意凝聚不散。你的手段足以去再造河山,你的方略足以向英雄授传,可高尚的抱负又何从施展?如果手中不时时举起酒盏,只怕会惊异地发现,两鬓上已是秋霜一片。
注释:¹骑黄鹤:词出崔颢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²赋鹦鹉:吞云楼近鹦鹉洲,东汉名士祢衡曾在洲上作《鹦鹉赋》。³风流:犹遗风;流风余韵。⁴岳王祠:惨死在秦桧手中的抗金名将岳飞的祠堂。直至宋宁宗时才追封为鄂王、建立祠庙。⁵烟锁:烟雾笼罩。⁶整顿:整饬,整治。⁷乾坤:称天地。⁸指授:指导;传授。⁹方略:计划;权谋;策略。¹⁰雅志:平素的意愿。¹¹惊秋:秋令蓦地来到。

  “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开篇突兀而起。紧扣题目,描写吞云楼的胜概。巍巍高楼,直耸云天,华美、壮观。第一句是作者站在远处仰望云端,直抒赞赏之情,是正面描写楼之高耸入云。第二句用对比手法,说吞云楼的雄姿胜概足以压倒武昌黄鹤山上的南楼。这个对比很巧妙,“南楼”是诗词中常提及的名胜,其中有一个著名典故。《世说新语·容止》记载:“庾太尉(亮)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庾亮是东晋声名赫赫的人物,拥重兵镇武昌,号征西将军。李季允身份、职务与庾亮有某些相近,作者言吞云楼胜压南楼,言下有李季允胜过庾亮之意,这不免有些夸大,但是应酬之作中的常见现象。然而词人却不停留于一般的恭维,笔势出人意外地来了一个逆转:“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如此巍峨华美的楼,登临纵目,自然是赏心乐事;然而对李侍郎来说,重任在身,也没有观赏风景的闲情。李侍郎即使登楼,也是为了观察地形,然后独坐苦苦思索破敌大计,这又暗与当年庾亮登南楼的风流雅事对比,衬托出今日李侍郎的一片忧国忠心。

  下面接着这层意思,进一步借楼写人。在司马相如《子虚赋》中,有位齐国乌有先生对楚国使者子虚夸说齐地广大,并形容道:“吞若云梦(楚地广阔的大泽)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在这首词中,戴复古更翻进一层说:“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登上这样的高楼,感到“胸吞云梦”,从这里北望中原,简直有气吞残虏(指金兵)的气概。从此句开始词的现实性逐渐显露出来,作者写此词决不仅仅是为了赞美它的雄伟或恭维楼的建造者,而是为了抒写登楼后“西北望神州”,胸中一腔收复失地的豪情。这里,作者巧妙地化用《子虚赋》语,点出“吞云”楼名的来源,同时也就写出它直入云霄的雄姿,更进一步传楼之神,楼之神即人之神,李侍郎及词人自己抗金的壮志亦可“吞云”。

  词写到这里,已将“气吞残虏”的豪情抒写得淋漓尽致,突然文势作了一个大幅度的跌宕:“百载好机会,人事恨悠悠。”词作于1221年,渡江已近百年,终于有了与金作战接连获胜的大好形势,可谓“百年一机会”,可是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却不能抓住这个好机会,一举收复中原,眼见胜势渐去,英雄亦失去了建功立业、实现抱负的契机,所以词人不禁叹道:“人事恨悠悠”。

