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愧无能使两川,龟琴为伴仅三年。清朝自是朝真客,何必登山更望仙。
我愧无能使两川,龟琴为伴仅三年。清朝自是朝真客,何必登山更望仙。

méishānzhìguānzhēnxiāntíng--zhàobiàn

kuìnéng使shǐliǎngchuānguīqínwèibànjǐnsānniánqīngcháoshìcháozhēndēngshāngèngwàngxiān

赵抃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 5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崔武子¹见棠(táng)²而美之,遂取³之。庄公焉。崔子弑(shì)之。
译文:崔武看见棠家遗孀就喜欢上她,便娶了她。(齐国国王)庄公与她私通。崔武杀了他。
注释:¹崔武子:齐卿,即崔杼。²棠姜:棠公的妻子。棠公是齐国棠邑大夫。³取:同“娶”。棠公死,崔杼去吊丧,见棠姜美,就娶了她。⁴庄公:齐庄公。⁵通:私通。⁶弑:臣杀君、子杀父为弑。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晏子¹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²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³,岂以陵民?社稷(jì)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暱(nì),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yōng)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¹⁰之得民。”
译文:晏子站在崔家的门外。晏子左右的家臣说:“(你打算)死吗?”(晏子)说:“(国王)只是我一人的君主吗,我干嘛死啊?”说:“走(离开齐国)吗?”(晏子)说:“我有什么罪吗,我为什么要逃亡?”说:“回家吗?”(晏子)说:“君主死了回哪呢?君主是民众的君主,难道是凌驾于民众之上的君主?君主的职责要主掌国家。君主的臣子,岂是为了俸禄?臣子的职责要保护国家。因此君主为国家社稷死就该随他死,为国家社稷逃亡就该随他逃亡。如果是为他自己死为他自己逃亡,不是他的私密昵友,谁去担这份责啊?况且他人立了君主却要将他杀死,我怎么能随他去死,随他去逃亡呢?我将回什么地方啊?”(崔大夫家的)门打开(晏子)进入,(晏子)将(国王的)尸体放在腿上哭,(哭完后)站起来,一再顿足离去。别人(还)说崔先生你一定要杀他(晏子)的。崔先生说:“(他)是民众指望啊,放了他得民心。”
注释:¹晏子:即晏婴,字平仲,齐国大夫。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²其人:晏子左右的家臣。³君民者:做君主的人。⁴实:指俸禄。⁵昵:亲近。⁶庸何:即“何”,哪里。⁷兴:起立。⁸三踊:跳跃了三下,表示哀痛。⁹望:为人所敬仰。¹⁰舍:释放,宽大处理。
齐庄公为了偷女人而被杀,死得下贱。晏子既不为他而死,也不因他而逃亡;在他看来,无论国君和臣子,都应为国家负责。如果国君失职,臣子就不必为他尽忠。这在当时是很有进步意义的。文章三问三答,答中有反问,最后归结到“社稷”二字,波澜起伏,论旨鲜明。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忆梅下¹西洲²,折梅寄江北³
译文: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注释:¹下:往。²西洲:当是在女子住杏附近。³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单衫杏子红,双鬓(bìn)鸦雏(chú)¹
译文:(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注释:¹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西洲在何杏?两桨桥头渡¹
译文: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注释:¹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日暮伯劳¹飞,风吹乌臼(jiù)²树。
译文: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注释:¹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杏境。²乌臼:现在写作“乌桕”。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diàn)¹
译文: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注释:¹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译文: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译文: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低头弄莲子,莲子¹清如水²
译文: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爱你的感情就如流水一般缠绵悱恻,纯净悠长。
注释:¹莲子:和“怜子”谐音双关。²清如水:隐喻爱情的纯洁。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置莲怀袖中,莲心¹彻底红。
译文: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注释:¹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¹
译文: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注释:¹望飞鸿:这里暗含有望书信的意思。因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¹
译文: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注释:¹青楼:油漆成青色的楼。唐朝以前的诗中一般用来指女子的住杏。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楼高望不见,尽日¹栏杆头。
译文: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注释:¹尽日:整天。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译文: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¹
译文: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江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注释:¹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意思是说,卷帘眺望,只看见高高的天空和不断荡漾着的碧波的江水。海水,这里指浩荡的江水。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海水梦悠悠¹,君愁我亦愁。
译文:梦境像江水一样悠长,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注释:¹海水梦悠悠:梦境像江水一样悠长。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译文: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将我的梦吹到西边的洲沚(与她相聚)。

