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请归田弛负儋,满头霜雪鬓䰐鬖。高斋屈指呵呵笑,明日新春七十三。
得请归田弛负儋,满头霜雪鬓䰐鬖。高斋屈指呵呵笑,明日新春七十三。

wèisuìchúyán怀huáishìzhūzhízisūnèrshǒu--zhàobiàn

qǐngguītiánchídānmǎntóushuāngxuěbìnlánsāngāozhāizhǐāāxiàomíngxīnchūnshísān

赵抃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 5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绿草蔓(màn)¹如丝,杂树红英²发。
译文:春天,绿草如丝蔓延大地,各类树上红花竞放,绚丽夺目。
注释:¹蔓:蔓延。²英:花。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无论¹君不归,君归芳已歇²
译文:且不说心上人儿不归来,即使回来,春天也已经过去了。
注释:¹无论:莫说。²歇:尽。

  谢眺有一些小诗,带着南朝民歌气息,语言精练,情味隽永。《王孙游》就是这样一首小诗。其“母题”出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也就是说诗人的创作灵感或自《楚辞》,而所写的内容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感受。这是一首思妇诗,写一个妇女独守青春的苦闷。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蔓:蔓延。红英:红花。这两句是说,地上长满了如丝的绿草,树上开满了各样的红花。

  这两句是写春天的景色。春天里,绿草如丝,葱葱茸茸,蔓延大地,一派绿色的世界;各种各样的树上,红花竞放,绚丽夺目。绿的氛围,红的点缀,在鲜明的对比中,烘托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绿草、红花使人想起这个思妇的青春年华。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无论:莫说。歇:尽。这两句是说,且不要说你不回来,就是你现在回来也赶不上春天了,花儿也谢了。言外之意,是说等丈夫回来,自己也就老了,当然还是盼望丈夫早些归来。

  她的丈夫出门在外,自己一个人在家度过她的青春年华,心情苦闷。目睹大好春光,红颜难持久啊!这里诗人不主要写少妇如何急切地等待自己的丈夫归来,而是着重写她对于红花的珍惜,对于大好春色的留恋,由此描写她思君、恋君的春一般的情愫。这种对春的珍惜、对时光流逝的留恋透出主人公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这样,从景物的描绘,到情感的抒发,再到理性的升华,三者水乳交融的融合在一起了。所以这是一首充满了生命意识的景、情、理俱佳的好诗。

  诗虽短小,艺术风格却颇具特色,体现了齐梁间诗歌创作雅俗结合的一种倾向。

  首先,从《楚辞》中生发出来的母题,显而易见的带有文人的雅,暗示了它与文人文学的关系;但诗人却用南朝乐府民歌五言四句的诗歌形式,来表现这一古老的“母题”,这便将原有华贵、雍雅的色彩悄悄褪去、淡化,在语言风格上呈现出清思宛转,风情摇曳的特色。

  其次,诗写春景逗春情,因景生情,情景相生,短小清新,风姿绰约,这原是南朝乐府民歌的本色,是俗。然而在描写笔法上,诗人在绿的氛围中,缀以红花点染,流露出文人精心构思的痕迹,表现出雅。雅俗结合,才能成为雅俗共赏的佳作。另外诗用仄韵,短促、急切,对标现出主人公惜春、惜时的时不我待的急切心情,起到很好的作用,呈现出语浅意深、韵短情长的艺术风貌。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830-831页

