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从军绩用成,代还京阙黯离情。亭长且作班荆饮,江迥愁闻唱棹声。
三载从军绩用成,代还京阙黯离情。亭长且作班荆饮,江迥愁闻唱棹声。
前席去当回帝问,初筵今已号宾荣。交承参袂宜敦好,莫惜殷勤重报琼。
前席去当回帝问,初筵今已号宾荣。交承参袂宜敦好,莫惜殷勤重报琼。

sòngjiāodàiyángtuīguān--zhàobiàn

sānzàicóngjūnyòngchéngdàiháijīngquēànqíngtíngzhǎngqiězuòbānjīngyǐnjiāngjiǒngchóuwénchàngzhàoshēng

qiándānghuíwènchūyánjīnhàobīnróngjiāochéngcānmèidūnhǎoyīnqínzhòngbàoqióng

赵抃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 5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绵蛮黄鸟,止于丘阿。道之云远,我劳如何。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绵蛮(mán)¹黄鸟,止于丘阿²。道之云远,我劳如何。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³,谓之载之。
译文:毛茸茸的小黄鸟,栖息在那山坳中。道路漫长又遥远,我行道路多劳苦。让他吃饱又喝足,教他通情又达理。叫那随从的副车,让他坐上拉他走。
注释:¹绵蛮:小鸟的模样。²丘阿:山坳。³后车:副车,跟在后面的从车。
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岂敢惮行,畏不能趋。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绵蛮黄鸟,止于丘隅(yú)。岂敢惮(dàn)¹行,畏不能趋(qū)²。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译文:毛茸茸的小黄鸟,栖息在那山角落。哪里是怕徒步走,只怕太慢难走到。让他吃饱又喝足,教他通情又达理。叫那随从的副车,让他坐上拉他走。
注释:¹惮:畏惧,惧怕。²趋:快走。
绵蛮黄鸟,止于丘侧。岂敢惮行,畏不能极。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绵蛮黄鸟,止于丘侧。岂敢惮行,畏不能极¹。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译文:毛茸茸的小黄鸟,栖息在那山丘旁。哪里是怕徒步走,只怕不能走到底。让他吃饱又喝足,教他通情又达理。叫那随从的副车,让他坐上拉他走。
注释:¹极:到达终点。

  微贱的劳苦者在行役途中感叹自己命运的漂浮不定,怀疑自己有无能力坚持下去,盼望有一只援助之手来拉他一把,从而继续走着漫长而艰辛的行旅之路。

  其实正可把这位劳苦者的境遇看作是我们的人生之旅的一个缩影,是我们人生之旅的真实写照。从生到死,是一个完整而漫长的过程。谁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谁不可能漂浮不定?谁不渴望上天之手拉自己一把?谁没有感到疲惫得即将倒下得时候?谁没有感到前途迷茫、找不倒出路得时候?谁没有痛不欲生、彻底绝望得时候?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几乎满世界都会听到各种各样得感叹。如果有谁说自己从未有过痛苦、悲哀、疲惫、绝望、彷徨、厌恶、烦闷 、畏惧、孤独、恐惧、战栗等等,那倒真是匪夷所思得怪事。只要我们还未走到死亡的尽头,就不可能摆脱人生之旅上这一切真切的体验和内心的感悟。

  贝多芬曾经大呼:“我要扼住命运得咽喉!”这无疑体现了他不向命运低头和屈服得英雄气概,足以让我们叹为听止,高山仰止。可是真实生活中得我们,有几人能扼住命运得咽喉从而驾驭它。

miánmán

míng xiānqín 

miánmánhuángniǎo zhǐqiūē dàozhīyúnyuǎn láo yǐnzhīzhī jiàozhīhuìzhī mìnghòuchē wèizhīzàizhī 

miánmánhuángniǎo zhǐqiū gǎndànxíng wèinéng yǐnzhīzhī jiàozhīhuìzhī mìnghòuchē wèizhīzàizhī 

miánmánhuángniǎo zhǐqiū gǎndànxíng wèinéng yǐnzhīzhī jiàozhīhuìzhī mìnghòuchē wèizhīzàizhī 