  词的下片便是将景、情和历史陈迹融为一体,继续抒发“人事恨悠悠”的感慨。从吞云楼上放眼望去,江山胜迹,尽收眼底,望着远处的黄鹤楼想起唐诗人崔颢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而归结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悲感。那白浪接天的江中有一片绿地,正是鹦鹉洲。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汉代文学家祢衡在此作出文采惊人的词赋,而有“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之叹息。古人的流风遗韵,依稀还在,却已不可追寻。再向那黄鹄山下看,那里添了新景。郁郁葱葱的杨柳生长在旌忠坊岳王祠畔,在那烟笼雾罩之中,深锁着他“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及忠而见杀的遗恨,当年抗金名将岳飞为了“收拾旧山河”,竟至饮恨惨死于投降派的屠刀之下这等悲壮的事,生出无限感慨。借岳飞抗金宏愿实现作者自己壮志未酬之愁。直至今日,中原仍在陷落中,活着的人何以慰忠魂。因此词人又调转笔来,寄厚望于李侍郎“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了。同时作者又感到收复中原这项事业的艰巨,心生凄怆。还是让我们来干一杯吧,如果没有酒来解忧,秋风起时,真要愁得双鬓都变白了。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1800-1802页
廓落青云心,结交黄金尽。
廓落青云心,结交黄金尽。
译文:空有青云直上的心愿,干谒交结百两黄金散尽。
富贵翻相忘,令人忽自晒。
富贵翻相忘,令人忽自晒。
译文:有的人富贵的时候早把贫贱朋友忘却,真令人独自哂笑不已。
蹭蹬鬓毛斑,盛时难再还。
蹭蹬鬓毛斑,盛时难再还。
译文:我如今蹭蹬不进,鬓毛翻白,年青强盛的时光难以回还。
巨源咄石生,何事马蹄间?
巨源¹咄石生,何事马蹄间?
译文:山涛曾经对石鉴大叫:知道司马懿称病不朝的意思吗?我们为何还留恋官职不回家呢?
注释:¹巨源: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州辟部河南从事。与石鉴共宿,涛夜起蹴鉴曰:“今为何等时而眠耶?知太傅卧何意?”鉴曰:“宰相三不朝,与尺一令归第,卿何虑也?”涛曰:“咄!石生无事马蹄间耶?”投传而去。未二年,果有曹爽之事。
绿萝长不厌,却欲还东山。
绿萝长不厌,却欲还东山。
译文:东山的绿萝青翠得让人喜欢,我现在正想回归东山。
君为鲁曾子,拜揖高堂里。
君为鲁曾子¹,拜揖高堂里。
译文:你有曾子的风尚,对父母非常孝敬。
注释:¹曾子:曾参,南武城人,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
叔继赵平原,偏承明主恩。
叔继赵平原¹,偏承明主恩。
译文:你的叔叔赵中丞有赵平原的风范,得到皇上的喜爱。
注释:¹平原: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至者数千人。
风霜推独坐,旌节镇雄藩。
风霜推独坐,旌节镇雄藩。
译文:独坐朝堂而风霜骤起,旌节飘扬,雄镇边藩。
虎士秉金钺,蛾眉开玉樽。
虎士¹秉金钺,蛾眉开玉樽。
译文:朝堂上虎士手执金钺,内室中蛾眉靓装美女频开玉樽劝酒。
注释:¹虎士:有力之士,详见八卷注。《诗·商颂》:“有虔秉钺。”秉,执也。陆云《吴故丞相陆公诔》:“金钺镜日,云旗绛天。”
才高幕下去,义重林中言。
才高幕下去,义重林中言。
译文:你才高学识渊深.现在去你叔叔府幕里效力,就象阮籍与阮咸叔侄一样,义气为重。
水宿五溪月,霜啼三峡猿。
水宿五溪月,霜啼三峡猿。
译文:你此行要在五溪水宿,随便玩赏玩赏水月,秋天里三峡的猿啼如秋霜一样清冷。
东风春草绿,江上候归轩。
东风春草绿,江上候归轩。
译文:等到明年东风将春草染绿的时候,我会在江上等候你的船儿归来。

sòngzhàopànguānqiánzhōngchéngshū--bái

kuòluòqīngyúnxīnjiéjiāohuángjīnjǐn

guìfānxiāngwànglìngrénshài

cèngdēngbìnmáobānshèngshínánzàihái

yuánduōshíshēngshìjiān

绿luózhǎngyànquèháidōngshān

jūnwèicéngzibàigāotáng

shūzhàopíngyuánpiānchéngmíngzhǔēn

fēngshuāngtuīzuòjīngjiézhènxióngfān

shìbǐngjīnyuèéméikāizūn

cáigāoxiàzhònglínzhōngyán

shuǐ宿yuèshuāngsānxiáyuán

dōngfēngchūncǎo绿jiāngshànghòuguīxuān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¹令令²,其人³美且仁
译文:黑毛猎犬颈圈丁当响,那个猎人英俊又善良。
注释:¹卢:黑毛猎犬。²令令:即“铃铃”,猎犬颈下套环发出的响声。³其人:指猎人。⁴仁:仁慈和善。
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卢重(chóng)¹,其人美且鬈(quán)²
译文:黑毛猎犬脖上套双环,那个猎人英俊又勇猛。
注释:¹重环:大环套小环,又称子母环。²鬈:勇壮。一说发好貌。
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卢重鋂(méi)¹,其人美且偲(cāi)²
译文:黑毛猎犬脖上环套环,那个猎人英俊又能干。
注释:¹重鋂:一个大环套两个小环。²偲:多才多智。一说须多而美。

