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勤劳晓夕同,忍将别泪洒东风。伏波门外还珠洞,载酒登临尽属公。
两岁勤劳晓夕同,忍将别泪洒东风。伏波门外还珠洞,载酒登临尽属公。
李昌祺

李昌祺

李昌祺(1376~1452)明代小说家。名祯,字昌祺、一字维卿,以字行世,号侨庵、白衣山人、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 ▶ 4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雪鬓萧然两颊红,人间随处见神通。
雪鬓(bìn)萧然¹两颊红,人间随处见神通²
译文:我的双鬓斑白如雪,头发已然稀疏,但是两颊仍见红润,人世间本应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便可以实现抱负获得成功(我却未能如此)。
注释:题传神:即题画像。传神,中国肖像画的传统名称。¹萧然:稀疏。²见神通:获得神奇高超的境界,指实现抱负。
半醒半醉常终日,非士非农一老翁。
半醒半醉常终日,非士非农一老翁。
译文:我常常整日于半醉半醒中度过,不算士人也并非农人,只是天地间一位普通老者。
枥骥虽存千里志,云鹏已息九天风。
(lì)(jì)¹虽存千里志,云鹏²已息九天³风。
译文:俯首马槽上的骏马仍存有千里之志,欲翱翔高空的大鹏已经失去了腾空而起的大风。
注释:¹枥骥:指俯首马槽上的骏马,比喻有抱负未能实现的人。²云鹏:翱翔高空的大鹏。³九天:天的最高处,形容极高。传说古代天有九重。
巉巉骨法吾能相,难著凌烟剑佩中。
(chán)¹骨法²吾能相³,难著凌烟剑佩中。
译文:我面貌瘦削,骨相不佳,想来不会再有大的建树,我的画像也难以与功臣之像一同安置在凌烟阁里了。
注释:¹巉巉:形容面貌瘦削的样子。²骨法:骨相特征。³相:观察,即相面。⁴凌烟:即凌烟阁。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位于唐京师长安城太极宫东北隅,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于世。⁵剑佩:宝剑和垂佩。

chuánshén--yóu

xuěbìnxiāoránliǎngjiáhóngrénjiānsuíchùjiànshéntōng

bànxǐngbànzuìchángzhōngfēishìfēinónglǎowēng

suīcúnqiānzhìyúnpéngjiǔtiānfēng

chánchánnéngxiāngnánzhelíngyānjiànpèizhōng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环滁(chú)¹²山也。望蔚(wèi)³深秀,琅(láng)(yá)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琊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太守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野花开了,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注释:¹环滁:环绕着滁州城。滁州,今安徽省东部。²皆:副词,都。³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⁴琅琊山:在滁州西南十里。⁵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⁶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⁷得:领会。⁸寓:寄托。⁹芳: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引申为“花”,名词。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游也。山肴(yáo)¹野蔌(sù)²,酒洌(liè)³香,沸筹(chóu)(gōng)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译文:游玩的时候,野味野菜,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太守喝醉了,而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而且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当时的太守是谁?是醉翁欧阳修。
注释:¹山肴:用从山野捕获的鸟兽做成的菜。²野蔌:野菜。蔌,菜蔬的总称。³洌:清澈。⁴琊:指酿琊,琊水名,原名玻璃琊,在琅邪山醉翁亭下,因琊水很清可以酿酒而得名。⁵筹:行酒令的筹码,用来记饮酒数。⁶觥:酒杯。⁷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⁸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 乐:以…为乐。乐:乐事。⁹醉翁:指欧阳修(1007-1072年),自号醉翁。

