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时水是冰,死时冰是水。若知无去来,只此两般是。
生时水是冰,死时冰是水。若知无去来,只此两般是。
释怀深

释怀深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14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楚子¹伐陆浑(hún)之戎²,遂至于雒(luò)³,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观楚子。楚子问鼎(dǐng)之大小轻重焉。
译文:楚王攻打陆浑戎人,于是到了雒水,在周朝边境上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楚王问到周王室的九鼎的大小轻重。
注释:王孙满:周大夫,周共王的玄孙。对:回答。¹楚子:楚庄王,公元前613年至前591年在位。²陆浑之戎:古戎人的一支。也叫允姓之戎。原在秦晋的西北,春秋时,被秦晋诱迫,迁到伊川(今河南伊河流域),周景王二十年(公元前525年)为晋所并。³雒:指雒水,今作洛水。发源于陕西,经河南流入黄河。⁴观兵:检阅军队以显示军威。⁵疆:边境。⁶定王:襄王的孙子,名瑜,周朝第二十一位王,公元前606年至前586年在位。⁷观:慰观。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对曰:“在德不在鼎¹。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²物,贡³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¹⁰。螭(chī)(mèi)¹¹(wǎng)(liǎng)¹²,莫能逢之。用¹³能协¹⁴于上下,以承天休¹⁵。桀(jié)有昏德¹⁶,鼎迁于商,载祀(sì)¹⁷六百。商纣(zhòu)暴虐(nüè),鼎迁于周。德之休明¹⁸,虽小,重也。其奸回¹⁹昏乱,虽大,轻也。天祚(zuò)²⁰明德²¹,有所厎(dǐ)²²。成王²³定鼎²⁴于郏(jiá)(rǔ)²⁵,卜世²⁶三十,卜年²⁷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译文: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天下在于道德,不在于鼎。从前夏朝正在实行德政的时候,远方各地把各种奇异东西都画成图象,九州贡献出金属,铸成九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象铸在鼎上,鼎上面有各种东西的图象,教人民知道神物和怪异。所以人民进入川泽山林,不会碰到对自己不利的东西。螭魅罔两这些妖怪都不会遇到。因此能够上下和协,受到上天的保佑。夏桀昏乱,鼎迁到商朝,前后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到周朝。天子德行美善光明,鼎即使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即使大,也是轻的。上天赐福给有美德的人,是有一定极限的。成王把九鼎放在郏鄏,曾经占卜过,可以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今天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了,可天命还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不能问的。
注释:¹鼎:即九鼎。相传夏禹收九牧所贡金铸成九个大鼎,象征九州,三代时奉为传国之宝,也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问鼎的大小轻重,反映他对王权的觊觎。²图:画。³贡:把物品进献给天子。⁴金:指青铜。⁵九牧:即九州。传说古代把天下分为九州,州的长官叫牧。贡金九牧,是“九牧贡金”的倒装,犹言天下贡金。⁶铸鼎象物:用九州的贡金铸成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象铸在鼎上。⁷百物;万物。⁸备:具备。⁹神奸:鬼神怪异之物。¹⁰不逢不若:不会遇到不顺的东西。逢,遇。若,顺,顺从。¹¹螭魅:也作“魑魅”。传说山林里能害人的妖怪。¹²罔两:传说中河川里的精怪。¹³用:因。¹⁴协:和协。¹⁵休:荫庇,保佑。¹⁶昏德:昏乱的行为。¹⁷祀:年。与“载”同义。¹⁸德之休明:犹言德若休明。休明,美善光明。¹⁹奸回:奸恶邪僻。²⁰祚:赐福,保佑。²¹明德:美德。这里指明德的人。²²止:限度,极限。²³成王:周成王。²⁴定鼎:定都。九鼎为古代传国的重器,王都所在,即鼎之所在。²⁵郏鄏:地名。周王城所在,在今河南洛阳市西。²⁶卜世:谓预卜周朝能传至几代。卜,占卜。古人用火灼龟甲,根据灼开的裂纹来预测未来吉凶。世,父子相继为一世。²⁷卜年:谓所得之年。

  春秋时代,周室衰微,诸侯争霸,野心家代不乏人。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之君的楚庄王,经过长期的争斗,凭借强大的武力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自以为羽翼已丰,耀武扬威地陈兵于周天子的境内,询问九鼎大小轻重,试图取而代之。周大夫王孙满由楚庄王问鼎敏感地意识到他吞并天下的野心,就以享有天下“在德不在鼎”的妙论,摧挫打击了楚庄王的嚣张气焰。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九鼎成为王权的象征。后世以“问鼎”比喻篡逆野心。