wángsūnyóu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绿cǎomàn shùhóngyīng 
lùnjūnguī jūnguīfāngxiē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¹
注释:¹“叶落”以下二句:诗以兴起,提示全文。意含“道法自然”“反者道之动”(《老子》);“物极则反”(《鹖冠子》)。依此客观自然规律,去追究这战祸发生的根源。
黎人多良田,征歛苦倍蓰。
黎人多良田,征歛苦倍蓰¹
注释:¹“征敛”句:《孟子·滕文公上》:“或相倍蓰。”横征暴敛一倍至五倍,黎民恨耶!蓰,五倍。
诛求尽余粒,尚豢犊与豕。
诛求尽余多,尚豢犊与豕¹
注释:¹“诛求”以下二句:勒索殆尽无存余多,黎民无以为生,尚且有喂养牲畜小牛和猪。诛求,责求;需索。
昨当租吏来,宰割充盘几。
昨当租吏来,宰割充盘几。
吏怒反索金,黎民那有此。
吏怒反索金,黎民那有此。
泣向逻者借,刻箭以为誓。
泣向逻者借,刻箭以为誓¹
注释:¹“泣向”以下二句:哭不成声的向边远者借贷,并刻箭为据。黎人不识字,刻箭纪事。逻,边缘。
贷一每输百,朘削痛入髓。
贷一每输百,朘削痛入髓¹
注释:¹“朘削”句:被剥削痛入骨髓。朘削,削弱减少;剥削。
生当剥肌肉,死则长已矣。
生当剥肌肉,死则长已矣。
薄诉吏转嗔,锁缚不复视。
薄诉吏转嗔¹,锁缚不复视。
注释:¹“薄诉”句:诉说困苦,吏胥反而发怒。薄,语助词,无意义。嗔,怒。
黎儿愤勇决,挺身负戈矢。
黎儿愤勇决,挺身负戈矢¹
注释:¹戈矢:古代两种兵器。戈,横刃,长柄,持之可以横击,钓援。矢,箭;或弓箭。
枪急千人奔,犯顺非得已。
枪急千人奔,犯顺非得已。
赫赫王章存,令人弃如纸。
赫赫王章存,令人弃如纸。
朔风戒良节,赫赫张皇师。
朔风戒良节¹,赫赫²张皇师。
注释:¹“朔风”句,北风喻良士节操。显耀声张皇师。朔风,北风。²赫赫:显耀盛大貌。
军门号令严,震肃将天威。
军门号令严,震肃将天威。
壮士快鞍马,锋镞如星飞。
壮士快鞍马,锋镞如星飞¹
注释:¹“锋镞”句,锋镞(锋镞),犹锋镝。借指兵器或战争。《后汉书·西羌传论》:“自脱於锋镞者,百不一二。”
一举破贼垒,刀斧纷纭挥。
一举破贼垒,刀斧纷纭挥。
剖尸越邱阜,踏血腥川坻。
剖尸越邱阜,踏血腥川坻。
白日暗西岭,瘴气昏余晖。
白日暗西岭¹,瘴气昏余晖。
注释:¹西岭:又名龙栖岭。在崖州城西六十里,高三十丈。上有石柱耸立折为两段。下为龙栖湾,有石状如锣鼓,相传黎人每听其鸣,则聚众出掠,后官军烧毁无声,寇随息,今遗迹尚存。
翅鼠堕我前,饥鸟逐人归。
翅鼠堕我前,饥鸟逐人归。
征夫怀惨忧,涕泗沾我衣。
征夫怀惨忧,涕泗沾我衣。
黎人本同性,云何发祸机?
黎人本同性,云何发祸机?
神武贵勿杀,不在斩获为。
神武¹贵勿杀,不在斩获为。
注释:¹神武:唐代禁军名称,亦称“神武天骑”。分为左右,与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合称北衙门六军。南宋高宗时改御前五军为神武军。
息火当息薪,弭兵当弭饥。
息火当息薪,弭兵¹当弭饥。
注释:¹“弭兵”句:停止战争应当消除饥饿。弭兵,息兵:停止战争。弭除,消除饥饿。
谁生此厉阶,哲士知其非。
谁生此厉阶,哲士知其非¹
注释:¹“谁生”以下二句:《诗经大雅·桑柔》:“谁生厉阶,至今为梗。”厉阶,祸阶,祸端,指祸患的由来。此二句意是,谁生此恶端,明哲之士应该知道其非策。
钱嶫于明嘉靖二十八年随军到海南岛参加平黎,写《悯黎咏》诗六首,前四首写黎峒的自然环境和征黎行军见闻;后二首纪事与评论。这里选其后二首。明嘉靖年间,崖州太守邵浚贪婪暴虐,横征暴敛,勒索黎民无以为生,峒首那燕率众暴动,朝廷派遣十万兵进行镇压,黎民被杀五千余人。诗人参加这次平黎,目睹其惨状,心怀忧伤,悯怜之,深知“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造成这种祸端在于贪官,是官迫民反。然此行,动干戈而杀戮黎民,明哲之士应该知道其非策。表现诗人坚持正义,谴责贪官,同情黎民的人道精神。具有一定的人民性。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持螯(áo)¹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²兴欲狂。
译文:手持蟹钳更喜有这桂树的阴凉,捣烂生姜,置姜末于醋中真使我食兴欲狂。
注释:¹持螯:拿着蟹钳,也就是吃螃蟹。²擂姜:捣烂生姜,置姜末于醋中作食蟹的佐料。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
(tāo)(tiè)¹王孙²应有酒,横行³公子竟无肠。
译文:如此贪馋会吃的我自然要有酒助兴,号为“横行公子”的螃蟹却是腹内空空无肝肠。
注释:¹饕餮:本指古代传说中贪吃的凶兽,后常用来说人贪馋会吃,这里即此意。²王孙:自指,借用汉代刘安《招隐土》中称呼。³横行:既是横走,又是行为无所忌惮的意思。这一句语带双关,兼写“偏僻”、“乖张”。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脐间积冷¹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²
译文:为贪馋早忘了腹脐积冷的顾忌,手指上沾染腥味洗了又洗还有余香。
注释:¹脐间积冷:中国传统医药学认为,蟹性寒,不可恣食,其脐(蟹贴腹的长形或团形的浅色甲壳)间积冷尤甚故食蟹须用辛温发散的生姜、紫苏等来解它。²香:与“腥”同义。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¹曾笑一生忙。
译文:螃蟹生来原就为满足世人的口福,称仙的苏东坡也曾自嘲平生为口忙。
注释:¹坡仙:即苏轼,字子瞻, 自号东坡居士,人亦称其为坡仙,北宋文学家。