  《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全文感情十分细腻,“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清辞俊语,连翩不绝,令人‘情灵摇荡’。”《西洲曲》可谓这一时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

  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自此,纵然时空流转,然而思念却从未停歇。接下来是几幅场景的描写:西洲游乐,女子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人;开门迎郎,满怀希望继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门采莲,借采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与思念;登楼望郎,凭栏苦候,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这其中时空变化,心情也多变,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

  《西洲曲》在艺术上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是善于在动态中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门中露翠钿”一句,生动形象地通过动作表达出了人物的心情,而“采莲南塘秋”六句,是全篇的精华所在,它集中笔墨描写主人公的含情姿态,借物抒情,通过“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极有层次地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动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真情感人。

  第二是叠字和顶真的运用。“开门迎郎”场景中,四个“门”字的叠用,强化了女子急切盼望心上人的到来,而不时从门缝向外张望的焦虑心情。“出门采莲”场景中,又连用七个“莲”字,着意渲染女子缠绵的情思。而顶真的运用使得句子灵活生动,朗朗上口。

  第三是双关隐语的运用。双关隐语,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个显明的特征,它在诗经时代的民歌和汉魏乐府民歌中很少见。一说“莲”与“怜”字谐音双关,而“怜”又是“爱”的意思,隐语极言女子对情人的爱恋。同时,“莲子清如水”暗示感情的纯洁,而“莲心彻底红”是说感情的浓烈。这些双关隐语的运用使诗歌显得含蓄多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诗以“难解”著称,有研究者将其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比如关于此诗的叙述视角就有不同解读,多数人从女子的视角来理解,也有人从男子的视角入手,认为“忆梅下西洲”中的“梅”指代男主角所寄情的心上人。常言道,诗无达诂,我们在解读的时候也可以尝试多种新的视角,从而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