  历史发展到鲁宣公的时候,周王的权杖早已失去昔日的威严,地处荒蛮的南楚日渐强大。于是,楚庄王出兵北伐伊川境内的陆浑之戎,顺势移兵洛邑,居然在周王室境内进行军事演习,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周定王敢怒而不敢言,忍气吞声,还不得不派自己的大夫王孙满去慰劳。见面后,楚庄王竟然连一句寒暄的话都没有,劈头盖脸就问鼎之大小轻重。这个楚庄王凭着自己的军事实力,飞扬跋扈,气势汹汹,蛮横无礼,蔑视周定王,对其欲取周室而代之的野心毫不掩饰。王孙满忠诚而睿智。他的回答从容不迫而隐含凌厉。全篇故事便在“霸”与“德”的矛盾中展开。两个人物的性格跃然纸上。王孙满的回答,从“德”、“天”二字入手。先从“德”字出发,以“德”抗“霸”,一语击破楚庄王的问鼎野心:“在德不在鼎。”立论如金石,坚不可摧。接下来,以夏、商、周的历史变迁为鉴,有根有据地讲述了鼎的来历和几易其主的过程,用以说明有德的君主才配有九鼎,才会拥有天下。由鼎的轻重引申到德的轻重,摧挫了楚庄王的嚣张气焰。“霸”而无“德”,你还不配问鼎。鼎随德迁,那么如今周德如何?还没等愚昧的楚庄王醒过神来,王孙满妙转机杼,又搬出个“天”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周王朝的命数是天定的,天命难违,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王孙满的答话,无一句直接指说楚庄王,却无一语不在谴责他,既狠击其心,又死封其口。条理严密,涵蓄有力,与楚庄王的凶蛮直率形成鲜明对比。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
译文:莫邪与干将两柄宝剑,纹如蛟龙飞腾,它们是天生一对,就像雪花映照着芙蓉。
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
精光射天地,雷腾¹不可冲。
译文:它们发出的精气,光芒直射天地间,即使是雷鸣电闪都无法将其冲去。
注释:¹雷腾:雷鸣电闪。
一去别金匣,飞沈失相从。
一去别金匣(xiá),飞沈失相从。
译文:一日因故,双双从金匣中分离失散,或飞上天空,或沉入水底,从此不再相从。
风胡灭已久,所以潜其锋。
风胡¹²已久,所以潜其锋。
译文:如同伯乐识马,识剑高手风胡子已经消失很久了,这两把宝剑也就一直将锋芒潜藏不露。
注释:¹风胡:即风胡子。春秋时楚国人,传说中的相剑士。²灭:消失。
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
吴水深万丈,楚山邈(miǎo)¹千重。
译文:吴国的水啊,万丈深!楚地的山啊,千重远!
注释:¹邈:遥远,模糊不清。
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
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¹逢。
译文:虽然如此,雌雄宝剑终究不会被永远地阻隔,天生神物,必当重逢。
注释:¹会当:应当、须当。

fēngshíliù--bái

bǎojiànshuāngjiāolóngxuěhuāzhàoróngjīngguāngshètiānléiténgchōng

biéjīnxiáfēishěnshīxiāngcóngfēngmièjiǔsuǒqiánfēng

shuǐshēnwànzhàngchǔshānmiǎoqiānzhòngxióngzhōngshénhuìdāngféng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一落 一作:旋落)
(yàn)语如伤旧国¹春,宫花一落(luò)²已成尘。(一落 一作:旋落)
译文:燕语呢喃声声,好似在伤感旧日的朝庭之春,宫花寂寞开放,凋落后旋即化作泥尘。
注释:¹旧国:指隋朝。²一落:很快飘落。“一落”一作为“旋落”。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自从一闭风光¹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译文:自从国亡之后,关闭了这风光绮丽的宫庭,燕子啊,几个年度飞来都见不到人。
注释:¹一闭风光:指隋亡后,行宫关闭。

  隋炀帝杨广在位十三年,三下江都(今江苏扬州)游玩,耗费大量民力、财力,最后亡国丧身。因此“隋宫”(隋炀帝在江都的行宫)就成了隋炀帝专制腐败、迷于声色的象征。李益对隋宫前的春燕呢喃,颇有感触,便以代燕说话的巧妙构思,抒发吊古伤今之情。

  “燕语如伤旧国春”,目睹过隋宫盛事的燕子正在双双低语,像是为逝去的“旧国”之“春”而感伤。这感伤是由眼前的情景所引起的。君不见“宫花旋落已成尘”,此时春来隋宫只有那不解事的宫花依旧盛开,然而也转眼就凋谢了,化为泥土,真是花开花落无人问。况且此等景象已不是一年两年,而是“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燕子尚且感伤至此,而何况是人。笔致含蓄空灵,是深一层的写法。