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曲阑斜转小池亭。
翠葆(bǎo)¹参差竹径成²。新荷跳雨³泪珠倾。曲阑(lán)斜转小池亭。
注释:¹翠葆:指草木新生枝芽。²竹径成:春笋入夏已长成竹林。³跳雨:形容雨滴打在荷叶上如蹦玉跳珠。
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柳梢残日弄微晴。
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柳梢残日弄微晴。
此词写夏日乍雨还晴的景色,体物工巧。新竹成林,新荷跳雨,柳梢弄晴,具见新颖别致;至曲阑斜转,风约帘衣,水摇扇影,则人、景浑然一体,意趣横生,清新柔丽,委婉多姿。
明月枝头香满路。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倒照秦眉天镜古。秋明白鹭双飞处。
明月枝头香¹满路。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倒照秦眉²天镜³古。秋明白鹭双飞处。
译文:明月照桂树,花香飘满路。见了眼前之景,忽然想起:如果接连刮起几天西风,那末树上的桂子将要被风吹得满地皆是。重九夜月亮像秦镜般高悬天空。秋高气爽,水边的白鹭受到月光的惊动,双双冲霄飞去。
注释: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以南唐冯延巳《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一作晏殊词)为正体,此体为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另有变体二种。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梦窗词》中,题其名的有六首,而和词或用其原韵而作的有五首。韵:即和韵,是用他人诗词所用的韵而作诗词。分用韵、依韵、次韵三种。¹枝头香:指桂花盛开、桂子飘香。点重九节气特点。²秦眉:秦望山,在绍兴东南四十里。是群峰之杰,秦始皇登此以望南海。³天镜:以天为镜。
自摘霜葱宜荐俎。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帽堕笑凭纤手取。清歌莫送秋声去。
自摘霜葱¹宜荐俎(zǔ)²。可惜重阳,不把黄花³与。帽堕(duò)笑凭纤手取。清歌莫送秋声去。
译文:从自家菜园中摘来了比较干净、新鲜的青葱,适宜于作为重阳祭祀用的菜肴,装盆上供。只可惜已到了重阳节,我还没有搞到几盆应时的菊花。我九日随俗登高,被山风吹落了帽子,就笑着请同行佳人代我正冠。登上高处,清歌一阕,歌声不要随着秋声的离去而随之消失。
注释:¹霜葱:洁白纤细的女子手指。²荐俎:奉献祭品。俎,古代祭祀时盛牛羊肉的礼器,此代指食品。³黄花:菊花。⁴帽堕:用孟嘉落帽故事。《晋书·孟嘉传》载:“孟嘉为征西将军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宴龙山,僚佐毕集,皆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⁵清歌:没有管弦乐器伴奏的歌唱。又指清亮悠扬的歌声。

  这首词写重阳节。词的上片主要描绘重阳节登高时的景色;下片着重抒写作者对“秋声”的感受。既写出了重阳节的季节特点,又抒发了内心独特感受。此词情感意蕴含蓄,感情饱满,情真意切。

  上阙“明月枝头香满路”一韵,从桂花着笔,出笔不俗,李清照云:“梅定妒,菊应羞”“自是花中第一流”(《鹤鸪天》)而“明月”一词又将桂花生于月中的神话传说连在一起,开篇便涂上一层神异色彩。“枝头香满路”写桂花盛开于枝头,桂子飘香于四野。“香满路”写桂花之香,极为浓烈,传播殊远,故民间有“九里香”之誉。“几日西风”一韵,写桂花在飒飒西风中飘落,“花如雨”极写落花之多。“倒照秦眉天镜落”一韵,继写重阳节之景物:上句写山水,言秦望山色如眉黛,倒影入平如镜面的湖水中,“天镜”一词,用唐诗句。宋之问:“石帆摇海上,天镜落湖中。”李白:“开帆入天镜,直向澎湖东。”下句以白鹭双飞之美姿衬出重阳节时的蓝天明洁高爽。