  这首诗首联领起“持鳌赏桂”,重点却在写人的狂态;颌联紧承“兴欲狂”而来;颈联回到吃蟹上来,续写吃蟹人的狂态;尾联顺着上联之势,融汇宋人苏轼的赋意诗境,以自喻的口吻,为自己的贪馋狂态辩解,并结束全诗。全诗首尾照应,中间二联对仗工稳,且语带双关,句句咏蟹,又句句写人,咏物与言志抒怀关合紧密,写来情性率真,自然地流露了贾宝玉的思想性格。

  首联领起“持鳌赏桂”,重点却在写人的狂态。首句说出在阴凉的桂花树下这一环境中持鳌,心境是欢快的,因此诗中着一“喜”字,点出人物心情。次句写出持螯人的两个细节:“泼醋擂姜”,把吃蟹人的粗狂戏耍之态生动真切地表现了出来。这已不是一般的“喜”了,因此诗以“兴欲狂”落在首联。诗的开头,富有生活情趣,“狂”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颌联紧承“兴欲狂”而来。“饕餮王孙应有酒”补足“兴欲狂”之意,以酒助兴。此联不但语极豪爽,更兼语带双关。“饕餮王孙”承上而来,显然是以此自比,“横行公欲”又与它相对,表面是咏蟹,实是以蟹自喻;表面是说蟹无肝肠却得了个“横行公欲”的恶号,实是宝玉借以回答世人对自己的妄评。这就无异于在说,自已之所以行为无所忌惮,不为别的,只是因为自己腹无孔孟之道,对仕途之路毫无意兴、无动于衷的缘故。咏物诗,无非是托物抒怀。宝玉如此赞扬螃蟹的“横行无忌”,并以此自况,且感情如此激烈,大有“行为偏解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的味道,在世人看来,确实是够“狂”的了。

  颈联回到吃蟹上来,续写吃蟹人的狂态。诗不明言吃蟹人之狂,只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写吃蟹人忘了一切顾忌,读者自能体会吃蟹人为饱口腹而贪吃的情态。

  尾联顺着上联之势,融汇宋人苏轼的赋意诗境,以自喻的口吻,为自己的贪馋狂态辩解,并结束全诗。苏东坡在《老饕赋》中,曾用铺张的笔法嘲笑一个贪馋忙吃的老饕;在《初到黄州》诗中亦云:“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称荒唐”。宝玉搬出“坡仙”来,还说螃蟹生来就是“为世人美口腹”的,生活情趣熠然而出,读来不禁怡然而笑。他只自嘲而绝不虚伪矫饰,其处世为人之道,不亦昭然乎。

