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予谳狱唐安归,火云炽日交炎威。炉烘炭赫几千里,百鸟不能凌空飞。
方予谳狱唐安归,火云炽日交炎威。炉烘炭赫几千里,百鸟不能凌空飞。
尘埃簿牒几前满,肤汗如雨淋漓挥。俗官冗状纷未省,胸腹堙郁气力微。
尘埃簿牒几前满,肤汗如雨淋漓挥。俗官冗状纷未省,胸腹堙郁气力微。
蟾宫有客桂新折,忽遣诗筒慰慵拙。词佳句好吟未穷,一坐凉飙夺炎热。
蟾宫有客桂新折,忽遣诗筒慰慵拙。词佳句好吟未穷,一坐凉飙夺炎热。

chóuzhāngtángyīng--zhàobiàn

fāngyàntángānguīhuǒyúnchìjiāoyánwēihōngtànqiānbǎiniǎonénglíngkōngfēi

chénāi簿diéqiánmǎnhànlínhuīguānrǒngzhuàngfēnwèishěngxiōngyīnwēi

chángōngyǒuguìxīnzhéqiǎnshītǒngwèiyōngzhuōjiāhǎoyínwèiqióngzuòliángbiāoduóyán

赵抃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 5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酒甘如醴,秋醴清如华。
春酒甘如醴(lǐ)¹,秋醴清如华。
译文:好的春酒喝起来如同甜酒,好的甜酒清澈如水泛着光采。
注释:¹醴:甜酒。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阑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帘幕疏(shū)¹风透。一线香飘金兽²。朱阑(lán)³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译文:户外的风吹进疏帘,香炉里飘起一线香烟。黄昏后倚遍红色的栏杆,廊上的月光如同白天。
注释:¹疏疏:稀疏。²金兽:兽形的香炉。³朱阑:红色栏杆。⁴月华:月光。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墙东 一作:东墙)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¹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墙东 一作:东墙)
译文:别离的滋味比酒还浓酽,令人瘦损病恹恹。此情比不上墙东的杨柳,春天时柳色依旧如去年。
注释:¹著人:使人。

  上片写景,由室内写到帘外,是寓情于景。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这两句通过对细风透进帘幕、香炉缕缕飘香的描绘,明写官妓刘淑奴闺房的幽雅芳美,暗写前来幽会告别的环境气氛,隐含越是美好、越是值得留恋,越是幽静、越是格外凄清的弦外之音。

  “朱栏倚遍黄昏后”二句,紧承首二句而来,由室内转而写室外,由黄昏写到深夜,勾勒出倚遍每一根栏杆、凝视着画廊上如昼月光的生动画面,传达出回忆往昔并肩倚栏,携手赏月,而今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愁绪。原来她从寂寞空房的炉烟袅袅记起当时两情绻缱的往事,如今离分两地,叫人思量。所以她不禁由室内走出帘外,在朱栏绕护的回廊上,一遍又一遍地倚栏望着,从白天盼到黄昏,从黄昏盼到浩月流辉的深夜。“月华如昼”,说明这是一个月白风清的良夜,往日相聚,两人浓情密意,喁喁低语,何等欢爱;可是而今天各一方,形单影只,欲语无人谁诉。教人深深惆怅。上片四句全部写景,而字里行间则洋溢着离愁别绪,因为往昔天天如此,而从今以后却不复再见了,对景伤情,万般无奈之意,尽在不言中了。这两句主要从时间上着笔,写离别之人从黄昏到深夜,倚遍栏杆,离愁无限,对月无绪的痛苦情态。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上片写法正是如此。

  下片在上片写景的基础上,着重抒情,借外景反衬内心的苦闷,是以景衬情。

  “别离滋味浓如酒,著人瘦。”这两句是全词的主调,这种“别离滋味”只有自己深深地感到,要说出来却又十分抽象。词人在这里用“浓于酒”一词来形容描写这种离愁别绪的浓烈程度,这就使抽象的情感物态化、具体、形象,它不仅将比酒更浓烈的离愁别恨极为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来,而且将词人借酒浇愁的神态巧妙勾出,收到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正因为如此,“著人瘦”一句便水到渠成,落到了实处。这种离愁竟使人为之憔悴,其滋味便可想而知了。

