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佥谋互往来,一时肝胆绝嫌猜。颇闻追骑三方出,不遣淮壖疋马回。
将相佥谋互往来,一时肝胆绝嫌猜。颇闻追骑三方出,不遣淮壖疋马回。
刘一止

刘一止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29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墨痕香,红蜡泪。点点愁人离思。桐叶落,蓼花残。雁声天外寒。
墨痕香,红蜡泪。点点愁人离思。桐叶落,蓼花残。雁声天外寒。
五云岭,九溪坞。待到秋来更苦。风淅淅,水淙淙。不教蓬径通。
五云岭,九溪坞。待到秋来更苦。风淅淅,水淙淙。不教蓬径通。

  张淑芳,宋朝女词人。《西湖志余》记载:”张淑芳,贾似道妾,南宋临安(今杭州市)人,西湖樵家女,姿容美丽,能诗善词”。

  清朝文人徐士銮编辑的《宋艳》书中,有引自《西湖志余》的记载:“(张淑芳)木棉之后,自度为尼,结庵九溪,栽花种竹以老,罕有知者。”

  另据《续比丘尼传》中记载:“张淑芳,西湖樵家女。理宗选妃日,贾似道匿为已妾,木绵之后,自度为尼,罕有知者。今五云山下,九溪坞内,尚有尼庵。

  张淑芳保留下来的作品并不多,《历代词话》、《全宋词》、《词苑萃来编》、《词苑丛谈》以及《本事词》的书中,分别收录了她的三首词。

  而这是一首写于秋季的,悲秋思乡之作。

  红蜡泪,一作灯下泪。词中”桐叶落,蓼花残”,是化用冯延巳《芳草渡》词中的:“梧桐落,蓼花秋。烟初冷,雨才收。”

  作者的笔法熟练,构思巧妙。借助红烛泪、桐叶落、蓼花残、雁声叫、风声寒、流水远这一系列低沉而压抑的气氛,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烘托出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哀怨之情。

  秋天,本就是一个令人愁浓思重的季节,更何况她孤苦在这寂静的黄昏。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空气中散发着纸上残留着的淡淡墨迹香气。蜡烛像是猜透了她的心思,滴着眼泪也在替她难过。梧桐叶在窗前凌乱地飞舞,白日里篱外的那些鲜艳的红蓼花,此时也一定该凋零了吧?

  嘎——嘎,天空传来几声凄恻清越的雁叫,刺破了寂静的夜空,也叫碎了她的心。

  真没想到在九溪坞这片世外桃源,到了秋季,居然也是显得如此的冷清。听秋风瑟瑟,闻溪水淙淙。蓬蒿满径之地,无人问津。

  通往家乡的路在何方?这多愁寂寞的季节里,又有谁能告诉她有关春的消息?