  全诗以“持鳌赏桂”开头,为自己的贪馋狂态辩解,以自嘲作结,首尾照应。中间二联对仗工稳,且语带双关,句句咏蟹,又句句写人,咏物与言志抒怀关合紧密,写来情性率真,自然地流露了自己的思想性格。这也就无怪乎林黛玉要对它大加赞扬,说“你那个很好,比方才的菊花诗还好”,并要他留着给人看看。

参考资料:
1、 玉乃球.红楼梦诗词鉴赏.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206-208

pángxièyǒng

cáoxuěqín qīngdài 

chíáogèngguìyīnliáng léijiāngxìngkuáng 
tāotièwángsūnyīngyǒujiǔ héngxínggōngjìngcháng 
jiānlěngchánwàng zhǐshàngzhānxīngshàngxiāng 
yuánwèishìrénměikǒu xiāncéngxiàoshēngmáng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辛亥(hài)¹之冬,余载雪²(yì)³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既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sì)¹⁰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译文: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注释:¹辛亥: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²载雪:冒雪乘船。³诣:到。⁴止既月:指刚住满一个月。⁵简:纸。⁶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⁷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居住在苏州西南的石湖,自号石湖居士。⁸把玩:指反复欣赏。⁹二妓:乐工和歌妓。¹⁰肆习:学习。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苔枝¹缀玉²,有翠禽(qín)³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既花幽独。
译文:苔梅的枝梢缀着梅花,如玉晶莹,两只小小的翠鸟儿,栖宿在梅花丛。在客旅他乡时见到它的倩影,像佳人在夕阳斜映篱笆的黄昏中,默默孤独,倚着修长的翠竹。就像王昭君远嫁匈奴,不习惯北方的荒漠,只是暗暗地怀念着江南江北的故土。我想她戴着叮咚环佩,趁着月夜归来,化作了梅花的一缕幽魂,缥缈、孤独。
注释:¹苔枝:长有苔藓的梅枝。²缀玉:梅花像美玉一般缀满枝头。³翠禽:翠鸟。⁴客里:离乡在外期间。⁵黄昏:日已落而天色尚未黑的时候。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¹绿²。莫似春风,不管盈盈³,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nèn)、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译文:我还记得寿阳宫中的旧事,寿阳公主正在春梦里,飞下的一朵梅花正落在她的眉际。不要像无情的春风,不管梅花如此美丽清香,依旧将它风吹雨打去。应该早早给它安排金屋,让它有一个好的归宿。梅花不能永远属于呵护它的人,它终究将一片片随水飘去,我只能吹一曲《梅花落》诉说心中的哀怨。等到那时再觅梅花的倩影,只能在小窗边的画轴上见到它的枝叶扶疏。
注释:¹蛾:形容眉毛的细长。²绿:眉毛的青绿颜色。³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这里借指梅花。⁴玉龙:即玉笛。⁵哀曲:指笛曲《梅花落》。既曲是古代流行的乐曲,听了使人悲伤。⁶恁时:那时候。

  从《暗香》词前序文可知,《疏影》《暗香》乃同时之作。可能是写了《暗香》之后,意犹未尽,遂另作一《疏影》。前人却说二词难解,《疏影》尤其扑朔迷离,确实如此。我们可以把二首对照来看,《暗香》虽说是咏梅,但并没有对梅花本身作多少描写,而是围绕梅花抒写怀人之情。所怀是他的情人,一个美丽女子。她曾陪同词人折梅月下,也曾和他携手赏西湖。在《暗香》里,玉人是玉人,梅是梅。梅花只是引起词人想念玉人的触发物而已,它本身并没有任何比喻或象征意义。如果把这首词的意思向前推进一层,赋予梅花以人格,就可以翻出另一首词,这就是《疏影》。在《疏影》里,词人时而把梅花比作独倚修竹的佳人,时而把梅花比作思念故土的昭君。既是歌咏梅花,又是歌咏佳人,梅花与佳人融为一体了。