  “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依旧”紧承前句而来,前两句写离愁滋味超过浓酒,进行正面对比;这两句写别情不及墙柳,则从反面衬托:柳叶只枯黄萎落于一时,春风一吹,柳色如故。言外之意,人一离别,各自天涯,是否能再续旧情,可就说不准了。这一反衬,由眼前的墙东柳触发而起,既信手拈来,又新奇贴切,极为深切地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惆怅之情和缠绵悱恻之意,这就成为全词的点睛之笔。

  这首词写景纯用白描,毫不雕饰,清新流丽,而情寓其中;写情,直抒胸臆,决不做作,层层转跌,入木三分。其中绝无香泽绮罗之态,唯有不加矫饰之情。使词作具有清新流丽的风格特征。(池万兴)这首词风调清丽,情致缠绵,在婉约词中也属上乘之作。 (郑临川)

qiūruǐxiāng ·liánshūshūfēngtòu

zhānglěi sòngdài 

liánshūshūfēngtòu xiàn线xiāngpiāojīnshòu zhūlánbiànhuánghūnhòu lángshàngyuèhuázhòu 
biéwèinóngjiǔ zhuórénshòu qíngqiángdōngliǔ chūnniánniánjiù  (qiángdōngzuò dōngqiáng )
二马并驱攒八蹄,二马宛颈鬃尾齐。
二马并驱攒(zǎn)¹八蹄,二马宛颈²(zōng)尾齐³
译文:两马并驾八只蹄子聚集在一起,两匹马二弯下颈,马鬃和马尾一样齐。
注释:韩干:大梁人,官太府寺丞。善画人物,尤工鞍马。初师曹霸。天宝中召入供奉,悉图宫中名马。¹攒:并接。一说四蹄聚集在一起。²宛颈:弯颈。³鬃尾齐:指马鬃和马尾一样高,一样齐。
一马任前双举后,一马却避长呜嘶。
一马任前¹双举后²,一马却避³长呜嘶(sī)
译文:前马后蹄踢着后马重量压在前蹄,后马往后退避长声嘶鸣。
注释:¹任前:把全身的重量放在前两条腿上。²举后:举起后蹄去踢。³却避:退避。
老髯奚官奇且顾,前身作马通马语。
老髯(rán)¹(xī)²奇且顾,前身作马³通马语。
译文:长着胡子的看马老头向后看去,肯定上辈子是马能听懂马语。
注释:¹老髯:长着胡子的老头。²奚官:王十朋注引程季长:“奚官,养马之役者。”即马佚。³前身作马:上辈子曾经是马。换句话说,是马脱生的。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后有八匹饮且行,微流赴吻若有声。
后有八匹饮且行,微流赴吻¹若有声²
译文:后边的八匹马有行走的有饮水的,细微流水流向马嘴似能听马喝水的声音。
注释:¹微流赴吻:细微的流水流向马嘴。²若有声:似能听到马喝水的声音。
前者既济出林鹤,后者欲涉鹤俯啄。
前者既济¹出林鹤²,后者欲涉³鹤俯啄(zhuó)
译文:前马已经渡过溪水,像飞出树林的鹤伸长着脖子,后马想要渡河像鹤低头啄食一样。
注释:¹既济:已经渡过溪水。²出林鹤:像飞出树林的鹤一样伸着脖子站立。³涉:涉水,指经过溪水。⁴鹤俯啄:像鹤一样低头啄食。
最后一匹马中龙,不嘶不动尾摇风。
最后一匹马中龙¹,不嘶不动尾摇风²
译文:最后一匹马是最好的一匹马,不嘶鸣,身子也不动,尾巴摇出了风。
注释:¹马中龙:最好的一匹马。²尾摇风:尾巴摇动而产生了风。
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
韩生¹画马真是马,苏子²作诗如见画。
译文:韩干画的马就好像真马一样,苏轼作诗就好像画作一般。
注释:¹韩生:指韩干。²苏子:指苏轼。
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
世无伯乐¹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
译文:世上没有伯乐也没有善于画马的韩干,这些诗这些画谁能看懂?
注释:¹伯乐:古代善相马者,秦穆公时人。一说为赵简子之臣。