  天下当然没有如此多情善感、能“伤旧国”之“春”的燕子。然而“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严羽《沧浪诗话》)。读者并不觉得它荒诞,反而认真地去欣赏它、体味它。因为它虚中有实,幻中见真。隋宫确曾有过热闹繁华的春天;而后“一闭风光”,蔓草萋萋;春到南国,燕子归来,相对呢喃如语;这些都是“实”。尽管隋宫已经荒凉破败,隋宫燕却依然年年如期而至。燕子衔泥筑巢,所以那宫花凋落,旋成泥土,也很能反映燕子的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燕子要巢居在屋内,自然会留意巢居的屋子有没有人。这些都是“真”。诗人就是这样通过如此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隋宫的衰飒和春燕归巢联系起来,把燕子的特征和活动化为具有思想内容的艺术形象,这种“虚实相成,有无互立”(叶燮《原诗》)的境界,增强了诗的表现力,给人以更美、更新鲜、更富情韵的艺术享受。

suígōngyàn

 tángdài 

yànshāngjiùguóchūn gōnghuāluòchéngchén  (luòzuò xuánluò )
cóngfēngguānghòu fēiláijiànrén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
白帝城¹边足²风波,瞿(qú)³五月谁敢过。
译文:白帝城边的江面上满是狂风掀起的惊涛骇浪,五月的瞿塘峡,有谁敢行船而过呢?
注释:¹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公孙述筑城,述自号白帝,故以“白帝”为名。²足:充足,引申为满是,都是。³瞿塘:即瞿塘峡,也称“夔峡”,长江三峡之一。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县大宁河口。两岸悬崖峭壁,江面最窄处仅百余米。
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
荆州麦熟茧(jiǎn)¹成蛾,缲(sāo)²忆君头绪多³
译文:荆州麦子时节,茧已出蛾,蚕事已成,家家都在煮茧缫丝。我一边缫丝,一边思念你,我对你的思念比一团乱丝的头绪还要多。
注释:¹茧:指蚕茧。²缲丝:即缫丝,煮茧抽丝,制丝时把丝从蚕茧中抽出,合并成丝。在南朝乐府中“丝”、“思”为双关语。³头绪多:即思绪多。
拨谷飞鸣奈妾何。
拨谷飞鸣奈妾何¹
译文:布谷鸟在哀鸣的时候,更加引起了我对你的思念,这叫我怎么办呢?
注释:¹“拨谷”句:写思妇默念:拨谷鸟已鸣,春天将尽,不见夫回,使人无可奈何。拨谷:即布谷鸟。布谷鸟叫声如同”布谷“二字之音。又,布谷叫,表明农忙季节已到。

  仲夏五月,阳光灿烂,江陵城外,农家院内,一位少妇,埋头缲丝。十指纤纤,蚕茧白白,少妇衣袖高挽,抽丝不停。杨柳依依,绿荫重重,麦香淡淡,布谷声声,少妇缓缓放慢了手的动作,心情渐渐变得十分沉重。她想起了出门在外、将要归来的丈夫。

  这首《荆州歌》,就是抓住少妇在这种情境下的心理变幻来写的。全诗共五句,意义上分三层。

  头两句是一层,写少妇心情沉重的原因。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城在山上,地势高峻,为出入蜀城的门户,也是诗中少妇之夫返航归家的必经之地。瞿塘峡也在奉节县东,峡中水流湍急,礁石林立,五月水涨,不见礁石,行船极其艰险。少妇一忧白帝风波,二忧瞿塘暗礁,可见顾虑重重。她不是怕丈夫误了归期,而是怕丈夫遇了风险,此刻她心中没有夫妻将要重聚的喜悦,只有替于险象环生的途中日夜奔波的丈夫无限的担忧。李白《长干行》写商妇思夫,也曾悬想过丈夫路途的危险:“十六君远行,瞿塘艳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可是归程的风险比不上商妇对丈夫的热切盼望和痴痴的情爱:“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商妇的爱炽热外露,茧妇的爱凝重收敛。同是少妇思夫,感情表达的方式,情绪变化的过程却不尽相同。

  三、四句是第二层。这两句仿佛是少妇对远在蜀地的丈夫的倾心的诉说。“荆州麦熟茧成蛾”说节候,与第二句的“五月”相照应,也与上两句的“白帝风波”、“瞿城五月”相对比。同是五月,丈夫在艰险旅途中日夜兼程,妻子在麦香茧声中辛勤劳作。五月,或许是夫妻商定的归期。然而温暖平静的五月也许是雨雪风霜的五月,少妇半喜半忧:丈夫就要归来了呀,可是,眼下归来风险重重啊。缲丝之“丝”同“思”谐音,“头绪多”也是双关语。这是以丝的头绪喻思念丈夫的头绪纷繁:首先是忧虑之情郁结心头,像茧丝一样纷乱无章,其次是相思之情萦绕心头,如茧丝一般绵绵不断,再次是烦恼之情难以排遣,似茧丝那般缠结身心。千头万绪,全是为“君”而生。