西zhōu

míng nánběicháo 

méixià西zhōu zhéméijiāngběi 
dānshānxìnghóng shuāngbìnchú 
西zhōuzàichù liǎngjiǎngqiáotóu 
láofēi fēngchuījiùshù 
shùxiàménqián ménzhōngcuìdiàn 
kāiménlángzhì chūméncǎihónglián 
cǎiliánnántángqiū liánhuāguòréntóu 
tóunònglián liánqīngshuǐ 
zhìliánhuái怀xiùzhōng liánxīnchèhóng 
lánglángzhì yǎngshǒuwàngfēihóng鸿 
hóng鸿fēimǎn西zhōu wànglángshàngqīnglóu 
lóugāowàngjiàn jìnlángāntóu 
lángānshíèr chuíshǒumíng 
juǎnliántiāngāo hǎishuǐyáokōng绿 
hǎishuǐmèngyōuyōu jūnchóuchóu 
nánfēngzhī chuīmèngdào西zhōu 
甲寅春,予与俞商卿燕游西湖,观梅于孤山之西村,玉雪照映,吹香薄人。已而商卿归吴兴,予独来,则山横春烟,新柳被水,游人容与飞花中,怅然有怀,作此寄人。商卿善歌声,稍以儒雅缘饰;予每自度曲,吟洞箫,商卿辄歌而和之,极有山林缥渺之思。今予离忧,商卿一行作吏,殆无复此乐矣。
甲寅(yín)¹春,予与俞商卿燕游²西湖,观梅于孤山³之西村,玉雪湖映,吹香薄人。已而商卿归吴兴,予独来,则山横春烟,新柳被水,游人容与飞花中,怅然有怀,作此寄人。商卿善歌声,稍以儒雅缘饰;予每自度曲,吟洞箫,商卿辄歌而和之,极有山林缥(piāo)(miǎo)之思。今予离忧¹⁰,商卿一行作吏¹¹,殆无复此乐矣。
译文:宋光宗绍熙五年春,我和俞商卿到西湖饮酒游玩,共赏孤山西村的梅花。梅花照映,香气逼人。不久后俞商卿回到吴兴,我自己再来到这里时,已经是春花春水、绿柳青山、游人徜徉了。我想起老朋友,惆怅感怀,便写下这首词以寄思念之情。商卿擅长歌唱,能以文雅的风度节制自己。我每次用箫吹奏自创的新曲,商卿就会歌而和之,很有山林隐居的意味。现在,我们相距千里,商卿又出去做官,我想我们大概不会再现当年的快乐时光了。
注释:角招:词牌名。 宋代赵以夫在其所作《角招》词注中认为,此调系姜夔创制,《词谱》以赵词作谱。双调,一百零七字,上片十一句八仄韵,下片十二句九仄韵。¹甲寅:指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²燕游:饮酒游玩。³孤山:在杭州西湖,宋吋多梅树,西村在其后。⁴玉雪:梅花。⁵薄人:逼人,指梅花香气逼人。⁶容与:舒缓行迸,形容悠困自在。⁷飞花:指柳絮。⁸儒雅缘饰:能以文雅风度节制自己。⁹缥缈:这里指隠遁山林、远离人世之思。¹⁰离忧:怀抱忧愁。¹¹一行作吏:出仕做官。
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自看烟外岫,记得与君,湖上携手。君归未久,早乱落香红千亩。一叶凌波缥缈,过三十六离宫,遣游人回首。
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自看烟外岫(xiù)¹,记得与君,湖上携手。君归未久,早乱落香红²千亩。一叶³凌波缥缈,过三十六离宫,遣游人回首。
译文:为着这个春天,我把身子都愁瘦了。又怎么受得了,环绕西湖,尽是依依垂柳呢!独自望着烟雾外的远山,回忆起当日我与你在湖上携手同游的情景。你回去还没有多久,可是此间的千亩红梅,却早已乱纷纷的凋落了。我乘着一叶扁舟,在缥缈的烟波中荡漾。当我从三十六离宫前经过时,又怎能不回首神伤!
注释:¹岫:山峰山峦。²香红:指红梅花。³一叶:小船。
犹有,画船障袖,青楼倚扇,相映人争秀。翠翘光欲溜,爱著宫黄,而今时候。伤春似旧,荡一点、春心如酒。写入吴丝自奏。问谁识、曲中心,花前友。
犹有,画船障(zhàng)¹,青楼倚(yǐ)扇,相映人争秀。翠翘²光欲溜,爱著(zhuó)宫黄³,而今时候。伤春似旧,荡一点、春心如酒。写入吴丝⁴自奏。问谁识、曲中心,花前友。
译文:那华美的游船上,彩袖翩翩;岸上的青楼,纨扇交倚,秀美的人儿相映竞秀。她们头上的翠翘珠光闪闪,而且都喜欢在腰间系一块黄色的腹围,这在如今最时兴了。春天引起的伤感,又变得像从前一样了。它激荡着我的心灵,像酒一般的浓烈。我把它谱入琴弦,独自弹奏。试问有谁能理解这支曲子里的心意呢?唯有你啊,曾经共立花前的朋友!
注释:¹障袖:船上游女举袖遮面。²翠翘:古代妇女的一种首怖。³宫黄:宫女用来涂额的黄粉,是一种肘尚的化妆。⁴吴丝:指乐器。

  这首词的上片触景生怀,因记起昔日与友人共游湖上携手情景,再转写眼前湖上独游,落红无数的伤感。下片再写湖上游人如织、画船争流的繁华景象,反衬自己独游的孤独,极力渲染孤独之苦和怀人之思。全词深婉丽密,曲折有致,生动传神,别具风采。由伤春、忆友、慨叹,到花下独奏,时喜时忧,波澜起伏,格调凄婉。

  上阙点明时间地点,在叙事中借景抒情。美好的春光能给人带来欢乐,但也容易触动离人的愁思,萦损柔肠,使人消瘦,古代诗词中写伤春这个内容的非常多。但作者是写离愁,因而在取景时,着眼点是西湖垂柳。古代有折柳赠别的习俗。看到垂柳,极易触发离愁。开端擒题,“何堪”一词,用在“春瘦”与“垂柳”之间,使意思递进一层。对于西湖垂柳能撩拨人的愁思,因为那是与友人“湖上携手”之处。烟外峰峦,虽别具风姿,然而如今“自看”独游,就不能不缅怀昔日的“湖上携手”。由“湖上携手”接着想到对方“归后”的萧瑟风情,于是集中笔力来加以烘染刻画。