  这首《韩干马十四匹》则是七古中的题画名篇这首诗前十二句分写十六匹马(诗题为十四匹,有意),时分时合,夹叙夹写,穿插转换,错落有致。写了十六匹马,然后点题。第十三句“画马真是马”,得马之神,是对韩干的高度赞同。第十四句是自赞,作者对自己的诗作充满了信心。作者自赞之意在引出末二句议论:世无伯乐、韩干,则虽有韩干画马之才,虽有为韩干画马之才之人题诗传神之功力之人,亦将无所得其用,可作多种联想。

  诗题标明马的数目,但如果一匹一匹地叙述,就会像记流水帐,流于平冗、琐碎。诗人匠心独运,虽将十六匹马一一摄入诗中,但时分时合、夹叙夹写,穿插转换,变化莫测。先分写,六匹马分为三组。“二马并驱攒八蹄”,以一句写二马,是第一组。“攒八蹄”,再现了“二马并驱”之时腾空而起的动态。“二马宛颈鬃尾齐”,也以一句写二马,是第二组。“宛颈”,指曲颈。“鬃尾齐”,写了二马高低相同,修短一致。诗人抓住这两个特点,再现了二马齐步行进的风姿。“一马任前双举后,一马却避长鸣嘶”,两句各写一马,合起来是一组。“任”,用的意思。一马在前,用前腿负全身之重而双举后蹄,踢后一匹;后一匹退避,长声嘶鸣。大约是控诉前者无礼。四句诗写了六匹马,一一活现纸上。

  接着,诗人迅速掉转笔锋,换韵换意,由写马转到写人,以免呆板。“老髯”二句,忽然插入,出人意外,表面上与题画马的主题无关。方东树认为这两句是“议”(议论),而不认为是“写”(描写),看作表现了“闲情逸致”的“文外之文”,离开了所画马的本身,这都不符合实际。至于这两句在章法变化上所起的妙用,他讲得很中肯;但实际上,其妙用不仅在章法变化。第一、只要弄懂第三组所写的是前马踢后马、后马退避长鸣,就会知道“奚官”之所以“顾”,正是由于听到马鸣。一个“顾”字,写出了很多东西。第二、“前身作马通马语”一句,表面上是“议”,但其实,“前身作马”,是用一种独特的构思,夸张地形容那“奚官”能“通马语”;而“通马语”是特意针对“一马却避长鸣嘶”说的。前马踢后马,后马一面退避、一面“鸣嘶”,“奚官”听懂了那“鸣嘶”的含义,就对前马提出警告。可见“通马语”所暗示的内容也很丰富。第三、所谓“奚官”,就是养马的役人,在盛唐时代,多由胡人充当。“老髯”一词,用以描写“奚官”的外貌特征,正说明那是个胡人。更重要的一点是:“老髯奚官骑且顾”一句中的那个“骑”字,指出“奚官”的胯下还有一匹马。就是说,作者从写马转到写人,而写人还是为了写马:不仅写“奚官”闻马鸣而“顾”马群,而且通过“奚官”所“骑”,写了第七匹马。

  以上两句,把画面划分成前后两大部分;又以“奚官”的“骑且顾”,把两大部分联系起来,颇有“岭断云连”之妙。所谓“连”,就表现在“骑”和“顾”。“奚官”所骑,是十六马中的第七马,它把前六马和后九马连成一气。“奚官”闻第六马长鸣而回顾,表明他原先是朝后看的。之所以朝后看,就因为后面还有九匹马,而且正在渡河。先朝后看,又闻马嘶而回头朝前看,瞻前而顾后,整个马群,都纳入他的视野之中了。

  接下去,由写人回到写马,而写法又与前四句不同。“后有八匹饮且行,微流赴吻若有声”:八马饮水,微流吸入唇吻,发出汩汩的响声。一个“后”字,确定了这八匹与前七匹在画幅上的位置:前七匹,早已过河;这八匹,正在渡河。八马渡河,有前有后,于是又分为两组。“前者既济出林鹤”,是说前面的已经渡到岸边,像“出林鹤”那样昂首上岸。“后者欲涉鹤俯啄”,是说后面的正要渡河,像“鹤俯啄”那样低头入水。四句诗,先合后分,共写八马。