  最后一层也是诗的结尾。正在少妇思绪纷繁、矛盾重重之时,传来了布谷鸟(拨谷)的叫声。布谷鸟五月飞鸣,鸣声如唤“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这既是少妇对驾舟欲行的丈夫的劝阻,也是少妇内心里的自责。然而,千里之外的丈夫听不到拨谷的叫声与爱妻的呼唤,此时此刻,少妇只得徒然叹道:“奈妾何!”全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有曲终声不尽之妙。

  古时荆州一带的民歌极其丰富。李白的诗善于从六朝乐府民歌中汲取菁华。语言清新的《荆州歌》显然是他学习民歌的结果。如以“丝”为“思”,就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丝”的头绪和“思”的头绪,既贴合少妇的劳作,也贴合少妇的心理。另外,此诗是“柏梁体”,句句押韵,节奏短促急迫,宜于表现少妇忽明忽暗、变幻不定的心理活动。

  全诗无一字叙事,只是抒写女主人公的思夫之情。然而,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37
2、 熊礼汇.李白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4-15
3、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24-125
4、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18-121
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
春日迟迟¹春草绿,野棠(táng)²开尽飘香玉³
译文:春光舒暖,春草翠绿,岭上遍开的棠梨花随风摇摆,花瓣洒落满地
注释:绣岭宫:唐宫名,位于长安风景区骊山的两侧,广栽林木花卉,并置高台飞阁,是专供唐玄宗及其后妃游幸玩乐之所。¹迟迟:和舒貌。²野棠:指棠梨。³香玉:棠梨的花瓣。香指其味,玉指其色白。
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绣岭宫前鹤发翁(wēng)¹,犹唱开元²太平曲。
译文:绣岭宫前白发苍苍的老者,口里依旧哼着开元盛世的太平歌曲。
注释:¹鹤发翁:形容白发苍苍的老年人。²开元:唐玄宗的年号,起自712年,迄于741年。

  李洞生活的晚唐时代社会危机日益深重,国势处于风雨飘摇的危机之中,而僖宗荒淫嬉戏,贪残昏朽,更甚于玄宗;这首诗表面是写唐玄宗的荒政误国,实是针对时政而发的。《唐才子传》说李洞写诗“逼真于岛(贾岛),新奇或过之”。此诗的新颖在于:诗人写李唐的衰朽,不着一字,而以“绣岭”小景出之。

  “春日迟迟春草绿”写游绣岭宫的季节、天气以及满眼新绿的景色。“迟迟”,可推测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在一般情况下,“春草绿”应是一种宜人之色,但用于此刻的登绣岭宫,却是荒草萋萋,听不到玉辇鸣鸾的荒凉之境。如果说这句还只是通过对背景的联想才透出了“春草绿”的时代气息,那么,这“野棠开尽飘香玉”的时代气息就更其明显了。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遂成开元盛世,后期迷于声色狗马,讨厌政事,酿成安史之乱。但这些具体过程及其前因后果是无法写到一首小诗中去的,诗人便抓住了绣岭野棠来叙述,手法新奇。“野棠”的“野”字,包含了诗人的无限感叹。“开尽”的“尽”字,道出了无限“芳树无人花自落”之慨。“飘香玉”的“飘”字,蕴藏着诗人无限惋惜之情。原为御地之树,变为无主之林;原为笙管之地,变为无人之境;弟子散尽,香玉惊风;“野”“尽”“飘”三字,写出了无限令人感慨的意境。只迷声色,不理国政,梨未成,梦已绝,君主的荒淫享乐带来了无比深重的国灾民难。

  尾联写出一位白发老人的举动:“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自玄宗的开元盛日,至僖宗的衰朽之朝,时历一个半世纪有余,活动在开元时代的人,自然一个也没有了。“犹唱”二字,表面似讥老人爱翻陈年老历,唱得不合时宜,实则感慨深远。通过鹤发老人对太平盛世的缅怀,诗人寄寓自己对时政的深沉叹息。诗四句全是写景,但字字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命运无限关心的真挚感情。这种寄真情于字背,寓深义于眼前的艺术手法,含蓄蕴藉,颇得游刃骚雅之妙。

  这首诗的新颖在于诗人写李唐的衰朽,不着一字,而以“绣岭”小景出之。诗四句全是写景,但字字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命运无限关心的真挚感情。这种寄真情于字背,寓深义于眼前的艺术手法,含蓄蕴藉,颇得游刃骚雅之妙。

参考资料:
1、 张文兵主编.全唐诗鉴赏辞典:陕西旅游出版社,2008.05:第595页
2、 萧涤非 程千帆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376-1377页

xiùlǐnggōng--dòng

chūnchíchíchūncǎo绿tángkāijǐnpiāoxiāng

xiùlǐnggōngqiánwēngyóuchàngkāiyuántàip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