  前人多认为该词有寄托。张惠言云:“时石湖盖有隐遁之志,故作此二词以阻之。《暗香》一章,言己尝有用世之志,今老无能,但望之石湖也。《疏影》更以二帝之愤发之,故有昭君之句。”《词选》郑文焯说:“此盖伤心二帝蒙尘,诸后妃相从北辕,沦落胡地,故以昭君托喻,发言哀断。考唐王建《塞上咏梅》诗曰:‘天山路边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昭君已没汉使回,前后征人谁系马?’白石词意当本此。”(郑《白石道人歌曲》)近人刘永济举出宋徽宗赵佶被掳在胡地所作《眼儿媚》词:“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侥湖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管,吹彻《梅花》。”解释说:“此词更明显为徽钦二帝作。”(《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以上这些说法都是由词中所用昭君典故引起的。词人说幽独的梅花是王昭君月夜魂归所化,遂使人联想徽钦二帝及诸后妃的被掳以及他们的思归,进而认为全词都是有感于此而作。有人认为这种联想是缺乏根据的。昭君和亲出塞和徽钦二帝被掳诸后妃沦落胡地,根本不伦不类。王建是唐人,他的《塞上咏梅》和宋帝更毫无关系。宋徽宗作《眼儿媚》思念家国,既没有提到王昭君,也就不能肯定白石是用“眼儿媚”的典故。如果不是断章取义,而是联系全篇来看,就不难看出该词主旨在赞美梅花的幽独,写其幽独而以美人为喻,当然最好是取昭君,这是不足为怪的。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范成大《梅谱》曰:“古梅会稽最多,四明吴兴亦间有之。其枝蟠曲万状,苍鲜鳞皴,封满花身;又有苔须垂于青枝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以上几句说:在长满青苔的枝干上缀满如玉的梅花,又有小小的翠鸟在枝上伴她同宿。这是写梅之貌。“翠禽”暗用《龙城录》典故: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日暮于松林中遇一美人,又有绿衣童子歌于侧。“师雄醉寐,但觉风寒相袭,久之东方已白,起视大梅花树上,翠羽剌嘈相顾,所见盖花神。月落参横,惆怅而已”。词人明写梅花姿色,暗用此典为全词定下了幽清的基调。

  “客里相逢”以下数句写梅花之神: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这句递入作者自己。白石是到范成大家作客,在范家看到梅花,故称“客里相逢”;梅树旁边长着竹子,如东坡诗所云:“竹外一枝斜更好”,所以又说“无言自倚修竹”。“倚修竹”暗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黄昏”,暗用林逋《梅花》诗:“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些融典,都把梅花比作幽居而高洁的佳人。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昭君”句系用具体的古代美女拟梅花。为何选用昭君,问题很简单,梅花是犯寒而开的,使人很容易想象它是一位在严寒的北方呈现特有丰姿的美人;而昭君正是远嫁匈奴,生活塞外,所以拿她比附。“佩环”句化用杜甫《咏怀古迹》咏昭君村诗句:“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词人想象王昭君魂归故土化作了这幽独的梅花。为什么用昭君魂归故土之典呢?因为白石咏江南梅花,为了牵合眼前事实,所以用了“昭君不惯胡沙”之后,立即笔锋一转,说昭君是“暗忆江南江北”,而且“月夜归来”以后,便“化作此花幽独”。花和美人合为一体了。上阙分三层写来,用三个典故(翠禽、修竹、昭君句),将三位美人比拟梅花,突出表现梅花,突出表现梅之“幽独”。