  “最后一匹马中龙”一句,先叙后议,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周礼·夏官·庾人》说:“马八尺以上为龙。”说这殿后的一匹是“马中龙”,已令人想见其骏伟的英姿。紧接着,又来了个特写镜头:“不嘶不动尾摇风。”“尾摇风”三字,固然十分生动、十分传神;“不嘶不动”四字,尤足以表现此马的神闲气稳、独立不群。别的马,或者已在彼岸驰骋,或者即将上岸,最后面的,也正在渡河。而它却“不嘶不动”,悠闲自若,就因为它是“马中龙”。所谓“蹄间三丈是徐行”,不担心拉下距离。

  认为“据公诗马十四匹”的王文诰,既没有发现“奚官”所“骑”的那匹马,又搞混了这“最后一匹”马。他说:“此一匹,即八匹之一,非十五匹也。”其实,从句法、章法上看,这“最后一匹”和“后有八匹”是并列的,不能说它是“八匹之一”。

  十四匹马逐一写到,还写了“奚官”,写了河流,却一直未提“韩干”、也未说“画”。形象如此生动,情景如此逼真,如果始终不说这是韩干所画,读者就会认为他所写的是实境真马。然而题目又标明这是题韩干画马的诗,通篇不点题,那是不妥的。所以接下去便点题。归纳前面所写,诗中得出了“韩生画马真是马”的结论。“画马真是马”,这是对韩干的赞词。而作者既赞韩生,又自赞,公然说:“苏子作诗如见画。”到下面两句,才表明作者之所以既赞韩生又自赞,是为全诗的结尾作铺垫。韩生善画马,苏轼善作画马诗;从画中,从诗中,都可以看到真马,看到“马中龙”。可是,“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意思是,世间没有善于相马的伯乐和善于画马的韩干,连现实中的骏马都无人赏识,又何况是画中的马、诗中的马。既然如此,韩生的这画、苏轼的这诗,还有谁去看呢?两句诗收尽全篇,感慨无限,意味无穷。

  全诗只十六句,却七次换韵,而换韵与换笔、换意相统一,显示了章法上的跳跃跌宕,错落变化。

  这首诗的章法,前人多认为取法于韩愈的《画记》。如洪迈《容斋五笔》卷七和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都这样说。这种说法没有错,但这首诗穷极变化,不可方物,更多的是受了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的启发。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87-390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qī)¹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²别酒,平湖画舫(fǎng)³,垂柳骄骢(cōng)。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译文:萋萋芳草、浓云惨淡,笼罩在血色残阳里。我想起以前在亭子里与你饮酒惜别,那时和现在短样,碧绿的湖水上飘着画舫,垂柳之下还有短匹骏马。鸟雀声声啼,短番春雨下,携起短片东风。东风把桃花都吹落了,佳人还是不在。
注释:人月圆:曲牌名,属黄钟调,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五句两平韵,后片六句两平韵;次韵: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¹萋萋:形容草叶的繁茂。²短亭:旧时离城五里处设短亭,十里处设长亭,为行人休憩或送行饯别之所。³画舫:装饰华美的游船。⁴骄骢:健壮的骢马,泛指骏马。

  上片是写春日送别。“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首二句写景兴起离愁。“萋萋”是视觉,状草之茂盛;“芳草”是嗅觉兼视觉,散发芳香的春草。“萋萋芳草’’,年年复生蔓延,人力除不断,野火烧不尽,恰似离人心中的愁恨难以排除,触而复发,不断滋长。故四字未写离情,而离情已寓其中。萋萋芳草连天,黄昏乱云飞渡,再加上一抹黯淡的夕阳笼罩,便构成了一片淡烟暮霭的凄迷境界,与离人内心纷乱的愁绪适相契合,堪称情景水乳交融。“春云”、“夕阳’’又暗用江淹《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之意,遥为结尾“佳人何在”伏下暗脉,可谓针线细密。“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三句折入对昔日离别的回忆:那短亭饯行时举杯相劝的别酒,那平湖中比肩分袂时的画舫,那系在垂柳之下载我离去的青白杂毛的骏马,以及那折柳送行的情景,至今仍宛然在目,历历如现;短亭、平湖、垂柳依然犹在,而伊人无迹了。这里又暗用秦观《八六子》词中“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而此曲只用三个名词词组鼎足对举,仅展现三个场景,无一动词或情语,而其别时之叮咛嘱咐,缠绵眷恋之情,及今日睹物神伤,凄然欲绝之状,无不隐藏于字里行间。故融情于景,更见词约意丰;青胜于蓝,用典不露痕迹。