参考资料:
1、 青若 《冰肌玉骨未肯枯——那些写词的宋朝女子》

gènglòuzi··qiū--zhāngshūfāng

hénxiānghónglèidiǎndiǎnchóuréntóngluòliǎohuācányànshēngtiānwàihán

yúnlǐngjiǔdàidàoqiūláigèngfēngshuǐcóngcóngjiàopéngjìngtōng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¹浮浮²,武夫³(tāo)。匪安匪游,淮(huái)(yí)。既出我车,既设我旟(yú)。匪安匪舒,淮夷来铺¹⁰
译文:长江汉水波涛滚滚,出征将士意气风发。不为安逸不为游乐,要对淮夷进行讨伐。前路已经出动兵车,树起彩旗迎风如画。不为安逸不为舒适,镇抚淮夷到此驻扎。
注释:¹江汉:长江与汉水。²浮浮:水流盛长貌。³武夫:指出征淮夷的将士。⁴滔滔:顺流而下貌。⁵匪:同“非”。⁶来:语助词,含有“是”的意义。⁷求:通“纠”,诛求,讨伐。⁸旟:画有鸟隼的旗。⁹舒:徐,缓行。¹⁰铺:止,驻扎。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汤(shāng)¹,武夫洸(guāng)²。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shù)³定。时靡(mǐ)有争,王心载宁。
译文:长江汉水浩浩荡荡,出征将士威武雄壮。将士奔波平定四方,战事成功上告我王。四方叛国均已平定,但愿周朝安定盛昌。从此没有纷争战斗,我王之心宁静安详。
注释:¹汤汤:水势大的样子。²洸洸:威武的样子。³庶:庶几。⁴载:则。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江汉之浒(hǔ)¹,王命召虎:式²³四方,彻我疆土。匪疚(jiù)匪棘(jí),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译文:长江汉水二水之滨,王向召虎颁布命令:“开辟新的四方国土,料理划定疆土地境。不是扰民不是过急,要以王朝政教为准。经营边疆料理天下,领土直至南海之滨。”
注释:¹浒:水边。²式:发语词。³辟:开辟。⁴彻:治。⁵疚:病,害。⁶棘:“急”的假借。⁷极:准则。⁸于:意义虚泛的助词,其词义取决于后面所带之词。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王命召虎:来旬¹来宣。文武受命,召(shào)²³(hàn)。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zhào),用¹⁰(xī)¹¹尔祉(zhǐ)¹²
译文:我王册命下臣召虎,巡视南方政令宣诵:“文王武王受命天下,你祖召公实为梁栋。莫说为了我的缘故,你要继承召公传统。全力尽心建立大功,因此赐你福禄无穷。
注释:¹旬:“巡”的假借。²召公:文王之子,封于召。为召伯虎的太祖,谥康公。³维:是。⁴翰:桢斡。⁵予小子:宣王自称。⁶似:“嗣”的假借。⁷肇敏:图谋。⁸戎:大。⁹公:通“功”,事。¹⁰用:以。¹¹锡:赐。¹²祉:福禄。
釐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lài)¹尔圭瓒(zàn)²,秬(jù)³(chàng)一卣(yǒu)。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qǐ)首:天子万年!
译文:赐你圭瓒以玉为柄,黑黍香酒再赐一卣。秉告文德昭著先祖,还要赐你山川田畴。去到岐周进行册封,援例康公仪式如旧。下臣召虎叩头伏地:“大周天子万年长寿!”
注释:¹釐:“赉”的假借,赏赐。²圭瓒:用玉作柄的酒勺。³秬:黑黍。⁴鬯:一种香草,即郁金,姜科,多年生。⁵卣:带柄的酒壶。⁶文人:有文德的人。⁷周:岐周,周人发祥地。⁸自:用。⁹召祖:召氏之祖,指召康公。
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虎拜稽(qǐ)¹,对²³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shǐ)其文德,洽此四国。
译文:下臣召虎叩头伏地,报答颂扬天子美意。作成纪念康公铜簋,“敬颂天子万寿无期!”勤勤勉勉大周天子,美名流播永无止息。施行文治广被德政,和洽当今四周之地。
注释:¹稽首:古时礼节,跪下拱手磕头,手、头都触地。²对:报答。³扬:颂扬。⁴休:美,此处指美好的赏赐册命。⁵考:“簋(guǐ)”的假借。簋,一种古铜制食器。⁶明明:勉勉。⁷令闻:美好的声誉。⁸矢:“施”的假借。

  淮夷在淮北,以徐国为主,故平淮夷也即《大雅·常武》所说之征徐国。因为此次伐淮夷,宣王亲征,驻于江汉之滨,召公的受命、誓师、率师出征俱在此,所以诗的前二章均以“江汉”为喻,借长江、汉水的宽阔水势,喻周天子大军浩浩荡荡的气势。也同样因为天子亲征,故曰“匪安匪游,淮夷来求”,“匪安匪舒,淮夷来铺”。意思是天子到此不是为了游乐,而是为了平定叛国。这几句前人未能明其深意,故或以为作为一个受命出征的大臣这样说有些多余。关于开头二句,王引之、陈奂都以为当作“江汉滔滔,武夫浮浮”,“浮浮”为众强之貌。这样与《风俗通义》引作“江汉陶陶”及《小雅·四月》“滔滔江汉”之语皆相合,其说颇为有理。

  此诗着重颂扬宣王之德,不在纪事,故关于淮夷战事未作具体描述。伐淮夷在尹吉甫和南仲伐玁狁之后,故诗中以“经营四方”一句,概括南征北讨之事而带过。盖因与淮夷作战为召伯之事,召伯不能自己夸耀自己的武功。以下由“告成于王”引起对赏赐仪式特别是宣王册命之词的纪述。由“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可以看出一个打算有所作为的英明君主的雄才大略。由“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又见其对朝廷老臣说话时恰如其分的谦虚和鼓励的语气,通过表彰召康公的业绩来表彰召伯虎,并激励他再建大功。第五、六章写宣王对召伯虎赏赐规格之高和召伯虎的感戴之情。全诗以“矢其文德,洽此四国”作结,表现出中兴君臣的共同愿望。