  全诗起句全用《醉翁亭记》首句原文。起笔写出环滁皆山之空间境界,颇有一份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慰藉感,从而覆盖全篇,定下基调。下一个“也”字,已露唱叹之情。“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用原作句意,词句更省净,直指环山中之琅琊。蔚然一词更言深秀,倍加令人神往。“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三句,以便装句法,移植原作中“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下泉上者,醉翁亭也”等句的句意直点出意境核心之所,而语句更加省净。“翁之乐也。”此一句拖笔,变上文之描写而为抒情,词情遂愈发曳生姿。这句是词人统摄原意而自铸新辞,笔力之巨,显然可见。接下来“得之心、寓之酒也。”二句概括原作中“醉翁之意不酒,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之意不酒”原作文眼之句,而山谷却宁舍此不用,可谓独具慧眼。境由心生,故谓之得。酒为外缘,故谓之寓。此句较“醉翁之意不酒”,更为内向,更为深刻。“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此三句,囊括原作“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节,于朝暮一节仅以日出二字点出,其余略去,而着力写四季。这是因为写四季尤可开拓意境之时间深度,从而与上文环滁皆山的空间广度相副,境界遂愈感阔大遥深,此类笔法,深得造境之理。只言景无穷,而乐无穷实已寓于其中,这又深得融情之法。词人运思之自由灵活由此可见一斑。

  过片,将原文“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一节,尽行打并“游也”这两字短韵的一声唱叹之中,笔墨精炼绝伦。下边着力写太守与众宾客之游乐。“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筹霾。”筹,是用来行酒令、饮酒计数的签子。此三句,移植原作中的意境、句意泉香酒洌,系泉洌酒香,倒装为的是增强语感之美。山肴泉酒之饮食,及此处略写的非丝非竹之音乐,正是野趣、自然之趣的体现。极写此趣,实透露出作者愤世之情。众人之乐以至于沸,又正是众人与太守同一情趣之证明。“沸”字添得有力,足见词人文思之奇。人心既与自然相合,人际情趣亦复相投,所以“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太守遭贬谪别有伤心怀抱,故返归自然容易沉醉。众人无此怀抱,故欢然而已。一醉一欢,下字自有轻重。此二句移植原作中“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几句句意。下边,“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三句,揉合“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及“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游宴,不用乐工歌妓弹唱侑酒,因有酿泉潺潺水声助兴。其所乐者何?众人不知,但太守实以与民共乐为乐。“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结句亦隐括原文结语:“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以雍容而平易之文情,表现了超越而深沉的哲思,即天人合一、与民同乐的乐观精神。

  此词隐括原文,尽得文之精神,故全篇处处能表现乐于自然、乐于同乐之情景。尤其上片云“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下片云“太守醉也”,又云“太守乐其乐也”,反复暗示寄意所,处处都能于隐括之中不失其精神。

  黄庭坚的这首《瑞鹤仙·醉翁亭记》其骨架是欧阳修的,文学价值也不能同散文《醉翁亭记》类比。它的好处是将欧文的400余字,缩写改写不到100字,篇幅仅是原文的1/3,而主题却概括了进去。散文《醉翁亭记》,连用了21个虚词“也”字,《瑞鹤仙》亦以“也”字押韵,既保留了《醉翁亭记》的风格,又适应词的格律要求,确实是文坛上的异想天开,另一种的别开生面。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806页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暖身。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裘(qiú)¹亦暖身。
译文:随便吃些适合自己的食物来充饥饱腹,穿质量次一点的衣服也可以遮体避寒。
注释:¹衣裘:这里指衣服。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¹
译文:身体单薄不影响年寿,生活贫寒无碍长福。
注释:¹单贫:孤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pán)¹宁争桃李春。
译文:老龟岂会羡慕被喂饱之后去做祭祀品,弯曲的林木岂会与桃李争春。
注释:¹蟠木:指盘曲而难以为器的树木。
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译文: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心中自有裁断,事情的对错,不必去问那些不相干的人。