  上阙即景和韵;下阙词人着重阐发自己对“秋声”的感受。

  下阙“自摘霜葱宜荐俎”一韵,写重阳节友人们的宴饮,席间有歌女侑酒。“自摘”“霜葱”二词是倒文,言女子用纤细的手指摘取食品,“荐俎”写歌女们奉献食品。“可惜重阳”一韵,言重阳节,菊花尚未盛开,故曰“不把黄花与”,此处“可惜”二字,表达了惜花之情,并且将“重阳节”人格化,惜它未把菊花送来,颇感遗憾。“黄花”,菊花也。历来被视为高洁之花。词中的“可惜”二字,表达了词人对菊花的怜惜、赞赏之情。“帽堕笑凭纤手取”一韵,用晋朝孟嘉重阳堕帽的故事,但词中又加以变化,说“笑凭纤手取”,可见写落帽并非实写,而是呼应上片“西风”,又呼应了下片的“霜葱”,进一步点明重阳佳节宴席上有女子侑酒之事。“清歌莫送秋声去”一句中的“清歌”言席间歌女以悠扬清亮的歌声娱宾。“莫送秋声去”表达了对重阳时秋景、秋声的留恋之情。

  此词在章法上,采用过片则变法。上片写重阳的景物:桂子飘香、落花如雨、秋山如眉、秋水如镜、白鹭双飞。下片写佳节时的宴饮活动,以纪实手法写歌女侑酒等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气氛。词中善用代字,如以“霜葱”“纤手”代指歌女,以“秦眉”代指秦望山,以“天镜”代指湖水,以“黄花”代指菊花等。刘永济曰:“代字亦词家习用法,是诗词家常用以增加词语的色泽的。”(《微睇室说词》)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上》:中国书店,2007:第296-297页

diéliànhuā··jiǔjiànshānyùn--wényīng

míngyuèzhītóuxiāngmǎn西fēngluòjǐnhuādàozhàoqínméitiānjìngqiūmíngbáishuāngfēichù

zhāishuāngcōngjiànzhòngyánghuánghuāmàoduòxiàopíngxiānshǒuqīngsòngqiūshēng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帝子¹降兮北渚,目眇(miǎo)²兮愁予³
译文: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注释:¹帝子:指湘夫人。舜妃为帝尧之女,故称帝子。²眇眇:望而不见的样子。³愁予:使我忧愁。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 一作:嫋嫋)
(niǎo)¹兮秋风,洞庭波²兮木叶下³。(袅袅 一作:嫋嫋)
译文: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予落降。
注释:¹袅袅:绵长不绝的样子。²波:生波。³下:落。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登白薠(fán)¹兮骋望²,与佳³兮夕张
译文: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注释:¹薠:一种近水生的秋草。²骋望:纵目而望。³佳:佳人,指湘夫人。⁴期:期约。⁵张:陈设。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鸟何萃(cuì)¹兮蘋(pín)中,罾(zēng)²何为兮木上。
译文: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
注释:¹萃:集。鸟本当集在木上,反说在水草中。²罾:捕鱼的网。罾原当在水中,反说在木上,比喻所愿不得,失其应处之所。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yuán)¹有芷(zhǐ)²兮澧(lǐ)³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译文:沅水芷草绿,澧水兰花香,思念你却不敢说出来。
注释:¹沅:即沅水,在今湖南省。²芷:即白芷,一种香草。³澧:即澧水,在今湖南省,流入洞庭湖。⁴公子:指湘夫人。古代贵族称公族,贵族子女不分性别,都可称“公子”。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荒忽¹兮远望,观流水兮潺(chán)(yuán)²
译文: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注释:¹荒忽:不分明的样子。²潺湲:水流的样子。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mí)¹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yì)²
译文: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
注释:¹麋:兽名,似鹿。²水裔:水边。此名意谓蛟本当在深渊而不在水边。比喻所处失常。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朝驰余马兮江皋(gāo)¹,夕济兮西澨(shì)²
译文: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注释:¹皋:水边高地。²澨:水边。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¹兮偕逝²
译文: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注释:¹腾驾:驾着马车奔腾飞驰。²偕逝:同往。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筑室兮水中,葺(qì)¹之兮荷盖²
译文: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予啊盖在屋顶上。
注释:¹葺:编草盖房子。²盖:指屋顶。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sūn)¹兮紫²³,播芳椒兮成堂。
译文: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注释:¹荪壁:用荪草饰壁。荪:一种香草。²紫:紫贝。³坛:中庭。⁴椒:一种科香木。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桂栋¹兮兰橑(lǎo)²,辛夷³兮药房。
译文: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注释:¹栋:屋栋,屋脊柱。²橑:屋椽(chuán)。³辛夷:木名,初春升花。⁴楣:门上横梁。⁵药:白芷。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wǎng)¹薜荔兮为帷(wéi)²,擗(pǐ)³(huì)(mián)兮既张。
译文: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注释:¹罔:通“网”,作结解。薜荔;一种香草,缘木而生。²帷:帷帐。³擗:掰开。⁴蕙:一种香草。⁵櫋:隔扇。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白玉兮为镇¹,疏²石兰³兮为芳。
译文: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注释:¹镇:镇压坐席之物。²疏:分疏,分陈。³石兰:一种香草。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zhǐ)(qì)兮荷屋,缭(liáo)¹之兮杜衡²
译文: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
注释:¹缭:缠绕。²杜衡:一种香草。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¹百草²兮实³庭,建芳馨兮庑(wǔ)门。
译文: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注释:¹合:合聚。²百草:指众芳草。³实:充实。⁴馨:能够远闻的香。⁵庑:走廊。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九嶷(yí)¹²兮并迎,灵³之来兮如云
译文: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
注释:¹九嶷:山名,传说中舜的葬地,在湘水南。这里指九嶷山神。²缤:盛多的样子。³灵:神。⁴如云:形容众多。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捐余袂(mèi)¹兮江中,遗(yí)余褋(dié)²兮澧(lǐ)浦。
译文: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注释:¹袂:衣袖。²褋:《方言》:禅衣,江淮南楚之间谓之“褋”。禅衣即女子内衣,是湘夫人送给湘君的信物。这是古时女子爱情生活的习惯。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qiān)(tīng)¹洲兮杜若²,将以遗(wèi)兮远者³
译文: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
注释:¹汀:水中或水边的平地。²杜若:一种香草。³远者:指湘夫人。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时不可兮骤得¹,聊逍遥²兮容与³
译文:良辰美景不可多得,我姑且快活逍遥尽情享受欢乐。
注释:¹骤得:数得,屡得。²逍遥:游玩。³容与:悠闲的样子。