  诗中有些句子看似语意相似,其实却表现了不同的意思。如第一章“匪安匪游,淮夷来求”等,出于召伯之口,是说:宣王不求安乐,而勤劳于国事。第三章“匪疚匪棘,王国来极”,出于宣王之口,则是说:不是要给百姓造成骚扰,也不是急于事功,四方都必须以王朝政令为准,这是大事。第二章“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同样表现了臣子对天子的体贴。而第三章“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则出之周王之口,体现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

  召伯虎救过太子静(宣王)的命,又扶其继位,辅佐宣王化解宗族矛盾,和合诸侯,平定外患,其功盖世。然而,正因为这样,他更要注重君臣之礼,以身作则地维护周朝统治阶级的宗法制度。这首诗就表现了老功臣的这样一种意识。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26-630

jiānghàn

míng xiānqín 

jiānghàn tāotāo fěiānfěiyóu huáiláijiū chūchē shè fěiānfěishū huáilái 

jiānghànshāngshāng guāngguāng jīngyíngfāng gàochéngwáng fāngpíng wángguóshùdìng shíyǒuzhēng wángxīnzàiníng 

jiānghànzhī wángmìngshào shìfāng chèjiāng fěijiùfěi wángguólái jiāng zhìnánhǎi 

wángmìngshào láixúnláixuān wénshòumìng shàogōngwéigàn yuēxiǎo shàogōngshì zhàomǐnrónggōng yòngěrzhǐ 

làiěrguīzàn chàngyǒu gàowénrén shāntián zhōushòumìng shàomìng bàishǒu tiānwànnián 

bàishǒu duìyángwángxiū zuòshàogōngkǎo tiānwànshòu寿 míngmíngtiān lìngwén shǐwén qiàguó 

解冻风来末上青,解垂罗袖拜卿卿。无端袅娜临官路,舞送行人过一生。
解冻风¹来末上青²,解垂罗袖拜卿(qīng)³。无端袅娜临官路,舞送行人过一生。
注释:¹解冻风:春风。²末上青:指柳枝梢头见嫩绿色。末:末梢,树杪。³“解垂”句:写柳枝飘荡,如舞袖相拜。这是拟人化的写法。卿卿:古代爱称。

  这首词名为咏柳,实是写人。

  词的首二句写冬去春来,柳枝绽出鹅黄嫩芽,低垂着如拂袖拜人。后二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为柳发出了深沉的感慨:为什么在人来人往的大道上,迎风飘荡,迎送行人度过自己的一生呢?词人把对风尘女子的同情寄寓在对杨柳的客观描绘之中,神情摇曳,余音不绝。汤显祖评:“《杨枝》、《柳枝》、《杨柳枝》,总以物托兴;前人无甚分析,但极咏物之致;而能抒作者怀,能下读者泪,斯其至矣。‘舞送行人’句,正是使人悲惋。”