  下片换了一个角度,写梅之飘落: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蛾绿”,指女子的眉。《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正月初七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出。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这几句好象写寿阳公主(那人),其实还是写梅花,借一位和落梅有关的美人来惋惜梅花的衰谢。“犹记”,是词人犹记,词人看到梅花遂记起宫廷里这段故事。“深宫”,与昭君无关,更与宋徽钦后宫无关,不可牵强附会。下面又以叮咛口吻说要珍惜梅花: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盈盈”是仪态美好貌。古诗云:“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是形容美女风采。此借指梅花。这八字一气。意说梅花开在寒冬,春天本来不去管她;可我们却不要象春风那样。“金屋”用《汉武故事》,汉武帝幼时,他姑母把他抱在膝上,指着女儿阿娇曰:“阿娇好否?”词人用此典表示惜花之愿,意谓不要象春风那样无情,任梅花飘零而不顾,应当及早将她保护。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这是假设口气,“还”是如其、假如的意思,诗词中多有此用法。如秦观《水龙吟》:“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辛弃疾《贺新郎》:“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有些注本把“还教”一句讲实了,说“花随波去,无计挽回。”这是因为忽略这个“还”字而误会了词人原意。其实,这是进一步叮咛:如果让梅花随波流去,即使只有一片,那么《梅花落》的笛曲又要再添几分哀怨了。“玉龙”,笛名。因为古乐府《江南异》中有《龙笛曲》,传说此曲奏时声似龙吟,故名。罗隐有诗云:“玉龙无主渡头寒”。笛调有《梅花落》,故李白有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里不过是因梅花的坠落而想及《落梅花》笛曲罢了。与象征皇室之“龙”无涉。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这几句仍然是叮咛口吻:等到梅花落尽,枝头上就看不见它了。假如要寻觅它的痕迹,那只有到小窗上的横幅之中──画着梅花的画图,细细欣赏它那幽艳的丰姿了。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曰:“《唐摭言》卷十载崔橹《梅花》诗:‘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姜词数句,似衍此二语。”唐圭璋先生也云:“‘等凭时’数句,用崔橹诗,言幽香难觅,惟余幻影在横幅之上,语见沉痛。”这里虽用崔橹诗意而有创新。细揣之下阕口气,梅花尚未凋谢。词人因爱之切,遂一再叮咛,不要使它飘零。叮咛谁呢?不是别人,正是叮咛词人自己,要珍惜之。

  综观全词。上片末尾一个“幽”字,下片末尾又一个“幽”字,“幽”就是词人借着梅花所表现出来的美学理想。这和陶潜咏松菊,张九龄咏兰桂一脉相通。如果说这首词有寄托的话,不过是寄托了词人理想的人格,词里虽有孤芳自赏意味,亦不必指摘。不必硬牵合“悯二帝”之事。

  二词,是作者集中咏梅名作,作者很满意。据说二词因音节清婉,为范所激赏,于是赠以侍婢小红。姜携小红归吴兴,过垂虹时,在大雪中赋诗云:“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很有些洋洋得意的神气(见《砚北杂志》下)。

  该词运气空灵,笔墨飞舞。下片虚字诸如“犹记”、“莫似”、“早与”、“还教”、“又却怨”、“等恁时”、“已入”之类,皆能曲折传神。

  关于“清空”的词风,首出白张炎对姜词的概括。但细审张炎《词源》原文,并没有以“清空”概括白石的全部的意思。在张炎看来,“清空”只是白石的一个方面。因为白石多咏物词,咏物容易“留滞于物”以致“拘而不畅”、“晦而不明”,此所谓“质实”,白石咏物而不滞于物,这就是“清空”。张炎在“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这段话之后,还有一段话说:“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一萼红》、《琵琶仙》、《探春》、《八归》、《淡黄柳》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显然,张炎并非一味提倡“清空”;“清空”要以“骚雅”去充实才算词的上乘。张炎又说:“所以出奇之语以白石骚雅之句润色之,真天机云锦也。”可重他所重的不仅仅是“清空”,还有一个“骚雅”。张炎还说:“词以意趣为主,……姜白石《暗香》赋梅云(词略)、《疏影》云(词略),此数词皆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本未易到。”也明明指出白石词不只是“清空”,而且富有“意趣”。只“清空”而无“意趣”,岂不成了一个空架子?可见张炎拈出“清空”来评白石词,但并没有以偏概全地说白石词只是“清空”,论者不可不辨。

  可见,以“清空”论白石词不全面,也不合张炎原意。若论白石词风,莫若刘熙载所谓“幽韵冷香”四字,简而言之可谓“幽冷”,他正是以“幽冷”另树一帜,自立于软媚、粗犷之外,卓然成为南宋词坛一大家。

shūyǐng ·táizhīzhuì

jiāngkuí sòngdài 

xīnhàizhīdōng zàixuěshí zhǐyuè shòujiǎnsuǒ qiězhēngxīnshēng zuòliǎng shíwán shǐ使èrzhī yīnjiéxiéwǎn nǎimíngzhīyuē ànxiāng   shūyǐng  

táizhīzhuì yǒucuìqínxiǎoxiǎo zhīshàngtóng宿 xiāngféng jiǎohuánghūn yánxiūzhú zhāojūnguànshāyuǎn dànàn jiāngnánjiāngběi xiǎngpèihuán yuèguīlái huàzuòhuāyōu 
yóushēngōngjiùshì rénzhèngshuì fēijìné绿 chūnfēng guǎnyíngyíng zǎoānpáijīn háijiàopiànsuí yòuquèyuàn lóngāi děngnènshí chóngyōuxiāng xiǎochuānghéng 