  《九歌·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九歌·湘君》是姊妹篇。

  此诗写湘君企待湘夫人而不至,产生的思慕哀怨之情,诗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全诗写男子的相思,所抒情意缠绵悱恻;加之作品对民间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对传统比兴手法的运用,更加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句“帝子降兮北渚”较为费解。“帝子”历来解作天帝之女,后又附会作尧之二女,但毫无疑问是指湘水女神。一般都把这句说成是帝子已降临北渚,即由《湘君》中的“夕弭节兮北渚”而来;但这样便与整篇所写湘君盼她前来而不见的内容扞格难合。于是有人把这句解释成湘君的邀请语(见詹安泰《屈原》),这样文意就比较顺畅了。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而其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

  第二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是先秦诗歌典型的艺术手法,其好处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以下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接着与湘夫人一样。他在久等不至的焦虑中,也从早到晚骑马去寻找,其结果则与湘夫人稍有不同:他在急切的求觅中,忽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于是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笔。

  第三段纯粹是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修饰。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堪称无与伦比。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植物,来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其目的,则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因此当九嶷山的众神来把湘君的恋人接走时,他才恍然大悟,从这如梦幻般的美境中惊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

  最后一段与《湘君》结尾不仅句数相同,而且句式也完全一样。湘君在绝望之余,也像湘夫人那样情绪激动,向江中和岸边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表面的决绝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相恋。他最终同样恢复了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历程。他在汀洲上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