  下片写别后感受。“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三句,既是眼前实景,又是作者由回忆转入现实的音响媒介,是视象也是听觉。叠用三个数量词,不仅对偶巧妙,音律上亦造成反复咏叹,回肠荡气,而意境上亦尤具匠心:表明多种音响的再三催促警醒,才把沉醉于回忆中的诗人拉回到眼前现实,足见其回忆寻觅之久,沉湎眷念之深;而“夜雨”“东风”又为下文“桃花吹尽”埋下伏笔。结尾三句正面揭示故地重游的落空,离恨惆怅愈发不可收拾。三句化用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境比崔诗更为凝练凄绝,而又与开头首尾呼应。

  整首小令都是在写景,但其实也是在写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把深深的离别之愁融合进了景色当中,锻字炼句极为周到,用词清新工整,但表达的情感却绵延不绝,正是作者过人之处。

参考资料:
1、 赵彩娟、郁慧娟.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补选.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230
2、 陈思思、于湘婉.元曲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332
3、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1133

rényuèyuán··chūnwǎnyùn--zhāngjiǔ

fāngcǎochūnyúnluànchóuzàiyángzhōngduǎntíngbiéjiǔpínghuàfǎngchuíliǔjiāocōngshēngniǎofānzhèndōngfēngtáohuāchuījǐnjiārénzàiményǎncánhóng

扬清歌,发皓齿,北方佳人东邻子。
扬清歌,发皓(hào)齿¹,北方佳人东邻子。
译文:微扬清音,轻发皓齿,好似东邻子歌唱北方佳人之曲。
注释:¹扬清歌,发皓齿:言露出洁白的牙齿,唱出高亢清亮的歌曲。扬,飞扬,升高。歌,一作“音”。发,启,开。皓,洁白。
且吟白纻停绿水,长袖拂面为君起。
¹吟白纻(zhù)²停绿水³,长袖拂面为君起。
译文:且吟《白纻》与《绿水》诗,长袖翩翩,拂面子君起舞。
注释:¹且:一作“旦”。²白纻:乐府吴舞曲名。³绿水:古舞曲名。
寒云夜卷霜海空,胡风吹天飘塞鸿。
寒云夜卷霜海空¹,胡风²吹天飘塞(sài)鸿³
译文:犹如寒云夜卷霜海,一片空蒙;又似胡风吹天,飘摇塞鸿。
注释:¹“寒云”句:言寒冷的夜晚,霜降云卷。霜海,言降霜地域之大。²胡风:北风。³塞鸿:塞外的鸿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
玉颜满堂乐未终,馆娃日落歌吹濛。
玉颜¹满堂乐未终,馆娃²日落歌吹濛(méng)³
译文:玉颜满堂,其乐融融。日落时分,馆娃宫中,歌声迷濛。
注释:¹玉颜:形容美丽的容貌。多指美女。²馆娃:春秋吴宫名。吴王夫差作宫于砚石山以馆西施。吴人称美女为娃。故址在今江苏吴县西南灵岩山。³濛:一作“中”。
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
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
译文:月色清寒,江水沉沉。美人一笑,价值千金。
垂罗舞縠扬哀音,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吴歌动君心。
垂罗舞縠(hú)扬哀音¹,郢(yǐng)中白雪且莫吟²,子夜吴歌动君心。
译文:垂罗衣,舞长袖,扬哀音。且莫歌吟郢中《阳春白雪》,《子夜吴歌》那样的歌曲最动君心。
注释:¹“垂罗”句:谓舞女舞动丝绸舞衣,唱出动人歌声。罗,轻软细密的丝织品。縠,绉纱。哀音,哀伤动人的乐声。²“郢中”句:郢,春秋楚国都城。白雪,古乐曲名。后指高雅音乐。
动君心,冀君赏。
动君心,冀¹君赏。
译文:感动君心,以冀君主赏赐。
注释:¹冀:希望。
愿作天池双鸳鸯,一朝飞去青云上。
愿作天池¹双鸳鸯,一朝飞去青云上。
译文:愿作天池的鸳鸯双双,有朝一日,飞上青云去。
注释:¹天池:天上仙界之池。谓不受世俗之约束之地。
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
吴刀¹剪彩²缝舞衣,明妆丽服³夺春晖(huī)
译文:吴国裁缝刀剪巧妙,缝制出七彩舞衣,明妆丽服可夺春晖。
注释:¹吴刀:吴地出产的剪刀。²彩:一作“绮”,彩色的丝织品。³明妆丽服,在修辞上为互文,意即明丽的服装。妆,服装。夺,胜过。
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
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¹
译文:扬眉转袖如雪纷飞,倾城倾国的美女,独立世上珍稀。
注释:¹“倾城”句:谓这个美女,世间少有。倾城,指美女。
激楚结风醉忘归,高堂月落烛已微,玉钗挂缨君莫违。
激楚结风¹醉忘归,高堂月落烛(zhú)已微,玉钗(chāi)²挂缨(yīng)³君莫违。
译文:高歌《激楚》《结风》,助酒酣醉忘归。月落西山,高堂烛光微微,玉钗缠挂君王的缨冠,莫辜负春色。
注释:《激楚》《结风》:皆歌曲名。²玉钗:玉制的钗,由两股合成,燕形。³缨:男子冠带。