  此诗意在描写打猎人的本领和美德。其人带着猎犬出猎,品德仁慈,卷发美髯,具有长者之相。作者是以羡慕的眼光,对猎人的外在英姿和内在美德进行夸赞。

  打猎是古代农牧社会习以为常的事。猎者除获得生活所需之物外,还有健身习武的好处。古人认为,国家要强盛,离不开文治武功。体魄强健,好勇善战,体现了国人的尚武精神。仁爱慈善,足智多谋,体现了国人的文明精神。因此,文武并崇,刚柔兼济,在古代形成一种风尚,一种共识。在这种风气影响下,人们往往把是否能文能武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出息的重要标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以这种标准与眼光来衡量和观察各种人物,一旦有这样的人物出现,就倍加赞赏,此诗中的猎者就是其中一例。作者选取狩猎这一常见习俗,对猎人的善良、勇敢、能干和美姿进行赞誉,既是情理中事,又是诗人审美眼光独到之处。

  此诗采用了由犬及人、由实到虚的写法。全诗共三章,每章的第一句均以实写手法写犬;每章的第二句均以虚写手法写人。

  “即物指人,意态可掬”(陈震《读诗识小录》)。“令令”“重环”“重鋂”,是写犬,不仅描绘其貌,而且描摹其声。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的情景:黑犬在猎人跟前的受宠貌和兴奋貌,猎犬在跑动中套环发出的响声等等,这就从一个侧面烘托出狩猎时的气氛。未见其人,先闻其“卢令令”之声。后面才走出诗中的主人公。“美且仁”“美且鬈”“美且偲”,则是写人,在夸赞猎人英姿的同时,又夸赞猎人的善良、勇敢和才干。这样看来,诗中所赞美的猎人,是个文武双全、才貌出众的人物,以致引起旁观者(包括作者)的羡慕、敬仰和爱戴。从感情的角度看是真实的,从当时所崇尚的民风看,也是可信的。

  全诗仅二十四字,就勾勒出一个壮美、仁爱、勇武、多才的年青猎人带着心爱的猎犬打猎的情景,文字简练,形象生动。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198-199页

líng

míng xiānqín 

línglíng rénměiqiěrén 
chǒnghuán rénměiqiěquán 
chóngméi rénměiqiěcāi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
剑阁重关蜀(shǔ)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¹
译文:剑阁为蜀地北门的一座重关,上皇的车驾归回长安,随驾的车马如云。
注释:¹云屯:集聚如云,形容人多。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¹照乾(qián)坤。
译文:少帝在长安大开宫门迎接上皇的归来,二圣如同双日并耀,朗照天地。
注释:¹双悬日月:谓二日并耀,指唐玄宗和唐肃宗。日月,偏指复词,此单指日。日者君象。