liǔzhī··jiědòngfēngláishàngqīng--niújiào

jiědòngfēngláishàngqīngjiěchuíluóxiùbàiqīngqīngduānniǎolínguānsòngxíngrénguòshēng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北上太行山¹,艰哉何²(wēi)³
译文: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岭峻行路艰险!
注释:¹太行山:绵延于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的大山脉。²何:多么。与下文“雪落何霏霏”之“何”意同。³巍巍:高耸的样子。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羊肠坂(bǎn)¹(jí)²,车轮为之摧³
译文:羊肠坂路曲折盘旋,一路颠簸车轮断。
注释:¹羊肠坂:地名,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县东南)东南,以坂道盘旋弯曲如羊肠而得名。坂:斜坡。²诘屈:曲折盘旋。³摧:毁坏、折断。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译文:风吹树木声萧萧,北风呼啸声声悲凄。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熊罴(pí)¹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译文:熊罴当路面对我蹲坐,虎豹夹道发威狂嚎叫。
注释:¹罴:熊的一种,又叫马熊或人熊。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溪谷¹少人民,雪落何霏(fēi)²
译文:溪谷荒凉人烟稀少,大雪纷纷漫天飘洒。
注释:¹溪谷:山中低洼有水处。山中居民往往聚居溪谷,此处说“少人民”,言山中人烟稀少。²霏霏:雪下得很盛的样子。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延颈¹长叹息,远行多所怀²
译文:抬头远望长声叹息,长途跋涉思绪如潮。
注释:¹延颈:伸长脖子(远眺)。²怀:怀恋,心事。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我心何怫(fú)¹,思欲一东归²
译文:我心郁郁多么愁闷,真想东归返回故乡。
注释:¹怫郁:愁闷不安。²东归:指归故乡谯郡。作者谯(今安徽亳县)人,在太行之东,故云“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水深桥梁绝¹,中路²正徘徊。
译文:水深桥断难前进,行至中途徘徊不前。
注释:¹绝:断。²中路:中途。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迷惑失故路,薄暮¹无宿栖。
译文:行军迷路失方向,傍晚还没有住宿的地方。
注释:¹薄暮:黄昏。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译文:走啊走啊已远行多日,人疲马乏又渴又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担囊(náng)¹行取薪²,斧冰³持作糜(mí)
译文:挑着行囊边走边拾柴,凿冰煮粥充饥肠。
注释:¹担囊:挑着行李。²行取薪:边走边拾柴。³斧冰:以斧凿冰取水。⁴糜:稀粥。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悲彼《东山》诗,悠悠¹使我哀。
译文:想起那篇《东山》诗,深深触动我的哀伤。
注释:¹悠悠:忧思绵长的样子。

  这是一篇反映汉末动乱中军旅征战生活的诗作。诗中生动地描写了艰苦和冰天雪地中的自然景象,流露了厌战情绪,但主要反映了诗人不畏艰苦,积极向上,充满胜利信心的奋发精神。这首诗前四句白描写景,突出了登太行之艰险难行。第五至第十句用景物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悲哀、惊惧、沉重和冷森森的压抑之情。第十一至第十四句直接抒情:叹息、忧郁和思归。第十五句到第二十四句,用白描叙述的表达方式写出了行军途中的生活艰苦之情形。全诗语言苍凉悲壮,沉郁浑厚。

  曹操诗不以写景称著,但在写景方面,却有独特而成功之处。这首诗的写景就很成功。在诗人笔下,太行山之高,羊肠坂之阻,风雪之交加,树木之摇落,熊罴之状,虎豹之声,莫不逼真逼肖。视觉上,在那兀立的怪石上,萧瑟的树林中,一群群熊罴,不是蹲在那儿,以攫取的目光逼视着行人;听觉上,从那山路两旁,伴随着风吹雪飘,不是传来了一阵阵虎豹的长呜吗……这首诗的写景,就其描形、绘声、着色之精湛而言,可与《观沧海》中写繁媲美。两诗皆行军途中所作,尽管背景、内容、感情、风格都不同:一是率师出征,一是凯旋归来;一是写冬之山景,一是绘秋之海景;一是反映出统帅关切士卒的赤子之心,一是表现了英雄吞吐宇宙之概;一是苍凉悲壮,一是波澜壮阔;但其成功一样,可称曹操诗写景之双璧。

  这首诗不仅以写景取胜,而且以抒情见长。这情是以真景真事为基础,因而不论是“叹息”,还是“怫郁”,也不论是“思东归”,还是“悲《东山》”,都真切动人。

  首先是叹行军之艰险。在行军路上,既有太行巍巍,羊肠诘屈,野兽逞强,风雪肆虐的险阻,又有“水深桥粱绝”,“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人马同时饥”的艰难,因而引起了诗人“东归”之思。统帅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士卒斗志的高低,战役的成败。尤其是在开赴前线的路途中,即使艰难重重、险阻累累,作为一个统帅,不能也不应流露出丝毫畏惧、退缩情绪,更不允许直言出来,涣散军心,而诗人一反常规,直言不讳地说:“思欲一东归。”从这种毫不掩饰的言语中,窥察到诗人性格的一个方面:坦率。陈祚明说:“孟德所传诸篇,虽并属拟古,然皆以写己怀来……本无泛语,根在性情。”(《采菽堂古诗选》)钟惺也说:“……如‘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不戚年往,忧世不治’,亦是真心真话。”(《古诗归》)这些评论,用于《苦寒行》,也都恰切。