yǒng

bái tángdài 

suíyǐnshíliáochōng qiúnuǎnshēn 
wèiniánfēishòubáo fángchángshìdānpín 
lǎoguīxiànshēngbǎo pánnìngzhēngtáochūn 
suífēnānxīnduàn shìfēiyòngwènxiánrén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春山¹无伴独相求²,伐木丁(zhēng)³山更幽。
译文:春日的山中独处无伴,因而特意把您访求,铮铮的伐木声使山谷更显清幽。
注释:¹春山:指春日山中。²相求:互相寻求。³伐木丁丁:语出《诗经·小雅·伐木》,丁丁,伐木声。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涧道¹(yú)²历冰雪³,石门斜日到林丘。
译文:沿着冰雪未消的山涧行走,我感到冬天残留的寒意;当夕阳余晖落在石门山上,我来到您隐居的处所。
注释:¹涧道:山涧通道。²馀寒:大寒之后尚未回暖时的寒气;残余的寒气。³冰雪:犹言冻雪,冰读去声。石门:《地理志》:临邑县有济水词,水有石门,以石为之,故济水之门也。按:石门不必确指地名。斜日:傍晚时西斜的太阳。林丘:指隐居的地方。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¹朝看麋(mí)鹿游²
译文:您从不贪财,就算晚上能见到金银气,也不会去索求;只愿躲避灾祸,每天欣赏麋鹿闲游。
注释:¹远害:避免祸害。²麋鹿游:形容张氏隐居处的幽僻。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乘兴¹(yǎo)²迷出处,对君³疑是泛虚舟。
译文:我乘兴而来,为您的情怀所感而迷路;面对您,仿佛坐上一艘空船,在茫茫大海上漂流。
注释:¹乘兴:兴会所至。²杳然:渺远貌。迷出处:一作“迷去处”。³对君:语本庾信诗:“对君俗人眼。”虚舟:谓空无所系。无人驾御的船只。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之子¹时相见,邀人晚兴²留。
译文:张先生啊,您经常和我相见,眼下天色已晚,却仍邀请我留下,以尽晚间雅兴。
注释:¹之子:这个人。指张氏。²晚兴:至晚未衰之兴致。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霁潭¹(zhān)(bō)²,春草鹿呦呦³
译文:晴明的潭水上,鳣鱼游跃,弄出“发发”之响。春天草野间,传来“呦呦”鹿鸣。
注释:¹霁潭:一作“济潭”,是指济水言。²鳣发发:语出《诗经》:“鳣鲔发发。”。发发:盛貌。³呦呦:象声词。鹿鸣声。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杜酒¹偏劳劝,张梨²不外求。
译文:酒本是我杜家的,却偏偏劳您来劝我;梨本是你张府上的,自然不必向外找。
注释:¹杜酒:家酿的薄酒。史传杜康造酒,故称。²张梨:典出潘岳《闲居赋》:“张公大谷之梨。”此处借指张氏果园的梨。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前村¹山路²险,归醉每无愁。
译文:前村的山路虽然艰险,却已在醉中走熟;让我们尽情地喝吧,来一个一醉方休。
注释:¹前村:语本沈炯诗:“火炬前村发。”²山路:语本杨炯诗:“山路绕羊肠”。

  这组诗共两首,第一首是七律,大概在初识张氏时所作,形容他的为人。仇兆鳌《杜诗详注》认为: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中间大概为分段处。若细分之,首句张氏,次句隐居。三四句切隐居,言路之僻远,五六句切张氏,言人之廉静。末二句说得宾主两忘,情与境俱化。

  诗人在诗中用了反衬手法表现人的孤寂和山的幽静:“春山处处子规声”(清陆以湉《冷庐杂识·潘太守诗》),而张氏却独生无伴,只好自说自话,以春山的“闹”衬托孤寂的人,人越发孤寂了;丁丁的伐木声,以“有声”衬托幽静的山,山越发幽静了。诗人用典故表现张氏的廉静:《南史》载梁隐士孔祐至行通神,尝见四明山谷中有钱数百斛,视之如瓦石。《关中记》:辛孟年七十,与麋鹿同群,世谓仙鹿。而结尾二句,更是诗人的良苦用心:“迷出处”,暗示张氏迷人的隐居环境如同桃花源,使诗人“迷不复得路”(陶渊明《桃花源记》);“泛虚舟”,则表现“至行通神”张氏的飘逸与神秘。

  第二首为五律。大约跟张氏已很相熟了,所以开首便道“之子时相见”,《杜诗镜铨》以为“当是数至后再题”,《杜诗详注》以为“往来非一度矣”,皆是。

  虽是一首应酬之作,却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情味与风趣。这首诗直说与用典双管齐下。直说与用典是古诗常用的两种表现方法,如不能分辨,诗意便不明白。在这里却两两密合。假如当作直说看,那简直接近白话;假如当作用典看,那又大半都是些典故,所谓无一句无来历。但这是形迹,杜诗往往如此,不足为奇。它能够有风趣,方是真正的难得。