shànghuáng西xúnnánjīngshíshǒu ·shí

bái tángdài 

jiànzhòngguānshǔběimén shànghuángguīruòyúntún 
shàochángānkāi shuāngxuányuèzhàoqiánkūn 
维年月日,韩愈谨以清酌庶羞之奠,祭于亡友柳子厚之灵:
维年月日,韩愈谨以清酌(zhuó)(shù)羞之奠(diàn)¹,祭于亡友柳子厚之灵:
译文:某年、某月、某日,韩愈恭敬地用清酒和多种佳肴作为祭品,祭奠去世的朋友柳子厚的魂灵。
注释:柳子厚:柳宗元。子厚,柳宗元的字。¹清酌庶羞:清酒与多种佳肴。“羞”同“馐”。
嗟嗟子厚,而至然耶!自古莫不然,我又何嗟?人之生世,如梦一觉;其间利害,竟亦何校?当其梦时,有乐有悲;及其既觉,岂足追惟。
(jiē)¹子厚,而至然²耶!自古莫不然³,我又何嗟?人之生世,如梦一觉;其间利害,竟亦何校(jiào)?当其梦时,有乐有悲;及其既觉,岂足追惟
译文:唉,子厚,竟死了!自古以来没有人不如此,我又悲叹什么呢?人活在世上,好像一场梦,其中的好坏,又计较什么呢?当人在梦中时,有欢喜有悲伤;等到人醒来以后,哪里值得追思呢?
注释:¹嗟嗟:悲叹声。²然:如此。³莫不然:谓人谁无死。⁴觉:睡醒。⁵利害:利益和危害。⁶校:计较。⁷惟:思。追惟,追思。
凡物之生,不愿为材;牺尊青黄,乃木之灾。子之中弃,天脱馽羁;玉佩琼琚,大放厥词。富贵无能,磨灭谁纪?子之自著,表表愈伟。不善为斫,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子之文章,而不用世;乃令吾徒,掌帝之制。子之视人,自以无前;一斥不复,群飞刺天。
凡物之生,不愿为材;牺尊¹青黄²,乃木之灾。子之中弃³,天脱馽(zhí)(jī);玉佩琼琚(jū),大放厥(jué)。富贵无能,磨灭谁纪¹⁰?子之自著¹¹,表表¹²愈伟。不善为斫(zhuó),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子之文章,而不用世;乃令吾徒,掌帝之制¹³。子之视人,自以无前¹⁴;一斥¹⁵不复,群飞刺天¹⁶
译文:大凡事物产生,不愿意成材,祭祀用的酒器又加上青黄的文饰,是木材的灾祸。你宦途中被斥逐,上天除去你的羁绊,你的文章如同美玉制成的玉佩,晶莹剔透,闪烁其词,极力铺陈。而那些富贵而没有才能的人,声名磨灭又有谁知道,可是你的名声却越来越高。不擅长砍削的人(砍削的时候)一定会指头流血,头上冒汗,而技术高超的工匠只能在一旁观看,手缩在袖子里面。你的文章不为当世所用,竟让我们这些无能之辈掌握大权。你一旦被斥逐,再没有复官,而朝廷里充满了碌碌之人。
注释:¹牺尊:古代酒器。尊,同“樽”。²青黄:涂在酒器上的色彩。³中弃:指中年弃世。柳宗元生于年,卒于年,享年四十六岁。一说,指中年弃置遭贬谪。⁴馽:绊住马脚。也作“絷”。⁵羁:马络头。⁶玉佩:喻文章之贵。⁷琼琚:喻音节之美。⁸大放厥辞:即大展文才。⁹磨灭:消亡。¹⁰纪:记录。¹¹著:著述。¹²表表:卓异,特出。¹³制:制诰。韩愈元和元年(年)冬为考功员外郎知制诰。¹⁴自以无前:不念旧恶,即《柳子厚墓志铭》中“勇于为人”的意思。¹⁵斥:贬斥,贬谪。¹⁶群飞刺天:指小人飞黄腾达。一说指流言蜚语甚嚣尘上,传到皇帝耳中。
嗟嗟子厚,今也则亡。临绝之音,一何琅琅?遍告诸友,以寄厥子。不鄙谓余,亦托以死。凡今之交,观势厚薄;余岂可保,能承子托?非我知子,子实命我;犹有鬼神,宁敢遗堕?念子永归,无复来期。设祭棺前,矢心以辞。呜呼哀哉,尚飨!
嗟嗟子厚,今也则亡。临绝之音,一何琅(láng)琅?遍告诸友¹,以寄厥(jué)²。不鄙³余,亦托以死。凡今之交,观势厚薄;余岂可保,能承子托?非我知子,子实命我;犹有鬼神,宁敢遗堕(duò)?念子永归,无复来期。设祭(jì)棺前,矢心以辞。呜呼哀哉,尚飨(xiǎng)
译文:唉,子厚,现在竟去世了。临终前的声音,多么清晰呀。全告诉各位朋友,希望托付幼小遗孤。看得起我你也把死后之事托付于我。凡是当今的人与人之间交往,都要观察对方势力如何,我怎么能够保证,可以承担起你的托付?不是我了解你,你诚心托付于我;上有鬼神,我那里敢忘记怠慢你的嘱托呢?希望你永归,不再有来期。在棺前设祭,把心中的话说出来。悲哀呀,请享用祭品吧!
注释:¹诸友:指刘禹锡、李程、韩愈、韩泰、韩哗等。柳宗元诀别诸友,多为刘禹锡为之分驰,见刘禹锡《祭柳员外文》。²以寄厥子:柳宗元死时,长子才四岁,次子始生。寄,寄托。³鄙:庸俗。⁴谓:认为。⁵托以死:以死后之事相托。⁶遗堕:遗落,忘记。⁷矢心:自誓。矢,同“誓”。⁸尚飨: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后世祭文末尾多用此二字。