  其次是哀生灵之涂炭。这一点,尽管只在“溪谷少人民”一句中吐露出来,但从全诗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得到。“溪谷”,山谷有水处。吴淇说:“山居趁坳,泽居趁突。此山行而曰‘溪谷少人民’,则更无人民矣。”(《六朝选诗定论》)这话说得很对。深山区人民聚居的溪谷,尚且少人民,更何况其他地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千村薜苈,万户萧疏,其惨象,目不忍睹,耳不忍闻。但诗人未作更多的具体描述,而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谿谷去写,这就收到了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艺术效果。“少”字精当。它与下文“薄暮无宿栖”的“无”,前后照应,相互补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极其凄惨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灾难人民的同情。这种感情,在《蒿里行》中倾吐得比较具体。他说:“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几句,是“谿谷少人民”最好的注脚。

  再次是“悲彼《东山》诗”。这里有两层意思:《东山》,是《诗经》中名篇。写一位跟随周公东征三年获得生还的兵士在归途中的歌唱。全诗气氛是悲凉的,色调是凄苦的,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诗中“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疃鹿场,熠耀宵行”等句,与诗人征高于途中所见略同,因而勾起了诗人对长期征战不得归家的士卒的深切关怀。另外,旧说《东山》是写周公的。汉毛苌说:“《东山》,周公东征也。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诗序》)此处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联系起来看,显然含有自比周公之意。作者曾经说过:“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话非曹操莫能道出。他还以齐桓、晋文“奉事周室”自许,以“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自励(《述志令》,见《魏志·武帝纪》裴注引《魏武故事》),而这里又以周公自比,是其真情实意的再次表露。曹操削平群雄、统一北方后,威震华夏,大权在握,废献帝、夺天下,如探囊取物,而曹操不为,实属难能可贵。

  诗一开头就引出山势高耸、道路纡曲的太行山区。“北上”二字,不仅表明了由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到壶关(今山西省长治市东南)的行军走向,而且显示出旆旌悠悠,锐不可当的军容,以此笼罩全篇,气势逼人。紧接着文势一顿,发出“艰哉”的喟叹,先在心理土造成惊恐状态,而后围绕“艰”字写景抒情。这就在布局上避免了平铺直叙。并为下文创造出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种步履维艰的气氛。

  “北上太行山”,引出步履是怎样的维艰,“巍巍”叠用,展示出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挡住去路,呈现出强烈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这是写仰望。接下去写平视:“羊肠坂诘屈。”坂曰“羊肠”,又以“诘屈”形容之,则狭窄而多盘旋之势,历历在目。写山写坡,都是纪实,都是从正面落笔;“车轮为之摧!”则是感慨,是烘托。笔法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加强了具体感与真实性。

  再下去,笔分两头:一方面写自然景色凄苦,一方面写野兽当道,但又相互交错,以突出行军之艰险。写自然景色,一则曰“树木萧瑟”,再则曰“北风声悲”,三则曰“雪落霏霏”。通过“萧瑟”“霏霏”,写出了景色之阴暗、昏沉、凄凉;通过“声悲”,将客观的物和主观的我融为一体。

  写野兽,则是“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这两句都是写途中多野兽,但上句从形态方面描绘。“蹲”者,熊罴袭人之状也。“蹲”而“对我”,毛骨悚然。下句从声音方面渲染。“啼”者,虎豹清凄之声也。“啼”而“夹路”,倍感悲凉。诗人对阴森可怕的自然环境作了朴实的抒写之后,又对荒凉冷落的社会环境作了深刻的描述。在那低洼近水处行军,很少见到人的踪影,天黑了,竟找不到宿栖之处,还得担着行囊上山拾柴,拿着斧子凿冰取水……。这情景写得真切动人,感同身受。

  这是一首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的诗篇,它记叙了曹操征讨高斡的行军之苦,抒发了诗人关怀士卒的体恤之情,反映了汉末建安年间干戈动乱的社会生活,其内容具有诗史性的文献价值。诗篇在艺术表现方面,有其独特的感人魅力。首先,结构谨严,章法有致。开篇叙事,继之写景,再做抒情,三者交替有序出现。所叙之事清晰了然,所写之景形象生动,所抒之情深刻感人。其次,语言古朴直率,风格慷慨悲凉。全诗不见华彩藻饰之言,只用朴实常见之语,直言其悲凉之事,直抒其慷慨之情。