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
吾富有钱时,妇儿¹看我好。
译文:当我境况富裕,有很多钱的时候,妻子儿女都待我非常好。
注释:¹妇儿:妻子、儿女。
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
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
译文:如果我脱下衣裳,他们就会争着帮我把它们叠好。
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
吾出经求¹去,送吾即上道。
译文:我如果出门去若营求财,他们就会殷勤地送我,直到大路上。
注释:¹经求:经营求财。
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
¹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
译文:我带着钱进入家门,他们见到我马上满脸堆笑。
注释:¹将:携。
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
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
译文:像白鸽一样盘旋在我的周围,像鹦鹉一样一呼百诺。
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
(xiè)(hòu)¹暂时贫,看吾即貌哨²
译文:有时我偶然暂时贫穷,他们看到我就不给我好脸色看。
注释:¹邂逅:不期而至,此处为一旦、偶然的意思。²貌哨:脸色难看。
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
人有七¹贫时,七富还相报。
译文:人有多次贫困的时候,也还有多次富裕的时候以相报偿。
注释:¹七:虚指多次。
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
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
译文:如果只图钱财而不顾念亲人,那就等着看来时的报应吧。

  这是一首慨叹人情冷暖的诗作。表面上看,全篇既没有精彩的警句,也很少有环境氛围的艺术描绘,似乎是平平淡淡、语不惊人;实际上它以“直说”见长,指事状物,浅切形象;信口信手,率然成章;言近旨远,发人深省,别具一种淡而有味的诗趣。

  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步步围绕主题,写得颇有情致。首段六句,作者以概述的笔调,指出妻室儿女态度好坏的关键在于一个“钱”字。拥有钱财时,一切都好,妻室儿女也显得十分殷勤。假如要脱衣服,很快就会有人把脱下的袍袄折叠得整整齐齐;假如离家出外若商,还要一直送到大路旁边。诗人在这里选取习见的生活现象,以凝炼的笔触,不加修饰地叙写出各种场景,给人以平凡而生动的感觉。

  接着,作者利用贴切的比喻,进一步刻画出金钱引起的种种媚态:“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当携带金钱回到家中时,他们一个个笑脸相迎,像白鸽那样盘旋在周围,又好似学舌的鹦鹉在耳边喋喋不休。人们向来把鸽子当成嫌贫爱富的鸟类,而鹦鹉则被视作多嘴饶舌、献媚逢迎的形象。因此诗人用“白鸽”、“鹦鹉”来比喻见钱眼开的贪财者。

  最后六句,概括全篇主旨,也是王梵志对世情险薄的愤激之语。句中的“邂逅”、“貌哨”,皆为唐人口语。这几句诗中,作者直率地警告那些庸俗的贪财者,如果只为贪图钱财,而毫不顾及人的情义,那就要看看来时的报应了。这里,诗人率直地写下了他的愤激之情。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明显的特点是:以锐敏的观察力捕捉生活中某些不大为人重视的动作和事理,运用通俗凝炼的语言,设想奇巧的对比描写,着墨不多,无意于渲染,但是那种贪钱者的丑态便跃然纸上。与此同时,诗人的不平之气也豁然而出。作者利用比较娴熟的驾驭民间语言的能力,出语自然,质直素朴,言近旨远,从而开创唐代以俗语俚词入诗的通俗诗派,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参考资料:
1、 张锡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5

yǒuqiánshí

wángfànzhì tángdài 

yǒuqiánshí érkànhǎo 
ruòtuōshang diépáoǎo 
chūjīngqiú sòngshàngdào 
jiāngqiánshèlái jiànmǎnmiànxiào 
ràobáixuán qiàyīngniǎo 
xièhòuzànshípín kànmàoshào 
rényǒupínshí háixiāngbào 
cáirén qiěkànláishídà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