  从情感的结构角度看,这首诗是以“召唤方式”呼应“期待视野”。《湘夫人》既然是迎神曲,必然是以召唤的方式祈求神灵降临。全诗以召唤湘夫人到来作为出发点,以期待的心理贯穿其中。诗的前半段主要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时那种望而不见、遇而无缘的期待心情。中间经历了忧伤、懊丧、追悔、恍惚等情感波动。这些都是因期待而落空所产生的情绪波动。诗的后半段是写湘君得知湘夫人应约即将到来的消息后,喜出望外,在有缘相见而又未相见的期待心情中忙碌着新婚前的准备事宜。诗的末尾,湘夫人才出现,召唤的目的达到,使前面一系列的期待性的描写与此呼应。实际上,后半段的描写不过是湘君的幻想境界。出现这种幻象境界,也是由于期待心切的缘故。整首诗对期待过程的描写,有开端,有矛盾,有发展,有高潮,有低潮,有平息。意识线路清晰可见。

  这首诗还有着明暗对应的双层结构方式。主人公情感的表现,有明有暗,明暗结合。抒情对象既可实指,又有象征性。在描写实境时,主人公的情感是表层性的,意旨明朗,指事明确,语言明快,情感色泽清晰,高低起伏,强弱大小,都呈透明状态。如诗的后半段写筑室建堂、美饰洞房、装饰门面、迎接宾客的场面,就属于表层性的,即明写。从“筑室兮水中”至“疏石兮为芳”,是从外到里、由大到小;从“芷葺兮荷屋”至“建芳馨兮庑门”,又由里到外。线路清楚,事实明白,情感的宣泄是外露的,是直露胸臆的方式,淋漓酣畅,无拘无束,少含蓄,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

  从深层结构看,这首诗又有着寓情于景的表情法。景物不是原来的样子,如“鸟何”、“罾何”、“麋何”、“蛟何”等句;或是带上感情色彩的景物,如秋风、秋水、秋叶的描写。情感的流动较蕴藉、含蓄、深沉,如海底暗流,不易发觉。因此需要通过表层意象加以领会。

  这种双层结构,明暗对应,相辅相成,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可以增大情感的容量,使情感的表现呈立体状。

  另外,全诗所描写的对象和运用的语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鸟、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动物、植物和矿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风俗、神话传说、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气氛等,无不具有楚地的鲜明特色。诗中所构想的房屋建筑、陈设布置,极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环境、社会风尚和文化心理结构这个土壤上的,否则是不可能作此构想的。语言上也有楚化的特点。楚辞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动词)、“袂”、“褋”(名词)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运用——全诗每句都有一个“兮”字。这个语气词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啊”字。它的作用就在于调整音节,加大语意、语气的转折、跳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变化灵活。这种“骚体”诗,是继《诗经》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创新。

  综上所述,《湘君》和《湘夫人》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两个悲剧,但合起来又是一幕两情相悦、忠贞不渝的喜剧。说它们是悲剧,是因为赴约的双方都错过了相会的时间,彼此都因相思不见而难以自拔,心灵和感情遭受了长时间痛苦的煎熬;说它们是喜剧,是由于男女双方的相恋真诚深挚,尽管稍有挫折,但都没有放弃追求和期盼,所以圆满结局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当他们在耐心平静的相互等待之后终于相见时,这场因先来后到而产生的误会和烦恼必然会在顷刻间烟消云散,迎接他们的将是湘君在幻觉中所感受的那种欢乐和幸福。

  这两篇作品一写女子的爱慕,一写男子的相思,所取角度不同,所抒情意却同样缠绵悱恻;加之作品对民间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对传统比兴手法的运用,更加强了它们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尽管这种热烈大胆、真诚执着的爱情被包裹在宗教仪式的外壳中,但它本身所具有强大的生命内核,却经久不息地释放出无限的能量,让历代的读者和作者都能从中不断获取不畏艰难、不息地追求理想和爱情的巨大动力。这可以从无数篇后代作品都深受其影响的历史中,得到最好的印证。