参考资料:
1、 萧哲庵.历代名诗鉴赏集.北京市: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83-86页
2、 周蒙 冯宇.韵语平汇 古典诗词名篇鉴赏集.哈尔滨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151页

hánxíng

cáocāo liǎnghàn 

běishàngtàixíngshān jiānzāiwēiwēi 
yángchángbǎn chēlúnwèizhīcuī 
shùxiāo běifēngshēngzhèngbēi 
xióngduìdūn bàojiā 
shǎorénmín xuěluòfēifēi 
yánjǐngchángtàn yuǎnxíngduōsuǒhuái怀 
xīn dōngguī 
shuǐshēnqiáoliángjué zhōngzhèngpáihuái 
huòshī 宿 
xíngxíngyuǎn réntóngshí 
dànnángxíngxīn bīngchízuò 
bēi dōngshān shī yōuyōushǐ使āi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sù)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译文:早晨的浓雾刚刚散去,东边的太阳还没有升起。
注释: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译文:青烟袅袅,遥望前方市镇依稀可辨;被朝霞染红的树木,仿佛忽然移到了河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译文:风吹过江面,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
画家浓淡意,斟(zhēn)(zhuó)在荆关¹
译文:即便是荆关再世,要描画这山光水色,也得为笔墨浓淡费一番斟酌吧!
注释:¹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这首诗写晓雾、初日中的江南秀色,红绿辉映,山水明丽,虚实相生,浓淡得宜,俨然一幅写意山水。

  首联点明过大通驿的时间:早雾刚刚散去,朝阳尚未升起。不说雾散而用醒字,不仅把无知无觉的晨雾,比拟为有情有意的佳人,且一语双关,早行的旅人,大概也是才醒吧?不说旭日未升而用吐字,使读者感受到朝阳于转瞬之间喷薄而出的气势。夙朝两个时间名词和才未两个副词,巧妙地扣紧诗题的早字。首联即对仗工稳,于平易的叙述中,已见出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

  颔联描写大通驿周围的景色:遥望青烟袅袅,市镇依稀可辨;朝霞映红树木,仿佛忽然移到了河湾。诗人的观察是精细的:炊烟一般呈淡蓝色,但在这里,青山绿水把它染成了翠绿色。诗人的想象是丰富的:树木本来融汇在绿色的山水之间,但在朝霞忽然照射之际,变成了红色,鲜明地突现出来,好像一下子移植到河湾来,树仿佛活了。此联重在写晓雾、朝霞的色彩之美,红绿辉映,鲜艳明丽,给人以新奇之感。

  颈联作者拓展视野,进一步发挥想象:清风吹皱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软字借触觉表现视觉,轻字假重感描摹观感,均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水波云海写得可触可托。这两句,上写近景实景,下写远景虚景。九子山,现名九华山,与峨眉、五台、普陀合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在青阳县西南,面积一百余平方公里,有九十九峰,以天台、莲华、天柱等九峰最为雄伟。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据《太平御览》记载,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独特别致。李白有诗赞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刘禹锡也曾叹道:奇峰一见惊魂魄。但被誉为东南第一山的九华山,毕竟距大通驿有百里之遥,作者当时未必真的看到了轻浮云表的九峰之颠。云轻九子山,大概得益于作者丰富的地理知识,是从中生发的想象吧。

  尾联则由眼前的自然美联想到艺术美:即便是擅长山水画的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再世,要描画这山光水色,也得为笔墨浓淡费一番斟酌吧!尾联二句,暗含两层意思:一是大通驿附近景物,很像荆关笔下的山水画卷,这是由实景联想到虚景,用自然美类比艺术美。二是即使以荆关的大手笔,也难以写尽此间山水之妙,这是以虚景衬实景,用艺术美来烘托自然美。前一层意思较含蓄,后一层较显露。总之,是以虚衬实,虚实相生,读来仿佛景中有画,画中有景,意境深邃,耐人品味。

zǎoguòtōng驿--cháshènxíng

cáixǐnghòucháoyángwèijiān

cuìyānyáobiànshìhóngshùwān

fēngruǎnjiāngshuǐyúnqīngjiǔzishān

huàjiānóngdànzhēnzhuózàijīnggu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