  作者在这篇祭文中极力称赞柳宗元文词之美,对他才高而不用于世的遭遇表示不平,并允其所托。字字句句殷勤恳切,宛如面谈。

  祭文有固定的首尾格式,中间是正文,一般多用四言韵语,本篇亦然。一起四句,哀痛之极,而用反复咏叹的方式出之。“自古莫不然”全文只这一个五字句,这是有意加重,若换成“自古皆然”就平庸无力了。由这一句引起下面几层,说明死生是自然规律。这本来是“人生如梦”的老生常谈,但韩愈一分疏,就化腐朽为清新了。而中间提到的“利害”、“悲乐”,又为正文第二段的根据,似叹似慰,悠然不尽。

  “凡物之生”起,是对柳子厚的文章和遭遇兴发的无限感慨。前四句用《庄子·天地篇》的话:“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牺樽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百年巨木,良材也,砍削雕镂之,作成祭器“牺尊”,又加青黄文饰,诚然精美了,而失去木之本性。这一比喻说明“多才为患害”,为的是从反面引起下面的议论。“子之中弃”四句,说明子厚虽宦途中被斥逐,而从文章的成就说,这是天的帮助,解除富贵于己的束缚,得以大写文章,是好事,言外不必哀伤。“富贵无能”四句是对上文的比较(与富贵者)和引申,表明子厚以文章自显,必然不朽。这些意思,也见于他的《柳子厚墓志铭》中。如“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说得更为明白。下面“不善为斫”四句,文章又生波澜,用比喻表明得用于世者不一定有真本领,而真正的“巧匠”却往往被闲置,引起后面八句为柳子厚之不见用抱屈。这八句分两层,都用对比的形式为子厚鸣不平。妙在全用逆笔,先写子厚之“不用”,再写飞黄腾达者多是无能之辈。特别是“一斥不复”,概括子厚的仕履;“群飞刺天”,表示庙堂上充斥无能之辈,对比异常强烈。这一节是祭文的主体。一般祭文在这里多是铺陈死者的功业和两人的交往;愈却只写柳子厚才高而不见用,但中间却充满郁塞不平之气,譬喻和正反对比杂糅在一起,苍茫不尽。

  最后一段是表述自己的态度。柳宗元临死之前寄信给刘禹锡,希望在抚养幼小遗孤、载柩归葬先茔的事情上,得到朋友们的帮助,又托韩愈作墓志,见于刘禹锡《祭柳员外文》所述。所谓“退之承命,改牧宜阳,亦驰一函,候于便道,勒石垂后,属于伊人”,即指此事。时韩愈正由潮州刺史改任袁州。了解刘禹锡这段话。才能理解此文最后一段感情的沉重。“嗟嗟子厚”是承上一段来,认为子厚这样的高才,应该有用世之日,然而“今也则亡”,死者不可复生,这里有无限哀伤和感触隐于其中。“临绝之音”起,引起全段。从诸友引到自己,看出子厚对自己的信托。这段文章如果是凡手,说到这里,就可以表态了,那样平直而无波澜。韩愈却插人“凡今之交”四句从反面激起浪涛。只读这四句好像韩愈不肯接受任务似的,实际正是为了反衬下文表明子厚相知之深,托己之重,这是逆笔,要善于体会。“非我知子”四句就正面表明自己的态度。“犹有鬼神,宁敢遗堕”,等于指天发誓,所以前人评这四句“语意真挚,可贯金石”,“止此已足,血诚自任之语,似淡而实深,极沉郁恻怛之致”(《唐宋文举要·甲编》卷三),是搔着痒处的。“念子永归”四句,和篇首及本段之首相呼应。并且总结全文,“矢心以辞”又重复表明态度,这是对死者的最大安慰。

  祭文应以悲哀为主,被祭的对象有功业可纪的,应铺叙功业。柳宗元在柳州政绩为群众所称道,但韩愈这篇文章却只字不提柳的惠政,只强调柳的高才被弃、自己的感慨和表示接受柳的托孤重任。这是因为刘禹锡已经告诉韩愈要为柳写墓志,而柳的生平,墓志中不可不叙,如果祭文里再叙就要重复了。所以祭文完全撇开生平,但言文章高而“一斥不复”,令人不平,写出自己对子厚的深切悼念之怀。古文家如果同时为一个人写两篇文章,每篇的角度和材料一定要避免重复。韩愈为柳宗元写的三篇文章可以作为范例。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古文鉴赏辞典珍藏本 中: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1180-1182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