参考资料:
1、 曹明纲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64-768

jiǔ ·xiāngrén

yuán xiānqín 

jiàngběizhǔ miǎomiǎochóu 
niǎoniǎoqiūfēng dòngtíngxià  (niǎoniǎozuò niǎoniǎo )
dēngbáifánchěngwàng jiāzhāng 
niǎocuìpínzhōng zēngwèishàng 

yuányǒuzhǐyǒulán gōngwèigǎnyán 
huāngyuǎnwàng guānliúshuǐchányuán 

shítíngzhōng jiāowèishuǐ 
zhāochíjiānggāo 西shì 
wénjiārénzhào jiāngténgjiàxiéshì 
zhùshìshuǐzhōng zhīgài 
sūntán fāngjiāochéngtáng 
guìdònglánlǎo xīnméiyǎofáng 
wǎngwèiwéi huìmiánzhāng 
báiwèizhèn shūshílánwèifāng 
zhǐ liáozhīhéng 
bǎicǎoshítíng jiànfāngxīnmén 
jiǔbīnbìngyíng língzhīláiyún 

juānmèijiāngzhōng dié 
qiāntīngzhōuruò jiāngwèiyuǎnzhě 
shízhòu liáoxiāoyáoróng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牛¹春杖²,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³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译文:牵着便天的泥塑耕牛,拉起便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便风无限,自海而来。于是请来便神的神功,把桃花红染得像肉色红。
注释:¹春牛:即土牛,古时农历十二月出土牛以送寒气,第二年立春再造土牛,以劝农耕,并象征春耕开始。²春杖:耕夫持犁杖而立,杖即执,鞭打土牛。也有打春一称。³丐:乞求。⁴春工:春风吹暖大地,使生物复苏,是人们将春天比喻为农作物催生助长的农工。⁵肉红:状写桃花鲜红如血肉。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春幡(fān)¹春胜²,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³,卷起杨花似雪花。
译文:竖立便天的绿幡,剪成便天的彩胜。一阵便风,吹我酒醒。此地不像海角天涯,卷起的杨花,颇似雪花。
注释:¹春幡:春旗。立春日农家户户挂春旗,标示春的到来。也有剪成小彩旗插在头上,或树枝上。²春胜:一种剪成图案或文字的剪纸,也称剪胜,以示迎春。³天涯:多指天边。此处指作者被贬谪的海南岛。⁴杨花:即柳絮。

  海南岛在宋时被目为蛮瘴僻远的“天涯海角”之地,前人偶有所咏,大都是面对异乡荒凉景色,兴起飘零流落的悲感。苏轼此词却以欢快跳跃的笔触,突出了边陲绚丽的春光和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在中国词史中,这是对海南之春的第一首热情赞歌。苏轼与其他逐客不同,他对异地风物不是排斥、敌视,而是由衷地认同。他当时所作的《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诗中也说“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写溪风习习,顿忘身处天涯,与此词同旨。苏轼一生足迹走遍大半个中国,或是游宦,或是贬逐,但他对所到之地总是怀着第二故乡的感情,这又反映出他随遇而安的旷达人生观。

  《减字木兰花》上、下片句式全同。此词上、下片首句,都从立春的习俗发端。古时立春日,“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后汉书·礼仪志上》)。

  上、下片首句交代立春日习俗后,第二句都是写“春风”:一则曰“无限春风来海上”。作者《儋耳》诗也说:“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风从海上来,不仅写出地处海岛的特点,而且境界壮阔,令人胸襟为之一舒。二则曰“一阵春风吹酒醒”,点明迎春仪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兴致勃发,情趣浓郁。两处写“春风”都有力地强化全词欢快的基调。以后都出以景语:上片写桃花,下片写杨花,红白相衬,分外妖娆。写桃花句,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成粉红。这里把春神人格化,见出造物主孳乳人间万物的亲切之情。写杨花句,却是全词点睛之笔。海南地暖,其时已见杨花。