  第一首诗盛称歌者相貌美,歌声美,舞姿美。这首诗把歌女写成西汉李延年所歌的《北方有佳人》那样的倾国倾城之貌,如司马相如《美人赋》中的东邻子那样貌美无双。即使在寒苦的塞外,阴冷的霜天,外边夜卷寒云,秋霜浓浓,也给满堂听众带来无限欢乐。诗分两段。前五句正面描写歌者。后四句以环境反衬诸美的客观效果:胡地之秋夜如此寒冷,唯有塞鸿飘飞到国中。满堂的美女玉颜,乐曲没有终散,日落时分在馆娃宫中传来了阵阵美妙的歌声。

  第二首诗写一位歌女舞姿优美,歌声感人。她的目的是想打动一位她所心爱的人,欲与其共结伉俪,双飞双栖。她不唱郢中《阳春白雪》那样的高雅歌曲,因为高山流水,能懂得唱和的人太少了;她唱的是易让人动情的《子夜吴歌》这样的通俗民歌,希望能够打动心上人。“月寒江清夜沉沉”用反衬法,以静衬动,表现乐声的悠扬动人。其作用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同。最后表达了能与心上人同飞到青云之上做天池的一双鸳鸯的愿望。

  第三首诗写一位美丽的歌妓,歌舞至夜深人静时,情绪激动,歌舞节拍急迫迅疾,加之月落烛微,便与听者相拥一起,难舍难分。首二句写歌妓服装之艳丽夺晖:她漂亮的彩色丝制舞衣是用吴地出产的剪刀裁制而成的,她明妆丽服,比今日的春光还要灿烂照人。三四句写歌妓人美,神美,舞美:她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迷人,扬眉转袖之间,好像片片雪花在轻盈地飞舞;她的容貌真是倾国倾城,为世间所罕见。末三句写节拍急切,月落烛微,两情至欢:听者陶醉在她的歌声中,忘却了时间,忘记了归去。最后写月亮已经落下,屋内烛光已微,歌者希望听者不要违背了她的一片痴心情意。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51-153

báizhùsānshǒu

bái tángdài 

yángqīng hàochǐ齿 běifāngjiāréndōnglín 
qiěyínbáizhùtíng绿shuǐ chángxiùmiànwèijūn 
hányúnjuǎnshuānghǎikōng fēngchuītiānpiāosàihóng鸿 
yánmǎntángwèizhōng guǎnluòchuīméng 

yuèhánjiāngqīngchénchén měirénxiàoqiānhuángjīn 
chuíluóyángāiyīn yǐngzhōngbáixuěqiěyín dòngjūnxīn 
dòngjūnxīn jūnshǎng 
yuànzuòtiānchíshuāngyuānyāng zhāofēiqīngyúnshàng 

dāojiǎncǎiféng míngzhuāngduóchūnhuī 
yángméizhuànxiùruòxuěfēi qīngchéngshìsuǒ 
chǔjiéfēngzuìwàngguī gāotángyuèluòzhúwēi chāiguàyīngjūnwé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