  “早乱落香红千亩”,是写花兼点时序。商卿离去,独来西湖,时已暮春,那“玉雪照映,吹香薄人”的千亩红梅,如今早已凋败零落,令人低回伤神,既然红梅已不复存在,旧游的踪迹又在何处。“一叶凌波缥缈,过三十六离宫,遗游人回首。”是写游船兼写情思。乘上轻舟,荡漾于烟波之中,那鳞次栉比的离宫别殿让人频频地回首眺望。以上叙事,写作者独游西湖,即景生情,引起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下阙拓展思路,仍紧扣西湖景物,以婉媚密丽之笔,写他人之乐,进行反衬。“犹有”紧承上片,词意断而仍续。词人驾一叶扁舟,于落花缤纷中从水上缥缈而过,闪现在眼前的,是那精美的画船上,美女举袖障面;两岸的歌馆里佳人持扇伫立。她们面容上涂着时兴的宫黄,名贵的头饰闪烁着光彩。这些美女歌娃争艳比美,嬉游如故。而自己,友人已经远去,无人可与共赏良辰佳景,仿佛欢乐只是属于他人!

  如今,充溢着词人整个心灵的,只有如同往常一样的无限的春愁,而这伤春的意绪犹如酒一般的浓烈,在词人心怀中荡漾起伏。要把它谱入丝弦自已聆赏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这伤春怀友的情思,据词序中所言,俞灏风度儒雅,善音乐,每有山林隐居之想,堪称江湖文人白石的知音。“今予离忧,商卿一行作吏,殆无复此乐矣。”语极沉痛。因而,此词煞拍几句所表达的感情,就不仅是一般的怀友之情,它实在是说,知音已人仕途,相伴共享山林、琴曲之乐恐不可复得,难怪他“伤春似旧”,纵“写入吴丝自奏”,也怕无人理解他此时的心境了!陈郁《藏一话腴》谓白石“襟怀洒落,如晋、宋间人。意到语工,不期于高远而自高远”,于此可见。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唐圭璋,缪钺,叶嘉莹,周汝昌,俞平伯,施蛰存撰写. 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 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 ,1869-1871.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竹帛(bó)¹烟销²帝业³,关河空锁(suǒ)祖龙居
译文:燃烧竹帛的青烟散尽帝业也化而为虚,那怕有河关之险,也只能空空地守卫着帝王旧居。
注释:¹竹帛:代指书籍。²烟销:指把书籍烧光。³帝业:皇帝的事业。这里指秦始皇统治天下,巩固统治地位的事业。⁴虚:空虚。⁵关河:代指险固的地理形势。关:函谷关。河:黄河。⁶空锁:白白地扼守着。⁷祖龙居:秦始皇的故居,指咸阳。祖龙:代指秦始皇。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坑灰未冷山东¹乱,刘项²原来不读书³
译文:焚书坑内的灰烬未冷,山东已发生叛乱,灭亡秦国的刘邦、项羽并不是读书人。
注释:¹山东:崤函之东。一说指太行山之东,即为秦始皇所灭的六国旧有之地。²刘项:刘邦和项羽,秦末两支主要农民起义军的领袖。³不读书:刘邦年青时是市井无赖,项羽年青时习武,两人都没读多少书。

  这首诗的首句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史实作为切入点,明叙暗议,用略带夸张的手法揭示了焚书与亡国之间的矛盾。次句紧承首句,又从另一角度揭示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有利天险也不能守住基业。第三句在点题的同时,进一步对焚书一事做出了评判。最后一句以议论结尾,借刘邦、项羽二人不读书之史实抒发感慨。这首诗以史家笔法,独辟蹊径,把“焚书”与“亡国”看似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到一起,层层推进,自然圆转,言辞夸张,言他人所未言,巧妙的讽刺了秦始皇焚书的荒唐行为。

  诗的首句点出焚书坑中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当年秦始皇下令搜集民间的儒家典籍和百家之书,并进行销毁,诗人用“竹帛烟销”简练概括这一史实,而用“竹帛”这一文字的载体,来代指儒家典籍和百家之书,则是故意夸大秦始皇的罪过与荒谬。紧接着,诗人用“帝业虚”三字来将秦始皇“焚书坑儒”所酿就的后果概括出来,就仿佛秦始皇焚烧书籍的飞烟袅袅升起的时候,他千辛万苦创下的秦国基业也被销毁了,本可以流芳百世的千秋伟业霎时成为虚空。

  “帝业虚”引出了次句对“虚”的具体描写,这里的函谷关、黄河仍在,秦始皇以为它们是可以保卫秦朝天下万世长存的天险,但是这些天险并没能守住始秦朝的宫殿,没能守住他奠定的基业,“帝业虚”得到了具体化的阐释。同时,首句和次句构成了递进的关系,前者说秦始皇焚书是为了禁锢民众的思想,使他们不能产生反抗朝廷的思想,后者则是说秦始皇把函谷关和黄河这些天险看做帝业永固的地理屏障;前者为抑的方式,后者为扬的方式。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只是秦始皇美好的愿望,他的愿望最终还是“虚”“空”了。