  如“之子”翻成白话当说“这人”或“这位先生”,但“之子”却见《毛诗》。第三句,池中鲤鱼很多,游来游去;第四句鹿在那边吃草呦呦地叫;但“鳣鲔发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并见《毛诗》。用经典成语每苦迂腐板重,在这儿却一点也不觉得,故前人评:“三四驱遣六艺却极清秀。”而且鹿鸣原诗有宴乐嘉宾之意,所以这第四句虽写实景,已景中含情,承上启下了。

  “杜酒”一联,几乎口语体,偏又用典故来贴切宾主的姓。杜康是创制秫酒的人。“张公大谷之梨”,见潘岳《闲居赋》。这典故用得非常巧,显出主人的情重来,已是文章本天成,尤妙在说得这样轻灵自然。《杜诗镜铨》说:“巧对,蕴藉不觉。”慰藉不觉正是风趣的一种铨表。

  诗还用透过一层的写法。文章必须密合当时的实感,这原是通例。但这个现实性却不可呆看,有些地方正以不必符合为佳。惟其不很符合,才能把情感表现得非常圆满,也就是进一步合乎现实了。这诗末联“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就是这样。想那前村的山路很险,又喝醉了酒,跌跌蹱蹱地回去,仿佛盲人瞎马夜半深池的光景,没有不发愁之理;所以这诗末句实在该当作“归醉每应愁”的,但他偏不说“应愁”,颠倒说“无愁”。“无愁”虽非实感,却能进一步地表现这主题──主人情重,客人致谢,宾主极欢。

  在这情景下,那么不管老杜他在那天晚上愁也不愁,反正必须说“无愁”的。所以另外本可以有一个比较自然合理的解释,喝醉了所以不知愁;但也早被前人给否决了。《杜诗集评》引李天生说:“末二句谓与张深契,故醉归忘山路之险,若云醉而不知,则浅矣。”杜甫正要借这该愁而不愁来表示他对主人的倾倒和感谢,若把自己先形容成了一个酒糊涂,那诗意全失,不仅杀风景而已。又这一句结出首联的意思来,“邀人晚兴留”是这诗里主要的句子。

zhāngshìyǐnèrshǒu

 tángdài 

chūnshānbànxiāngqiú zhēngzhēngshāngèngyōu 
jiàndàohánbīngxuě shíménxiédàolínqiū 
tānshíjīnyín yuǎnhàizhāokàn鹿yóu 
chéngxìngyǎoránchūchù duìjūnshìfànzhōu 

zhīshíxiāngjiàn yāorénwǎnxìngliú 
tánzhān chūncǎo鹿yōuyōu 
jiǔpiānláoquàn zhāngwàiqiú 
qiáncūnshānxiǎn guīzuìměichóu 

云淡风高叶乱飞,小庭寒雨绿苔微,深闺人静掩屏帷。
云淡风高叶乱飞,小庭寒雨绿苔(tái)¹,深闺人静掩屏帷(wéi)
注释:¹绿苔微:绿色的苔藓稀微。
粉黛暗愁金带枕,鸳鸯空绕画罗衣,那堪辜负不思归!
粉黛(dài)¹暗愁金带枕²,鸳鸯空绕画罗衣,那堪辜负不思归!
注释:¹粉黛:以妇女的妆饰借代为妇女。²金带枕:精美的枕头。
这首词写闺情。上片描绘了一幅春深人静的景象。下片写女子见到了罗衣上的鸳鸯绣图,自然联想到自己的孤单,深感自己所怀念的男子辜负了她的一片深情。

huànshā··yúndànfēnggāoluànfēi--xiòng

yúndànfēnggāoluànfēixiǎotínghán绿táiwēishēnguīrénjìngyǎnpíngwéi

fěndàiànchóujīndàizhěnyuānyāngkōngràohuàluókān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