  作者次年人日有诗云“新巢语燕还窥砚”,方回《瀛奎律髓》评此诗云:“海南人日,燕已来巢,亦异事。”原来在中原,燕到春分前后始至,与杨柳飞花约略同时。以此知海南物候之异,杨花、新燕并早春可见。而早春时节,中原时或降雪。作者用海南所无的雪花来比拟海南早见的杨花,那么,海南即是跟中原一般景色。于是发出“不似天涯”的感叹了。——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如前所述,此词内容一是礼赞海南之春,在中国古代诗词题材中有开拓意义;二是表达作者旷达之怀,对中国旧时代知识分子影响深远。这是苏轼此词高出常人的地方。以南北宋之交的朱敦儒的两首词来对读,朱的《诉衷情》也写立春:“青旗彩胜又迎春,暖律应祥云。金盘内家生菜,宫院遍承恩。时节好,管弦新,度升平。惠风迟日,柳眼梅心,任醉芳尊。”这里也有“青旗”、“彩胜”、“惠风”、“柳眼”、“醉尊”,但一派宫廷的富贵“升平”气象,了解南北宋之交政局的读者自然会对此词产生遗憾和失望。比之苏词真切的自然风光,逊色得多了。朱敦儒另一首《沙塞子》说:“万里飘零南越,山引泪,酒添愁。不见凤楼龙阙又惊秋。九日江亭闲望,蛮树绕,瘴云浮。肠断红蕉花晚水西流。”这是写南越的重阳节。但所见者为“蛮树”、“瘴云”,由景引情者为“山引泪,酒添愁”,突出的是“不见凤楼龙阙”的流落异乡之悲。朱敦儒此词作于南渡以后,思乡之愁含有家国之痛,其思想和艺术都有可取之处,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颜持约词不减唐人语”条也称赞此词“不减唐人语”。但此类内容的词作在当时词人中不难发现,与苏词相比,又迥异其趣。二词相较,对异地风物有排斥和认同的差别,从而更可见出苏词的独特个性。

  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是大量使用同字。把同一个字重复地间隔使用,有的修辞学书上称为“类字”。(如果接连使用称“叠字”,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清人许昂霄《词综偶评》云:“《玉台新咏》载梁元帝《春日》诗用二十三‘春’字,鲍泉奉和用三十‘新’字······余谓此体实起于渊明《止酒》诗,当名之曰‘止酒诗体’。”本来,遣词造句一般要避免重复。《文心雕龙·练字第三十九》提出的四项练字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权重出”,以“同字相犯”为戒。但是,有的作者偏偏利用“同字”来获得别一种艺术效果:音调增加美听,主旨得到强调和渲染。而其间用法颇多变化,仍有高下之别。陶渊明的《止酒》诗,每句用“止”字,共二十个,可能受了民间歌谣的影响,毕竟是游戏之作。梁元帝《春日》诗说:“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春心日日异,春情处处多。处处春芳动,日日春禽变。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见。不见怀春人,徒望春光新。春愁春自结,春结谁能申。欲道春园趣,复忆春时人。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独念春花落,还似昔春时。”共十八句竟用二十三个“春”字,再加上“日日”、“处处”、“不见”等重用两次,字法稠叠,颇嫌堆垛。再如五代时欧阳炯《清平乐》:“春来阶砌,春雨如丝细。春地满飘红杏蒂,春燕舞随风势。春幡细缕春缯,春闺一点春灯,自是春心缭乱,非干春梦无凭。”这首词也写立春,为突出伤春之情,一连用了十个“春”字,句句用“春”,有两句用了两个“春”字,也稍有平板堆砌之感。苏轼此词却不然。全词八句,共用七个“春”字(其中两个是“春风”),但不平均配置,有的一句两个,有的一句一个,有三句不用,显得错落有致;而不用“春”字之句,如“染得桃红似肉红”,“卷起杨花似雪花”,却分别用了两个“红”字,两个“花”字。其实,苏轼在写作此词时,并非有意要作如此复杂的变化,他只是为海南春色所感发,一气贯注地写下这首词,因而自然真切,朴实感人,而无丝毫玩弄技巧之弊。后世词人中也不乏擅长此法的,南宋周紫芝的《蝶恋花》下片:“春去可堪人也去,枝上残红,不忍抬头觑。假使留春春肯住,唤谁相伴春同处。”前后用四个“春”字,强调“春去人也去”的孤寂。蔡伸的《踏莎行》下片“百计留君,留君不住,留君不住君须去。望君频向梦中来,免教肠断巫山雨”,共用五个“君”字,突出留君之难。这都是佳例。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28-730
2、 刘默.宋词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77

jiǎnlánhuā ·mǎodāněrchūn

shì sòngdài 

chūnniúchūnzhàng xiànchūnfēngláihǎishàng biàn便gàichūngōng rǎntáohóngròuhóng 
chūnfānchūnshèng zhènchūnfēngchuījiǔxǐng tiān juǎnyánghuāxuěhu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