  诗人将始皇帝的两项重大举措都予以否定,说明作者认为帝业永固绝不是压抑民众的思想和凭借险要的地理优势能够做到的,进而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才能使帝业永固。其中“祖龙”一词用得很有深意,因为祖龙是始皇的意思,点明了秦始皇的野心,即希望秦朝的天下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然而事与愿违,秦朝只经过二代就灭亡了,以至于秦朝宫殿没有得到任何扩建,一直只是“祖龙居”。这里用“祖龙居”来代指秦朝帝业,形象地说明了秦朝的短命。

  第三句将拓展开的思路转回到全诗的主题——焚书坑上,并紧跟对秦始皇焚书一事的调笑,进一步强调秦始皇采用焚书的策略试图稳固帝业的举措,实荒唐可笑。“坑灰未冷”紧承首句的“竹帛烟销”而来;焚书之烟已经飞尽,而焚书之灰还未冷却,山东农民起义就爆发了,“烟销”到“未冷”极言发生战乱之快,说明焚书对稳固帝业根本就没有一点作用。

  然后诗人紧跟一句反语,他说因为刘邦是市井无赖,项羽则是不好诗书的武士,他们这样的起义者根本就不读书,所以焚书的策略没有任何用处。这是句有趣的戏谑,没有说焚书无用,而是认为焚书没有发生作用的原因是起义者不读书,这看来很可笑,然而诗人正是要读者在这一笑中理解他对焚书策略的批判。末句以揶揄嘲讽的手法,紧扣焚书坑的主题,再一次确认秦始皇焚书的荒谬,也再一次否认焚书这样压抑民众思想的方式能阻止亡国命运的到来,再一次唤起读者对亡国原因的思考。

  这首诗否定秦始皇焚书策略,认为这一举措对稳固帝业毫无用处,但是诗人没有提出切实的措施能帮助秦始皇稳固基业,也没有探讨秦代灭亡的真正原因,而是将这种思考留给了读者。这种方式既可以说是对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也在另一方面透露出诗人见识的不足,难以给读者一种思想上的警醒。

  议论性的诗歌,既要剖析事理,又要显示意象,委实很不容易。这首诗采用了近乎喜剧的表现手法:揭示矛盾,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这样写表面似乎很委婉,很冷静,其实反对的态度和憎恶的感情十分鲜明。这是一种“怨而不怒”的艺术表现手法。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15-1316页
2、 谢真元 .一生必读唐诗三百首 汉英对照 .北京市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6年 :460-461页 .

fénshūkēng--zhāngjié

zhúyānxiāoguānkōngsuǒlóng

kēnghuīwèilěngshāndōngluànliúxiàngyuánláishū

云间征思断,月下归愁切。
云间¹²思断,月下归愁切³
译文:空中的大雁隔断了我的思念,月下想要归家的愁思越发急切。
注释:¹云间:此指天空中的大雁。²征:表示远行,同时还可与迁客、边卒相联系。³切:意谓急切。
鸿雁西南飞,如何故人别?
鸿雁西南飞,如何故人别?
译文:鸿雁也往西南家乡方向飞去,我为什么却与朋友轻易离别?

  这首诗,写诗人远游他乡,又与友人离别,其愁绪又多几层。

  “云间征思断”是整首诗的起因,天空中的大雁朝西南方向的飞翔,突然地阻断了旅人的脚步与平常的情思。

  远行的旅人突然被南飞的大雁所惊动,也许此刻便是在晚上,因此诗人“月下归愁切”。这里“征”与“归”两个字可相对来理解。因见“鸿雁西南飞”,故诗人问自己:“如何故人别?”以鸿雁的归乡反衬自己与友人的离别。

  这首诗因雁而起兴。一叶落而叹天下秋,叹生命的匆匆流逝;一雁过而感慨于孤独的远征,思念起家乡故乡与故人。

参考资料:
1、 苏爱风.王勃诗歌艺术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

hányǒusānshǒu ·èr

wáng tángdài 

yúnjiānzhēngduàn yuèxiàguīchóuqiè 
hóng鸿yàn西nánfēi rénbié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